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蒙西林
」 安蒙西林 缺藥 缺藥中心基層醫護爆缺「抗生素」荒!黴漿菌、抗藥性問題棘手 醫生轟:已缺藥1年
大陸黴漿菌自5月以來大爆發,預估冬季將達到高峰,台灣嚴陣以待。不過在網路上卻屢傳用來治療呼吸道感染、鼻竇炎、中耳炎等的抗生素有缺藥危機,多間基層診所指出,不僅抗生素缺的很嚴重,「抗藥性」也是一大頭痛問題,面對基層的焦慮,食藥署卻多次強調「沒有缺藥問題」,讓不少民眾氣炸認為,難道要等到火燒屁股才要解決嗎?根據2023年台灣代表字大選結果,以「缺」字獲選為年度代表字,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於今(8日)在臉書上諷刺的說,「缺床缺藥缺醫護,缺電缺蛋缺工缺新生兒,缺水缺疫苗缺口罩,政府缺德當然甚麼都缺。」事實上,他早就於11月指出,專用於治療小兒黴漿菌感染的原廠抗生素「日舒」藥水,在台灣已經缺貨一年多,不過食藥署卻以「目前無短缺疑慮」回應。國民黨立委林為洲也曾召開記者會痛批,國內藥品短缺,衛福部雖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不過食藥署卻沒有主動查核機制,面對地方藥品短缺更額積極作為,離譜的是,中央根本不知。小兒科醫生林應然則指出,「現在對抗細菌病毒沒有武器,要怎麼去對抗它?如果黴漿菌大流行,台灣該怎麼辦?」如今的事實,就是抗生素都是「借來的」,而食藥署強調沒有缺藥,他更認為官方未免太不食人間煙火,不只治療黴漿菌的抗生素缺,第一線廣效抗生素安蒙西林,還有第二線的抗生素安滅菌,現在也是極少量進貨。世界衛生組織分析,相比於過去新藥上市到抗藥性被證明,大約7到10年,但現在只要2到3年,可見抗生素的抗藥性問題越顯棘手,且這部分的學理相當複雜,感染科新血也不斷減少,造成缺醫生也缺藥的窘境。面對黴漿菌病毒的來勢洶洶,食藥署除回應原廠藥品已於10月底大量輸入,學名藥廠亦正常生產供應中外,還強調不只台灣有缺藥問題,全球皆如此。中央與基層單位的資訊落差,讓不少第一線醫護相當憂心,未來若面臨疫情高漲,恐又會造成一波恐慌。
藥品供應不穩…必要藥品清單擴增為481項 藥師認仍無法解決缺藥問題
缺藥問題未解,民眾用藥權益大受影響。食藥署1日公告修正《藥事法》第27條之2必要藥品清單,共新增117項,包括國內曾嚴重缺貨的抗生素安蒙西林(Amoxicillin)。但藥師認為無法解決缺藥問題,「為何政府可以補助雞蛋進口,卻不清楚藥品和食品孰重孰輕?」受到疫情、俄烏戰爭、通膨、解封後傳染病增加等情事影響,各國都面臨藥品供應不穩問題,食藥署今年7月17日預告、11月1日公告修正「藥事法第27條之2必要藥品清單」,從109年的398項擴增為481項,共新增117項、刪除34項。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明,藥品被列入必要藥品清單後,若藥商無法繼續製造、輸入或不足供應,須依《藥事法》第27條規定,至少6個月前通報。如違反規定,得公開藥商名稱、地址、負責人姓名等;情節重大或再次違反者,可處6萬到30萬元罰鍰。新增的117項必要藥品項目中,前三大類別分別是抗感染藥品、抗腫瘤及免疫調節劑及心血管藥品。抗心律不整藥Adenosine在今年4月遭通報全球性缺貨,國內僅剩1個月庫存量,食藥署曾啟動公開徵求替代品項,本次被列入必要藥品清單。另外,耳鼻喉科、皮膚科、泌尿科、牙科等疾病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去年10月起就叫不到貨。本次必要藥品清單中,除了原有的安蒙西林複方注射劑型之外,新增了同複方成分的口服劑型,以及適用於兒童的單方口服劑型。社區藥師沈采穎指出,擴增必要藥品清單無法真正解決缺藥問題,例如安蒙西林複方口服劑型,目前每家藥局每天只能向廠商訂購一盒,但光是接一張泌尿科處方箋,一個病人就用掉一盒。沈采穎指出,每項藥品對於病人來說都是必要的,究竟哪些藥品需要進入必要藥品清單,目的已經有點模糊了。她認為,在全球性缺藥狀態下,必要藥品的最低庫存量應從6個月提高到10個月、甚至1年,非必要藥品也應該規範至少6個月庫存量。
衛福部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 每2周將公布缺藥通報與處理狀況
台灣面臨缺藥潮,衛生福利部11日宣布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將要求業者每月向國外廠商確認6個月內藥品輸入時程與數量,國產業者則要確認6個月內原物料庫存,以及原料藥到貨時程,如有違反可依《藥事法》開罰新台幣30萬元,並剔除健保給付1年。但國內藥廠指出,現行原料藥規範如不放寬,將來還是會有缺藥危機。「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由衛福部長薛瑞元擔任召集人,橫向召集健保署、食藥署、疾管署及國健署等署長,未來每2周更新、公告1次缺藥通報品項與處理情形。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缺藥平台擴大上路後,先前的通報將全數歸零,截至目前統計(3月25日至4月3日),共接獲20件西藥短缺通報,其中有5件調查後確認無短缺,10件可使用替代藥,1件無替代藥啟動公開徵求,1件已恢復供應,另有3件處理中。由於部分缺藥問題是因分配不均所致,如民眾常使用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常面臨社區藥局無藥可調的窘境。薛瑞元說,將來如有藥局通報缺藥,會請藥品供應商視各醫院庫存進行調配,如醫院庫存無虞,供應商可不依合約優先供貨給醫院,確保社區藥局有藥可用。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表示,衛福部雖擴大成立缺藥平台,但仍未提及原料藥遭遇斷貨的因應措施,業者如提出原料藥來源變更,往往要等3至6個月,根本緩不濟急,未來如原料藥斷貨,缺藥危機隨時會再發生,呼籲政府進一步鬆綁原料藥的管理措施。台灣面臨缺藥危機,兩岸問題也持續緊張,事實上,國內高達4成的原料藥都來自大陸。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認為,目前政府要求藥商需有6個月的庫存,但萬一出現類似俄烏戰爭危機,國內有約800萬慢性病人口要怎麼辦?應將原料藥的整備提升到國安層級。黃金舜指出,「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組織架構僅有衛福部各司各署,但缺藥不僅是衛福部的問題,也與經濟部有關,以抗生素安蒙西林為例,原料沒有缺貨,缺的是膠囊,這就需要經濟部配合處理。
30年最大缺藥潮1/血脂藥砍到「1粒7.5元」立刻沒貨 台灣憑什麼在全球搶藥?
上百萬名高血脂患者使用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3月開始缺貨,再度敲響台灣醫藥警鐘,不少藥師向CTWANT記者坦言,「這是台灣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全球缺藥主要受疫情、原物料短缺影響,但多位專家直指台灣「缺藥另有內情」,「4/1起『立普妥』健保給付從1粒9元降到7.5元,台灣砍藥價,這要怎麼搶藥?」「什麼?沒有我的降膽固醇藥物?那該怎麼辦?」46歲的阿華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身為三高族的他一直以來都是拿著慢性處方箋到藥局領藥,沒想到藥局沒藥,他只好回到醫院領藥,結果竟還是領不到藥。阿華拿不到的藥正是降膽固醇的第一線用藥「立普妥」,食藥署日前公告受到全球包材短缺、製造廠受颶風影響,「立普妥」10毫克劑型即將缺貨,最快要到5月才能恢復正常,由於「立普妥」屬於明星藥物,市占率約4~5成,恐怕影響上百萬名的三高患者。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最新調查,台灣總計缺藥品項高達131款,食藥署則公告共有15大類缺藥品項,這些藥包括Amoxicillin(安蒙西林)、MGO(氧化鎂)、腸泌素(GLP-1)、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PPI(質子幫浦抑制劑)、小兒止吐止咳塞劑/退燒藥等,如今又再加上「立普妥」。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坦言,「這是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或者可以說,是從健保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缺藥狀況。」王明媛說,去年5、6月起就出現明顯的缺藥情形,那時大多是缺單一藥廠的藥,例如這陣子缺中化製藥旗下的藥物、過陣子換成信東生技的藥。「那時應該是受到疫情影響,例如生產線員工確診導致大規模停工,但現在已經變成幾乎什麼藥都缺了。」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健保署長石崇良說明4/1後調降5500項藥品價格,有藥師認為已經缺藥還砍價,令人摸不著頭緒。(圖/劉耿豪攝)為什麼會缺藥?王明媛說,這是全球性的問題,包括俄烏戰爭導致原物料缺貨,有些藥物從生產源頭就有問題;再加上疫情導致物流運輸出狀況,而且受到通膨嚴重、各行各業缺人才影響,科技業大舉向藥廠挖角,導致人力出現緊縮狀況,所以不只台灣缺藥嚴重,日本、美國等國家也一樣無藥可用,各國都在下單,全球都在搶藥。「只是相較之下,台灣人口數少、健保藥價又低,想跟其他國家搶藥的競爭力太弱了,所以問題更加明顯!」王明媛說。以「立普妥」為例,廠商通知食藥署是因為生產藥物的波多黎各受到颶風影響而導致缺藥,但醫藥粉專《Dr.131醫生醫》撰文質疑,查詢波多黎各近來並未有風災,反而是台灣健保再砍藥價,4/1起「立普妥」的健保給付將從現在的1粒9元降到7.5元,降幅為16.6%。因此《Dr.131醫生醫》認為這波缺藥可能不是天災,而是砍藥價造成的人禍。健保署自102年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預設每年藥費支出目標值,讓藥費維持於穩定及合理範圍,在總額支付制度下,有效管控藥費支出,今年的藥價調整將於4/1生效,刪減藥價總金額81.8億元,調降5500項藥品價格。王明媛說,「以前每年都是降上百億元的藥價,今年才81.8億元,看得出來健保署已經手下留情,但已經缺藥了,又給這麼低的價格,這樣真能解決問題嗎?」藥師林士峰也在臉書直言,「影響缺藥的因素雖然不少,但以台灣來說,價格不對肯定是佔有一席之地。」林士峰舉例,缺雞蛋的時候,雞蛋漲價去下降供給面的壓力,以價制量減少需求,並且提供生產者的誘因,增加生產量,但現在發生缺藥潮,藥價卻反而下跌,「這完全顛覆了經濟學概念」。健保署長石崇良解釋,目前處於缺藥狀態的88項藥品,如部分第一線、後線抗生素均維持原價,將持續與醫界溝通,確保民眾用藥不會出現斷層。石崇良表示,DET已執行10年,他認為有幾個部分可以檢討,例如哪些藥不需要參加DET調整;再來就是金額的計算方式;以及屬於要保護的藥品,例如基本用藥、容易短缺藥品。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認為,缺藥是有結構性的問題,他呼籲請政府拿出具體方案,解決缺藥問題,確保2300萬民眾基本健康權益。
30年最大缺藥潮3/慢性處方箋患者最受罪 差點從台中跑到台北領藥
缺藥問題最直接反應在社區藥局上,身為供應鏈的下游,幾乎長期以來都要到處調貨或與同業「以藥換藥」,才能順利把藥交給患者,當缺藥問題日益嚴重時,慢性處方箋患者感受最深刻,過去只要3個月回診一次,如今因為藥局沒藥,只好每個月回到醫院領藥,有藥師甚至分享自己驚險的調藥經驗,順利讓患者不必從台中跑到台北醫院領藥。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再加上健保年年砍藥價,讓台灣面臨30年以來最大的缺藥潮,尤其是供應鏈中最末端的社區藥局感受更深刻,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表示,「台灣藥物的分配是有順序的,優先給醫院、再來是診所、最後才是藥局,所以藥局缺藥的情況最嚴重。」一直以來,社區藥局都有缺藥問題,只能各憑本事、人脈跟同業調貨或「以藥換藥」,直到這陣子缺藥的品項愈來愈多,而且是非常普遍使用的藥物,例如老人家常使用的氧化鎂軟便劑、或小朋友使用的安蒙西林抗生素都缺貨,才引起大眾關注。王明媛說,許多拿著慢性處方箋的患者在藥局領不到藥,於是只好再回到醫院領藥,「因為只有醫院才有藥啊!結果本來3個月的慢性處方箋,因為缺藥的關係,患者被迫變成每個月回診,十分麻煩。」藥師游佩雯也在臉書分享自己奇特的遭遇,她表示平時都會盡量幫患者調藥,真的沒辦法只能請患者回醫院領藥,但有一次她費盡千辛萬苦調藥,還拜託住在基隆的學長寄藥到台中,否則患者必須從台中跑到台北回診。游佩雯也分析缺藥的層面,她認為分成「真缺藥」跟「假性缺藥」,真缺藥就是缺乏原物料、物流延遲、停止進口等,而藥局缺藥、醫院才能領藥就屬於假性缺藥的一種。社區藥局很早之前就面臨缺藥問題,藥師們都要使出渾身解數調貨、借藥,才能順利將藥交到患者手上。(示意圖/趙世勳攝)無論是真假原因,都會導致藥品短缺的情況發生在下游。尤其是採購權較弱的社區藥局首當其衝,真缺藥原因越來越多時,就會開始影響診所、最後是醫院,當找不到替代藥品時,是影響最嚴竣的狀況,真正需要的病人就會無藥可用。例如氧化鎂,前陣子就連大醫院也都缺貨。王明媛透露,她曾出席某個藥師協會的活動,左右兩邊都坐著知名醫學中心的藥劑部主任,她們竟然也表示缺藥,「我聽到的時候,差點把口中的飲料吐出來!怎麼會連醫學中心都缺藥?」王明媛說,她相信隨著疫情趨緩、航運開始普遍,缺藥問題應該會逐漸解決,但她也相信價格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新光醫院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曾受訪表示,110年國人醫療保健支出占GDP只有6.1%,與日本11%、南韓8%及多數已開發國家10至17%有一段落差。王明媛認為醫療保健支出應該要提升,首先就要從藥價開始。「我想問,到底要節流到什麼時候?是不是該去想如何開源?」王明媛說,以前許多民眾都會到藥局詢問是否有某些藥,最近她幾乎都無法回答,「因為台灣根本沒有這些新藥了!藥廠根本不願意進口到台灣。」洪子仁解釋,當藥品價格變得過於低廉,藥廠就會考慮不做台灣的生意,就算是本土學名藥的廠商也可能轉做較高利潤的保健食品,「因為廠商也要求生存,如果他只有一條產線,他會優先生產哪一個藥品?」
缺藥難解1/衛福部被迫成立缺藥中心 原是蔡總統也被惹急了
衛福部日前宣佈規劃成立「缺藥中心」,回應日益嚴重的缺藥問題。據透露,基層藥師早在去年就反應缺藥,然而衛福部卻多次以「超前部署」不缺藥來虛應,甚至還暗指普拿疼缺貨是民眾囤藥寄到大陸,直到基層藥師自力救濟「換藥」在網路上傳開,驚動總統關切,衛福部長薛瑞元才被迫成立缺藥中心。民國108年10月13日,蔡總統出席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活動時,關心國內生技業發展,認為「藥」是生技業重要一環,因此信誓旦旦地保證會讓「社會有藥用」,然而衛福部官員似乎是聽者藐藐。一名立委透露,前陣子蔡總統表達對缺藥現象關切,衛福部「萬事太平」的態度立即180度大轉變,不只衛福部長薛瑞元半天之內就火速召開緊急會議,健保署長石崇良也在隔週週末「加碼」開會,還邀請醫界代表「作陪」與安撫猛吐苦水的藥界業,官員甚至貼心暗示,四月健保砍價會「手下留情」。「五、六年前,我們就建議衛福部成立缺藥中心,但是直到調不到藥了,衛福部才說『研擬成立』。」此次也獲邀出席衛福部缺藥緊急會議的藥師沈采穎說,薛瑞元在會中親口證實「蔡總統也關心缺藥」,她才想到曾在臉書發文,並感嘆政府的政策總被民怨追著跑,苦的還是業界和民眾。包括軟便劑、抗生素和退燒藥等常備藥品,近期屢傳缺藥情況嚴重,衛福部長薛瑞元與健保署長石崇良因此先後召開緊急會議,保證分階段解決缺藥問題。(圖/報系資料照、趙世勳攝)沈采穎指出,衛福部當日提出的「缺藥中心」草案,現階段仍以「示警」為主,換言之仍著重於蒐集缺藥訊息,但美國缺藥中心的工作卻是在缺藥發生前半年,就能提前掌握警訊,並分散藥源避免缺藥。薛瑞元雖指防範未然是「長期目標」,但既然衛福部都能以「防疫不能等」為由,火速發給高端疫苗緊急授權EUA,「缺藥」如此影響國民健康及國家安全的大事,為何還要分短中長期?即刻成立比照美國缺藥中心立即運作,不是更能防範未然?難道衛福部還有其它無法公開的苦衷要顧慮? 台灣健保向來以「俗又大碗」著稱,台灣健保名氣更傳到海外,常吸引先進國家專程來台「取經」,但從去年下半年起,隨著國際疫情趨緩,坊間卻屢傳缺藥,包括止痛藥普拿疼(退燒藥乙醯胺酚)、「老藥」制酸軟便劑氧化鎂、治療高血脂「優泰脂10/20毫克」、第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消炎止痛藥布洛芬,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少數眼藥水、眼藥軟膏以及低劑量高血壓藥等,缺藥潮排山倒海而來。不願具名的藥師表示,大型醫院採購藥品數量龐大、不會輕易換藥,藥商常優先提供大型醫院藥物,醫院規模越大,對「缺藥」越無感;反之,基層藥局進藥量少,視市場反應隨時調整進貨,對缺藥反應也最靈敏,美國在1999年成立國家缺藥中心後,開放基層藥局、消費者反應缺藥訊息,就是考量這點。今年四月份健保還要照往年慣例再砍一波藥價,已有藥廠向薛瑞元預告「再砍、只好退出市場」,恐怕也會對缺藥雪上加霜。國民黨立院黨團早在去年就疾呼政院與防疫指揮中心重視缺藥問題,但直到上週,衛福部才表示要成立缺藥中心,分階段處理缺藥問題。(圖/報系資料照)
缺藥難解2/基層藥局叫苦 健保「分級醫療」恐淪「階級醫療」
缺藥問題嚴重,衛福部長薛瑞元14日首度針對缺藥問題,提出短、中、長期解決方案,短期由藥廠提高產能、中期提升「缺藥平台」功能,調整醫院、診所、藥局藥品分配比例,長期則盼透過調整健保藥價,平衡藥物供需;至於氧化鎂之類特定藥品缺藥,會在短期內做調控。衛福部健保署公布國內少數生產氧化鎂的藥廠聯絡窗口,並呼籲廠商務必穩定供應,還宣稱111年(2022)下半年,因市場需求大增及缺工等因素,造成氧化鎂藥品暫時性短缺,目前廠商產能已逐漸恢復,近期內應可順利供貨,然而這些話似乎安撫不了基層藥局的憂慮。「藥廠保證有貨一定協助,問題是目前沒貨,我們只能繼續靠同業換(調)藥」一位在北市黃金地段開藥局的C藥師感嘆地說,部分處方藥因為缺藥的干擾,廠商近期已悄悄漲價,藥局進貨價高於健保核定處方藥價,藥局早已承受不了成本壓力。S藥師也告訴本刊,若他的藥局不進藥,民眾頂多拿處方箋多跑幾家藥局,但如果連續跑多家藥局都沒藥,民眾恐怕就直接到大醫院看診,看病拿藥一次搞定,問題是大醫院費用越來越貴,經濟弱勢者也許就乾脆就不看病,自費購買成藥了事。久而久之,強調「分級醫療」的健保恐將淪為「階級醫療」,不僅導致大型醫院沉重負荷、基層藥局越來越無人問津,藥廠只能任大醫院砍價,惡性循環下就可能衍生成另個拖垮健保的炸藥引信,民眾若動輒被迫換藥,對健康的影響就更令人憂慮。面對缺藥問題日益嚴重,開業藥師沈采穎呼籲食藥署多聽取基層藥局與患者的心聲,別讓健保「分級醫療」淪為「階級醫療」。(圖/趙世勳攝)「缺藥原因多元,這波缺藥可能與春節假期結束,處方簽用量變多等多種因素有關」中華民國藥品行銷協會理事長朱茂男說,新冠肺炎爆發後,各國都搶製藥原料,俄烏之戰更打亂全球供應鏈,歐洲原料大漲,只能依賴中國大陸、印度,然而全球通膨的大環境下,全世界卻只有台灣的健保藥價不斷調降,許多業者都已在苦撐,醫院診所、基層藥局、業者與政府必須共體時艱,才能度過這波缺藥風暴,至於缺藥是否「真回不去了」,他也沒有把握。 國民黨副秘書長李彥秀認為,去年10月基層藥局就已叫不到「安蒙西林」,當時衛福部官員卻因忙著輔選、與在野立委鬥嘴,若官員當時能將「懷念陳時中」的力氣用在處理缺藥問題上,就不會等到藥師開罵和媒體質疑,衛福部才做出「勸說增產」、「建立分配制」因應,真沒想到已經是2023年,藥師及民眾還要自力救濟「以藥易藥」,衛福部的「超前部署」究竟何在?藥師沈采穎則說,要解決缺藥,政府仍有待努力。例如,氧化鎂缺貨後,食藥署緊急通知醫院,請醫師開替代藥,包括「便通樂」、「清立漂」等,但是醫師處方箋卻還是開氧化鎂(因藥性相對溫和、對老人風險較低),病患拿氧化鎂處方箋到藥局還是領不到藥,既然食藥署都已核准醫師可開替代藥,為何不同時公告基層藥局藥師在食藥署專案核准的前提下,同意藥師也能比照,依其專業替病患換替代藥,別讓病患跑了多家藥局卻還是領不到藥?國民黨副秘書長李彥秀疾呼衛福部官員多花心思處理缺藥問題,別再讓基層藥局被迫自力救濟,才能滿足病患充分領藥的權益。(圖/報系資料照)
中西藥爆發缺貨潮甚至「以藥易藥」 王必勝回應成立缺藥中心進度
近期國內陸續出現缺藥的情況,不只西藥,連中藥也缺貨,常見的退燒藥物「乙醯氨酚」、抗生素「安蒙西林」等藥物都缺貨。而今黃芩、薄荷等中藥材也面臨缺貨危機。今天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在記者會上回應缺藥危機的短中長程4大面向補救進度,並宣布會針對部分短缺藥物價格進行討論,並加強監測進口藥的原料。今年1月,就有基層診所和藥局反應出現缺藥問題,不只普拿疼,連常用於排便不適的氧化鎂等軟便劑也缺貨1個月了,資深醫師也說是「30年來未見」的景象。近日更有媒體報導,常見的退燒藥常見的退燒藥物「乙醯氨酚」、抗生素「安蒙西林」等藥物都缺貨。據了解,針對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牙科常用的抗生素「安蒙西林」,從去年10月就很難叫貨,甚至還需要藥師利用人脈,透過LINE群組跟附近藥局或診所「以藥易藥」。除了安蒙西林外,其他如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退燒藥「乙醯氨酚」等藥物的庫存也撐不到1個月。中藥材也無法倖免,用於清熱解毒的黃芩、薄荷、黃蓮等常見藥物都面臨供貨短缺,若沒及時控制,恐會導致中藥原物料跟著上漲。而基層藥局和診所的缺藥危機也導致民眾一直往大醫院跑,造成分級醫療制度潰堤。有藥師也說,目前缺藥的狀況,恐怕會持續到年底了。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針對缺藥問題召集相關人員商討應對方案,更要求成立缺藥中心。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時,有媒體詢問缺藥中心相關進度,負責督導食藥署的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回應道,從短期來看,因春節停產而導致產量不足的藥物,會請廠商加快腳步趕進度。另外,分配不足的藥物,上週六(2/11)已請廠商開會,協調藥局、醫院、診所做適當分配,若有替代藥品,會提供相關資訊給基層醫療院所。王必勝接著指出,從中長期來看,食藥署本就設有「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加上薛瑞元指示將擴大做成缺藥中心,未來資料會更完善、使用更方便,以提供更多資訊和加強調度機制。王必勝也說,今(13日)早上健保署針對缺貨的藥物進行價格的討論,未來對於進口藥品的原料也會加強監測。
抗生素安蒙西林爆缺貨 食藥署回應了
近期藥局反應,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的抗生素「安蒙西林」爆出缺貨,藥局甚至得透過Line群組「以藥易藥」。食藥署說明,受到解封影響,抗生素的需求也增加,加上今年春節連假有10天,廠商停工才導致安蒙西林缺貨。春節後廠商已開工,但生產排程需要2~3周的時間,已先將庫存供應給醫療機構,食藥署要求保留一定比例給藥局,力拚2周內恢復正常供應。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隨著各國解封,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的抗生素「安蒙西林」需求量也增加。安蒙西林為處方藥,在國內共有8張許可證,2019年的年度用量為4800萬顆,疫情期間的2021年,年度用量則為3600萬顆,不過當時民眾仍在戴口罩。隨著防疫措施接近,食藥署去年底已請廠商增加產量,今年12月~1月期間,月供應量已增至1000~1200萬顆。近期藥局爆出缺藥,甚至有藥師得和診所透過Line群組「以藥易藥」。對此,楊博文說明,這是因為今年春節有10天連假,廠商停止生產。該藥品為處方藥,一般民眾還是去醫療機構看診取藥,在春節以後,廠商已將大部分的藥品供應給醫療機構。楊博文表示,藥品的生產排程需要2~3周,需要檢驗、化驗、包裝等,無法在1周內生產到位,加上連假以後,不只是呼吸道疾病,慢性疾病用藥的需求也很大,食藥署已向廠商倡議,請他們保留一定比例給藥局,力拚2周內恢復正常供應。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安蒙西林是抗生素,一定是在醫師監督之下,有需要才會開立,提醒民眾一定要使用完畢。這款藥目前雖然有供需失衡的問題,但仍有其他替代藥物可用,民眾不需要刻意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