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癌症
」 癌症 抗癌 化療 罹癌15歲少女身體癢到睡不著 醫稱過敏治療3個月沒好轉…驗出淋巴癌
身體有異樣都是健康出問題的前兆,英國蘇格蘭有一名15歲少女費雪(Niamh Fisher)自今年6月起,睡覺時身體發癢,起初就醫被推判是皮膚過敏反應,但吃藥治療3個月沒好轉;經過進一步檢查後,竟驗出她已經罹患淋巴癌二期,目前正在接受化療。根據外媒《每日郵報》、《蘇格蘭太陽報》報導,蘇格蘭北拉納克郡的一名15歲少女費雪在今年6月開始,每晚身體都癢到快睡不著,她的家人迅速帶她就醫治療,醫師起初認為費雪是過敏反應,開藥給她吃還有外敷的藥,並請她遠離貓狗等有可能的過敏原。費雪接受治療近3個月都不見好轉,8月更發現脖子上出現一個大腫塊,家人火速帶她到大醫院掛急診,終於在電腦斷層、超音波和抹片檢查後,找到費雪身體癢和長腫塊的真正原因,她罹患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種淋巴細胞的癌變,目前是癌症二期。在確診淋巴癌二期後,費雪馬上接受4個為期28天的化療,目前已經完成2個,費雪也用自身經驗呼籲其他人,身體無緣無故有強烈搔癢症狀,就該盡早就醫檢查,再小的狀況都不該忽略。報導中指出,淋巴結無痛腫脹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的病徵,最常出現在頸部、腋窩或腹股溝。除此之外,霍奇金淋巴瘤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身體發癢,主因是免疫系統會釋放一種細胞激素的化學物質來對抗癌症,細胞激素會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就會有持續性搔癢;特別在夜間,發癢頻率會特別嚴重,而常見於手、腳和小腿。
江蕙抗癌9年曾出現肺栓塞!醫師:失聲是重大警訊
台語天后江蕙封麥9年,日前答應於10月國慶晚會上復出開唱,昨(10)日她透過寬宏藝術拋出震撼彈,江蕙公開親筆信,透露當初引退原因是因為罹癌,期間一度失聲、倒嗓,治療時還出現大出血、肺栓塞,震驚各界,所幸目前已恢復健康。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指出,作為有癌症史的患者,失聲、丹田失去力氣,其實是重大警訊,可能暗示腫瘤組織壓迫、復發轉移侵犯神經,都是很可怕的症狀。姜冠宇在臉書粉專上指出,有癌症史的病人,對於失聲、丹田失去力氣,都是重大警訊,從廣泛的癌症復發經驗來看,這些症狀都會聯想到喉返神經、隔神經等等,「或有可能暗示腫瘤組織壓迫、復發轉移侵犯神經。那都是很可怕的症狀。」談到神經壓迫的部分,姜冠宇表示曾遇過病人四肢全部攤掉的,因為是壓到脊髓,不過他也說那是更嚴重的案例,該類型案例是很難存活的。至於肺栓塞的由來,「當癌症轉移到骨骼或其他器官時,癌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如TNF-α、IL-1、IL-6,可以激活內皮細胞和血小板,從而刺激凝血系統。」此外,這些細胞因子會引發炎症反應,進一步增加血栓風險。姜冠宇說,當然之後可能要面對化療、放療,患者還要再承受更虛弱的過程,「對抗癌症,其實是一個很辛苦的旅程,不只身體的痛苦,還有經濟上的打擊。」這也是為何要盡量擴大篩檢族群,把可篩檢年齡儘量往前推,盡量減少每個人可能發生在未來的悲傷,最後他也祝福江蕙,「衷心希望江蕙可以撐過這一關。」
凱特王妃完成化療!最新影片曝光 感性喊:重新反思「愛與被愛」
42歲的英國威爾斯王妃凱特(Kate Middleton),曾於今年3月曾透過短片公布罹癌消息,引發全球關注,而在本月9日,她宣布自己已經結束化療,亦重新燃起了希望和對生活的感激之情,將會在未來幾個月參加公開活動。另外,凱特王妃也於社群平台曝光與家人出遊的影片,分享自己9個月來的心路歷程。在這段3分鐘的影片裡,凱特王妃與丈夫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以及3名子女一起出遊,並慶祝凱特王妃的好消息。凱特王妃與丈夫、孩子一起度假。凱特說到,夏天即將結束,她無法形容終於完成化療是多麼令人欣慰,「過去的9個月對我們一家人來說是極其艱難的,生活可能會瞬間改變,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應對暴風雨和未知的道路」。她接著表示,「對每個人來說,癌症之旅是複雜、可怕且不可預測的,尤其是那些離你最近的人,它也會讓你以一種以前從未考慮過的方式,去面對自己的弱點」。凱特王妃分享自己9個月來的心路歷程。凱特坦言,罹癌過後,也讓她和威廉重新反思並感激生活中簡單卻重要的事情,就是單純的「愛與被愛」。她透露,雖然化療已經完成,但離完全康復的道路還很漫長,她必須專注度過每一天,「現在我的重點是盡我所能遠離癌症,我期待著重返工作崗位,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盡可能地參與更多的公開活動」。影片最後,凱特相當感謝外界給予她的支持,「對於所有正在對抗癌症的人們——我與你們同在、手牽著手。走出黑暗,必有光明,讓那光閃耀吧」。據了解,凱特王妃在今年1月時接受腹部手術後,發現自己罹癌,並於2月下旬開始接受預防性化療,直至3月才發布影片對外宣布狀況,期間她僅在6月、7月兩度公開露面。不過,凱特和威廉王子的辦公室肯辛頓宮並未透露凱特罹患何種癌症。
曾有過9年婚姻!林慧萍前夫癌逝 臨終前不忘謝前妻:讓我的視野變廣
61歲玉女歌手林慧萍擁有〈我是如此愛你〉、〈情難枕〉、〈往昔〉等多首成名曲。2000年她嫁給圈外人潘博照(Terry),2009年兩人共同發表離婚聲明,結束9年婚姻。近日傳出,潘博照對抗癌症5年仍不敵病魔,日前離開人世,對此,兩人好友、媒體人張正芬透露:「我有和慧萍通過電話,彼此都了解彼此的心情,沒有多說。」據悉,潘博照這些年定居美國洛杉磯,張正芬透露潘博照已經抗癌超過5年,今年3月腫瘤侵犯到他的脊椎,歷經2次手術,仍不敵腫瘤擴散,日前不幸過世。他在臨終前,不忘感謝林慧萍「讓我的視野變廣」,最後他回到家中安寧治療,在親友們的陪伴下離開。資深媒體人張正芬是兩人共同好友,她說:「Terry離開的前兩天,我和他有通電話,平靜的告別,最後這幾年Terry很堅強的抗癌,去年Terry回台北相聚很溫暖開心。」張正芬提到潘博照是她在美國最好的朋友,形容對方很熱情、很溫暖,兩人感情如家人一樣,「能成為他的朋友是非常幸福的事。」林慧萍與潘博照結婚後,曾陪伴丈夫長住美國,逐漸淡出演藝圈,2009年宣布離婚後返台定居,隔年現身參加金曲獎表演。林慧萍最新的動態於2022年於高流「真愛秀‧藍寶石大歌廳」演唱會壓軸復出,之後又淡出歌壇,鮮少有她的近況,低調過著退休生活。林慧萍前夫潘博照近日癌逝。(圖/潘博照臉書)
婦女月粉紅灰犀牛來襲!乳癌病友協會公布雙軌調查 提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
乳癌長年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為婦女常見死因第二名,且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逐年緩升,是大家顯而易見但卻視而不見的「粉紅灰犀牛」。因此在3月「婦女月」的尾聲,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特別於27日舉辦「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發佈記者會,公布史無前例針對國內的女性及病友的雙軌調查研究,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會中邀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民進黨立委王正旭、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以及醫師專家學者們等共同出席,探討該如何應對「粉紅灰犀牛」來襲,提高社會大眾及政府對於乳癌防治的重視。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此提出「六大呼籲」,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圖/品牌提供)。乳篩防線失守!過半表示未定期篩檢 9成認為篩檢年齡應下修據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顯示,有61.5%的一般女性及過半(52.7%)的乳癌病友罹癌前沒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的習慣。值得警覺的是,一般女性中知道乳癌可篩檢,但未進行定期篩檢比例高達61.8%,僅有38.8%受訪者有定期篩檢的習慣。探究不願篩檢原因,一般女性不篩檢的主要原因竟是年齡未到政府補助(46.3%),而乳癌病友罹癌前不篩檢的主要原因則是自認不需要檢查(42.3%)。另外「自認不是高危險群」、「不知道要篩檢」以及「害怕篩檢造成的疼痛」也都是受訪者不願篩檢的原因選項。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根據衛福部公布2023年全台乳癌篩檢率僅3成3,低篩檢率將嚴重影響早期治療的潛在機會。因此協會在乳篩政策上提出「乳癌篩檢年齡下修至40歲」及「篩檢升級自由選」兩大呼籲,一方面因應目前各年齡層病友人數緩增現況,有助於落實早期治療的目標;另一方面透過差額負擔方案自由選,女性可自費補足差額,選擇精準性較高、檢查不適感較少的篩檢方式,有助於提升女性篩檢意願,也不會造成政府預算壓力。針對下修乳篩年齡的呼籲,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於記者會中表示,國健署目前提供的是國際上認可的篩檢方式,會持續研究國際上相關數據,朝向篩檢年齡「下修」跟「上修」的方向努力幫助病人。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目前健保署給付38種乳癌用藥,提供第一線醫師更多武器協助病人對抗癌症,健保署會朝著協會提及的六大呼籲方向努力(圖/品牌提供)。面對癌症最擔心經濟負擔 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僅實際支出一半調查顯示,女性面對罹患癌症最害怕的事情前三名,不管是一般女性及病友,第一名皆為害怕造成個人及家庭經濟負擔(一般女性46.0%、病友49.3%),第二、三名則分別為害怕造成家人照顧負擔(一般女性14.3%、病友10.1%)及害怕治療副作用(一般女性11.7%、病友14.4%)。而在治療負擔調查上,可發現有67.4%的一般女性及70.2%的病友最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在50萬以內,且有約半數的一般女性(46.2%)及病友(52.0%)傾向只採取健保方案治療。黃淑芳指出,透過調查可看出,不管是一般女性或病友,一旦罹癌最害怕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多數傾向優先選擇健保治療,但早期乳癌患者如想使用療效較好且能減少後續復發機率的藥物,往往一年動輒須自費百萬元,與受訪者能接受的50萬自費預算相差一倍,僅能負擔實際支出的一半。因此我們呼籲健保應納入更多早期乳癌用藥,將更具效益且有效減少病友的經濟負擔。立委陳昭姿在會中表示,自己在新藥審議委員會擔任委員29年,儘管目前新藥審查走向精準治療,健康投資仍非常不足,不能讓病人因為沒有錢就不治療,這部分會跟衛福部一起努力。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圖/品牌提供)。乳癌防治應全方位看待 病友心理支持及生育保存需求急迫本次調查也針對過去較少討論,但對癌友有迫切需求之議題做雙軌調查。黃淑芳指出,根據過去研究統計,癌症病友於罹癌後兩年內自殺率比一般平均自殺率高出約7倍。此次調查顯示,有72.9%的一般女性及87.9%的病友認為罹癌後政府或院所應主動提供心理支持。呼籲政府應將調查結果納入未來降低病友心理健康風險之考量,結合既有心理健康資源主動提供病友,讓病友在獲知重大疾病時有所依歸。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根據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2.5倍;如果是被告知罹癌的第一年,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5.5倍,而與其他癌症相比,乳癌患者還要面臨體態改變及夫妻婚姻關係的挑戰,因此心理資源挹注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圖/品牌提供)。病友罹癌前對乳癌資訊感到不足 病團宣導比政府讓人更有印象最後調查指出,有64.5%的乳癌病友自認為罹癌前對乳癌資訊不充足,一般女性也有近半數(49.5%)認為資訊不充足,顯示乳癌防治衛教仍有努力空間。在宣傳口號印象部分,一般女性與病友皆對乳癌病友協會去年的「點亮雙色粉紅絲帶守護健康掌握幸福」口號最有印象(一般女性46.8%、病友79.1%),其次則為國健署的「愛自己從乳篩開始」(一般女性41.8%、病友67.5%)。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們也提出「乳癌衛教資源1+N」的概念,呼籲政府機關的衛教資源應做更多釋出,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立委王正旭於記者會呼應本次記者會主題,指出如果被「粉紅灰犀牛」撞到會有很嚴重的後果,需要我們健保醫療上給予更多支持,也需要心理支持跟篩檢的協助,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空氣汙染嚴重!攝取蘿蔔硫素排毒又抗癌 營養師:選「這款蔬菜」就對了
最近空氣汙染頻傳,民眾擔心影響健康,專家指出平時飲食可以多吃十字花科類的蔬菜,因為其中擁有抗氧化功能,以綠花椰菜苗效果最佳,其中含有蘿蔔硫素是成菜的50倍,能使身體排除有害物質更能抗癌,營養師建議,生食、切得細碎烹煮、果汁機打碎都是吸收提高的好方法。根據《TVBS》報導,一位種植綠花椰菜芽民眾蔡小姐指出,綠花椰的幼苗大約3到5天大的時候,裡頭內含的蘿蔔硫素是成熟蔬菜的20到50倍,其中,蘿蔔硫素它可以刺激肝臟,啟動排毒機制,透過代謝以尿液排出,身體裡面的重金屬,以及一些有害物質有毒物質。這個說法早在1997年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做出的研究報告指出,綠花椰菜內含有蘿蔔硫素,是能夠對抗癌症的植化素,經後續研究證實,比青花椰成菜多出20到50倍的蘿蔔硫素含量。營養師夏子雯表示,蘿蔔硫素是經由破壞植物的細胞壁,才有辦法產出的,因此直接生食然後好好的咀嚼,與唾液充分的結合之後,它的吸收率就會提高,另一種方式就是將它切得細碎下去烹煮,或是放入果汁機。她也提到,蘿蔔硫素它其實有抗發炎抗氧化的效果,能夠降低罹癌的機率,有吸菸習慣的民眾,平常有習慣吃蘿蔔硫素,能降低我們健康惡化的程度,甚至可以降低攝護腺癌或者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癌罹患的機率。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也指出,魚油以及十字花科的花椰菜,它可以對抗空汙,主要是它有抗氧化作用;例如魚油,它有Omega-3脂肪酸,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質,花椰菜它裡面有一些抗氧化作用,能對抗空汙造成類似氧化的壓力的危害。
車諾比「變種狼」竟有超能力 成人類抗癌新曙光
1986年4月26日蘇聯車諾比(Chernobyl)核電廠驚傳爆炸,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外洩,共有56人死亡,15萬居民被迫撤離,核電廠周遭變成禁區,卻意外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近日科學家發現車諾比的變種狼,有望能讓人對抗癌症。車諾比核電廠1986年爆炸。據《The Telegraph》報導, 從1986年核電廠爆炸以來,人們從周邊撤離,避免受輻射侵害,禁區面積為2590平方公里,因為少了人類干擾,動物能在此繁衍,該區的輻射量為 11.28毫侖目(millirem),是一般人暴露量的6倍,儘管如此,動物還是能安全生活。核電廠控制室。據《每日郵報》報導,2014年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家洛夫(Cara Love)開始研究動物如何在此生存,她的團隊從狼身上採集了血液樣本,給狼戴偵測輻射量的GPS項圈,偵測輻射暴露水平。研究表明,狼每天接收致命的輻射量,但牠們的身體有非常強烈的抵抗力,這可能跟基因突變有關,專家希望藉此預防人類的癌症。該研究1月表於「綜合與比較生物學學會」(SICB)西雅圖年會。車諾比的狼和鹿。據悉,禁區內的綠色樹蛙也會變成深色或黑色,從2002年以來為增加生物多樣性,36種動物被引入該區,稀有的普氏野馬數量多了一倍。遺傳學家奧斯特蘭德(Elaine Ostrander)認為,他們有絕佳機會解釋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15個世代?」狐狸。
忍淚為癌妻剃頭…他也毅然一起剃光 相擁而泣畫面惹哭網友
馬來西亞一名男子在為抗癌的妻子剃頭時,因為不忍看見愛人傷心落淚,便在為其剃完頭髮後,也立即將自己的頭髮剃光,而這段夫妻相擁而泣的感人畫面,也讓不少網友們感到鼻酸,並為他們加油打氣。根據馬來西亞媒體《中國報》的報導,依羅(Erol Azis)在他的TikTok帳號上傳了一支時長1分4秒的影片,並加上了「癌症鬥士」(Cancer Fighter)的大字。從影片中可以看到,依羅正在為他需要接受化療的愛妻理髮,起初妻子還能佯裝淡定的面對,卻還是抵擋不住悲傷,默默開始拭淚。依羅時不時會看向鏡子觀察妻子的狀態,包括親吻她的頭部、撫摸並擁抱她,而在妻子用紙巾擦眼淚時,依羅毅然決然把理髮器伸向自己將短髮剃除,讓妻子嚇得想抬手阻止,最終2人相擁而泣,決心陪伴彼此一起對抗癌症。這支影片迅速在平台上收獲超過220萬觀看次數,也引來許多同為癌症病友的網民留言,紛紛祝福道,「我的妻子也是抗癌戰士,我們都要堅強」、「不要放棄希望」、「我也是抗癌鬥士,希望妳是選擇忙著生而不是忙著死,戰鬥到底」、「為妳祈禱,願上帝能解除所有痛苦並永遠健康」。
美國醫師總結「5千多例瀕死經歷」 直言:死後世界的確存在
不少民眾或多或少好奇,是否真的存在「死後世界」?身兼放射腫瘤學家的美國瀕死體驗研究基金會(Near Death Experience Research Foundation,NDERF)創立者傑佛瑞朗(Jeffrey Long),總結多人高達5000多次的瀕死經歷,並以相關案例佐證,除了相信人類一定會有來世,更稱「死後世界的確存在」。綜合《商業內幕》、《紐約郵報》報導,傑佛瑞朗早在30多年前擔任實習住院醫師,就對瀕死體驗 (NDE)著迷,之後1998年創立瀕死體驗研究基金會,從中研究多人高達5000多次的瀕死經歷,並將瀕死體驗定義為「昏迷或臨床死亡、沒有心跳的人,在看到、聽到、感受到情緒並與其他生物互動時有清醒的體驗」。傑佛瑞朗表示,雖然瀕死體驗的結果不盡相同,但有不少人表示,他們的意識與身體分離當下,通常會在上空盤旋,還能清楚看到、聽到周圍發生的事情。面對此種說法,傑佛瑞朗直言「我開始相信,人類肯定有來世」,他還引用一名婦女騎馬期間昏迷,後來卻能如實描述後續景象的案例佐證,「當她的馬奔回穀倉,她的意識隨著馬移動,儘管她的身體不在那裡,但她卻能準確描述穀倉後來發生的事情。」與此同時,也有經歷瀕死體驗的人指出,自己就像「被帶到另外一個世界」,先是穿過一條隧道,後來看到明亮的光芒,受到眼前已故親人的熱烈歡迎,接著看到自己的生活場景熠熠生輝。傑佛瑞朗承認,「我讀過相關大腦研究,想過瀕死體驗的所有可能科學解釋,歸根結底,它們都站不住腳。」他也認為,即便這些瀕死體驗的報告已成陳腔濫調,值得注意的是,原本一些沒有接觸相關經驗的孩子,後來都有描述類似的所見經歷。其實,傑佛瑞朗並非唯一一名進行類似研究的人。維吉尼亞大學教授布魯斯格雷森博士(Dr. Bruce Greyson),也在親身經歷瀕死體驗之後得到啟發,十分同意傑佛瑞朗的觀點,透露這些靈魂出竅者都說看到明亮的光,及與死去的親人重聚。而據布魯斯格雷森博士的研究,約有10%到20%瀕臨死亡的人,反映有過類似經歷,約是人口的5%。此外,格雷森博士2021年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強調,「我認為絕大多數證據都能表明,人類的身體並不全是我們以為的樣子,似乎還有某種東西會在死亡後仍存在。」最後,傑佛瑞朗透露,自己雖對瀕死體驗的研究充滿熱情,但他日常工作仍以幫助患者對抗癌症為主,「研究NDE讓我成為了一名更好的癌症醫生,讓我能以更大的勇氣和激情,幫助我的病人面對許多危及生命的疾病。」
賴基銘教授投入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 癌症治療的新選擇!
在癌症的醫療旅程中,治療方法的選擇對於存活率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位於臺北中山醫院並與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6659,下稱:天明製藥)共同成立,由賴基銘教授擔任主治醫師與中心院長,將傳統醫學與最新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結合,成為患者在抗癌之路上的新希望。免疫細胞治療是癌症治療的新趨勢,這種療法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經過合規製備場所的大量擴增後,已具有偵查與毒殺癌細胞的功能,進而回輸到體內來對抗癌症。賴教授介紹道:「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引進免疫細胞技術,就像訓練新兵一樣,這些活化後的免疫細胞擁有特定功能,與現行的常規治療及標靶治療結合,形成整合治療的新選擇。」天明製藥的NK自然殺手細胞與毒殺型T細胞,最大的差異在T細胞需要透過「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第一型」(MHC Class I)的辨認才會啟動專一性毒殺能力;但詭譎的癌細胞往往會戴上各種抑制面具,使得T細胞無法正常發揮。NK自然殺手細胞一旦被活化,就會開始毒殺癌細胞。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負責人賴教授,不僅是免疫學和腫瘤學的專家,更積極參與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工作。(圖片提供/CTWANT拍攝)相較於傳統局部性治療,免疫細胞治療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透過靜脈輸注擴增的免疫活細胞,強化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賴教授強調:「免疫細胞治療是未來的希望,因為在確診時,腫瘤往往已經發生遠處轉移,單一的局部治療,及隨後的全身性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可能無法徹底消滅癌細胞。免疫細胞治療的優勢在於能夠精準針對全身性的癌細胞進行攻擊,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然而,免疫細胞治療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因為這種治療方式需要根據患者的癌細胞特徵進行訂製。賴教授指出,患者的醫療團隊需要仔細評估每位患者的病情、免疫狀態以及相關的檢測結果,才能確定是否適合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為了確保免疫細胞治療的成功,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的醫師團隊具備相應的專業背景和經驗。賴教授自己就是免疫學和腫瘤學的專家,並且積極參與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工作。此外,團隊中還包括腫瘤科醫師、臨床試驗專家、實驗室技術人員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員,以確保免疫細胞治療在臨床應用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賴基銘教授說明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目標為患者安排更優良、更有效的治療計畫。(圖片提供/CTWANT拍攝)目前臺灣醫療選擇多元,北醫有質子治療、萬芳有熱治療、北榮有重粒子治療,中山醫院為地區醫院,相對來說有更多的選擇性與醫學中心合作,讓患者在需要接受免疫細胞治療時,可安排更優良、更有效的治療計畫。賴教授表示,作為一名臨床醫師和研究人員,他致力於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其過去針對中草藥的研究基礎,已發表近20篇論文,研究發現,要清除癌幹細胞,中西醫整合是有加乘互補作用,提供「癌症整合輔助醫學」Cancer Complementary & Integrative Medicine(CIM),通過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相互促進,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 賴基銘教授指出,過去父母在日治時代都曾接受過簡單的醫藥訓練,父親開藥房、母親自行研讀日文書研發感冒藥;但因雙親都不是醫師背景,便期待家中的三個兒子都能從醫。大哥賴東淵是中醫博士、弟弟賴易成後來走放射腫瘤科,自己則走西醫腫瘤科,女兒跟女婿都走放射腫瘤科,三兄弟跟下一代都在臨床研究範疇與癌症治療相關。賴基銘教授指導就臨床醫師背景與天明製藥成立生醫部團隊,針對臨床與製程整合提供國人更理想的方案。(圖片提供/CTWANT拍攝)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致力於為癌症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免疫細胞治療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選擇,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透過賴基銘教授和他的團隊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以及中山醫院與其他醫學中心的合作,讓國內外的患者可以獲得高效且安全的免疫細胞治療,提高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人類DNA藏「數百萬年前病毒」 研究意外發現:能幫助抗癌
科學家發現一種「寄生」在人類DNA數百萬年的內源性反轉錄病毒(ERV),可能是對抗甚至預防癌症的關鍵。當人體體內癌細胞失控時,原本處於休眠狀態的病毒就會被喚醒,同時幫助免疫系統精準攻擊腫瘤。據《BBC》報導,目前已知人類基因組序列中有5%至8%的反轉錄病毒,其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數千萬年前,最近的僅有數千年。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在研究肺癌時發現,對抗包含新冠肺炎等感染疾病具重要作用的B細胞,於聚集在腫瘤周圍過程存在某種特殊聯繫。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無法完整復活的病毒殘留物會被失控增長的癌細胞喚醒,並用目前還未清楚的機制,讓偵測到病毒復活的免疫系統,「無意間」鎖定與清除癌細胞,從而壓制和阻止癌細胞進一步擴散。而諷刺的是,入侵DNA的反轉錄病毒可能是造成人類罹患癌症的最古老原因,但它現在卻反過來幫助人體免疫系統打擊癌細胞。英國癌症研究中心布羅姆利博士(Claire Bromley)指出,癌細胞有近乎無限的進化能力,導致現有醫療技術有時很難阻止癌細胞擴散,如果能釐清逆轉錄病毒幫助免疫系統清除癌細胞的關鍵原因,屆時不只能對抗癌症,更可能研發出「預防性疫苗」,降低癌症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熬過6年抗癌路!劉芯彤自曝「1指數異常」:開始努力運動
前主播劉芯彤6年前接受乳房篩檢時發現罹癌,歷經2次手術切除癌細胞與放射治療後,如今每年都要定期回診追蹤,日前她又再度例行性檢查時,竟被醫師告知身體1指數出現異常。劉芯彤在臉書發文表示,每年返回醫院看乳癌追蹤報告時總是特別緊張,「因為你不知道身體內是不是又有不好的東西長了出來,尤其是做完整體檢查,等待報告那一兩週特別煎熬」,檢查結果出爐後,她又再次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幸好,這一次,我又健康過了一年,這是我對抗癌症的第6年!」劉芯彤透露,雖然癌細胞並未復發,且檢查報告數值比往年健康,但還是被醫師告知有中度脂肪肝的問題,「上次檢驗師告訴我時,我就開始運動,我會努力!」對此,她也呼籲大家,身體的健康只能依賴自己照顧,每個人都逃不過疾病的發生,重要的是心態上的調整。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共鳴,感嘆「檢查的痛苦,等報告真的煎熬...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我可以體會每次去醫院檢查,等待看報告的時候那種心情!」、「我每年健康檢查真的是我最害怕之一了」、「健康平安,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禮物。」
李坤城「為她氣切」積極抗癌7個月病逝 林靖恩淚崩:他在等我準備好
67歲音樂作詞家李坤城,與小40歲的伴侶林靖恩,當年的「爺孫戀」佔據各大新聞版面,但隨著時間過去,今年是他們兩人交往滿10周年,但李坤城近日卻傳出,因罹患大腸癌,已於本月8日病逝台中,享壽67歲。而他與林靖恩堅決守護這段相差40歲的戀情,還為了力抗已是末期的大腸癌,不顧氣切後無法再說話,積極選擇氣切,跟死神「賭一把」。林靖恩回首李坤城艱辛抗癌歷程,忍不住淚崩表示:「坤城在等我準備好」。林靖恩接受《中天新聞網》透露,她深知與李坤城自2013年交往以來,因為落差多達40歲的年紀差距,讓兩人這段「爺孫戀」戀情,注定受到外界各種指指點點。但林靖恩對於感情,「愛就是愛,愛沒有分別」,兩人相知相守長達10年,本來不在乎有沒有辦理結婚登記,但後來因為李坤城診斷出大腸癌末期,就醫住院許多手續都需要「家屬」簽名,兩人才於今年2月在加護病房內,由醫護人員的見證下完婚。林靖恩最後才得以用「李太太」的身分,守護李坤城到生命最後一刻。回首李坤城抗癌歷程,林靖恩心疼的表示,李坤城一直為了她,努力對抗病魔,無論是插管或氣切,他都願意「賭一把」。而最令林靖恩印象深刻的,是當李坤城準備動刀氣切前,因為可能無法再開口說話了,當他被醫生問到「要不要跟你老婆講最後一句話」時,李坤城一句話都沒說,「他覺得他一定有辦法(戰勝病魔)。」看著李坤城這半年多,艱辛的對抗癌症,林靖恩說,「我覺得很對不起他,真的太辛苦了!我知道他是為了我才這麼努力撐著,好讓我有時間去接受這一切,但我不忍心看他那麼難過。」但令人遺憾的是,李坤城在這場抗癌戰役,因癌細胞轉移到多重器官,最後不幸離世,林靖恩只能忍痛接受事實,「他一直在教會我東西,真的很感謝他。這幾個月住院下來,好像就是要讓我學習怎麼準備好。」而面對有部分網友酸林靖恩,「那遺產怎麼辦?」林靖恩則淡然的說,「十年前經歷過網友的言論,我現在不需要沈浸,我長大了。」表示不會去理會外界的評論。
癌症新解方!存活期可望延長3至5倍 最快年底進行臨床試驗
癌症長期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細胞治療為全球新興療法,透過施打免疫細胞、幹細胞等特定細胞來治療癌症等疾病,然而,實體腫瘤(肺癌、乳癌、大直腸癌等)仍是當今細胞療法公認最難攻克的城池,而實體癌症也佔了超過9成的所有癌症病人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兼細胞治療轉譯中心主任周德陽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有了全球革命性重大突破,專家團隊歷經多年研發「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之多靶向奈米抗體- CAR.BiTE-T免疫細胞治療」,在動物實驗展現多項亮麗成果:包括有效滲透到實體癌內部,且分泌BiTE(雙導向T細胞活化抗體)激活周邊免疫細胞,共同對抗癌細胞。以肺癌和三陰性乳癌等小鼠模式證明能延長3-5倍生存時間,癌細胞消失9成以上;以及此新型奈米抗體基礎CAR.BiTE搭配T細胞,即使癌症靶點變異或丟失、抗原異質性也逃不掉等重要特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項全球創新生技成果首先獲得科學研究權威國際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於2023年3月接受刊登,此外,相關研究技術已在美國等多國進行專利審查,並且技轉給長聖國際生技公司,預計於今年內開展臨床試驗,應用於肺癌、大腸癌和三陰性乳癌等有表現HLA-G靶點的癌症患者的治療,為末期實體癌症治療帶來全新策略。周德陽院長指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自行研發的「CAR.BiTE-T 細胞治療」是以廣大的實體癌症病人為中心,為全球醫學做出重要貢獻,專家團隊在實驗室歷經多年挑戰,成功跨越現行細胞治療法的鴻溝,做到能對抗多種實體癌症(肺癌、大腸癌和乳癌等),並且以異體移植產品大量大規模製備,具備隨取隨用,幫助癌症病人無法等待自體細胞製造的時間和風險。此外,「CAR.BiTE-T 細胞治療」有助於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和普遍應用,未來將有望應用於各種表達HLA-G的癌症病人,而且能合併標靶和化療使用,可望大幅改善病人預後,延長生存時間。周德陽院長說,現行的六個CAR-T產品,甚至是開發中的CAR-T產品,幾乎是以病患的自體免疫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再回輸病人體內來對抗癌症,對於末期癌症病人經常因為無法等待細胞產品多達兩個月製作時程,而緩不應急。此外,癌症病人本身免疫能力已經不良,所以病人的免疫細胞品質通常欠佳,常常無法順利製成細胞產品,加上末期癌症病人血液都有正在轉移的癌細胞,也容易汙染自體CAR-T產品;另外,運用病毒來作基因改造製作CAR-T細胞也有突變風險,這些無疑是當前CAR-T治療癌症病人最大的困境。周德陽院長強調,基於上述臨床困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家團隊開發的多靶向、多功能CAR.BiTE-T是屬於「可異體移植、非病毒基改」的免疫細胞治療方案,更可貴的是,專家團隊的設計採取比照一般藥物般架上隨取隨用的策略,對於搶救晚期癌症病人來說,達到跟時間賽跑,並解決病人本身細胞品質問題以及額外的致癌風險等問題,非常用心貢獻癌症病人。
朱芯儀抗癌一年不再拚存活率了 一排藍勾勾名人留言鼓勵
女星朱芯儀去年3月罹患乳癌2到3期,經過化療將乳房切除和重建手術後,成功戰勝病魔,目前只需定期追蹤。不過她的姑姑去年9月乳癌病逝,臨終前交代朱芯儀「要好好活下去」,讓她相當不捨,今(2)日朱芯儀發文,透露2022年過得好辛苦,未來將不拚存活率,「想開心過每一天」。朱芯儀2日在社群網站上表示,回顧2022年花了很多時間對抗癌症,好辛苦的一年,目前還正在修護身體。朱芯儀把乳癌比喻成大考,現在完成階段性的任務,至於2023年的新挑戰,朱芯儀直言「我決定不拚5年或10年存活率,就是讓自己開心的活每一天。」朱芯儀希望「我要跟老公去解鎖很多以前沒有去過的地方,還要嘗試自己更多可能性。」最後,她祝福所有給予鼓勵和安慰的人,祝福大家平安喜樂。不少公眾人物都留言為她鼓舞,藍心湄就寫下「妳真的很棒,全家人也不簡單,給這一家人讚」、嚴立婷則表示「妳值得所有的幸福」,同為癌友的唐玲也認同,留言表示「快樂健康每一天。」。
「一開始只是喉嚨痛」婦人竟罹甲狀腺癌 媽媽殺手!部分患者存活率僅1成
根據最新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已連續3年蟬連女性十大癌症第4位,好發族群為45-55歲的媽媽族群,可謂是媽媽健康殺手!台灣甲狀腺醫護衛教暨健康促進協會諶鴻遠理事長表示,9成左右的甲狀腺癌患者屬於腫瘤分化良好、預後佳的類型,但其威脅仍不可小覷,一旦患者無法使用放射碘治療,十年存活率將驟降為10%!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慧珍醫師表示,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若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雖有一線標靶藥物可使用;然而,一線標靶藥物可能伴隨一些病人無法忍受的副作用,當一線藥物失敗、或病人發生無法忍受的副作用必須停藥時,就會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所幸目前新型多重標靶藥物,通過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二線治療適應症,可達8成的疾病控制、有效延長5倍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近一年,藥物副作用多可控制,將嘉惠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的患者。「當初只是吞嚥時喉嚨痛,以為是一般感冒就先去診所拿藥,結果醫師卻叫我快去大醫院檢查……。」六旬李小姐五年前確診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在接受放射碘治療、一線標靶治療後仍無法有效控制疾病。「媽媽,妳很堅強,妳一定可以的!」李小姐坦言,雖治療的路很艱辛,但沐浴在丈夫及兒女滿滿的關愛中,同時有醫療團隊的鼓勵,她勇敢接受新型多重標靶藥物作為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二線治療,現已服藥2年半,疾病控制良好。諶鴻遠理事長說明,多數早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可透過手術與放射碘治療清除癌細胞,十年存活率約80-90%。儘管如此,臨床上仍有5-15%的患者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晚期10年存活率為10%,患者平均生存期僅剩3~5年。諶鴻遠理事長語重心長的表示:「這些患者需要更多元的治療選擇,以避免疾病持續惡化,進一步希望能提升其生活品質。」蔡慧珍醫師表示,針對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的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目前以標靶治療為主。然而,過去僅有一線標靶藥物可選擇,以阻斷、抑制腫瘤血管的新生為治療目的,雖可帶來疾病控制效果,但病患較在意的副作用如落髮、手足症候群、腎功能下降和蛋白尿等,將使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導致15-20%患者停藥,如何在晚期甲狀腺癌治療中兼顧生活品質與疾病控制成效,是醫病間最重要的難關與課題。且研究顯示,患者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後惡化,平均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僅剩下不到兩個月,最終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幸好今年已有新型多重標靶藥物,取得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二線適應症,為甲狀腺癌患者帶來新曙光!」蔡慧珍醫師解釋,新型多重標靶藥物擁有能對抗癌症的多個靶點,包含阻斷腫瘤血管新生、抑制癌細胞轉移、減少抗藥性等功效;能延長5倍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提升患者存活時間近一年(安慰劑為1.9個月),且疾病控制效果超過8成、副作用表現可控制,患者在治療同時仍可保有生活品質。目前新型多重標靶藥物已獲NCCN(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ESMO(歐洲腫瘤學學會)國際治療指引推薦,為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的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之二線治療選擇。
PLG/新竹攻城獅籃球員驚傳罹患癌症 球季結束就發現身體不適
PLG職籃聯盟的新竹街口攻城獅球團於今(14)日宣布與容毅燊簽下培訓球員合約,透露容毅燊於球季結束後因身體不適,透過球團安排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健康檢查後確認罹患癌症。但因容毅燊向球團堅定表達希望能在台灣延續籃球生涯,經過球團決議後雙方簽下培訓球員合約,並提供較原合約更優渥的薪資條件,協助他能無後顧之憂的對抗癌症,且為他安排位於中醫大新竹附醫的化學治療療程。若未來身體狀況恢復後,攻城獅球團將協助容毅燊尋求任何重返球場的機會。攻城獅球團表示,目前容毅燊已準備進入第三階段化療,他也在這段治療過程中經歷心境轉變,他表示「一開始會不想面對病情,但在與家人討論後,我知道我必須勇敢面對才有機會戰勝它」。經過幾次化療後,他也漸漸適應治療後的身體反應,目前已恢復訓練,在醫生許可下,他也將在本週末登場的跨聯盟籃球邀請賽出賽。容毅燊也特別感謝球團細心照料,「非常感謝攻城獅球團與教練團在我遭遇困難時伸出援手,而且隊友們也都很關心我,讓我有更正面的態度來抗癌!」容毅燊也表示,若明年身體恢復狀況不錯,會希望能與癌症相關基金會合作並幫助更多癌童,「我希望用自己的故事感動他們,我們要一起更堅強!」這段抗癌之路對容毅燊將會充滿挑戰,攻城獅球團會全力協助容毅燊對抗癌症,也希望球迷能一起帶給他更多正面能量,助他迅速回歸球場。若持續有不理性球迷於球隊官方社群、球員個人社群留下人身攻擊或仇恨謾罵言論,攻城獅球團將存證並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葉勝欽骨髓癌逝⋯死訊藏半個月「沒辦告別式」 現身金曲獎惹鼻酸
曾獲「21世紀新人歌唱排行榜校園組」冠軍的台語歌手葉勝欽,出道後發行數張專輯,怎料他在今年3月因罹患骨髓癌過世。昨(2日)播出的第33屆金曲獎,緬懷音樂人橋段一度出現他的名字,令人鼻酸。葉勝欽自2020年發現罹患骨髓癌後,就離開電視台的工作,當時傳出就算開刀,病癒的機率也極低,因此只能靠化療對抗癌症。他罹癌時更一度以「不願打擾外界」為由,沒讓太多人知道病情。據了解,葉勝欽離世的消息,也只有其家人,和少數幾位至親好友得知,此消息一度藏了半個月才曝光,甚至連告別式都沒有舉行。當時葉勝欽離世消息一出,好友曾雅蘭就於臉書發文哀悼他,「剛剛從新聞得知你離開的消息,心裡真的無比感傷,相信在天堂的你一定是最帥氣的天使,持續創作著、唱著最好聽的歌,我永遠都會記得你。」第33屆金曲獎昨(2日)在緬懷音樂人橋段中,廣仲唱著《為何夢見他》,伴隨大螢幕出現葉勝欽的名字,也令無數在場明星為之動容。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訊指出,骨髓癌屬血液性癌症,好發於男性、老人,疾病成因可能與放射線暴露、殺蟲劑、除草劑、戴奧辛有關。若出現高血鈣、腎功能異常、莫名體重減輕與貧血等症狀時,應及時赴醫檢查。
余苑綺抗癌近況曝光 端午節合體女兒拍片滿溢幸福母女情
藝人余天與李亞平的二女兒余苑綺,從2014年發現罹患直腸癌後,不斷康復又轉移復發,如今都還在積極抗癌,甚至近期癌指數又飆高,身體還出現抗藥性,化療已經無效,一度連站都不能站,只能改成最新的放射性療程,繼續對抗癌症樂觀活下去,近日她在臉書貼出一段業配洗衣球的影片,她和女兒一起入鏡,看上去精神跟氣色都相當不錯,也讓人放心不少。余苑綺和女兒一起拍影片,好氣色開工賺錢。(圖/翻攝自余苑綺臉書)余苑綺抗癌已經8年,如今連小孩都已經長大,日前她的癌指數讓父母再度落淚,家人也希望她的身體可以趕快恢復健康,健康狀況也讓不少粉絲為她擔心。5日她在社群網站貼出她和女兒一起拍的影片,她穿著簡單白色T恤搭上紅色短褲,開心與女兒一起洗衣服,測試洗衣球的功能,女兒也乖乖幫著搓洗衣物,互動相當溫馨,她看起來氣色不錯,打起精神拍片的她也相當有活力,讓不少粉絲看到後十分放心。余苑綺日前曾帶兒子外出跟姐姐余筱萍一起遛狗,抗癌也打起精神陪伴家人。(圖/翻攝自余苑綺臉書)在3日端午節時,她也和女兒一起透過影片亮相,透露自己睡前會教女兒一些愛護自己的小句子,從電影《姐妹》中的一段話,教育女兒而她也很愛,也可以學習一些愛自己的單字。她也表示,不妨睡前可以跟小孩試試看,當媽媽看到她講完這些句子,心裡不由自主的都覺得甜滋滋。
星二代罹患血癌吞2500顆藥化療 5年後近況曝光「畢業了」
主持人楊月娥的二女兒小蓁過去曾罹患急性骨髓細胞白血病,花樣的年齡卻得了血癌,吞下2500顆藥,並積極做了8個月的治療,如今她已經22歲,最近狀況也曝光,讓媽媽楊月娥相當驕傲。小蓁(中)成功抗癌,也讓一家人都相當開心。(圖/翻攝自楊月娥臉書)楊月娥的女兒小蓁高三暑假拿年開始出現頭痛、氣喘等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罹患了血癌,不僅時常頭暈目眩,嚴重到連樓梯都爬不動,當時媽媽楊月娥心碎不已,女兒更曾哭喊「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讓她聽到心超痛。不過一家人沒有放棄,經過多次化療、6次骨髓穿刺、上百次靜脈抽血、吞下2500顆藥錠,努力熬過長達8個月的治療,如今不僅成功對抗癌症,22歲的她更成為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媽媽楊月娥也開心在粉專曬出一家人照片。她也寫出,「沒有畢業典禮,就自己在家拍合照,大學畢業典禮因為疫情取消,雖然很遺憾,但只能接受社會新鮮人,闖蕩屬於自己的路,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一步一步累積自己的實力,祝福小蓁畢業快樂,展現自我發光發亮」,透露女兒畢業迎向嶄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