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戶所得
」 房價 新竹 國民黨 大專生紓困 學生家戶所得限貸在「這縣市」用處不大 在地人:只要高興可全款買房
新竹受惠科技產業,全台家戶所得最高,近年房價也一飛衝天。一名房地產收藏家提到,竹北滿大街都是億來億去,可能隨便路上抓個路人,都是超級有錢人。粉專《永恆的價值-桃竹房市筆記》表示,新竹人實在太有錢了,台積電吃到AI紅利,現在竹北滿大街都是億來億去,你路上隨便抓一個不起眼的路人伯伯都可能是超級有錢人,有錢人的錢實在太多了,不買房不知道要買什麼,「限貸我覺得用處不大,很多有錢人只要高興,可以全款買。」粉專指出,年薪174萬只是竹北的平均數,碩士剛畢業2年就年薪200萬的工程師一堆,前天就遇到一對不到30歲的年輕情侶找他諮詢買房,「前陣子我在竹北黑沃喝咖啡,旁邊桌路人聊的生意都是一億起跳,嚇得我心驚肉跳。」粉專直呼,「在竹北,我其實是窮人,台灣房市進入黃金十年,年初不買房,年底又白忙,賺錢不買地,退休輸學弟。」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竹北平均年所得全台第一,但房價還遠遠沒跟上」、「限貸只是限制窮人的政策,富人根本沒差,窮者更窮,富者恆富」。
社會救助補丁1/戶籍與實居地不符難獲政府救助 民團促修10多年未修法令
被視為弱勢族群救命丹的《社會救助法》已經10多年未修法,民團與部份民代均認為在社會結構快速變遷下,該法已經不符當今社會的需求,尤其許多需要被「接住」的社會底層民眾只能被法令排除在外,層層疊疊的條件設限,他們疾呼「該是修法的時刻了」。施行44年的《社會救助法》上次大幅修法已是2010年的事,由社運團體「芒草心」、「人生百味」、「社區實踐協會」及「興隆會所」社工團隊組成的「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倡議修改逾10年社會救助法,修法重點將鎖定「放寬限制,即時扶助貧窮者」,包含家戶人口計算方式、戶籍地與實居地認定方式,以及是否該將法定有工作能力者加計虛擬收入等修法重點。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表示,他們最常接觸到的是流離失所的街友,服務逾600位無家者中,能取得(中)低收入戶資格不到10%,原因在於現行的《社會救助法》規定,申請者的戶籍地與實居地要一致才符合申請資格,但現代人大量移居到都市中,當民眾搬離戶籍地到其他縣市租屋工作,那就一定申請不到社會救助。「大多數的街友已經貧窮到連實居地都沒有」巫彥德說,個案陳大哥(化名)平常住在台北車站,為了申請低收回到戶籍地,但當承辦人員詢問實居地時,他回答「我一直在流浪,沒有住的地方」,就是因為法令規定要有實居地的事實,陳大哥無法受到政府補助;不僅如此,陳大哥接連在找工作、辦電話也都在「實居地」卡關,雖然最後人生百味出面協助,同意人生百味的服務據點作為陳大哥的暫居住址,但巫彥德也感慨地說:「如果他沒有遇到我們呢?他人生就是在一個死循環裡。」巫彥德說,台灣詐騙猖獗,檢調追查許多人頭戶最終都是無家街友,這些街友經常在面對「會不會被逮」與「活下去」之間作抉擇,前者是機率問題,後者在眼皮底下就得面對,「沒有人喜歡過驚心的犯罪生活」他強調,如果社會救助制度能有效地支持這些貧困的人,他們不會放棄選擇自己的命運,甚至拒絕成為被支配的工具。此外,現行的《社會救助法》在財力計算時採用「家戶合計」的方式,包括配偶、父母、孩子、阿公阿嬤等家庭成員的收入和資產都會計入,這使得急需救助的民眾,因為受制於許多早已無往來的家人也被合併計算,進而無法申請救助。嘉義市議員張秀華服務的案例中,一名阿莉小姐(化名)有過三段婚姻,前後總共生了五個小孩,她的人生就只負責生小孩,並沒有負到養育的責任,小孩最後多跟隨父親或是交由阿公阿嬤撫養長大,等到阿莉老了需要人照顧時,小孩也沒有人要理她,而當她要申請社會救助,名下的五個小孩的所得及資產也都計算在內,造成她申請不到補助。張秀華也無奈地表示,能說這些小孩不孝順嗎,好像也說不過去,畢竟她沒有負到養育之責,但阿莉打零工的流浪生活過得貧苦是事實。從20多年的服務案例經驗中,嘉義市議員秀華體認到《社會救助法》中有不少需要修正之處,唯有透過檢討改善,人民才有好日子過。(圖/非新聞當事人;翻攝自張秀華臉書)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認為,現行《社會救助法》許多規定已無法有效回應民眾的需求,未來國會修法提案,首先將《社會救助法》改為《適足生活權利保障法》,宣示我國社福體制從殘補式救助轉換為權利保障的決心。此外,現行法令針對戶籍的限制,對無戶籍者與不在戶籍地居住者已經實質構成歧視,使部分亟待救助的貧困人民無法申請低收入戶,應該修法容許人民向「實際居住地」主管機關申請低收入戶認定及相關公共補助,以積極保障貧困人民的生存權。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主張,將朝向容許民眾向「實際居住地」主管機關申請救助修法,家戶所得認定也應依實際狀況認列,讓社會救助更貼近真實生活。(圖/非新聞當事人;翻攝自陳冠廷臉書)陳冠廷進一步表示,許多家庭的實際居住狀況與戶籍上的家庭成員可能不符,比如外出工作的子女可能多年都沒有跟父母同住,但現行法規卻認為他們「同屬一戶」,要統一計算家庭所得收入,所以這些長輩要申請低收入戶就非常困難,因此,修法將提出「家戶應依實際狀況認列」,讓社會救助更貼近真實生活。
去年Q3房貸負擔率出爐 全台剩「這3縣市」房價合理負擔
內政部15日發布112年第3季住宅價格指數及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33.18,相較上季上漲1.82%,較111年同季上漲5.42%。房價節節高升下,全台僅剩嘉義縣、屏東縣、基隆市為房貸占家戶所得3成內,為可合理負擔的城市;雙北及台中的房價負擔力則呈現「過低」,已超越民眾可支配所得範圍。內政部指出,112年第3季因全球通膨趨緩,國內景氣對策信號在9月由藍燈轉黃藍燈,景氣略有改善,加上央行本季未再升息,且財政部在8月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方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利率下降,帶動自住置產需求增加,交易量回穩轉增,促使住宅價格微幅上漲。經綜合計算,112年第3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42.25%,較上季微幅上升0.16%,較111年同季上升1.7%。房貸負擔率為計算中位數所得家庭購買住宅時,每月支付房貸金額占家戶可支配所得的比率,藉此反映購屋房貸負擔情形。112年第3季因全國中位數住宅價格較上季上升1.35%(由888萬元升至900萬元),使負擔率增加0.57%;但本季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略為上升0.94%(由90.43萬元增加至91.27萬元),使得負擔率減少0.39%;再加上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利率降至2.088%,支付房貸金額減少,使得負擔率減少0.02%。內政部表示,受到中位數住宅價格上升,導致購屋負擔微幅加重;但因可支配所得上升,再加上政府於112年8月起實施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方案,使得本季新承做房貸利率下降,有助於減輕自住民眾實質購屋負擔。六都以外縣市,其中嘉義縣、屏東縣、基隆市的房貸負擔率維持低於3成,民眾房貸負擔較輕;其他縣市房貸負擔率皆是略低到過低等級。另外,新竹縣、雲林縣、花蓮縣、澎湖縣及金門縣本季負擔率較上季微幅下降,購屋負擔略為減輕。內政部表示,從長期趨勢觀察,在111年第1季起央行連續5度升息,同年4月行政院提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查後,整體房市炒風逐步受到抑制,住宅價格指數年增率已連續5季下修,漲勢降溫,轉為以自住需求購買為主,房市已朝向更穩健有序的方向發展。
買房族絕望!他比較各國大城市房價所得比 「雙北市房價」出乎意料最低
台北的高房價讓許多無殼族望之卻步,先前有網友表示,夫妻兩人年薪250萬元,始終不敢在雙北置產,無奈地問「什麼職業能買雙北」,而最近有網友在PTT發文稱,台北市跟雙北市房價所得比約12倍跟10倍左右,但跟全球其他主要城市相比竟是最低的,PO文一出引發熱議。這名原PO表示,台北2023年成交的房價中位數推估近2000萬,新北是1300萬,此數據不拿2年的新成屋比較,再根據家戶所得中位數計算,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約12倍,雙北都會區的房價所得比則會落在10到11倍之間。這名網友也表示,若拿人口大於500萬的城市相比,亞洲國家方面,日本東京、韓國首爾分別是17.8跟17.3倍,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內為32.5倍及18.3倍,在中國主要城市深圳、北京、杭州、上海,依序是35倍、29.3倍、24.4倍及24.1倍,香港則是26.5倍。其他國家部分,美國洛杉磯是14.7倍,英國倫敦則是12.4倍。原PO認為,雙北市房價所得比跟國際間比較,其實都不算高,在上面這幾個城市裡,竟然是最低的,讓人感到意外。對此,有網友表示,「這才是真實數據,台北都沒比較高了,更不用說桃園新竹中南部,早就說了台灣房價就是嚴重被低估」不過也有網友指出,「大陸房價問題遠遠比台灣嚴重」、「會說房價貴的大部份都是指新屋」。另外,還有網友表示,「各國利率稅金都不一樣,這本來就是參考而已」。有網友在PTT發文指出,台北市跟雙北市房價所得比約12倍跟10倍左右,但跟全球其他主要城市相比竟是最低的。(圖/翻攝自PTT)
主計總處稱「台灣窮人比率低於美日韓」 財經專家坦言:中產階級有感貧窮
台灣貧富差距問題越來越嚴重,家戶所得差距倍數逐漸擴大,前20%與後20%相差6.15倍,有數據也顯示,台灣每5人就有1人是窮人,但主計總處卻反駁,家戶可支配所得,會因為戶內人數消長影響,不容易反映真實數據,所以應該以「人數」來觀察。過去曾是連鎖餐飲集團總經理的35歲專欄作家、社會觀察家劉人豪,之前為了理想而裸辭,雖然曾短暫沒有固定收入,但因為之前的儲蓄,日子還是能勉強維持。劉人豪感嘆:「錢滾錢的狀態下,有錢的人會越有錢,那在沒有錢的人的狀態底下,他的資產始終包含是通膨,或者是物價上漲,他始終會被吞噬掉,或者是說可能是不當的投資。」根據2022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0.9萬元、年增1.7%,若將戶數分5組,每戶可支配所得,最高20%家庭每戶224.4萬元,最低20%家庭每戶36.5萬元,差距6.15倍。對此,主計總處則反駁,家戶可支配所得會因戶內人數消長影響,不易反映真實數據,應以「每人」來做觀察。若透過OECD的衡量方式,以家庭收支調查資料推估,台灣相對貧窮人數比率2022年是7.4%,低於2021年美國的15.1%、2018年日本的15.7%、2020年南韓的15.3%、2020年加拿大的8.6%。劉人豪也解釋:「這個家庭,我有4個人,那我4個人都有所得,一個人假設給你100、200萬,加起來將近1000萬的家戶所得,但可是遇到現在的高齡化,跟小家庭化,有些長輩可能只有自己一戶,長輩自己一戶,他只有一些退休金或者一些股票的所得,那他的所得當然就是相對低,所以你的家戶所得看起來就會差距很大。」國家認定的經濟弱勢者,由貧窮線來定義所謂的「中低收入戶」與「低收入戶」,現行的社會救助法計算財力時,不只計算個人,還會連同計算家戶,許多人因為與沒有往來的家人合併計算,而無法申請救助資格。對此,景文科大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說明,法令上定義的貧窮就是20%以下,但是貧窮線是不是真的定義在這邊,是一個很武斷的數字,「這個20%只是說我們現在要決定補助啊、誰是低收入戶啊,對不對?誰有資格拿這個補助,所以我們說定20%,但實際上要怎麼衡量?也就是你現在這個人的所得,能不能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的基本需求。」章定煊續稱,為什麼大家現在都覺得自己很窮?為什麼所得看起來不錯,可是覺得自己很窮?可能就是因為家庭消費扣掉之後,儲蓄所剩無幾,不是要通勤很遠,不然就是要吃得很差,不然就要犧牲孩子的教養費。數字是死的,實際走在街上,還是能看到,貧富差距的模樣。財經專家郭莉芳也指出,一般中產階級一定是有感的貧窮,因為我們的薪水沒有成長,但是我們的物價卻越來越高,相對的,我們在有限的賺錢能力之下,可以負擔的、可以消費得起的消費其實是越來越少,「可是大家都是這樣嗎?沒有,像前一陣子1111,電商這些相關的消費或百貨周年慶,你會發現很多的賣場,它還是銷售創新高,代表有錢人,他還是有這個消費能力的,只是一般收入能力不是那麼好的人,他可能相對的在物價的部分,他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大一點,他的可支配所得其實是變少的。」也就是說有錢的越來越有錢,一般民眾面對低薪、通膨,卻只能自己想辦法度過難關。
「努力翻轉階級」被父母潑冷水 兒苦讀考上頂大見1幕崩潰:沒錢為何生小孩?
一名男網友表示,從小由於家境清寒,無法補習、買參考書,就讀國中還因沒有手機差點淪為笑柄,後來雖靠苦讀進到頂尖大學商學院,卻被父母埋怨「考上頂大又怎樣?家裡沒錢幫你出學費」;開學之後發現同學的聊天話題大多圍繞在出國要去哪玩、買球鞋、換新手機,而他就連高鐵、捷運都沒搭過,開始覺得努力翻轉階級就像笑話,「為什麼沒錢還要生小孩?」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國小讀到高中沒有補習,由於家境不佳,甚至連跟爸媽要錢買參考書,都被埋怨「你知道你的學費是誰出的嗎?還敢跟我們要錢」,讓他只能逐一拜託任課老師,才能換來各科的複習講義;後來為了升學考試,每天待在圖書館讀到閉館,終於考上頂尖大學商院科系,起初開心告知爸媽喜訊,卻被埋怨「叫你高中畢業出去工作賺錢,現在好了,考上頂大又怎樣?家裡沒錢幫你出學費」。原PO表示,當時覺得畢竟都已考上大學,「打工賺學費還有什麼難的?」意外的是,開學一個多月以來,他卻發現同系的同學、朋友,都在討論出國要去哪玩?或是換新手機、球鞋、衣服,而他卻連高鐵、捷運都沒搭過,澎湖、金門、小琉球都沒去過,因此完全加入不了他們的話題,只能待在旁邊笑說「好羨慕喔」,假裝若無其事回到宿舍,躲在棉被裡頭偷哭。越發悶悶不樂的大學生活,也讓原PO不禁思考「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這麼拼命上頂大又是為了什麼?我那想要翻轉階級的想法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笑話?」他也提及,以前就讀國中的時候,還因沒有手機無法加入班群,差點被當笑柄;每天回家都會聽到爸媽為錢吵得不可開交,由於沒有自己的房間只能跟爸媽睡,有時讀書讀到太晚還會被罵「讀那麼多書成績又沒比別人好,沒用」。「我好不容易撐到上大學,擺脫家裡住到學校宿舍,卻好像是從一個地獄換到另一個地獄。」原PO透露,儘管旅遊、娛樂這些項目不是必需品,但若沒有這些體驗,就跟同學沒有共同話題,連要交朋友都很困難,「隨著我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就越清楚我的處境有多麼悲哀。知識對我就好像一種罪過,我心裡很清楚,無論我變得多聰明,還是擺脫不了我是個窮人的事實,一直到上大學我才真正了解,原來窮才是對一個人最殘忍的酷刑。」深知讀書才是唯一能翻轉階級途徑的他,如今不免崩潰直問,「為什麼沒錢還要生小孩?」根據《少年報導者》 報導,「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研究結果揭示,生在有錢人家的孩子進入台大和其他頂尖大學的機會更高,就讀台大機率更是窮人小孩的6倍,獲取的資源也會更多,再者頂尖大學學生的家戶所得分布偏高,而在資源較多的學校,學生經濟狀況通常較好,顯現多元入學管道,對於促進社會階級流動、幫助弱勢學生仍很有限。
20科技園區挺竹苗房市 房仲:房價墜不了「還有10年榮景」
新竹受惠科技產業,全台家戶所得最高,近年房價也一飛衝天,房市反轉之際,房價是否有望下探,飛鷹地產董事長王銘國認為,竹苗自湖口到苑裡約有20座科技與產業園區,已形成堅不可破的產業生態區域,科技業至少還有10年榮景,預料新竹房市也將如此。根據飛鷹地產研究中心彙整,竹竹苗科技產業區包括經濟部投次資的新竹、竹南、頭份、銅鑼工業區;科技部投資的竹科新竹、竹南、銅鑼園區,新竹生物醫學園區。還有民間投資的台元科技園區、中興科技園區以及地方政府投資的苑裡北區、北區工業園區等。飛鷹地產苗栗發跡、2019年進軍新竹市場,一路跟著新竹房市成長。王銘國表示,以近5年的人口成長幅度來看,苗栗縣微幅下滑1.9%,新竹縣、新竹市平均則有2.5%成長;房價方面,5年漲幅以竹北巿71%最高,其次為頭份巿47%,銅鑼鄉及苑裡鎮分別也有10%、7%的漲幅。其中竹北已站上7字頭,竹南、頭份也來到4字頭。深耕苗栗逾20年的房仲陳臻誼就說,過去苗栗房產多為在地人購買,偶爾來了竹科、台積電的買方都覺得很新奇;但這幾年新竹、竹北房價高漲,來到頭份、竹南購屋的竹科人增加不少。「竹苗房價確實來到相對高點,但是龐大科技產業帶來就業機會,就業人口以及強大購買力,預料房市至少還有十年榮景。」王銘國甚至指出,竹北的發展,在高收入、高人口成長的支撐下,蛋黃區房價還會再成長,「新竹一些特殊建案仍會持續挑戰高價,明年每坪會80萬元、後年會90萬元、大後年會有100萬元!」不過他也強調,不是全面性站上百萬元,僅特殊個案或豪宅會以個案方式躍上每坪百萬的價格。而苗栗則受到新竹房價高漲的外溢效應,與新竹共享生活圈,「竹竹苗」一起成為「隱形第七都」。目前飛鷹地產在苗栗市占率已達25%,王銘國看好日後發展,已計劃年底前將在新竹新豐、湖口、台中大甲等地再開4家店。
高中職學費全免 教育部措手不及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前天喊出補助私立大專生每年學費2.5萬元,被在野黨批為政策買票,行政院長陳建仁21日加碼3項配套措施,包括高中職學費全免,而且行政院作業很快,準備下周就會公布。但這3項利多,令教育部有被突襲之感,僅簡單答覆表示,刻正研議中,將以「外加預算」方式規畫,預估受益人數11.3萬人。影響所及,預估明年度教育預算將突破3000億元。公私立高中職學費表。(圖/黃敬文製表)陳建仁再釋3利多 下周可望公布教育部從2011年起推動12年國教,並從2014年起實施高中職免學費,但在高中端設有排富條款,家戶所得148萬元以上者,他們的子女讀高中還是要繳學費。陳建仁昨天宣布要推動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等於是取消「排富條款」。全國高中校長會議預訂8月起在全國分區舉行,教育部目前正進行會前會。一位校長聽到陳建仁的宣布後,訝異地說,2周前他們提出高中職學費全免的案子,教育部當時有2點回覆,第1政府財政困難、第2於法無據,「沒想到現在突然可以了,真是莫名其妙」。不過,這位校長肯定、感謝學費全免政策,與校長們的訴求一致,但2周前政府說不行、現在卻可以的做事方式,他直呼「太離譜了,只能說選舉到了,民進黨在政策買票。」補助大專弱勢生 學貸也將延長賴清德前天宣布,明年開始,每年對私立大專生至少補助2.5萬元學費時,就有預告還會有後續措施。陳建仁昨日至交通部高公局北區交控中心視察交通狀況,他受訪時說,他與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已討論多次,3人皆認為應對公私立大學的學費落差適當補助,使私校學費得到定額減免,有助學子量才適性。陳建仁更進一步提出3項配套措施,包括公私立大專弱勢補助方案再予以擴大、學貸還款期延長,再加碼喊出「高中職學費全面免費」,而且行政院已進入細部規畫,希望在下周就能宣布詳細內容。不過,陳建仁這項措施令教育部措手不及,顯然事先並未充分溝通。在陳建仁宣布後3小時,教育部才提出148字的回應。教育部表示,現行高中職學費政策,尚未將就讀「普通科、綜合高中學術學程2、3年級」且「家庭年所得總額超過148萬元」的高中生納入全額補助對象。為減輕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及兼顧受教育權益,教育部刻正研議公私立高中職全面免學費方案,以外加預算規畫。但是教育部並未說明何謂外加預算。前天,賴清德所提對私立大專生每年補助2.5萬元,教育部估計有59.1萬人受惠,1年需150億元。對這筆錢,教育部說將向行政院爭取額外經費。採外加方式 教育預算突破3000億目前公立高中、技職及進修部學費一學期為6240元,但是私立高中普通科及綜合高中的學費在1萬2170元至2萬4423元不等,若高中職生全面免學費,1年所需預算,教育部尚未估出來。行政院正在籌編202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根據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教育部今年預算為2919億,屬部會中第三高,加上賴清德、陳建仁近2天所提的教育利多,明年度教育預算確定突破3000億。行政院官員透露,在不排擠其他教育經費、部會預算前提下,以外加方式提高教育預算。
基本工資有望「連8漲」?勞動部長回應了
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接連調整基本工資,今年基本工資月薪達2萬6400元、時薪達176元,外界好奇基本工資是否會連8漲?勞動部長許銘春昨天表示,將在29日召開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討論,站在照顧基層弱勢勞工立場,仍希望調升基本工資,以照顧邊際勞工。勞團則喊「應該調至2萬8000元」。國內基本工資已連續7年調整,從蔡英文上任前的月薪2萬8元、時薪120元,調整至今年的月薪2萬6400元、時薪176元。許銘春表示,這幾年因為疫情、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仍存在通貨膨脹問題,站在照顧基層弱勢勞工的立場,希望調升基本工資,但詳細的社經數據等,仍要待第三季才會較客觀一點,29日將邀集勞資政學等代表,召開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討論社會情勢、交換意見。「應該調至2萬8000元」,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戴國榮表示,全產總多年疾呼應調整至2萬8000元以超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定義的低薪族,尤其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2.16%,若未調整基本工資代表邊際勞工購買力降低,減少消費後恐導致通貨緊縮。戴國榮進一步分析指出,雖然依主計總處預估的全年經濟成長率(GDP)為2.12%,除了較去年明顯下滑外,經濟部公布的外銷訂單也已連6黑,我國為出口導向的國家,一旦外銷訂單下滑恐進一步衝擊GDP,但基於CPI漲幅仍應調整基本工資,調整的比率應視第三季情況而訂。至於勞團曾呼籲應訂定最低工資法,但現在卻還躺在行政院,戴國榮表示,最低工資法爭議卡在參採指標,目前勞資雙方唯一有共識的應參採指標僅有CPI,勞團認為更應納入家戶所得、生產力年增率等指標,但資方不同意,如果現在送進立法院可能衍生更多勞資爭議,反而不利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召開。
乾瞪眼2/房貸補貼補到誰 選戰陰謀滿天飛
內政部新推貸補貼方案,針對僅持有一戶自用住宅、且一定家戶所得及申辦房貸數額者,提供每戶一次性3萬元,減輕中低薪購屋族貸款壓力,內政部長林右昌並強調,補助資格限制自用住宅,不會補貼到房東。「房貸補貼」是內政部「新住宅三箭」政策中的唯一新方案,而且創下「由政府直接發錢補貼人民繳房貸」的世界記錄,引發議論。但不僅反高房價社團「巢運」批評政府,寧可編列上百億稅金補貼有能力購屋族群,卻無視青年與弱勢民眾面臨的居住困難,既不合理政策又難延續,在野黨更痛批根本就是針對大選的買票計畫。長期關心居住正義議題的知情人士直言,內政部日前才剛在立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預售屋禁換約」後,宣布「不溯及既往」,遭外界質疑有替炒房團體及建商開後門之嫌,如今房貸補貼對象又遭質疑補助對象明顯有「地域差別」,很難不令人聯想有選舉考量。該人士說,按照內政部規劃,雙北市民恐怕僅「套房」或「小坪數宅」屋主有資格申請房貸補貼,而中南部居民因屋價相對低,「正常房型」申請到房貸補貼3萬元的機會就比較大,原本「綠營鐵粉」就很多的南部縣市,在蔡政府「特別照顧」當地房貸族下,當然也就更挺民進黨。房仲業者與在野立委都認為,內政部剛推出的「房貸補貼」,中南部房貸族比較可能受惠,至於雙北房貸族,除了套房屋主外,大都是看得到吃不到,圖為彰化員林近來推案爆量、琳瑯滿目的房市廣告。(圖/報系資料照)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也批評,「房貸補貼」限制家戶前年的總所得須在120萬元以下才能申請,讓許多雙薪家庭都被排除;此外,北市房貸核貸金額限定在850萬元以下,其他縣市700萬元以下,若以去年第四季「國泰房地產指數」回推,能申請到房貸補貼的房屋總價,台北市約為1062.5萬元,只能買9.4坪房子;新北市也只能買16.2坪以下的房屋,有育兒考量(最少兩房)的雙北市民,就不能申請到補貼。但相較下,遠離雙北,桃園市買25坪仍申請得到房貸補貼、台中市19.4坪、台南市25坪、高雄市27.3坪房屋以下,都能得到3萬元補貼,這對有房貸需求的雙北市民而言,一點也不公平。對此,內政部長林右昌解釋,房貸補貼非「支持民眾買房」,是為幫忙繳房貸十分辛苦的中低薪民眾。問題是,同樣繳房貸,雙北房貸族未必全屬高薪族、房貸利息壓力卻遠比外縣市房貸族更大,為何卻領不到,原因仍是大問號。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雙北房價高,房貸補貼又有「房貸金額」「全戶收入」雙門檻限制,預估受惠人數可能不多,大多數房貸族恐看到吃不到,尤其購屋壓力最大的台北、新北受惠者更少,大概只有桃園、台南和高雄房貸族機會較高。小資小宅屋主,應是這波最大受惠族群,因受惠對象限「既有貸款戶」,新貸戶沒補貼,該政策對市場買氣影響也應有限。立委曾銘宗與吳怡玎都認為,政府如果無法針對高房價問題對症下藥,就算提供再多的一次性房貸、租金補貼,也難以降低民眾的居住壓力。(圖/本刊資料庫)
行政院推出3萬元房貸補貼 房仲業者評:將轉為替代性消費
近年房價飛漲,又碰上疫情攪局,行政院體恤民眾繳納房貸困難,推出房貸補貼方案,每戶補貼3萬元,期望能幫助中低薪房貸族。不過「樂屋網」翻出內政部數據顯示,近3年來全台購屋貸款違約狀況並無惡化,房貸「斷頭族」其實越來越少,評估這次政府對房貸的補貼應該會轉為其他替代性消費,對房市無顯著影響。內政部16日時在行政院報告「落實居住正義政策精進方案」,並提出草案,根據草案內容,《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方案》以112年2月28日為基準日,針對僅有1筆自用性質的購置住宅貸款,家戶所得120萬元以內,且原始核貸金額台北市850萬元以下,其他縣市700萬元以下,方可申請。申請核定後一次性撥付,金額為每戶3萬元,預估將有55萬戶受惠。「樂屋網」引用內政部資料表示,其實疫情肆虐3年來,台灣民眾房貸繳納的困難情況其實並未增加,甚至呈現下降趨勢,近3年已下降4成的數量。若看購屋貸款違約率,更是一路下降從未回升,從2020年第1季落在0.17%,到去年第3季停留在0.07%,是從2007年該數據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低,由此可知,近3年來,全台購置住宅貸款違約率狀況並未惡化。樂屋網調研中心經理洪安怡表示,3萬元的補助連仲介費都不夠出,除了能協助到真正有房貸繳納困難的「房貸斷頭族」外,其餘可能將被房貸族拿去作替代性消費,總體來說對房市很難起到什麼影響。不過此政策是新內閣上任後首波政策牛肉,可視為探測未來房市政策的風向球,後續可再觀察是否有更多房市政策釋出。
房貸補貼特別限定自用住宅 林右昌:沒有所謂「用稅收幫民眾買房」
內政部16日公布中低薪房貸補貼,台北市核貸金額為850萬元、其他縣市為700萬元,內政部長林右昌說,核貸比例是以市場慣例的7成為基準,而申請資格中有特別限定自用住宅,還有所得、購屋價格的條件,設計上會排除房東、購買高價屋的人,不會鼓勵到未來要買房子的人,更沒有所謂「用稅收幫民眾買房」的問題。內政部規畫,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方案,是針對2021年家戶所得合計於120萬元以內,僅有1間自用住宅,台北市核貸金額設定在850萬,房屋總價須在1200萬以內,其他縣市核貸金額為700萬,總價約1000萬,每戶定額支持3萬元。外界關心補貼是否會補助到房東,產生公平性問題,林右昌表示,核貸比例是以市場慣例的七成為基準,而此政策不會補到房東,因有家戶所得限制和房屋總價限制,也必須是自用住宅。設計上會排除房東、購買高價屋的人,不會鼓勵到未來要買房子的人,更沒有所謂「用稅收幫民眾買房」的問題。對於民眾抱怨雙北房價高,但房屋總價限制金額偏低,可能只能買到偏遠或條件較差的房子,林右昌說,房貸補貼的政策目標在於支持、照顧中低薪的房貸族,「買在哪裡可能不是重點」。林右昌說,內政部是以整個住宅的房價還有所得中位數推估,能照顧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也不會補貼到房價買得很高的人,否則社會會有疑慮。這是大家非常重視的公平性、正義性的課題,定在這樣的範圍內,就是針對中產以下的民眾做條件設定。至於家戶所得120萬以下如何訂出,林右昌說,還是要思考到大家的認知,也就是所得太高的話,政策上還是要取得平衡,因此切在120萬家戶所得以下。
侯友宜出席行政院會 籲加速社宅開發、1200月票速實施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16)日出席行政院會,建議內政部提出的房貸補貼措施可以更細膩,讓資源能夠更公正分配,新北將持續與中央合作推動社宅政策,並呼籲中央在基北北桃1200元公共運輸月票的永續及財源分配比例上多加思考,避免造成地方財務困境。侯友宜表示,內政部提出不管是租金補貼或中產以下自用住宅的貸款補助,由於各縣市城鄉差距導致家戶所得、購屋市場價格有所差異,建議現行方案可以更細膩的分級,讓資源能夠均勻分配到有需要的族群。他說,針對新北推動興建社會住宅於蘆南蘆北、新店十四張等數處整開區劃設的儲備用地,也希望中央能夠加速整體開發區的都市計畫審議,提升社會住宅量,讓青年朋友擁有居住在大都市的機會。針對民眾關心的基北北桃1200元公共運輸月票,侯友宜表示,基北北桃4市已成立公共運輸發展平臺,商討及推動共同生活圈各項公共運輸政策,有關「行政院促進公共運輸使用方案」,建議中央應再尋求永續財源挹注,長期編列預算支應,方能延續施政成效及提升公共運輸競爭力。有關台鐵、國道、公路客運及機場捷運等中央管轄城際運輸系統,侯友宜建議,應回歸由中央全額負擔,避免造成地方財務困境,尤其台鐵現階段仍在修改票證系統,完成時程尚待協調。他說,1200定期票推動方案,建議依地方需求,於台鐵未完成前採分階段核定,儘早實施以滿足民眾需要,方能永續鼓勵搭乘大眾運輸,達到節能減碳永續環境的目標。侯友宜表示,會持續安排參加行政院會,了解中央政策的想法,也分享地方的經驗與意見,彼此之間做雙向溝通,以俾利國家整體發展。
1800億普發現金外 綠委籲為農民繳保費
政府決定自1800億元中,用大部分普發現金,尚留存部份因應將到來的不景氣。立法委員鍾佳濱與郭國文、邱志偉、黃世杰、黃秀芳、陳亭妃、林靜儀、陳秀寳共同呼籲,除了每人發放6000元外,也應針對看天吃飯的農民,代繳一年份農民保險、職災保險的保費,雖說金額僅1000元,但仍然可減輕農友負擔。鍾佳濱表示,過去兩周他到各鄉鎮連續舉辦座談會,了解民眾對普發現金的感受和建議,聽到基層農民的心聲,思考如何協助農友減輕負擔。目前農民保險投保人數約96.6萬人,每人每年繳納936元保費,總計約9億元;農民職災保險投保人數約31.5萬人,每年繳納180元,合計約5680萬元。以主計總處的家戶所得來看,農家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遠較非農家少了12.5萬元,若能從去年的稅餘拿出10億元,即可減輕農民每年1000元的保費負擔,相信不無小補,同時也能提升農保與職災保險的涵蓋率。郭國文指出,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是因為經濟表現比預測好,但因下滲效果不彰,導致經濟紅利並非「全民共享」,因此財富分配之議題更顯得重要,而農民收入因受天候影響,向來是經濟弱勢族群,應該給予照顧。他主張,日前協商通過的農保條例,若將超徵的稅金部分用來代繳農民的農保及農職保,除農委會不須要另編列公務預算,更能減輕農民負擔,符合總統蔡英文所提出照顧弱勢之用途。黃秀芳表示,務農很辛苦,田間工作潛藏職業傷害危機,影響農民正常工作、收入與生活。110年稅收年增逾4500億元,普發現金讓全民共享稅收紅利的同時,也呼籲政府加強對弱勢的照顧,針對經濟上較弱勢的農民朋友,運用這筆稅收紅利,代繳農民保險以及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讓保障不中斷,農民朋友安心過好年。陳亭妃認為,若要推廣農民職災保險,代繳保費不失為誘因之一。此外,相關單位亦應盡速就津貼價額未隨之調整的部分予以檢討修正,例如喪葬津貼配合調整成農保之2倍、約61.2萬元,以符合過去之給付額,藉此強化保障農民權益。林靜儀表示,自己的選區也有非常多農民朋友長期反映「看天吃飯」,首先肯定這次 4500 億元一部分補勞保、健保基金財務缺口,而若能幫助農民減輕負擔,讓他們直接享受到代繳農民保險、職災保險保費的利益,相信可以照顧到長期以來貢獻台灣最重要糧食來源的農民,期盼行政單位可以考慮,讓農民朋友能一起享用經濟成果。
獲長照顧問團力挺 林耕仁:借新竹科技優勢打造高品質環境
長期照護相關團體代表昨(23)日連袂拜訪新竹市議會,由議長許修睿代表進行交流,國民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林耕仁也一同出席交換意見;林耕仁認為,新竹市必須打造在地長照體系,借重新竹科技專業優勢,強化長照智慧科技運用,承諾會打造勞動力與科技力並行的高品質長照環境。許修睿表示,新竹市是全國家戶所得最高城市,對長照也有很大需求,友善長輩且環境舒適,並讓長者過上有質感的生活,是城市目標。他期待,未來新竹市政府能聽取長照專家學者建議,以及透過產學合作,打造幸福安老的城市環境。林耕仁表示,長者是家裡的寶貝,長照體系健全是家庭幸福要件之一,和相關團體交流溝通,才是政策進步的基礎。林耕仁認為,現在長照需求人口增加,新竹市必須打造在地長期照護體系,借重新竹科技專業優勢,強化長照智慧科技運用,適度簡化長照服務申請流程。他說,重視長照人力培育,輔導長照機構數位轉型,讓長照系統能真正替市民減輕壓力,承諾會打造勞動力與科技力並行的高品質長照環境。昨日出席人員包含蒲公英日照中心理事長彭瑞蘭、誠馨長照機構主任莊啟聖、台安護理之家執行長李福榮,以及長照相關企業代表張勝榮、陳依伶、卓經綸和黃俊元等人。林耕仁邀請長照團體代表為顧問團成員,並頒發聘書,希望共同努力建立新竹市長照多元服務體系,強化失能者權益保障,並提供更多家庭照護者的支持,提升長照服務品質。彭瑞蘭表示,家照、日照和居家最重要就是人力,人員專業及人力是否足夠,都會影響被照顧者的尊嚴及感受。莊啟聖則建議,加強推廣長照服務使用,讓民眾知道怎麼申請與運用現有資源,並透過跟長輩之間的溝通,瞭解長照是為了提供更好生活,而非拋棄。
綠選對會傳拍板林智堅轉戰桃園 何志勇籲:不要落跑應等入閣
有媒體報導民進黨選對會已拍板新竹市長林智堅轉戰桃園市長,提名時程與雙北市脫鉤;對此,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新竹市議員參選人何志勇今(2)日直言,新竹市在民進黨執政下被「過度包裝」,無法真正趕上城市發展需求,也滋長作秀的市政歪風,留下爛攤子,他建議林智堅不該只想下一步而落跑,應做滿任期、改善基礎建設,並等卸任後入閣,繼續推動大新竹合併計畫,才對得起逾40萬的新竹市民。何志勇表示,過去幾年新竹固然整修興建不少藝文場所,不過基礎建設卻相當落後,民進黨時常對外宣稱新竹為「科技城市」,但拆穿表面政績,新竹其實缺乏全市規模的公共無線網路wifi、道路常見坑洞,自來水質不佳須加強過濾,甚至要買水喝,不符合市民期待。他指出,新竹市為全台灣家戶所得中位數最高的地方,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卻僅19%,降雨時市區時常淹水,更不用說長年令人詬病的交通運輸問題,包括塞車、停車位不足,以及缺乏大眾運輸等。何志勇也說,林智堅任期最後一年推動新竹縣市合併未果,已無心市政,連今年疫情死灰復燃時,市府都沒提供便民的線上預約疫苗系統,直到他一通一通打電話給竹市特約診所確認疫苗存量和預約,並召開記者會要求嚴肅看待該議題,市府才在輿論壓力下,從善如流於兩周後建立線上預約系統。針對林智堅將為角逐桃園市長,準備請辭新竹市長,何志勇表示,他無法認同,反認為林智堅應續留新竹,把握任期最後半年不到的時間,全力改善基礎建設,做一個負責任的民選首長。他也建議,「林智堅卸任後,民進黨中央執政,可以入閣繼續推動竹竹合併,之後再回來參選。」何志勇呼籲,所有關心新竹的人,尤其是國民黨從政同志,應多傾聽在地心聲,關懷在地的問題與需求,基礎建設不分黨派。他表示,新竹市有潛力,也應該成為台灣一線城市,新竹不僅有頂尖大學、科學園區,還有高所得家戶,其中任何一項條件都應該讓新竹市超越現況才是。何志勇也自許,未來前進議會監督市政,除了會力促新竹市政府改善基礎建設,更要跟進其他國際都會,加速佈建5G行動通訊技術、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自駕電動巴士等科技,並引進電動腳踏車系統,讓大新竹成為共同生活圈,並躍升真正宜居、智慧和進步的世界級城市。
綁票首投族1/紓困門檻卡關 政院大放送成效打折扣
教育部宣布啟動「大專生紓困」方案,大手筆編列5.2億元預算,足可供有需求的大學生提出申請,不少大學雖有心照辦,但因教育部未訂清楚指引,許多大學受理紓困如履薄冰,外界也因此推測,實際領到紓困金的大學生人數,恐將遠低於教育部原先預估,能否有效緩和大學生面臨的經濟困境,仍有待觀察。據了解,教育部預估5.2億元「大學生紓困」預算規模,係採計各大學先前回報的紓困人數為基準。不過目前全國約40萬名的大學生中,僅約1萬人確定能拿到紓困金,立委因此質疑,教育部明明就有與勞動部連線查核學生家戶所得的能力,卻將審查責任甩鍋給各大學。打工的大專生想過經濟獨立的生活,無奈卻被疫情打斷,想要申請紓困,卻必須與「家戶所得」資格綁一起,引發學生怨言。(圖/趙世勳攝)目前就讀台南藝術大學的王大維就說,他曾看過學校群組張貼紓困金申請訊息,但仔細一看需要準備不少證明文件,申請應該很困難,因此就放棄申請,他身邊許多同學後來提出申請,但沒有人通過審核,大都與「家戶總所得」的門檻有關。他直言,該項設計「超級不合理」,因為自從唸大學以後,包括學費、生活費就未再向父母親伸手,其實他與父母的財務幾乎已分開,但大學生紓困審查卻仍與家戶總所得綁一起,很奇怪,與其要闖過重重限制的紓困審查,政府還不如早點讓研究生打到疫苗,讓大家安心出去工讀,更實際。屏東大學學務長黃名義則表示,屏東大學在新冠疫情爆發之際,就開始接受學生申請紓困,並組委員會慎重審查,在考量校方財務狀況後,訂出紓困金上限9000元 、下限5000元補助範圍,全校迄今為止已有311人申請紓困金及房租補貼,總支出約270多萬元,教育部已通知將補助校方該筆支出。他並說明,學校已按教育部要求從寬審查,例如學生拿不到租屋證明,只需當地里長願開立證明書,校方也會放行。不過,黃名義坦承,大學行政人員屬於廣義公務員,再加上教育部曾規定,欲申請紓困大學生,必須是弱勢家庭,全年家戶所得不能破百萬,持有房產價值不能超過千萬元,在教育部未頒佈新指引前,學校必須依法行政。他透露,確實曾有研究生因此探詢,因不想再向家裡要生活費,想申請紓困,若從家中遷出戶籍,成為獨立個人戶,是否更有有利爭取紓困?讓校方也頗為難。對大專生租屋族而言,租金也是一筆經濟負擔,「大專生紓困方案」中也提供房租補助金。(圖/報系資料庫)他也因此建議,由於大學生經濟條件各有不同,與其未來紓困繼續以家戶總所得做標準,不妨考慮改以大學生或家戶的單月所得資料進行審核,可能更能反映學生面臨的經濟壓力,增加取得紓困的機會。文化大學校方則說明,為了配合教育部呼籲各校從寬、從速審查紓困金發放,若同學確實提不出所得證明、租屋證明等文件,用切結書取代、經委員會認定後也能領到紓困。迄今為止,校方已收到近3000件紓困申請,扣除缺文件數,迄今已通過近1700件申請,總共核發1100多萬元,平均每件核發紓困金約為數千元左右,但由於仍有1000多件紓困案審核未過關,校方也會持續留意,向隅者的紓困需求。
綁票首投族2/教育部喊大學生紓困五萬名 學生看得到吃不到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民造成衝擊,大學生「打工族」生計也受影響,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六月宣布將大專生納入紓困4.0預算,並且「從寬、從簡、從速」審核,卻傳出部分大學抱怨紓困審查有困難,乾脆沿用過往「家戶所得資料」作為審查依據,但如此一來反而讓中斷工讀的學生領不到紓困金。這次教育部大手筆編列5.2億元預算,提供5萬多名本國大專(含大學研究所、五專後兩年)學生同步申請紓困,有實際需求者涵蓋「緊急紓困助學金」1.8萬和「校外住宿租金紓困補貼金」5400元,每人最高可獲23400元。行政院長蘇貞昌宣佈推出紓困4.0預算,其中也編列5.2億元預算力推「大專生紓困案」。(圖/本刊攝影組)防疫指揮中心日前採納綠營「英系」立委建議,將18-22歲大專學生納入BNT疫苗的第二施打順位,卻因打亂原先疫苗接種年齡排序,遭打不到第一劑BNT的民眾痛批根本是「討好首投族」,如今蘇揆又在紓困4.0預算中,大手筆編列5億多元預算,宣布將對大學生提供「紓困」,也再度引發聯想。儘管教育部宣稱該方案為協助辛苦打工的大學生渡過難關,但各大學因無法與勞動部資訊系統勾稽查核,校方憂心審查從寬,日後恐遭審計部門「秋後算帳」;因此還是有不少大學要求申請者,必須提出包括載明失業或減班休息之家庭成員的戶口名簿資料、非自願失業或減班休息等佐證文件,要申請租金補助也必須準備所租房屋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等等,也讓不少有意申請的大學生打退堂鼓。「我一直在學校內打工,但上學期學校開始視訊上課後,在校打工機會就沒了,後來聽說政府要對打工大學生紓困,我備齊文件提出申請,後來學校審核後都以父母都有工作,非中低收入戶等理由,告知獲紓困機會不大,我只好再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費」一位在南部某國立大學就讀的H女同學忿忿不平地說。H同學說,因不想再當靠爸族,從唸大學起生活費就自己賺,雖然半工半讀辛苦,但能減低父母經濟負擔也很自豪。但當她申請教育部的大專生紓困案,沒想到審查第一關就出局,承辦人員還問她「妳又不是中低收入戶子女,幹嘛申請」,卻完全不關心不能打工、完全沒收入的事實,讓她有點生氣「怎麼與教育部說的不同」?「我成年了,工讀機會沒了,沒收入,為何不能申請紓困?」。屏東大學學務長黃名義指出,學校已經配合教育部要求,從寬審核「大學生紓困」申請案,但學校必須依法行政,因此還是設有「家戶所得」審查門檻。(圖/翻攝自屏東大學臉書 )針對H同學的疑問,校方也很無奈,一位大學學務處行政人員私下透露,或許是教育部喊出「大學生紓困」名詞太吸引人,過去幾個月查詢紓困的學生不少,但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已陸續針對弱勢學生發放的補助金,嚴格說來,紓困與大學生是否受疫情衝擊、打工機會中斷,並無必然關連性。據了解,不少大學都根據教育部頒佈紓困申請須知,明訂紓困必備資格就是「須為中低收入戶家庭弱勢生」,而要符合該標準,家中就不能有1千萬以上價值房產,因此,家中若是有房的大學生,只因工讀機會中斷,就算拿到,要領紓困機會也微乎其微,也讓不少有需要的大學生,感嘆大學生紓困看得到卻吃不到。
綁票首投族3/紓困對象不斷擴增 學者警告向隅者被剝奪感
教育部大力宣傳紓困4.0中納入大專生,該方案並已經在八月底截止申請,許多學生在本刊街訪時一臉驚訝,直呼「真的嗎?怎麼沒聽學校提過」,而領到紓困金的學生有人的確緩和生活壓力,卻也有人想拿去投資,也還有人要拿紓困金來買機車。「大專生紓困」預算還沒有在立法院審查,各校紓困申請卻已截止,然而基於防弊考量,學校仍沿用「家戶所得」作為審查紓困門檻,導致許多大學生即使工讀機會受疫情影響中斷,也還是領不到紓困金,迭有怨言,甚至還萌生將戶籍從原家庭遷出的想法。新冠疫情陰影揮之不去,對大學生打工族造成影響,但大學附近的房屋租金卻沒有隨疫情調降,對學生經濟負擔不小。(圖/報系資料庫)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指出,不少大學生都靠打工賺取生活費及學費,教育部既然要對經濟出現問題的大學生紓困,就不應只以「家戶所得」作為審查門檻,畢竟許多大學生雖來自非中低收入戶家庭,也不必然就代表家境富裕,他們的工讀機會也仍可能受疫情影響中斷。他質疑,教育部口頭雖說「從寬認定」,但卻沒有正式以公文告知校方「如何從寬」,在防弊的心理下,學校就算要學生切結,還是會擔心日後有審查不實的法律責任,在在都凸顯教育部紓困方案為德不卒,他也建議應回歸在野黨主張的「普發現金」紓困作法,才能降低學校的行政成本。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則認為,由於教育部授權各大學自行審查紓困申請案,但各大學又不具與政府系統連線勾稽查證能力,才會沿用過往「家戶總所得」的審查門檻,以避免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但他也提醒,隨著紓困對象不斷擴大,未能列入紓困對象的被剝奪感可能會越來越大,都會形成對政府更強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惡性循環,政府恐無能力負擔。因此,政府現在該做的事,就是努力設法更精準的挑選出「絕對需要紓困對象」的能力,才能防止不必要的紓困浪費。他舉例,以大學生紓困為例,大學生的工作大都是打工,工時彈性,但目前勞工要投保勞保、就業保險,必須符合有一定雇主者,否則就要加入職業工會,偏偏職業工會又堅持勞工要「全工時加保」,對部分工時工作者保費負擔很重,很多大學生也因此不會想要加入職業工會,也無勞保、就保,政府就不可能掌握這些大學生的工讀是否受到疫情衝擊而失業,更難斷定是否應對大學生打工族紓困,只能視民意壓力多寡邊走邊看,反而更可能形成亂象。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左)認為,隨著紓困對象不斷擴大,沒有領到紓困者被剝奪感會倍增,因此政府應思考如何更精準的紓困。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左)則認為,蔡政府紓困政策的最大問題是行政審核成本很高,建議應採納在野黨主張普發現金才是最好紓困方式。(圖/CTWANT合成)辛炳隆因此建議政府,應該開放職業工會「部分工時」加保,及「自然人加保」,提高大學打工族的投保機率,不僅能增加大學打工族的保障,也能作為疫情來臨時,判斷大學打工族是否需要紓困的依據,就能避免目前必須將大學生紓困與「家戶所得」綁在一起審查的尷尬。「大學生紓困案」預算還未在立院開審,各大學申請作業就已先截止,也引發外界質疑教育部此舉,是否有意「討好首投族」?但目前也在大學研究所任教的前藍委孫大千認為,他的學生中,確實有不少人原本都有打工,但疫情爆發後工作就被迫結束,經濟面臨壓力。但不論是讓大學生優先打第一劑BNT、或針對大學生號稱將發放最高2.3萬元紓困金,對有困境的大學生而言,都仍只是「杯水車薪」,畢竟BNT要打兩劑才有完整保護力,就算大學生幸運領到最高2.3萬元紓困金,恐怕也只能多撐1個月生計,更別提學生還得辛苦蒐集單據、證明自己確實需要紓困,相當辛苦,也印證在野黨長期批評紓困案欠缺整體規劃、支離破碎,並非無的放矢。他也認為,這些政策頂多只能稍稍減輕大學生對現狀不滿,降低對執政黨的「惡感」,真要爭取首投族選票支持,恐怕還差得很遠。
部會各唱各的調 賴香伶:紓困燒出長年陋習
民眾黨立委賴香伶今日接受記者電訪表示,政府近期的紓困亂象,總的來說是因為過去沒有建置一套社會福利系統,農保、勞保、國保各唱各調,稅制混亂,根本搞不清楚誰受影響該被紓困,才引發這次的紛擾。政府應趁這次機會,把社福系統建置,避免未來再次發生問題。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霸氣宣布將扛下所有紓困亂象責任,結果總統府不久就宣布520後蘇揆將續任,除讓民眾搞不清楚「到底扛了什麼責任」外,基層公務員也對蘇貞昌「中央審核、基層免責」說法感到質疑,因為「事後審核稽查還是一樣追究到承辦人員身上。」外界也質疑,這次的紓困,平常一毛錢稅都跑不掉的勞工完全領不到,但是只要給車行靠行費的計程車司機,跟只要支付攤位租金的市場攤商這類所謂的自營業者,根本不用繳稅,卻也能拿到補助,計程車司機補助6萬,攤商跑去申請紓困,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也引發社會討論。賴香伶指出,一直以來,台灣的社會安全網,將國人各類職業切分太多,勞動部、衛福部、財政部各唱各的調,完全沒有掌握到底未達課稅的標準和實際狀況,導致社會安全體系也沒辦法快速了解。這次的紓困等於是「一把火燒出長年陋習。」賴香伶說,現在請領紓困的認定資格,像是要舉證工作證明、勞保、以及家戶存款是否達各地區的最低生活費高於1.5倍低於2倍等等。有些人根本沒戶頭、也沒有家戶所得存款資料、沒繳稅紀錄,但這些人不見得真的沒錢。用稅來核定是否具紓困資格,是過去的陋習。賴香伶表示,以現在的狀況,很難用職業身分去做對象確認。像是勞動部要求,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對受雇的勞工不能變更待遇條件,必須履行義務法律,政府才會補助給企業跟雇主。但實際上法律也沒有強制通報無薪假規定,所以真正受衝擊的勞工人數根本是黑數,但勞工完全沒辦法領的到,因為該繳的稅受雇勞工一毛都跑不掉。賴香伶指出,政府過去沒有類似的紓困經驗,以至於這次紓困方案出來後,實際上過去的統計數字根本沒有參考值。也引發外界認為的顧此失彼,標準不一。但目前若追究誰有繳稅誰沒繳,因為有些自營作業,不在勞動部規範裡面,且分的太細、標準太多,難以比較,也造成這次的亂象。賴香伶認為,有些小企業、商家,不用開發票,可能連勞保、營業稅等等都查不到。長期來說,台灣應檢討稅制,整合建置社福系統,短期來說,勞動部有安心上工專案,建議可以將人力調配到區公所幫忙說明,以舒緩目前各地公所第一線人員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