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代金
」 京華城京華風雨錄1/「超大巨坑」立即停工恐危險!商圈慘狀曝光 居民吐心聲
京華城案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8月底遭羈押禁見後,京華城改建案是否受影響引人關注。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目前工程進度「立即停工會有危險」,「若未來容積判定沒這麼多,可減少樓地板面積,或補繳容積代金2種方式解決,不至於爛尾!」記者實地走訪,京華城周邊街廓蕭條無人,在地居民懷念京華城陪伴成長,期待趕快完工,振興沒落已久的商圈。京華城改建案將蓋出一棟地上19層、地下7層商辦大樓「京華廣場」,基地面積約4986坪,總銷達1,600億元。知情人士透露,京華城百貨本身就是地下7層的建物,2022年10月動土後部分地下層打掉,雖然目前已可見1樓鋼骨,但地下室工程尚未結束,還是一個「巨坑」,「若現在立即停工,恐有危險,大概等1、2個月後,等1樓樓板做完後,整個結構體才會比較穩定。」改建後的商辦案去年5月正式對外銷售,預計每坪售價超過200萬元,當時威京集團鼎越開發就透露,有多組潛在買家洽詢,主要是科技、傳產、製造業以及資訊業想要設置總部。今年5月28日,威京集團發新聞稿宣傳「京華廣場」如遇火災緊急時,陽台及3座浮島花園具有避難功能。如今爆發弊案,記者詢問銷售狀況,威京集團僅回應,「一切正常」帶過。CTWANT記者實地走訪,京華城改建案位於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市民大道五段間,記者從光復南路轉進八德路四段,越靠近京華城,店家越稀疏,甚至有一整棟大樓清空待售,緊鄰京華城的一整排店鋪,除轉角店面正在裝潢,其餘鐵捲門全數拉下只見街頭塗鴉,周邊商業氣息十分蕭條。而京華城工地似乎未受近期新聞紛擾,工程車頻繁進出趕工中。記者找到復盛里里長張晉維,盼了解在地商圈狀況。這位去年新上任、41歲的年輕里長劈頭就回,「商圈?我們這沒有商圈啊!」張晉維年輕時就常到京華城玩四驅車、誠品看書,後期京華城經營走下坡,頂樓誠品也跟著收掉改經營夜店,2019年11月底結束營業,同一側街廓八德路2號~200號跟著陷入一片死寂,就連麵攤都搬到對街去,「這裡當初一切很熱鬧,人聲鼎沸,20年後一切都消失。」CTWANT記者跟隨里長張晉維實地走訪京華城周遭,就連八德路四段主要幹道上的店家都相當稀少,連時常有人駐留的公車站牌前也都一片死寂。(圖/林榮芳攝)開了超過半世紀的雜貨店老闆娘在一旁說,「我孫子在那邊成長,現在都大二了,京華城充滿很多回憶,帶給我們很多快樂!」她慨歎,京華城的結束對居民損失很大,希望趕快完工,重新帶來人潮。另一位居民黃小姐告訴記者,「若停工,只是造成這個里更衰敗而已,這個里大部分都靠京華城,信義計畫區、大巨蛋和這裡隔著一條市民大道,客人沒辦法引流過來。」她話鋒一轉,「京華城對我們也沒有好或不好,日子我們還是照過,一樣窮。」經營雜貨店的高太太認為京華城的結束營業對周邊居民損失很大,希望趕快完工,重新帶來人潮。(圖/林榮芳攝)見記者到訪,也有居民遠處喊著「840(容積)實在太不公平了!」另一位居民李姊抱怨,「我們一般民眾根本搞不懂容積,蓋完後人車複雜,對我們一點利益都沒有,現在施工期間空氣汙染嚴重,連張洗車券也沒給。」記者觀察,京華城百貨2001年開幕,營運18年來,在地居民懷念不已,常常去逛街吹冷氣,孩子也是在京華城玩樂長大,說到弊案則不予置評,多數人對容積吵什麼不理解,對於改建成商辦也不知利多何在,周邊店家則盼趕快完工帶來人潮。附近居民相當懷念過去的京華城百貨,經常去逛街吹冷氣,還有不少親子遊樂場進駐,陪伴大家成長。圖為「BabyBoss職業體驗任意城」。(圖/報系資料庫)張晉維告訴記者,「多少容積才合理一般人也無法理解,高雄也有1000、2000%的容積,你告訴我是它合理的,那說到底為什麼合理,不是也很奇怪?」「我相信北市府也不希望停工,畢竟這裡真的『急需發展』!」他期待,京華城改建案以繳納罰金、代金方式,彌補多得到的容積,或將多餘的容積回饋給里民作室內運動場,不要延宕工程,對大家來說是最有利的方式。京華城改建案容積獎勵究竟有無涉弊?未來會如何走下去?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認為,最理想的狀況是按原建照續建,但缺乏法源的20%容積部分可以補繳容積代金,甚至增加回饋條件的方式作為公益性、對價性的補償;而最差的狀況則是強制取回缺乏法源的20%容積獎勵,就需要縮減建築面積、變更建築設計、變更建照內容。「頂多工程延宕,但不可能放任其爛尾!」不過他也提到,過往並無類似案例可比照辦理,實際上無法使用建築法、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等勒令停工的標準,公權力如何在適當時間介入,以及後續處分方式的合理性,乃至審議、社區參與的公平性,都考驗蔣市府的善後能力。
京華城改建案接下怎麼走? 議會專案小組召集人提兩建議
京華城改建的容積獎勵究竟有無涉弊?除了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是否知情外,已動工的京華城改建案該如何走下去也受到矚目。北市議會京華城案專案小組召集人、國民黨議員游淑慧指出,北院雖裁定柯文哲「無保請回」,但北院羈押庭裁定書也提到「京華城容積決議是不法決議」,京華城「容獎案」不法,幾乎已成定案,相關行政、司法責任須慢慢釐清,但柯市府留下的京華城爛攤子,現任市長蔣萬安必須捲起袖子收拾,她也向蔣市府提出「停工等待司法訴訟結果」以及「繳交足額保證金才能繼續施工」兩解方。游淑慧今天在臉書上PO出一張她參與會勘的照片,並標註「京華城案接下來是司法檢調和市府工作,他也開始回歸會勘的開會日常」,因監察院今年一月份已認定京華城容積給予有重大違失,目前檢調也偵辦收押相關人等,法院羈押庭裁定書更直接指稱:該容積決議為不法決議。但游淑慧也說,外界關切,已經蓋到一半的京華城改建案要怎麼辦?他建議,雖然台北市還等不到柯前市長的道歉,但現任市長蔣萬安必須快點挽起手,準備收拾爛攤子。她也提供兩個方案給市府參考。游淑慧說,方案一是京華城先停工,等待司法訴訟結果。該方案好處是,狀況凍結,一切等法律關係明確。缺點是評估訴訟曠日費時,若又像大巨蛋一樣亂停工,對於地質、現有結構物、當地發展,都可能要重行評估,影響不小。游淑慧的第二個方案是京華城業主,先繳交足額保證金,然後繼續施工。她建議北市府,對於京華城可能不合法取得的樓地板面積部份,市府可以先實際估價,由京華城提供足額代金做為保證金後,繼續動工。一旦未來訴訟結果確認後,屬於不合法樓地板面積部份,北市府就沒入該筆保證金做為容積代金。她建議市府,蔣市府可以多聽聽地方民意對這兩項建議的看法,尊重在地,畢竟這麼大面積的商業基地,確實與周邊發展有關。但游淑慧也說,如果未來京華城超額容積部份使用代金解決,她建議這筆百億容積代金,可比照「抵費地基金」概念,成立南松山更新開發基金。市府可以專款專用,用在南松山周邊公共建設、更新開發、老舊學校重建、公辦都更之用,作為京華城過度開發,南松山區域環境補償等用途,此舉也能算是讓京華城真正做出區域回饋。
京華城重建停工要求聲浪起 李四川稱暫無停工打算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30日表示,北市京華城園區重建案仍持續施工中,必須有相關人士遭認定貪瀆違法到一定程度,才能停工。台北地檢署日前偕同廉政署偵辦京華城容積率案引發關注,30日一早辦案人員更直搗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北市金山南路住家與南京東路台玻大樓辦公室搜索,更令外界議論。對此,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呼籲,台北市長蔣萬安必須要求京華城即刻停工;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簡舒培則呼籲,柯文哲一定要據實以告,否則接下來被收押的,「我覺得非常有可能就是柯文哲」,她直言。李四川則分析,一般工程要辦理停工,常見是工安事件,或是未按照圖施工等,經查獲就可能會依情節要求立刻停工,必須修改完成後才可能報准復工。他說,然而京華城案目前最多是判定容積問題有無違反《都市計畫法》,尚未有人涉及貪瀆確定,甚至連起訴都還沒,與停工要件不符。李四川也說,京華城重建案利用繳納容積代金蓋房,容積率轉移如有爭議,折算代金必須重新核算,但現在還在偵查階段,必須等偵查終結甚至法院判決才可進一步討論,目前就是按照現況,沒有停工打算。李四川重申,京華城重建案是否停工,必須看涉及的都委會審議委員或者決策首長被起訴,才能夠依法進一步考慮是否停工。李四川提醒,目前都只是搜索階段,必須要以無罪推論,且監察院目前只談到違失,尚未確定違法,市府會時時關注,證據到哪,行政執行就會辦到哪裡。※CTWANT提醒您,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皆應推定為無罪。
沈慶京遭爆疑捐低價地爽賺30%容積移轉 許淑華批柯文哲放水縱容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30日表示,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曾誇稱,京華城重建案中,只要花錢買30%容積移轉,總容積就可達882%超高規模,根本是謊言不斷,而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縱容,無疑是放水的市長。台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容積率案,27日晚上緊急將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拘提到案後,28日傳喚6名被告與13名證人到案,包括應曉薇、沈慶京、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應曉薇辦公室執行長王尊侃、應曉薇辦公室助理吳順民、陳佳敏等人。經檢察官偵訊後,陳玉坤以新台幣1,200萬、王尊侃以500萬、陳佳敏以200萬元交保候傳,並聲押禁見應曉薇、沈慶京、吳順民,台北地方法院29日召開羈押庭後,認為三人涉嫌重大,且有串證、逃亡之虞,先後於29日晚間與30日凌晨裁定羈押禁見。對此,許淑華指出,其實京華城案經過三家專業單位進行估價後,若以30%容積規模計價,價值介於新台幣81億至83億不等,但沈慶京繳納的容積代金才43億7163萬元而已,儘管後續再用「捐贈公共建設」的名義捐贈面積共達5233.58平方米的193筆土地,價值也遠遠不及獲利。許淑華進一步表示,沈慶京原本還有大約39億容積代金需繳納,卻以東拼西湊低價買進道路用地等方式,轉捐出換取免繳這39億代金,但細看這些土地總價與公益性,遠遠低於剩餘本應繳納的39億,時任市長柯文哲明知不合理卻依舊放任,必須向大眾說清楚。許淑華批評,30%的容積移轉核定,這樣讓沈慶京主導的財團以便宜的「道路用地」移轉術,以低價成本取得土地,再兌換高額容積「貪小便宜」,大玩灰色地帶的金錢遊戲,遲早要面對司法、付出代價。※CTWANT提醒您: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皆應推定為無罪。
公保地封印2/地方政府喊放寬代金使用 專家籲先改羞辱式競標規定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統計,全台尚未徵收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多達2.3萬公頃,相當於900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其中台中市以高達1,539公頃私有土地未徵收居冠,新北與台北也有各800多公頃尚未徵收,挨批處理牛步。政府為解決收購經費不足與容積移轉的問題,推出「容積移轉折繳代金」(容積代金)制度,即建商向政府繳費買容積,政府再拿這筆錢向公保地主收購土地。弔詭的是,而今專款專用的容積代金財庫盆滿缽滿,卻無法有效運用。例如台中市政府容積代金財庫高達新台幣249億元,2022年度卻只編列了80億左右用於徵收;同樣地,新北市政府容積代金也多達225億元,2023年度僅花了17億元用於徵收,令人費解。對此,新北市政府財政局長陳榮貴表示,這筆錢各縣市政府用途彈性不足,解套方向有二:首先,《都市計畫法》規定,所有容積代金,若要啟動公保地徵收,必須用在同一都市計畫區內。以新北市來說,高達47個都市計畫區,並非每個都有公保地需求,早期收的容積代金,現在派不上用場,呼籲中央修法鬆綁。其次,其實都市發展除了徵收用地外,還有綠化、交通、汙水下水道等公設費用,如能修法開放,放寬容積代金用在都市計畫區各項基礎建設,除了增加執行率,也能優化生活環境。公設保留地若地主撒手不管,容易成為治安死角。如桃園有塊公園預定地 雜草叢生多年淪治安死角,經地方里長奔走多年,市府才編列維護預算, 整理該地為「龍壽三角公園」。(圖/桃園市政府提供)公共設施保留地代辦業者郭紘均則指出,政府以容積代金收購公保地,需由地主參與標售,往往會導致降價競標,這其實是「羞辱」地主,因為幾乎不會有地主願意賤價賣地,政府再來把執行率不彰原因推卸出去,很不公平。郭紘均說,各地政府不願積極處理公保地,原因有三:首先,市府人力有限,加上許多建設都需經費,公保地議題長期被忽視,地方政府當然不會積極處理;第二,公保地被指定「未來」用途,但現況地主仍可依照原始之用,並沒有迫切性;最後,一旦政府收回開闢道路等公設後,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維修,動不動也會因使用率低挨批效益不彰,導致政府卻步。國民黨立委廖偉翔曾提案,希望能放寬各縣市政府「容積代金」使用規 定,以利進一步使用代金優化都市居民居住環境。(圖/廖偉翔辦公室提供)地政士蔡岳臻則直言,在政府行政怠惰、未積極處理公保地的狀況下,衍生亂象和套利空間,對部分資訊力較弱的地主很不公平。蔡岳臻舉例,近期曾聽聞來自大城市的公司,到嘉義縣山區收購高達200多坪、公告地價破550萬新台幣的道路用地。但在地居民純樸,在公司人員一再稱「放著也很難換到錢」的話術之下,以不到30萬元整筆賣出。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也批,各地方政府覬覦容積代金財庫已久,老想把代金挪作他用,卻不願有效處理眼前專款專用困境,與立法意旨相悖「簡直亂來」。台中市政府境內居有全台之冠的大量未徵收私有公保地,中市府都發局回應,台中市共劃分18處主要計畫區,部分主要計畫區限於市場因素,容積移轉及折繳代金移入方式的案件較少,導致該地區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較少,實在是非戰之罪。都發局也說,日前國民黨立委廖偉翔等人已提案修正《都市計畫法》第八十三條之一及《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刻正進行修法程序中。希望授權地方政府妥適用運用容積代金,得於全市都市計畫區統籌運用並得支應工程費,以完善公共設施,促進城市均衡發展。
公保地封印1/被劃公保地30年 不徵收不解編地主動彈不得
不少地主因名下土地被劃為「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不敢投入金錢開發自己的土地,政府也遲不徵收,多年來動彈不得。一名台北市內湖區地主向CTWANT表示,他多年前繼承了大約16坪位於民權東路六段的山坡農地。這塊地是1990年代爺爺一家從雲林北上半世紀,原本想讓蓋家族宗祠落地生根,但為了基隆河截彎取直衍生的都市計畫,這16坪被當成公園綠帶,爺爺響應了政府,停止興建宗祠、保留了原始樣貌,一轉眼30年,眼見內科興盛、鄰居樓起,自己的公設保留地依然如故,「30年來繳交的地價稅像往水裡扔」。無獨有偶,新北市新莊潭底地區公設保留地「高中一」用地地主之一健銘(化名)回想,1980年代,當時台北縣都市計畫用一紙公文就把他們家族的土地「封印」,那時家中商店剛好周轉困難,原本長輩想拿土地去抵押,潛在買家一聽到是公設保留地,就想到會不得開發,紛紛走避,最後是媽媽變賣嫁妝裁縫機救急,雖然困難度過了,但現在90歲的高齡老母至今想到此事仍不免遺憾。新北市淡水區新市政一塊土地,因為被劃為公保地多年,發展受限,與臨近拔地而起的高樓形成強烈對比。(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由於這類問題層出不窮,政府先採用容積移轉,讓建商用不到市價一半的公告現值買下公保地取得容積,再以近乎一比一面積方式轉移到新蓋大樓,政府不用出錢,建商也穩賺不賠。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說,因為建商蓋越多、賺越多,也讓土地受不了高強度利用,並打擊公共設施服務水準。因此政府打出「容積移轉折繳代金」(容積代金)政策,規定建商不能全部用捐地方式換容積,至少要有 50% 以上的新增容積「拿錢來換」,依照建案現址的公告地價計算,這筆錢則須專款專用,在同一都市計畫區內收購公保地。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表示,公保地收購必須要私地主「自宮」砍價競標,相當違背人性。(圖/記者劉耿豪攝)彭揚凱坦言,由於目前政府以容積代金採購公保地是屬於「競標」制度,每年各縣市政府會公告一定時間,要求境內已劃定為公設保留地的地主,自己去參與各縣市土地競標。但此類競標由縣市政府帶頭壓價格,地主必須流血自砍,壓低到縣市政府「滿意」的價格,往往只有公告地價3折不到,政府才會啟動收購。彭揚凱痛批,政府畫設公保地,是有求於私地主,又要私地主「自宮」解決問題,完全違背人性。最後執行率不彰,再推給荒腔走板的法令,卻不願著手修法,實在難堪。他直言,最好的方式是將公保地一律「徵收」,但徵收必須比照市價,不能用公告地價再打折辦理,相形之下「容積代金」財庫根本少得可憐。他說,如要妥協現況,又想解決競標窘境,可以逐步加上條件過濾,比方規定「15米以上道路」、「已完成全案80%公保地採購」等條件,明確篩選出優先承購的標的,才能稍稍避免私地主必須砍價競標才能處理公保地的窘境。
台中公設地綁40年不開發 議員籲還地於民
台中市早年推動都市計畫時,將許多私人土地畫為公園、道路等公設地。市議員陳文政4日指出,未開發、未徵收的公設保留地達269.82公頃,人民財產一綁40年,市府應加速評估解編,還地於民。市府都發局長黃文彬說,經盤點無需求公設用地檢討解編,已送內政部審議。陳文政指出,「台中市都市計畫區」範圍幾乎涵蓋原台中市區,未開闢公共設施保留地高達269.82公頃;許多老舊市區公設地40年來等不到徵收,也不見解編,導致建物不能翻新,除影響居住安全,亦變成市容與治安毒瘤。陳文政說,許多已開闢未徵收公設用地,私人財產供大眾使用多年,很多地主等到都往生,還未爭取到自己應得權益。未徵收公設地是歷史共業,數十年爛帳加上地價飛漲,政府根本無力徵收;過去就以「容積移轉」獎勵開發商或建商,讓開發者基地可蓋更多樓板。陳文政表示,今年5月市府新增容積代金機制,讓開發商可以在「收購公設地」和「繳交代金給市府」中2選1。容積移轉制度就是用來解決公設地無力徵收窘境;未來容積代金收入,市府應全數用於公設地收購上,已開闢未徵收的公設地,目前供大眾使用多年應優先徵收。黃文彬指出,市府為還地於民,積極盤點無需求的公設用地加速檢討解編,全案共分9個專案審議;去年12月23日經市都委會審議完成,達成階段性里程碑,今年4月28日已送內政部審議,按期程推動中;市府收取的容積代金,將專款專用於取得私有公設保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