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達國際
」陸股還有反彈空間? 分析師:一籃子刺激措施資金加速入市
中國經濟在中央政治局領頭下全力改革,透過各種金融政策與鬆綁措施,刺激股市穩房市。美銀分析師Naeckter表示,自中國宣佈一系列刺激措施以來,看漲押注的需求有所增加;投資者重新入市的意願高,市場仍有可能進一步反彈。中國人民銀行18日表示建立再貸款機制,同日逾20檔中證A500普通指數型基金和中證 A500ETF 聯接基金,於日內拿到了中國證監會批文。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Peiqian Liu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正專注於「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以便幫助企業和家庭重新開始槓桿」,並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支持。Naeckter及其團隊建議投資者對在美國上市的iShares中國大盤股ETF採取看漲期權策略。Lars Naeckter表示:「中美之間的噪音將持續存在,圍繞這一問題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存在。而對市場來說,更大的問題是中國的政策和即將召開的會議。」資產管理公司Edelweiss Asset Management總裁Trideep Bhattacharya表示:「就估值而言,中國市場已變得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對刺激計劃的預期,吸引了資本。」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宣布GDP、工業生產和零售銷售數據,均好於市場預期。中國政府刺激措施使9月份房價下跌速度放緩,加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正式落地,市場情緒進一步好轉。截至18日收盤,滬指漲幅接近3%,深證成指漲4.71%,創業板指漲幅接近8%,香港恒指漲3.61%,恒生科技指數漲5.77%。週五,在美股市場上,中國資產也集體上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逾3%。貝殼、名創優品漲逾8%,理想汽車漲逾6%,陸金所控股漲近5%,富途控股、嗶哩嗶哩、微博、網易漲逾3%,京東、小鵬汽車、百度、阿里巴巴等漲逾2%。
Fed降息2碼預期升溫 前聯準銀行總裁:有充足理由
前紐約聯準銀行總裁杜德利(Bill Dudley)稱下週有「充足的理由」降息50個基點。Fedwatch的最新數據顯示,掉期市場交易員預計聯準會本月選擇大幅降息的機率在今天早上升至50%,而在週四,這一機率僅爲15%。週五(13日)的降息預期已經大幅上升,而這個好消息促使美國股市強勢上漲,推動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創下今年迄今最大的單週漲幅,分別上漲4%和6%。RBC BlueBay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Mark Dowding表示,在週四(12日)一度幾乎完全定價的情況下,現在降息50點仍非常有可能。Bill Dudley表示,認爲下週有充足的理由降息50點,並強調了當前5.25%-5.5%的利率對經濟增長有限制性的影響,這也是23年來最高的利率。過去聯準會通常以25點的幅度調整利率,但如果官員們認爲經濟會面臨過快放緩的風險,降息50點可能僅作爲預防措施。然而,也有分析師持保留態度。高盛認爲,雖然降息50點的預期在升溫,但下週大概率減息25點。週三(11日)的聯準會會議是11月總統大選前的最後一次會議,官員們試圖引導美國實現「軟著陸」,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抑制通貨膨脹。值得注意的是,本週金價創下了歷史新高,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觸及15個月低點,這兩種市場走勢都被視爲經濟惡化的信號。聯準會的部分官員們也表示擔憂,認爲如果一開始直接降息50點,容易引起市場恐慌,也不利於聯準會進行市場預期管理和控制通膨。富達國際主管Salman Ahmed認爲降息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則表示:「這是一場貓和老鼠的遊戲,我們已經開始降息週期,但還有很多未知數。」
日銀調整YCC為鷹派舉動? 分析師:新決議仍傾向鴿派基調
日本央行(日銀)上週五(28日)宣布進一步「鬆綁」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YCC)的消息,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震動。市場認為日銀已明顯偏向「鷹派」,但某些機構對這一論點不太贊同。瑞銀集團多位策略師便認為,日銀雖朝著「正確方向」邁出重要一步,但總裁植田和男發出的信息仍然「顯著鴿派」;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全球總經分析師Anna Stupnytska則指出,該行下調了對明年通膨的預期,實際上是相當鴿派的。日銀上週五宣布放寬實施YCC政策,同時也將透過固定利率操作,每個交一日以1%利率購買10年期公債,形同提高殖利率波動區間的上限。並把2023財年除生鮮食品的消費價格指數(CPI)預期漲幅上調到2.5%,但把2024財年的預期漲幅下調到1.9%。日銀在最新經濟預測中,將2023財政年度的通膨率預測從4月所估的1.8%大幅上修至2.5%,但2024年度卻從2%調降至1.9%,低於央行的2%通膨目標2025年度維持在1.6%。在仔細回味後,市場認為日本央行已明顯偏向鷹派,日元、日股和日債的走勢都印證了這一點。不過,Stupnytska表示,央行官員們引入了新的調整規則,很明顯這是他們向朝著進一步提高YCC靈活性邁出的一步,但最令人意外的是他們下調了通膨預期。她認為此舉表明,政策制定者們並未打算嘗試改變其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指出,他們尚未準備好在利率問題上採取行動,這實際上是相當鴿派的。瑞銀集團多位策略師也在當天強調,植田和男發出的信息仍然「顯著鴿派」。瑞銀表示其依然看跌美元兌日元,但幅度有所放緩。瑞銀最新預計,到2023年年底,日元匯率將跌至1美元兌130日元,先前為1美元兌120日元。另外,如果歐元兌美元在未來五個月升至1.15,那麼歐元兌日元將在年底交投於150。
全球碳經濟1/背後商機逾1.4兆!大國碳排喬不攏 逐步淘汰變逐步減量
原定召開12天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因減少煤炭用量喬不定,加碼延長一天,終於在13日落幕,原本《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協議的「逐步淘汰(phasing out)」煤炭,在中國、印度和南非等主要煤炭使用國阻撓下,被降級為「逐步減量(phasing down)」。「因為對經濟的影響太大。」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一語道破。環團人士指出,「從遲遲無法達成協議,意味著利益分配不平均,可以看出背後的利益有多龐大、影響有多深遠,這是一場全球新經濟的博弈。」減少碳排是影響地球升溫最關鍵的一環。這場由英國與義大利政府聯手舉辦的COP26,併入《京都議定書》第16次締約國會議(CMP16)以及《巴黎協定》第3次締約國會議(CMA3),為要定出197個締約國家共同遵守的「加強2030年的減排目標」氣候協議。全球溫室效應持續升溫,導致氣候異於過往,引發不少森林火災。而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正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因。(圖/新華社)依據CMA3決議,到2030年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2℃之內,並以1.5℃為目標。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出,預估2030年全球碳排量是524億噸,COP26中各國承諾2030年減碳至419億噸,離控制地球升溫1.5℃以內的266億噸目標,仍有153億噸的遙遠距離。而就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8月公布的數據,地球正朝升溫約2.4℃邁進,如果締約國達成COP26議定的目標,2030年地球仍將升溫1.8℃度,超過CMA3的1.5℃目標。為抑制「碳排」,各國政府紛紛定出碳排放總量及減量目標,使得碳排放權搖身變為可以交易的有價商品。「全球已有64個碳稅或碳交易市場(ETS)在運作,以歐洲和北美部分地區為主,大陸、英國及德國今年都啟動了碳市場,荷蘭和盧森堡則是啟動了碳稅。」台達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王振益表示。全球的碳費系統去年共創造了530億美元(約新台幣1.48兆元)的收入,較2019年增加了80億美元(約新台幣2,240萬元),其中,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在大陸,大陸全國排放交易系統涵蓋約40億噸二氧化碳,占大陸溫室氣體排放的30%。不同地區的碳費不一,從每噸碳費幾美元到超過130美元都有。資訊環境中心表示,「碳費收入的高低涉及該國實際管制的排放量、碳費等因素,碳費收入排名依序是法國的96.32億美元、加拿大的34.7億美元、日本的23.65億美元及瑞典的22.84億美元。全球有超過16%的企業,碳費在每公噸40美元~80美元間,有接近10%企業高過這個數字。」《格拉斯哥氣候公約》在中國、印度及南非等用碳大國的反對下,「逐步淘汰(phasing out)」煤炭,被降級為「逐步減量(phasing down)」。(圖/新華社) 面對碳權新經濟,各國產業有了新動力。像是日本提出「2050綠色成長戰略」,鎖定電動車、儲能電池、離岸風電、次世代太陽能、氫能、節能半導體等創新產業;英國也以「綠色工業革命」來形容淨零碳排,推動綠色運輸、綠色建築、零碳排車輛等10大計畫。「低碳轉型帶來的機會大於風險,淨零碳排的目標可為某些產業創造更多獲利機會。」富達國際指出,全球128家資產管理業者簽署「淨零資產管理公司倡議」,透過投資項目及企業來支持2050年或更早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總資產管理規模達43兆美元(約新台幣1,176兆元),「主要會透過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永續投資的債券及基金項目來執行。」小資投資族也可參一腳。
外資挺進大陸「搶人」!知名外資開出百萬美元年薪
全球資管巨頭正快馬加鞭搜尋中國市場人才,甚至開出年薪百萬美元優厚薪酬。機構人士表示,不少外資機構將2021年當成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好時機,預計外資「搶人」現象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兼具海外背景和境內公募、私募、監管機構經歷的人才最吃香。瞄準大陸市場,全球資管巨頭重金搶人。(圖/視覺中國)《中國證券報》報導,外資機構正瘋狂搶人以拓展中國業務,一位獵人頭經理指出,此前一家內資機構高管加盟某知名外資機構,對方開出了百萬美元的年薪,此類人才的緊俏程度可見一斑。今年不進場 就晚了據求職網站Glassdoor資訊,世界頭號資管巨頭貝萊德上海公司近期有很多職位開始招聘,薪酬非常有吸引力。例如董事總經理級別,外界估算貝萊德這一職級全球平均年薪折合300萬元(人民幣,下同)。頂級量化機構Two Sigma,全球頂級的資管機構貝萊德、富達國際等都在挖人,職位包括法規、交易、通路人才等。一家大型外資機構中國業務負責人剛剛跳槽到另一家機構,「最近需求太旺,決定跳槽後,很快就找到了下家,工作有點太好找。」上述負責人指出,究其原因,對於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機構來說,2021年再不來就太晚了,他們對懂中國市場的人才需求很旺。上海必勝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總監陳志源認為,最合適的候選人往往來自內資公募基金、監管機構或者內資私募基金管理層。海外資管機構之所以青睞有監管背景的候選人,是為了更快地推進中國業務申請以及獲得與相關監管部門高層溝通的機會。例如,貝萊德中國區董事長湯曉東和先鋒領航的中國區負責人羅登攀都有大陸證監會工作背景。陳志源指出,對於首席投資官、基金經理來說,外資資管機構往往要求他們在2019年、2020年擁有優異的業績記錄。值得注意的是,外資機構也希望他們會做直播,接地氣。有陸市場經驗 快速銜接他進一步補充,銷售主管則需擁有與大陸本地銀行、券商、主權投資機構合作的經驗,並可同時銷售在岸和離岸產品。也有產品主管在面試時被問及「是否認識監管層的人,能否幫助我們在接下來發行幾隻產品」。另外,外資機構青睞的人選必須有中國市場的直接經驗,因為沒有時間來培訓他們了。最多兩年,中國市場這邊就必須要做出業績。
台灣人84%有投資 最愛是這三項
一份由富達國際針對台灣兩千位受訪者(1400名女性和600名男性)的財務現狀、理財目標、投資觀念、投資行為和退休儲蓄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調查和研究顯示,台灣男女都愛投資,84%女性受訪者有投資,與男性比例相近(85%)。台灣男女最愛投資股票、儲蓄保險和基金。調查顯示,八成台灣女性可以自行決定如何運用其個人收入,高於台灣男性(63%)比例。 其中,男性在如何運用個人收入方面,受伴侶影響的占比最高,達到45%。相反,37%女性表示沒有人能影響她們如何運用個人收入,只有26%女性認為其伴侶能夠影響個人收入決定。44%台灣女性認為自己是保守型投資者,高於男性的28%。 同時,女性的投資信心只有36%,低於男性的52%。 擔心投資損失和欠缺知識,都是阻礙台灣男性和女性購買投資產品的兩大影響因素。台灣男性和女性預期退休年齡相近,男性為62歲,女性為61歲,但他們對退休理財卻有不一樣的期望和計畫。台灣女性的退休儲蓄目標為1810萬,男性的退休儲蓄目標為2040萬。在調查中,受訪男性和女性平均存了24%的收入為退休做準備。如果一位女性把退休儲蓄存放在一個利率為2%的帳戶裡,她大約需要花64年才能實現這些退休目標,而男性則需要51年。調查也發現只有接近一半(47%)的女性受訪者對實現自己的退休目標有信心,低於男性(59%) 一成以上。且超過一半的男性(52%)和女性(54%)認為自己安排退休計畫實在太複雜。富達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翠玲表示,台灣的男性和女性都適合彈性更大、更多元化的資產組合,不論在面對波動或良機時都能有最佳對策,投資高成長潛力產業,兼顧防禦類股。此外,據台北富邦銀行(下稱:北富銀)今年上半年調查,40歲以上的客戶多數想在55至60歲退休,退休後每月金流收入達5至7萬元最令人安心(42.6%),其次為3至5萬元(37.9%),且為了能過理想的退休後生活,多數客戶已開始準備退休金,尤以收益穩定的「儲蓄型保單」與「台幣定存」最受歡迎,第3至5名為「股票」、「基金」、「外幣定存」。然而超過5成客戶對於現行的退休金準備規劃尚未達到滿意,希冀有專業人士持續為退休資產把關。北富銀表示,退休理財有三要訣:及早開始、嚴守紀律、專款專用。北富銀指出,投入退休規劃時間愈長,複利效果愈顯著,愈能享有「早期增值、晚期保值」的成效;在資產配置上,退休理財首重風險控管,客戶更加青睞低波動、穩報酬產品,只要嚴守投資紀律就能穩健積累退休金;另外,退休帳戶應與日常開銷、教育與醫療預備、旅遊等資金分開管理,減少不必要的挪動,以早日達到退休金目標。至於退休準備要採用何種投資工具?專家指出,相對來看,低利率環境下,壓低存款利息,債券價格往上空間也不大,此外,重視保障的保險新制7月上路,壓縮儲蓄險的利率空間,儲蓄型保單宣告利率面臨調降,不利喜愛以儲蓄險當作退休收入來源的人。事實上,根據聯合國WPP2019報告指出值得注意的兩大現象,「生育率下降」及「超過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是年齡分組中成長最快速者」,即使沒有疫情,預期未來全球低利率、低通膨趨勢並不易改變,退休族或準退休族,應該轉變思維,重新檢視自己的資產配置。專家指出,一般人喜愛儲蓄險繳費期滿可領現金流、不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還有壽險保障等特色,認為股票市場波動大、風險高。確實,一般投資人若沒有選股能力,投資股市風險相當大,最好透過專業團隊選股,挑出股市中的好學生,投資人透過共同基金一次納入多檔優質股票,可以參與股市成長性,又能避開個別股票波動過大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