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甲
」 小二甲 光電 力暘光電![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89190/sm-c2e8693f69badfde1ef72929beb0edce.jpg)
綠電愁難解2/打不死蟑螂比黃牛還可惡!本土光電業人人自危 吹起傷心出走號角
已向台灣說掰掰的外資光電業者自嘲是「綠電棄嬰」,原因之一是受不了囂張的「綠電蟑螂」,本土中小型光電業者也有相同遭遇,他們向CTWANT記者解釋,這些年政府綠電政策彎彎繞繞,「農地綠電入場券一票難求」,給了綠電蟑螂不少有機可趁的空隙。」CTWANT調查,農業部(原農委會)為加速農業綠電政策執行,2015年及2017年兩度開放部分農地不須變更地目即可申設太陽光電設施,2018年再度修法允許農地變更地目即可種電,孳生農地破碎化及假種田真種電亂象,遂在2020年7月禁止面積二公頃以下土地不得變更作為光電場域使用,造成申請農地綠電一票難求。多位光電業者告訴CTWANT記者,「要罵政府喔,不能署名是我說的喔!」「77事變後,大家發現很多案件卡在地方政府。」「首先,就是政治考量,對業者來說,做生意是看政策,鈔票就一種顏色,如今中央與地方黨派不同,中央的政策,不同黨派的地方不一定想執行。」光電業者們不約而同地說,再者就是「地方陳抗太多」,「陳抗有些是環保團體,有些是地方勢力,可能是認為回饋上不足,加上選舉太多,一遇選舉,陳抗就會更多,一有陳抗,地方政府就會停頓審查,尤其是選前的延宕,更加嚴重。」政府開放部分農地種電案之後,衍生許多弊案亂象。(示意圖/報系資料)「光電業的種綠電案場,最主要的就是取得土地,而辦理土地變更審查的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空有理想抱負,有些部會、國有財產署等也釋出地方公有地,卻要拿到標案的業者自行去解決地方陳抗,這根本很難在地方各縣市全面施展,等於是一國很多制,很難做。」一位業者無奈地說。「還有,現在檢調單位查案風聲鶴唳,有些公務人員被起訴,承辦人員只是公務員,他們害怕即使依法審核案件通過,仍可能會被懷疑是『圖利廠商』而被起訴,就不敢快速審查,轉而『從嚴審查』,導致現在流程延宕很嚴重。」一名業者跟CTWANT記者說。這名業者進一步說,「依規定資料備齊,本應可獲核准,不過,在應提供的興辦事業計畫書中的『環境影響及維護計畫』說明內容,當審查機關要求提供『環境影響評估』時,業者就需要去找學者專家研究、聽取地方居民等建議時,在未取得共識前,甚至有陳情抗議活動,案件審核愈走愈難行,是常見卡觀之處。」最麻煩的是,政府的卡關及搖擺不定,讓「有心人士」有機可趁。「就像是大家搶買演唱會票有黃牛,任何有空隙讓人見縫插針的商機,就會有遊走法律邊緣的黃牛,對光電業者來說能獲得地方政府審核通過取得籌設許可,就是進入光電業最重要的入場券。」業者解釋。中央雖訂出太陽光電量目標,地方縣市政府、議會民代等則把關申許可。(示意圖/報系資料)這些黃牛,就是業者口中的「綠電蟑螂」,「黃牛是拿了票來以物高價兜售,除了有對價關係,還看得到牛肉;綠電蟑螂這群人卻不敢保證能幫業者拿到申設許可,且像打不死的蟑螂,藏在暗處。」這位業者道出本土中小型光電業者的痛處。CTWANT記者綜合業者遇過的「綠電蟑螂」們,第一類自稱工程行的業者,不請自行上門,說是可以幫忙解決在縣市政府卡關的問題,「我幫你們弄好地目變更籌設審核許可,那整個案場的線纜施做就給我們包,一億元起跳!」第二類是真假難辨的「陳抗」。業者依據政府收到的陳情信去與地方人士溝通,對方卻稱說從來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給審核的主管機關單位,還說他們被人冒名了,「台灣到處都有詐騙案,連光電業者申請案場,也處處可見詐騙。」就連許久沒聯絡的朋友也開始熱絡起來,搞到最後才知友人早與地方某派勢力掛勾,居中傳話要業者儘快靠攏勢力,「給錢好辦事」,坐地起價,金額為數不小,動輒數千萬元起跳。業者進一步說,「面對這一群利害共生團體,業者如何對抗?公部門再不硬起來,說清楚講明白,哪些土地能開發種電,哪些不行,要如何繼續推動綠電能源發展?」另一名業者滿腹苦水地說,「我們不想成為環保人士眼中刺,被戴上台灣美麗寶島的罪人,這帽子大到我們擔待不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89189/sm-5ae1c4c23906207e87adac6a1a833e4f.jpg)
綠電愁難解1/光電業者很信政策也被詐騙!地方政府決行兩面手法 心寒地主愛賺
總統賴清德日前公開喊話政府絕不寬貸光電業弊案,全力推動發展再生能源等政策。「外商『綠電棄嬰』說走就走,我們明明是跟著政府政策做,卻被看成待宰大肥羊。」本土中小型光電業者向CTWANT記者控訴,「小二甲77事變」後,地方政府做一套說一套,擅改遊戲規則,讓部分業者被「一地二租」、「互相坑害」、「慘遭詐騙」紛爭困擾。 多家在中南部的中小型光電業者向記者控訴時,還緊張地叮嚀,「大家還有申請案在跑,千萬不能把資料拿去問政府,他們就知道是誰爆料的,那我們花費的好幾億、多少年光陰,恐怕就全部都付諸流水,賠得太慘兮兮了!」行政院早在2020年11月核定能源轉型白皮書,訂下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20%」目標,但進度延宕,原定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20GW目標展延到2026年,主因即建置面積未如預期,外商以台灣做光電不容易為由撤離,例如美系GSSG Solar已將嘉義義竹案場售予雲豹能源;英國石油透過「匯盟能源」投資嘉義布袋案場,審核遲遲未過而打算股權等。投資台灣外商光電業者近幾年陸續傳出撤離台灣消息。(圖/翻攝自匯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臉書)除了動輒數十、數百公頃的大型光電案廠建置不順利,中小型光電案廠也狀況頻傳。這次CTWANT記者接到的光電業者的陳情,均是「小二甲77事變」的受害者。CTWANT調查,為加速綠電政策執行,農業部(原農委會)在2015、2017年兩度開放部分農地不須變更地目即可申設太陽光電設施,2018年修法允許農地變更地目即可種電,大增小面積光電案件,也衍生農地破碎化現象、假菇寮等「假種田、真種電」亂象。據此,2020年7月間,農業部宣布面積2公頃以下的土地不得變更作為光電場域使用,這項突襲式的政策踩煞車,被光電業者暱稱為「小二甲77事變」。「之前大家會把許多小於2公頃的土地,一塊一塊地去與地主談好租金,簽約期長達20年、25年不等,支付一兩年租金,並把租約拿去法院公證。」業者說,很多塊土地整合起來就是幾十公頃的土地,再去向當地縣市府申請太陽光電案場籌設許可。豈料,這場77事變,竟讓業者們陷入「互相坑害」的困境中。「77事變後,很多人還是照既有的整合案去跑,但不知何原因,卻跑不太動,地方政府承辦員找了很多理由拖延,譬如說先去問問里鄰長、地方社團等,要我們先去跟土地的左鄰右舍溝通……。」業者告訴CTWANT記者。業者們照辦,但案件審了一年多也沒進展,「直到我們看到檢調起訴所查的光電弊案,赫然發現地方政府卻開後門,讓不能申做光電的小於2公頃的土地,同意核准申請業者的籌設案且能之後補件土地租約」「誇張的是,這些租約很多是一兩年後才補件完成的,甚至有些土地是在77事變之前,早已被其他業者先租借的!」光電弊案四起,台南市府一名前局長等數名公職人員遭檢方起訴。(圖/報系資料)光電業者所說的檢調起訴案,即是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由台南檢調偵辦的光電弊案,起因係力暘能源涉嫌為旗下子公司非法關說,以不實文件規避審查為「小二甲」光電案場限制解套,涉嫌圖利逾91億;檢方起訴力暘能源集團負責人等10名員工與前台南市府經發局長、時任經濟部光電組長等公職人員。記者繼續追問,「你們有去問地主,為何『一地兩租』給別的業者?」光電業者苦笑說,「有錢大家都想賺吧,我們被詐騙了!」「但可惡的是,政府怎能說一套做一套,而且有新的遊戲規則(租約可後補等)也沒有公告給全體光電業者知曉。」記者再追問業者「那些一地兩租的土地租約」現在怎麼辦?「其實,我們之前也曾向檢調單位陳情過,現在只能等待,看他們辦案進度之外,同時我們的申請案也還在審核中,至少還沒有被否決不過,就跟他們繼續時間比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69650/sm-29eca18ca12c59841327e837e1975f40.jpg)
指力暘光電弊案縱放高宮 民眾黨立委批檢方鋸箭起訴
台灣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張啓楷16日針對力暘光電弊案舉行記者會,痛批台南地檢署抓小放大、鋸箭起訴,並點名台南市長黃偉哲與時任經濟部長王美花圖利力暘集團卻遭縱放。張啟楷質疑,司法根本兩套標準,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押人取供,遇到綠營的高官明顯的圖利卻辦都不辦。黃國昌質疑,力暘違法取得台南七股的電業籌設許可,不法獲利高達91億元,但竟然僅起訴時任台南市經濟發展局長陳凱凌以及經濟部能源局光電組長林文信,明明起訴書中已載明「經濟部裁示交由林文信處理」,「請問經濟部是誰裁示?檢察官是不敢查,還是查了不敢寫?」黃國昌指出,為了避免農地破碎化,農委會(現農業部)2020年8月1日頒布「小二甲禁令」,禁止2公頃以下的農地變更做光電。明知違法的力暘,卻在前民進黨中執委、英系的郭再欽居間安排下,由力暘負責人古盛煇拜會黃偉哲,黃對其建議照單全收,不僅撤換當初反對的承辦科長,更同意改行聯審制。黃國昌並出示核准公文指出,公文顯示是由黃偉哲親自決行。黃國昌再出示准予籌設公文,同樣是由王美花親自決行,讓力暘違法的申請案成功取得電業籌設許可。黃質疑,對照力暘遭起訴時,王美花對外表示,「對我們最優秀的同仁起訴」、「不能把通案的決定說成圖利」,到底是在幫同仁打抱不平,還是在幫自己脫罪?張啓楷批評,兩份公文證據清楚顯示,若沒有黃偉哲、王美花決行公文,力暘弊案根本不會發生,結果南檢卻沒有往上辦,司法是看顏色辦案嗎?碰到綠營高官就轉彎、鋸箭起訴。張啓楷質疑,司法根本兩套標準,對柯文哲押人取供,結果如此明顯的圖利,遇到綠營的高官辦都不辦,只辦到陳凱凌跟林文信,如此雙重標準,人民如何信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33188/sm-93b87e741434c4554966eaabcf6b6920.jpg)
力暘案風暴打擊公務員士氣 能源署澄清:通案性審查非圖利行為
台南地檢署2024年4月26日起訴力暘案官商15人,經濟部能源署林姓組長也在起訴名單,能源署對此說明指出,本案起源為農委會(農業部前身)在2020年7月28日增訂農變要點,限制小於兩公頃(通稱「小二甲」)農地作光電使用,但農業部原先所要求的審查資料,在實務審查中難以執行,能源署才與農業部及各縣市政府研商後,建立通案審查原則,協助地方政府續行審查。不宜將全國一體適用的通案性政策視為圖利行為,以免打擊公務員士氣。經濟部能源署指出,農業部2020年7月28日增訂農變要點,規定小二甲農地不同意以用地變更方式設置太陽光電,並於同年7月31日生效。經濟部、農業部及各縣市政府研商後,建立全國各縣市申請案「一體適用」的審查原則,「通案性」審查所有光電業者的申請案,政策上並無偏袒特定縣市、特定業者,不宜將全國一體適用的通案性政策視為圖利行為。經濟部將配合法院審判程序辦理,但也呼籲應秉持勿枉勿縱原則,以免打擊公務員士氣。能源署指出,就跨部會、中央地方研商後,所提出下列3種審查樣態中,業者都需要有土地明確範圍。1.採地政機關意見書,須在2020年7月31日前函詢地政機關且附明確土地清冊;2.採台電併審系統衝擊範圍,須有2020年7月31日前,經台電公司受理審查,且農地變更土地已有明確範圍;3.採土地整合之直接或間接佐證證據,亦須取得2020年7月31日前地主使用意向書、租約證明、法院公證證明文件等文件。能源署強調,農業部原先所要求的審查資料,因為在實務審查中難以執行,例如台電公司的輸電等級併聯審查意見書並「沒有」要求業者應檢附土地清冊規定,而6.5GW達標計畫也是上位推動政策,同樣「沒有」相關對應案件清冊,因此經濟部能源署才與農業部及各縣市政府研商之後,建立通案審查原則,以協助地方政府配合前述規定續行審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2909/sm-83aeff030bd9e534b232cbdad3fb875d.jpg)
力暘案成綠電業者歷史共業 小二甲施工難度高、竟被誤解容易開發
力暘光電案遭檢方起訴,引起光電業者極大震撼。有業者指出,力暘案其實是台灣推動綠能光電的歷史共業,力暘案所在的台南七股地區,其中的非都市土地零碎狹小,當單一地主具光電開發意願,但周邊地主當時並無意願,開發者尊重地主意願,又整合期長短影響開發成本,僅能就單一土地先辦理開發申請,才會衍生所謂2公頃以下申請案(即「小二甲」)問題。業者指出,綠電開發申設時程約為2年,若以工程施作困難度反而2公頃以下案件較高,因面積小施工動線不易且較易產生周邊鄰地陳抗,開發者承擔阻力與成本更高於2公頃以上開發案件,故外界誤解小面積開發比較快速,與事實嚴重偏頗不符。業者進一步指出,如果光電業者選擇等候周邊無意願的地主回心轉意,若1年後原無意願地主轉意念同意光電開發時,其實已錯過整合時期,亦僅能依單一土地開發申請,這就和都更案整合時面臨的困境一樣。然而多年後回顧開發區域,以結果論雖有多數開發土地毗鄰,但非開發者故意為之,實為私有地地主受憲法保障行使土地所有權之自由。主管機關制定《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規定開發土地面積大對於周邊環境影響程度大,因此另訂定2公頃以上《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之審查規定與流程。不過,七股區非都市土地私有地形狀狹長且面積小為事實,且經濟部依實際狀況評估2公頃以下土地開發對周邊環境開發影響較小,故訂定《非都市土地申請變更為太陽光電發電設施使用興辦事業計畫審查作業要點》適用小面積土地,光電開發案視實際土地規模遵循不同規定,且中央地方單位皆具實質審查權,且跨部會單位委員皆具專業性謹慎審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32905/sm-6690335549cedb4daa0ec19a1137a6f5.jpg)
力暘光電案遭起訴很冤 業者不平:私地零碎狹長、只能鎖定小二甲
台灣私有土地多為小面積,約3000平方公尺以下,尤其非都市土地更為零碎狹長,多維持農牧、養殖等使用方式,較不易整體發展,受限於各自獨立使用,使得光電業者整合私有土地時,經常面臨土地零碎狹長問題,當周邊地主無意願時,土地未達2公頃,業者僅能先行申請開發。有業者透露,力暘案並非單一個案,被迫轉為2公頃(亦稱「小二甲」)以下申請,這是全台光電業者困境,力暘案凸顯所有業者面臨的問題。有業者指出,以力暘公司為例,申請相關「小二甲」光電案,就是礙於台灣私有土地多為小面積,而且非都市土地更為零碎狹長,不得不然的結果,現在檢方認為力暘公司刻意違反小二甲禁令,申請多筆小二甲光電案,其實有點倒果為因,因為民間業者通常只能協調到小二甲的土地,並非刻意鎖定小二甲。檢方2024年4月26日起訴力暘案,案發地點為台南市七股地區,當地因屬農、漁、閒置型態,土地多為狹長零碎,地主若有光電開發意願,於簽約時期僅能遷就既有面積進行規劃光電案場,為求開發效能,前置整合期仍會探詢周邊地主意願,可是地主通常有繼承人眾多、彼此意見不一的情形,業者考量開發時程與成本,及同意光電開發地主之開發權益保障,無法讓已同意開發地主等候多時,所以當周邊地主無意願時,土地未達2公頃,僅能先行申請開發。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曾直言,土地取得困難、收地越來越慢,以及台灣事實上廢除小二甲,這是國內太陽能面臨的重大挑戰。他呼籲,政府應該要規劃太陽能專用土地,而非讓業者背負「滅農」的黑鍋,同時,他也建議,行政院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區域共134處,讓太陽能產業推動再生能源,更促進地方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