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險
」 壽險 定期險保單夯什麼2/這些人都改買「定期型」保險 資深業務:30年前就力推給計程車司機
疫情前熱銷的終身壽險附約實支實付醫療險,在保險業者苦吞防疫險理賠巨虧後,去年紛紛停售,加上限縮「副本理賠」的金管會新政策今年元旦上路,「一年一期的『定期型壽險、醫療險』愈受青睞!」一名資深保險業務員告訴CTWANT記者。有「平民保險王」之稱的保險達人、本身也是做保險業務的劉鳳和跟CTWANT記者說,「快三十年來我就是力推『定期型』的保險,包括壽險、癌症險、意外險與一年期的附約型實支實付險,因為我的客戶很多是計程車司機、攤商,買定期險的保費不高,才有多餘的錢拿去投資理財買房。」另一名壽險業務員則告訴記者,他近年招攬「高額型」定期型壽險頗受高資產族群青睞,譬如一張一年1千萬保額壽險,保費約2萬餘元,首年度可以拿到的佣金就有1萬元,也就是50%。保險界主管跟記者說,「過去大家為了拚業績,經濟力尚可的保戶還買到7張實支險,住院一次的理賠金扣掉實際醫療費後還有餘額」「後來雖改為『限買3張』,只是加上醫界融通保戶很多非必要住院治療,龐大的理賠金則已讓實支險走向虧損,紛紛下架改版,像是有一張保單歷經13次改版後乾脆停售。」我國壽險業即將在2026年接軌IFRS17國際會計準則。右二為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示意圖/保誠人壽提供)尤其防疫險之亂,業者苦吞2700多億元的鉅額理賠,開始盤點恐面臨超額虧損的醫療險保單。CTWANT記者2023年7月即調查,疫情爆發三年內,停售的「實支實付險」共28張,其中產險占21張,壽險7張,有個人住院醫療險、團體住院醫療險、突發傷病住院險、癌症達文西手術增額保障附加條款等,包括AIA友邦、宏泰、台灣、遠雄、富邦產壽險公司等。「去年8月爆發癌症患者抗議健保署清查是否有必要住院治療的真實情況,其實背後很大的原因,就是保險業正在盤整『虧錢保單』,當發現到申請實支實付險住院理賠的保險費遽增,讓很多產壽險公司吃不消。」一名保險界人士接受CTWANT採訪時指出。「企業不會做虧損的事!好的商品,一旦超乎道德範圍的濫用,最後承受負擔都是年輕下一代,吃虧的都是民眾。」一名金融界人士分析。當時,為免重蹈防疫險鉅額虧損之路,保險界堅持依約「必要性住院治療」理賠定義底線,癌友界主張「醫療技術進步許多治療無須住院」,期盼應擴大住院險的理賠範圍與定義,為平息爭議,金管會邀產官學界辦公聽會,歷經三個月討論,去年底主委黃天牧宣布2024年起「六大主流保單」新政策中,其一即是「實支實付險」落實損害填補原則。小資族如何透過保險商品分散經濟負擔風險,要如何買得好用保費也負擔起,常是許多人的大哉問。(示意圖/公勝保經提供)依金管會新規定,今年元旦起的實支險核保政策將限縮接受副本理賠等投保條件,也因此,2023年底再掀起一波「實支險副本理賠停售潮」,保誠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等都跟進,2024年起台新人壽公布僅接受沒有買過任何一張實支實付醫療險的民眾投保,安聯人壽的副本理賠張數則限縮僅接受二張。「這項新政策,為要遏止保險公司、業務員亂賣,也讓保戶更了解,加上2026年接軌IFRS 17、ICS新會計政策,保險商品的定義與理賠條款,不會輕易放寬融通的。」一名業界主管跟CTWANT記者說。到底要怎麼買醫療險才會足夠?「以一個家庭(包含小孩)為例,我通常建議民眾保險費占年薪比例的十分之一。有限的收入費用範圍內,要買『高保障型』的意外險、壽險等。」力推「定期型保險」的保險達人劉鳳和說。「保險界推的一年一期『定期險』醫療險商品,可補強終身險的保額。」另一名資深業務員說,「保險非萬靈丹,要評估自身經濟情況。以小資族、上班族來說,最終還是要拚自身的財富累積,藉著加薪、投資理財等增加收入」,「建議民眾可以自行上網到基富通投保官方推廣的定期壽險、傳統型重大疾病險與小額終老險,少了業務員的佣金,相對來說保費較低。」此外,「很多經濟情況還不錯的老闆、醫生會計師等,也會買定期壽險、意外險等,當作一個分散風險工具」,「酌量自身的財務情況,在健康險部分,中風、失智、肢體受傷、癌症等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或會長期影響經濟收入的重大疾病醫療險、長照險等,也是許多民眾會趁年輕時規劃提早投保。」這位資深業務員建議。
新壽率先推「普惠定期險」 魏寶生、洪士琪拍片代言當超級業務員
新光金控(2888)今年董事會全面改選,旗子子公司新光人壽新上任董事長魏寶生今天(20日)與總經理黃敏義等經營團隊首度公開亮相,與大股東、擔任新壽副董洪士琪共同為推出國內首張結合普惠金融理念與健康外溢機制的「Go普惠定期保險」拍攝影片代言,強調新壽團隊有活力,商品有競爭力,將會完成金管會要求年底前完成增資的計畫。新光人壽表示,新壽這一張「Go普惠定期保險」是響應金管會推動普惠金融,同時參酌微型保險及小額終老險的低保費、高保障精神,創新結合市面上現有的保障,包含定期壽險、意外險、特定意外加倍、意外醫療和6項特定傷病而推出的。魏寶生本人也率先投保該保單,他說自己正好在這張保單可投保的65歲年齡以內,而且不用體檢,以行動力挺自家產品,並肯定新壽全體同仁齊心努力在商品、行銷及服務上充分落實公平待客,為全民撐起安全的防護傘。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中)20日與總經理黃敏義,為自家推出的「Go普惠定期保險」站台。(圖/黃威彬攝)新壽副總經理陳國揚則進一步說明「Go普惠」定期保險,是一張針對普羅大眾,經濟又實惠的全民保單,投保年齡0~65歲,職業類別1~6類均可以投保;提供小額定期壽險、意外保障、6項特定傷病保障外、還有滿期保險金、外溢機制,保障期間為10年,費率不分性別、不分職業類別,採單一費率,原則上免體檢,每人限保一張,保障期間為10年,為民眾保障奠立基礎。「Go普惠」主要有五大特色,包含「出事賠你錢」,提供定期壽險、意外險、6項特定傷病保障等基礎防護;「活著還你錢」滿期給付應繳保險費總和的50%或30%,可靈活運用;「散步給你錢」走路達標,每年可以領最高年繳保險費5%獎勵金;「罹病免繳錢」繳費期間罹患6項特定傷病,保費豁免不用再繳,繼續提供保障;「千元有找錢」60歲以下月繳保險費不到1,000元。
台灣女性勞參率年年上揚 仍不及美英日韓
台灣勞動力參與率概況母親節將至,媽媽不僅扮演家庭照顧,在物價上漲、薪資成長有限情況下,女性選擇重返職場,家庭、事業都兼顧;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顯示,我國民國101年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首度突破5成,每年持續成長,今年攀升至51.73%,不過,學者警示,職場環境對女性不夠友善,也缺乏彈性,雖然台灣女性勞參率年年上揚,但仍不及日、韓逾53%勞參率,更追不上英、美國57%以上水準。人資專家楊宗斌憂心指出,台灣女性勞參率自101年突破5成之後,11年來幾乎呈龜速成長,今年好不容易來到51.73%,與鄰近日韓或歐美國家相比,幾乎是呈停滯狀態。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以文化相近的日本為例,女性勞參率於25至29歲達高峰,日本女性會因婚育而暫時退出職場,30至39歲勞參率明顯下降,到了35至40歲後逐漸復出職場,勞參率會上升,45至49歲達另一高峰,即日本女性勞參率曲線呈現「雙峰」;歐美國家則呈「高原型」,女性勞參率維持高檔,50歲後才明顯下滑。反觀台灣,成之約表示,女性勞參率曲線呈「單峰」,因婚育退出職場後,雖35至40歲會二度就業,但撐不起另一個高峰。成之約警示,台灣女性高等教育普及,二度就業通常大材小用,多從事餐飲、文書、保母、多層次傳銷等低門檻或基層的工作;成之約建議,育嬰政策可仿效歐美國家更友善、更彈性,如育嬰留停期間,可改為上班半天、育嬰假補助一半的選擇,企業主不必頭疼育嬰期間補人的問題,女性也不會因而被迫離開職場;二度就業也能提供符合市場的訓練,並加強資訊媒合的工作。全球人壽觀察,媽媽們疲憊指數高,不論是25至34歲的年輕媽媽,或35至49歲的三明治媽媽,投保件數最多的前三大主約保單是重大傷病定期險、住院日額型終身醫療險及終身壽險;全球人壽建議,年輕媽媽宜多點預算用於重大醫療風險填補經濟缺口,三明治媽媽強化多次給付型癌症險與長照險,開始規畫,照顧未來的自己。
2026接軌IFRS 17與ICS 壽險6巨變 台幣儲蓄保單絕跡
壽險業2026年就要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同時現行資產的IFRS9也將取消覆蓋法,壽險業者分析,市場將有六大改變,一是新台幣儲蓄型保單不再,以保障型為主;二是理財型主要是投資型保單或美元保單;三是健康險恐無法承保終身或必須有費率調整機制;四是台股投資減少;五是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縮減;六是不動產投資比率下降。目前台股風險系數約21%,被歸類在新興市場,ICS要求49%,保險局今年先用40%請壽險業試算,業者表示,等於是過往2倍的要求,將使台股投資減少。至於不動產係數現在是12%,ICS則是25%,也是倍增,保險局今年也先降到15%試算,未來仍要看是否被定義為適格資產,才能繼續加碼投資。同時,壽險公司2026年後獲利會趨向「穩定」,減少在股海債市裡「殺進殺出」,會長得像保險公司,不再像大型投資公司。壽險業表示,保單結構調整是2026年之前就須達成,且要完成業務員培訓,至於投資調整,則仍要看金管會的「在地化監理」如何調整,決定資金是否能留在台股及維持不動產的相關投資。壽險業普遍認為,未來四年市場會有重大轉變,第一是新台幣理財型或儲蓄型保單不再,因為台灣資本市場淺碟,無法容納壽險大量保費,有40%~50%必須進行海外投資。在2026年之後,若新台幣儲蓄險再用國外投資因應,可能出現新台幣降息、美元升息,即負債大量增加、資產巨幅萎縮,增資壓力就會暴增,因此壽險公司新台幣保單將主要以保障型為主,新台幣保費收入下降,且主要投資在新台幣標的。二是理財型或儲蓄需求者,主要推投資型保單及美元保單,美元保單就不會有幣別錯置的利率風險,投資型保單有手續費相關收入,可提升壽險公司收益及資本適足率,又能滿足保戶理財需求,未來銷售比率會持續拉高。三是健康險要求更多自有資本,因此壽險公司很難再推出保障終身或保障到99歲的保單,可能多是定期險或頂多保障到80歲,要不然就是要有保費調整機制,在損失率提高時,保費也會增加,不會再是一率到底。四是股票投資要求資本拉高,壽險公司投資會減少,且以現金股利型股票為主;另外如私募股權基金及不動產亦有類似問題。
恐危及清償力? 三大壽險12月底停賣失扶險
立馬響應金管會政策,大型壽險失能扶助險近期停售。金管會盯上壽險業失能扶助險,認為過度保證、高度競爭的給付內容,將危及壽險公司清償能力,要求依缺口增提準備金,國泰人壽已決定11月底前立即停售具5年保證給付的漾心叮護失能照護定期險,富邦人壽已發出通知12月底前停售其最高給付600倍的福氣久久失能扶助終身壽險,台灣人壽亦在年底前會停售180及200系列失扶險。同時各壽險公司在年底前都會「嚴控」失扶險的核保,確定不接受次標準體(即非完全健康的保戶),不創造停售效應,以免賣得越多,將來金管會立刻要求增提準備金。壽險公會亦已將失扶險增提準備金方案,交給金管會,由金管會「檢視」此方案是否妥適。據了解,壽險公會建議已銷售的失扶險將採「帳載準備金」與「總保費準備金」比較法,檢視是否有準備金缺口,各公司再依此缺口提出增提方案,分年提存期間不得高於5年。同時各壽險公司精算人員要檢視失扶險的平均罹病的死亡率是否大於100%、檢視當初保單設計的假設是否合理;檢視保單失能發生率、死亡率及脫退率,及保證給付、高齡罹病風險對公司清償能力的影響。壽險公會建議增提準備金方案中,亦建議可反應是否有再保公司承接,即可降低增提需求。目前如國泰人壽表示其之前並沒有銷售保證長期給付失能扶助金的保單,且都有再保公司承接,並不需要增提準備金,富邦人壽則表示要看保險局最後核准壽險公會的方案內容,但估算就算要增提準備金,因為銷售量並不大,影響亦不大。雖然多家公司都表示其失扶險不用大量增提準備金,但為了避免被盯上,已紛紛通知業務員、保經代公司,要在11月底、今年底停售相關失能扶助險。預計2021年初大多會剩下一年期失能扶助險,因為可以有保費調整機制,再者即是不會保證給付的定期失扶險。
資金大咖錢留台灣 台幣升破29「回頭難」
避險成本太貴、及要接軌IFRS17與ICS,壽險業2020年國外投資大幅減少,前8月僅加碼新台幣8,794億元,若扣掉外幣保單,則只增加3,850億元左右,創至少近六年同期新低,少了壽險資金匯出國外投資金額的「協防」,過往20年內新台幣一衝破29元,即快速回貶,今年卻是「回頭太難」。保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IFRS17與ICS,目前已進入準備期,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23日預言,未來將有三大重大影響,一是保單將無法再保證終身,即未來業者可能會多推定期險或有保費調整機制的保單,降低經營風險,二是錢留台灣,避免造成幣別不匹配的風險,但卻會造成國內資金過剩,台灣將進入更長一段非 常低利率的時期,難以升息;三是新台幣匯率波動加劇,不再升破29元就回頭。也就是說保戶要有認知,保費可能因為市場狀況不斷變化,不再一率到底,保險成本可能會隨年齡、利率變化;同時低利率環境不止20年,可能會跟日本,即會經歷更長一段極低利率的時光,日本甚至已算是負利率環境;三是少了壽險業匯出資金,金融帳淨匯出不再,只要有外資進出,新台幣匯率波動度可能加劇。
「年終獎金」怎麼花 先幫全家人檢查這一張再說
領到年終獎金該如何規劃。保險業者通常會建議保戶每年可趁此,定期檢視已投保的保單內容,視不同生涯目標及財務預算,加以調整保額及保障項目。三商美邦人壽表示,民眾可以就「小資」、「熟齡族」及「準退休族」等3大族群,了解自己的保障重點,選擇適合目前人生階段所需要的保單。若是剛進社會的小資族群,由於預算有限,風險承擔能力最低,可以考量「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險、醫療險、意外險為主,用低保費買到較高額度的保障。同時,也不會因過高的保費影響生活品質,保險業務員多會建議參考「定期健康保險」附加「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個人傷害保險附約」等,藉由簡單又少負擔的規劃,移轉年輕朋友可能遭遇到的人身風險。而屬於家庭經濟支柱的熟齡階段,當發生事故時對家庭影響最大,因此需要足夠照顧家人的保額,建議可以考慮調高原有保險額度外,挑選「終身壽險」、「重大傷病終身健康保險」等壽險、重大傷病險,納入保險規劃內,轉移因發生事故時家庭所需承受的沉重經濟壓力。準退休族因大部分的小孩已經濟獨立,經濟責任減輕許多,可以考慮將重點移到自身的退休規劃,參考「投資型年金商品」,幫自己累積退休金;而隨著年紀漸增,醫療需求開始增加,檢視自己的醫療保障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讓自己有個無虞且有品質的退休生活。
車禍受傷機車族最高達75% 「低保費、高保障」轉嫁意外醫療金
台北市府統計,機車騎士車禍受傷比例佔總受傷人數75%,遠高於其他車種。民眾可以考慮透過「低保費、高保障」的1年型定期險的保單商品,規劃意外傷害醫療險等的保險額度,轉嫁行車中可能遇到的風險。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表示,「意外醫療」保障能用來支應一般的醫療支出,當遇到需頻繁回診,或甚至住院觀察的治療過程時,都可以派上用場。林元輝指出,「意外醫療」的保障內容依保單及保險公司而異,範圍可能涵蓋住院、燒燙傷、骨折及加護病房等不同類型的保障。舉例而言,22歲準畢業大學生小陳規劃了保額100萬元的一年期特定意外多倍型傷害保險(主約),及保額每日1,000元的一年期傷害醫療住院日額保險(附約),整年度保費約2,070元,一天保費不到6元。假設小陳騎機車不幸發生意外事故,依據車禍的嚴重程度,可能獲得的醫療給付如下。狀況一、車禍後,醫生判定需住院3天,依投保的附約能提供保額1,000元 x 3天,共3,000元的醫療保險金。狀況二、若傷勢情況較嚴重,已符合主約條款所列失能程度時,將依比例給付失能保險金,暫時彌補無法工作期間的損失。狀況三、車禍後傷重不治死亡,主約險100萬元身故保險金,可以幫助家人渡過難關。台北市機車騎士車禍受傷比75%交通局統計,2018年台北市共發生3萬7千多件交通事故,其中機車騎士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大約一半,受傷人數占比更高達75%,整體風險遠高於其他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