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
」 中醫 楊登嵙三伏天熱爆「過敏體質」可趁機改善 專家示警5類人不適合
近期台灣天氣炎熱,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就建議,有過敏體質的民眾可利用夏季「三伏天」,搭配辛溫祛寒的藥物來改善陽虛體質,增強抗病能力。據了解,中國古人認為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就是俗稱的「熱在三伏」。其中,「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而藏伏於地下。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和末伏各10天,而中伏在不同年份則為10或20天。三伏日是指初伏、中伏和後伏的第一天,是起源於秦漢時期的傳統節日,在唐代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當時除了會放假一天,還保有在伏日食湯餅(類似今天的湯麵)的習俗,以去瘴氣、除惡病。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賴卉蓮表示,「三伏貼」是一種灸療方法,針對因陽虛邪伏而在冬季寒冷時易發作的疾病,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天(初伏、中伏、末伏),將辛溫、溫陽、祛寒、逐痰的中藥貼敷在人體背部的俞穴上,使藥氣通過穴道和經絡,逐漸傳遞到臟腑,以暢通經絡、氣血,調節臟腑機能,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對於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及容易感冒患者具有療效,可以減輕症狀並減少冬季發作,且臨床實驗也證實,「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能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效降低過敏狀態,進而達到抗過敏的效果。賴卉蓮指出,今年的三伏天分別為7月15日(星期一)、7月25日(星期四)及8月14日(星期三),不過並非僅限於這三天可以進行三伏貼治療。在三伏天前後,約7月中旬至8月下旬天氣炎熱時,都是治療的好時機,然而賴卉蓮也提醒,對於以下5類人並不適合,包括正在感冒發燒、有發炎症狀、背部有傷口的病患、孕婦及2歲以下幼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指出,「三伏」指的是夏至後的第三、四個庚日及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根據古醫書記載,伏日必是庚日,庚屬金,與肺相配,因此中醫學認為,寒來暑往,時序變遷,對人體影響甚大,而《內經》也提出「春夏養陽」可以預防冬季疾病的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體質虛弱易感冒者等都屬於肺經範圍的疾病。院方說明,利用「三伏」天的炎熱氣候,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的藥物,可以提高藥物效能,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各地經驗表明,貼藥年限越長,次數越多,療效越高,因此需堅持多年「三伏貼」療法。此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三九灸療」可以加強「冬病」的治療效果,「三九」指的是冬至後每隔九天,這段期間是每年最寒冷、疾病最容易復發的時候,因此在此時進行鞏固治療,這兩種療法都在時令節氣交替時進行,強調扶助正氣,提高人體氣血調節能力,符合中醫「天人相應」的治則,從而達到防病的目的。
入冬最強寒流來襲! 中醫師建議這「4撇步」有效抵禦寒氣侵襲
入冬以後最強冷氣團這星期來襲,全台氣溫急速轉冷,尤其北部及東北部地區,特別受到影響,預計到週三(24)全台氣溫降至雙位數以下的可能性極高。中醫師強烈提醒,頭部、脖子、腹部和腳踝特別容易受寒氣侵襲,大眾應特別留意,尤其機車族騎車時更應該配戴手套保暖。中醫師施昀廷曾分享,有四個防寒小撇步可以有效抵禦低溫侵襲:1.戴帽子:頭部很容易散失熱量,不小心受寒有可能導致頭痛。2.圍圍巾:頸部是保暖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因為「六條陽經」皆經過頸部,所以需特別注意保暖。3.不穿露肚臍的衣物:肚臍是中醫的「神闕穴」,更是任脈中的要穴,應避免寒風直接侵入。4.穿過腳踝的襪子:血液循環不好的人,腳踝處需特別注意保暖,也因為「三陰交」就在腳踝處,所以女性朋友們更要多注意此處的保暖。此外,開業中醫診所院長彭意雯醫師表示,特別需要注意「頭部」和「肩頸」的保暖,建議戴帽子、圍巾和口罩等禦寒衣物;「手心」和「腳心」的溫暖反映身體血液充足,因此適當調整衣著厚度,保持手腳溫暖,有助於預防受寒、感冒。彭意雯醫師也提醒足背、手背、膝蓋也不要吹到冷風,機車族騎車時要注意手腳部位,配戴手套以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空氣中,而造成肩頸僵硬、流鼻水、頭痛等症狀。女性應避免穿平底鞋露出腳背,以免受寒邪影響。同時,她呼籲,不要讓膝蓋外露,建議穿較厚的長裙或長褲,避免風寒濕痺等問題。許多人會使用暖暖包來保暖,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提醒,使用暖暖包時,應該隔一層衣物使用,尤其對於皮膚敏感、慢性疾病患者和年長者等,因為對熱的感覺容易降低,容易疏忽而造成燙傷。此外,他強調使用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不要在睡覺時使用,以免在不知不覺中燙傷。
最後節氣「大寒」到!4生肖留意健康 命理師曝六大開運法
2024年1月20日22點08分節氣來到「大寒」,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有農諺「大寒三白定豐年」。『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三白意指下三場大雪。可見,農家忌諱在大寒節氣天晴無雪。相關諺語“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凍土,大寒凍河”。 「大寒」宜養腎,別以爲腎虛都是男人的專利,更把補腎等同於補性功能。常言道“男怕傷肝,女怕傷腎”,女人更要注意腎虛!腎被古人稱爲是“命門”,是女人健康與美麗的發動機及發源地。過去腎虛虧多常見於更年期的女性,但如今,二三十歲的女性患上腎虧的病例卻漸多,年紀輕輕就腰痠背痛腿軟,渾身無力、怕冷、沒胃口,不化妝的時候,更是一臉憔悴,面對是暗黃無光的臉,早起後浮腫的眼睛,日漸脫落的秀髮。天氣寒冷,寒氣通於腎,寒邪首先侵襲的就是腎。補腎,對於女人來說至關重要! 《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 2024年「大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馬、羊,容易過度勞累而引起神經緊張,失眠多夢的毛病,但只要多些時間放鬆休息,終究問題不大。一些病痛,在所難免,會有神經緊張的傾向,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應提高警惕。 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寒」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人們可以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飲食調補。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羊肉、雞肉等都屬於溫熱食物,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可以多食用鴨肉、鵝肉、木耳等。2.忌吃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以免內外皆寒傷脾胃,如梨,西瓜,生菜,綠豆等寒性之物,少吃海鮮和冷飲,吃吃黏硬之物,如奶油,油炸食物等,以免加重腸胃負擔,造成消化不良。3.冬天宜養腎陽,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二、衣的開運大法:1.增添衣物防寒防風,俗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外出之時要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2.防寒保暖,及時添衣,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於血液的流暢。3.“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三、住的開運大法:1.室內溫度保持在15-20℃爲宜,不宜過高或過低;要減少去公共場所的次數。2.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四、行的開運大法:1.大寒養生要順應冬季“藏”的原則,要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時。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對於上班族特別提倡早睡1小時。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過早起牀,晨練要推遲一些,最好待日出後再出門。2.在冬天,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比在其他季節更大。現在不少年輕人習慣熬夜,一到週末就長時間補覺,久而久之對健康相當不利。3.冬季夜長日短,人們也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最好等到太陽升起後再起牀。有些人因爲工作原因,不得不天沒亮就起牀,那更應儘量早睡。在冬季,最好能在晚上23點(子時)之前上床休息。五、育的開運大法:1.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鍛煉應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快走、慢跑、廣場舞等。運動強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下雪天或室外溫度低於攝氏12度,最好暫停戶外鍛煉。2.冬季靜養還要格外重視養心、靜心,靜養並不意味著不動或少動。冬季進行適當運動還是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要避免劇烈運動,因爲大汗淋漓時,寒氣容易通過張開的毛孔侵入體內,容易使人生病。3.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六、樂的開運大法: 不過度勞累,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鬱。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後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氣溫急降,鼻水狂流! 中醫「三伏貼療法」改善50%症狀
「冬季氣溫急急降,兩行鼻水簌簌流,鼻胛肥厚脹脹痛,呼吸不順呼呼聲,氣管緊縮咻咻聲,三九三伏冬夏貼,鼻炎氣喘陰陽平」,這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最貼切的寫照,中醫師建議可透過三伏貼療法,改善相關症狀。三伏貼療法 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表示,「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乃是將白芥子、細辛、乾薑、甘遂等藥材用薑汁調敷,敷貼於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天宗俞等穴位,利用貼於相對應的穴位,經由局部刺激血循、達到溫經通絡、散寒驅邪的作用,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寒性體質疾病。台灣冬季潮濕寒冷 溫性藥物助體內暖和驅散寒邪台灣是地處海島型,面對冬季潮濕寒冷的氣候,寒氣容易侵襲體表,風寒會阻礙肺臟機能,如果本身脾腎功能比較弱的體質(食慾不好、脹氣、排便不順暢、臉色蒼白、腰痠、疲倦沒精神),更會讓風寒滯留在體內,產生鼻塞、流鼻水、氣管緊縮等氣喘症狀。這個季節若使用溫性藥物幫助體內暖和驅散寒邪,對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症狀的緩解是一大功臣。三九敷貼可改善25~50%症狀 有效人數達57~71.4%廖麗蘭進一步說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做穴位敷貼治療有十餘年,皆由專業醫師親自進行敷貼,除了使用肺經的穴位外,更使用脾經及腎經的俞穴,加強脾腎運化水濕的功能,強化後天脾胃及先天腎功能,藉此幫助肺經更能溫經散寒。另外,根據統計該院區做三九敷貼的功效,在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揉眼睛等過敏症狀,以「一周內發作天數」來評估效果,敷貼前後可改善25~50%症狀,有效人數達57~71.4%,因此,三九貼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疾病值得推薦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法。
大雪將至!4生肖注意健康多休息 開運養生小秘訣看這裡
2023年12月7日17點34分節氣來到「大雪」,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北方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關於「大雪」的養生,從中醫角度來看,此時已經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這裡的進補並不是一般所說的隨便吃點營養價值高的補品,而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冷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要有「去寒就溫」的意識與行動,遠離冰冷、寒冷的東西和環境,讓身心處在溫暖的狀況下。「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五行養生重點都是要順應天地寒熱的變化,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2023年「大雪」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龍、猴,注意飲食衛生,戒吃生冷油炸食物,避免病從口入。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此外要特別留意心臟血液循環系統方面的毛病,稍有不適便要去醫院做一下全面檢查。以下為國際命理學專家楊登嵙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大雪」開運養生及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孫真人《修養法》曰:「是月腎臟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絕咸,補理肺胃,閉關靜攝,以迎初陽,使其長養,以全吾生。」可以多食帶苦味的食物,如豬肝、雞肝、鴨肝、萵筍、芹菜、桔梗、西洋菜、牛蒡、枸杞、白果等。2.應適當吃些溫熱食物,以祛寒補氣血:牛肉、花生、核桃、大棗、桂圓肉、羊乳等。同時也得搭配些白菜、蘿蔔、茼蒿、荸薺、冬筍、橙子、柑、蘋果、梨等,清熱,消食通便。3.室內氣候乾燥,不吃蔬菜,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生、冷食物也要少吃,如蔬菜沙拉、冰鎮飲品等。4.《陰陽應象大論》說冬天「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冬天養腎正是時候,以黑色食物養腎符合陰陽五行養生論。比如黑豆、黑刺參、何首烏、黑芝麻、香菇等等,都是不錯的養生食物。5.現代人在生活中緊張焦慮熬夜多,常吃油炸食物和冰點,身體活動少,還有室內多使用冷暖氣等等狀況,容易造成「外寒內熱」或是「寒熱夾雜」型體質,若隨意採用進補的藥方,反而容易造成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所謂「上火」的症狀。另外,身體出現「四高」症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人,以及身體狀況異常,如感冒時,也不能驟然進補,否則可能使病況加重。二、衣的開運大法:1.一些人喜歡把圍巾當口罩,由於圍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纖織物,如果把圍巾圍在嘴上,呼吸時纖維和細菌等就會被吸入肺部,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2.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三、住的開運大法: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這個節氣,其實不能緊閉門窗。在冬季,人們往往最關心室內的溫度,而忽略了室內的通風和濕度。房間溫度太高而濕度太低,也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如果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有人為了滋潤嘴唇,冬天常喜歡用舌頭去舔乾裂的嘴唇,結果越舔越乾、越裂。這是因為唾液是用來滋潤口腔和消化食物的,裡面含有澱粉酶等物質,舔在唇上就好像唇上抹了一層漿糊,風一吹,水分蒸發了,使嘴唇更加乾燥,甚至乾裂流血。2.中醫養生強調作息有律、起居有常。養生非常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為了適應「冬藏」,此時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忌熬夜。提倡早睡,適當多睡,以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五、育的開運大法:1.常晒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晒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2.適當的戶外活動,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抗病免疫力。要預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積極運動,強健體質。由於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到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六、樂的開運大法: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閒適地散步、運動和活動,可以補充人體的骨本、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冬天的太陽是無價之寶,冬天養生,要多和陽光作朋友,天人的交流讓憂鬱遠離,讓人身心更愉悅。
肺炎四大證型 中醫分型治療助舒緩縮短病程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肺炎(Pneumonia)是指單一肺葉或整個肺部的發炎症狀,發炎症狀反覆發作持續三個月以上則轉變成慢性肺炎,發炎過程負責氣體交換的肺泡會被發炎物質佔據,為了讓呼吸順暢及適當排出病理產物痰液,患者會利用咳嗽表現來呈現。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說明,中醫在處理肺炎相關疾病會從自身免疫系統平衡及強化來對症治療,中醫將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病菌能力簡化成「正氣」來描述,《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用外感來統括外來感染源的入侵,包括:病毒、細菌、黴菌、結核菌等,不管是接觸傳染、飛沫傳染、昆蟲和動物傳染,以及飲水和食物傳染等,都可能形成病原感染入侵的機會。中醫將肺炎分四大證型 治療方針公開中醫會根據外來感染源進入身體不同層次、不同寒熱表現症狀、影響不同臟腑器官部位、及改變身體氣血平衡後的後遺症症狀作證型分類,透過不同證型及疾病病程給予不同治療調整方針,吳宛容中醫師將肺炎感染做以下四大證型分類:1.「風寒閉肺型」:多發生於外感初期,外在寒邪侵襲,外在感染源如細菌、病毒順勢入侵造成,接著引起肺部發炎症狀,症狀為咳嗽,呼吸急促,無汗,惡寒,舌苔薄白,舌質淡紅,治療重點需同時祛風散寒及止咳定喘宣肺,以同時解除外感病因及肺部發炎病因,中醫常使用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加減肺部發炎處理用藥。2. 「風熱犯肺型」:多發生於外感初期,外在風邪侵襲,伴隨感染源如細菌、病毒順勢入侵,引動體內熱勢體質,接著引起肺部發炎症狀,症狀有呼吸急促,有汗,口渴,咽紅,舌苔薄黃,舌尖紅,治療重點在於散風清熱,宣肺止咳,因肺部發炎反應較劇烈,適度搭配宣肺透熱茶飲可以有效保護肺部,中醫常使用桑菊飲、銀翹散、普濟消毒飲等。3. 「痰熱壅肺型」:多發生於外感中期,感染源如細菌、病毒入侵後發作迅速,引起肺部發炎症狀急劇猛烈,症狀表現為發熱無汗或少汗,咳嗽,喘悶,痰鳴,胸滿,煩躁不安,發燒,舌苔黃膩,舌質紅,治療時以清熱化痰,宣肺開閉,降逆平喘為主,如新冠肺炎這類的證型,屬於急症,中醫使用石膏類方劑降低體熱,避免體溫持續上升破壞中樞系統,加上清熱解毒的蒲公英、大青葉、金銀花、板藍根清熱解毒,白前、款冬花、紫蘇子、葶瀝子、杏仁宣肺平喘。4.「氣陰兩虛型」:症狀表現為汗出氣短,乾咳少痰,納呆,口乾咽痛,疲倦,舌紅絳,苔少,脈細數無力等症狀,常出現在肺炎後期症狀,中醫常使用麥門冬湯加減、生脈飲、清燥救肺湯、沙參麥冬湯等來補肺氣及潤肺滋陰。中藥可以有效調節身體運作機制,藉以提升祛除病理產物痰飲水濕,也會同步提升肺氣,透過肺氣提升肺部氧氣交換率,及呼吸道平滑肌排出有效率來強化將痰咳出、排出的效率,肺炎急性期因個人體質及疾病狀態變化較複雜,用藥處置建議尋求合格中醫師治療。免疫強化穴位:開四關穴+足三里穴 四關穴:雙側合谷穴,雙側太衝穴四關,是氣血陰陽外內出入的要道,合谷穴為手太陽經原穴,可調肺氣下降;太衝穴為足厥陰肝經輸穴、原穴,可調肝氣上升。兩穴一升一降,相互為用,調節氣機周流不息,通達全身四肢,刺激四關穴可以透過疏通全身氣機達到開啟免疫系統調節機制,達到提升對抗外來病菌能力。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也是著名的長壽穴位。益氣潤肺飲黨參3錢、黃耆5錢、百合3錢、金銀花5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2錢,陳皮1錢,甘草1錢,用水2,000cc大火滾20分鐘,放涼即可飲用。藉由補脾肺氣來提升免疫力,搭配生津潤肺及清肺熱提升肺部散熱及氧化代謝能力。根據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態不同,建議由合格中醫師作藥味調整來調整個人免疫機能,適合平日保健及肺炎後期調理飲用。親民食療:百合燉水梨選擇大顆黃皮水梨,洗淨外皮,稍微削皮保留外皮不削斷,中間梗挖空,塞入冰糖少許約一小湯匙及百合3~5克,整顆水梨連皮及冰糖百合一起燉煮,電鍋蒸煮20分鐘後,梨子會自然出水,湯汁飲用搭配果肉一起吃下痰液會變得比較不黏稠容易咳出,將痰液徹底排出有效加速肺炎後遺症的修復,食療適用於肺炎後期復原,加速解除後遺症症狀,急性期仍須尋求合格醫療治療。
出現異常劇烈下腹痛 小心是畸卵巢胎瘤作祟!
新聞報導時有耳聞,年輕女性在劇烈跳動及運動後,下腹突然劇烈疼痛就診,經診察才發現骨盆腔腫瘤,檢查出原因竟然是畸胎瘤合併卵巢扭轉兩圈,畸胎瘤到底是甚麼樣的疾病?會造成甚麼嚴重後果?畸胎瘤是雙胞手足? 多半是細胞分化形成的瘤畸胎瘤(Teratoma),屬於先天性疾病,出生時就存在,但不一定立刻被發現,胚胎時期的細胞分化上出了問題,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表現出來,源自於原始生殖細胞或胚胎幹細胞向胚層組織分化所形成的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其成分包含已分化胚層組織和未分化細胞,兩者雜亂聚集造成結構錯亂排列,腫瘤中甚至生成毛髮、牙齒還有一些未成熟組織結構。好發於卵巢、睪丸、尾骨、縱隔、腹膜後,曾出現於腦、顱、鼻、頸、舌,但畸胎瘤卻很少出現在實質器官(肝、心等)及管道器官(消化道、膀胱)。畸胎瘤如果是成熟的,往往生長很慢,所以大多數均在扭轉、腹脹及疼痛時才被發現。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畸胎瘤的發生位置會帶來不同的症狀:1.長在卵巢會造成腹部骨盆腔附近疼痛,起因於卵巢韌帶的扭曲;2.畸胎瘤造成的腦炎起因於身體對畸胎瘤細胞的受器產生抗體,這種受器在腦部也有,因而造成卵巢畸胎瘤腦炎,3.其他區域的畸胎瘤造成的症狀主要由其壓迫導致,如呼吸困難、疼痛等。一般畸胎瘤沒什麼特殊症狀,大多是在例行性的身體檢查中無意發現,或因為運動、性行為或身體姿勢改變而造成扭轉,導致因器官缺血壞死引發劇烈的疼痛發現。若腫瘤體積更大時,扭轉的機會變小,反而因為腫瘤的體積壓迫周圍組織造成腹脹、下腹痛、頻尿等非特異性的症狀。治療「畸胎瘤」核心思維 由「癥瘕積聚」規化療程中醫將這類非器官正常組成的錯誤組織結構歸類為「癥瘕積聚」,因此,中醫在治療「畸胎瘤」的核心思維會從「癥瘕積聚」去規劃療程,周宗翰中醫師解釋,身體病發處堆積危害身體的異常組織,造成局部氣血瘀滯、慢性炎症、周圍其他實質組織受到壓迫等影響,此類良性腫瘤若沒有正確用藥治療及正確生活作息飲食方式搭配,嚴重可能導致腫瘤擴大,甚至轉變成惡性而轉移。中醫在處理這類積聚將從三個面向去處理局部錯誤組織結構:1.降低局部及整體發炎反應。2.透過軟堅散結藥物作用去改變組織錯誤存在狀態,藉以導正身體氣血平衡系統修復身體。3.運用通瘀原則,改變受到畸胎瘤壓迫的組織微循環代謝,緩解周圍受到壓迫的微循環不良。周宗翰中醫師說明,中醫將容易引起良性腫塊的病因包括寒邪、熱邪、虛證、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其中造成「癥瘕積聚」的核心病因病機為「氣滯血瘀」,寒邪、熱邪、虛證、痰濕及情至因素等會加重「氣滯血瘀」對身體的影響。臨床上西醫處置多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急性期且遇影響生命安全情況下多數需要緊急手術處理,若畸胎瘤位置位於危險區域導致手術風險過高,在無生命危險情況下,醫師多建議和平共處。中醫門診治療會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狀態給予針灸及藥物治療,從核心病因「氣滯血瘀」給予藥物,軟堅散結消癥用藥如夏枯草、牡蠣、昆布、海藻、丹參、莪朮、鱉甲、穿山甲、三棱等,搭配化痰結、袪痰濕藥物如半夏、茯苓、浙貝母、枳實、陳皮、蒼朮等,透過化痰散結軟堅方式解除局部瘀阻狀態,藥物使用上中醫師會小心活血化瘀藥物劑量使用,避免過度活化局部氣血導致腫塊迅速加大,適合劑量及適當時機巧妙使用可以有效幫助積聚減小,另外,根據患者病情,寒邪、熱邪、虛證等加重因素適當給予加減藥物來處置。畸胎瘤屬於先天性疾病,但後天飲食、作息方式及心情調適會影響病況是否加重,周宗翰中醫師建議規律睡眠及早睡早起習慣、清淡少油少鹽少辣低糖飲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心情來維持身心良好狀態,因畸胎瘤屬於特殊疾病,影響身體面相廣泛且複雜,建議尋求合格醫師正確治療確保病情能夠改善。
冬病夏治!減緩過敏性鼻炎、氣喘 「夏季三伏貼灸」最佳時機看這
「三伏貼」為大家耳熟能詳之中醫治療,其概念出自清代《張氏醫通》,是在三伏時節利用溫熱之藥物在特定穴位進行的貼敷療法,又稱「天灸」。三伏天是以黃曆推算,於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皮膚毛孔開泄,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透過經絡直達病處,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是溫煦肺經陽氣,鬆解肺系寒邪的最佳時機。冬病夏治 過敏鼻炎、氣喘可靠三伏貼改善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指出,因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常於冬季發作,因此往往許多病人都會因無症狀或緩解而忽視求診及中斷治療,導致到冬季時症狀又復發且越來越嚴重。回顧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發表於中醫藥研究論叢之實證文獻發現,三伏貼之穴位貼敷,若配合特定穴位下,可誘發局部免疫反應,達到整體免疫系統功能調節的效果。在過敏性疾患的治療上,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對於病人之生活品質及疾病嚴重程度皆有明顯改善。三伏貼好處多 但非每一個人都適合莊照宇總醫師表示,由於三伏貼是以溫熱性質藥物進行敷貼,故先需至門診由醫師評估,倘若病人屬熱證體質,則不建議使用。此外,當下感冒、急性感染及皮膚過敏等病人,為避免發炎反應加重,也不建議使用,可擇日再由中醫師評估;另外,懷孕婦女與1歲以下幼童,因為體質性質易化熱上火,這兩類族群也不建議。把握3大好時機 莫輕忽敷貼後注意事項而因三伏貼是以藥物敷貼將陽氣透過皮膚進入人體,當日回家建議不要洗冷水澡,期間也不要飲食冰飲、生冷瓜果等,以避免寒邪入內,抵銷原本施予的陽氣補充;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主,不建議燥熱食物,避免辛辣、油膩等食物,以免出現上火症狀。莊照宇總醫師提醒,敷貼三伏貼過程,若出現皮膚搔癢、紅腫、起水泡者,可能是個人皮膚特質對於中藥敷貼藥物產生過敏反應,此時應立即移除三伏貼,並根據症狀塗抹適當的外用藥膏。今(112)年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公布今(112)年夏季三伏貼灸的日期如下,敬請有需要的民眾把握機會治療。「初伏」:112年07月21日(五)~112年07月29日(六)「中伏」:112年07月31日(一)~112年08月09日(三)「末伏」:112年08月10日(四)~112年08月21日(一)
解暑吹冷氣,當心吹出一身病! 中醫授7招防冷氣病上身
溫度持續攀升,許多人都開始躲在室內避暑吹著強風低溫的冷氣,然而這可能就是造成「冷氣病」的主因。冷氣病表現的症狀非常多元,包含頭痛、流鼻水、氣喘、皮膚癢、眼睛乾澀不適,甚至是肩頸僵硬、下肢無力等。但為甚麼只是吹個冷氣卻會造成這麼多毛病呢?中醫看待冷氣病 可能是外寒夾裡熱根據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的觀察,這是一種冷氣的過度使用加上人體對冷熱溫差調節不及造成的病理。而冷氣或冷飲對人體產生的影響稱之為「外寒」,外寒的存在可能會導致各種類型的疼痛,例如比較常見的頭痛,或是肩頸疼痛;若還合併內熱,可能引起皮膚癢或是過敏的問題;寒濕包火的證型通常會出現腸胃問題,例如胃口差、軟便、腹痛、腹瀉、解便解不乾淨;而皮膚有寒邪侵襲,則會讓肌膚產生乾癢的問題。杜絕冷氣病 平時7大保養很重要許晉嘉總醫師指出,這些「冷氣病」的症狀雖然並不嚴重,但仍可能導致不舒服,長期下來也可能讓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與之和平共處是很重要的,以下提供一些方法給大家參考:1.首先是清潔,灰塵、塵蟎是現代人常見的過敏原,家中環境以及冷氣機濾網的定期清理不可少,這是避免過敏惡化的第一步。2.由於冷氣會使空氣變得乾冷,除了可以在開冷氣的空間中放上一杯水或者配合使用加濕器之外,也可以讓電風扇與冷氣交替使用,因為電風扇不會讓濕度降低,同時也可以節省電費。3.安裝冷氣時必須注意出風口的位置,避免直吹人的頭部而產生頭痛、頸痛。4.冷氣的溫度不宜調得過低,若不得已進入冷氣較強的空間,建議穿上薄外套。5.可以在天氣不這麼熱的時候進行運動,讓身體發熱出汗。但若時間或體力不允許,能趁晚上休息時泡個熱水澡讓身體微微出汗。6.流汗的狀態下先擦乾身體再進到冷氣房。7.長期待在冷氣房工作記得隨時補充水分,也能適時地喝一些薑茶,並視情況使用保濕乳液。3穴位刺激 改善冷氣病許晉嘉總醫師分享,在空閒之餘也可以適度的進行穴位按摩,像是頭頸交界處「風池穴」及手上的「合谷穴」可以改善頭痛或肩頸痠痛緊,合谷穴還可以緩解鼻塞鼻涕,「足三里穴」則可以緩解因貪冷飲而導致的腹部問題。
季節交替呼吸道易受刺激 中醫揭2大「避免感冒」食療方
適逢春季,有時天氣時冷時熱,氣溫早晚溫差較大,有時一不注意便感冒了,要怎麼在換季時避免感冒?讓中醫師為您解惑。感冒還是過敏?傻傻分不清楚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師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季節改變時容易產生上呼吸道的症狀,常以畏寒、咳嗽、鼻塞、流鼻水等常見的症狀表現,但是要如何區分感冒還是過敏呢?一般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作區別:一、發病期:感冒一般來說發病較急速,當人吹到冷風或是運動完忘記擦汗,就容易傷風感冒。相對而言,過敏會有一個明確的接觸病史、用藥紀錄或是遺傳等病史。二、持續時間:一般感冒約三到七日便會康復,如果有確實用藥阻斷病情,便容易控制住,經歷的時間更短。而過敏一般較為長久,可能家族史或是之前便有些相關的過敏史的紀錄,一經誘發後可能持續約二至三週。三、症狀:雖然說感冒與過敏一般日常表現症狀差不多,太容易區分,但是可以藉由一些細微的表現判斷,感冒一般身體較為虛弱,容易疲勞沒有精神,過敏恰好相反,雖然有症狀但活動力卻不錯,兒童尤其明顯。體虛容易招致外邪 感冒兩大證型中醫認為感冒是外邪引起,先決條件可能是本身體質較為虛弱,因此在較為虛弱的狀況下容易招致外來邪氣,可能風寒、風熱,本身體質又有寒熱偏盛,因此有不同表現。賴博政醫師說明,感冒可以區分兩大證型,治療方向大不同。風寒證:症狀表現:怕冷較明顯,輕微發熱,不容易流汗,頭痛,周身沉重痠痛,流清白色透明鼻涕,咳嗽痰顏色白稀透明。治療上以辛溫發散為主。可以搭配合谷、風池等穴道按摩。風熱證:症狀表現:怕熱甚至發燒,輕微怕冷,容易流汗,咽中疼痛,有鼻涕,咳嗽痰顏色黃或白但黏稠。治療上以辛涼表散為主。可以搭配大椎、曲池等穴道按壓。感冒食療方 蔥白生薑粥、薄荷菊花茶除了治療之外,賴博政醫師分享風寒感冒的食療方,可以用食用蔥白生薑粥,因為風寒感冒是風寒邪氣侵襲造成的,因此可以選用較為辛溫的食材作為藥膳。作法:白米100公克,生薑1.5錢、蔥白5段,將粥煮滾時,加入蔥及薑,並可以稍加一些鹽和醋調味,趁熱食用,吃完後全身微微流汗,可以達到發散風寒的作用。對於風熱感冒,可以喝薄荷菊花茶,因為風熱外邪侵犯人體,採取辛涼表散的方式作為緩解。作法:薄荷三錢、菊花三錢。將上述兩食材洗淨後,放入茶包中包好,以1000CC水煮開,放涼後即可飲用。賴博政醫師提醒除了食療外,平時應注重身體鍛鍊,養成運動習慣,強化身體,避免感冒常常找上門。
今天開始「每天多睡1小時」 專家提醒女性務必做1件事
今天(20日)16點30分節氣來到「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2023年「大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牛、蛇、羊、雞,容易過度勞累而引起神經緊張,失眠多夢的毛病,但只要多些時間放鬆休息,終究問題不大。一些病痛,在所難免,會有神經緊張的傾向,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楊登嵙教授指出,「大寒」天氣寒冷,寒氣通於腎,寒邪首先侵襲的就是腎,因此大寒宜養腎,腎被古人稱為是「命門」,常言道「男怕傷肝,女怕傷腎」,是女人健康與美麗的發動機及發源地,過去腎虛虧多常見於更年期的女性,但如今,20、30歲的女性患上腎虧的病例卻漸多,年紀輕輕就腰痠背痛腿軟,渾身無力、怕冷、沒胃口,不化妝的時候更是一臉憔悴、眼睛浮腫、秀髮脫落。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寒」開運養生與禁忌:食的開運大法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羊肉、雞肉等都屬於溫熱食物,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可以多食用鴨肉、鵝肉、木耳等。忌吃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以免內外皆寒傷脾胃,如梨,西瓜,生菜,綠豆等寒性之物,少吃海鮮和冷飲,吃吃黏硬之物,如奶油,油炸食物等,以免加重腸胃負擔,造成消化不良。冬天宜養腎陽,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衣的開運大法增添衣物防寒防風,俗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外出之時要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防寒保暖,及時添衣,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於血液的流暢。「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住的開運大法室內溫度保持在15~20℃為宜,不宜過高或過低;要減少去公共場所的次數。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行的開運大法大寒養生要順應冬季「藏」的原則,要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時。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對於上班族特別提倡早睡1小時。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過早起床,晨練要推遲一些,最好待日出後再出門。在冬天,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比在其他季節更大。現在不少年輕人習慣熬夜,一到週末就長時間補覺,久而久之對健康相當不利。冬季夜長日短,人們也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最好等到太陽升起後再起床。有些人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天沒亮就起床,那更應儘量早睡。在冬季,最好能在晚上23點(子時)之前上床休息。育的開運大法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鍛煉應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快走、慢跑、廣場舞等。運動強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下雪天或室外溫度低於攝氏12度,最好暫停戶外鍛煉。冬季靜養還要格外重視養心、靜心,靜養並不意味著不動或少動。冬季進行適當運動還是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要避免劇烈運動,因爲大汗淋漓時,寒氣容易通過張開的毛孔侵入體內,容易使人生病。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樂的開運大法不過度勞累,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鬱。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後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冬季手腳冰冷、過敏發作 中醫師:把握1時機改善
天氣變冷,讓許多有過敏體質的人開始噴嚏連連,鼻水直流像關不緊的水龍頭。尤其,鼻塞、眼睛搔癢、呼吸道症狀等等接踵而至,真是苦惱。中醫師建議,民眾不妨接受中醫的三九貼,透過溫熱的藥物提振體內陽氣,去除身體中的寒邪,減輕季節轉換產生的過敏情況。冬季三九貼 溫陽利氣、驅散寒邪中醫以「夏養三伏,冬補三九」的理論,在冬季的三九天進行三九貼。「三九天」是源於中國北方民間對寒冬的記數方式,是一年之中天氣最冷、陽氣最弱的時候。自冬至後以九天為一個計算單位,即冬至後的第9天為「初九」、第18天為「二九」、第27天「三九」。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總醫師李杭哲說明,三九貼是灸療法的其中一種形式,方法是將辛溫、化痰等溫和中藥,敷貼在人體特定的穴位上,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寒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這些族群應把握機會 調整體質、改善症狀李杭哲醫師表示,有過敏體質、冬季容易發作呼吸道疾病,或是體質偏虛寒容易反覆感冒、手腳冰冷的民眾,可以把握每年一次三九天的機會,藉由三九貼改善體質與症狀。今年的「三九貼」在冬至到明年1月19日之間,每隔7至10天接受一次治療,共3次,日期約在國曆111年12月31日(初伏)、112年1月9日(中伏),和1月18日(末伏)。若在夏天已接受「三伏貼」治療者,建議把握寒冬另一個調整體質的機會,繼續接受「三九貼」,有助延續三伏貼的療效。藥物敷貼禁忌要牢記 這些情況不建議進行李杭哲醫師提醒,藥物敷貼期間盡量避免從事激烈運動,也應忌食生冷刺激物、禁泡冷水。敷貼時間以2至3小時為佳,不宜過久;敷貼期間皮膚若起輕微紅癢疹為正常現象,但若出現嚴重水泡過敏者則應立即取下。另外,對於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疾病者、皮膚有傷口、急性感冒發燒、咽痛及體質屬於燥熱者,則較不建議接受穴位敷貼療法。
節氣「大雪」必須「吃苦當吃補」 4生肖身體不舒服忍不得
2022年12月7日11點47分節氣來到「大雪」,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2022年「大雪」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戒吃生冷油炸食物,除了避免病從口入,還要特別留意心臟血液循環系統方面的毛病,稍有不適便要去醫院做一下全面檢查。俗諺道「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此時已經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這裡的進補並不是一般所說的隨便吃點營養價值高的補品,而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冷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黃帝內經》上也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特別整理了食、衣、住、行、育、樂的「大雪」開運養生及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孫真人《修養法》曰:「是月腎臟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絕咸,補理肺胃,閉關靜攝,以迎初陽,使其長養,以全吾生。」可以多食帶苦味的食物,如豬肝、雞肝、鴨肝、萵筍、芹菜、桔梗、西洋菜、牛蒡、枸杞、白果等。2.應適當吃些溫熱食物,以祛寒補氣血:牛肉、花生、核桃、大棗、桂圓肉、羊乳等。同時也得搭配些白菜、蘿蔔、茼蒿、荸薺、冬筍、橙子、柑、蘋果、梨等,清熱,消食通便。3.室內氣候乾燥,不吃蔬菜,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生、冷食物也要少吃,如蔬菜沙拉、冰鎮飲品等。4.《陰陽應象大論》說冬天「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冬天養腎正是時候,以黑色食物養腎符合陰陽五行養生論。比如黑豆、黑刺參、何首烏、黑芝麻、香菇等等,都是不錯的養生食物。5.現代人在生活中緊張焦慮熬夜多,常吃油炸食物和冰點,身體活動少,還有室內多使用冷暖氣等等狀況,容易造成「外寒內熱」或是「寒熱夾雜」型體質,若隨意採用進補的藥方,反而容易造成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所謂「上火」的症狀。另外,身體出現「四高」症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人,以及身體狀況異常,如感冒時,也不能驟然進補,否則可能使病況加重。二、衣的開運大法:1.一些人喜歡把圍巾當口罩,由於圍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纖織物,如果把圍巾圍在嘴上,呼吸時纖維和細菌等就會被吸入肺部,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2.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三、住的開運大法: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這個節氣,其實不能緊閉門窗。在冬季,人們往往最關心室內的溫度,而忽略了室內的通風和濕度。房間溫度太高而濕度太低,也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如果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有人為了滋潤嘴唇,冬天常喜歡用舌頭去舔乾裂的嘴唇,結果越舔越乾、越裂。這是因為唾液是用來滋潤口腔和消化食物的,裡面含有澱粉酶等物質,舔在唇上就好像唇上抹了一層漿糊,風一吹,水分蒸發了,使嘴唇更加乾燥,甚至乾裂流血。2.中醫養生強調作息有律、起居有常。養生非常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為了適應「冬藏」,此時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忌熬夜。提倡早睡,適當多睡,以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五、育的開運大法:1.常晒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晒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2.適當的戶外活動,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抗病免疫力。要預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積極運動,強健體質。由於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到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六、樂的開運大法: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閒適地散步、運動和活動,可以補充人體的骨本、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冬天的太陽是無價之寶,冬天養生,要多和陽光作朋友,天人的交流讓憂鬱遠離,讓人身心更愉悅。
60歲婦人膝關節疼痛難耐 中醫針灸6穴位改善
60歲的李女士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已多年,雙膝疼痛導致生活品質降低,平時不敢出門,走路超過15分鐘就會開始疼痛不已,外出時無法上蹲式廁所,上下樓梯更是困難,影響她自行出門的意願。注射玻尿酸、吃止痛藥皆無法減輕疼痛,骨科醫師建議若無法改善可能需要換人工關節,故李女士尋求中醫幫助希望能減緩症狀。膝關節經長年累月使用,會導致軟骨磨損,進而形成骨刺、關節變形產生膝關節疼痛問題,因而影響活動功能及生活品質。好發於老人、停經後的婦女及體重過重者,王怡婷醫師表示,中醫認為關節疼痛屬於「痹證」,是由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通造成疼痛的症狀,以風邪致病為主者,疼痛較無定處,可選用羌活祛風通絡;寒邪致病為主者,疼痛劇烈且位置固定,可選用附子溫經散寒;濕邪致病為主者,常見關節酸痛而沉重,天氣陰雨時可加重或誘發症狀,可選用薏苡仁祛濕除痹。王怡婷醫師取陰陵泉、足三里穴,健運脾胃、利濕消腫;取內膝眼及犢鼻穴,促進膝關節腔內循環,刺激軟骨修復;取血海穴改善血液循環以濡養關節;取伏兔穴強化股四頭肌;除了上述6穴位,並搭配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之中藥共同調理身體。李女士經針灸及中藥治療一個多月後,膝痛不適已逐漸獲得改善,可自行走路去搭公車,暫不需要開刀。王怡婷醫師提醒,膝關節退化並不是老年人專有的疾病,若常常姿勢不良、體重過重者也可能提早面對關節炎的問題,所以平時應注重保養關節,如避免蹲跪的動作、體重過重者應減重以減輕膝蓋壓力、多熱敷膝蓋促進血液循環、穿合適有彈性的布鞋,鞋墊可以緩衝膝蓋受力,以及抬腿運動或是其他強化大腿股四頭肌力量的運動,可以協助膝蓋有良好的穩定性以及避免受傷。
耶誕急凍探10度低溫 身體「5入口」防守寒邪上門教戰一次看
入冬以來最強冷氣團,於本周末的聖誕節假期報到!根據最新天氣預報資料,這波冷氣團最冷的時段,大約落在周日至下周一清晨,有機會最低下探10度低溫。而面對冷空氣來襲,民眾的保暖、禦寒穿搭顯得格外重要。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在粉專《樓中亮中醫博士》發文提醒大家,人體有5個容易被「寒氣入侵」的入口,只要正確防守,就能暖呼呼的安然度過這個冬天。樓中亮醫師提醒,人體總共有五個容易被寒氣入侵的門,只要正確將它關上,就能夠讓身體不被病毒侵害。包括以下五點:一、口、鼻中醫認為寒邪多從口鼻而入,雖然現在疫情期間大家都很遵守防疫規定,將口罩乖乖戴好,若本身是機車騎士,也建議大家多加一層防風保暖口罩,加強防寒保暖效果。二、頸部脖子有一個重要的保暖穴位「大椎穴」,可通絡散寒,洗完按摩此穴道,還夠促進血液循環。三、肚子天冷也會觸發腸胃交感神經,促使胃腸道蠕動加快而導致拉肚子。四、頭部、心臟冬季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由於冷空氣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讓血壓上升,低溫也會讓血管收縮,血流阻力變大,導致血壓上升、冠狀動脈痙攣,進而導致心肌梗塞、心絞痛及中風的發生。他提醒對於有心腦血管這種慢性病的人,出門時應穿好圍巾、帽子、手套、毛襪及背心。五、關節對於膝關節不好的人而言,因為寒冷導致關節滑膜中的血管收縮,關節滑液分泌的減少,更容易引發膝關節疼痛的症狀。最後樓中亮也提醒,飲食方面,民眾冬天要記得避免吃寒性食物,像是:冷飲、瓜類、橘子、葡萄柚、梨子及番茄等。
【庚子除瘟疫3】只吃板藍根犯了大錯 中醫秘訣藏在這四字
除了人參敗毒散之外,「清肺排毒湯」也是此次中國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藥方。大陸國家健委會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公開聲明,「清肺排毒湯」在山西、陝西、河北、黑龍江四省的臨床療效都不錯。清肺排毒湯出自於東漢末年著名醫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以麻杏石甘湯、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藿香正氣散等多種方劑組合而成,主要用來治療由寒邪引起的外感熱病藥。張仲景出生在戰亂及瘟疫橫行的年代,早在1800多年前,就精確紀載外感(外在環境的細菌、病毒)進入體內產生的複雜變化,他所留下的藥方也常被現代醫家用來治療感冒、肺炎等病症。依照中醫理論來說,新冠肺炎的病因是內濕、外寒,而清肺排毒湯藥性平和,能緩解臨床症狀,不過,這道藥方同樣並非適用每一個人,建議請中醫師對症下藥才是最好的養生之道。「中醫治療從來都不是單方,一直吃板藍根是不對的!」吳明珠說,中醫強調「君臣佐使」,一帖藥方中各個藥材扮演各自的角色,有的負責進攻、有的專門防守,還會有引導與後盾的部分。舉例來說,新冠病毒主要攻擊肺部,肺氣太乾會增加病毒感染機率,所以保持呼吸道濕潤很重要,可以選擇多一點養肺、潤肺的藥材,例如西洋蔘、黃耆,如果有發燒現象,就需要清熱解毒,所以要搭配金銀草、薄荷。(待續)認為潤肺補氣相當重要的吳明珠,平時會喝西洋參茶調養身體,讓呼吸道系統保持濕潤。(圖/鄭清元攝)認為潤肺補氣相當重要的吳明珠,平時會喝西洋參茶調養身體,讓呼吸道系統保持濕潤。(圖/鄭清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