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癌
」 癌症 腫瘤罹癌並非是中老年的專利 醫師:17種癌症「病患年輕化」比例增高
扣掉少部分無藥可治的絕症外,癌症可以說是如今最令人頭痛的疾病。但這在往年以為在中老年族群上比較容易發作的疾病,如今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稱,其實有17種癌症的患者逐漸年輕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人員對美國超過2364萬名癌症患者的資料,以及超過734萬例癌症死亡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在34種癌症中,有17種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族群中發病率正逐年增加。黃軒醫師解釋,這些年輕人(1990年後出生)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較1955年出生的人高出數倍。其中,小腸癌的發生比率(IRR)達到3.56倍,甲狀腺癌為3.29倍,腎癌和腎盂癌為2.92倍,胰臟癌則為2.61倍。這意味著,這些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已經是過去的兩到三倍。此外,某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的增長速度也相當驚人。在25至29歲的年輕人中,胰臟癌的平均每年百分比變化(AAPC)增加了4.34%,小腸癌增加了4.22%。在35至39歲的人群中,腎癌和腎盂癌的AAPC也增加了3.93%。AAPC指的是某一特定時期內癌症發病率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數值增加表示該癌症的發生率或死亡率每年都在上升。黃軒醫師也提到,雖然年輕人(25至49歲)罹患癌症的死亡率大多趨於平穩或沒有上升,但35至39歲的年輕女性若罹患肝癌及肝內膽道癌,死亡率每年增加了1.95%(95%可信區間為0.59%至3.34%)。研究指出,以下17種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加: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膽囊和其他膽道癌腎癌和腎盂癌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瘤胃癌(非賁門)睪丸癌白血病女性胃癌(賁門)小腸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非HPV相關的口腔和咽癌男性肛門癌卡波西肉瘤其中,有10種癌症與年輕人肥胖密切相關,包括大腸直腸癌、腎癌和腎盂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賁門胃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這強調了控制體重對於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性。而以下9種癌症,在老年族群中發病率下降,但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中卻是明顯上升。這些癌症包括: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非賁門胃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卵巢癌睪丸癌男性肛門癌男性卡波西肉瘤其中1990年後出生的人,罹患卵巢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75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2%;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30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69%。這些資料顯示,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癌症發病率再次攀升。黃軒醫師表示,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熬夜、吸煙、飲酒等現代生活方式,是導致這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增加的主要原因。加工食品、高油脂、高鈉、高糖的飲食習慣,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面對如今的情況,黃軒醫師建議年輕人應該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保持規律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熱量食物。同時,加強癌症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也相當重要。
8旬翁不明腹痛多日「肚子痛到無法走」! 一查竟是罕見小腸癌 醫揭6徵兆:多數已晚期
苗栗一名85歲老翁因多日不明原因腹痛到處求診,卻都查不出病因,最後因肚子痛到無法直立行走,被家人送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其小腸處有個近10公分的大腫瘤,且已經破裂、內出血,所幸透過開腹手術,順利切除腫瘤和部分小腸連接處,而病理報告也證實為極罕見的「小腸癌」。85歲老翁因腹痛就醫,檢查出罕見的小腸癌,且已破裂造成內出血。(圖/大千醫院提供)這名廖姓老翁因多日不明原因腹痛到處求診,卻未被診斷出原因,最後因腹痛難耐,由家人送往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赫然發現其小腸處有一個將近10公分的巨大腫瘤,而且已經破裂,造成內出血,醫師於是緊急進行開腹手術,順利切除小腸腫瘤和部分小腸連接處。根據大千醫院外科部主任馮啟彥表示,廖姓老翁的病理報告證實為非常罕見小腸癌,所幸病人術後恢復良好,並持續配合使用口服抗癌藥物。他繼續指出,一般腸胃道癌症最常見的是大腸癌,其次是胃癌和食道癌,小腸癌僅佔1%,實屬非常罕見,小腸包含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等部位,長度達3至4公尺,癌症初期較不易被察覺,且一般胃鏡或大腸鏡很難診斷出來,容易延誤病情。當出現明顯症狀,包含腹痛、腹脹、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或貧血時,多數已是晚期。馮啟彥也表示,小腸癌發生原因不明,但可能造成的危險因子有許多,例如罹患其他腸道疾病(克隆氏症、大腸直腸癌、乳糜瀉)、淋巴水腫、遺傳、抽菸、飲酒和高油脂飲食等。由於小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馮啟彥同時提醒,民眾應避免小腸癌的危險因子,如有不明原因腹痛等相關症狀,一定要儘早就醫,安排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檢查,才不致於延誤病情。
夏季重傷害1/「吃冰呷甜」恐增7種癌症風險 最可怕是它!存活率僅1成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抗癌已成全民運動,沒想到夏季陽光的強烈紫外線,竟也會增加罹癌率?專家指出,紫外線會使細胞氧化,進而增加癌化機率,而且氣溫飆升會使人想吃冰呷甜,正是癌細胞最愛的生長環境,研究證實會增加7種癌症的罹患率,其中也包含「癌王」胰臟癌,存活率僅有1成!根據衛福部最新數據,台灣一年約有12.1萬人罹癌,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前校長、具有52年治療癌症經驗的吉川敏一在《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一書中,提醒夏天要注意防曬,以免增加罹癌機率。吉川敏一醫師表示,每年5~8月是紫外線最強的時期,紫外線是肌膚氧化的原因之一,氧氣在製造能量的時候會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會破壞體內細胞,除了會產生皺紋與斑點,更可能會導致癌症或動脈硬化等疾病。許多研究都指出,乳癌與攝取過多的精製糖相關,主要原因是會使體脂增加,進一步影響賀爾蒙。(圖/報系資料照)日本營養師望月理惠子認為,天氣熱易消耗體力、食慾不振,免疫力容易下降,再加上很多人夏天愛吃冰淇淋、刨冰等冰品、糖分高的食物或吃生冷食物,這些飲食習慣其實都是在給予癌細胞增生的機會,因為低溫與糖分過多,都是癌細胞絕佳生長環境,可能讓癌細胞增生的風險提高。「根據2022年國際期刊《癌症》研究指出,癌症與糖之間的確直接相關,尤其是高蔗糖或高果糖容易使身體發炎。」營養師程涵宇說,許多研究都證實乳癌、大腸癌、胰臟癌、食道癌、胸膜癌、小腸癌、子宮內膜癌都與攝取過多的糖份有關。其中乳癌證據最有力,一份法國研究從2007年到2019年,總共收集約十萬人的大型世代研究,發現常喝含糖飲料的人,得癌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18倍,得乳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2倍。「因為攝取過多的精緻糖會導致體重增加,體脂肪也會跟著一併升高,而脂肪是荷爾蒙雌激素的來源,過多的脂肪就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程涵宇說。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胰臟癌,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是台灣2022年第7大癌症死因,也是首次進榜。胰臟癌初期無症狀,影像學檢查也難看出異狀,5年內存活率僅10%,高致命率讓它擁有「癌王」封號,也被喻為「醫生也舉白旗投降」的難治之症。程涵宇說,因為高血糖會損害胰臟,而且可能會造成胰臟基因突變,增加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再以子宮內膜癌為例,研究證實,每週食用甜麵包和餅乾超過 3次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是每週食用這些食物少於0.5次的女性的 1.42 倍。由此可見,精緻糖進入體內後造成的危害,恐怕超乎你的想像。營養師程涵宇提醒,過量的糖分也會導致大腸息肉的發生,進一步增加大腸癌風險。(圖/程涵宇提供)
基因突變「密密麻麻息肉」!照胃鏡圖曝光 醫嚇呆:跟她媽媽一個模子刻出來
基因檢測真的好準!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近日分享,有母親基因異常,造成她的胃和大腸有密密麻麻、數以千計的息肉,結果有女兒又好死不死遺傳到她的基因突變,於是林相宏幫這位女兒做腸胃鏡篩檢,「我真的嚇到了,我眼前胃鏡的畫面,真的跟她媽媽一模模一樣樣,胃裡面有數以千計的息肉」,連息肉的位置、大小、長相、顏色也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林相宏也說明,這疾病叫「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子女約有一半機會遺傳。林相宏昨(15日)在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發文表示,「今天來說一個鬼故事,如果跟你說一個抽血檢測,能預知你的未來,而且很準,你願意嘗試來做嗎?因為有些事情,其實是命中已注定。」林相宏表示,故事中的母親,其實已知道自己有遺傳基因問題,她的基因異常,造成她的胃和大腸有密密麻麻、數以千計的息肉,所以每年都會定期來做息肉切除,「我告訴她,這個疾病是會遺傳給子女的,建議她把子女都帶來做基因檢測。」結果不幸中的大幸,所有子女中只有一位真的遺傳到媽媽的基因突變,媽媽還開玩笑說,「這個小孩真的從小跟我比較像」,於是林相宏也建議小孩要做胃腸鏡篩檢。「胃鏡做下去的那刻,我真的嚇到了!」林相宏形容,「我眼前胃鏡的畫面,真的跟她媽媽一模模一樣樣,胃裡面有數以千計的息肉,連最大顆胃息肉的位置、大小、長相、顏色,也跟她媽媽一模一樣,我真的心中發麻,驚嘆小孩真的是跟媽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林相宏也驚呼,他對基因檢測的準確感到莫名害怕,他也接著補充說明,這種疾病叫「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簡稱「FAP」,是一種顯性的遺傳性疾病,子女約有一半機會遺傳,且患者一生中得到大腸癌的機率高達70%。林相宏續稱,突變的基因稱為APC gene,好在病患基因突變的點位,還不是最嚴重那種,從20歲開始全身上下都很容易長出腺瘤,尤其是胃部、大腸、12指腸,平均55歲得到大腸癌。其他癌症的機率也會上升,包括胃癌、胰臟癌、乳癌、小腸癌、甲狀腺癌、肝癌、神經系統癌症,因此建議從18歲開始,每1至2年都要做胃腸鏡篩檢。婦產科名醫蘇怡寧也在貼文底下留言補充,「這些癌症基因就跟大家熟知的乳癌BRCA基因一樣,都是顯性遺傳,不分男女,下一代遺傳機率都是1/2。」有網友也好奇,「比較驚訝的是,這麼多怎麼清!」林相宏則回應,「其實這種疾病得胃癌機率不高,只要先處理大顆胃息肉,反倒是大腸息肉切除會比較辛苦一點,需要斬草除根。」
7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醫列膽道癌「10大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
一名近80歲的李姓女子日前發現眼白呈黃色且身體感到不明疲倦,起初以為與年紀增長有關,但因擔心身體狀況,最終還是前往醫院,怎料檢查顯示她竟是「膽道癌第四期」,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白禮源主任指出,有近7成患者發現時多已經是晚期,同時整理出10大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膽道癌並非單一器官癌症,而是分布在膽道系統的癌症總稱,種類包括肝內膽管癌、肝門癌、遠處膽管癌、膽囊癌,以及壺腹癌(壺腹癌有時被認為較接近小腸癌),而台灣較常見的膽道癌病人多為肝內膽管癌。白禮源指出,根據臨床經驗有近7成膽道癌患者發現時多已晚期,合併局部淋巴結轉移或遠處器官轉移,同時他列舉一些常見症狀,包括黃疸、持續性右上腹疼痛、體重下降、胃口不佳、噁心嘔吐、右上腹摸到腫塊、發燒、全身搔癢、尿液變深等。另外先天膽道結構異常;罹患膽道相關疾病,如慢性膽管炎、膽結石、膽管硬化症等;肝病患者,如B型肝炎、C 型肝炎、肝硬化等;肝內結石;肝臟寄生蟲感染;經常接觸戴奧辛、亞硝胺等有害物質;六十歲以上高齡長者;肥胖;糖尿病患者;有抽菸、酗酒習慣者都是屬於高危險族群。對於高危險族群,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他們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身體出現不適,需儘快就醫檢查。醫師指出有近7成膽道癌患者發現時多已晚期。(圖/翻攝自臉書/台灣癌症基金會)
世紀之毒1/台灣人吃糖「比標準多3倍」 7大癌症跟著來「全因2關鍵」
藝人朱芯儀在3月8日生日當天宣布罹患乳癌,透露右側胸部長了3顆大腫瘤,目前是乳癌二至三期,預計5月時完全切除右胸防止癌細胞轉移。由於才36歲,朱芯儀曾一度不解「為何癌症患找上她」?老公衛斯理積極找原因,在找過敏源時發現甜食會造成朱芯儀身體嚴重發炎,偏偏朱芯儀從小就是「螞蟻人」,非常愛吃甜點,再加上有乳癌家族史,所以才罹患乳癌。一份法國研究從2007年到2019年,總共收集約十萬人的大型世代研究,發現常喝含糖飲料的人,得癌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18倍,得乳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2倍。隨著飲食習慣西化的改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更早,約在45~64歲之間,近年來更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乳癌是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已經連續17年蟬聯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108年最新資料更顯示,乳癌已成為女性致死癌症排名第三名,而且跟前一年相比,是所有癌症中發生率增加最多的冠軍。這或許跟攝取過多糖分有關,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每年消費的總糖量約為60萬公噸,每人每年平均吃掉26公斤的糖,換算成每天的攝取量為72克,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糖份攝取量(25克)的將近3倍。藝人朱芯儀罹患乳癌,老公衛斯理認為與她嗜甜如命有關,才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圖/報系資料庫)「攝取過多的精緻糖會導致體重增加,體脂肪也會跟著一併升高,而脂肪是荷爾蒙雌激素的來源,過多的脂肪就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營養師程涵宇說,吃下大量的糖也會增加高血糖和胰島素的產生,其中胰島素會刺激體內已知會促進乳腺癌的許多生物學變化,同時會增加身體發炎機率,並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這2個關鍵都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事實上,除了乳癌之外,近來許多名人罹患的「癌王」胰臟癌,以及連續14年發生率最高的大腸癌,都跟糖息息相關,主要是因為高血糖會損害胰臟,而且可能會造成胰臟基因突變,增加罹患胰臟癌的機率;而糖分也會導致大腸息肉的發生,進一步增加大腸癌風險。不只如此,還包括食道癌、胸膜癌、小腸癌、子宮內膜癌等,研究證實也都與攝取過多糖有關。程涵宇說,「以子宮內膜癌為例,每週食用甜麵包和餅乾超過 3次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是每週食用這些食物少於0.5次的女性的 1.42 倍。」由此可見,精緻糖進入體內後造成的危害,恐怕超乎你的想像。
萬華望族出生!女星家業遍布中山區 竟靠「送瓦斯」還近億債務
出身台北市萬華望族的「軍中情人」方季惟,其實家裡曾是大地主,現今中山區很多房子當初都是她家的,但父親替朋友做保慘賠9000萬元,房子賣光的錢都還不清,所以她才會幫忙送瓦斯、在餐廳駐唱。方季惟到了40歲才開始替自己買保險,並將保險當作理財、分散風險的一部分,並表示將來財產就留給照顧她的人。據《鏡週刊》報導,方季惟40歲時,因為父親罹患小腸癌要吃標靶藥,讓她對保險起心動念;其實她25歲時就被診斷罹患甲狀腺濾泡癌,當時周星馳的《賭俠2之上海灘賭聖》為了方季惟還特地推出兩版本電影,另一版本的女主角是影后鞏俐,可見方季惟當年在華人娛樂圈的地位。不過拍完這部電影,醫生卻催著她開刀,她的演藝路也隨之中斷。當時方季惟沒有任何保險,現在父親和失智的母親都過世,弟妹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她希望將來自己發生事情時,弟妹不用替她擔心,所以開始規劃保險;照顧失智母親的日子讓她印象深刻,所以現在每個月至少繳2萬元的長照保費。除此之外,她還有兩張20年期的儲蓄險、兩張已躉繳的儲蓄險,另外還有保障完善的醫療險。(圖/方季惟快樂小孩臉書)報導指出,方季惟一直都把家人看得比事業重要,出道後開始賺錢也曾買過兩間預售屋,但都因為工作中斷無法繼續付款,只能忍痛賣掉,並不願意做沒有把握的規劃。後來買房時,她一定要先備有5成自備款才敢下手,「手上有多少錢就趕快存進去,讓利息越來越少,趕快繳完才會安心。」現在方季惟住的房子是自己所有,另外還有房產可以收租金,身邊也不乏追求者,但她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很享受單身生活。不久前,她發現頸部有兩顆腫瘤,現還需要定期追蹤;目前對於未來的規劃,她考慮過「以房養老」,但也坦言除了靠完善的保險之外,會將財產留給將來照顧她的手足。
男大生打完球腹痛 切開驚見「貓頭鷹眼」
在運動時遇到身體不適是常有的情況,外科名醫江坤俊在節目上分享自己曾經遇過的案例,一名男大生在打完籃球後,突然腹痛,臉色發白蹲在一旁,送急診後被誤認為盲腸炎,結果切開肚子一看,才發現小腸扭轉好幾圈,且有一顆4公分大的小腸癌症腫瘤。江坤俊在節目《醫生好辣》中表示,一名男大生非常愛打籃球,某次打完籃球後,突然蹲在一旁,臉色發白,朋友原本以為他打輸心情差,但男大生蹲了許久,朋友連忙詢問,才知道他是肚子痛,趕緊送急診。一到急診室,醫護人員看男大生年紀輕輕,20幾歲應該不會有甚麼大毛病,判定八成是盲腸炎。等到外科醫師來查看,盲腸炎疼痛地方應該在右下腹,而男大生則是痛在下腹中央,怎麼看都不像是盲腸炎,但也想不出20幾歲的男大生能有什麼病,因此安排電腦斷層。醫師趕緊動刀,切開腹部才發現小腸已經變色,且有一個4公分的小腸癌症。(圖/翻攝Youtube)電腦斷層一切,醫師表示在他腹中看見「貓頭鷹的眼睛」,江坤俊解釋,就是小腸像漩渦一樣一圈一圈的轉,轉了5、6圈。但通常小腸扭轉普遍會發生在開過刀的病人身上,因為有腸沾黏的情況導致蠕動異常才會有這種狀況,但男大生年紀尚輕,照理說不會這樣。醫師趕緊動刀,切開腹部才發現小腸已經變色,只好將變色那段小腸切除,重新接上,但才剛把腸子割開,就看到一個4公分的小腸癌症,原來是因為腫瘤卡在那邊,劇烈運動時導致小腸蠕動快速才造成腸扭曲。江坤俊看見男大生媽媽做在一旁心情不佳,趕緊向他開導:「其實這不是什麼壞事,要不是因為有(腸子)扭轉的話,可能等兒子發現之後,整個肚子都已經是(癌症)了。」(5:31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