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父母
」 寄養家庭每年2200兒少需寄養 鳳小岳首次代言寄養籲「讓愛住進來」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寄養家庭逐漸高齡化, 55歲以上的寄養父母家庭父母佔比超過5成。家扶基金會表示,寄養家庭是安置受虐或失家兒最溫暖的避風港,每年平均仍有2千200名以上兒少需要寄養安置。男星鳳小岳首度擔任家扶寄養代言人,於公益微電影《家。讓好事發生》中詮釋「一家人」因寄養產生一段特殊又溫暖的感人情誼,邀請700戶家庭一起「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近3年寄養父母年齡逾55歲占比約5至6成,期間新增核准的寄養父母年齡低於45歲者,亦有約3成的比例。寄養家庭投入服務動機除回饋社會、關懷不幸兒童,做友作伴、增加家庭氛圍亦是關鍵。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主任蔡雯瑾表示,新安置寄養兒少年齡多數介於2至6歲(38.64%)、其次6至12歲(32.05%)的適性照顧需要,也讓有相仿學齡子女共伴成長,期待更多年輕父母的生力軍加入。家扶基金會是台灣最早致力推動兒少寄養安置服務,至今持續投入服務的社福組織,43年來累計已有4千760戶寄養家庭、照顧近6萬1149人次寄養兒少,在年度服務量上,無論寄養兒少人數與寄養家庭戶數皆占全台近8成。寄養好事多 年輕爸媽用愛共創家庭美好楊昀學、黃曼菱夫妻擔任寄養家庭時不到35歲,當時女兒昀學僅5歲,家人一起經歷服務感動與趣事不斷。曾有寄養童為買玩具在街頭地上打滾耍賴,昀學仿效也在地上哭喊,寄養童頓時愣住並緩和情緒。昀學甚至在職進修諮商輔導、買塊農地成了寄養童與祖孫三代「開心農場」,生活與規劃都考量著寄養兒少的需求:「愛可以共同克服逆境,打開家門讓寄養童到來就不是困難的事了!」服務甫屆滿10年的廖志雄、吳佩雯寄養家庭得心應手。佩雯提到:「曾有照顧7年且在學習、語言有障礙的寄養童結案後,整理抽屜時發現他寫給我的信,看到他用所有學會的字句表達、認真書寫,讓我感動與成就。」最得力助手志雄,無論是要騎馬打仗、一打二的照顧差事都能完勝,他說:「以前沒有照顧過男孩,很享受父子時光,重新體驗當爸爸的感覺。」被問及要服務多久,寄養爸媽笑說:「還沒想到終點」!首次代言寄養 鳳小岳:幫助寄養童長出力量首度代言家扶寄養養家庭招募的鳳小岳,在公益微電影《家。讓好事發生》中擔綱寄養爸爸,他分享:「其實寄養家庭就像你家、我家一樣平常,在演出時,早已忘記這是一項服務,而是努力扮演好與孩子一起解決困難的爸爸,我也在過程中被全家人一起的這份心感動!這特殊緣分與愛,會幫助寄養童長出力量,雖然孩子終究會離開,但他心裡知道自己永遠是這個家的一份子,也有力量面對新的人生。寄養家庭從溫暖需要的孩子,到自己與家人也被溫暖,我們期待這美好的故事,能在你家繼續發生!」家扶基金會周大堯執行長表示:「家扶基金會能穩定推動兒少寄養安置服務,特別感謝在第一線提供照顧服務的寄養家庭。除政府逐年提升對寄養家庭的照顧支持措施,如親職到宅、諮商、健檢、保險、喘息與聯誼等服務,家扶基金會更規劃各式配套服務,如親職教育、寄養兒少獎助學金、家庭夥伴服務示範與陪伴等,讓兒少寄養安置服務能穩定推展。現在少子化趨勢下,每年平均仍有2,200位以上兒少需要寄養安置,邀請能一起共譜家的好故事!」家扶基金會期待有700戶家庭加入,陪伴需要的孩子短暫走過這段人生旅程,「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只要年滿25歲、國民義務教育以上學歷、有穩定收入、家有足夠空間,歡迎洽寄養家庭招募專線0800-07-8585或網站https://fostercare.ccf.org.tw/。
4部港片在台免費放映 《窄路微塵》金馬得主來台跟觀眾見面
「香港映像 - 2023 香港特別放映」相隔一年重返電影院,影展將播映《尚未完場》、《窄路微塵》、《流水落花》和《毒舌大狀》四部電影,今年也找來多位香港影人出席映後座談,包括《尚未完場》雙導演祁凱達、徐岱靈,及去年以《窄路微塵》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入圍「金音獎」的香港音樂人黃衍仁,都將在映後與觀眾見面。紀錄片《尚未完場》紀錄爭取保存皇都戲院歷史建築的過程。(圖/佳映提供)紀錄片《尚未完場》從2018就已開始拍攝,後來因政治抗爭與疫情而停滯,直到2021才重啟。兩位導演徐岱靈和祈凱達,從爭取保存皇都戲院歷史建築的過程中,找到了力量與希望,2人在香港城市導覽團體「活現香港」中相識,於2016年發起皇都戲院保育運動,成功倡議皇都列入一級歷史建築,並因此發現了戲院背後更精采的人物故事,1950至1960年代叱咤風雲的娛樂大亨歐德禮Harry Odell。歐德禮是埃及出生的俄裔猶太人,在上海受教育,陸續旅居各國後在港定居,二次世戰曾淪為戰俘,戰後投入娛樂事業,成為香港歷史上第一位娛樂大亨,並在1952年創辦了皇都戲院的前身璇宮戲院。《窄路微塵》描述一名獨立經營清潔公司的中年男子,和一名獨自撫養女兒的單親媽媽,於疫情期間努力生存互相照顧陪伴的故事。(圖/佳映提供)在那個戰後蕭條的年代裡,香港連個像樣的表演場地都沒有,歐德禮的璇宮戲院成為雅俗共賞的普羅文化據點,不儘可以播映電影,上演粵劇,還可以推出以「乳浪與臀波齊飛,粉腿共酥胸一色」為宣傳詞的艷舞。但他更靠著傲人的跨國人脈,從世界各國請來了小提琴家Isaac Stern、大提琴家Pierre Fournier、拉丁音樂大師Xavier Cugat等全球頂級音樂家赴港演出,為香港輝煌且國際化的娛樂文化播下了種子。潘迪華後來在王家衛拍攝《花樣年華》時向他推薦了Xavier Cugat,王家衛一聽就愛上,從此留下了張國榮在《阿飛正傳》中獨自在房間搖擺跳舞的影史經典演出。 由林森執導的《窄路微塵》,描述一名獨立經營清潔公司的中年男子,和一名獨自撫養女兒的單親媽媽,於疫情期間努力生存互相照顧陪伴的故事。讓鄭秀文十次提名後終於首度奪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的《流水落花》,則描述一位寄養家庭的母親,與不同階段的寄養子女的相處,看似寄養家庭常為了這些孩子暫時的港灣,其實孩子們卻也以另一種方式完整了寄養父母的生命。《流水落花》讓鄭秀文拿到香港金像獎影后肯定。(圖/佳映提供)由資深編劇吳煒倫首度執導,由喜劇演員黃子華主演的《毒舌大狀》,描述一名律師因一次工作失誤導致客戶被誤判而入監,消沉多年後的他不僅奮力為受害者找回正義,更要為自己找回救贖。該片在2023年賀歲檔推出,票房一路長紅,最後竟打破香港影史紀錄成為首度票房破億的港片。 「香港映像 - 2023 香港特別放映」影展中放映,將於10月21日(六)和22日(日)兩天免費於台北三創生活園區進行展映。
才脫離狠父母魔掌 6孩遭寄養家庭虐待⋯「逼吃嘔吐物」要他們去死
美國加州特爾聘(Turpin)一家13名小孩被親生父母虐待多年,在當時引發多人關注,怎料到其中6名孩子被安置在寄養家庭後,竟再次受到養父母和養父母的女兒虐待,包括用涼鞋打臉、逼吃嘔吐物、扯髮等,養父母甚至還叫他們去死。根據CNN報導,孩子的親生父母David和Louise在承認囚禁和折磨他們2至29歲的13名兒童後,於2019年被判處25年徒刑。之後成年的孩子被輔導適應社會,而6名未成年孩子則被安排至寄養家庭,沒想到竟是另一個地獄。6名孩子的委託律師賽克特瑟(Elan Zektser)指控,河濱郡當局以及安排寄養家庭的社福機構「ChildNet Youth and Family Services」對孩子照顧疏忽,社福機構明知寄養父母不合適,且有身體、情感虐待和忽視兒童的行為、前例,卻沒有採取行動,讓孩子在寄養家庭待了3年之久。賽克特瑟說,這些孩子在感覺自己得救了之後,結果卻被安置在另一個恐怖的房子裡,讓他感到相當心碎,「在與他們交談時,他們表示在寄養家庭中發生的虐待,某些方面比他們一生所忍受的虐待還要嚴重。」賽克特瑟指出,但很多時候孩子向社福機構求救,卻都沒有被傾聽。法庭文件指出,寄養父母和寄養父母的成年女兒虐待6名孩子,包括用涼鞋打臉、扯髮、拿皮帶敲打頭,以及逼吃嘔吐物;惡劣行徑不只如此,養父母還會貶低孩子,說他們應該去死,甚至建議他們死法。賽克特瑟心疼,「這些孩子經歷第二輪虐待的心理傷害超出了大多數人根本無法想像的程度,這種情況發生在知名案件孩子的身上,全世界都在關注,另外也可能存在更深層次影響各種孩子的問題。」目前寄養父母與他們的女兒已於2021年3月被捕,並被指控非法監禁和虐待兒童等罪。對於指控,社福機構低調回應,現在不便公開討論案情,會配合法院提供資料。河濱郡則稱,接獲投訴後會認真評估相關案件。
寄養家庭竟猥褻少女! 法院重判痛批:傷害公信力
盧姓男子接受社福機關委託擔任寄養家庭工作,卻利用未滿14歲少女無所依靠,竟趁暑假中某天晚上,在住家內猥褻少女得逞,直到少女透過臉書告知友人,轉知學校老師,整起案件才爆發,士林地院審結,痛批寄養家庭獸父惡行傷害公信力,依成年人對未滿14歲女子犯強制猥褻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4月,可上訴。被害少女自2006年起離開原生家庭,透過社工的安置計畫,居住寄養家庭,由寄養父母給予完整照顧,不料,盧姓男子卻違反少女意願,親吻嘴巴、猥褻胸部,強制猥褻得逞,少女透過臉書Messenger訊息告知友人,轉至學校老師,但老師一直未閱讀陌生訊息,2年後才通報此事,檢警循線查知並依法送辦。法官痛斥,盧姓男子積極投入公共事務,長期擔任寄養家庭工作,卻逾越界線,對社福系統、寄養家庭制度的公信力造成沈重打擊,嚴重影響少女身心健康,不但惡性重大、且犯後無悔意,依法判處徒刑。
10多年後再見寄養父母 2少女感恩落淚:我回來了
小珍、小娟(化名)曾因家暴,在7歲及3歲時接受屏東家扶安置,到寄養父母林旭軒、王麗琴家中生活2年。12日在志工安排下回到寄養家庭,她們一踏進門就忍不住落淚,抱著寄養媽媽說「我回來了!」氣氛溫馨感人。當年小珍、小娟的媽媽在屏東家扶兒保社工協助下,離開丈夫的暴力獨立生活,因經濟等各方面考量,兩姊妹由家扶安排寄養到林旭軒、王麗琴夫妻家中。安置初期,兩姊妹很思念並擔心媽媽,總吵著要回家和媽媽住在一起。王麗琴除了照顧兩姊妹,也陪著孩子畫卡片給媽媽抒發思念,並鼓勵姊妹們認真念書,學會寫字就可寫信給媽媽。在寄養家庭住了2年後,媽媽接回兩姊妹自己照顧,母女終於能一起生活。12日兩姊妹及媽媽一起到寄養家庭,感謝寄養父母當年的照顧。媽媽紅著眼眶說,她一直想當面謝謝寄養父母,但一直沒機會,已經10多年了;如果沒有家扶中心、沒有寄養家庭,就沒有現在的她們。林旭軒、王麗琴參加寄養服務14年,曾照顧過13名寄養童,已從寄養服務退休4年;看到兩姊妹被媽媽照顧得很好,都很開心。王麗琴說,照顧過的孩子最放心不下就是兩姊妹,因為媽媽是外配,舉目無親,如今看到母女們都過得好,也放心了。姊姊小珍告訴王麗琴,她選擇就讀護理系,希望未來像社工及寄養爸媽一樣幫助別人;妹妹小娟目前讀國中,加入學校田徑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