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小恐龍出土!僅2克重迷你體型 封存於琥珀近1億年
由美、中等國聯合組成的科學團隊,日前在緬甸北部一處採集場,發現了一顆琥珀化石,其中藏著史上最小的恐龍,對古生物界來說,無疑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由於恐龍向來給人體型巨大的印象,再加上現今多數科學家認為,鳥是從恐龍演化而來,本次的重大發現也有助於釐清恐龍與鳥之間的關聯。根據《生命科學》雜誌報導,這種生物的名字叫作寬婭眼齒鳥(學名:Oculudentaviskhaungraae),雖其名為鳥,不過按照分類仍屬恐龍的一種,生活在距今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牠的體型與現存最小的蜂鳥差不多,成體大約只有2克重,卻是非常兇猛的肉食性動物。寬婭眼齒鳥的體型與現存最小的蜂鳥差不多。(圖/路透)寬婭眼齒鳥擁有細長狀的喙,全口約有100多顆尖齒,且可以大幅度的開合,因此能輕易咬住獵物並嚼碎;此外,寬婭眼齒鳥的眼睛非常大,為爬行類動物的特徵,不過牠的瞳孔卻很小,推測應該是日行性動物,不過其雙眼長在頭部兩側,可能導致牠難以狩獵。有人擔心標本會被拿來「複製DNA」,不過古生物學家奧康納(Jingmai O'Connor)直言,「這種像侏儸紀公園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且根本沒有必要。」生物學家拉爾斯(Lars Schmitz)也表示,一般琥珀中多為昆蟲或甲殼動物,這次竟然發現了有脊椎動物,替恐龍研究帶來了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