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股公司
」官股公司進口雞蛋拿補貼 遭質疑「左手進右手」農業部回應了
今年嚴重缺蛋的狀況,讓農委會(農業部)於今年3月起啟動專案進口措施,引進其他國家的雞蛋來導入市場,緩解需求空缺,不過卻傳出截至今年7月底中央已吸收進口蛋價差5.69億元,連官方持股的中央畜產會、台農發都享有價差補貼,遭質疑又是一個「左手給了右手」,農業部也對此做出回應,認為並沒有不妥。如今蛋價依舊無法恢復到過去的價錢,加上中元、中秋來臨,蛋量需求大再度受到討論。(示意圖/周志龍攝)今年3月至7月的進口生鮮殼蛋約有1億4095萬顆,補貼價差約5.59億元,另外進口液蛋約192公噸,補貼價差約1040萬元,進口商包含中央畜產會、台農發、羽禾、甲統、超思等。但台農發、中央畜產會都是官股公司,進口雞蛋的價差由政府吸收,因此也讓外界質疑是用納稅錢補貼,這些半官方公司。對此,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就表示,為了保護國內的雞蛋產業,進口雞蛋都有30%的高關稅,加上集運、空運海運費用等,廠商買進來再賣給加工業者是沒有賺的,所以額外成本才由中央吸收,因此近5.7億、每顆吸收3.8元是合理價,對台農發、中央畜產會等公司都是一樣,畢竟都是政府委託廠商買進。他也表示,目前進口雞蛋量會視國內庫存消化情形而定,通常每批大概700-800萬顆,也因國內雞蛋產能正在恢復當中,預計今年底庫存也不用到6千萬顆的數量,未來價差吸收金額也會越來越少。
台農發截至去年底累積虧損達1.5億 知情人士:擬減資1.5億彌補虧損
台農發、台農投2公司肩負國家農業政策的任務,然而2公司的經營連年虧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於立法院備詢指出,未來2家公司會朝整併來進行。知情人士透露,台農發公司截至去年底累積虧損達1.5億,5年虧損逾資本額62%,現擬辦理減資1.5億彌補虧損。根據知情人士消息掌握資料指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之累積虧損高達新台幣1億5077萬2448元,擬辦理減資1億5077萬2320元用以彌補虧損,減資後實收資本額為8922萬7680元。該人士表示,台農發公司起初是從台肥生技公司轉投資成立,當時也是透過減資來彌補營運虧損,現在虧損了1.5億已經超過資本額的一半,這對台農投要合併進來相當不利,畢竟台農發是號稱2.4億的公司,現在價值只剩約9000萬,減資是為了讓台農投合併的部署。該人士說,這次減資的背後就是要處理公司的虧損,和當時台肥生技的做法如出一轍,但這樣是否就能轉虧為盈?「陳吉仲說2021年台農發營業額能超過1億,到最後也沒有兌現」。不願具名台農發前職員證實,當時從台肥生技轉型到台農發確實是為了處理前者的虧損,起初台農發有「市場風險分散」、「技術整廠輸出」、「海外投資與農機具資材外銷」等3大任務,但後來被限縮在農產品貿易,尤其是農產品出口,然而建立市場和廣告宣傳要投入大筆經費,台肥畢竟是半官股公司,一直灑錢並不合適。該職員說,農業國家隊應該是整合資源的載體,而不是自己投身去做農產品貿易,無論是台農發還是台農投,一開始的定位就有嚴重問題,後來硬是拆成台農發與台農投2公司,出現減資和再合併也不足為奇。農委會官員證實,2公司確實已在辦理整併程序,何時完成整併仍待執行狀況而定;至於台農發減資一事,多次嘗試聯繫該公司高管,但未有相關回應。
台農發5年虧58% 民眾黨批「到底讓誰發大財?」
民眾黨今(20)日指出,農委會2016年輔導成立的「台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台農發 )目標擴大新興出口市場,但近5年台灣仍有多種水果9成都銷往中國大陸,且成立至今已虧損58%,成效不彰,民眾黨批評「毫無作為比貪汙更可怕」。民眾黨指出,2016年農委會成立台農發的核心任務為「 農產品進出口 」、「 技術輸出 」及「 海外投資與資材外銷 」,然而5年過去,這次鳳梨風暴凸顯台灣農產品出口情形,原來我國農產品主要出口國,第一名仍舊是中國大陸,包括蓮霧、鳳梨釋迦等多種水果,更是幾乎9成都銷往中國大陸,台農發「擴大新興市場」完全不及格。此外,台農發由台肥、外貿協會、中盈投資、兆豐銀行、CAS協會、國合會、雜糧基金會、全國農業金庫等共同投資,2016年成立時,原始資本額為2.4億元,但去年淨值僅剩9865萬元,至今虧損58%。民眾黨質疑,台農發大多由官股公司投資,農委會想將其設計成民營公司,卻又不從民間徵才,而是由原在農委會國際處長的洪忠修擔任,而他也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辦公室秘書的丈夫,不免引發聯想:「台農發的存在,真的是想讓農民發大財嗎?」民眾黨批評,面對營運績效不佳,台農發卻因當初投機的民營公司設計,至今仍刻意規避國會監督,面對立委調閱相關資料時,農委會甚至拒絕提供,有權無責成為政府黑機關。立委蔡壁如18日質詢時指出,台農發三大核心任務之一是「技術輸出」,現在又說要「限制品種權」,兩者之間顯然出現了矛盾,但對於這個問題,備詢的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卻答不出來,民眾黨批評,毫無作為比貪汙更可怕,台農發績效不彰,呼籲農委會能正視問題,告訴大家台農發到底做了什麼?是否仍有繼續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將問題公開透明攤出來檢視,才能有效率地解決問題,讓台灣農業行銷更進一步。
華航陽明總經理懸缺久 綠營喬不定違反公司治理
中華航空總經理懸缺已一年,陽明海運總經理懸缺三個多月,華航去年營收高達1684.44億元,陽明也有1491.81億元,規模這麼大的公司遲遲無法派任總經理,讓業界相當不解,尤其是民進黨贏得大選,總統、行政院長、交通部長都沒變,兩大官股公司人事為何喬不定,實在耐人尋味。華航去年因為私菸案折損與綠營關係密切的兩位副總經理羅雅美與邱彰信,總經理人選也就一直懸缺,華航內部與業界都認為,民進黨蟬聯執政後,人選應開很快敲定,但遲遲沒有下文,而520也已過去,依然沒有訊息,這期間沒有海空運專業的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台灣虎航董事長陳漢銘,都很快獲得派令,加入業界所稱的「高階實習生」行列。華航、陽明除了營規模大,也都是大型的國際公司,在競爭非常激烈的全球海空運市場,都是非常辛苦的在經營,海空運業普遍相信,政府不敢隨便拿這兩大官股企業的高階職務作酬庸,但又捨不得交給非綠營的人士,結果一再拖延,違反公司治理原則。兩公司內部高階坦承,現在的情況很不健康,因為總經理長時間懸缺,董事長一個人忙不過來,其中有一家傳出有會議暫停召開,或是停辦活動的現象。而業界也有些傳聞,說是某家推薦的人選因為是是外省人,是眷村出身而遭否決,但交通部否認人選遭退件,記者向部長室提問也未獲回覆,業界紛紛猜測,到底是總統府與行政院在角力,還是行政院與交通部在角力,會不會牽涉到董事長人選異動,也引起業界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