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景導航
」街景故事2/這間店為何沒在Google地圖上? 原來可以這樣做
Google地圖是大多數台灣人每天都需要用到的工具,搭配有實景畫面的「街景服務」對大家而言更便利。不過,這些街景畫面究竟多久更新一次?會不會大家看到的根本就是十年前的「舊街景」?更遑論這大半年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有很多小店結束營業,同樣的位置也許會開新的店,如果地圖和街景沒有持續做更新,那對使用者來說,去比對街景畫面裡的招牌就沒有任何意義。對此,Google亞太區街景計畫負責人魏薌君Cynthia表示,「這個世界確實是瞬息萬變,也許每天或每個月都有新的小商家開張,或是新的道路鋪設好了。」「我們有遍布全球的作業團隊,專門收集各地街景資料,並負責審查資料來源、檢查並修正地圖錯誤到訓練機器學習模型,都是這個小組來完成。」Google地圖並透過機器學習技術,將製圖流程自動化,此技術能加快地圖製作速度,藉由與資料作業小組的合作,持續修正機器學習演算法,維持地圖的正確性。在採用機器學習技術後,Google地圖在一年內所繪製出的建築物數量,相當於過去需花費十年繪製的數量。Google亞太區街景計畫負責人魏薌君表示,目前Google街景更新的頻率大約是「一年一次」,如果某些區域的商家或道路變化較大,也會把更新的時間縮短。(圖/Google提供)Cynthia也補充道:「目前街景更新的頻率大約是『一年一次』,我們也會針對某些區域,偵測到一些商家或道路的變化比較大,就會把時間縮短,例如在六個月或更短時間內更新。並且同時針對使用者回報以及在地嚮導的評論機制,加強地圖的準確性和更新速度。」此外,大家也很愛從Google地圖去發掘各種特色餐廳或美食店家。有時候,你真的覺得自己發掘了一間好餐廳,很想跟朋友分享,也想讓更多人知道這間店。「Google在地嚮導」阿光分享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經驗。「幾年前,我住在士林夜市附近。我記得夜市裡有一家賣蚵仔包的小攤子,它的位置在夜市最深處,而且是位於一般人不會去逛到的地點。我吃了蚵仔包之後,覺得店家用料很實在,蚵仔都很大顆,而且價格不貴,很值得推薦。但它的位置實在太偏僻了,實在有點可惜。」那時阿光發現這家小攤子沒有出現Google地圖上,便很雞婆的在地圖新增一個「蚵仔包」地點。後來約莫過了兩個禮拜到一個月的時間,阿光再回去那家店,它居然有了排隊人潮。於是他打開手機裡的地圖,去自己新增的地點瞧,發現大家都很踴躍在這個地點上新增評論,而且也給了不錯的評分。Google地圖會依據使用者過往儲存的地點、評分與定位紀錄或是在設定中的飲食偏好,透過1到100的百分比,呈現使用者喜歡某個新地點的可能性。(圖/Google提供)阿光也是在看到這些評論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家蚵仔包本來就是士林夜市有名的攤子,但是因為”它搬家了”。從前吃過的饕客也許久久才來吃一次,當然也不會知道它到底搬到哪裡去。阿光說:「後來我才知道,光是『新增地點』這個動作,就能幫助到許多在地店家和小攤子,同時也能幫助想找到這個店家的所有美食愛好者。」除了在地圖上新增地點之外,已經出現在Google地圖上的所有商家們,也能在這裡放上新菜單、張貼優惠資訊以及更新營業時間等等。尤其前陣子正值疫情期間,很多商家的營業時間或服務項目都有所調整,如果每個商家都能主動在Google地圖上更新各種資訊,對所有地圖使用者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街景故事1/Google地圖失靈 找不到路怎麼辦?
提到Google地圖導航,幾乎每個人都有相同經驗,就是你明明已經跟著導航到達地圖裡的「目的地」,卻根本找不到自己真正要到達的地方,也就是地圖本身存在的誤差值。Google在全世界各地都設有「在地嚮導」制度,而且每個人都能申請加入。「在地嚮導」要做的是提供各式內容給Google地圖,包括為地點評分、撰寫評論來描述當地體驗、分享相片和影片、回答地點相關問題、透過地點編輯更新資訊、新增遺漏地點,或是查證事實等等,以上均可獲得積分。兩位台灣的「Google在地嚮導」Lea(左下圖中)和阿光(左下圖右)分享自己使用地圖和街景服務的經驗。(圖/Google提供)針對上述情形,一位等級10的「Google在地嚮導」阿光表示,2D地圖顯示的跟實際情形不一樣,這種情形還蠻常發生的。「通常我去到不熟悉的地方,就會使用Google地圖街景的功能,看看當地實際長什麼模樣,身為嚮導的我才不會帶錯路出糗。」阿光說,像最近有個很夯景點是劍潭山的老地方觀景平台。網路上有部落客分享登山口的長相,但都沒有人拍攝此地的照片,「所以我直接使用『實景導航』模式,沿著箭頭一步步找尋,才知道原來登山口在一個廟旁邊,這裡還有一些停車格,可以把車子停在此地,再開始登山。」另一位等級9的「Google在地嚮導」Lea也表示,她到每個地方旅遊時,很喜歡去探索當地特色店家,像是某次去花蓮遊玩時,想找一間靠近海邊的咖啡廳,便透過Google地圖去尋找。可是,明明人已經到了地圖上的紅點位置,卻怎麼都找不到那間咖啡廳,就只能在那附近繞圈圈,再詢問當地人,才發現原來咖啡廳在另一頭的轉角處。這時,Lea就會直接在咖啡廳的地標頁面下留言,讓以後要找的人也能輕鬆找到。此外,跟朋友相約時,Lea會利用位置資訊的分享功能,這樣就能更快找到對方,也可以預防朋友迷路。使用Google地圖「位置資訊分享」功能,可以設定在1小時或2小時內,把自己的所在位置分享給家人或朋友。(圖/Google提供)阿光也分享自己如何成為在地嚮導的過程,他原本在其它線上平台存了很多旅遊照片,但那些照片都是以拍照時間來分類。「我想要創造以『地點』為出發的回憶方式。」當阿光知道Google Map能使用地點來分類並儲存照片,就把所有照片都移到Google,用地圖來記錄回憶的每個瞬間。也就這樣,他誤打誤撞成為高等級的在地嚮導,從第七級到第十級也只花了不到兩年時間。目前在全球2萬4千個國家地區中,已有超過1.2億人成為「在地嚮導」,他們是一群熱衷發表評論、照片、影片,在Google地圖上分享自己經驗的人,這些無名英雄貢獻的內容也讓地圖資訊變得更加完善,也幫助到更多的地圖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