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增資
」 理賠 增資 防疫險 流感疫苗 詹啟賢金金併再起1/重啟新光台新金控合併「救新壽」 2025年底接軌IFRS17前加速
今年1月底台新金控(2887)董事長吳東亮才公開說,「2026年之前不可能談與新光金控(2888)合併」,4月26日新光金董事會通過研究合併案可行性。何以兩家金控合併事宜短短兩個多月有了驚人進展?CTWANT調查,關鍵在於4月16日準閣揆公布金管會新任主委名單,新人新政給了合併案新契機。6月14日兩家金控同一天開股東會,合併案一事將成焦點。「真沒有想到金管會主委會換人,讓新光人壽增資的窘困,可能帶來一道曙光,也牽動到新光金、台新金的金金併的可能性再現。」一名金融業高層跟CTWANT記者分析說,「尤其是今年可能的降息機率大增,國際情勢外匯利率變動如此快速,得提早準備才能跟上趨勢。」新光金控過去20年已挹注新光人壽逾千億元,雖總資產逾4.95兆元,因現增額度不足,短時間內難解決其資本適足率(RBC)低於法定門檻問題,尤其新光人壽已連續二期RBC未達標200%,今年以來新光金控已於第一季完成對人壽注資70億元,並另積極規劃進行籌資125億元,且新光人壽亦已規劃發行次債80億元,然面對主管機關要求今年6月RBC達標仍有其挑戰。更棘手的是,為因應2025年底RBC達標之鉅額資本缺口(2026年接軌IFRS17、ICS2.0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新光金2022年前已三度變更資本額,疲於增資,2023年則提出自救方案,但未能獲主管機關(金管會)同意,仍只能修改章程調高額定資本額因應。新光金控發言人、副總經理林宜靜指出,4月26日董事會通過的提案,指的是續行2022年5月20日董事會決議與其他金控公司進行合併可行性之研究,「確實是要解決新光人壽增資問題」。據CTWANT調查,當時,台新金及新光金各自提案研究合併之可行性,兩年下來毫無進展,一關鍵在於當時的新光金董事長未落實執行邀請執行研究事宜,且未對其他金控公司來函表達意願一事予以處理;及新光人壽完成增資速度,且還要契合吳東亮先前對合併案談話重點的「股東權益」。為趕在2026年保險業者接軌IFRS17國際會計新制,新光金「改革派」洪士琪在大股東吳東亮等力挺下,2023年6月選勝改組董事會。新光金控自己就清楚道出立場,「若仍以現金增資於2025年底前補足鉅額資本缺口,任務實在艱鉅;且若於2025年底無法順利接軌ICS,屆時新光人壽將遭遇經營上之困境!經營團隊應另尋解決之道」。新光金控2023年6月由大股東「改革派」取得經營權之後,首要任務即是解決新光人壽增資一案。(圖/報系資料)去年12月新光金即委託勤業眾信聯合會計事務所對金控、新壽等,花了三個月所做出的一份財務分析報告,讓新光金新經營團隊正確面對增資問題及挑戰,及加緊研議日後合併可行性。據了解,這份報告內容建議新光金控研議出售子公司新光銀行、元富證券籌措資金等,換來保住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RBC符合法定的200%門檻。然今年3月20日,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會面新光金控兩位大股東吳東進、吳東亮兄弟時,清楚傳達「不願見賣子公司籌資」。主管機關首長的回應,幾乎澆熄兩造對重啟合併一事的想法。未料,4月16日,準閣揆卓榮泰宣布金管會新任主委為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彭金隆,新人新氣象讓新光金重燃盼望。2024年4月16日,準閣揆卓榮泰宣布金管會新任主委為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彭金隆。(圖/周志龍攝)12天後,4月26日,新光金再度啟動「金金併」一案,經過二個多小時討論,董事會投票以11:4通過此案,持保留意見四票則為董事吳欣儒(吳東進女兒)、李增昌、賴慧敏及獨立董事許永明。「近年全球金融環境變化劇烈,新光人壽面臨的經營困境及挑戰,僅憑己力解決,恐力有未逮;因此若能把握改變契機,引進資源並改善體質,不僅能解決新光人壽問題,更可壯大金控規模進而為台灣金融發展再創新局。」新光金控贊成重啟合併案董事期盼,老東家能再創新局。
增資88億 全球規模最大稀土原料生產基地建設中
澎湃新聞9日報導,中國最大的稀土供應商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方稀土)披露,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節能環保的稀土原料生產基地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結合北方稀土、華美公司及專案建設實際,擬以現金方式增資2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88億元),為其提供項目建設所需資金支持,保障專案建設按計畫推進。報導稱,1年前,北方稀土宣布,擬斥資近80億元(約合新台幣352億元)建設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與華美公司原廠址及附近接壤區域綠色冶煉升級改造專案。北方稀土最新披露,華美公司(包頭華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係北方稀土全資子公司。財務狀況顯示,2023年前三季,華美公司未經審計的營收為20.60億元,淨利潤1.20億元。去年3月,北方稀土公告,擬以全資子公司華美公司為實施主體,投資不超過77億9928.98萬元建設「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煉分公司與華美公司原廠址及附近接壤區域綠色冶煉升級改造專案」。該專案此前已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資訊化廳核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侖區內蒙古包頭鋼鐵冶金開發區金屬深加工產業園區公司冶煉分公司及華美公司原廠址及附近接壤區域,建設期約18個月。北方稀土當時稱,公司投資實施該項目的資金投入較大,或將增加公司有息負債,增加財務成本,提高資產負債率。專案達產後,預計所得稅後專案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約25.31%,預計投資回收期約5.56年(含建設期)。具體來看,該專案採用「焙燒-水浸-轉型-聯動萃取分離-沉澱-煆燒」冶煉工藝技術,生產單一或混合稀土氧化物(碳酸鹽、氯化物)。項目建成後,具備處理58.09%REO(稀土氧化物總量)混合稀土精礦能力198000噸/年,以REO計115018噸/年;萃取分離能力106661.6噸/年(以REO計),沉澱和結晶能力141070噸/年(以REO計),灼燒能力39600噸/年(以REO計)。北方稀土最新表示,公司本次向華美公司增資的資金來源於公司自有資金。公司將根據專案建設進度及資金實際需求,以分期支付方式逐步完成增資實繳。增資款將全部用於專案建設。北方稀土強調,向華美公司增資為其提供項目建設所需資金,將增加其資產規模,在保障專案建設按計畫優質高效順利推進的同時,有利於提高華美公司融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過,一邊要做綠色冶煉升級改造的同時,北方稀土自身的業績卻在承壓。公司今年1月披露報告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1.70億元到23.30億元,與上年同期(同比)相比,將減少36.50億元到38.10億元,同比減少61.00%到63.67%。對於業績預減,北方稀土在此前報告中稱,2023年,受稀土行業市場供求關係影響,以鐠釹產品為代表的主要稀土產品價格自年初以來持續震盪下行,全年均價同比降低。就2024年市場行情,北方稀土在近日的一次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從公司角度是希望市場行情大好,大陸國內市場稀土產品的供給端由工信部下達的總量計畫指標、廢料回收、國外進口礦三部分構成。大陸工信部下達的總量計畫指標公司占比較大,廢料回收方面公司一個子公司已經生產,還有一個在建的廢料回收項目。進口礦公司每年也從市場上採購一些。北方稀土稱,市場供求受此三方影響而起伏波動,但國家總量計畫指標為生產增加了確定性。在被問及對2024年稀土產品價格預期時,北方稀土稱,產品價格還是主要受供需影響,春節後稀土下游企業復工速度低於預期,需求端不及預期,產品價格下跌,近期產品價格出現走穩的趨勢。北方稀土同時補充道,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公司深入分析市場需求變化,並制定相應的銷售策略。同時,公司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特別是新型市場和高增長領域訂單,努力開拓銷售管道,持續鞏固提升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擴大收入和利潤貢獻率。
一招救壽險股2/新壽過60歲生日「將籌資170億」 魏寶生保證年底前完成任務
國內前七大壽險公司中,新光人壽(5831)的淨值比雖超過3%規定,但在2023年上半年累積虧損111.9億元的情況來看,遠高於三商壽(2867)的46.4億元,「新光金剛打完一場經營權之戰,新壽董座、副董新人上任,加上原有的總經理等團隊,接下來吳、洪、林三大家族會如何完成增資,就看大股東的決心。」壽險界人士說。從新上任的新光金(2888)董事長陳淮舟到新壽董座魏寶生、副董洪士琪、總經理黃敏義,就連前新壽董潘柏錚,保險局都約去喝咖啡提醒「完成增資」的重要性,這一點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也加以證實。對於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後召開的董事會,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表示,「董事會開得很融洽!有我在,氣氛一定和諧。」他進一步說,7月下旬董事會討論通過增資、發債規劃後,即請求母公司新光金控協助;7月10日前是每一家公司交出改善計劃,增資是其中一小部分,高利率保單目前下降到3~4成約800~900萬張保單。7月27日,新壽董事會決議採私募方式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上限70億元之外,並以公開募集方式發行十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上限100億元,合計現增、發債將籌資170億元。新光人壽董座魏寶生表示,7月底董事會將討論增資、發債等計畫,待通過後將會請求母公司新光金控協助。(圖/黃威彬攝)7月30日是新光人壽60歲的生日,「新壽創辦人吳火獅67歲過世,大家都很遺憾這麼早離開;他生前布局保險、銀行等事業體系,縝密、多元化全方面,建立深入大街小巷的家庭主婦業務員部隊,新壽市占率也是數一數二;如今要積極蛻變改善體質重生,挺過接軌大魔王挑戰。」一位壽險同業說。新光金7月10日公布子公司自結稅後盈餘,新光人壽今年6月單月自結財報,雖然獲利翻正為18.28億元,創九個月來新高,但上半年仍有四個月單月虧損,上半年累計稅後虧損111.87億元,累計每股稅後虧損1.52元,6月底資本適足率(RBC)恐掉到法定要求的200%以下;連帶地,新光金6月單月稅後純益32.16億元創兩年新高,上半年累積虧損仍達61.95億元。新光金發言人、副總林宜靜表示,新壽受惠於台股股息收益挹注,加上6月新台幣貶值3.69角,對匯兌評價有所助益,若不是6月新契約保費收入月增6成,保單負擔費用增加,新壽6月單月獲利會更高。就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新光人壽而言,有的是去年底財務指標未達法定標準,或今年上半年虧損百億元等皆需辦理增資,三家壽險中除了三商壽3月完成一筆25億元增資到位,其他二家增資計畫尚無新進度。壽險公司在2023年7月10日前,已提供財務改善計畫書,圖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圖/黃鵬杰攝)
新壽率先推「普惠定期險」 魏寶生、洪士琪拍片代言當超級業務員
新光金控(2888)今年董事會全面改選,旗子子公司新光人壽新上任董事長魏寶生今天(20日)與總經理黃敏義等經營團隊首度公開亮相,與大股東、擔任新壽副董洪士琪共同為推出國內首張結合普惠金融理念與健康外溢機制的「Go普惠定期保險」拍攝影片代言,強調新壽團隊有活力,商品有競爭力,將會完成金管會要求年底前完成增資的計畫。新光人壽表示,新壽這一張「Go普惠定期保險」是響應金管會推動普惠金融,同時參酌微型保險及小額終老險的低保費、高保障精神,創新結合市面上現有的保障,包含定期壽險、意外險、特定意外加倍、意外醫療和6項特定傷病而推出的。魏寶生本人也率先投保該保單,他說自己正好在這張保單可投保的65歲年齡以內,而且不用體檢,以行動力挺自家產品,並肯定新壽全體同仁齊心努力在商品、行銷及服務上充分落實公平待客,為全民撐起安全的防護傘。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中)20日與總經理黃敏義,為自家推出的「Go普惠定期保險」站台。(圖/黃威彬攝)新壽副總經理陳國揚則進一步說明「Go普惠」定期保險,是一張針對普羅大眾,經濟又實惠的全民保單,投保年齡0~65歲,職業類別1~6類均可以投保;提供小額定期壽險、意外保障、6項特定傷病保障外、還有滿期保險金、外溢機制,保障期間為10年,費率不分性別、不分職業類別,採單一費率,原則上免體檢,每人限保一張,保障期間為10年,為民眾保障奠立基礎。「Go普惠」主要有五大特色,包含「出事賠你錢」,提供定期壽險、意外險、6項特定傷病保障等基礎防護;「活著還你錢」滿期給付應繳保險費總和的50%或30%,可靈活運用;「散步給你錢」走路達標,每年可以領最高年繳保險費5%獎勵金;「罹病免繳錢」繳費期間罹患6項特定傷病,保費豁免不用再繳,繼續提供保障;「千元有找錢」60歲以下月繳保險費不到1,000元。
防疫險衝擊7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 金管會點名這5家要增資
防疫險理賠突破2600億元,加上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金管會周四(6日)公布,到去年底國內共有7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已緊急發函要求提出財業務改善計畫,另外包括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海上、兆豐產及和泰產險這5家產險公司是「資本嚴重不足」,即淨值已為負數、或資本適足率(RBC)低於50%,必須立即增資,否則恐有被接管之虞。壽險、產險業去年財報通通出爐,金管會也完成RBC與淨值資產比二大監理指標檢視。金管會自2020年4月起,在RBC之外,新增淨值比做為保險業財務監理指標,依保險局法規規定,保險公司淨值比連續二期(每半年為一期)低於3%,即是資本不足。檢視結果,淨值資產比低於3%的則有8家,產險、壽險各半。產險業是兆豐產、新安東京海上、和泰產、中信產4家;壽險業則是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安聯人壽、第一金人壽4家,淨值比低於3%。其中連續二期未達最低門檻3%有三家,包括新安東京海上、三商美邦人壽與宏泰人壽,連二期未達標這三家,都屬於資本顯著不足,要立即提改善計畫。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亦表示,去年防疫險風暴理賠2100億元大幅虧損,儘管六家防疫保單承保較大的產險公司,至今已完成1125億元的增資。其中除兆豐產險2月完成60億元現增已達標外,像新安東京海上去年增資280億元,今年增資80億元,RBC還是不到200%,需要增資。其他4家產都有規畫新一輪增資,內部正在進行程序中,需在半年報之前拉高到200%以上。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目前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產及和泰產都要在上半年完成新一波的增資,產險公司應都可以完成增資、達標。
金管會點名5產險「資本嚴重不足」 4家必須今年增資
防疫險理賠破2,600億元,及股債雙跌,保險局6日公布,到去年底共有七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已緊急發函要求提出財業務改善計畫,其中五家產險公司是「資本嚴重不足」,即淨值已為負數、或資本適足率(RBC)低於50%,必須立即增資。五家產險即中信產險、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及兆豐產險,其中兆豐產險已在2月完成60億元增資,RBC已拉上200%以上,另外四家產險公司必須在今年上半年以前完成增資。而壽險公司則是三商美邦人壽是RBC低於200%,且淨值已連續二期不到3%,宏泰人壽是連續二期淨值比低於2%,都是限期提出財業務改善計畫,尚未被限期增資。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亦表示,去年至今,六家防疫保單承保較大的產險公司,已完成1,125億元的增資,其中國泰世紀產二次增資共200億元,中信產險三度增資共155億元,富邦產增資一次150億元,新安東京產已分階段增資共280億元,和泰產也是分次共已增資260億元,兆豐產連同2月的增資合計80億元。目前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產及和泰產都要在上半年完成新一波的增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產險公司應都可以完成增資、達標。另外,3月防疫保單理賠再增22萬件,理賠金額81.66億元,已比2月少72.15億元,減幅近47%,在疫情指揮中心定義,3月20日之後新冠肺炎必須確診重症住院,才算法定傳染病,從理賠金額中亦可看出,防疫險大幅理賠應已告段落。
超乎預期!廣義防疫險已理賠破1500億 11月底可望下降
每周仍理賠逾70億元,廣義防疫保單到本月7日,累計已理賠逾1,513億元。金管會8日公布,防疫險到本月7日累計已理賠近299.16萬件,若以今年承保件數487.6萬件來看,理賠率已逾61%,理賠金額1,189.8億元,是今年已收保費的26.2倍,近一周理賠58.4億元,仍看不出理賠金額往下的情況。疫苗險到7日為止累計理賠77.67萬件,占今年承保241.9萬件的32.1%,累計理賠金額累計近323.61億元,則是今年已收保費的31.8倍,而防疫險加上疫苗險到本月7日累計理賠金額已逾1,500億元。確診者同住家人從本月7日開始不用再隔離,防疫險的隔理賠賠金額可望下降,但目前的理賠應至少晚一到二周,所以隔離理賠下降效果,應是11月底才可能展現,以此預估,防疫險全年理賠仍是可能逼近1,500億元,疫苗險全年理賠則可能在380~400億元之間。由於廣義防疫險理賠超乎預期,今年已有六家產險公司完成增資707億元,另外如新安東京海上產、國泰產險等都在規劃第二次增資,亦有公司在評估中。防疫險已全數停售,且不再有公司敢推出新的保單,承保打疫苗後重症或死亡的疫苗險,目前也只剩下一家產險公司及一家壽險公司還有保單,產險公司只承保續保件及6到18歲的新投保件,壽險公司的防疫險則是團險保單,一般個人則不受理投保。
為領防疫險「要2條線快篩」裝確診 他怒噴:祝你中獎
金管會近日公布防疫險、疫苗險的理賠金額突破千億元。有網友表示,他不爽有人為了領保險故意裝確診,還要跟中獎者要2條線快篩去視訊看診,如果這麼想確應該要跟確診者同吃同睡。原PO近日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說,「為了領保險,沒中還要演自己中還要跟中獎的要2條的,去約視訊申請保險。」確診已經很無奈了,還有人這樣,「你這麼想領保險,要不要鼻涕衛生紙打包送過去,記得拿來擦擦眼睛、擦擦鼻子嘴巴,還是要本人過去跟你同吃同睡、咳咳嗽,讓你盡快能中獎,怪不得保險公司要該該叫。」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回應「我還遇過一個2條線盤要賣2萬欸,還有人跟他買唷」、「現在還有在賠嗎?不是停賣了嗎」、「我燒到39.5,燒2天,插了3次都是一條,我難過」、「現在確診的意義不就是要領保險」、「相關社團真的看過私訊想收購呈陽性的快篩,或是在唉自己怎麼都不中,看身邊人在討論理賠金怎用好羨慕的言論,人為財死這句話不假」、「超怕確診的,不知道還有多少家庭跟我們一樣還堅守著防疫」、「喔是喔,你是不是沒買到防疫險現在眼紅」。據了解,今年防疫險的理賠金額已突破千億,達1007.92億元,疫苗險理賠金額為280.12億元,雙險加總理賠金額已超過1288億,龐大的理賠壓力也讓前6大產險完成增資,增資金額達707 億元。
搶攻升息力!永豐金現增百億明年Q1完成
美國聯準會FED今年以來升息12碼,我國十五家金控中,前三季獲利唯一正成長的永豐金控(2890),今天(21日)召開董事會通過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上限8億股,每股發行價格暫定15.25元,實際發行價格依「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自律規則」辦理,預計募資新台幣100億元。意即擴大資本搶攻升息力道。永豐銀行自結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120.7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4%,在14家上市櫃金控子銀行中年成長率居冠,年化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達11.74%。強勁的獲利成長動能主要受惠於利息淨收益、手續費淨收益與其他淨收益(主要為金融交易)等三大收益皆顯著成長。受惠於子銀行的獲利貢獻,今年前三季永豐金控的自結稅後淨利亦為15家上市櫃金控中唯一逆勢成長且續創新高者。永豐金控表示,辦理現增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強化子公司永豐銀行資本結構,二是支應永豐銀行營運及業務擴展的資金需求。在升息環境下,銀行利差擴大,資本強勁有助於銀行提升生息資產規模以增加利息收益,並進一步增進銀行與金控的獲利水準。永豐金控已於今年5月27日股東會通過將額定資本額由1,500億元提高至1,800億元,以因應長期的資本規劃。若以9月底經營概況與現金增資100億元進行試算,完成增資後預計可提升金控的資本適足率(CAR)6.35個百分點、永豐銀行的普通股權益第一類資本適足率(CET1)與資本適足率(BIS)各0.74個百分點,有助於強健資本、增強營運動能。永豐金控現金增資案預計於今年12月向證期局送件,發行價格將待主管機關申報生效後,依市場狀況由董事會授權董事長訂定,預計於2023年第一季完成現金增資並轉投資永豐銀行,原股東認購比率暫定為80%,惟實際認股率將以認股基準日股東名簿所載之股數為準。
防疫雙險理賠破千億 產險界淨值較去年縮水39%
金管會今天(27日)公布防疫保單與疫苗險的理賠金額,兩種保單加計起來,產壽險公司今年九個月來已支付保險金達1070.41億元,今天單日確診再升至4.58萬例,業界預估理賠總額恐上看1500億元;不過,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日前則認為「這是一次性理賠,防疫險到明年5月全數到期,對產險經營不會有長期影響」。兆豐金(2886)今天則是公告本公司擬參與認購子公司兆豐產物保險現金增資新臺幣20多億元,董事會經查核之111年6月底每股淨值為參考價值,取得或處分有價證券標的每股淨值14.08元。這也繼國泰世紀、富邦、中信、新安東京、和泰產險宣布增資後的第六家,目前產險界整體淨值不僅低於千億,最新至8月底統計為943億元,則是再低於950億元,並較去年同期減少597億元達38.8%。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23日出席臺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蔡萬才癌症大樓冠名揭牌暨北醫質子中心啟用儀式後,接受媒體聯訪時提到,防疫保單的巨額理賠影響及對政府期待,產險業都已透過產險公會反映。蔡明興相信疫情會慢慢好轉,並談到身旁朋友也幾乎得過,大家染疫後會逐漸變成自然免疫,各國也都歷經高度感染後疫情慢慢下來,就可恢復正常生活,而防疫保單到明年5月就到期,這應算一次性理賠事件。金管會保險局今天(27日)公布統計,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26日為止,產險公司所銷售的「防疫保單」保險商品的承保件數為485.90萬件,保費收入45.22億元,理賠件數219.11萬件,理賠金額840.97億元,今年單是這一張防疫險累計理賠金額,已逾所收保費收入18.6倍。在產壽險公司皆有銷售的疫苗接種相關保險商品,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26日為止的承保件數為241.29萬件,保費收入10.15億元,理賠件數55.28萬件,理賠金額229.44億元。產險公司為了支應防疫險理賠已展開第二波增資案,目前第一波增資潮中,已獲金管會核准的有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40億元,增資金額共437億元,再加上中信產9月宣布的二度增資案50億元,共達487億元。其中國泰、中信金完成增資案,富邦金也宣布8月底完成增資,和泰產大股東和泰車宣布將分三次完成私募130億元,兆豐金則是認購現增100%持股的兆豐產險20億元;另有3家產險申請融通借款。
防疫雙險理賠「看不到盡頭」 產壽險哀嘆:恐上看1500億
金管會今天(20日)公布防疫保單與疫苗險的理賠金額,兩種保單加計起來,產壽險公司今年九個月來已支付988.56億元,依照每周「防疫雙險」理賠逾80億元的速度來看,預計本月底至十月初將破千億元大關;由於今日單日確診數仍破4.47萬人,若依此況預估,理賠金額上看15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今天也表示,由於防疫保單理賠持續增加,保險業除辦理現金增資外,對於近日產險公會向金管會陳請協助之案,金管會將就業者財務面提供二項融通協助,包括「遞延所得稅資產」由逐年認列計入RBC認許資產,放寬為得全額認列計入,以及居家照護比照一般住院融通給付自留理賠金額,可減計保險安定基金提撥金額。至於業者關切像是Covid-19疫情從法定傳染病降級到一般流感,取消快篩陽視同確診,或應依保單條款不應將「居家照護」放寬為住院理賠範圍內等的限縮理賠補救可行方案,林志憲說金管會目前先就可行做財務協助放寬措施,對於理賠範圍限縮議題,並未做進一步說明。金管會保險局今天(20日)公布統計,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19日為止,產險公司所銷售的「防疫保單」保險商品的承保件數為474.27萬件,保費收入45.16億元,理賠件數203.39萬件,理賠金額777.60億元,今年單是這一張防疫險累計理賠金額,已逾所收保費收入17.2倍。在產壽險公司皆有銷售的疫苗接種相關保險商品,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20日為止的承保件數為240.96萬件,保費收入10.14億元,理賠件數50.92萬件,理賠金額210.96億元。產險公司為了支應防疫險理賠已展開第二波增資案,目前已獲金管會核准的有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40億元,增資金額共437億元,再加上中信產9月宣布的二次增資案50億元,共達487億元;其中國泰、中信金完成增資案,富邦金也宣布8月底完成增資,另有3家產險申請融通借款。
BA.5疫情已開始 防疫保單總賠款上看1200億元
情況不妙!BA.5病毒入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示警,「BA.5的疫情已經開始」,疫情高峰預估為9月中下旬,單日恐破6萬例;保險業者表示,本土疫情好不容易緩和,防疫保單的理賠高峰才剛過,現在又來了BA.5,讓防疫保單「總」理賠金額1000億元的預估數字,現在又要再墊高了,總賠款上看1200億元、甚至要付出1300億元的代價,防疫保單理賠才能落幕。政府防疫政策大轉彎,我國累積確診數已突破524萬人;國泰金控昨舉行法說會,外界關注的防疫保單理賠,國泰世紀產險資深副總許嘉元表示,今年前7月直接理賠損失達110億元,目前有效保單為70.5萬件;許嘉元透露,當新冠肺炎確診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國泰產險的理賠金額將增加5.7億到6億元,先前國泰金增資產險的100億元,資金也已經到位。而防疫保單苦主還包括富邦、新安東京海上、和泰、兆豐等產險公司。產險業為備妥現金,因應前一波防疫保單賠款,陸續完成增資;富士達保險經紀人董事長廖學茂指出,產險業累計的增資金額已達600億元;因應BA.5入侵,政府呼籲民眾中秋節不要群聚烤肉,廖學茂解讀,這波疫情會來得又急又快,部分產險公司將有二次增資的必要性,明年產險業背後集團股利發放將受衝擊,股東會將上演炮聲隆隆的戲碼。隨確診人數增加,金管會公布統計顯示,自今年至8月22日為止,防疫保單已理賠534.08億元,疫苗險理賠也衝破百億大關、達121.64 億元,合計防疫雙險已理賠超過655億元,是保費收入的12倍,也賠光產險業過去4年的獲利總和。
大魔王來襲1/三商壽、宏泰人壽淨值比吊車尾 新壽增資逾92億最大宗
2022年對保險業肯定不是一個好年。壽險業在戰爭、升息、通膨等衝擊股債的拖累下,前5月淨值狂掉1.07兆後,又經歷防疫險之亂,已有6家申請增資,金額逾兩百億元,五年累計破四千億元;如今再爆,7家壽險未收到俄羅斯政府應支付的公債利息,認列預期信用損失逾142億元。看來,風暴持續中。「今年第一季各壽險淨值比率中,三商美邦與宏泰人壽都是低空飛過,各為3.04%、3.16%」,「宏泰人壽已在去年1月減資223.9億元彌補虧損,同年2月現金增資19.5億後改善財務,三商美邦人壽今年3月完成增資35.26億元,創十年來最高一筆!」一名金融界資深高層說。截至6月,金管會核准增資案中,目前最大筆新光人壽92.43億元、台新人壽現增50億元、盈餘轉增資21.45億元,以及第一金人壽、中華郵政壽險、安達人壽申請現增、資本公積增資共約32億元,總計增資達231.14億元。新光金控日前公開表態展開金金併計畫,旗下的新光人壽申請增資逾92億元。(圖/報系資料照)壽險業今年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引發全球金融資產價格回檔。據金管會公布,截至今年5月底,壽險業淨值降至1兆6,47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8,102億元、減幅達33%;與2021年底相比較,今年前5月淨值大幅蒸發1兆750億元。接著5、6月間,台灣疫情急遽升溫,業者過去一年多來狂賣的防疫險保單,集體慘賠逾126.03億元,已是保費收入的3.23倍。與此同時,俄烏戰爭開打至今超過4個月, 5月25日俄羅斯受到新的國際制裁手段,外國代理銀行被禁止處理,出現自1918年以來首次的外債違約,其中一檔寬限期到6月26日,俄羅斯政府也曾在6月23日表示將以盧布支付利息。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證實,有7家壽險未收到俄羅斯政府應於5月27日支付的公債利息。(圖/CTWANT資料照)但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28日證實,「目前有7家壽險未如期於5月27日應收到俄羅斯政府支付的公債利息,包括盧布、美元計價者皆未收到。」保險局雖未公布7家壽險公司名稱,但根據保險局統計,截至5月底已有8家壽險認列投資俄羅斯公債預期信用損失142.35億元(以預估未來1年無收到利息計算)。包括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台灣、三商美邦、全球等人壽,以其投資俄羅斯公債帳列價值逾1,035.64億元來看,較去年底1,470億元,銳減金額達434.36億元。一名熟稔保險業資深主管說,「應該是受到國際制裁影響,俄羅斯政府支付的公債利息應該已經給銀行端,只是壽險公司還無法收到」。如今,美國聯準會Fed再放鷹訊傳7月升息3碼,台股近日頻頻探底,接下來就看「壽險公司的股債投資有否踩雷,才是主要影響」。
日勝生計畫參與日鼎投控 現金增資4.5億元
上市公司日勝生 (2547)召開董事會,通過參與子公司日鼎循環經濟投資控股公司現金增資計畫,總金額約新台幣4.5億元,持續支持台灣循環經濟產業。日勝生表示,日鼎投控為日勝生持股100%子公司,旗下包括100%持有之日鼎水務與鼎盛綠能。為了充實營運資金以發展循環經濟,計畫發行新股4,800仟股,採溢價發行,每股發行價格新台幣 93.82元,募集總金額新台幣 450,336,000元,待完成增資後,日鼎投控之實收資本額將達新台幣683,000仟元,實收股本68,300仟股。日勝生近年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事業,子公司日鼎水務執行桃園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營運相關BOT計畫,管網系統涵蓋桃園約7,610公頃及六個都市計畫區。日鼎水務自2013年興建管理,至2021年第一季桃園地區接管戶數已達10.1萬戶,並接通桃園北區115公里地下管網,每日可處理污水容量達10萬噸,其中3萬噸放流水已達回收水標準。而另一子公司鼎勝綠能,代表管理營運彰濱工業區資源化處理中心新建BOT案,現階段進行環評作業,預估完工後每天可循環處理700噸一般事業廢棄物及污泥等可再生資源。有鑑於今年水情嚴峻,日鼎水務桃園北區汙水廠採用MBR薄膜生物處理系統與BioNET生物網膜技術處理,放流水質相對穩定安全,水源亦不受降雨豐枯影響。日勝生表示,放流水經污水處理後已可回收循環,除了符合部分產業用水標準,還可供民生洗車、沖廁及澆灌等非接觸人體的回收水使用。因此日鼎水務與主管機關配合,開放給鄰近企業與消防機關、民眾申請取用,協助產業開發水資源再利用,以增強地區對極端氣候的抗旱能力。
彰銀高院判決疑四錯 公司法權威曾宛如教授:依立法演變,契約應屬無效
對於高等法院更一審彰化銀行經營權的判決,領銜民國107年《公司法》修正的權威學者、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曾宛如表示,以法院新聞稿所公布的判決要旨為基礎,她認為似有三處「錯解」法律用語之外,並指出財政部與台新金控間的表決權拘束契約,依立法演變之過程,應屬無效。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曾宛如表示,該案的癥結點在於「表決權拘束契約」,意即因表決權拘束契約致使「股東在一定期限內,自己放棄『完全』自主行使表決權的能力」,這一部分在我國的《公司法》,即使在107年全盤大修,放寬管制,仍未開放給公開發行公司,某程度上喻有保障廣大小股東之權利及維護公司治理之公序良俗等理念。目前「表決權拘束契約」在我國僅有《企業併購法》開放給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東有表決權締約空間,但就台新金與財政部訴訟的彰化銀行經營權一案,非屬《企業併購法》之適用範圍。也就是說,財政部當年公告的內容大意:「同意支持所引進的金融機構取得彰銀經營權……同意完成增資後,經營管理權移由得標投資人主導,並同意於董監事改選時,支持得標投資人取得董監事過半數席次……」,即股東事先約定在董監改選投票時,如何行使表決權作為契約約定的主要內容。台大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曾宛如。(圖/截自台大官網)教授曾宛如指出,「表決權拘束契約」在國外屢見不鮮,但在「股東決定放棄『完全』自主行使表決權能力」之前,須審慎思考應如何規劃才不會使自己自陷險地,且當合約使大股東違反其忠實義務、或有違反公共政策時,英美法上存有法院之審查機制,以確保不會影響其他股東權利等公共政策。然而台灣發展較緩,先是開放企業併購時得為此契約之約定,及後擴張至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得使用此一機制,最後民國107年《公司法》全盤修正時,於第175條之1將此一制度放寬至非公開發行之股份有限公司,但於該條第3項卻規定,不適用於公開發行公司。是以到現在公開發行公司若非因企業併購,理論上仍無法使用此一制度。既然如此,當時台新金與財政部間的表決權拘束契約是否有效,原本即有極大爭議,若從立法發展之脈絡觀察,應該政策上至今尚未開放。民國107年《公司法》修正之主軸是放寬管制,且第175條之1之增訂理由也提到,「為使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之股東,匯聚具有相同理念之少數股東…爰參酌…於第一項明定公司股東得訂立表決權拘束契約…」如果以前公司就可自由為表決權拘束契約之訂定,那107年所謂之放寬管制豈非屬多餘,甚至倒退?因為公開發行公司被明文禁止使用。高等法院。(圖/報系資料照)此外,曾宛如教授還指出新聞稿中判決要旨有三處問題,一是法官認為台新金所占22.55%、財政部所占12.9%持股比例,對照民國94年、97年、100年的協議分配董監事席次及各自投票予自己所提名或是推薦的人選,比率是相同的,符合股權實力與比例原則,並無表決權行使與股份所有權「分離」之情事。曾宛如教授表示,上述所稱的「分離」的意思,法官應該有所誤會,表決權行使與股份所有權「分離」應是指「股東被剝奪了依照其自由意志來行使表決權分配」的能力。如果財政部必須支持台新金主導彰銀的經營管理,財政部行使表決權的自由意志就受到限制,這就是與所有權分離的真正意思。不能以分配席次為斷。另一處不甚合理的地方則是法官認為「可行的兩個解除條件」,曾宛如教授認為「豈能千秋萬世,永無止境」,因為「契約既然自始無效,再提解除條件,意義何在?」況且,判決新聞稿所稱的解除條件之一,「或由彰銀向台新金控購買股票為庫藏股,使台新金控喪失最大股東地位,財政部即可免除其支持台新金控取得彰銀經營權之拘束」。彰化銀行經營權之爭要落幕,恐怕須雙方努力溝通協調尋求和解方案。(圖/鄭清元攝)曾宛如教授強調「公司法第167條,證交法第28條之2,都有明文規定庫藏股行使的條件,其中更禁止董事等關係人於公司買回庫藏股時出售」,這是侵害小股東權利,所以判決中提到的這個方式明顯違反《公司法》,是行不通的。再加上,曾宛如教授也質疑新聞稿上所稱的其他解除條件,「究竟有那一樣可能做得到?條件在現實上真的有可能成就嗎?」曾宛如教授進一步分析,這個案子實質上就是有表決權拘束契約,明明法律上說不行的事情,一旦想有模糊空間,事實上做起來也是不行的,也因此出現二大股東強強聯手,不符合公司治理,如果今天公司法還堅持累積投票制,這個表決權拘束契約就更加值得思考。因此,台新金控認為和財政部之間「存有支持台新金控取得彰銀經營權的合約 」,依照公司法修法的脈絡,這種表決權拘束合約在當時「自始無效」。我國要不要開放給公開發行公司這種制度選擇是可以討論的,可是開放後要如何建立司法審查標準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而法官認定「表決權拘束契約」真的可以適用於公開發行公司、金管會主管機關高度監管的銀行金控嗎?此種解釋是否合乎《公司法》修正之脈絡?是否與現在堅持的累積投票制相容?可能不是單純主張契約自由就可以解釋的。這個判決是否真的解決了多年爭議,不無疑問。只能說纏訟多年的彰銀經營權之爭,似乎很難落幕。台大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曾宛如。(圖/截自台大官網)曾宛如教授小檔案英國倫敦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碩士學位、臺大法律學研究所民商法組碩士、臺大法律學系學士。並通過司法官特考及律師高考。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司法、證券交易法、英國金融服務法規、票據法及國際私法。曾擔任臺大法律學院科法所所長、副院長、其後並擔任法律學院院長兼法律系系主任,並多次參與有關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規之政府委託研究計畫。另也曾擔任臺灣證交所之公益董事、金融消費評議委員會委員。
【台灣疫苗海外爭光2】揹負Crucell違約損失 國光生技從夾殺大爆發營收
在國光生技(4142)經營績效部分,可從「Crucell 違約」、「政府公費疫苗採購政策」及「新市場、新產品及新技術」三個層面,分析其近六年來著重海外布局策略,可望助攻2019年營收大爆發。 一、 財務壓力--Crucell 違約國光於2007年與Crucell國外廠商簽訂代工合約,一旦產能未達標違約每年需支付4億元巨額賠償。當時國光咬緊牙關興建年產能1,200萬劑新疫苗工廠,未料完工後,對方卻未依約定數量採購,造成產能閒置,接著2011年Crucell被收購,2014年後直接背棄合約,完全終止採購。也因此導致國光嚴重損失,營收每年短收約6.9億元,包含資產折舊及無形資產攤提每年約0.68億元,每年閒置產能約1.5 ~ 2億元,資產減損於2017年認列1.27億元損失。該案是在詹啟賢未進入經營團隊前,原先簽訂協議中竟只有列出對我方的罰則,未包含對方的違約懲罰,國光雖已提請國際仲裁要求對方賠償,但勝訴獲賠金額僅200多萬美金,實已難彌補虧損。二、夾殺中求生存--政府公費疫苗採購政策原本我國和鄰近的日本、韓國的流感疫苗國產自製率,皆為100%,也就是說政府採取保護國內品牌政策,未開放市場給國外品牌商。但在2011年起,我國公費流感疫苗改為競標制,目前國光在我國公費國產自製率為50%,以2019年約450萬劑。國光生技於歐美、大陸及東南亞海外布局。(圖/國光生技提供) 三、再開發新市場、新客戶、新商品—拚海外占率基於上述市場因素及財務壓力,詹啟賢點出政府缺乏具體輔導協助,國光無法一夕扭轉公司的帳目盈虧。但從2009年起每年投入約1~2億多元的研發費,國光生技在2008年經歷董事會改組、完成增資、聯貸及建廠,隔年2009年全力供應國內1,000萬劑A/H1N1疫苗,2012年證交所核准掛牌上市,還有進入大陸市場。之後開始取得與深圳天道醫藥歐洲、美國Protein Sciences等的無菌充填服務,取得中國大陸流感藥證,充填產線也取得美國FDA cGMP認證,出口大陸流感疫苗及歐洲依諾肝素鈉針劑。2017年起出口美國PSC四價流感疫苗、取得台灣四價流感藥證、完成歐洲四價流感臨床試驗,並建置第二條無菌充填線、申請泰國藥證,並於2019年完成歐洲四價NDA、取得泰國流感藥證、執行大陸四價流感臨床試驗及完成腸病毒71型第三期臨床實驗等,這6年來逐漸有成果。(3-2待續)
【台灣疫苗海外爭光1】國光生技力拼2019年轉盈 2021年總產能衝1億劑
國光生技(4142)積極布局流感疫苗海外市場能見度,逐漸有所成效,經營團隊也正力拼今年底營收淨總額,超越2018全年8.22億元的轉盈目標,待建置第二條無菌針劑充填線完成,雙線併行,預估2021年第4季起的總產能約可達1億劑。國光生技2019年9月自結餘營收為2.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3.4%之外,該年度第三季單季營收也較去年同期營收成長60.7%,雙雙創最新高紀錄。法人表示,這也是國光生技掛牌以來,單季首度轉盈。國光董事長兼執行長詹啟賢表示,2016年起國光生產的疫苗開始出貨美國與大陸市場,隔年在歐盟完成了臨床試驗,取得了入場門票,陸續在海外市場開展無菌充填業務。台灣過去並無品牌疫苗外銷實績,尚須對客戶證明信用實力,一筆一筆訂單都得來不易。國光也正從代工原料半成品,轉型到生產成品,以及自有產品的道路。這條路漫長不好走,但相信是正確選擇,也將取得豐碩成果。國光生技為亞洲區產能最大的疫苗廠,法人預估中長期來看,國光生技除了拓展美國市場有成,加上大陸民眾對於進口流感疫苗偏好度正逐年提高,預計為國光生技西進市場帶來成長空間。法人推估,國光生技流感疫苗將受到大陸市場青睞。(圖/李蕙璇攝)2019年增資、擴充總產能達1億劑今年國光生技已與長期合作生產夥伴深圳市天道醫藥有限公司再簽新約,延長雙方合作期至2026年,並同意採自動續約,每次續約期2年。天道在新約中承諾在國光第2條充填線取得歐洲GMP認證後,每年給國光的依諾肝素鈉充填訂單數量將不低於4,000萬劑,有助於國光充填線產能進而獲得充分利用。而原本美國Protein Sciences簽約訂單欲達800萬劑,由於廠區第一條填充線產能幾近滿水位,國光於2019年以760萬劑為出貨目標,待未來建置第二條無菌針劑充填線,海外訂單量也可同步衝高。法人推估在今年中完成增資案22.75億元,建置第二條無菌針劑充填線,除速度與產能將一舉增加3倍外,更加提高其自動化程度,預計兩條充填線配合下,估算2021年第4季起的總產能,約可達1億劑。(3-1待續)
國光生技8月營收創同期新高增49% 喜迎旺季
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4142)今日公告8月自結餘營收為新台幣2.1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9%,累計1~8月自結營收為新台幣4.0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7%。8月營收創今年新高,主因為開始進入流感疫苗出貨高峰期,8、9月出貨主要係為客戶無菌充填生產外銷美國的流感疫苗,第四季則以國內公費流感疫苗的出貨為重點,帶動國光生技今年8月營收大幅增長,並喜迎傳統旺季到來。國光生技表示,由於自產的流感疫苗需求量大增,加上充填客戶的訂單成長連帶讓廠區第一條填充線產能幾近滿水位。今年雖因世界衛生組織(WHO)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公布北半球疫苗選株決定,造成全球疫苗生產供貨時程延後,使得公司認列疫苗出貨營收的時間延後至8月才開始進入高峰期,未影響總體需求及生產供應量,可望開始揮去上半年虧損狀態,下半年營運展望樂觀。而疾管署已公布流感公費疫苗,將於11月中起分三波施打接種疫苗,首波施打對象為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12月8日起為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109年1月1日起為其他公費對象。此外,國光生技(4142)已於本月與長期合作生產夥伴深圳市天道醫藥有限公司再簽新約,延長雙方合作期至2026年,並同意採自動續約,每次續約期2年。天道在新約中承諾在國光第2條充填線取得歐洲GMP認證後,每年給國光的依諾肝素鈉充填訂單數量將不低於4,000萬劑,有助於國光充填線產能進而獲得充分利用。展望下半年,國光生技指出,8月起流感季節進逼,下半年業績能見度佳,將持續成長,可望進入本年度營收飛躍期。法人推估在今年中完成增資案22.75億元,建置第二條無菌針劑充填線,除速度與產能將一舉增加3倍外,更加提高其自動化程度,預計兩條充填線配合下,估算2021年第4季起的總產能,約可達1億劑,明後年的爆發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