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
」 食物 食道癌 瘦身 飲食習慣 減重丁海寅明辦見面會媽媽也來了 盼能合作劉以豪
韓星丁海寅今抵台準備明日的見面會,他受訪透露媽媽這次也一起來了,會在明天的見面會與粉絲一起同樂,能和家人共度活動,對他來說意義非凡。明天就是金馬獎,被問到是否有意願來台拍片,丁海寅表示:「一定會想,如果能和台灣導演合作一定會仔細研究劇本,把握機會。」他也現場秀了句中文「有你才有我」。丁海寅分享目前正在挑選劇本,明年也會是忙碌的一年。(圖/趙文彬攝)丁海寅與台灣男星劉以豪曾在金鐘獎一同頒獎,去年又一起參加精品活動,上次丁海寅在台辦見面會,劉以豪也送花祝賀,丁海寅表示兩人有交情,如果有機會想一起合作。36歲的丁海寅童顏依舊,他大方分享凍齡秘訣。(圖/趙文彬攝)36歲的他童顏依舊,丁海寅分享凍齡的方法:「睡眠品質很重要補,還要補充水份,飲食方面鹹的以及澱粉盡量少吃。」但他也表示自己正在慢慢變老。被問到哪個部位最迷人,他自認是手臂,因為肌肉很明顯。出道以來穿過各式制服,被喻為「最適合吃公家飯的演員」,他認為軍服穿起來舒適,因為不用擔心會皺,之後想演出沒演過的角色。他分享現在正在挑選劇本,明年也會有很多行程,是忙碌的一年。2024年快結束,丁海寅回顧今年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主演的電影《辣手警探2》以及戲劇《媽媽朋友的兒子》在差不多的時間上映,觀眾可以看到他展現不同的演技。若選一個字做為今年的總結,他選擇「黑白」,因為在這兩部作品中,一個是角色是反派,另一個是正派,對他來說很有成就感。
文壇天后小彤最後兩次化療倒數 手臂發麻樂觀自嘲是「獨臂神尼」
文壇暢銷天后小彤年初診斷出胰臟癌後,從開刀、化療都展現極高的生命鬥志,她今(22日)入院進行第11次化療,卸下心防坦言:「確實想過放棄,比想像中辛苦太多。」但面對最後2次化療和即將到來的2025年,小彤說:「如果可以用2億換5年,我會毫不考慮拿錢去換,換算下來一天是十萬,我現在每天醒來都覺得自己賺了十萬。」新年新希望就是好好活下去。小彤胰臟癌手術後要做12次化療,她坦言療程的最後一哩路越來越辛苦:「所有的副作用我幾乎都遇上了。」最明顯的是手臂發麻越來越嚴重,加上右側裝有人工血管,為了避免人工血管損傷,她盡量讓右手不提重物、不劇烈擺動,和老公苦中作樂開玩笑說整隻右手就像廢掉的感覺,加上預期中的落髮,讓樂觀的小彤忍不住自嘲:「我現在是獨臂神尼。」只好用左手打字,吃飯時筷子拿不穩,大部分用湯匙進食,減少手指過度用力而抽筋的機會。總是保持高度鬥志的小彤說:「血液腫瘤科醫生告訴我,確實很多人撐不過12次中途放棄,但他們鼓勵我撐下去,所以我就撐撐看。」另一個副作用是經常反胃想吐,小彤的應變之道就是「想吐時少吃,食慾好就拚命吃」,所以相較於很多病友化療後暴瘦,小彤竟然胖了兩公斤,讓她開心又有幾分得意,表示她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小彤表示以前的願望都是賺大錢,現在只希望好好活下去。(圖/馬可孛羅公關提供)面對「癌王」,小彤展現無與倫比的生命力,但她坦言擔心還是有的:「擔心的不是化療帶來的不舒服,不舒服撐過去就好了,誰怕誰!比較會提心吊膽的是每三個月要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有沒有復發或轉移。因為『癌王』的復發和轉移率是最高的,所以我每三個月就要開一次盲盒,希望每次打開都沒有中獎。」談到對2025年的展望,小彤說:「以前都是說賺大錢,現在只希望好好活下去。」她認為,老天留著她這條命一定有其意義,除了一直在持續的公益捐款之外,這段日子因為新聞報導,很多不認識的臉友私訊她、告訴她因為她的正能量鼓勵了他們正在抗癌的家人。前陣子,她和一位臉友的姊姊視訊,對方正在和病魔搏鬥:「看到對方虛弱的樣子,一掛完電話我就潰堤了。」小彤也想謝謝這段時間鼓勵她的讀者與粉絲,讓她在抗癌的路上不孤單:「療程結束後,我想做更多的事情幫助癌友,也想讓自己好好去環遊世界,我會努力拚存活率,讓自己有一個開心的2025。」
轉冷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暴增! 醫授「6大護心之道」跟著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立冬後天氣開始轉冷,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驟降,原本溫暖的天氣一下子轉冷,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其他月份增加,很多人的身體來不及適應,心血管疾病就發生了。冬季心血管疾病常難控制 這些人應多加注意保暖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表示,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常難以控制,導致急性併發症發生率增加,主要是因為氣溫低,血管收縮,易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甚至血管破裂造成出血等危機。而抽菸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也是好發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高危險群,提醒更要特別注意身體的保暖。防心血管疾病風險 牢記護心之道那麼對於這些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楊晉州主任分享「六大護心之道」:1、適當均衡飲食:宜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魚類、豆類、雞蛋、牛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及新鮮蔬菜水果。飲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膩;低脂低鹽,少吃動物油、精緻類高糖點心或飲料、咖啡。2、戒菸並遠離二手菸:戒菸永遠不嫌晚,只要成功戒菸達2年以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降低80-90%,而二手菸帶來的危害與一手菸相同,因此建議務必遠離。3、健康睡眠:充足睡眠可幫助你保持心臟的健康。長期睡眠不足和睡眠品質不佳會增加動脈中脂肪斑塊積聚的可能性(粥狀動脈硬化),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機率。4、緩慢的起床與身體的保暖:冬季早晚溫差較大,早晨清醒後,建議先靜坐5分鐘後再起床活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溫度回升後再出門運動,運動前要做暖身。外出活動時要多添加衣服,可以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來保暖。因為臉部、手及頭部容易受寒而引起末梢血管收縮,使心跳加快或冠狀動脈痙攣,發生供血不足,有可能導致栓塞。5、適量的運動: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維持適量的運動,運動的型態不要選則太激烈,建議快走、游泳、跑步等。當運動過程中發現胸口悶、緊、有壓迫感、感覺很喘等不舒服的現象時,要記得停下來休息,並且盡快就醫。6、心情的穩定:情緒激動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患有冠心病、高血脂患者更要放寬胸懷,保持心情的平靜,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定期篩檢莫輕忽 遵從醫囑為不二法門楊晉州主任表示,除了平時的生活習慣外,定期針對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篩檢也相當重要,才能及早發現相關危險因子介入。若已經確診,更要定期接受治療,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調整藥量或停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遠離威脅。
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心血管疾病會引發各種病症,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肺栓塞、心包膜填塞等,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魚類來預防,每周至少吃2次,還有蔬菜水果等,少吃其他加工食品。由具有營養專業的整合行銷團隊在臉書「好食課」發文指出,這幾天氣溫有感下降,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循環不良,血液變得濃稠,血管硬化或阻塞的機率便會提升。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患者,以及銀髮族長輩,最應該注意保暖,以免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預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假如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可以多吃蔬果,每日吃足「3份蔬菜、2拳頭水果」;以全穀類及未精製雜糧,取代精緻澱粉(全穀雜糧:糙米、胚芽米、黑米、地瓜、山藥、南瓜等);以海鮮替代紅肉,建議每周吃魚2次以上;少吃加工肉、含糖製品、高鈉高脂食物。營養治療專家劉博仁醫師也曾在節目中分享,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DHA和EPA,除了有助護腦、顧眼外,更是抗癌的好幫手。國外多項研究更發現,若每周可以吃到3次魚類,就能減少罹患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
減重飲食攻略! 營養師解析麵食與米飯的熱量真相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人愛吃的麵食主要來源是小麥,但市售的純白麵粉是在小麥去了麩皮,甚至連胚芽都被輾掉之後的產物,留下來的只剩下澱粉和蛋白質。其中,澱粉是屬於醣類,約占70%;而蛋白質占的比例依高低不同,由高至低可分為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麵粉,麵粉中蛋白質所占比例不同,也會影響到烹飪後的口感與彈性。麵食、白米飯 營養價值差異不大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平常吃的白米飯,沒有保留胚芽和麩皮的營養價值。嚴格說起來,吃麵食和白米飯所攝取的營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只是醣類(澱粉)與蛋白質。若站在營養的角度,建議選擇全麥麵粉製成的麵食,這跟吃糙米及胚芽米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比較高的營養價值,大多存在胚芽與麩皮中。但不建議餐餐都吃麵食,因為大多市售的麵食製品多是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麥胚芽、小麥麩皮都不存在,都不含維生素B群、纖維質也極少。所以,一天三餐 中,一餐吃麵食就好。愛麵族避免發胖 可從清湯麵下手吃麵容易胖嗎?黃淑惠說,會有這樣的說法,全是因為麵食容易吞嚥的緣故。通常吃飯咀嚼的時間會比較久,相對地,吃麵的速度比較快,咀嚼不會很久,一旦吃麵食的速度變快時,無形中就容易吃過量而發胖。值得提醒的是,白米中所含的澱粉和麵粉中的澱粉相較,麵粉中的澱粉在腸道被 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較快,若真的很喜歡吃麵食,建議把大量的蔬菜加入一起吃, 蔬菜的纖維質可以干擾麵粉中的澱粉被吸收。減重的人若想吃麵食,最好吃湯麵而不要吃乾麵。因為乾麵一定會用油下去拌, 所以,吃麵除了吃進麵粉中的澱粉外,還把油吃進肚,這樣熱量就更高,更容易發胖;反之,如果吃的是清湯麵,不要加油蔥,多加一點青菜,就可以多攝取纖維質,一方面能幫助體重管理,同時也增加飽足感。全麥麵食最健康 考慮烹調方式 想要健康吃麵食,黃淑惠建議,選擇全麥製品的麵食,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用全麥做成的麵條,或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這些麵食中都含有一些纖維質,可以抑制血糖跑得太快,相對的,熱量也不會攝取過量。餅乾、蛋糕等高溫烘焙的麵食,也建議少吃,因為經過200~220℃以上高溫烘焙的環境,會讓麵粉中的澱粉進烤箱時先起了「糊化作用」,使澱粉的結構改變, 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而這類高溫烘焙的麵食,通常都會加入糖和油,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幫手。若是吃一般的滾水煮過的麵食,如麵條、麵疙瘩或刀削麵等,沒有經過高溫烘焙的過程,這些麵食的糊化程度就沒有那麼強,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就會久一點,不僅消化吸收的速度較慢,同時也會比較有飽足感,所攝取的熱量就相對減少。黃淑惠強調,選擇麵食同時要考慮它的烹調方式,不要太高溫的烹調,最好是一般水煮的麵食對身體比較好。因此,吃乾麵或炒麵都沒有湯麵來得好,炒麵會將油也炒進去,吃清湯麵則可以避開油脂的攝取,喝湯可以增加飽足感。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分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比例越高,就越高筋,相對地,蛋白質含量越高,澱粉的含量就越少,所以,若是吃高筋麵粉所製成的麵 食,澱粉的攝取相對就少。麵食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就越有嚼勁、Q勁,有硬硬的口感。特高筋的 麵食,蛋白質含量14%以上;高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11~14%;中筋麵食的蛋白 質含量是9~11%;低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6~9%。麵粉中的筋,主要由麥穀蛋白與醇溶蛋白構造出麵筋的彈性,其中麥穀蛋白會吸水膨漲,醇溶蛋白則具有延展性。黃淑惠最後提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選擇澱粉比例較低的高筋澱粉,像是義大利麵、通心麵、餃子皮,澱粉含量越少,血糖上升速度越慢。(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小心失智症年輕化!營養師激推「麥得飲食」10大健腦食物曝
小心失智症年輕化!預防失智越早越好。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平時可多吃10種健腦食物預防失智,包括深色及各色蔬菜、堅果、莓果類、豆製品、全穀雜糧類、雞肉、魚類、橄欖油和紅酒,能幫助控制血壓、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維持大腦健康、改善認知功能、減緩阿滋海默症等疾病。高敏敏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預防失智建議可採用「麥得飲食」(Mediterranean-DASH diet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MIND),是結合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而延伸的一種飲食型態,被認為能改善認知功能減緩阿滋海默症病程,又稱為心智飲食,也就是「以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為主」,能幫助控制血壓、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維持大腦健康、改善認知功能、減緩阿滋海默症等疾病。高敏敏也舉例,採用麥得飲食的話,平時可多吃10種「健腦食物」,包括花椰菜、菠菜等深色蔬菜;茄子、胡蘿蔔、彩椒等各色蔬菜;每天1湯匙的堅果;莓果類,藍莓為佳,1週至少吃2次;以非油炸的豆腐、豆漿為主的豆製品,1週至少吃3次;燕麥、全麥麵包等全穀雜糧類,每天至少3份;1週至少吃2次雞肉、1次魚肉,如果不吃雞和魚,可用植物性蛋白質代替;每日30c.c的橄欖油等植物油;每天1小杯紅酒,約30c.c到40c.c,最多不超過150 c.c。高敏敏還提醒,飲食上要盡量避開傷腦食物,像是奶油或人造奶油,1天應攝取少於1茶匙的奶油,可以的話就用橄欖油來取代奶油,不論涼拌或炒菜都可以替換;起司的攝取1週不要超過1次;1週不要攝取超過2份的紅肉、加工肉品;油炸、速食應該限制在1週少於1次;糕點和甜點,包括垃圾食物和所有的甜品,像是冰淇淋、餅乾、蛋糕、甜甜圈或糖果等零食,都應該盡量少吃,1週少於4次較為理想。高敏敏還列出10個「預防失智的生活習慣」,幫助活化大腦:飲酒勿過量:酒精過量加速身體老化,也會增加失智風險。運動習慣:提高肌肉量、代謝,有效防止老化。良好作息:使皮膚、大腦充分休息,維持正常認知能力。充足水分:維持體液平衡狀態、降低老化速度。外出載口罩:空污易增加失智風險,加速認知功能衰退。保持好心情:憂鬱狀態易增加失智症風險。適當學習:學習新事物,幫助刺激認知能力。避免肥胖:脂肪使腦部發炎、受損,使認知功能衰退。避免頭部外傷:腦震湯、腦部腫瘤等等,會增加失智風險。避免噪音環境:長期在高壓、不安的環境,會增加失智風險。
「用藥常見10問」你也有嗎? 醫籲:千萬別自行增減藥或停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台灣腎臟病盛行率達12%,相當於成年國人每8人就有1人發生腎臟病變。有感腎移植和慢性腎臟病患者藥品眾多,易混淆或出現藥品交互作用,影響健康,臺中榮總提醒病友,遵循醫囑用藥,有問題就問藥師,避免自行增減藥或停藥,才能妥善控制慢性腎臟病。腎移植病人 一天需服用多種藥物臺中榮總藥學部陳秀美主任指出,中重程度的慢性腎臟病常與心血管或代謝疾病伴隨出現,而腎移植病人則有免疫抑制劑、預防感染藥物等需服用,這些病友一天得吃10種以上的藥物,而腎病藥師門診就是協助病友處理用藥的疑難雜症,統計110年12月至113年8月已服務2479人,共5955人次;其中逾6成是65歲以上長輩。自行減藥或停藥原因多 影響用藥成效依據「歐洲藥事照護網之藥物相關問題分類系統」分析門診服務,病人曾發生之藥物相關問題共有917件,其中「治療效果不佳」有424件(佔46.2%)最多,其次是「(可能)發生藥物不良事件」有235件(佔25.6%)。進一步分析這917件的原因,以病人「故意使用/服用少於醫囑的藥物」有249件(佔27.2%)最多。臺中榮總藥學部鄭景耀藥師說明,病友自行減藥或停藥的原因五花八門,舉凡藥太多,少吃幾顆沒關係,或自認沒症狀就不用吃藥,也有擔心藥太多會傷腎,甚至有病友減肥縮減一日三餐變兩餐,隨餐後藥物也自動縮減成2次,影響療效。其次原因為「服藥時間或服藥間隔不適當」,有123件(佔13.4%)。鄭景耀解釋,曾有病友看病吃藥覺得好像沒效果,誤以為是個人體質問題,但經過藥師如偵探般抽絲剝繭,揪出癥結是服藥時間錯誤造成。腎臟病友服用止痛藥當心 避免造成腎損傷另一方面,門診統計也發覺有1成的腎臟病友曾使用可能危害腎功能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鄭景耀提醒,止痛藥是家庭常備藥物,但腎臟病友要特別留心使用,常見病友去看牙醫疏忽說明有腎臟病而誤用,或以為止痛藥都一樣,服用他人藥品造成腎損傷而不自知。腎友常見用藥十問 別害怕開口問醫生臺中榮總腎病藥師門診也整理出病友常見用藥十大問題,並呼籲病友不要因為擔心或害羞而不問。 服藥問題1腎移植手術後服用的免疫抑制劑,是否可併用其他藥物?2我的藥物和食物是否有交互作用?3藥物忘記吃該如何處理?4藥物數量少吃該如何處理?5藥物數量多吃該如何處理?6吃藥時間複雜該如何安排?7抽血/檢查/手術前禁止喝水服藥,之後該如何補吃藥?8不知道處方藥品更改/外觀改變?9藥物副作用如何處理?10移植手術後需要用的抗生素漱口水該如何泡製?以上問題考量每位病人之藥物、服藥頻次與時間、藥物交互作用情況,以及病人生活作息而需個別規劃回覆,請務必與專業藥師討論,以有效解決藥物相關問題。
血型瘦身法興起!4大血型專屬菜單曝光 O型人少吃3類食物很有感
現代人越來越在乎身體健康,肥胖被認為是病態,進而使瘦身成為另類全民運動,坊間也流出各種瘦身方法。最近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提倡自然療法的美國醫師Peter J.D’Adamo,有發現一套血型療法,發現不同血型的人有各自適合或應避免的飲食,讓瘦身也能事半功倍。從Peter J.D’Adamo的血型療法中得知,A型的人因為胃酸分泌較少,能消化植物性蛋白,可以多吃蔬果、家禽類和魚類,豆類、麥片和麵食則能當主食;B型的人除了可以吃綠色蔬菜和水果,吃肉類或乳製品可以以少量多餐的方式;O型的人最能適應高蛋白質的食物,瘦肉、魚類和蔬菜都很適合食用;AB型的人以吃蔬果、海鮮及蛋奶類最好。而各種血型應該避免或少量的飲食類型,A型的人最不適合不好消化的紅肉及含糖類食物;B型的人避免吃麵條和玉米,這類食物中的成分會使B型的人代謝變慢;O型的人少吃小麥類、豆類和乳製品,因為不易消化;AB型的人則避免吃碳水化合物和煙燻肉類,且拒絕咖啡因和酒精。除此之外,Peter J.D’Adamo也有指出不同血型的人也有適合的運動,A型的人可以做平靜的有氧運動,像是瑜珈;B型的人可以嘗試有規律性的運動,像是網球或健走;O型的人適合跑步、游泳、騎腳踏車或重量訓練;AB型的人各種運動都很適合。
年輕上班族3餐不正常「全身發黃」 醫生檢查驚:膽管全是結石!
台中31歲劉姓男子是上班族,因工作忙碌,3餐時間不正常,有時工作太忙還會整天不吃,最後直接跟同事一起吃火鍋、宵夜大餐。某天他發現自己「全身發黃」,嚇得直接就醫,檢查時發現他的黃疸指數飆升至27,卻查不出原因,經醫師詳細檢查才發現,劉男肝內膽管滿結石,還有2顆非常大的結石阻塞,經配合治療後總算恢復健康。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許本麟指出,劉姓男子就醫後,院方以膽胰管內視鏡技術,並搭配新一代導管式膽道內視鏡檢測,發現其總膽管內不但布滿結石,還有2顆大結石,因此引起阻塞、發炎。許本麟進一步解釋,膽結石是因為膽汁分泌淤滯成石,一般較常見於肥胖、高血脂的中高齡女性身上,但劉先生因為年輕,又是男性,各項數據檢查也很正常,因此一開始在他院就醫時,忽略了結石的可能。許本麟指出,劉先生肝內膽管的2顆結石大小都約0.9公分大,且由膽固醇組成,因位置在肝臟內部膽管中,位置較高,電腦斷層掃瞄難以發現,才會反覆就醫2個月,甚至住進加護病房,卻找不出造成嚴重黃疸的原因。由於劉先生反覆就醫已經2個月,嚴重影響工作,想早日回到正常生活的他希望能在不開刀的狀況下處理結石問題,因此選擇膽胰管內視鏡技術,並搭配新一代的導管式膽道內視鏡深入肝臟檢測,才找到病灶。許本麟說,新一代的導管式膽道內視鏡可深入肝臟內部,且為3D影像,視野角度較佳,確認肝臟結石位置也較為容易。此外,導管式膽道內視鏡可在檢查時立即採用「電震碎石」的方式,將大結石分裂成小結石再取出,使原本要動刀休養近2週的手術,可以大幅縮短至3天出院,不到一週就能解決結石引起的黃疸問題。許醫師提醒,膽結石過去雖好發於中高齡的女性身上,但近年因為工作型態關係,不少上班族3餐不正常,加上暴飲暴食,臨床上不僅常見40歲以下的膽結石患者,就連男性患者也較過去增加。他呼籲民眾「即使減重,3餐還是要規律,尤其早餐還是要多少吃一些。」此外,許醫師還提醒,應該盡量避免整天禁食,晚上卻用高油、高熱量大餐抵1天的飲食習慣,這都會讓膽汁變得濃稠。唯有三餐規律、清淡飲食、並養成運動好習慣,才能避免年紀輕輕就養出膽結石。
王月健檢亮紅字「3周就逆轉」 還瘦3公斤!親授3招1飲食法
59歲資深演員王月日前出席記者會時瘦了一大圈,引發眾人好奇,原來她在今年4月健康檢查發現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都嚴重超標,緊急進行運動、飲食控制。王月說,自己多年來體重雖然維持在49公斤,但今年4月進行健康檢查,發現有2項指數超標,其中膽固醇高達232mg/dL、三酸甘油酯則有234 mg/dL,嚇得她立即啟動「新生活模式」,每天走山1小時,如果天氣不好就在家裡做超慢跑。除此之外,王月每周也會做1次重訓肌力課,也不吃澱粉,但會攝取魚油,也會常常吃鮭魚,靠著以上3招、飲食調整,果然3周後體重減了3公斤,來到46公斤,膽固醇也降到158mg/dL,而且血脂也變正常,只有70mg/dL。王月也透露,這波「新生活運動」也帶來了副作用,原先4年來都維持49公斤左右,但如今卻瘦到46公斤,年紀大了其實也害怕太瘦,所以開始吃了點澱粉,但還是少吃精緻澱粉,目前胖回1公斤到47公斤,上周檢查血液指數也都維持的很好,繼續促進健康中。家醫科醫師楊智雯受訪表示,只要減少精緻糖、澱粉類食物的攝取,不喝含糖飲料,少吃水果、餅乾等,三酸甘油酯就能快速下降。但若要降低膽固醇,除非非常嚴格執行飲食控制,否則一般人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效。楊智雯指出,如果高膽固醇是因為家族史所致,單純透過飲食控制的效果可能有限。基本上,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和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門診若遇到膽固醇過高的患者,醫師會進一步檢驗各項數值,確認好膽固醇是否失能、壞膽固醇是否有氧化風險,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才能精準幫助患者改善膽固醇問題。
唐綺陽「臉凹尖下巴」激瘦近況曝! 網驚呼:整個人剩一半
星座專家唐綺陽靠著占星及運勢分享,獲得網友受封「國師」盛名,深受大批粉絲喜愛,不過有別於以往豐腴的形象,唐綺陽近期瘦身有成,足足暴減了15公斤,引起網友驚呼,「整個人剩一半!」唐綺陽近日在臉書開直播分析11月星座運勢時,不少網友發現她變超瘦,不僅雙頰明顯往內凹,下巴線條也變V字了,收到網友們的反饋,讓唐綺陽心情大好,臉上笑意止不住地表示「我瘦很多是不是?臉有一點凹。」畫面曝光後,網友在留言區刷一排,大讚「老師也太瘦,美翻了!」、「老師瘦翻了!」、「老師怎麼瘦的?」、「老師瘦好多~~~」、「瘦好多臉型很好看」、「老師好瘦好美啊!」、「老師不合邏輯,愈來愈漂亮」、「老師整個人剩一半!超美」、「老師變得好小隻」、「老師好美好瘦,下巴好尖」、「老師好漂亮~怎麼瘦的~」、「唐老師變瘦了(下次可以分享怎麼變瘦的嗎)。」事實上,唐綺陽先前曾透露,自己變瘦了15公斤,如今體重約維持在60公斤左右,至於被問及成功甩肉的秘訣,她也分享自己是靠著飲食控制、少吃多動,才讓體態變得更輕盈,她更幽默直呼,明年要穿比基尼登上金鐘,「開玩笑的,我只要能塞進牛仔褲就好。」
小心「胰島素阻抗」害你患上糖尿病!減重醫曝4招預防 「少滑手機」也有效
關注健康的朋友都知道,「胰島素」最主要的功能是調節我們體內的血糖,避免高血糖傷害我們的身體。但在健康檢查的時候,可能會聽到醫師說,「你有一點胰島素阻抗的狀況喔!最近要多注意血糖。」那麼,什麼是「胰島素阻抗」?我們又該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發生?「胰島素」是身體控制血糖的機制,正常情況下,胰島素會分泌適當分量讓血糖維持在穩定的狀態。而「胰島素阻抗」就是胰島素的訊號不良,身體對胰島素出現「阻抗」反應。當身體出現這樣的狀況,正常份量的胰島素就無法有效控制我們身體裡的血糖,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工作。而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形成胰島素阻抗後,長期就會導致糖尿病。對此,減重醫師陳威龍在YT影片中提到4招可避免胰島素阻抗的方法,包括「減少餐間的零食」、「飯後運動」、「選擇低GI(升糖指數)的食物」、「避免長期暴露於藍光(手機、電腦)照射」。一、減少餐與餐之間的零食:陳威龍醫師指出,頻繁進食會讓胰島素一直分泌,久而久之,人體細胞就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因此應該避免過度頻繁進食,尤其是餐與餐之間的零食。二、記得飯後運動:陳威龍醫師提醒,即使是簡單的飯後散步,也可降低血糖波動,進而讓胰島素的分泌更為平穩。三、選擇低GI(升糖指數)的食物:陳威龍醫師表示,高GI食物容易使我們的血糖大幅波動,尤其是精緻澱粉、精製糖,如含糖飲料、麵包、蛋糕等,應該要少吃。四、避免長期暴露在藍光下:陳威龍醫師指出,根據研究,人造光害與體重增加、代謝功能異常、胰島素過度分泌等都呈現正相關關係。人體若長時間接受藍光照射,會產生胰島素阻抗與高血糖,因此生活中應減少手機、電視、電腦的使用,以降低藍光對身體的危害,進而避免胰島素阻抗。
追蹤13萬人43年!新研究曝「1食物」恐害失智 醫示警:風險增14%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失智症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生率正在快速攀升,成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議題。腎臟科醫師透露,根據美國研究,吃越多加工紅肉,失智症的風險越大,相較於每月攝取不到3份,每週攝取約2份加工紅肉者,認知障礙的風險會提高14%,建議吃紅肉還是以原型為主。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臉書粉專表示,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追蹤了超過13萬人長達43年,發現吃越多加工紅肉,失智症的風險越大,相較於每月攝取不到3份,每週攝取約2份加工紅肉者,認知障礙的風險會提高14%;若將每日的一份加工紅肉替換為堅果、豆類或豆腐,可以將認知障礙的風險降低20%。王介立指出,每日食用的加工紅肉每增加1份,與全球認知功能老化(包括語言和執行功能)額外增長1.6年相關。醫師補充,常見的加工紅肉包括香腸、火腿、培根、煙燻牛肉等,「我偶爾還是會吃紅肉,但僅限於原型紅肉,而且不是美食等級的不吃。」另外,營養師顏瑜萱也曾透露,多項研究發現,「麥得飲食」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具體作法是多吃10種大腦健康食物,如綠葉蔬菜、其他蔬菜、堅果、莓果、豆類、全穀物、海鮮、禽肉、橄欖油和葡萄酒,同時少吃5種傷腦食物如紅肉、人造奶油、起司、糕點糖果以及油炸食物。
減肥狂吃牛排「沒用還差點腎衰竭」 專業醫分享9大甩肉食材
許多人都相信,減重時除了要少吃外,也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結果有人因此極端行事,大量食用牛排等紅肉。這看在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眼裡是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樣不僅無法有效甩肉,甚至有可能因此出現高膽固醇與高三酸甘油酯的情況。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過量攝取紅肉,如牛排或豬排,確實會導致腎臟健康問題,甚至可能引發腎衰竭。蕭捷健提到先前一個學員的案例,該名學員原先為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過度依賴牛排等紅肉。結果不但沒能達到減重效果,自己的身體反而出現高膽固醇和高三酸甘油脂問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後經蕭捷健醫師協助進行調整飲食,減少紅肉攝取、改為豆腐等植物性蛋白後,該名學員的腎功能和尿酸指數都獲得改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也降回正常值。蕭捷健醫師也引用2016年《美國腎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的一項超過6萬名參與者的研究《Red Meat Intake and Risk of ESRD》(紅肉攝取與末期腎病風險),該項研究結果顯示,紅肉攝取量高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低攝取紅肉者高出40%。蕭捷健醫師建議,以植物性蛋白取代紅肉,不僅能夠稍微減重,還可顯著改善心血管風險和腎功能,提醒人們蛋白質固然重要,但選擇合適的蛋白質來源更加關鍵,以免紅肉對腎臟健康造成傷害。至於植物性蛋白要如何攝取,蕭捷健醫師提到,除了日常的豆漿外,也可以選用以下9種食材:南瓜籽:每100克含有33克蛋白質。黑豆:每100克含有28克蛋白質。花生:每100克含有20.5克蛋白質。豆腐:每100克含有17克蛋白質。毛豆:每100克含有8.5克蛋白質。豌豆:每100克含有4克蛋白質。綠花椰菜:每100克含有4克蛋白質。蘑菇:每100克含有3克蛋白質。菠菜:每100克含有3克蛋白質。
21歲女3周大便一次!她滿肚屎如懷孕 用力一擠竟「有東西掉出來」爆血
英國一名21歲的女護理人員寇特妮(CourtneyIngham)大約8個月前開始出現便秘情況,但她未選擇就醫,而是買瀉藥和喝黑咖啡等試圖改善,結果嚴重到3周才上一次大號,肚子脹得如孕婦一般,有天上廁所時一用力竟傳來「啪」的一聲,肛門當場爆血,原來是腸子掉了出來。事後得知,這樣的情況是直腸脫垂,如今寇特妮進行了兩次手術,並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呼籲大家遇到類似情況務必即早就醫。《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來自達勒姆郡小鎮紐頓艾克利夫(Newton Aycliffe)的寇特妮,長達8個月來每3周僅排便一次,在這之前她排便很正常,甚至一天可能排便3次,起初她不以為意,僅依賴非處方瀉藥,沒想到便祕愈來愈嚴重,就算增加纖維攝取和喝黑咖啡也沒用,腹部竟脹得跟懷孕一樣。除此之外,寇特妮還出現嚴重胃痙攣,原先她以為是飲食習慣所致,於是減少吃飯分量,但就算只吃一點點也會噁心想吐,某日她如廁時,因為稍微用力,居然聽到「啪」的一聲,感覺有東西彈出,痛得難以忍耐且開始出血,拍照觀察才發現腸子外露,嚇得趕緊就醫。據了解,寇特妮當時出現的情況是直腸脫垂,目前已進行過兩次手術,醫師發現她肛門周圍的括約肌無法正常收縮,寇特妮在全身麻醉後修復直腸脫垂問題,並在括約肌注射肉毒桿菌,希望使其正常收縮。另外,英國國民保健署表示,直腸脫垂通常發生在直腸支撐系統受損時,導致直腸外露,而寇特妮也在TikTok上分享自身經歷,她表示,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即時就診,如果早點找醫師求助的話,或許根本不用經歷那麼多痛苦。女子事後證實出現直腸脫垂問題。(圖/翻攝自X)
「睡眠不足」也會影響血糖 醫曝做1事:可抵消一點
許多人認為,影響血糖的只有飲食,但其實睡眠不足也會影響到血糖。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莊武龍表示,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減少胰島素敏感性,使身體更難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進而引發血糖波動。莊武龍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睡眠不足會影響血糖調控,即使是正常沒有糖尿病的人,而想預防三高或糖尿病,好好睡覺,也是很重要的習慣養成,養成重視睡眠的習慣,或許就讓你少吃一些藥了。至於如果工作要輪班,睡眠失衡的人怎麼辦?莊武龍說,在睡眠找回平衡前,建議要保持運動的習慣,因為運動可以抵消一點,由於睡眠問題造成的代謝內分泌異常。莊武龍指出,睡眠不足會顯著影響血糖調節,導致葡萄糖耐受性降低,並增加罹患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研究找來沒有糖尿病的人來做研究,結果顯示,即使短期的睡眠限制,例如每晚只睡4小時,連續5晚,也會降低身體對葡萄糖的處理能力,導致餐後血糖水平升高,此外,睡眠不足會減少胰島素敏感性,使身體更難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進而引發血糖波動。運動是否可以緩解睡眠不足對於葡萄糖耐受性、粒腺體功能、及晝夜節律失衡所造成的影響?莊武龍表示,研究發現,睡眠限制會降低葡萄糖耐受性、線粒體呼吸功能、並減少皮膚溫度的晝夜節律幅度;然而,在睡眠不足期間進行高強度間歇運動(HIIE)的參與者中,這些負面影響未被觀察到,顯示運動有助於抵消睡眠不足對身體代謝和生理機能的影響。
晚餐後別吃甜度高水果! 專家揭5大原因:恐影響體重管理
台灣有水果王國的美稱,不只種類越來越多,品質更是不斷進步,不只外國人愛吃,許多國人也都習慣在飯後攝取水果,然而營養學者洪泰雄近日則提醒民眾,晚上應該少吃甜度高水果的5大原因。1.血糖控制:甜度高的水果通常含有較高的天然糖分(如果糖和葡萄糖),在晚上食用可能會導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這對於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來說尤其重要。2.消化問題:晚上進食高糖分的食物可能會影響消化,尤其是在睡前不久食用時,這可能導致胃部不適或影響睡眠質量。3. 熱量攝入:高糖水果通常熱量較高,晚上攝入過多熱量可能會影響體重管理,特別是如果您在晚上活動量較少的情況下。4.影響睡眠:某些研究表明,過多的糖分攝入可能會影響睡眠質量,導致入睡困難或夜間醒來。5.口腔健康:晚上吃甜食可能增加蛀牙的風險,因為口腔中的糖分會成為細菌的食物,進而產生酸性物質,損害牙齒。洪泰雄建議,若想在晚上吃水果,可選擇一些低糖的水果,如莓類、柚子或蘋果等,這些水果的糖分相對較低,且富含纖維和其他營養素,更適合在晚上食用。
小心!這種「蛋白質」吃多會出事 醫師警告:腎功能惡化風險高40%
想要減重增肌,蛋白質必須要吃夠。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提醒,別吃太多牛排、豬排等紅肉,可能會給腎臟帶來額外的負擔,還強調「真的不是危言聳聽」。蕭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紅肉吃多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少吃紅肉的人高出40%」。他建議可選擇植物性蛋白、白肉、乳製品等其他蛋白質來源替代。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在臉書上分享案例,表示有一名學員之前為了「吃夠蛋白質」,狂吃紅肉,特別是牛排,結果不僅體重沒降,還出現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等狀況,讓他提醒「這些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蕭捷健指出,根據國外科學期刊201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經過追蹤了超過60000名參與者,發現吃紅肉多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少吃紅肉的人「高出40%」。對此,蕭捷健給出建議,可以將紅肉換成豆腐等植物性蛋白,雖然體重只減一點點,但整體的心血管風險、腎功能都能大幅改善。蕭捷健還透露,後續該名學員減重6公斤,回診時抽血檢測,結果腎功能、高尿酸的問題都已改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也降回了正常值。此外,蕭醫師還在另外一則發文中指出,又想要吃蛋白質,又想要保護腎臟,可以選擇白肉、乳製品來補充蛋白質,對腎臟的負擔比較小,甚至蔬菜與水果的蛋白質還可能有保護腎臟的功用。 蕭捷健表示,「當我們吃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特別是紅肉,會產生較多的酸性代謝物質,這些代謝物質需要由腎臟過濾和排出體外,過量攝入紅肉,會增加腎臟的工作負擔,進而導致腎功能逐漸下降,進而導致慢性腎臟病的發生。還有,紅肉可能會讓尿酸變多,導致痛風和腎結石的問題, 會進一步影響腎功能。至於水果、豆類、蔬菜等,則是相對偏鹼性食物。」蕭醫師還提醒:「怕有些人不知道,還是介紹一下。『紅肉』指的不是紅色的肉,而是『四隻腳動物的肉』,『白肉』指的是雞,鴨,魚和海鮮。雖然豬肉煮熟呈白色,還是算紅肉。而鮭魚雖然是紅色,卻算是白肉。堅果、干豆和扁豆,含有高蛋白質。肉類、魚類、牛奶和雞蛋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圖說
寵物情緣/女團ELL&s忙內家有體重管理大師 Cherry遭爆料不會照顧自己
女團「ELL&s」副隊長切里(Cherry)家有一隻8歲大曼赤肯貓「妞妞」,19歲Cherry雖是團內的忙內成員,但她說在家中自己是大女兒、妞妞是二女兒,母女倆都非常寵愛妞妞,Cherry透露:「媽媽經常都會買了很多保健品給妞妞,經常都是我幫忙領貨,每次領貨想說8歲的小孩為何要吃這麼多保健品?」Cherry爆料妞妞是體重管理大師,成貓之後體重一直維持在3.8公斤左右。(圖/記者林士傑攝)對於妹妹妞妞,身為家中大姊的Cherry直言:「牠很挑食、牠很公主,只吃罐頭跟肉泥,而且貴的罐頭不一定吃,之前試了很多品牌,才發現牠只吃某一種品牌,而且過陣子吃膩又要換罐頭,而且我們買了晚餐牠要先過目聞過之後我們才可以吃,但還好牠不會想吃人類的食物。」更爆料妞妞是體重管理大師,只要覺得自己稍微有發福時,就會少吃,然後一直在家中狂奔運動瘦身,是一隻自律甚嚴的貓。前陣子妞妞住院開刀,讓Cherry相當不捨,也不習慣家中沒有牠的陪伴。(圖/記者林士傑攝)Cherry先前曾帶著妞妞去找寵物溝通師,卻得到媽媽跟姊姊不太會照顧自己的答案,「妞妞說牠不喜歡笨蛋,知道媽媽就是媽媽、姊姊就是姊姊,牠在家中就是妹妹的角色,覺得我們不太會照顧自己,所以才會特別把玩具分別放在媽媽的房門口,要給我的東西放在我包包那邊,牠覺得這樣是在照顧我們」。Cherry和妞妞一起度過了8年的時光。(圖/記者林士傑攝)妞妞每天早上6點都會準時坐在窗邊「看鳥」,等待鴿子朋友來跟牠打招呼,雙方還會隔著紗窗咕咕、喵喵的聊天,Cherry說:「她有個很怪的習慣,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會抓門要從房間放牠出去,去窗戶邊吹風在那邊等。」透露妞妞小時候看到窗邊有鳥類飛來就會異常活潑,平常用放鴿子叫的聲音時,妞妞聽到也會很開心地用貓叫聲回應。年僅19歲的Cherry女團「ELL&s」的副隊長。(圖/記者林士傑攝)提到前陣子妞妞因為皮膚過敏發炎,吃藥一直沒有改善狀況,最後在獸醫建議下住院開刀,Cherry不捨地說:「那幾天回家發現妞妞不在覺得心裡怪怪的,家裡沒有牠很空虛、很擔心牠,平常忙完就會找妞妞玩,其實腦中有一閃而過以後如果妞妞不在的狀況,但覺得不要多想,希望牠可以陪我們很久。」Cherry和妞妞一起度過了8年的時光,「難過的時候妞妞會坐在我旁邊,覺得跟我個性很像,不會多話,但是會一直陪伴,跟我個性很像就是喜歡一個人解決事情」。ELL&s由日光之橙的成員玉歆擔任隊長、切里擔任副隊長、艾許、閃閃,以及新成員若熙共同組成。(圖/記者林士傑攝)「ELL&s」是選秀節目《未來少女》最終集公演奪冠的團體「日光之橙」衍生的實力小分隊,由日光之橙的成員玉歆Theia擔任隊長,Cherry擔任副隊長、艾許Ashlee、閃閃Shan、若熙Rosie共同組成。正式出道單曲〈Elevatah〉一推出就獲得好評,近期重製版本的〈Ride Or Die〉也已數位上架,Cherry表示未來ELL&s會將節目中的歌曲以全新的方式重唱推出,繼續帶給粉絲不同的音樂饗宴。小檔案名字:妞妞品種:曼赤肯年齡:8歲性別:母特長:會控制體重,一直都維持在3.8公斤左右,知道自已胖會在家裡奔跑
李程彬曾胖到117公斤慘遭霸凌 半年鏟肉40公斤翻身為校草
金鐘迷你劇集視帝李程彬,常在社群分享他的健身動態,曾為了飾演拳擊手練到體脂僅有6-8%的他,竟曾因太胖慘遭霸凌,而他也因此才下定決心減肥。李程彬笑說國中是他的體重巔峰期,當時還一度胖到117公斤,「以前每天回到家,媽媽都對我說我很帥、比F4還帥,我就很開心每天卯起來吃,完全沒感覺自己有多胖。直到後來被同學叫死胖子、被霸凌才發現,平常班上的女生都不會理我,只有要抬便當、搬重物之類的苦力才會來使喚我。」而李程彬決定瘦下來的契機是曾收到一封情書,但當他開心打開來一看,才知道是給要坐在他旁邊的高瘦帥哥。又正好當時看到電影《瘦身男女》,便想著或許自己瘦下來也能轉變而決心減肥。他開始游泳跟少吃,半年內減掉了四十多公斤,升上高中後完全是另一個人,更因帥哥外型獲得不少好處。李程彬自曝國中時一度胖到117公斤。(圖/東旭九翔娛樂提供)上高中後的李程彬,受歡迎程度幾乎是校草等級,身為籃球隊還曾比賽拿獎的他,每次練球場邊都有學妹在旁觀賽尖叫、送水送毛巾。平常更三天兩頭收到愛心早餐,情人節收到的巧克力多到爆炸,收情書、告白甚至被倒追的經驗更是數不勝數,就連初戀都是被學姊倒追,李程彬笑說這些境遇他國中時是完全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