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憂心2/再生能源搭儲能疏解尖峰用電危機 業者也可自備發電機應急
企業大咖們紛紛跳出來直言「缺電」問題,我國電力狀況到底如何?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發電裝置容量約有59,746MW,尖峰用電量為33,000MW至38,000MW之間,今年5月破紀錄的尖峰用電38,022MW來看,已經超過台電尖峰用電的預估值,加上「517停電事件」是人為疏失導致匯流排故障引發全台大跳電,都可以看到台灣電力吃緊程度,禁不起任何一個「意外」。按一下計算機,我國目前發電裝置容量59,746MW,減掉尖峰用電量最高38,000MW,剩下19,738MW,看起來剩餘的電力綽綽有餘,「理論」上相當寬裕,實務上不然,一來不可能全部全線滿載,再者並未納入歲修及各種意外狀況,例如氣候變化用電驟增或電力調度不靈,甚至人為失誤,因此無法保證不會發生大規模停電。台電位於木柵的變電站在12月12日發生火警導致大規模停電,突顯台電電網及設施安全的問題;對於電力不足,台電也也透過儲能系統方式維持電網電力穩定。(圖/報系資料庫)儘管政府規畫2025年綠能將新增電力達20GW,但國內企業大咖仍不安,「未來可能的缺電危機,主要是發生在尖峰用電時段,台電饋線備載容量電力不足,恐造成供電不穩定。」開陽集團董事長暨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表示,「從整體電力系統來看,透過儲能系統建置,包括台電電力交易平台輔助電力系統與自動頻率控制(AFC)儲能系統,將電力饋線併網,並搭配再生能源,才是唯一的解救之道。」儲能系統的功能,如同水庫調節般。目前已有一套儲能系統併網至台電的台達電(2308)指出,「儲能系統可以在0.1-0.2秒間做出瞬時反應,1秒內即可達到全功率輸出救援電網,維持電網電力的穩定,在離峰用電時充電,在尖峰用電時放電,讓整體的電網電力(電壓)維持穩定,事故發生時,自然能發揮即時備援角色。」尖峰用電時段需多少備援電力才能穩定供電?蔡宗融提一套簡單概算公式,「以10%做為基準」,我國平均尖峰用電需求38,000MW,乘上電力(用電量)年均成長率2.5%,等於每年新增約950MW用電量,再乘上10%,備援電力約需95MW裝置容量;以台電現有發電機組設備的備援電力,仍有需求缺口,急需民間儲能系統予以填補。台達電今年11月啟用5MW的儲能電力輔助系統與台電併網,是目前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上5 家廠商之一。(圖/黃耀徵、胡華勝攝)蔡宗融進一步指出,目前已有翰可國際、台普威、台泥綠能、聚恆科技(4852)、大同(2371)等5家AFC業者在2021年通過台電審查,連同其他提出申請的業者加總容量逾2.2GW,遠超過台電1GW預期目標,「這表示想投入的業者很多,政府應利用這個機制能把再生能源儲存起來,解決尖峰用電,同時解決短期內沒有新電廠加入發電的用電需求。」不過,業者要跨入儲能系統,不是想做就能做,條件限制不少,包括必需建置在工業用地上,是否有足夠饋線。另就儲能系統的放電充電計費,仍屬台電標案,無法規可循,隨儲能交易增加,急需法制規範,「就怕修法速度不夠快。」一業者擔憂。若企業擔憂未來3年「被缺電」,可自蓋發電廠,或者靠柴油發電機因應。「以興建太陽能發電場來看,建置100MW容量的電場大概要半年,企業可考量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因應。」蔡宗融說。一家民間太陽能發電業者提醒,核能、燃煤廉價電力的時代已過去,工業用電不能停電費率又比家用便宜,且工業用電量持續成長,每次停電都先停家用,這些觀念都要改,「不能停電的工業用戶費率,不能比可以停電的民生用電更便宜,尤其再生能源受自然條件影響,未來供電穩定度更差,停電頻率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