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素
」 洗腎 腎臟 尿毒素洗腎患者毒素、營養皆會流失! 醫曝腎友們補身體重點
血液透析治療就是俗稱的洗腎、洗血,當腎臟功能無法正常運轉時可作為腎臟的替代療法,幫助末期腎臟病病人清除體內的尿毒素以及多餘的水分、電解質等。不過,洗腎不只會洗掉體內的廢物,也會洗掉身體所需的營養。洗腎病友們該如何補身體呢?台南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林文祺提供營養補充建議,並帶民眾了解營養針的使用時機。洗腎會洗掉胺基酸並產生慢性發炎 可能致1特殊營養不良洗腎可分為「暫時性洗腎」、「規則性洗腎」,姜林文祺醫師說明,二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有沒有急性的腎臟問題存在,如果是慢性腎臟病病人通常是採規則性洗腎,建立適當的洗腎通路後,將腎友的血液經由此通路帶入洗腎機內,透過洗腎液將血液淨化再送回腎友體內,每次洗腎時間約需4個小時,每週需接受3次洗腎治療。洗腎主要是幫助腎友清除體內的尿毒素,不過在這過程中也會造成某些營養的流失。姜林文祺醫師指出,每次洗腎約會流失6-8公克胺基酸,換算下來一年約會損失1公斤的胺基酸,同時也會洗掉少量的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等。醫師分享營養不良評估方法 注意2大重點補充目前腎友可以透過各項指標評估、了解自己是否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姜林文祺醫師表示,像洗腎後的乾體重變化,如果3個月下降5%或半年內下降10%,這就代表有營養不良的情形,也可以注意身體質量指數(BMI)、瘦肉組織指數(LTI)、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標準化蛋白質異化代謝率、洗腎前後血清尿素氮和肌酸酐等,或透過飲食訪談跟紀錄評估營養不良的狀況。除了注意自己有無營養不良外,腎友平時也要注意營養補充,姜林文祺醫師表示,在營養上主要可針對2大部分進行補充,包含:熱量: 當身體熱量不足時,蛋白質就有可能會被當作熱量消耗掉,因此足夠的熱量攝取是非常重要的。熱量來源包括醣類、脂質、蛋白質,建議腎友以理想體重為原則攝取,每天熱量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25-35大卡。蛋白質: 洗腎後蛋白質流失會開始增加,為維持肌肉量,建議腎友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1-1.2公克。不過要提醒腎友,雖然豆魚蛋肉類、奶類是屬於較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來源,但市售的鮮奶、奶製品,磷含量較高,較不適合腎友攝取,而蛋肉類又有卵磷脂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須注意攝取量。建議蛋白質的攝取來源可以選擇豆類,包含黃豆、黑豆、毛豆、豆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等植物性高生物價蛋白質,它對磷的吸收偏低,可以適當取代肉類,素食者也可以食用。也可用洗腎營養針改善 三合一營養針能滿足較大需求另外,洗腎病友也可以透過「洗腎營養針」來改善營養狀況,姜林文祺醫師說明,洗腎營養針就是在洗腎過程中,將營養液透過洗腎通路補充到腎友體內,如果有厭食、腹瀉、口服營養液耐受不良等狀況,造成胃腸道無法完整吸收營養,或是階段性需要補充營養(如:需禁食去做檢查、開刀等),都可以使用洗腎營養針來補充營養。目前洗腎營養針有包含醣類、脂肪、胺基酸的三合一營養針,能滿足較大的營養需求。姜林文祺醫師表示,有些三合一營養針在脂肪的部分,會特別添加魚油含-3脂肪酸,研究顯示它能保護心臟血管、降低發炎反應、改善皮膚搔癢,另外在胺基酸的部分,有些會加入牛磺酸,補充後可能有提神的效果,而且有些會額外添加微量元素-鋅,研究指出它能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有抗氧化的效果。姜林文祺醫師分享,曾有男性洗腎病友,出院後回到門診洗腎發現他胃口不好、營養狀況偏低,使用口服營養液又有耐受不良情形,改使用三合一營養針後1個月,營養狀況就有改善。
男病患爬山「對空氣傻笑」 家人以為中邪…就醫檢查超嚇人
不是中邪!有一名男腎臟病患平常肌酸酐指數偏高,但一直抗拒洗腎,某次和友人相約爬山,途中常常發呆,說話牛頭不對馬嘴,家人以為卡到帶去收驚,但情況沒有好轉,送醫檢查才發現是尿毒素過高引發的「失神型癲癇」。這名男子尿毒指數長期偏高,偶爾會出現噁心嘔吐,但認為洗腎後腎功能會更差,所以一直抗拒,某次去爬山,家人發現他出門前就不說話,爬山途中也很沉默,還時常對空氣傻笑,雖然可以說出自己名字,但牛頭不對馬嘴,整個人像傻掉一樣。家人第一反應以為男子中邪,立刻帶去宮廟收驚,但結果反而更糟,於是緊急送醫,經腦波檢查發現有癲癇波,才發現不是中邪,而是尿毒素太高,為尿毒性腦病變引起的癲癇發作。腎臟科醫師林軒任指出,腎臟病常見的症狀,除了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之外,當尿毒素逐漸累積,進而會影響身體其他系統,可能出現皮膚癢、消化功能變差、食慾減退、口臭等症狀。據了解,尿毒症就是所謂的末期腎臟病,也被稱為慢性腎衰竭或第5期腎臟病。而尿毒性腦病變症狀包括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減退、智力減退、嗜睡、癲癇。一般人對尿毒症和洗腎都有迷思,認為洗腎就是被判死刑,但這樣的觀念完全錯誤。尿毒症雖然無法痊癒,但只要妥善控制和治療,病患仍然可以過著與正常人相近的生活。
七旬男坐下就犯睏「竟罹腎病第五期」 居家血液透析提升生活品質
隨著人口老化,腎臟病患者逐年增加。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的「台灣腎病年報」,去年洗腎病友累積達9萬6千多人,若未能妥善控制,恐突破10萬人大關。彰化伸港的70歲柯先生已洗腎十餘年,回憶年輕時曾患腎絲球腎炎,但因忙於生意未加注意,直至體力下降,甚至坐著會睡著,才在女兒提醒下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醫學中心就診。經黃秋錦顧問診斷後,確診為慢性腎病第五期,需立即洗腎!初期,柯先生每周往返醫院進行血液透析,透析後體力虛弱,無法進行日常活動,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對生活造成困擾。後來在黃秋錦顧問推薦下,接受居家血液透析訓練,至今在家中進行透析已有九年,病情穩定,精神狀況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黃秋錦顧問表示,一般血液透析需耗時4小時,快速脫水以移除多餘水分和尿毒素,導致體內滲透壓劇變,病人透析後感到極度疲憊,需長時間休息。而居家血液透析則以較慢速度、更長時間來移除代謝物,減少心臟負擔,透析後無疲憊感,病人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居家血液透析需病人及家屬接受3個月的訓練,合格後可自行在家操作。數據顯示,居家血液透析病人5年存活率較一般到院透析患者高出30%。為解決病人及家屬對居家自我透析安全性的擔憂,中醫大附醫研發了一套智能監控和預警系統,能即時監測生理數據,確保病人安全。中醫大附醫血液透析科郭慧亮主任補充,目前已有29位病人完成居家血液透析訓練,安全完成超過10,000次透析。病人及家屬每年減少約90天的往返醫院時間。這套系統已推廣至全台八個縣市,並與澎湖縣政府合作,將居家血液透析導入離島衛生所,服務偏鄉腎友。
別再晚睡啦!醫曝熬夜「腰子壞掉」4後果:不只傷肝
現代上班族工作忙碌,經常加班熬夜、睡眠不足,對於不少人來說,作息不正常、日夜顛倒是常態,其實這樣的生活型態,對身體是一種傷害!對此,好幸福泌尿科體系醫療長戴定恩特別提醒,熬夜工作除了容易對腎臟造成很大的負擔,還可能造成「4大狀況」。好幸福泌尿科體系醫療長戴定恩日前在臉書發文,提醒民眾「工作再重要,也不可疏忽健康」,同時列出熬夜工作可能造成的「4大狀況」:1、破壞腎臟功能戴定恩醫師指出,長時間的熬夜、日夜顛倒,容易干擾腎臟尿毒素代謝的功能,並且增加腎臟代謝廢物、產物的負擔,降低血流及含氧量,導致腎臟太過勞累,進而損害腎臟功能。2、增加結石痛風可能「醫生說熬夜會傷害身體,絕對不是說說而已!」除了破壞器官功能之外,由於熬夜會加劇尿酸生成,在腎臟沉澱後產生結晶,日積月累之下形成腎結石,影響腎臟健康。3、提高泌尿道感染機會熬夜也是導致免疫力下降的元兇,而免疫力下降除了容易感冒之外,也容易干擾腎臟、尿道的運作,幫助細菌滋生,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4、引發慢性腎臟絲球炎戴定恩醫師進一步指出,最後在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腎臟腎絲球容易經常處於高度發炎的狀態,造成蛋白尿、尿潛血發生,除了增加慢性腎臟絲球炎發生的可能,也嚴重傷害了腎臟功能。
他爬山「人突傻掉」整路不說話 家人急帶去收驚!醫師一查要洗腎了
神智突然混亂竟要洗腎!腎臟科醫師林軒任近日分享診間案例,透露一名病患在爬山途中「突整個人傻掉」,家人以為是中邪趕緊帶去收驚,怎料情況反倒更嚴重,緊急送醫才發現,原來該患者是「尿毒性腦病變」引起癲癇發作。「他不是中邪了,而是尿毒素太高!」醫師林軒任在粉專發文表示,有位病患與友人相約爬山時,突然整路不說話,雖然可以笑著說出自己名字,但是邏輯顛倒「整個人像傻掉了一樣」,起初家人還以為是中邪,沒想到收驚後意識更差才緊急送急診,經腦波檢查發現有癲癇波,所幸洗腎後尿毒素下降,這才恢復正常思緒。林軒任指出,另一名病患則是反覆出現「短暫的思緒混亂」,起初是腦袋停機幾秒後就恢復,但類似短路情況卻越加頻繁發生,察覺有異後才前往醫院看診,經洗腎後病患已無大礙。林軒任說明,上述2患者的病症就是「尿毒性腦病變」,此疾病相當兇猛,當腎臟病進入中後期,尿毒素會持續積累,導致其他器官受損病情惡化,病患也會出現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減退、智力減退、嗜睡、癲癇等症狀。林軒任透露,其中「癲癇」就是尿毒性腦病變所引起的最嚴重併發症,呼籲民眾若被診斷出尿毒腦病變,應立即接受洗腎治療,否則一旦延誤就醫對腦部的損害就愈大。
9旬老翁求「腎」利!「酮酸胺基酸療法」遠離洗腎與肌少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一名90多歲的慢性腎臟病老翁,三年前疾病進展至第五期,原本醫師建議採取透析治療避免病情惡化,但親友擔心影響生活品質,輾轉至聯新國際醫院尋求第二意見。經與醫師充分討論,採取「酮酸胺基酸療法」,並搭配低蛋白飲食,不但未出現腎友常見的「肌少症」,病情亦穩定控制近三年,且未進入洗腎狀態,追蹤期甚至回到腎臟病第四期,成功延緩洗腎危機。第四、五期腎友「低蛋白飲食」 逾六成有「肌少症」!聯新國際醫院腎臟科主任胡豪夫表示,對於腎臟病友來說,因蛋白質代謝產物為尿毒素的主要成分,增加腎臟負擔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必須降低蛋白質攝取量,飲食多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但因蛋白質攝取減少或不足,同時也恐提高肌少症風險。慢性腎臟病目前分為五期,第一至三期肌少症風險較低,而第四、五期有逾60%腎友有肌少症,也是患者看起來瘦弱的原因之一。肌少症是肌肉質量及強度的流失,患者多有疲累不適、身體無力感,同時因肌肉無力,恐會有行動不便、虛弱現象,嚴重影響腎友生活品質,甚至有死亡風險,讓人恐懼。胡豪夫表示,肌少症主要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大多是老化造成,多發生於50 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年肌肉質量流失 1-2%以上,易造成骨折及其他併發症,死亡率高。次發性則是因為其他疾病影響,包含上述提到的腎臟疾病、器官衰竭及其他發炎性疾病等造成;可能也與心臟疾病、癌症、內分泌功能異常、腸胃疾病導致營養吸收不佳等有關,因此不可不慎。提早採取「酮酸胺基酸」治療 有望延緩洗腎危機!胡豪夫說明,腎友降低肌少症風險,也有利於腎臟疾病控制;以上述患者來說,因屬於年長者,洗腎恐讓患者身心俱疲,經過討論後建議可以「酮酸胺基酸」治療搭配低蛋白飲食。藥物藉由轉胺作用(transamination),將酮酸胺基酸在人體內合成新的必需胺基酸,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延緩洗腎、同時減少肌肉流失。他進一步提到,在一篇人體試驗中,發現腎病患者減少蛋白質攝取的情況下,身體會變相提高肌肉合成效率,尤其在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的組別效率最高。近年台灣花蓮慈濟團隊的臨床研究中,也統計了一百多位高齡腎友,透過酮酸胺基酸的治療,防範肌肉流失並避免脂肪堆積。胡豪夫建議,患者在進入第五期或需洗腎之前,可將需求與醫師溝通,諮詢其他治療方式來延緩腎臟病惡化。若是經濟狀況許可,第三、四期患者,也可與醫師討論,有機會提早透過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避免疾病惡化,來延緩洗腎危機,也能降低肌少症風險。腎友平日需「減法飲食」 結合有氧運動、簡易重訓醫師最後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日最重要的是飲食控制,透過減法飲食,攝取天然食物,營養均衡,不吃加工食品,減少腎臟負擔。同時也需控制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共病,避免影響腎臟病情;平時也可透過運動,包含有氧運動結合阻力訓練,甚至簡易重訓來改善肌肉力量。
中國醫藥大學推居家血液透析 讓患者洗腎更便利
目前慢性腎臟病在台灣已成為新國病,洗腎人口也逐年攀升;62歲的林先生原本是腹膜透析病人,發生腹膜炎後改作血液透析已經30年。由於居住偏遠山區,每次透析4小時加上交通2小時,估計花費在血液透析的時間約1,080天,因行動不便,每次透析都是太太都要陪同,兩個人加起來大約6年,都花在洗腎上面。自從5年前聽說本院在推行居家血液透析,就來接受訓練。居家血液透析 醫院遠端監控自108年5月改做居家血液透析後,在家時間變多了,更有時間經營自己的事業,也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很多人會擔心在家血液透析是否安全?對此項議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遠端監控方案,而林先生以自身5年居家血液透析的親身經歷,更能呈現居家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科黃秋錦教授表示,根據國健署目前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約12%,約有286萬人,而慢性腎衰竭需要(血液+腹膜)透析治療的人口超過8萬人,洗腎人口密度已達世界第一,其中90%選擇血液透析。需長時間恢復體力 居家血液透析更舒適黃秋錦教授表示,血液透析後的疲憊感來自於當次的脫水速度及滲透壓不平衡,一般血液透析只有4小時,必須快速脫水並在短時間內移除病人累積的水分,尿毒素也需要在透析時間內儘量擴散出來,造成體內滲透壓劇烈變化。這2種因素造成病人在一般血液透析後感到嚴重疲累,需要很長休息時間恢復體力。居家血液透析由於透析時間長,透析時能以較慢速度、較長時間來充分移除病人體內的代謝物和水份,減少心臟負擔,減緩滲透壓的變化,透析後病人透析後沒有疲憊感,可以繼續工作,利用夜間進行居家血液透析的病人隔天早上起床就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居家血液透析都可以保有原來的工作,重新掌握生活自主,提高生活品質,可更有彈性規劃原來往返醫院花費的時間,更可避免醫院洗腎時間安排的不便性。 推廣居家血液透析 減少院內疾病感染血液透析科郭慧亮主任指出,即使居家血液透析在國外已經有50年的歷史,在國內卻很少有人了解這項治療。在推廣居家血液透析時,很多病人和家屬都擔心自己在家透析的安全性。只要透過遠端監控系統,病人在家透析時,透析機運轉訊息經由網路傳回醫院,醫院的接收主機上安裝AI過濾危險訊息,醫療團隊可以同步監控病人在家中進行血液透析的狀況,可有效維護病人安全,並做為改善處方的依據。黃秋錦教授強調,居家血析可以節省時間,感染疾病爆發時還可以避免群聚感染。選擇加強型居家血液透析還有「三好一少」,包括「吃得好,精神好,品質好,藥物少」,病人天天精神飽滿有活力。
不用跑醫院「居家血液透析AI監測」 患者能工作更健康
目前慢性腎臟病在台灣已成為新國病,洗腎人口也逐年攀升;62歲的林先生原本是腹膜透析病人,發生腹膜炎後改作血液透析已經30年。由於居住偏遠山區,每次透析4小時加上交通2小時,估計花費在血液透析的時間約1,080天,因行動不便,每次透析都是太太都要陪同,兩個人加起來大約6年都花在洗腎上面。自從5年前聽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推行居家血液透析,就來接受訓練。自108年5月改做居家血液透析後,在家時間變多了,更有時間經營自己的事業,也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很多人會擔心在家血液透析是否安全?對此項議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遠端監控方案,而林先生以自身5年居家血液透析的親身經歷,更能呈現居家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科黃秋錦教授,根據國健署目前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約12%,約有286萬人,而慢性腎衰竭需要(血液+腹膜)透析治療的人口超過8萬人,洗腎人口密度已達世界第一,其中90%選擇血液透析。病人為了要進行血液治療,必須從家中往返透析院所,每次交通至少耗費1小時,家住郊區的病人則要花更多時間。而且血液透析後有一段時間會有疲憊感,造成病人透析後一定要休息3~4小時,沒有辦法從事任何工作。這樣虛度光陰的現象,卻是台灣血液透析病人的常態,美好的生命,卻就這樣浪費了。其實血液透析並不一定要到醫療院所,居家血析提供病人在自己家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免除了舟車勞頓之苦,居家血液透析後,不會有疲憊的現象,病人可以正常工作或生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科黃秋錦教授表示,血液透析之後的疲憊感來自於當次的脫水速度及滲透壓不平衡,一般血液透析只有4小時,必須快速脫水才能在短時間內移除病人累積的水分,尿毒素也需要在透析時間內儘量擴散出來,造成體內滲透壓劇烈變化。這2種因素造成病人在一般血液透析後感到嚴重疲累,需要很長的休息時間才能恢復體力。居家血液透析由於透析時間長(8小時),透析時能以較慢速度、較長時間來充分移除病人體內的代謝物和水份,減少心臟負擔,減緩滲透壓的變化,透析後病人透析後沒有疲憊感,可以繼續工作,利用夜間進行居家血液透析的病人隔天早上起床就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居家血液透析都可以保有原來的工作,重新掌握生活自主,提高生活品質,可更有彈性規劃原來往返醫院花費的時間,更可避免醫院洗腎時間安排的不便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透析科郭慧亮主任指出,即使居家血液透析在國外已經有50年的歷史,在國內卻很少有人了解這項治療。在推廣居家血液透析時,很多病人和家屬都擔心自己在家透析的安全性。自108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已發展出遠端監控系統,病人在家透析時,透析機運轉訊息經由網路傳回醫院,醫院的接收主機上安裝AI過濾危險訊息,醫療團隊可以同步監控病人在家中進行血液透析的狀況,可有效維護病人安全,並做為改善處方的依據。黃秋錦教授指出,其實居家血液透析很安全,想要居家血液透析的病人必須先接受8-12週的完整訓練,訓練內容包括血管通路穿刺、血液透析機的操作與故障排除、血壓及脈搏的監測、紀錄透析的過程和結果、緊急狀況的處置、醫療廢棄物之處理、和透析RO水質監控。病人結訓前還必須通過畢業考,確認病人能獨立執行治療,才讓病人正式回家開始居家血液透析。黃秋錦教授強調,居家血析可以節省時間,感染疾病爆發時還可以避免群聚感染。選擇加強型居家血液透析還有「三好一少」,包括「吃得好,精神好,品質好,藥物少」,病人天天精神飽滿有活力;如果無法立即換腎,選擇加強型居家血液透析是目前最佳方案。
連假就放縱熬夜追劇打電動? 醫師提醒:會對腎臟6項重傷害
整整5天的清明連假,相信不少人除了忙著返鄉祭祖外,也有人會利用這段時間追劇、打電動,甚至放縱的通宵玩樂。但現在有醫師提醒,熬夜其實超級傷害腎臟,甚至會對腎臟有6項重大傷害,呼籲民眾就算是連續假期也不要熬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日前在粉絲專頁上發文,內容中指出,台灣人名列全世界第二晚睡的國家,民眾普遍認為「熬夜會爆肝」,但事實上,熬夜對於腎臟的破壞更甚於肝臟。洪永祥也整理醫學文獻,指出熬夜對腎臟的6大傷害:直接破壞腎臟根據一項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上的研究,長期熬夜可能會直接引起腎臟的損傷和功能障礙。這種損傷主要是由於熬夜會干擾腎臟的正常尿毒素代謝,另外熬夜也會降低腎臟的血流速跟含氧量,熬夜讓腎臟沒得休息,增加腎臟處理代謝產物和廢物的負擔讓腎臟過勞而功能衰退。血糖失控、糖尿病風險增加導致腎功能惡化在台灣洗腎第一名的原因是糖尿病,家中有家人有糖尿病會自己測血糖的糖友或家屬一定知道,即使你都有規則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打胰島素只要一熬夜隔天血糖就爆表。一項發表於《國際糖尿病雜誌》期刊上的研究發現,一般人長期熬夜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這種風險的增加主要是當睡眠時間減少或睡眠品質下降,會使得交感神經活性上升,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造成葡萄萄耐受性變差與胰島素阻抗性上升,影響體內的血糖調節,導致血糖上升,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病。正常來說,在早上起床、大約7~8點的時候,身體會開始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幫助身體分解肝醣、脂肪,變成血糖來補充一天的所需的能量,所以這時血糖會升高;而在晚上11點~凌晨2、3點的時候,是皮質醇最低的時候,血糖則會降低,讓身體進入休息的狀態。但這些激素同時也會配合「睡眠週期」來更改分泌的時間,所以如果睡眠不正常、飲食不規律,激素亂掉,很可能就會讓血糖一直維持在高點。血壓升高導致腎功能惡化高血壓腎病變是台灣第二名洗腎的原因,熬夜還可能導致血壓升高,進而對腎臟造成重傷害。根據一項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上的研究,。熬夜會干擾人體的生物時鐘,進而導致人體分泌的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發生異常,長期熬夜會導致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分泌過多導致血壓升高,進而影響血壓的調節。這種血壓升高可能會對腎臟造成壓力,導致腎絲球硬化,進而導致腎臟損傷和功能障礙。增加腎結石形成與痛風的發作腎結石與痛風是兩種常見破壞腎臟的疾病,其形成與熬夜有一定的關係。根據一項發表於《美國泌尿科學會期刊》上的研究,長期熬夜可能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這種風險的增加可能是由於熬夜會增加尿酸的產生,進而導致尿酸在腎臟中的沉積和結晶,最終形成腎結石。尿酸一高痛風的發作頻率也增加,此外,熬夜降低了鈣吸收率,熬夜還可能會干擾腎臟的水分代謝,進而導致身體脫水尿液濃縮,也是腎結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導致泌尿道感染熬夜還可能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風險。根據一項發表於《美國泌尿科學會期刊》上的研究,長期熬夜可能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風險。這種風險的增加除了熬夜導致的免疫能力下降外,熬夜會干擾腎臟和尿道的正常功能,導致夜間頻尿、身體脫水、尿中蛋白質與糖分的滲漏增加進而促進細菌感染的發生。導致蛋白尿與慢性腎臟絲球炎慢性腎絲球炎是第三名造成洗腎的原因,其發病與熬夜有一定的關係。在門診只要是慢性腎絲球炎的腎友一熬夜隔天小便都是泡泡,蛋白尿明顯上升,根據一項發表於《國際腎臟病學雜誌》上的研究,長期熬夜可能會增加慢性腎絲球炎的風險。這種風險的增加可能是由於熬夜會對於免疫系統的混亂,導致腎臟腎絲球處再一個高度發炎狀態,造成嚴重的蛋白尿與尿潛血,進而影響腎臟的功能,最終導致慢性腎絲球炎的發生。對此,洪永祥也針對「正確健康的睡眠」提出建議,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經有慢性衰竭慢性腎絲球炎更需要注意:11點前入睡,睡足6-8小時,甚至建議可以設一個入睡鬧鐘,鬧鐘一響就準備睡覺不要再追劇滑手機。晚上入睡除了全部關黑燈光,不要把手機筆電帶進臥室,躺在床上使用手機或筆電會讓藍光直接抑制我們褪黑激素的分泌,打亂了我們的夜間睡眠週期。睡前不要運動喝刺激性茶飲與吃宵夜,會影響到睡眠品質,每天起床若有陽光去曬個5-10分鐘的陽光,可以讓生理時鐘的日夜週期更健康且規律。規律的運動與每天靜坐冥想,對於睡眠有極大的幫助。若有餵食到逆流、打呼、呼吸終止、夜間頻尿等打擾到睡眠,務必積極矯正。若真的還是有睡眠困難,可以尋求神經與精神專科醫師的幫助。
他25歲「腎臟長1.5公分水泡」沒定期回診 多年後患1病遭醫揭:洗腎一輩子
許多民眾為了生活而忙於工作,常常輕忽了身體的小病灶。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一名45歲男子日前就醫看診,透露20年前曾到過門診檢查,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小水泡,之後男子因為工作忙碌,淡忘當時「至少每年回診一次」的提醒;如今他因為身體不適再度就診,竟然就被洪永祥告知罹患「多囊腎」,且要「開始洗腎一輩子」。洪永祥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分享,一名45歲男性上班族,20年前來門診檢查期間發現右側腎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小水泡,之後因為不痛不癢,且沒有任何不舒服,加上驗血、驗尿的結果均顯示腎功能正常,因此當時洪永祥只叮囑對方「至少每年回診一次」,但後來男子上網查資料,得知腎臟小囊泡並非惡性腫瘤,打消了擔憂之餘,後來由於工作日益忙碌,就再也沒回診。孰料,洪永祥指出,直到最近男子發現自己的肚子越來越大,不光被同事笑說像是懷孕6個月,甚至出現肚子脹痛、噁心想吐、精神疲累,臉色死灰毫無血色等症狀,且全身散發一股尿騷味,最終被妻子逼迫去診所抽血檢查;而診所醫師卻直言「腎功能已經到了末期腎病變,必須轉到大醫院」,於是男子才又掛了洪永祥的門診。洪永祥透露,男子到院經查發現,尿毒素的數值非常高,且胸部X光已經顯示有輕微肺水腫,當下他只好將男子直接轉到急診室,隨後對方就在超音波被照出兩邊腎臟腫漲到快20公分,可說是一般人的兩倍大,上方還布滿了數十顆大大小小的囊泡,診斷是「多囊腎合併末期腎病變與肺水腫」,結果一出,男子當天就緊急住院,開始透析治療,45歲便「開始洗腎一輩子」。對此,洪永祥解釋,男子罹患的「多囊腎」,堪稱「凶猛的腎臟破壞疾病」;他進一步指出,「多囊腎,俗稱泡泡腎,多數是顯性遺傳的多發性囊泡疾病,通常是第16對染色體的異常,主要侵犯腎臟,但也會影響到肝臟、胰臟。85%來自父母親的遺傳,子女得病的機率是50% ,男女均等,一旦發現,子女及兄弟姊妹都應接受檢查;另外15%來自基因變異。」洪永祥透露,罹患「多囊腎」的病患,約在20歲左右,腎臟就會出現第一顆的水泡,隨著年紀水泡會越長越多,但年輕的時候常常未察覺異狀,「若有症狀大部分是以腰痛、腹痛最常見;此外有血尿、多尿、頭痛、高血壓、腸胃不適。」他還說,大約有一半罹患此病的患者,在50歲之後會惡化到末期腎衰竭;目前佔台灣洗腎人口的2%至5%,為洗腎第五大原因,「台灣有這樣基因的家族非常多,有時候一整個家族都要洗腎。」要如何延緩腎功能的惡化?洪永祥說明,飲食方面減少攝取高油鹽糖、加工類食品、含糖飲料,「限磷限鉀限蛋白,喝足夠的飲水,不要憋尿避免感染與結石,可攝取腎性益生菌延緩腎衰竭速度,腎性魚油來抗發炎保護殘餘腎功能。」至於生活習慣,他則提醒避免熬夜、抽菸;此外,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像是跑步、跳躍,以免水泡破裂,「水泡大到4.5公分以上有破掉的風險,經醫師評估有破掉風險,可到泌尿外科處理將囊泡內的液體抽掉。」不過,洪永祥也說,「不是每個人腎臟長水泡都是這麼恐怖,若是你的水泡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且不只一顆就要特別小心。」他表示,大部分過了50歲的患者做腎臟超音波掃描,偶爾會發現一兩顆的水泡,通常那是良性單純的腎囊泡,不影響腎功能,也多半沒有症狀,亦不需要治療,追蹤即可,除非有惡性腫瘤藏在囊泡中,就要積極手術處理,「雖然單純囊泡大部分是良性,但長到很大、破裂或感染,還是可能會有症狀,譬如會腰部疼痛、血尿、發燒。」最後,洪永祥提醒,如果年輕的時候就出現腎臟水泡,或是肝臟同時出現水泡,就需要每年至少就醫照一次超音波追蹤;倘若發現年長無症狀的單一水泡,只要請醫師仔細評估,若沒有惡性的象徵,只需觀察即可,通常不用特別治療。
醫師列腎臟病「10大警訊」:符合5個以上就離「洗腎」不遠了!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在台灣有超過20%的腎友第一天看腎臟科醫師就已經嚴重到要洗腎,台灣洗腎原因超過9成以上都是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開始破壞腎臟到洗腎通常有20至30年。因此,洪永祥也臉書《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分享國人腎臟病常見的10大症狀排行榜,「這排行榜並不是根據嚴重程度,而是根據出現的頻率來做一個排名。當這腎臟病十大症狀如雨後春筍般一個一個出現時,通常離洗腎就不遠了。」第10名:腰酸背痛腎臟位於腰部兩側,當腎臟出現問題時,通常會導致腰部出現腰酸背痛的症狀。但列在第10名表示這並不是非常常見的症狀。比較容易出現在多囊腎、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結石、先天性腎臟病導致的腎水腫,或是自體免疫疾病腎病變(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第9名:皮膚搔癢與變黑腎臟功能障礙還會引起皮膚瘙癢與變黑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是由於身體中的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所導致的,通常是腎衰竭晚期的症狀,常見於糖尿病、血磷、副甲狀腺過高,或吃過多的加工類食品、重金屬等。有研究顯示,腎臟功能衰退腎友常常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尤其是在晚上會更加嚴重。甚至出現一顆顆像是青春痘一樣劇癢無比的尿毒痘,學名叫穿透性毛囊炎,擦一般的藥膏都無效,需要專門的腎臟專用乳液長期保養,或是要去皮膚科照光治療。通常開始洗腎後尿毒搔癢症狀就會大幅降低。第8名:夜間頻尿夜間頻尿定義指的是入睡跟起床的那一次尿尿不算,晚上睡覺中間起來尿尿超過一次就算夜間頻尿,慢性腎衰竭的夜間頻尿通常容易出現在小腿肌肉無力合併下肢水腫,平常白天水積在下半身,睡覺躺平時下肢累積的水大量回到了身體進入血液循環,就類似你睡前喝了大量的水一般,晚上就一直起來上廁所,夜間頻尿又導致睡眠品質下降,睡不好導致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下降無法濃縮尿液,就更惡化夜間頻尿,如此進入惡性循環。第7名:氣喘胸悶腎臟功能衰退還會引起呼吸困難、氣喘胸悶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是由於身體中的水分與尿毒素無法正常排出所導致的心肺功能衰退,如肋膜積水、肺水腫、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等,進而引起呼吸困難的症狀。第6名:肌肉抽筋腎臟功能衰退常會引起肌肉抽筋的症狀。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身體中的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腎臟病限制飲食導致營養素不足,如低血鈣低血鎂等,加上貧血引發肌肉氧氣供給不足,以及尿毒素造成的血液偏酸,都容易導致抽筋症狀,好發於老年人與糖尿病腎友。第5名:下肢水腫與泡泡尿下肢水腫合併泡泡尿,通常最可能出現在各種嚴重的急慢性腎絲球炎的腎友,因為長期腎絲球發炎導致蛋白尿流失,除了泡泡尿外也容易造成血液中的白蛋白偏低,這時候即使腎絲球過濾率分數還很高,但很早就出現了嚴重的下肢水腫。當然還有另一種是非腎絲球炎的腎友,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或是痛風所引起的腎病變,通常到了腎絲球過濾率低於30分、許多的腎絲球被破壞時,就會出現泡泡尿與水腫。第4名:高血壓高血壓是慢性腎衰竭非常常見的症狀,有些甚至在第3期就已經出現,腎臟是調節血壓的關鍵器官之一,腎臟可經由調控水分、電解質與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來調控人體的血壓,當腎臟功能受損時,會影響到身體對血壓的調節能力,進而引起腎因性高血壓。高血壓是腎臟功能障礙的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導致腎臟疾病進一步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第3名:貧血頭暈無力貧血頭暈無力幾乎是每一位慢性腎衰竭都會出現的症狀,腎臟會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去刺激骨隨造血,是身體中產生紅血球的關鍵器官之一,當腎臟出現功能衰退時,體內紅血球生成素濃度降低,骨隨產生紅血球的能力就會下降,加上血液中尿毒素會破壞成熟的紅血球減短了紅血球的壽命進而引起腎因性貧血。通常女生會比男生更早出現,通常在第3期就開始出現,男生通常到第4期才會出現。補充鐵劑或是維生素B群效果不佳,必須注射紅血球生成素才能有效矯正腎因性貧血。第2名:噁心嘔吐噁心和嘔吐是幾乎到末期腎病變都會出現的尿毒症狀,也是很多不想洗腎的腎友最後不得不洗腎的原因,若沒有洗腎把尿毒洗掉可能一直噁心嘔吐,最後一口飯都無法進食。人體血液中的尿毒素當然是嘴巴吃進去的食物代謝產生,當身體中的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時,身體就不准你再繼續進食,通常嚴重貧血、糖尿病與本來就有腸胃疾病者,噁心嘔吐症狀會更早出現。第1名:嚴重的疲累感因為尿毒的持續累績、貧血、酸血、電解質異常會導致人體處在一個嚴重的疲累狀態,這種疲勞休息也無法恢復,類似一值持續在重感冒時候的疲累,頭重頭暈腦霧不清爽,嚴重的甚至嗜睡跟昏迷,疲累感跟腎功能的嚴重成正比,容易發生在貧血嚴重糖尿病,以及高齡大腦退化活動力不佳的腎友,這種疲累感隨著尿毒素增加疲累感就更加劇烈。洪永祥也補充,出現1至2個症狀,不見得是腎臟疾病,但需要醫師進一步鑑別診斷,若同時出現3個以上症狀,腎臟疾病機率就會大大增加,5個以上就幾乎離洗腎的日子不遠了,「如果你出現了以上症狀,建議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腎臟功能衰退的問題,即早治療避免將來洗腎的噩夢。」
花蓮偏鄉醫生染疾 妻捐腎助他守護患者
肩負花蓮南區醫療使命的玉里榮民醫院婦產科醫師鄭吟豪,9年前疑因工作忙碌,加上免疫疾病,面臨洗腎危機,其妻子吳宜玲不忍丈夫飽受疼痛,決定將自己的一顆腎臟捐給他,非直系血親的2人不僅配對成功,術後也恢復良好,讓醫療團隊直呼太神奇,鄭也承諾會妥善保養妻子的腎臟,持續守護南區患者。41歲的鄭吟豪是台北人,在慈濟大學求學期間認識同為台北人、在慈濟科技大學唸書的妻子吳宜玲,畢業後2人不僅被花蓮的土「黏住」決定留下,鄭也因發現花蓮的醫療需求,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後,前往醫療資源較為缺乏的南區服務奉獻,一度成為「方圓百里唯一一位婦產科醫師」。「腎臟是默默工作的器官,功能退化初期沒有症狀,僅疲勞、頭痛、睡眠品質不好等狀況」,鄭吟豪最忙碌的時後,每個月有一半時間日夜待命看診、接生,長期無法好好休息,免疫系統也跟著出狀況,不過他原先和一般人一樣,認為自己只是工作太累,吃點止痛藥、保養品即能緩解,怎料病情每況愈下,9年前經抽血才發現自己的腎功能已剩下原本的3分之1。鄭吟豪發現腎臟出問題後,前往醫院吃藥治療恢復5成,但近幾個月因尿毒素上升,容易頭痛、疲倦,甚至腳水腫到鞋子都穿不下,經醫療團隊評估,若不進行腎臟移植,未來恐面臨洗腎,由於他擔心洗腎過程恐影響南區患者就診,因此返家後即問吳宜玲「妳願意捐腎給我嗎?」吳宜玲不捨丈夫飽受疼痛,毫不猶豫答應,卻顧慮非直系血親活體移植面臨的種種問題,所幸經身體健康檢查、配對等過程均順利完成,本月17日經鄭吟豪大學學長、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陳言丞團隊動刀移植後,她的左腎即成丈夫右腎,術後2人恢復狀況均良好。鄭吟豪直呼自己非常幸運,且經歷太過神奇,無法用以往的醫學經驗解釋,他也感謝妻子無私的付出,讓他又能持續守護南區偏鄉的患者,不僅會好好照顧妻子的腎,現在也對病患狀況及抽血數據相當敏感,發現有異時就會強烈建議到腎臟科看診、追蹤。陳言丞指出,全台每年大愛捐贈腎臟約200多顆,但罹患腎病等待移植的患者卻有上萬人,比例相當懸殊,因此目前希望能推廣活體移植,不僅腎臟狀況較為理想,且受贈者的腎功能也能恢復良好、降低排斥率。
50歲老闆拒絕洗腎 1年治療腎臟功能進步:不用再洗了
50歲擔任中小企業老闆的林先生有高血壓病史,近年腎功能逐漸惡化,1年前被告知腎功能已經變差到要開始準備洗腎,經朋友推薦改至長安醫院就醫,醫師根據血壓、腎臟功能、蛋白尿等檢查數據進行藥物調整、減藥,林先生遵照醫囑,經過1年的治療,腎臟功能持續進步,由7降到5以下(正常值為1.2),不必洗腎了!長安醫院腎臟科醫師阮國彰表示,該病患中壯年正值事業顛峰,卻因6年前證實罹患高血壓和這3年多腎功能逐漸惡化,一年前甚至腎功能指數飆到瀕臨洗腎(指數7以上),因朋友在長安醫院治療,病情大為進步,他因而轉到長安醫院治療。阮國彰說,隨著陸續有新的藥物進展,對於治療慢性腎臟病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口服奈米科技活性炭藥物,可在腸胃道吸附一定量的尿毒素,根據文獻報告可延緩病人進入洗腎時間;補充紅血球生成素,將貧血對身體與腎臟的影響降到最低;某些特定種類的血壓藥,或是最近發現的一種口服降血糖藥,都能夠有效的改善尿蛋白與保護腎臟功能。阮國彰說,藉由醫病共決,使病患能夠遵照醫師的囑咐,在即將進入尿毒症前,透過調整藥物減少腎臟負擔、改善腎臟功能;及讓病人保有生活品質且延緩透析時間,這名50歲的病患也因此獲得很大的改善,每次回診檢查數值也不斷修正,讓他充滿信心。慢性腎臟病是沉默的殺手,不易被察覺,阮國彰醫師也提醒可藉由口訣-「泡水高貧倦」來自我檢測,也就是有小便有不易消散之細小「泡」沫、「水」腫、「高」血壓、「貧」血以及容易疲「倦」,就要當心可能是腎臟出了問題,建議盡早就醫,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走到洗腎的命運。
腎毒素檢測試劑可望明年上市 全球產值上看20億元
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11.9%,洗腎人口密度高居全球第一,根據健保署醫療費用統計,每年治療費用高達533億元!為了促進國人健康,台灣生技醫療界積極協助患者,加速體外的腎毒素檢測試劑臨床試驗,進而減少慢性腎臟病罹患人數,可望省下日後龐大的醫療費用。過去醫療院所大多是透過尿液、抽血檢驗來檢查腎功能好壞,但是常規檢驗方法數值判斷有限,而根據調查,僅有3成民眾願意自費增加檢查項目,導致多數病患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慢性腎臟病容易累積尿毒素,其中親蛋白小分子的濃度升高將迫使毒性增強,致使腎功能惡化且增強腎絲球硬化症,甚至造成其他併發症,一旦進入三期將造成不可逆情況,這類腎毒素的體外檢測研發迫在眉睫,因此納入健康檢查細項及臨床參考數值有其必要性。體外腎毒素檢測,醫師對病患的藥物或治療,可以更快取得數值,進而判斷腎功能好壞,也是慢性腎臟病治療技術大躍進。(圖/偉喬生醫提供)由於腎毒素指數變化,是研究人員判斷腎臟病變的參考值,儘管目前腎臟病患治療都能有效控制,但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IS)數值,卻因為檢測費用昂貴且結果延遲,使得研究陷入困境。一旦有了體外腎毒素檢測,醫師對病患的藥物或治療,可以更快取得數值,進而判斷腎功能好壞。有鑑於生技醫療界對這類腎毒素體外檢測的重視,相繼投入研發,偉喬生醫自主研發出親蛋白小分子腎毒素檢測試劑組,偉喬生醫執行長鄭又瑋說,「目前臨床試驗對象以正常人、1-5期別慢性腎臟病友,力拼明年中通過台灣TFDA許可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偉喬生醫的腎毒素檢測試劑為例,一次可做約40-80例檢體,價格是傳統檢測法1/5-1/3,費用大幅降低,目前平均最低檢測費為每次250元,台灣全年度約有9000萬元產值,全球產值上看20億元新台幣。耕莘醫院腎臟科醫師侯羿州說,「尿毒素藥物自費負擔沉重,病患在服藥順從性難免產生抗拒,治療容易受阻礙。檢測試劑工具能協助早期診斷並加以適當治療,對於疾病控制極其重要,也讓醫病雙方對藥物治療的信心大幅提升。」
活過庚子年4/猜猜一天只能吃多少肉? 營養師:尿毒素就是這樣來的!
台灣慢性腎臟病患將近200萬人,大約每8人中就有1人罹病,是健保支出最多的第一名疾病,共耗資533億元!慢性腎臟病患一旦感染流感或新冠肺炎,除了可能使腎臟病況惡化,進而導致洗腎之外,死亡風險也會大為增加。許多人認為老年人才會得慢性腎臟病,但其實不然!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林裕峯醫師說,大多數慢性腎臟病患都是出現症狀才就醫,事實上更多潛在年輕病友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三高是腎臟病的主因,隨著三高年輕化,腎臟病患也愈來愈年輕。」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林裕峯表示,慢性腎臟病患因免疫力極差,非常容易被病菌感染,且每次感染會嚴重損害腎臟,恐惡化至洗腎或死亡。(圖/翻攝自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網站)「最關鍵的原因是飲食!」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養師李宛璇說,曾有一位20多歲女性病友,因為排班工作相當忙碌,常常一天只喝一杯手搖飲充飢,後來常常感到頭痛欲裂,直到有一天左眼感覺看不見才就醫,沒想到竟被宣判腎臟功能嚴重退化,已經需要洗腎。「太甜、太鹹都不行,也不能吃太多蛋白質食物。」李宛璇說,現代人吃太多肉了,以50公斤的人為例,大約一天吃5片三指幅寬的肉就已經足夠,「蛋白質代謝會產生含氮廢物,也就是所謂的「尿毒素」,過多的含氮廢物對腎臟不好的人而言都是沉重負擔。」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養師李宛璇指出,想要維護腎臟健康,一定要避免吃過多的加工食品如各式火鍋餃,因為其中所含的添加物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圖/家樂福提供)健身族常吃的高蛋白飲食有風險嗎?李宛璇說,「理論上高蛋白會製造更多的含氮廢物,但腎臟健康的人是可以將含氮廢物排除的,只是攝取過多的蛋白如果沒有轉為肌肉就會轉為脂肪儲存,也不利於健康。」 至於目前很夯的「人造肉」,雖然由植物做成,營養價值與真肉差不多,但仍屬於加工食品,長期攝取仍可能增加腎臟病風險。林裕峯說多數年輕人輕忽慢性腎臟病,數據顯示,40歲以下檢查腎臟功能的比例低於2成,建議年輕人平時多注意「泡、水、高、貧、倦」5症狀,只要符合其中2項就建議就醫檢查,以及早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