安控廠
」首富的浪漫3/「黃仁勳概念股」滿天飛 六月股東會老闆們開口必提關鍵字AI
對於台股6月大飆客的「AI+人型機器人概念股」的投資妖風,業內人士與投資界的態度卻相對保守,「短期要看到巨額收入貢獻不太實際」,「趨勢是對的,但時間線可能過於樂觀」,但6月股東會旺季中「萬物皆AI」,各界都在關注誰是下一檔飛天妖股。最先搭上人型機器人,就是今年3月輝達GTC大會背板亮出英文LOGO名稱的所羅門(2359),這間成立於1973年,自電子零組件代理起家,逐步擴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公司,股價從當時的39.85元一路起漲,不管投資報告如何踩煞車,都擋不住飆勢,6月28日開盤沒多久就漲停收在166元,短短3個月已經漲超過400%。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去年來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已讓AI伺服器相關概念股漲一波,今年更是雨露均霑,他不但親自到AI伺服器、AI PC等供應鏈站台,6月2日到台大演講時,背板更加碼點名了43檔供應鏈好朋友,果然演講第二日的台股就大漲,其中39檔收紅、14檔個股攻上漲停,平均漲幅5.2%。綜合統一、兆富、元富與台新等四大投顧看法,43檔中點名台積電、廣達、鴻海、聯發科、台達電、緯穎、創意、欣興、廣運、微星等十檔,列為輝達供應鏈中的優選標的。被黃仁勳點名後,所羅門股價已在3個月內漲了400%。(圖/報系資料照)統一投顧總經理廖婉婷表示,輝達供應鏈可分為GB200、Rubin、機器人等三大亮點,其中GB200、Rubin相關族群長線看好;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說,須觀察個股的評價面是否有潛在成長空間,目前看來H100相關供應鏈會是最快可以看到實質貢獻的族群,下游組裝廠有望在下半年受惠並挹注營收。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被點名的台廠中,獲得輝達挹注營收的貢獻比例會有大小差異,在個股的選擇上,投資人可以由籌碼面來觀察法人動向,具法人買盤背書的個股比較安全。有趣的是,這波漲最多、網友熱度最高的所羅門,不在投顧的青睞名單內,以財報狗的數據為例,就提到他「自由現金流5年內有3年為負」、「營業現金流對淨利比5年內有3年小於70%」,甚至「2023Q2、2023Q3、2024Q1 獲利主要來自業外」等多重風險。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7日在股東會後表示,將持續與輝達強化合作,2024年各事業族群中AI視覺營運成長幅度較大,不過AI視覺相關產品占整體營收少,也未透露實際數字;所羅門員工也跟CTWANT記者介紹,視覺智能取放系統 AccuPick 是一種以AI為核心的系統,讓機器手臂能夠挑選隨機或未知物體,「其實我們不做機器人,比較像是軟體公司。」慧友入列「黃仁勳概念股」以來,股價創17年來新高。(圖/報系資料照、業者提供)下一個明顯的妖股就是安控廠慧友(5484),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入列「黃仁勳概念股」以來,股價更連飆九支漲停板,6月3日時在28.35元,28日收在74元,持續創下17年來新高,是近期台股大黑馬,但也被外界發現這家公司過去在紅色供應鏈低價競爭下,2017年開始虧損,甚至在2021年還需減資彌補虧損。不過因搭上黃仁勳概念與AI實在「太香」,6月啟動的各家股東會,不少公司都開始將自己與AI做連結,就算自己不提、小股東也會問,AI赫然成了飆股關鍵字。光是20日一天的股東會,除了原本就是電子業的宏達電(2498)和威盛(2388),觀光業的雄獅(2731)、鋼鐵業的燁輝(2023),還有石化業的台塑(1301)都提到要搭上AI熱潮,引發網友熱議「萬物皆AI」;就連前一日的遠東商業銀行(2845)股東會,副董事長徐旭東也說,「現在每個企業都要發展 AI,因為 AI 的潛力很大,目前只是剛開始發展,光是遠東銀已有 101 個 AI 應用展開,最快的 2 年內就會發展成熟。」真可說是沒有AI就落伍了。
AI題材秀告一段落?台股17日上下震盪 連12漲的「老黃妖股」走緩
由於上週五美股四大指數在創高後跌多漲少,加上歐股重挫,讓台股周一17日開盤就回檔整理,以跌36.61點、22468點開出,但半小時後又往上直衝,10點左右達到最高22555.89點,上下震盪。權值股台積電(2330)開盤跌9元至913元,盤中力守平盤,鴻家軍漲跌互見,而創下連9根漲停板的「黃仁勳概念股」、安控廠慧友(5484)也終於結束妖風。因連續12日上漲、漲幅超過136%,創下2007年以來股價新高,多次被列注意股的慧友,17日至25日被列為處置股,交易拖慢為約每20分鐘撮合一次,的確造成17日股價暴起暴落,開盤先漲停到66.5元,然後直線下跌到54.8元,盤中力撐平盤在61元左右。分析師認為,先前台股有台北國際電腦展和蘋果WWDC大會,讓AI相關與蘋果概念股同強,但本周起題材秀告一段落,轉為聚焦聯準會官員在 FOMC 會議後陸續釋放對經濟和降息空間,儘管台股仍是偏多格局,但短期可能會有投資人漲多下車。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周五終場收在38589.16點、跌0.15%;那斯達克指數上漲0.12%、收17688.88點、漲0.12%,連續第5個交易日創歷史收盤新高;標準普爾500指數收在5431.60點、跌0/04%,結束連續4個交易日創歷史收盤新高的態勢;費城半導體指數也是跌0.07%、收在5598.31點,結束連續4個交易日創歷史收盤新高。
安控廠昇銳Q3營收年增四倍 股價週漲9.81%飆14年新高
車載安控廠昇銳(3128)昨(11)日漲0.7元、收34.7元,週漲幅達9.81%,本週股價一度創下逾14年來新高。展望後市,昇銳表示,因公司主攻非消費性領域,受景氣波動影響相對小,估第4季及明年仍能穩定成長,對營運審慎樂觀。昇銳第三季稅後淨利2265萬元,年增約4倍,每股稅後盈餘(EPS)0.55元,是近10年單季新高。前3季稅後淨利5741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4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大增。目前倒車系統的營收比重已占36%,相較去年成長34%。昇銳近年來持續投入人工智慧AI與安控產品的整合開發,目標在移動式安防設備產品端朝車聯網方向邁進;固定式安防系統則要切入智慧居家(smart home)應用,未來無論是在ODM、OEM領域商機均可望有所提升。根據昇銳的規劃,預定投資額中約8億元將用於新廠辦的土木水電等工程之用,餘下約5000萬元則用以購置生產設備,屆時整體產能將提升2倍以上。昇銳在新廠於2025年落成之前,將持續爭取OEM、ODM訂單,預期未來AIoT智慧居家產品將可望帶動與AI整合的安控應用,持續提升ODM、OEM的代工市場商機。看準市場特殊、立基穩加上競爭者較少,昇銳的車載產品主攻功能車市場,已打入美國、澳洲與日本,在美、澳以垃圾車客戶為主,日本則是載貨卡車客戶,前3季北美市場占營收比重3成,年增15%。展望第四季與明年,昇銳指出,大環境仍充滿通膨等不確定因素,總體經濟衰退恐會持續到明年,不過因昇銳主攻非消費性領域,影響相對有限。昇銳也持續增加研發經費、開拓各產品市場。而針對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DAA)轉單效應,仍須看市場狀況,目前尚未看到商機明顯爆發,主要仍追求穩定發展。
車電展黑馬2/機車也能裝雷達防追撞 電子開關靠網紅前進歐洲市場
甫於上週在南港展覽館落幕的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中,除了有大量的各式車用雷達感測系統、抬頭顯示器以及電池、馬達設備外,還有許多鎖定企業車隊為客群的車用電子產品。在2021年底興櫃的車載娛樂系統製造商凱鋭光電(2255),有別於中控台的影音系統,專注的是後座旗艦娛樂,客戶群為藍寶堅尼、賓利、保時捷以及奧迪,但此次要介紹的是凱鋭旗下的2輪部門品牌VIGOR PLUS。在2022年車電展中,罕見地出現2輪車用電子產品,VIGOR PLUS在現場展出與汽車看齊的機車用盲點偵測系統Hive BSM,透過後裝的感測雷達、警示燈,可以偵測機車後方15公尺、左右各4.5公尺範圍內的車輛,若被偵測的車輛在3秒內會超過機車,那警示燈就會以閃爍的方式提醒騎士注意車後狀況。許多人會疑惑,如果在台北、新北市車多的地方,那警示燈不就會一直亮起?現場人員表示,如果車輛在時速30公里以下警示燈不會作動,主要是提供騎士在行駛間預判後方車輛,主要鎖定的客群為黃、紅牌大型重機,但以白牌重型機車為主要通勤的族群也可以加裝,也有台灣的機車大廠對Hive BSM相當感興趣,已經與VIGOR PLUS進入洽談階段。安控廠昇銳旗下車威視,看準今年1月上路的車檢16-1規定,推出數位大餅、DVR整合式平台。(圖/方萬民攝)安控大廠昇銳電子(3128)旗下子公司車威視,主要負責車用監控電子產品,主力客戶分布在美國、日本以及澳洲,在去年接到日本客戶的車隊整合系統大單,已經為今年挹注相當動能。在此次車用電子展中,車威視端出協助澳洲客戶查找路面坑洞的整合平台,該平台透過AI分析,在行駛時可以辨識坑洞或者異物,並記下坑洞位置、數目,最後提報給政府外包的施工單位進行後續施工。由於適逢《車輛安全檢測基準》第16點之1(俗稱16-1)在2022年1月1日正式上路,自2023年起所有大客車、大貨車以及3.5噸以上小貨車若未裝設數位行車記錄器(俗稱數位大餅),也就是紀錄行車資訊的「黑盒子」,將處以新台幣1.2萬至2.4萬罰鍰。因此車威視推出數位大餅結合大型車專用的DVR(多路攝影鏡頭)系統,換言之,大型車不再需要分別裝設數位大餅、行車攝像紀錄儀器,所有檔案、影片都會被整合進系統中。產品經理凌育平透露,該系統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將2者整合的產品,預計售價會比分別裝設數位大餅(約新台幣9千至1.2萬元上下)以及DVR系統(約新台幣1.2萬至1.8萬間)的價格還要低,目前已經與物流公司嘉里大榮洽談,在法規推動下預計在今年有望賣出3千套以上。從電子開關起家的億勝企業,二代何恩慶接手後開發出可無線操控的防水薄膜式控制面板。(圖/方萬民攝)車用電子展中除了提供完整產品的電子大廠,台灣還是有許多逐漸轉型的傳統電子零配件廠,來自台南的億勝企業早期專門生產車用金屬電子開關、防水開關等零配件,隨著市場需求逐漸疲弱,遂進軍遊艇、車用電子開關市場。此次億勝展出的重點產品為SP5110A防水薄膜開關,最初在遊艇市場被大量採用,也與台灣中小型遊艇廠有密切合作,該防水開關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用手機遠端操控。在新冠肺炎期間,許多線下展覽停擺,因此二代經營的億勝總經理何恩慶就透過阿里巴巴國際站銷售,結果受到歐美地區買家青睞,線上銷量為線下銷量的3倍,1名德國Youtuber在頻道中開箱SP5110A防水薄膜開關,並裝進改裝露營車後發現到效果相當好,只要躺著就能控制車內的電燈,最後也與億勝合作在歐洲銷售該產品。何恩慶強調,主要是以往遊艇、露營車上的電子開關都相當大,這代產品也已經更新到第4代,把面板厚度縮減到8.5mm,背面孔位也相當小,因此才會受到露營車、遊艇的發燒級玩家青睞
元大落難記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駭客天天攻擊 股民下單三招防身術免淪肉票
國內共7家證券商、期貨商通報「密碼撞庫攻擊」資安事件後,金管會等主管機關隨即高分貝提醒民眾,「勿用身分證、生日作為登錄帳密」,並要求業者清查「交易下單憑證」的防護力。CTWANT調查,各證券期貨商現也正趕工升級再加一層簡訊動態密碼「OTP」(One-time password),提高交易安全防護力。這次「1125密碼撞庫攻擊」事件爆發,令資安界十分傻眼。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這次駭客攻擊成功,主要是有些證券、期貨商在採用兩道關卡的『登錄帳號、密碼+下單憑證』雙重驗證中,讓客戶登錄及申請憑證都可以使用『出生年月日』,才會在駭客蒐集到民眾的個資、帳號密碼後遭到破解。」「雙重驗證,這是最基本防駭之道,為何可以用『出生年月日』當密碼這種事,竟出現在受到高度監管的證券、期貨商。」這位資安專家不解的說。「其實金管會、證交所一直宣導業者須提高資安防護力,很多同業都是禁止客戶使用最容易遭外洩的個資,像是身分證、生日當帳號、密碼。」相關主管機關高層也分析說,「由於一直有客戶向券商、期貨商反映不擅長網路交易,希望帳號、密碼可以簡單些,才會開這道寬門可用身分證、生日完成下單憑證。結果出事了,業者也只能自己吞下損失的金額。」對此,元大證券強調他們在提供投資人第一道的「登錄」服務時,是禁用「生日」當作密碼。民眾網路交易愈加頻繁,愈加要留意陌生網址的優惠吸引,這是屬於一種釣魚取得個資的手法之一。(圖/翻攝趨勢科技防詐達人臉書)CTWANT調查,今年1月金管會、證交所、期交所等主管機關,就有要求證券、期貨商落實下單登錄時,應採雙因子(例如:下單憑證、綁定裝置、OTP、生物辨識等)認證防護機制。目前,券商網路、App等下單平台系統,基本上採取二道交易安全防護關卡,第一關是用戶人登錄的帳號、密碼,第二關交易下單憑證。11月底的密碼撞庫事件後,在金管會、證交所等強烈建議下,證券、期貨商已經在增設第三關的「OTP」,藉此加強交易安全防駭力。目前國內配合主管機關提供的「下單憑證」機制的安控廠商,主要為全景軟體、臺灣網路憑證這二家公司;看盤App設計廠商則以三竹資訊為最大宗。這三家廠商正將完成的「OTP」程式設計送至Apple、Google上架App更新系統審核中,這也是元大行動精靈App尚未恢復複委託電子下單的原因之一。趨勢科技資深技術顧問簡勝財跟CTWANT記者說,「網路交易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是天秤的兩端,如何取得平衡,考驗企業、消費者的智慧與人性」,「最簡單做好交易防護,其實就是最麻煩的作法「每一個網路、App平台登錄的帳號、密碼,都要不一樣。」趨勢科技資深技術顧問簡勝財提醒民眾,使用容易外洩的個資像是身分證、生日當帳號、密碼,雖是最便捷,但也最容易被駭客取得。(圖/趨勢科技提供)簡勝財指出,除了身分證、生日是很多人常用的帳密之外,現在也常見用Fb、Google、IG等社群平台帳號,輕易登錄許多網站,一旦密碼相同,遭到駭客取得外洩的個資,或者是透過網路釣魚手法,在民眾的電腦、手機植入木馬程式,側錄到民眾的帳號、密碼,就很容易讓駭客用相同的帳號、密碼去測試其他網站,一旦成功冒名做金融交易,即成為「密碼撞庫攻擊」資安事件。「大家也要留意,『OTP』也有可能是遭駭客偽造,有被騙取個資的機會,建議網路交易頻繁的民眾,可將常登錄及下單交易的品牌企業官網加到『我的最愛』,避免不小心或是未注意而登錄到陌生的連結與網站。」簡勝財提醒,「下載的App等系統,須隨著業者通知更新時做更新,因為每次更新,都有可能是業者在加強網路安全等級,另可透過防毒軟體等為電腦掃毒。」臺灣網路認證公司策略發展部則指出,駭客攻擊手法日益變種進化升級,可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天天與企業上演攻防戰,建議民眾可多參考資訊界常使用的三種「多因子憑證」,作為自己的帳號、密碼。第一類是用戶所知(What you know)因子,譬如說只有用戶自己個人會知道私密記憶,像是由個人設計的密碼等,身分證字號、生日的個資因為常在許多App使用,相對來說反而安全性低。第二類是用戶所擁有(What you have)因子,像是透過民眾的手機裝置、行動電話SIN卡發出的簡訊認證。第三類是用戶天生具有(Who you are)因子,即是每個人擁有的獨特生物辨識系統,像是透過掃描臉部、指紋識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