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建商
」 建商 打房 央行 房市 賴正鎰![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93019/sm-469e92071eb65bf81331e3a818311f7e.jpg)
2025年國運如何? 各家命理老師分析出爐
如今已正式進入2025乙巳火蛇年,除了各個知名廟宇開始抽取國運籤外,不少命理老師也開始分析2025年的整體國運。《CTWANT》就彙整諸位著名命理老師的論點,方便讓讀者們理解。而諸位老師大多認定國際和兩岸關係的動盪,並認為地緣政治風險會對台灣的內政與經濟帶來重大影響。同時認為2025年的經濟開局艱難,但下半年可能回穩並帶來一定的增長。科技產業被視為主要的支撐力量。命理大師蔡上機經濟與科技產業台灣經濟持續由高新科技代工產業支撐,尤其是以台積電為首的相關科技業,不僅帶動國內經濟增長,還穩居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地位。預計台積電等企業的營收和毛利率將創歷史新高,成為股市表現的領頭羊,相關科技產業如晶片製造、電動車零組件也將表現亮眼。然而,全球經濟放緩、川普發起的貿易戰,以及通貨膨脹等問題,恐對台灣股市帶來不確定性,尤其是兩岸地緣政治的風險,將成為台灣市場的潛在隱憂。政治局勢內政方面,執政黨可能面臨黨內派系的分裂與對抗,在野勢力對立法院施加巨大壓力,形成多方勢力爭奪權力的局面。此外,社會運動可能再次興起,年輕世代的知識份子積極參與政治,掀起類似太陽花運動的罷免潮和抗議活動,要求解散國會的呼聲或將出現。國際影響與關鍵人物全球三大非政治領袖,包括台積電張忠謀、輝達黃仁勳和特斯拉伊隆·馬斯克,影響力已超越傳統政治領袖。2025年將迎來自動無人化的時代,馬斯克的天地人科技(太空、地表、人類自動化)將引領新一波創新浪潮,但需注意其可能陷入桃色醜聞或重大危機。風水大師江柏樂經濟與產業2025年上半年經濟低迷,股市震盪、房市冷清,尤其小型建商可能因資金困難而倒閉。消費力下滑將對精品、奢侈品產業造成衝擊。然而,與「火」相關的產業,如夜市、小吃店、餐飲業,受惠於五行「九紫離火運」而表現強勁,下半年景氣有望回升,股市和房市逐步回暖,農曆7、8、10、11月尤為活躍。政治與兩岸危機賴清德逢「沖太歲」,兩岸關係面臨巨大風險。特別是在過年後的1月份,可能發生擦槍走火的危機,需警惕短期封鎖或爆炸性事件。江柏樂強調,賴清德應緩和言辭,傾聽各方意見,避免激化矛盾,否則可能將台灣拖入險境。整體展望雖然2025年動盪不安,但下半年情勢改善,特別是股市和房市降溫趨緩。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應抱持居安思危的態度,以應對可能的挑戰。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疫情與自然災害木代表生物,火象徵爆炸,楊登嵙提醒2025年須警惕疫情(如新冠肺炎、腸病毒、流感等)和地震火山活動,尤其是5級以上地震可能頻發。另應注意非洲豬瘟、禽流感等動物疫病可能帶來的影響,強調個人衛生和防疫意識。經濟與投資建議景氣谷底回升但力道疲軟,建議投資者關注與「火」相關的產業,如AI人工智慧、高科技設備、軍工產業;以及與「木」相關的生技、綠能等股票,避開金類股(如奢侈品、高價汽車)。國際與地緣政治朝鮮半島持續緊張,北韓威脅核武動用,南韓戒嚴令的發布反映局勢危急。此外,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仍在延續,國際旅行需格外小心,尤其是前往西方國家。塔羅占卜與紫微斗數靜唯老師流年分析2025年的「正義」牌象徵兩岸和國內的政治將經歷重大變化。領導階層的權力洗牌和司法公信力挑戰可能引發民意震盪,但也預示改革的必要性。紫微斗數中,天機化祿代表新創科技(如量子晶片、人工智能)將蓬勃發展,太陰化忌則暗示房市低迷與年長女性健康問題增加。國際與兩岸局勢上半年局勢不穩,尤其需關注台海問題和南海危機。短期封鎖或爆炸性事件可能引發恐慌,但下半年木星進入巨蟹座,傳統儒道文化與價值觀將再受重視,最終形成人心穩定的局面。自然災害地震與颱風頻繁,但影響有限。農曆10月後,台灣經濟與社會可能迎來苦盡甘來的轉折點。感應占卜師王妙坤國運與政局國運旺盛,但政策保守可能導致停滯不前,政黨之間的對抗加劇,執政黨需謹慎應對,避免爆發重大貪污弊案。經濟發展整體經濟平穩,夏季傳統產業及畜牧業需警惕虧損。冬季情況回暖,民生物價逐步穩定。自然與氣候氣候變化劇烈,颱風來得急且猛,雨量豐沛;地震頻繁但影響輕微。外交與兩岸對外展現友好姿態但收效有限,兩岸在私下交流將逐步放寬,有助於國內經濟發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91799/sm-b3fcdd9cda56debd3f40e9967ac6412b.jpg)
小基地悲歌2/小基地營建成本高1.5倍 建商嘆「用一流錢蓋三流品質」
新北市三重六張街建案,因開挖地下室施工不慎,造成兩旁鄰房傾斜、倒塌,該建案基地僅97坪,引發小基地施工品質、風險與開發效益的檢討。CTWANT記者調查,缺工讓營建成本居高不下,去年漲最兇的是機電工程逾4成,其次是泥作工。「小基地營建成本比一般工地高出1.5倍」,北市都更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直言,現在危老小案是「一流的成本,蓋三流的品質!」「雙北小基地營造成本,可能每坪就40、50萬元造價,比一般正常建案高1.5倍到2倍都有可能,很誇張啊!」蔡漢霖解釋,建案雖小,但也是五臟俱全,一樣要設計、監工,工人做半天工,要算一天工資,發電機、消防各項設備也都是一套,少不了,所以每坪造價相對較高。根據內政部統計,都市更新條例於1998年11月上路以來,截至2024年12月底,26年間全國各縣市總核定件數為1199件,完工數只有626件,已核定卻未動工的達321件;另,危老條例2017年5月上路至今8年,全國已核准共4069案,動工案件共2252件,也就是說,包括未拿建照及拿到建照卻未動工的就有1817件。另根據台北市建管處資料,核准的982件危老案中,有137件已備註失效,其中更有35件為已獲得滿額40%之容積獎勵。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表示,在取得政府危老核准後,起造人應於180日內申請建照,至多可再申請延展一次,超過期限則予以失效,他認為「缺乏興建資金」是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建商應該都是申請都更或危老核准後,才發現發包不出去,因為成本太高了,所以遲遲不請照、不開工。」蔡漢霖就說,4、5年前,大小基地造價還沒有差那麼多,可是現在真的缺工太嚴重,為了搶人、搶工班,小基地只能付出更高的成本。立穩營造董事長陳舜智就說,現在國內工程去化量很大,民間在建工程以及預售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案子,還有政府2024年釋出公共工程7800億元的工程量,讓營造市場非常缺工,去年缺工最嚴峻的機電工程,一年來成本漲幅約4成,次之的是泥作工程,漲幅近1.5成。陳舜智表示,住宅大樓去年1月機電工程報價每坪約2.2萬元,一年內漲價到每坪3.6~4萬元,現在台北每坪機電要4~5萬元。(圖/讀者提供)陳舜智解釋,鋼筋綁紮、模板工能用引進外勞緩解缺工,但機電工程難以引進整合人才,隨智慧建築興起,一棟大樓的機電內容物比以前多3~4成;以前機電工程占整體營造成本約1成多,現在飆升到2成多,非常誇張。不只機電,幾乎每個工種都在「搶人大作戰」,CTWANT記者採訪建商、營造商、承包商,大家最苦惱的就是「工作已滿載,招嘸人」,除非提供更高工資誘因;而就算高價請到工人,素質也是參差不齊。一位不具名建築師就抱怨,「現在引進的外勞沒辦法溝通,做錯只能不斷敲掉重做;本國勞工也沒有比較好,要他做到應有的品質,好像是他給你的一個恩惠,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怎麼監造、要求施工品質?」另一不具名建商董座也有同感,「你根本沒有辦法要求工人,看他隨便做,你還要好聲好氣跟他拜託,『大哥,不要這樣』,稍微嚴厲一點,他就說『不然你找別人』」他嘆,「現在是甲方最卑微的時刻。」根據CTWANT記者了解,鋼筋綁紮工程的台籍勞工一天做400、500公斤,工資3000~3200元;外籍勞工一天可做1頓,工資2800~3000元。一名承包商坦言,台籍勞工確實工率低,老師傅也有「脾氣」,「工率、品質跟營造廠發包的預算有關,可以要求每場(工地)的品質在哪,但相對要求品質也會做比較慢,工資也較高。」陳舜智說,政府2024年釋出公共工程7800億元的工程量,創近17年新高,讓營造市場非常缺工,整體營造成本一直在往上。(圖/黃威彬攝、黃耀徵攝)蔡漢霖就說,現在營建業很明顯勞力供需失衡,就容易有炒作、哄抬的情況,像他們具規模的建設公司、手邊推案基地也不是太小,有時都還追不上營建成本的漲幅,更何況小型建商、小基地開發,用不起好東西,也請不到好工班,請到的工班也是天價,導致成本估算錯誤,不是開不了工,就是施工到一半的急踩煞車成爛尾樓,「小基地根本是用一流的錢、一流的工資,請三流的工人、三流的包商,真的很不符合經濟成本!」小基地旁的鄰房該如何自保?建築師陳逸軒建議,應盡力配合開工前鄰房鑑定,若有發現建物安全性隱患,能提早於施工前補強;工程中,注意開挖時房屋是否有明顯的裂縫或傾斜,若發現裂縫及劇烈變化產生,應立即向工地及主管機關反應,並立刻遠離建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89499/sm-547eff2a16b1abaa96a7d18e1e47835b.jpg)
央行打房是買地好時機? 賴正鎰曝:蛋黃區降價15%
「央行這波打房反而對鄉林是利多,我買地的好時機!」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9)日對2025年不動產市況如此說明,由於過去2年建商已「吃飽飽」,今年先消化土地庫存,估計土地交易量減5成,「現在終於被我等到跟地主買地的時機」,觀察蛋黃區地價已降10~15%,蛋白區降幅不止;不過房價降幅上,「蛋黃區不可能跌,蛋白區會跌10~15%」。鄉林集團董事長今日舉辦年度記者會,提及政府的連番打房看來已達到目標,尤其央行去年9月的第7波信用管制最重,痛擊消費者及開發商的自有資金準備率,由於在建商前2年已經買地「吃飽飽」之下,手上庫存都夠了,而去年第4 季賣房速度大幅萎縮下,估計新的一年建商不會再買地,多數開發商保守經營,中小型建商甚至會拋售土地,所以土地市場將量縮50%。賴正鎰透露,有大咖建商老闆聊到,原本每週現金流6億元,9月央行限貸後只剩1億元,「很大的建商老闆跟我在聊,原本每週現金流6億元,9月之後只剩下1億元,「買地一定不會像以前那麼勇敢了!」賴正鎰觀察到多數建商買地不再像以前那麼勇敢。(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話是這麼說,賴正鎰仍滿面風光表示,「中央銀行的限制對鄉林是利多!是我買地的好時機」,他解釋,過去幾年不是不買地,而是不敢買、太貴了買不下去,「現在終於被我等到了!」因為他一生見證房市起伏6~7波,早知如何趨吉避凶,目前觀察到地價都有降,蛋黃區10~15%降幅,蛋白區更不止。何以地價降幅如此明顯?賴正鎰直言,以台中為例,多數地主都是早期種田的田僑仔,「房價起飛最大獲利就是他們這批人,無緣無故就跟著漲價賺最多錢」,如今銀行限制建築融資,建商現金流被砍斷了,自然無法繼續神勇買地,也讓地主終於軟化。至於房價的表現,賴正鎰指出,這兩年房價跳升,在桃園以南到高雄外圍部分地段漲幅高達300%,但反觀雙北地區只漲了30%,相對溫和許多,在剛性與換屋需求下,雙北房市今年維持穩定,預估部分蛋白區房價10~15%降幅,「但是蛋黃區不會跌」。他也提到,2024年第4季後,案場來客量降至5成,成交量更低,銀行放貸緊縮狀況未解除,新的一年建商交屋分戶貸款面臨排隊是必然的,但房市明顯降溫已達到政府打炒房的目的,預估2025年應不會有第8波打房政策。去年全國總推案量約2.4兆元,推估今年推案總量約減3成,總銷剩1.8兆元,呈現「量縮、價穩」格局。 房價十大鬆動區出爐!打房後普跌1成 「這裡」晚1個月買省百萬 「小寒」將至!食衣住行育樂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年前交屋潮!12月房市交易回溫 六都移轉棟數創11年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81332/sm-0604302e73a7cbd0245a8c7674bd6355.jpg)
薯條三兄弟1/他們被立委轟「淪屋奴、建商炒房」幫兇 12/14貸款金流現形記
國人喜愛的北海道「薯條三兄弟」近日成國會及台股熱門話題。起因是立委點名中租-KY(5871)、和潤企業(6592)及裕融(9941)向銀行取得低利貸款,轉手間接放款給建商賺高利,恐成打房破口,被形容成了「薯條三土匪」。此事,已引來金管會、財政部等相關調查,報告將於12月14日出爐。中租-KY(中租控股)旗下的中租迪和,成立於1977年,可說是台灣老牌融資公司,主要業務企業融資貸款、租賃車業務、分期付款買賣、貿易及應收帳款收買業務,以兩岸三地、亞洲市場為主。裕融為裕隆集團旗下的公司,成立於1990年,主要提供中古車貸款、汽車融資、租賃車業務等;和潤企業隸屬於和泰汽車(2207)旗下,1999年成立,主要業務為汽機車貸款等。去年「山道猴子的一生」影片掀起「先買後付」年輕人揹債,立委點名台股上市的三家融資租賃公司中租-KY、和潤企業及裕融,而被外界稱為「薯條三兄弟」。此外,還有另一家上市的租賃公司日盛台駿(6958)。新青安炒熱房市引發連鎖效應,銀行房貸水位吃緊,央行9月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重創房市投資客信心,在民眾申請房貸審核放緩,引起民怨之際,多位財委會立委赫然發現,原來還有一些中小型建商面臨銀行無法迅速核貸時,可改向融資公司借款,恐衍生「高利貸、套利10%、買房成屋奴、建商養地炒房」等社會問題,要求金管會納管。新青安房貸政策上路一年來炒熱房市,連帶的銀行房貸金額水位也跟著拉警報。(圖/報系資料)立委王世堅指出,依《銀行法》第72-2條規定,國銀公股行庫放款不動產既然不得超過存款餘額的30%,結果卻在融資租賃公司這一端出現破口,形同規避《銀行法》房市信用管制,若流入不動產業,銀行應立即收回款項。王世堅憂心忡忡地說,「融資租賃公司恐怕成為打炒房破口」,以我國銀行(含民營)貸放三大租賃業者(中租、和潤、裕融)的金額近3900億元來說,最低利率僅0.49%,其中8家公股銀行(不含中國輸出入銀)截至2024年初仍在貸放的授信餘額約1359億元,且公股銀有授信利率僅0.95%。另一位立委郭國文直指,「租賃業資金流向建商」的弔詭核心處,即是明明就企業所需的生產機具、汽車等貸款,需有實際的抵押品,理應擴及到營造業也應是類似,但看了財報才知融資公司透過其所成立的投資公司,左手向公股等銀行借到2%利率成本資金,右手再轉貸給建商利率高達12%~14%,這是不是拿民眾存款的錢去「賺10%套利」,這是合法合規的嗎?銀行應做好貸後管理。郭國文進一步點名融資租賃公司「不是薯條三兄弟,根本是三土匪」,因為將近2000億元借款來自公股行庫跟一般銀行,他們還另成立投資公司,放款給中小型建商,融資套利高達10%以上。究竟融資租賃公司該不該納入金融業,與金控、銀行、產壽險公司等受到金管會監督管理?引發大眾兩極化的討論,反對者稱「我創業銀行不借錢,幸虧有這些融資公司」,支持者則認為「一輛幾年的機車可以當抵押品,借款30萬,利率又比銀行高很多,會不會賺很大」……。目前融資租賃公司的主管機關為經濟部,非屬金融業,但對於「向銀行界借錢再轉借給建商」「一般企業融資流向不動產」的情況,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清楚指出,「此作法明顯不符原始貸款目的」,已要求銀行落實貸後管理,並儘速提出調查報告之外。彭金隆並允諾努力今年年底前,公告指定融資租賃業納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僅是對其類似銀行的「行為」做出消費者保護規範、相關罰則等,仍屬過渡性質,仍需設立專法才能管理機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77338/sm-35198d1cd95c3cbef78d6d0da9e215c5.jpg)
央行不講武德1/都更危老仍遭限貸令波擊 業者吐銀行放「高利貸」實情
央行8月起調控不動產放款額度,不只民眾申請房貸難,原本說好不列入銀行法72-2「不動產放款天條」的都更危老市場,也連帶遭殃。多家中小型都更建商向CTWANT記者透露,這2個月來貸款利率已從2%多上調到3%到4%,還被銀行威逼「不加息不給貸」;「央行『不講武德』!」一位被迫接受「高利貸」的業者砲轟,這根本是本末倒置,利息成本最終仍轉嫁到消費者。據銀行法第72-2規定,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的30%,即「不動產放款天條」,都更危老融資案則排除在72-2條之外。不過,今年下半年央行陸續找銀行喝咖啡、關切不動產放貸狀況開始,除了購屋民眾房貸申貸困難,就連72-2條排外的都更危老土地與建築融資也遭到刁難。「現在跟銀行貸款都要3~4%,甚至更高,還不見得貸得到!」CTWANT記者近期接獲多家北市都更建商反映,8月以前土建融利率約在2.3~2.5%,在存準率調升、有限放貸資金的排擠下,「誰能給的利息更高,銀行就貸款給誰。」都更建商提供與銀行高層的line對話訊息,銀行也很無奈,(圖/業者提供、報系資料庫)其中一名都更業者,是北市成立超過30年的知名老牌建商,他抱怨手上都更案,10月建築融資撥款時,「銀行竟告訴我,如果不加利息,就不撥款」,他以融資合約內容向銀行反映不合理,銀行卻雙手一攤,要他向央行投訴。該名都更業者氣呼呼告訴CTWANT記者,賠本生意沒人做,這些被墊高的利息成本,最後仍是反映在房價上,房價只會更高,「楊金龍打炒房目的是希望房價不要漲得太誇張,呈現平穩或下跌,講得義正嚴詞,但忽略了政策背後的反效果。」原本不列入「不動產放款天條」的都更危老融資,為何被打破?一位建商秀出與銀行高層的對話紀錄,找到了答案。該名銀行高層表示,今年6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即集中度)為37.4%,接近歷史高點,而這數字包含(購置住宅貸款+房屋修繕貸款+建商建築融資)/總放款比率,因此要各大行庫檢討建商土建融額度,「簡單說,都更危老雖不占72-2,但是占不動產集中度」,因此要求銀行全面調降建築融資總額。對此,CTWANT記者也採訪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陽信銀行董事長的陳勝宏,他解釋,雖然央行指出都更危老案土地融資不受72-2限制,但大家不知道,建築融資仍受到每個銀行放款總額2成的限制,尤其最近央行兩度調升存款準備率,共調升2碼回收近3000億元市場游資,確實讓都更危老業者近期在融資上受到很大阻礙。北市屋齡30年以上老屋占比超過7成,急需都更,陳勝宏建議政府應該重視每道決策實際影響面,都更危老案應該明訂排外條文,才有辦法順利推展。(圖/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提供)陳勝宏告訴CTWANT記者,目前流動資金缺少,利率調高是必然,現在普遍利率約在3、4%,財務狀況不佳的中小型建商,利率最高有可能來到4、5%,受到的貸款限制也會比較多;此外,現在撥款也不能像以前要撥就撥,建商也出現排隊等撥款的狀況,「小建商貸不到款是有可能的!」另名同樣成立超過30年的都更建商則反映,在都更裡估價師需依據政府公告的營造工程物價指數,評估地主與建商分別對於重建的貢獻度,決定產權分回比例,但政府對於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的調整遠低於現況,造價估算的失準,讓都更建商須付出更多成本;再加上這5年物料工資上漲許多,若是疫情前和地主承諾的分回條件,肯定都不賺錢。該名建商繼續說,這幾年政府又加強打炒房力道,第2戶購屋貸款降為5成、法人置產貸款降為3成,北市超過7000萬元的高價住宅限制只能貸款4成,以北市破百萬房價來看,規劃50坪房子就相當有機會超越7000萬元門檻,都更建商還要冒著房子賣不出去的風險,有些寧可不蓋。陳勝宏說,這幾波信用管制下,中小建商受到的打擊不小,有的停滯不敢繼續整合,就算整合好,也可能資金貸不下來,只好盤出去給大建商,但這2年工料漲4成,若已無利可圖,也可能找不到接手建商。一位不具名地產人士則說,房地產被稱為火車頭不是沒有道理,他以大陸房市政策為例,打房政策太激進反成催命符,把經濟一起拉下水,現在得花13.7兆才能救市,現在台灣也是過度干涉、限縮消費者權益,完全不像是一個自由經濟的國家,不僅房價降不下來,未來2年台灣經濟堪慮。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54987/sm-6fa2f13cab92f2c29c38a42f9a2ac886.jpg)
投資客翻車?全台法拍量增1成 專家:高槓桿+找嘸「接盤俠」
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統計,全台2024年上半年法拍移轉棟數達1,840棟,全台法拍量年增1成,六都中以新北市法拍移轉量達329棟最高,年漲幅44.9%,其次為高雄270棟,年增26.8%。專家分析,高槓桿加上升息,又找不到「接盤俠」,南部有投資客「翻車」、小建商周轉不靈所致。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法拍移轉量被視為房市景氣的反向指標,但今年上半年法拍移轉量與2009年有統計以來歷年相比,仍處相對低點,僅高於2023年,惟整體違約率仍不高,市場體質仍健康。至於國內法拍量出現增加,她認為,主因是自2022年以來進入升息循環,尤其3月央行再度升息,當部分購屋人負擔加重,加上超額槓桿,又找不到「接盤俠」,就可能讓愛屋淪落法拍市場。觀察六都法拍移轉量,僅新北、高雄市與去年相比出現增長,其中新北市上半年度移轉棟數達329棟,為3年來同期最高。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南北兩大都會區同時出現法拍案量成長,主要有2大原因,一是兩市同為房市熱區,其中新北上半年新案量爆出歷史巨量,高雄市則憑藉半導體產業議題吸引各路建商進駐,推案量巨大區域,適逢近期政府推出選擇性信用管制與升息措施,小型建商周轉不靈,即可能出現部分法拍量體;二是兩大都會區近期重劃區議題濃厚,吸引投資族群置產,但當央行升息,致使高槓桿族群提前「翻車」。賴志昶認為,全台此次法拍案量增加,搭配近期屢傳銀行房貸水位已滿、全球股災等消息,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勢,惟在高房價時代,且法拍釋出案量仍處低水位,買方要到法院撿便宜恐也不容易,且法拍有難辨識屋況、需準備底價2~3成保證金、得標需7日內繳清尾款等條件,建議有意進場者,需多詢問銀行貸款條件,且探訪鄰里了解屋況,才能保證買到適宜的法拍物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54490/sm-5826fb11fc93b17086ef05ab53a1970a.jpg)
「新青安+股災」引發房貸大風暴 李同榮警告留意3後果
新青安後遺症越演越烈,房貸餘額年增率已衝破十兆並創新高,各大銀行不動產放貸趨近滿水位,因貸款延誤引發糾紛四起,加上近期亞洲股市集體崩盤,台股半個多月來重挫18.8%,對市場資金流動性產生嚴重影響。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提出警告,「新青安+股災」將引發銀行房貸大風暴,政府若不重視,將會產生三大嚴重後果:(一)搶貸亂象越演越烈(二)房貸糾紛層出不窮(三)觸發小型建商倒閉風潮李同榮指出,新青安成就不少青年成家,但也引發不少假性需求,短期內供需失衡,以致再拉高已經到頂的房價,也助漲市場投機氛圍,而年輕人所獲利息補貼金額卻根本遠不及被拉高的房價,政策的一得兩失,可謂弊大於利。然而更大的後遺症是銀行業貸款額度趨於滿水位狀態,除了房貸不易,更排擠中小建商的土建融申貸,各大銀行開始採取暫行收件或暫延撥款的措施,購屋者及急需開工的中小建商全部加入搶貸行列,加上近日股災所造成的資金流動障礙,促使銀行資金水位更加緊縮,整體銀行體系淹至喉嚨的水位已頻臨岌岌可危的崩潰危機。李同榮分析,日前日經225指數單日下跌超過12%,韓國股市寫下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慘跌幅,KOSPI指數收跌8.77%,納斯達克期貨重挫4.7%,標普500指數期貨下跌12.4%。台股加權指數單日下跌1807.21點、重挫8.35%,短短半個月大盤跌掉4000點,為金融海嘯以來股市最嚴重跌幅,分析亞洲股市崩潰主因來自美國經濟預期可能衰退,更重要原因可歸咎於經濟數據不佳、企業財報不利消息,及地緣政治風險升級3大因素,導致投資人紛紛趨避風險,而此時處於高檔的台股當然也經不起利空吹襲而無法置身事外。同樣的房市目前也因新青安與股市發燒助燃,房價處於末升段甩尾的高點,此時也經不起市場風吹草動,加上下半年國內外經濟基本面若不如預期,房市隨時都可能結束多頭行情而反轉。李同榮認為新青安加上台股重挫所引發的房貸滿水位風暴,若不即時提出對策,市場將產生3大嚴重後果:(一)搶貸亂象越演越烈:目前銀行不動產放貸平均水位高達27-28%,滿水位的銀行開始暫停收件,未滿水位銀行採取選擇性放貸,先照顧大客戶,再挑有實力且高利率客戶,至於小咖建商與弱勢購屋民眾則需排隊待審、或排隊待撥,造成扶強不扶弱的市場亂象,這也是新青安造成的排擠效應,最後排擠的仍然是後段班的新青安與購屋弱勢,他們不但房價買的比人貴,利率也可能比人高。(二)房貸糾紛層出不窮:預售市場即將交屋的購屋者現在可能面臨建商分戶貸款成數不足或因貸款困難延誤交屋及利率偏高的窘境,造成因房貸問題引發違約糾紛案件。(三)觸發小型建商倒閉風潮:自從央行祭出請領建照18個月限期開工,加上土建融多次限貸措施,現在又因銀行放貸滿水位風暴,目前中小建商土建融貸款越來越困難。舉例說,銀行建融對中小建築成本評估相對更保守,最少打8折,再給予融資6成,等於48%融資,銀行對中小建商52%的自備款,無視已有營建履約撥款機制,還會要求建商先提出自備款足額的存款證明,以示實力,而且利率也比上市大建商高出許多,不但造成大者恆大的不公平競爭,更可能在房價反轉時造成小型建商周轉不靈的倒閉風潮。李同榮最後表示,若要化解風暴危機可依銀行法72-2條之除外條款,將新青安額度列為除外條款,可多出至少5000億餘額貸款。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政府過去包括6次限貸與提高存款準備率的限縮資金等於又重返市場,房價甩尾漲勢可能又難以終止。下半年房市走勢強弱,除了經濟基本面趨緩與技術面高檔的不利影響以外,政策走向的一對一錯會是關鍵,同時不可忽視兩岸地緣政治局勢,更會是處於高檔房市的一隻灰犀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51158/sm-fb7b56a88437b4bdc505b49bfd09defa.jpg)
建商忙補貨1/房市熱警告!上半年建商推案大爆發 購地金額也大增134%
今年房市持續火熱,不少建商董座坦言「看不到跌勢!」數據會說話,CTWANT記者委託591平台和商仲世邦魏理仕,進行建商推案與獵地的最新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七都新推案件數和總銷金額,雙雙比去年下半年增漲逾2成;也因為案案順銷,建商開始大舉獵地補庫存,今年上半年全台建商購地金額高達79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34%。今年上半年台股指數屢創新高,游資充沛,再加上台積電、AI科技股話題,撐住國內房市表現。(圖/報系資料庫)「房市看不到頂!」6月底愛山林(2540)董座祝文宇接受媒體採訪,對市場看法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現場記者訝異,懷疑是否誤聽;興富發集團旗下潤隆(1808)總經理林暐鈞近期受訪也直言「房市看不到悲觀、下跌的情況」;就連第一線銷售的代銷龍頭海悅(2348)董座黃希文也都說,這波房市強勁買氣,短時間內不會退散;鄉林(5531)董事長、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更是直白用「我自己也看傻眼!」來形容這波房市熱度。 回顧這波房市景氣循環,2022上半年在通膨預期、造價上揚與台積電擴廠話題利多刺激下,房價漲勢凌厲,就連房地合一稅收也創下上路以來新高,不過下半年受到通膨惡化、股市跌跌不休、利率升升不息衝擊,房市由盛轉衰;為防止預售短期炒作,2023年1月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讓預售市場2023上半年銷售持續萎縮,不過下半年推出新青安房貸促進成屋銷售,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台股屢創新高、熱錢滿溢,房市自去年下半年反彈、今年飛高高。去年下半年房市就反常不受總統大選影響,到今年更反彈衝高、順銷的情況更加明顯。(圖/林榮芳攝)CTWANT根據591新建案平台統計六都及新竹(七都)推案件數和總銷金額,2022下半年共推出857件新案、總銷金額1兆1211億元;到了2023年房市降溫,推案也跟著放緩,上下半年推案件數分別不到750件,不過因為價格持續走揚,總銷金額落在1兆元上下;由於去年下半年房市好轉,今年上半年建商推案放量,推案數884件、總銷金額1兆2319億元,分別較去年底成長2成多。591新建案總編輯李忠哲表示,今年Q2確實推案大爆量,關鍵除了高房價推升總銷金額外,建商對市場樂觀積極加碼,因此329、520等檔期的供給皆屢創新高。觀察各縣市可發現上半年以桃園和台南表現最搶眼,兩地除了房價基期相對親民,同時也擁有大量重劃腹地可供開發,加上大量就業人口擁進,建商自然不會錯過良機。 建案順銷也為建商增添信心、加快獵地速度,CTWANT也委託商仲世邦魏理仕統計近年全台建商單筆超過3億元之購地件數和金額,2022上半年以前房市大好去化不少土地存貨,下半年房市雖降溫,但補庫存需求仍帶動46筆、622.8億元建商購地交易;2023年上半年掉至30筆、341億元,下半年房市回溫,建商購地也開始增加,共40筆、455.7億元;2024年更是大爆發,上半年共64筆、798.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34%。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李嘉玶分析,2023上半年建商購地金額341億元,創6年來同期新低,主要是在借貸成本上升與房市買氣不振的背景下,建商對於土地儲備普遍採行保守策略。然而自去年下半年起,住宅交易持續回暖,部分建商開始擴充土地庫存,至今年上半年建商於全台購地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增134%,交易筆數亦呈現翻倍成長,顯示土地買賣市場強勁反彈。 不過今年6月央行調升存款準備後,將使銀行拉高授信門檻,李嘉玶認為,建商是否能順利取得貸款,土地位置與建案規畫尤為重要,恐也對中小型建商造成更大的資金壓力。 展望下半年房市,李忠哲認為政府態度是關鍵,雖然目前已有央行限貸、新青安「一生一次」走在前,但仍難擋這波景氣洪流,房市價量依然是一路向前衝,短期內若無重大事件或更強力的打炒房政策阻攔,估計這波多頭氣勢將繼續延續下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45399/sm-05b1da32d7c25bb13a2fbd5322a9fffa.jpg)
接棒江翠好口碑!強勢回歸五股洲子洋
名列北台灣十大建商的立信機構,經營20多年來,陸續參與及規畫推出近30座好案,自2008起年重整及開發板橋江翠重劃區,旋風式推出「新外灘」、「帝景」系列、「帝國花園廣場」、「御景」、「天朗」、「雙星」等,有口皆碑的好案,亦成為消費者心目中首選建商之一,在江翠北側,平均每三組客戶就有一組選擇立信,由此可體現立信品牌力的強度,深受購屋各族群青睞。立信機構延續板橋江翠北側重劃區的良好口碑,強勢回歸五股洲子洋,將板橋江翠水岸建築之美,與國際精品高規格建材移植至洲子洋並加碼升級,打造洲子洋重劃區「合理價格、豪宅規格」的重磅個案!立信機構「珠洲醴」本次將置地於洲子洋重劃區真正的核心商業區,位處30米新五大道的第一排,鄰近新城八路,該重劃區內僅有不到9%為精華商業區,整體街廓整齊,享有重劃區生活的悠靜、與商業區帶來的地段便利性,區域內目前已有全聯旗艦店、全家便利商店、思夢樂、千葉火鍋、路易莎、興建中的小北百貨等一線人氣店家,地段條件相當優越。兩大交通建設利多買進正是時候專家表示:五股洲子洋重劃區開發多年已成熟,區域內房價隨著重劃區基礎建設完善、及區內建案陸續完工交屋,讓該區房價呈現緩步合理的上升,但若放眼將洲子洋重劃區對比雙北鄰近本區的新莊、蘆洲、三重、北投、關渡甚至是士林等其它區域來看,五股的房價可說是相對親民容易入手,加上五股已知將有兩大交通建設正在實現中,可望為本區帶來合理的房價後勢漲幅潮。五股公有零售市場。(圖/品牌提供)前言提到的五股交通雙引擎,第一項建設是將在國1五股交流道增設北入、北出匝道,預計2027年完工,該項目完成後可望將大程度緩解五股交流道現處於尖峰時段的交通壅塞。另一項則是五股泰山輕軌建設,今年Q2獲得行政院宣布核定,目前綜合規劃報告審議中,目標為奉中央核定後六年完工通車,五泰輕軌規劃全長11.6公里,共設置14座車站,未來將與中和新蘆線的蘆洲站交會,串聯後可連接至板南線,串接板橋至南港或經由板南線轉乘至內湖、信義及台北車站等…五泰輕軌亦可連接至機場捷運線的泰山站,再由欲規劃增設的A5a站做轉乘,多元串聯桃園以及雙北的大捷運路網。且五泰輕軌站體F08站,預計設立於距離「珠洲醴」僅約250米的新五路三段上,未來無論上下班或出遊,都大大的增加了交通便捷性。兩大交通建設都為本區房市增添利多,現在入主「珠洲醴」,等於抓在建設起漲點。此為雙向共六線30米寬闊新五路。(圖/品牌提供)買房首選優質品牌建商專家也提醒:平均地權上路後,房市以自住客為主,近年市場不時傳出小型建商爛尾樓新聞,自住換屋族在買房時更要謹慎,挑選優質、實力堅強的品牌建商,大型建商在自體開發規模、營造經驗、成本管控都相對有經驗,消費者也能比較安心。業者表示:洲子洋重劃區多半為自住客買盤,本身就具有重劃區、水岸、公園、景觀、交通、以及未來輕軌建設話題,讓這幾年價格從原有的4字頭,爬升到5字頭房價甚至已經出現6字頭房價,但跟一橋之隔的蘆洲、三重相比,價格依舊親民很多。綜觀「珠洲醴」的交通條件,開車族約20分鐘可抵達台北車站、內湖科學園區,購買主力為在地換屋客、內科工程師、板橋、三重、蘆洲等地緣關係客戶,因比價效應而來,能夠以洲子洋重劃區價格買到媲美江翠重劃區的品牌個案,絕對是非常划算的條件。新北大都會公園。(圖/品牌提供)立信機構「珠洲醴」這次也給予十大保證,像是十五年結構保固、五年防水保固、甲級營造精工、趨勢化科技建材等配備,讓消費者買得安心,目前「珠洲醴」接待中心已經正式公開,也受到不少立信粉絲、首購、換屋族詢問,反應熱烈,有興趣的民眾也務必把握這一波良機到場參觀。【珠洲醴】接待會館:新北市五股區成泰路三段118號旁基地位址:新北市五股區新五路三段與新城五路交叉口貴賓專線 : (02)8292-5777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341991/sm-64c3bd3340aae94c6b1a48c42dcc7e4b.jpg)
萬年滯銷新古屋2/豪宅標準10年未改市場畸形 高雄透天沒「現金」2400萬恐難換屋
CTWANT委託住商機構依據591平台盤點雙北銷售超過10年的新建案共12案,這些從預售、新屋賣到快變中古屋的案子幾乎都是大坪數產品。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坪數銷售期本來就長,豪宅限貸令推出後更是雪上加霜,「尤其高價住宅認定標準10年未改,沒跟上房價行情,導致房子越蓋越小,台北市權狀50坪就觸碰豪宅天花板、南部三代換屋不能同堂,市場發展很畸形。」央行於2014年起修訂「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購置住宅貸款及土地抵押貸款業務規定」高價住宅認定標準,台北市7000萬元、新北市6000萬元、其他地區4000萬元以上之住宅,限制其購置貸款額度僅4成。然新成屋近5年平均房價,台北市漲37%、新北市漲47%、台中市漲87%、高雄市漲66%,認定標準已10年未配合房市狀況調整。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戴嘉聖就說,這幾年全台房價都往上跑,政府對於豪宅的認定金額卻一直沒動,早已和市場嚴重脫節,「現在購買大坪數產品必須先自備現金2400萬元起跳,尷尬的是,有錢人不想拿錢出來,有需求的又拿不出錢來,逼得建商坪數只能越蓋越小。」他觀察客戶的想法,「對他(客戶)們來說不是沒錢,是他不想拿那麼多現金出來,這些錢他可以做更多投資;另一種客群是有換屋需求,但自備款不夠。」為了避免觸碰豪宅門檻,建商只能總價除上房價來決定坪數。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就以北市總價7000萬元信用管制舉例,若以每坪120~150萬元計算,只能買到權狀40~50坪的房子,室內約30坪,「北市有大量的換屋需求,這種畸形的總價限制已經造成北市房屋市場極度扭曲,只要超過7000萬元總價都是票房毒藥,因為貸款只能4成,自備款太高,寧可花1.3億元買2戶打通,自備款都比買7000萬元的房子還低。」不動產代銷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戴嘉聖觀察,豪宅貸款管制的總價未與時俱進調整,造成有換屋需求的自備款不夠,就算夠的也不想投入太多現金,寧可選擇買2戶打通。(圖/林榮芳攝)戴嘉聖是高雄的建商和代銷業者,他則以高雄總價4000萬元的限制為例,蛋黃區每坪單價50~60萬元計算,建商推案會控制在權狀不超過70坪,也就是室內約45坪產品含1、2車位,來避開豪宅限貸。不過中南部有很多三代同堂甚至五代同堂過去同住在透天,就會發現換屋困難,因為透天總價隨便都超過4000萬元以上,必須先有2400萬元現金,大樓產品頂多也做到4房,無法滿足下,最後只能被迫三代分居。房價較高的台北市,未避開豪宅限貸令,清一色推出小坪數產品來壓低總價、不超過7000萬元。(圖/方萬民攝)大坪數銷售期本來就長,再加上豪宅限貸令,銷售雪上加霜,另一位高雄地產業者就說,高雄最久還賣到20年,大部分在亞灣區,像是「國硯」「京城凱悅」也都屋齡超過10年以上還在銷售,這些都是上市公司建案,不急著賣,也不可能降價,建商餘屋課徵囤房稅是一筆壓力,但這幾年景氣好都賺很多,所以也沒差。「政府擔心提高豪宅認定標準就被認為是放任房價飆漲,卻讓整個供給市場都亂了套。」蔡漢霖無奈表示,建商理應提供宜居、符合需求的房子,現在卻只能配合政策控制坪數;想換屋卻換不起的民眾最後也只能轉到外縣市或郊區,讓人口結構變得更加畸形。建議政府應該要鼓勵合理換房,若是經查為換房需求,室內50、60坪或產權90坪以下的房子可研擬不受限貸管制,或許能讓房市正常一點。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認為,建商理應規劃宜居產品,但豪宅限貸令卻讓房屋總價有限制,只能依照總價和每坪單價換算可以規劃的坪數,房子是越蓋越小。(圖/林榮芳攝)戴嘉聖也認為,政府擔心炒房,已經祭出私法人購屋限制和平均地權條例2.0就已足夠,應可以把豪宅限貸令解除,讓市場自由發展,「把中小型建商的路斷掉,市場只剩大型建商,就他們說了算,市場只會越來越不健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14723/sm-e75586890a1d34f2b533fafc01fe6d1e.jpg)
「想用本名死去」自首遭警方逮捕 日逃亡49年通緝犯病逝醫院
日本神奈川縣一位名叫「內田弘」的患者,日前因為胃癌末期前往當地醫院住院,而其在25日突然對外表示,自己是逃亡49年的通緝犯桐島聰。就在警方確認這項消息的過程中,這名「桐島聰」已經於29日在醫院病逝。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桐島聰是在1970年參與多起企業連續爆炸事件的重要通緝犯,隸屬於「東亞反日武裝戰線」,在1975年因為涉嫌違反爆炸物取締法而遭到通緝,他也為此展開長達49年的逃亡生活。在這段時間,該名自稱是「桐島聰」的男子,以「內田弘」的假名在神奈川當地一個帶有住宿的小型建商居住工作。而在該名男子自稱自己是桐島聰後,警視廳就隨即對該名男子展開調查,同時也去調查該名男子自稱藏匿期間的出沒地。但由於警方並未保存當年「桐島聰」做案時的指紋與DNA,所以警視廳計畫與其親族進行DNA比對,以此確認男子的真實身分。但如今卻有消息指出,該名自稱是「桐島聰」的男子,已經於29日在醫院內不幸身亡。根據該名男子向旁人的陳述,他自知自己時日不多,希望能在死亡的時候使用真名死去,所以才對他人證實自己就是逃亡49年的桐島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10989/sm-96b7bfceab5d8bf7b319c74e330cdbba.jpg)
富旺林宗毅:選後房市迎春燕 湖口造鎮最後4期30億一口氣出清
富旺國際(6219)看好選後不確定因素解除將迎來房市春燕,位於新竹湖口綠園段的富旺新市鎮造鎮案,計畫把剩餘的4期大樓和別墅案於今年一次「梭哈」推出,總銷約30億元;另外加上台中美術館特區「麻園頭段」及后里「口庄段」,預計全年將推出81億元案量。總經理林宗毅表示,選後政策逐漸明朗,建商與消費者都將吃下定心丸,預估選後來客會有一波回籠潮。圖為已完工交屋的第三期「富時代」華廈及第四期「新時代」透天,中間有一大片公園。(圖/林榮芳攝)富旺10多年前進入大新竹推案,從新竹市的金山街、關埔重劃區、湖口的竹九重劃區、吳厝重劃區,2014年買進綠園段1.2萬坪土地,並於2016年推出富旺新市鎮造鎮案第1期「站前大時代」,經過7年多的開發邁入倒數階段。富旺新市鎮造鎮案目前已經推出8期建案。林宗毅表示,前6期均已完銷,第7期「華時代」目前已進入銷售尾聲,去年10月公開第8期「鈺時代」,市場反應熱烈,目前已銷售過半。剩下第9期的「耀時代」大樓案,184戶,總銷16億,及10~12期近百戶透天別墅案,總銷約13億元,將於第2季後陸續推出,也是最後產品,預計在2026年全數完工入帳。林宗毅說,富旺很有福報也有遠見,2014年就到湖口買了這片1.2萬坪面的土地,分12期開發大樓、華廈、透天等產品,市場反應良好,如今全區銷售將進入尾聲。(圖/林榮芳攝)「現在景氣不錯,產品也符合主流,本來想要逐年推,既然外溢效益強烈,就決定趁現在一次推出。」林宗毅表示,富旺看好大新竹地區人口持續正成長,台積電竹科共有7個廠,寶山未來也規劃4廠,預計帶動更多高科技、高收入客群,也是最高人均收入地方。富旺多年前就提早佈局,精準預測竹北的外溢效應,尤其竹北房價7、8字頭隨處可見,讓3字頭的湖口具吸引力。不過湖口仍以在地買盤為大宗,在地人購屋占5成以上,3成才是竹科外溢過來的人口,2成為台北桃園地區的高房價下的外溢買盤。林宗毅說,湖口本身也有新竹工業區、綠園段旁邊也有山葉總廠、遠紡新世紀,離湖口舊市區也很近,所以在地購屋消費力也是很充足。 富旺今年還打算在台中推出2案,一為美術館特區「麻園頭段」,位於向上路、忠明南路口,基地515坪規劃20~30坪128戶,總銷25億元;及台中后里「口庄段」,大樓252戶、透天65戶,總銷26億元。「今年推案量總銷約81億元,是為了2027年入帳完工作準備,目前在手案量全台20建案共232.86億元。」由於近年完工交屋挹注大量資金,林宗毅透露,「已準備了40億銀彈獵地,除了評估人口結構外,鎖定都市計畫外甲乙建地及都市計畫內的危老都更案。」11日,富旺以3.32億元取得彰化縣和美鎮嘉詔段共1279.1坪房地。林宗毅認為,經歷這幾波打房後,短期炒作的投資客也已退場,市場恢復秩序,「景氣最差的時間點已快過了」,剛性需求持續回籠,置產客或換屋族也開始長遠佈局計畫,選後政策逐漸明朗,建商與消費者都將吃下定心丸,今年將迎來房市春燕。「預估選後來客會有一波回籠潮,第一季基本上是樂觀的,比較有風險的是稅務改制與金融貸款限縮的干擾,對小型建商影響大,但上市櫃、大型建商財務健全不太受影響。」他也強調,營造成本大漲,缺工缺料,未來還課徵碳費,綠色通膨時代,加上土地標售價不斷創新高,「預期未來幾年預售屋房價不會跌,還呈緩漲態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07407/sm-f73ac6ab641a7d8088752c6962ade649.jpg)
ESG綠色風暴降臨 不動產聯盟推估「未來房價將漲2成」
十三大不動產業27日舉辦聯合記者會,發布113年房市預測字「明」,並提出3項建議,新青安貸款再加碼、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加強「淨零排放」獎勵引導,更預估明年起碳稅開始徵收,5年內營造成本將上漲15%,未來5~8年房價將可能上漲2成。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認為113年房市預測字是明朗、明白的「明」,聯盟理事長林正雄表示,因新青安房貸持續發威,挹注房市動能,房地產也利空出盡,相關管控政策方向已確定明朗,總統大選後局勢底定,3位候選人皆未加碼打炒房,並提出有房地產政見,對產業皆為加分,房地產業者與消費者皆能以清晰明白的心態佈局推案與置產。林正雄表示,平均地權修法上路後,預售屋市場受到衝擊,推案減少,預估今年總推案量1.37兆,約比去年同期減少14%,總推案戶數約7.7萬戶,年減13%,「打房政策出盡,買氣也穩定了,今年成屋市場價量齊揚。」目前利空政策盡,只剩虛坪改革還在討論中,不動產大聯盟理事長林正雄認為,非常不可行,只會讓房價再增加。(圖/周志龍攝)對於明年有可能上路的虛坪改革,他認為,非常不可行,只是把原有的成本灌在哪的問題,建設公司所賣的價格還是一樣,虛坪改革的結論,最後單價提高,呼籲政府不要再疊床架屋,大動干戈,最後房價還是會上漲,還是公開透明揭露公設比讓消費大眾知道就好。另外就是2050年淨零排放,導致南部已有鋼鐵廠發文給業者要加收碳費,「未來5~8年綠色通膨將震撼社會大眾,所有建材都要加碳費,5年內營造成本將上漲15%,所有成本一直疊上去,未來5~8年房價將漲2成。」聯盟總會也提出新青安貸款再加碼、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加強「淨零排放」獎勵引導等3項建議。林正雄說,近年房地合一稅、房屋稅等增加,自107至111年止,5年共超收稅費約1.1兆,今年亦上看3,700億,應有充裕財源用以幫助青年輕鬆成家,建議新青安貸款再加碼,利率1%,貸款9成。另外,台灣省不動產開發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黃啟倫表示,台北7千萬、新北6千萬與其他縣市4千萬的高價住宅定義已不合時宜,以及建商購地貸款規定太嚴苛,影響中小型建商營運規劃與土地整合,聯盟認為因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建築材料公會理事長陳東慶也建議政府,在全民必須的「電力」、「石油」與建築業關鍵原料「鋼鐵」、「水泥」等排碳大戶上,建議以租稅補貼與獎勵措施推動「製程與設備更新」,避免造成「綠色通膨風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7/293427/sm-e53e6936dfdeda018aa65548f9891a9e.jpg)
合建失和2/市場傳下個爛尾案在「這區」 賴正鎰:2成合建陷解約危機
近年原物料漲價,營造成本失控下,使不少合建案陷入停擺泥淖中。多位業者及專家觀察,「去年起,全台建商與合建地主多進入『重新協調』拉鋸戰。」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透露,「約有2成合建案面臨解約危機。」CTWANT記者日前就接獲某上市公司發函給地主欲解除合建契約,市場已傳出下個爛尾樓恐出現在大同區。據營建署資料顯示,台北市去年核定都市更新案件計40件,今年1到9月則已核定28案;新北市去年全年核定20件,今年前9月已核定20件。但觀察雙北已核定公布的都更案件累計1272件,至今尚未開工的確有237件。另根據北市建管處統計2018年10月至今,都更危老報開工件數610件,其中尚未領得使用執560件;已請領建築執照而辦理開工展期356件,其中尚未領得使用執照338件。「很多都更危老案核准後不拿建照,拿了建照不開工,開工後慢慢做,真正核准到開工不到5成。」品嘉建設創辦人、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觀察,從去年起全台建商與合建地主,都陷入在「重新協調」的拉鋸戰,若地主堅持原分回條件,建商也不可能賠本硬蓋,於是就把合約放到到期無效,再重談條件;已簽約、已開工無退路的,只能等原物料降價,「一切都以拖待變。」胡偉良多年前在北市萬華區買下一棟透天,原本打算插旗整合都更,後來才發現已有建商進駐,於是他成了合建地主之一。「該區整合建商已拿到大部分住戶的同意合建契約,已達都更門檻,但遲遲不送件,拖了快1年。」他推測,原因不外乎是因過去跟地主協議的分回條件,在營建成本不斷上漲下,已無利可圖。「很多小建商前幾年一窩蜂出來搶危老和都更的大餅,沒有太多實績,只能讓利吸引地主合作,但成本上漲後吃掉利潤,現在發現都啟動不了。」胡偉良說,當初跟該名建商講好,若有問題,便無條件讓給胡偉良的品嘉建設接手,但他看了看該建商承諾的條件再對照現況,「連我們實力非常強都不見得能做,現在已經有住戶在吵,發動要建商解除契約,但原條件我是不可能接的,我也要等地主願降低條件才能做。」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表示,3年前每坪營建成本12.5萬元,現在來到25~35萬元,小建商根本開不了工,不然就慢慢蓋,建商推都更要達到損益平衡很困難,因為北市蛋黃區合建案分配比大概都是建商、地主4:6分,也就是說建商未來只能銷售分回的4成房屋,來負擔全案的營建成本,為了讓近年上漲的成本不吃掉利潤,只有在房價上調整。但房價上調,對於小品牌建商有賣不出去的風險,因此有些建商放棄整合。「最近半年就接到5個案子,原來的建設公司做不下去,地主來找我們合建,預估目前合建案有2成都面臨解約危機。」賴正鎰透露。類似情況在雙北非常多,市場已傳出下一個爛尾未爆彈已正在醞釀,大同區一處合建案,建商已將地主房子拆了,但營造發不出去、銀行融資下不來,據聞目前尚在和地主調解中不只中小型建商放棄合建案,就連上市公司也舉白旗投降。CTWANT就接獲民眾提供某上市建商發函給中山區合建案地主,「現因受市場缺工缺料、營建物價高漲影響,成本已高出本公司所能承受範圍,故無法與其他和建範圍內土地所有權人完成合建契約書之簽訂。」「為此特以書面發函通知已簽訂合建契約地主辦理合建契約之解除。」陳先生投訴,三重老家的合建案工程進度緩慢,2021年7月就動工,今年7月底灌了漿又停工,房子停留在4層樓高度。(圖/投訴人提供)一名陳先生就像CTWANT投訴,三重老家的合建案,規劃地上13層、地下2層建築,2021年7月就動工,從去年11月一度停工,今年7月底好不容易有動作,但灌了漿又停工至今,房子仍停留在4層樓高度,而且租金補貼到至今積欠8個月沒給。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說,合建案建商可說是困境重重,「整合中的進退兩難,已核定的發包困難,興建中的案子,又要面對打房的市場風險與房地合一稅,如果賣不出去,還要被課囤房稅。」根據不動產開發公會整理的營建業主要項目成本漲幅,其中漲最多的是鋼構材料,今年相較2020年每噸漲幅達45%,鋼筋也漲了39%,混凝土則是漲了27.3%;工資方面,鋼構、水電、電銲等專業工人薪資漲都超過5成,模板、泥水也漲超過2成。于俊明就算給記者聽,「每坪投入成本/實施者取得比例=房價」,分子隨著缺工料漲、碳中和的要求,都更案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要讓房價下降,分母必須變大,例如住戶負擔更多重建費用、住戶分回面積減少,或實施者取得比例提高,但是不管哪種,住戶都會反彈,讓重建難以推動,最終結果還是推升了房價,結果政府又加重打房力道。「這是都更與整個產業當前面臨結構性的困境,政府要推動都更,至少要將容積獎勵提高,讓分母變大,才有可能續行啊!」于俊明向政府喊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236757/sm-aa833fd8a9a3bc24a1c46887a7214954.jpg)
《平均地權》綠大老也跳腳 呼籲土融鬆綁、法案暫緩實施
新內閣走馬上任後,加緊腳步研議《平均地權條例》子法,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十萬火急表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案在「景氣差,市場冷」的情況下強勢通過,現已有中小型建商撐不下去,馬上就會有倒閉潮出現,呼籲儘速鬆綁土融管制,並暫緩實施《平均地權條例》。內政部長林右昌已宣告4月將完成《平均地權條例》子法與施行細則,預計最快上半年會正式實施法案,修法後對於建築業多項不利,楊玉全今(4)和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及名譽理事長陳春銅、新竹公會理事長朱彥龍同台發聲,呼籲政府應重視建築業土地融資當前面臨問題,力求維持產業穩定。「經濟已這麼不好,政府還下重手打房,房地產百工百業占GDP相當比重,打趴房地產,經濟成長率勢將下修!」陳勝宏指出,執政黨縣市長敗選,也非高房價單一因素造成,現在政府猛打房對選票也沒幫助,且房價也打下不來。陳勝宏同時也是民進黨綠色友誼連線掌門人,由於業界反彈,多次向政府建言,政府都不理,如今新內閣上任,陳勝宏說會再爭取溝通,為業界發聲,建議鬆綁信用管制,暫緩實施《平均地權條例》,「若新內閣願意聽,將會進一步提出完整建言。」(左起)新竹公會理事長朱彥龍、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名譽理事長陳春銅。(圖/林榮芳攝)陳春銅無奈地說,建築業只是加工業,現在土地成本、營建成本高,缺工問題也沒解決,房價沒有下跌可能,這段時間房市一定觀望、遲緩,結果政策一波波打下來,首當其衝是中小型建商,因此建請適度檢討現行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和《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向來與執政黨關係密切的楊玉全也提出建築業5大難題,要執政黨三思後行,「不要坐在辦公室訂政策,多出來曬曬太陽。」第一,融資額度嚴重緊縮,形同資金斷鏈。目前土融最多只能貸到5成,其中1成還要等到動工才能核撥,等於建商購地至少要準備6成以上自有資金。在擔保品已十足設定抵押並綁信託下,金融政策還對營建產業如此苛刻,造成產業資金斷鏈,影響促進地利動能。第二,不合理的動工期限要求,簡直不知民間疾苦。目前土融要求18個月內一定要動工,實務上有的銀行甚至只給1年期限。就算不談整併其他土地,建案從購地至取得建照開始動工,都要經過許多冗長的行政程序,如果再涉及都市計畫變更、都市設計審議、環境影響評估等事項,18個月內就要動工簡直是天方夜譚。第三,變相抽取銀根、調高利率。如果沒有在一定期限內動工,銀行就要逐步收回貸款,在沒有外在不利因素下,卻要抽取銀根,並且又採階梯式逐年加碼計息,讓中小型建商資金吃緊,成本增加。第四,新規溯及舊案,衝擊產業正常營運。央行是在110年12月17日限制土融最多貸至5成,但是之前已核貸舊案超過央行新規定5成者,若要展延,原貸款成數最長只給1年的調整期,若未動工即須償還成數差額,等於抽取銀根,讓建商原本規劃之財務計畫驟然出現缺口,嚴重衝擊正常之營運計畫。第五,大者恆大,不利競爭。中小型建商目前的融資條件劣於大型集團建商,利率皆較大型建商高出兩碼以上,貸放成數亦較大型建商減少1成,並要求自籌資金需全數到位。建設公司以中小型建商居多,這樣的金融政策等於讓大型集團建商在市場上享有融資優勢逐漸寡佔化,除了不利競爭外,消費者更是減少議價或選擇產品的空間。楊玉全呼籲,建商是生產者、加工者,並不是炒房者,但是每次政府要打炒房,卻直接波及開發商,建築業在銀行的逾放比只有0.05%,相較之下,國銀整體貸款同期約0.16%,呆帳比率遠高於建築業。央行與金管會不應組成國家隊連手砍斷中小型建商資金鏈!不合理的土融管制應速改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234154/sm-fabecfdc3092b3e0ecfb53bad960e9ea.jpg)
中小建商座談不開放報名惹議 10業者代表閉門都「談這些」
政府打炒房一波波,房市反轉向下又再祭出《平均地權條例》,不僅打炒房慢半拍、不夠力被民眾罵翻,建商業者們也是怨聲載道。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和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主持的跨部會中小建商座談,於今(19)日舉行,受邀出席建商不到10家,業者對於《平均地權條例》與融資問題發言甚多,有人認為「摸頭」大於實質效益,「希望是有聽進去,媽祖保佑!」16日上午,內政部地政司臨時發函通知18日將召開座談,需在16日下午3點前報名,17日又臨時通知延到19日舉行,除了安排時程超趕,也有許多建商抱怨,僅「特定」建商收到邀約,想參與卻不開放報名,「不透明、不公開,果真是閉門做事的政府!」據了解,今天會議除了龔明鑫、花敬群出席外,還有營建署、環保署、地政司、金管會金融局、建研中心等單位10多位官員。而出席建商有馥域建設、中華都市更新全國總會副理事長劉果;中洲建設、台灣省不動產公會理事長黃啟倫;皇邑建設、台南市不動產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陳煌億;聯儀建設、嘉義市不動產開發公會名譽理事長呂冠衡;以及寶勝開發王至亮、統創建設施俊偉、玖都建設等代表,約7、8家建商,10多位業界人士。會中大家談高房價起因,並著重在《平均地權條例》預售可否換約、工期18個月、檢舉人應具名,並且建議應有亂檢舉之處罰規定、中小型建商因為信用管制而面臨貸款不易…等等面臨生存的問題。對於建商反彈最大的私法人購屋管制,有建商反應,內政部新聞稿對於「參與都更危老」或一般合建,而依合建分售、合建分屋契約或合建附買回條款取得住宅之情形,一下寫可納入「免經許可」,一下又被納入「需經內政部許可」,「是在玩文字遊戲,往後都更跟危老將無法推動!」而且私法人購買住宅每年平均約1.5萬件,就算內政部一年上班365天,換算下來一天也要開會審理41件,業者質疑「這可能嗎?」一名建商還認為,預售簽約後因非自願「失業」等重大事故不得轉售,內政部用「失業」2個字似乎太狹隘也有失公允,常有不得不自願「失業」的狀況,所承購之預售屋不能換約,也太不合理,應放寬,同時經地方政府核准,建商無力稽查,若是因個人因素應急需要而賠錢或平轉無獲利之轉讓者,應准予換約轉讓,才符合公平正義。也有人認為,建立檢舉獎金制度,實收罰鍰中提充一定比率作為檢舉獎金,將會是在製造買賣雙方之對立及社會上可能對此讓有心人挾怨報復,衍生爭端。除非子法中明定檢舉人因亂檢舉,查證不實時,被檢舉人可以提出比照「誣告」之罪行,此外也不得匿名檢舉。也有建商反映表示,建議對中小建商應取消土建融限制,解除18個月規定,放寬銀行法72條之2,取消銀行對城鄉分級貸款限制,危老應納入非都市土地,調整銀行公會對短期土建融上限,以及豪宅上限應解除或放寬,貸款成數應提高。會議談了近2個半小時,對於業者踴躍發言中央各部會有沒有採納,業者回應,「希望是有聽進去」,18個月的問題應該是有機會放寬或可以用展延處理,信用管制也請中央跟金管會研究如何適度的放寬,「可能而已⋯媽祖保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233645/sm-37ae75de3cf34c850a2394977cf354c5.jpg)
投資客愛花部2/打炒房第8波小建商盤售不玩了 遠雄開賣地第一槍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10日在立法院重槌敲下三讀通過,這是近3年打炒房第8波出招,全台房市業者如臨大敵。「估計全台約有5成建商不玩了!」全國商總主席、鄉林建設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直言,後果將不堪。不只小建商盤售手中都更案,近期遠雄建設也開出賣地第一槍,調節土地庫存,市場一片看淡。「他們這些政治人物說話都騙人的,都是政治考量,我們(房地產業)是被拿來當敗選祭旗。」向來對於政策直言不諱、替業界發聲的賴正鎰,11日在鄉林集團年度記者會上不吐不快,對於《平均地權條例》,他每次見到立委都建言提醒將對建商衝擊甚鉅,「蔡其昌就我們台中的(立委),他都跟我說不會不會(過),結果那天大槌就是他敲的。」賴正鎰直言,《平均地權條例》修正對建商影響很傷很傷,更以「業界有史以來最重的打擊」來形容,即便房市盤整結束,也很難再修法回來,「因為沒有人敢提議把它修回來,這個沒有救了。」公會統計全台現有1.2萬家建設公司,條例通過讓經營環境更加惡劣,「估計將有5000家建商不玩了!」外界對於私法人採許可制將影響都更作業,內政部承諾申請案件將在7個工作天內完成審查,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就呼籲,「內政部一定要按照嘴巴講的去做,在7天之內完成審查。」(圖/林榮芳攝)過去從事都更整合和營造工程的泰昱資產董事長周泰維,在這波原物料大漲與缺工潮中,已先停掉手中營造事業,政府對產業設下重重關卡,讓小型建設公司生存越發困難,他仍咬牙苦撐。被問到會選擇退場?周泰維告訴CTWANT記者,「自己有投資的(都更)案子還是會做完,但不會再買都更案住戶賣出的,買都套住。之後會先靠手上商辦穩穩收租。」驗證賴正鎰所說的「不玩了!」周泰維說,大建商基本上不太會直接跳下來做整合,都是靠小公司整合後再賣給大建商,「但往往住戶期望值過高,再加上營造成本提高太多、銀行緊縮銀根非常難融資,未來都更是越來越困難!」事實上,去年就已出現不少小建商活不下去,將手中土地、都更整合案拿出來盤售。一名中型建商估算,去年大概就收到10~20件盤售案找上門,實際在市場上兜售的數量,難以估算。不只小建商賣地求生,大建商也調整經營策略。遠雄建設就開出第一槍,10日公告授權董事長在15億元額度內、處分六都未能及時推案的土地。一位不具名商仲業者觀察,好幾家大型建商都已在賣地,尤其土地存量多的,開始做庫存調整,市場剛性需求不是這麼強的地點,就先處理掉,但好地點還是會再進場。泰昱資產董事長周泰維表示,現在銀行非常不好融資,只好放緩都更整合速度,未來不會再接手住戶出售的房子。(圖/CTWANT資料照)鑫建築執行長許峻豪就說,近年來諸多關於房地產的法案是來的又快又亂,不知道是為了選票而打房?還是為了整頓市場才打房?全台不耐震的老舊公寓華廈很多,政府雖說鼓勵加速改建,同時又像在扯後腿,讓建築業摸不著頭緒,「你可以打壓、汰除或是限制無良建商或財團,但不是整個連根拔除建築產業。」許峻豪對於實施者購屋插旗都更街廓,需提出申請書劃定整合範圍以取得私法人購屋許可,擔憂回到過去建商卡位先搶先贏的狀況,變成萬年實施者,反而導致都市更新效率降低,還有許多執行細節都有諸多疑問,不過最令整合建商困擾的,還是融資額度下降。對於市場擔憂建商將走向大者恆大、小的死一片,花敬群12日回應,不一定是大者恆大,是財務健全者恆健全,不健全的要大也大不起來。不過他也坦言,確實接獲業者反映融資動用、開工時間太短等問題。內政部也於18日召開跨部會,找中小型建商辦理座談,不過不少公協會代表皆反映未收到邀請,質疑閉門會議的客觀性。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就怨,政策形成過程缺乏與業界對談,在立法院審議時也無任何一場公聽會舉行。另一位公會代表也無奈表示,現在三讀過了,剩子法時才說要找業界對談,「大路設下路障,只用個旁邊小路給輪椅走,又怎麼能走出康莊大道,現在座談都沒有意義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232042/sm-212255547ed2de2d392624224425c0dd.jpg)
打炒房最重拳「平均地權條例」過關 專家指將出現四現象
被外界視為「打炒房最重拳」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今(10)日獲立院三讀通過。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平均地權條例過關並不讓人意外,而修法通過後,預售屋市場正式進入冷靜期,整體房市將會出現四大現象:首先,「預售和成屋價差縮小」,由於預售屋換約和轉手的諸多限制,降低購屋族購買意願,自住買家將會轉向成屋市場,所以預售屋降溫,對應成屋搶手,將會拉近彼此的價格差距。其次,「豪宅市場交易量縮」,台灣房屋趨勢中心統計近年單價兩百萬的豪宅交易,發現今年前11個月交易筆數僅27筆,跟去年同期的52筆相比,幾乎等於腰斬,進一步觀察今年交易的27筆超豪宅中,有13筆都是以法人名義購屋,等於將近一半都是高資產族,透過自有公司或是另外開設資產管理公司的名義,來購置房產;然而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上路,私法人購屋的資產操作空間不再,高資產族的置產態度也會略為保守,因此短期內的豪宅市場交易量,將面臨考驗。再者,「高槓桿型建商淡出」,修法過後,建商的推案型態,將從預售案轉變為成屋案,由於成屋推案無法在工程期間銷售回收資金,建商的金流需求龐大,對財力有限的建商較不利,因此採高槓桿操作的中小型建商,預料將在修法後逐漸淡出新案市場。第四,「資金走向避險型產品」,雖然交易疲弱抑制房價,不過首先面臨降價的物件,都屬於具有市場抗性的產品,區位條件佳者,則強者恆強,建設到位、機能成熟的區域,以及保值性高的產品,仍是避險且穩健的置產選擇,價格也不易修正;至於商用不動產的部分,店面產品仍須依照經濟成長和商圈發展而論,但商辦這類自用、收益兩用型產品具市場優勢,將可能成為今年修法後的法人置產重點。張旭嵐也分析,官方修法的核心目標是打擊炒作,且法案也將導引房市回歸剛性市場機制,因此新的一年,不受政策影響的自住客,更有機會在市場上撿到便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218514/sm-e8e70fdfcf83bd75d6596e5cc999350a.jpg)
避免土建融案變「爛尾樓」 行庫祭出五大禁令
為避免承接的土建融案變成「爛尾樓」,據透露,大型行庫已祭出「五大禁令」管制土建融,其中更要求建商必須和銀行所指定的建經公司簽署「續建承諾」來保證房子一定會蓋到好,並且要求建商必須先出足5成的自備款存到銀行專戶,銀行才會撥出土建融貸款。這五大管制令,包括:1、不論是建造人或是建案本身的土地,兩者都必須作銀行信託;2、建商必須和銀行所指定的建經公司簽署「續建承諾」;3、建商若採先建後售,則自備款必須先撥入銀行的專戶,且必撥足5成,銀行才願撥款;4、建商若採取預售屋,則預售款項必須先撥入銀行專戶;5、建商本身必須紀錄良好,沒有任何和銀行的違約紀錄或交屋爭議,行庫也要檢視其以往的銷售紀錄。建經公司高層對「續建承諾」表示,建經公司也會選擇建商客戶,不會每案都接,最主要在於倘若建商作到一半蓋不下去,屆時即使銀行會把貸款轉撥給建經公司繼續完成,但在續建承諾的要求下,不夠的錢建經公司要出來墊,負擔也很大,因此等於建經公司和銀行將一起把關該建商的財力與信用保證。公股金融圈人士指出,上述的五大管制令,不僅中小型的建商,連同大型建商集團也一併適用。此外,上述的五大管制令,尤其在所謂的「蛋白區」的地段,會要求分行必須確實執行。行庫高層表示,一般而言,大型建商集團的財力會比中小型建商雄厚,但由於整個房市景氣下行,風險正在擴大,因此,包括大型建商集團較處於「後段班」的,也會特別要求分行必須配合執行上述管制令。至於要求建商必須先自籌整個建案約5成的款項,行庫表示,這也是在檢視建商具有把建案作到完工的財務實力和抗壓性。行庫表示,現在建商面臨的風險比以前更大,最主要在於原物料價格上揚拉高建材價格,也使建商的財務強度面臨更大的挑戰,使銀行不得不多管齊下把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都更拖字訣2/地主、建商拔河賽互不退讓 改建合約也能放到過期不蓋
原物料飆漲及升息夾擊下,全台都更危老合建案的建商與地主,正陷入一場「重新協調」的拉鋸戰。不少業者告訴CTWANT記者,「現況是很多都更危老案核准後不拿建照,拿了建照不開工,開工後慢慢做,真正核准到開工不到5成,尤其是雙北市。」「3年前談的都更案,原本打算興建地上30層地下5層的SRC建築,估算造價是18~20萬/坪,現在發包可能要來到28~30萬/坪,成本漲了40~45%,但是售價漲的有限,且建商的銷坪所剩不多。」一位建商感嘆,原本打算讓利給地主,因此給地主的分配條件高,但碰上原物料漲價,反而成了絆腳石,「那案子現在的成本完全沒辦法做!」該建案位於新北市精華地段,近捷運站的商業區,建商規模不算小,他無奈表示,目前只能重談條件,但地主抗性很高,再來就是更改設計規劃,從成本較高的SC變SRC,並將樓層壓低,成本才能降低,再來只能等待國際鋼材降價的機會。這樣的案例不算少,營建成本上漲,讓專做都更及危老案的中小型建商吃足苦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賠本。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解釋,一般來說業者因應成本變動有3種狀況,以營建成本由14萬/坪上漲到21萬/坪,即每坪上漲7萬/坪為例:1、若建商自行購地興建,此時調高售價7萬/坪即可維持原本的利潤。2、若是雙北都更或危老案,在營建成本上漲前,已談定分配比例為60(原地主):40(建商),上漲的營造成本須由建商全部吸收,包括建商分回的每1坪建物以及地主的1.5坪,因此建商的成本負擔增加17.5萬/坪(7*2.5)。建商若反映成本每坪售價調高17.5萬元,將導致喪失市場競爭力,該案肯定賣不動,因此建商多會努力和地主協商調整分配比例。3、若營建成本上漲後,房價仍維持原本市場行情,建商須增加分配比例才能維持原本的利潤:假設售價爲70萬/坪,分配比例為60:40,營建成本調升7萬/坪後,建商成本負擔增加為17.5萬/坪,此時建商應增加分回17.5/70=0.25,即雙方分配比例調整為1.25(1.5-0.25):1.25(1+0.25)=50:50胡偉良坦言,重新協調到再度達成共識往往曠日廢時,若是地主堅持原分回條件,建商也不可能願意賠本硬蓋,目前業界多是把合約放到到期無效後,再重啟評估談條件;已簽約無退路的,只能等原物料降價的時機點,「就是以拖待變。」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表示,營建成本上漲,建商會努力和原地主協商,希望調整分配比例,但若不成功,可能不履約、以拖待變,已施工的則有可能演變成爛尾樓。(圖/報系資料庫、CTWANT資料室)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就表示,整合到尾聲或已完成的都更案,建商已無法要求地主提高共同負擔,只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至售價,或自行吸收;但若是整合初期的都更案,由於建商對於造價高漲重啟條件談判,地主因分回坪數縮水,參與都更意願下滑,使得建商和原地主達成改建合議的機率也跟著大減。鑫建築執行長許峻豪就分享他的做法,通常會明確的告知目前營建困難,如果大部分地主都有很強烈的改建意願,仍希望公司做服務,同時也能體會營建成本上漲的問題,大家可再討論原本已談好的分配坪數要讓多少出來給建方作為營建補貼。當然,有些案子地主不願意退讓,此時許峻豪或許會評估退場,同時告知地主們可以再找其他建商來評估,「通常地主在評估幾家建商條件後,仍會回頭,因為他們才會意識到我們的困難點是真的,而其他建商在艱困時刻所開出的條件也沒多好。」一名2021年簽約,正等待都更的北市地主戶胡先生也分享,他們的建商是願意按照原本的合約分配走,沒有要求再調整比例,但他也擔心,羊毛出在羊身上,也許會在其他地方節省成本,「所以就看建商的良心了!」工料雙漲,合建建商要承擔地主戶及自己可售戶雙倍的營建成本,卻只能將成本反映在自己可售戶的房價上,但房價過高又會脫離行情滯銷,相當兩難。(圖/鑫建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