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顏色
」 尿液 喝水 脫水 胰臟癌 腸病毒腸病毒5年來最嚴重!營養師激推4類軟質食物 5地雷飲食別碰
疾病管制署22日表示,時序已入秋,惟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呼籲家長教托育機構仍應保持警覺。對此,營養師高敏敏也分享,小朋友若中標腸病毒可以多吃軟質食物,而且除了要多喝水,也要避開甜食、炸物等多種地雷食物。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2週(10月13日至10月19日)門急診就診計16288人次,較前一週(15946人次)略升2.1%,仍處流行期。對此,營養師高敏敏近日也在臉書發文提醒,腸病毒5年來最嚴重,全台已經有262班停課了!「中標腸病毒,最重要的就是多喝水,因為小孩容易因為喉嚨痛不喝水,而導致脫水。」至於水分有沒有補充夠,可以從尿液顏色來觀察,透明到淡黃色,就是飲水足夠;黃色到橘黃色,則是飲水不夠,可以再多補充一點;而橘色至深褐色,代表飲水過少!記得要多補充水分。飲食方面,高敏敏表示,就是軟質、清淡、不刺激,並且少量多餐,不要強迫小孩進食,爸媽也可以幫小孩把食物切小塊一點,比較好吞嚥。高敏敏也推薦以下軟質食物:高含水的蔬果:西瓜、蓮霧、哈密瓜、絲瓜、冬瓜軟質地點心:優格、布丁、奶酪、水果冰、冰淇淋軟質主食:麵線、粥、南瓜泥、地瓜高蛋白質食物:雞湯、蛋粥、魚粥、豆漿、豆花、蒸蛋高敏敏示警的地雷飲食方面,則包括:炸物:雞排、薯條、炸雞腿等等:加重發炎症狀,讓病情好的更慢!甜食:甜甜圈、含糖飲料、蛋糕等等:增加身體負擔及發炎症狀餅乾:洋芋片、爆米花、巧克力餅等等:乾硬餅乾,容易刺激口腔、喉嚨,加劇疼痛感黏稠、顆粒、酸飲品:米漿、柳丁汁、堅果漿、羹湯:易刺激胃酸分泌,腸胃更不適,而顆粒飲品可能讓嘴破更不舒服奶類:有些孩童喝奶類反而會容易吐,這時候就先避免喝奶或少量給予疾管署也提醒,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因此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另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更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開學腸病毒爆發!病童沒食慾暴瘦 醫提醒:家長請留意「1問題」
近來國小學童媽媽之間最流行的打招呼語,可能就是「你家孩子也中了嗎」?原因是腸病毒邁入高峰期,學童因開學後交叉感染,導致患者人數突增,其中有多位學童食慾差導致脫水嚴重,不得不住院治療!腸病毒常見這些症狀 嚴重有致命風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腸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兒童,症狀常見有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同時合併發燒、嘔吐等症狀,一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3至5天就會出現症狀,病程約7到10天左右會逐漸好轉,不過仍有極少數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情形,甚至會有致死風險。當心脫水問題 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加以警覺不過,鄭詩橤強調,腸病毒重症的發生比例不高,家長們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她表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導致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對多數孩子來說,可能連吞一口飯都是折磨,以致於食慾降低、營養吸收變差,造成身體脫水、體重減輕。鄭詩橤也指出,脫水前往往會先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心跳加快、眼窩凹陷、尿量減少及四肢微涼等徵兆,所以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是否變少及尿液顏色是否變深等,判斷是否有脫水現象,並可透過補充白開水、含糖量低運動飲料或者電解水改善症狀,切忌飲用碳酸飲料或過甜飲料,避免脫水症狀更加嚴重。預防腸病毒 這些方法最關鍵鄭詩橤也提醒,如果孩童脫水情形持續惡化,最佳方式就是儘速住院打點滴補充身體水分,等待體力稍稍恢復後,再補充冰涼、軟質食物,可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加速復原腳步。但最重要的預防關鍵,仍是勤洗手、周邊環境消毒、避免共用物品,尤其病童務必在家休養,以免引起群聚感染,才能讓這波疫情早日消退。
皮膚變黑未必是曬的? 醫示警「4健康問題」:注意腎功能異常
皮膚顏色改變,不僅曬太陽有關,也可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吳明穎就列出4種皮膚變黑的特殊情況,包括荷爾蒙失調、營養缺乏、慢性腎功能不全、藥物影響,若皮膚異常變色,應特別注意。吳明穎日前於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皮膚變黑的原因眾多,但可以注意以下幾個特殊的情況:1. 荷爾蒙失調:某些內分泌系統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不全,或愛迪生氏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都可能導致皮膚變黑。2. 營養缺乏:素食者若缺乏維生素B12,可能出現皮膚變黑的情況。若維生素B12缺乏,會影響黑色素代謝,導致皮膚色素加深。3. 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臟功能異常會導致黑色素刺激荷爾蒙(MSH)無法排除,進而刺激黑色素分泌,特別是在陽光曝曬部位,皮膚會顯得更黝黑。4.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四環黴素、抗瘧疾藥物、心律不整藥物和化療藥物,都可能引起皮膚色素沉澱,使皮膚顏色變深。另外,吳明穎也提到,如果皮膚異常變黃,通常與肝臟或飲食有關,像是黃疸,係由血液中膽紅素積累引起,通常是肝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或膽道阻塞的結果,會使皮膚和眼白變黃,可能伴隨尿液顏色加深;而當過量攝取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會導致皮膚呈現黃色,引起胡蘿蔔素血症。
腸病毒單周就診1.4萬人! 兒科醫示警:家長要當心脫水問題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25日至8月31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4,279人次,較前一周1萬3,946人次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台中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提醒,家長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因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導致食慾降低,造成身體脫水。鄭詩橤說明,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常有包括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同時合併發燒、嘔吐等症,一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3至5天就會出現症狀,病程約7到10天左右會逐漸好轉,然而仍有極少數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甚至有致死風險。鄭詩橤指出,事實上,家長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因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對孩子來說可能連吞一口飯都是折磨,導致食慾降低、營養吸收變差,造成身體脫水、體重減輕。鄭詩橤進一步說明,脫水前會先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心跳加快、眼窩凹陷、尿量減少及四肢微涼等徵兆,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是否變少,及尿液顏色是否變深等,判斷是否有脫水現象,並補充白開水、含糖量低的運動飲料或者電解水改善症狀,切忌飲用碳酸飲料或過甜飲料,避免症狀更加嚴重。她表示,若孩童脫水情形持續惡化,要儘速住院打點滴補充身體水分,等待體力稍稍恢復後,再補充冰涼、軟質食物,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加速復原腳步,最重要的預防關鍵仍是勤洗手、周邊環境消毒、避免共用物品,尤其病童務必在家休養,以免引起群聚感染。
水喝不夠恐增腦中風、心梗風險! 營養師曝喝水學問
人的身體中有70%是水分組成,因此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相當重要。營養師張珮蓁指出,要是人體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嚴重恐引起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而在補充水分時,也需注意許多細節,才能正確地將水分吸收。營養師張珮蓁近日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Patty營養師 陪你一起吃」中發文,表示喝水的學問很大,絕非有喝就好。張珮蓁指出,每天喝的水分至少要是體重的30倍以上,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容易使血液水分減少,進而使血液黏稠,加速血球老化、血管硬化。嚴重時,還會增加血栓、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不過,張珮蓁提醒,喝水的時候要「適量多次喝」不要一次瘋狂灌水,在白天活動較多時,每小時補充約150-300毫升,確保水分充足。而這樣也可以有飽足感不亂吃東西,定期去尿尿也可以避免泌尿道感染。另外,運動時的補水時機也是相當重要,前、中、後都要適時補充水分。張珮蓁進一步說明,運動半小時前,應補充300到400毫升的水量,若喝完後都沒有產生尿液,或尿液顏色很深,代表身體可能處於缺水狀態,建議持續緩慢補充直到尿液呈現淡黃色。在運動過程中,每20分鐘應再喝100到150毫升的水量,以補充流汗流失的水分;運動後半小時內,應再補充150到200毫升。不過此時要注意,避免短時間大量灌水,否則容易電解質失衡,產生噁心感、頭暈等不適。最後張珮蓁也透露,其實茶、咖啡、湯都是水分來源,不過她建議,下午2點過喝白開水就好,以免茶跟咖啡影響睡眠。
日13人吃「紅麴保健品」腎功能低下 小林製藥急回收3產品…社長道歉了
小林製藥出包!日本傳出已有13人因食用小林製藥旗下紅麴保健品,導致腎臟出現問題,其中6人住院,甚至有2人一度需要洗腎,目前業者自主回收3項產品,並呼籲已經購買的消費者停止食用。對此,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今(23)日表示,相關產品沒有輸入台灣的紀錄,民眾到日本旅遊時切勿購買該保健食品。綜合日媒報導,日本小林製藥1月接獲報告指出,有民眾在食用旗下紅麴保健品後,出現腎臟疾病,而疑似為有問題的紅麴保健品是自2021年開始販售,截至今年2月已賣出106萬袋。相關報告顯示,目前至少13人因食用上述產品而出現腎臟機能低下的問題,包括倦怠、浮腫、尿液顏色變濃等症狀,其中6人必須住院治療,更有2人一度需要洗腎。小林製藥於22日宣布停止使用紅麴相關產品及主動召回通知,並表示經過分析調查,雖然在紅麴保健品驗出了不明、非預期成分,但還沒有完成鑑定,暫時無法確認該成分是否會導致腎臟疾病,而為了避免危害範圍擴大,將會回收諸如紅麴錠等3項紅麴類保健食品。小林製藥下架3款紅麴保健品。(圖/翻攝自小林製藥官網)針對上述情況,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說明,根據邊境輸入查驗資訊管理系統(IFI)資料進行調查,自2022年迄今,涉案產品未有申請食品輸入的查驗紀錄,因此國內市場暫無風險。不過,林金富也提醒,即使問題產品會在日本下架,民眾前去旅遊時,應該避免購買相關產品,如果已經買回則要避免食用,而食藥署後續也將在針對日本輸入類似產品時進行深入了解。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提到,民眾若在服用相關產品後出現不良反應,甚至需要住院、洗腎,應該待相關單位釐清,是含有哪些成分才造成腎臟功能受損,如果突然出現像是高血壓、貧血、泡泡尿、水腫、疲倦等症狀,就要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報導指出,因食用小林製藥旗下紅麴保健品而住院的6人中,已有5人順利出院,目前仍在調查該紅麴保健品與腎臟疾病之間的關聯,相關不明成分並未驗出在紅麴培養的過程可能會出現的毒素「橘黴素」。對此,小林製藥也在22日下午6時召開記者會宣布自主回收,社長小林章浩則為此事鞠躬道歉,強調將會持續深入調查。小林製藥社長小林章浩為此事鞠躬道歉。(圖/翻攝自YouTube/テレ東BIZ)
女性必做5大健康「泌」訣 日喝3000毫升水防感染
不少女性常誤會泌尿科是男性專屬科別,但其實泌尿系統男女都有,凡攸關泌尿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求診或諮詢泌尿科。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在粉專分享提到,常收到不少女性病患私訊詢問關於尿路異常、不安全性行為或產後漏尿等問題而覺得困擾,卻又不確定是否可以看泌尿科。藉著38婦女節,顧芳瑜提出以下5個女性應該知道的健康「泌」訣,提醒女生們如何關注泌尿健康來寵愛與保護自己。1.施打HPV疫苗 降低子宮頸癌、頭頸癌、菜花的侵襲越來越多女生有施打HPV疫苗的觀念,但還是有些人對於2價、4價、9價疫苗不太了解,也想知道打了之後到底可以保護多久?顧芳瑜解釋,所謂的「價數」,代表是可以預防的病毒型別,價數越多,代表保護力越好。目前9價疫苗的保護力範圍最廣,不僅能預防常見的子宮頸癌,亦可預防頭頸癌、外陰癌、菜花等疾病。此外,目前的研究認為完整打完三劑就有完整的保護力,這也是因為9價疫苗目前上市的時間大約10年左右,目前第一批施打的人,都還是顯示有保護力,但未來需不需要補打,則需要之後的研究給答案。⠀2.定時做凱格爾運動 免於漏尿之苦很多產後媽媽們說不出的困擾,就是在大笑、打噴嚏、提重物等會增加腹壓的活動時,會發生漏尿的情況。顧芳瑜建議可以考慮每天做凱格爾運動,每次撐5-10秒,一回合做10次,每天可做4-5回合。若怕凱格爾運動太枯燥,也可考慮坊間常聽到的磁波椅、GX椅,這些都是利用外部力量來協助你可以有效率地做凱格爾運動,增加骨盆底肌強度。若是這樣仍有漏尿困擾,下一步不妨考慮做懸吊術或是注射尿道填充物,也有助大幅減低漏尿之苦。⠀3.定期性病檢測性病檢測的觀念在歐美其實十分流行,大約固定每6個月做一次性病篩檢。但很多人常常為性病檢測貼上錯誤標籤,以為做檢測的人就代表性生活精彩或不檢點。顧芳瑜特別呼籲,很多性傳染病的傳播媒介,不見得只有性行為,例如菜花有可能藉由觸摸不乾淨的表面而感染。此外,即使目前可能為單一性伴侶,但由於性病有潛伏期,你無法確定另一半或對方過往結交的另一半的狀況。因此,定期檢查有助及早發現與治療,而且多數性病只要透過完整治療,都有機會得到控制或痊癒。⠀4. 降低夜尿 睡前4小時減少喝水量、咖啡因泌尿科常有不少對於夜尿症十分困擾的病患。因為夜尿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可能導致工作表現與情緒不佳,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顧芳瑜提醒,夜尿其實是一種症狀的表現,很多疾病如膀胱過動症、心衰竭等都可能以夜尿症狀表現,建議民眾可先嘗試調整生活習慣,多數病人往往可藉此來改善症狀。但如果仍感到困擾,則可以求助泌尿科與醫師共同討論。5.每天喝水3000ml 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多喝水有助將泌尿道中的細菌沖刷下去,就能大幅降低泌尿道感染機率。至於一天喝多少水才夠?顧芳瑜提供一個簡單判別的小撇步:如果尿液顏色為淡黃色,代表喝水量足夠;若尿液顏色很黃,就代表得趕快補水囉。另外,由於台灣氣候溼熱,女性普遍有私密處反覆感染的問題,生理用品品牌靠得住也首創抑菌淨化加強版的衛生棉,除了採用99%抑菌效果獨家天然抑菌層之外,更創新打造「雙重抑味科技」,首創淨味加強圈與植萃抑味層,經過消臭性能測試,能有效抑制100%異味;而具有千萬透氣孔的高透氧棉片,能長時間維持私密處乾爽不悶熱,有助徹底擺脫惱人的濕悶與異味困擾。
徐乃麟錄影中竟大聲問壯陽方式 吳東諺結紮遭圍觀認尷尬
《醫師好辣》日前邀請到丁寧、吳東諺、安苡愛上節目聊「你的下半身『泌』密醫師最知道」。其中一位泌尿科醫師談起治療性功能障礙,表示自己會訓練60-70歲的患者自己施打單次的「血管擴張劑」,徐乃麟聽後突然大聲問說:「打一次能用多久?」吳東諺立刻笑說:「乃哥你是又幫好朋友問嗎?乃哥為什麼要這麼認真?」徐乃麟則回:「我是幫廣大的中壯年朋友問的!」但下一秒竟開玩笑說自己要先買兩打準備一下,笑翻全場。吳東諺結紮時診間超多人,令他相當尷尬。(圖/東森)吳東諺也分享自身結紮的故事,原先預計生三胎的他,看著兩個女兒玩在一起,開始擔心老三會不會感到孤單,於是跟老婆白家綺討論完,決定生下第四胎後去結紮。而結紮手術當天還被護理師認出來,讓他相當尷尬,但吳東諺心想:「沒關係,至少手術過程中我會是睡著的。」殊不知開始手術時,不僅全程清醒,還有許多醫師及護理師在診間內,自己更是目睹全過程,令他相當驚嚇。安苡愛前陣子到墾丁海邊玩水,結束卻發現自己出現頻尿症狀。(圖/東森)安苡愛則說自己前陣子到墾丁海邊玩水,結束卻發現自己出現頻尿症狀,大約「十幾分鐘上一次廁所」,但她沒放在心上,直到隔天接續玩水行程時,變成「一兩分鐘想上一次廁所」,但當地廁所需要收費一次十元,沒想到她直接給對方五百元,拜託對方讓她「上到飽」。同時,安苡愛也發現下體出現灼熱以及尿液顏色偏粉紅的狀況,就醫服藥後才症狀才有改善。該集內容將於(10日)下午5點播出。
追求養生「天天灌水7公升」!她「冒2症狀」才驚覺水中毒
人人都知道喝水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但就有一名48歲熟女「日飲7公升水」導致下肢水腫、頭昏無力,最終被醫師診斷出「水中毒」。對此,書田診所副院長、泌尿科醫師洪峻澤提醒,正常人每天喝1500毫升的水就已足夠,不過這「3類人」則須限制水分攝取量。泌尿科醫師洪峻澤分享診間病例,透露該名女子非常注重養生且喜歡喝水,不過卻經常頻尿、腳背水腫長達數月,直至病患開始感到頭暈、全身無力懷疑是腎臟出問題,這才前來就醫。醫師檢查發現,患者腎功能正常,但血鈉值卻偏低,且對方每天喝水量多達7000毫升,因此診斷為喝水過量造成「低血鈉症」,也就是俗稱的水中毒。洪峻澤指出,一般人飲水過量引起「水中毒」的情況並不多見,但心臟衰竭、腎衰竭洗腎和肝硬化等3類人,礙於水分和鈉離子難以排出、水分易滯留體內,因此需要特別控制水分攝取,否則恐導致疲累、頭暈、肌肉無力、嗜睡、意識不清等水中毒症狀,嚴重甚至休克死亡。洪峻澤也提醒,每天尿量應維持在1500至2500毫升,尿液顏色若是呈現「清澈淡黃色」代表飲水量正常,若呈現「深黃色」則意味水喝太少,最後顏色若「清淡如水」就是喝水過量,建議民眾可透過觀察尿液顏色,調整自己的喝水量。
適時補充水分預脫水! 不只開水,營養師揭「這些食物」也能補水
台灣高溫炎熱的天氣令人容易流汗,身體的水分流失速度也會增加,水分能幫助維持體溫、消化、新陳代謝以及激活體內的化學反應,適當的水分攝取有助於提高能量水平,改善皮膚狀態,並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攝取充足水分 日常標準一次看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表示,每日每人建議的基本需水量為「體重x30cc」,如5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的水分攝取量至少要1500cc。建議每隔1至2小時飲用一杯水,以確保身體始終保持適當的水分水平,運動或戶外活動大量流汗者,記得要額外補充水分,建議每隔15分鐘額外補充150cc水分。這些食物也含水分 善用料理方式也能補水除了適時的水分補充,也可透過飲食來補充水分,選擇水分豐富的蔬果,能有效維持水分平衡,如多汁的西瓜、哈密瓜、葡萄和梨子,以及多種蔬菜,如清爽的青瓜、多汁的番茄和營養豐富的甘藍,都是理想的選擇。此外,也可嘗試涼拌食料理,如涼拌麵、涼拌海鮮或涼拌豆腐,這些食物不僅帶來水分,在酷暑的夏日,也是一份美味清爽的菜餚。張秀如分享,善用湯品補充水分,清淡的蔬菜湯、滋補的雞湯或清爽的豆腐湯,不僅能夠提供水分,還有助於補充鈉和礦物質,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或是自製果汁與冰沙,選擇無糖或少糖的選項,不僅提供水分,還能增添多種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口渴就要立刻喝水 時刻留意尿液顏色除了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取,張秀如提醒,感到口渴時就要立即喝水,同時要注意尿液顏色,淡黃色的尿液意味著水分攝取良好。另外,也要注意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可能導致脫水,最好的水分補充仍為開水,若要喝飲品以無糖茶或果汁為佳,每日攝取足夠水分,有助身體機能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夏天太熱狂灌水到水中毒? 專業醫師分享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最安全
夏季炎熱必須多補充水分,但美國近期卻傳出有民眾因太熱喝太多水,導致水中毒的狀況,專業醫師就給出補充水分的建議,並表示喝太多可能會抽筋或水中毒,要喝的適量也不要太少才可以。醫師建議最好一天喝8杯水,但還要看體重與活動量適量增加。(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骨科醫師嚴可倫在臉書粉專上分享,喝水的正確方法,如何喝以及不會喝過量,他建議成年人每天的建議水分攝取量約為8杯(約2公升)。實際的需求會因個人體重、活動量和氣候而異。體重越重、活動量越大、天氣越熱,就要多喝一點。另外也可以觀察自己尿液的顏色。如果是淺黃色的尿液,表示水分攝取量正好,但如果太深或太淺則就要注意喝水的量。骨科醫師嚴可倫表示,也可透過觀察自己尿液顏色來判定喝水夠不夠。(圖/翻攝自嚴可倫醫師臉書)他也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喝上一杯水,現代人工作、學業繁忙,很容易就忘記補充水分。另外「番茄鐘工作法」也是現在流行並推崇的,專心工作25分鐘後,起身活動、上廁所、喝水,是很棒的方式。他也建議可以隨身攜帶一個可重複使用的水瓶。不只方便,還能幫自己記得隨時補充水分,而且很環保。許多水壺會標CC數與該喝完的時間,比起偶爾喝一下,這種「水壺解任務」的方式,執行度肯定更高!除了白開水外,也可以通過喝茶、湯、果汁和水果來獲取水分。但要小心,不要攝取太多的糖分和咖啡因。他也提醒,除了喝水的量跟喝水的方法,也要注意喝得水是不是安全乾淨。
烈日工作狂喝「1飲料」…他尿顏色變深、體溫高達38度 醫示警:別輕忽
最近天氣實在太熱,千萬要多補充水分,尤其是長時間在戶外活動的朋友。腎臟科醫師林軒任指出,大量流汗加上水分補充不足可能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時會神智不清、失去知覺,甚至還有病人出現 「可樂尿」,可是有生命危險的,千萬不能輕忽。林軒任在粉專《引人入腎・林軒任醫師》提醒,這幾天台灣就像烤蕃薯一樣,溫度有越來越高的趨勢,每次碰到這種悶熱的天氣,門診就會遇到大量流汗加上水分補充不足,而導致熱衰竭、熱中暑,甚至橫紋肌溶解症的病人;橫紋肌溶解症可能使人處於體溫升高、嘔吐腹瀉,嚴重時會神智不清、失去知覺,甚至全身性抽搐,之前甚至還有病人出現 「可樂尿」,可是有生命危險的。林軒任舉例,曾碰過一名40歲病患,其每天頂著烈日在工地工作,口渴時僅以能量飲料舒緩疲勞,日前工作到一半,感到全身痠痛、異常疲憊、尿液顏色變深,結果發現體溫竟高達38度,緊急送醫,抽血發現肌酸磷酸脢指數極高,確診為熱衰竭併橫紋肌溶解症,所幸點滴注射治療3天後,順利脫離險境。林軒任指出,患者抽血報告顯示肌酸磷酸脢(CPK)高達7000 IU/L(正常值約38-174 IU/L),血液及尿液更出現大量肌球蛋白,且腎臟功能指數飆升,腎臟指數中的肌酸酐指數2.7mg/dl(正常值約0.5-1.3 mg/dl),若無及時治療,除了可能造成多重器官傷害外,更恐需緊急透析,或有致命危機。林軒任表示,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民眾,往往為了解渴和提神,沒有正確補充水分,僅選擇飲用能量飲料,因其大多添加酒精和咖啡因成份,若單一過度飲用,可能引發噁心嘔吐、腎衰竭、橫紋肌溶解、肝臟受損、心律不整等症狀,通常建議一日攝取量不超過120毫升,以免服用過量而對身體造成危害。
翁長期吃1藥物…運動突昏迷「體溫飆40度」 6大發病原因曝光
一名85歲的張先生因晚上睡不著覺,長期依賴安眠藥助眠,不料他某日凌晨外出運動時,突然感到全身癱軟無力、意識模糊,最後昏倒在地,被發現時體溫高達40度。就醫檢驗後,醫生發現患者肌肉酵素(CPK)指數飆升,確診橫紋肌溶解症併發急性腎衰竭,所幸送醫即時,透過住院靜脈輸液治療及休養,病情逐漸好轉。萬芳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鄭仲益解釋,橫肌溶解症是指肌肉急速過度損傷,破壞肌肉細胞導致壞死,讓肌肉中的蛋白質或細胞內的電解質大量滲透到血液內,產生電解質不平衡,引起血栓症、高血鉀症、急性腎臟衰竭等併發症,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鄭仲益說明,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常見因素包括激烈或過量運動、熱中暑、水分攝取不足、外力壓撞傷、藥物與肌肉毒素等都是可能發病的原因;橫紋肌溶解症的病人,除了有典型的肌肉疼痛或精神倦怠等症狀,尿液顏色也是判斷要點,由於肌紅蛋白會隨著小解排出,此時尿液可能會呈茶褐色或類似可樂的顏色,且排放量少。醫師表示,若出現橫紋肌溶解症,輕症者多補充水分、打點滴休養幾天便能好轉,但嚴重者需血液透析維持腎功能,若延遲治療恐會形成慢性腎臟病,屆時則要長期洗腎。鄭仲益呼籲,暑假將至,在酷熱的氣溫從事戶外活動時,應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環境,適當補充水份、養成運動前後暖身、伸展筋骨的習慣、運動時切記要量力而為,循序漸進的加上運動量及強度才不會傷身。而本身若有先天性基因疾病、肌肉疾病、服用癲癇藥物、降膽固醇藥物、精神科用藥等病人更需特別留意。
大熱天突心肌梗塞! 5旬男靠緊急手術撿回一命
55歲陳先生近期感到呼吸喘、胸悶,有時拍拍胸休息稍有改善,沒想到某日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心肺功能一度停止!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提醒,天冷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夏日也不容掉以輕心,因為天熱汗水流失多、蒸發快,同時水與電解質如鉀、鈉補充不足,使得血液變得黏稠,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恐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實施緊急心導管治療與支架置放術陳先生是標準上班族,最近一陣子天氣炎熱,他有時會感到呼吸喘,有時胸悶,但稍稍拍拍胸脯、休息約一分鐘就有改善,因此自覺體健的他不以為意,只以為是過胖造成的。不料,日前陳先生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幾近暈厥!同事急忙打119,救護人員抵達現場時,陳先生已心肺功能停止,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立即現場發揮專業以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施予電擊。經過現場2次電擊恢復心跳呼吸,送往醫院途中,救護車上再度電擊2次。經過一連串急診室專業醫療處置後,陳先生順利恢復心跳呼吸。急診醫師從心電圖判斷陳先生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刻會診心血管中心醫師,馬上啟動心臟心導管小組,立即為陳先生實施緊急心導管治療與支架置放術,術後經過冠心症救護團隊的適當醫療處置,陳先生也康復回職場繼續工作。透過醫師團隊說明,陳先生才知道,原來陣陣的呼吸喘、胸悶就是心絞痛,更是心肌梗塞的前兆,而長年以來的菸癮,以及平日三高未注意,都是傷害心血管的關鍵因素。急性心肌梗塞治療3大方針1藥物治療2經皮穿刺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及血管支架置放術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天熱血液變黏稠 恐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醫師提醒,天冷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炎炎夏日也不容掉以輕心,因為天熱汗水流失多、蒸發快,同時水與電解質如鉀、鈉補充不足,使得血液變得黏稠,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另外,脫水現象也會加速心跳,可能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心血管疾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不少青壯年男性自恃年輕,不夠關心自己的身體,有小問題不愛就醫或不依循醫囑用藥,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另一大宗原因。有三高的民眾應作好健康管理,戒菸,夏日在外須注意補充水分或電解質飲品,尿液顏色若為深黃色,就代表體內水分不足,都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憋尿憋太久恐傷腎!尿液「這顏色」要小心了
天冷時不想離開被窩只能憋著尿,或是工作忙碌沒時間上廁所,泌尿科醫師告訴你,尿液其實是可以用來自我檢查的。正常尿液通常是透明無色到略為金黃,但若出現其他狀況,可能就要特別小心臟器受損,更甚之有腫瘤的可能性。耕莘醫院泌尿科醫師歸家豪在《健康2.0》說道,可以藉由觀察早上起床的第一泡尿的顏色來自我檢查身體狀況,醫師也舉例5種顏色來說明:透明無色或略為金黃是屬於正常範圍;若是粉色尿液就是血尿,一般泌尿道感染會感到疼痛,無痛血尿的話則需考慮腫瘤的可能性;茶色尿在肝臟受損或橫紋肌溶解時會出現,但也有人跑完馬拉松後會這樣;如果有感染、結石或腎臟發炎等情況,尿液會呈現白著色,且有不少沉澱物質;尿液若出現緻密泡沫,且1分鐘都沒消,也就是出現蛋白尿,就要格外注意了。尿液顏色可供平時自我檢查身體狀況使用。(圖/翻攝自YT「健康2.0」)「尿尿有泡就慘了?」歸家豪表示不是這樣的,尿尿起泡的原因相當多,可能經過一晚上尿液雜質較多,或是馬桶不乾淨等都有可能產生。對此,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推薦2種飲品來幫助利尿以及時排毒,分別是薑黃檸檬水和肉桂檸檬水,而氣功名師彥寬也教授了「太極養元功」來幫助活絡五臟六腑,讓腎臟補氣的同時,也能夠緩解腰部痠痛。
膀胱癌易復發須留意轉移風險 醫師提醒:定期追蹤最保命
泌尿道上皮癌是台灣常見癌症,根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1,泌尿道上皮癌病人以膀胱癌為多,一年有約2400名膀胱癌新發個案,當年因膀胱癌而喪命者,也有超過千人,對台灣家庭、健康照護負擔影響不容小覷。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祐立說,早期膀胱癌(表淺型)治療相對單純,通常開刀就有不錯的效果;但膀胱癌麻煩之處在於容易復發,也有遠端轉移風險,病人就算完成首次治療也務必定期追蹤。中老年排尿無痛顏色卻變紅 小心罹癌警訊蘇祐立表示,不管是膀胱癌或其他的泌尿道上皮癌,初始表現症狀大多與排尿有關,尤其以無痛血尿最為常見,病人的尿液顏色可能呈現鮮紅或深紅色,但是卻沒有痛感。一般泌尿道感染或結石也可能會有血尿,但通常會伴隨疼痛,因此如果中老年人出現無痛的血尿且持續一段時間,就要警覺可能是泌尿道上皮癌訊號,應警覺及早就醫。蘇祐立表示,膀胱癌是早期治療預後極佳的癌別,若癌細胞進一步侵犯膀胱肌肉層或轉移到其他部位,可能出現排尿不順、頻尿、夜尿頻繁、腰痛、腰痠、背痛等症狀。但通常等到這些症狀出現,就可能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治療難度和對生活的影響也相形增加。蘇祐立說,膀胱癌的治療以腫瘤是否侵犯肌肉層有不同處置。若沒有侵犯肌肉層,只要施以膀胱內腫瘤刮除手術,術後輔助膀胱內灌注化學治療或卡介苗,可顯著降低復發風險。但如果腫瘤已經影響肌肉層,就有遠端轉移的可能,需要把整個膀胱切除,才能降低復發風險。針對局部晚期未轉移的病人,最好的治療策略是手術前先進行幾次的前導性化療,再切除膀胱,有最高的機會降低復發。晚期膀胱癌新希望 免疫治療化解用藥困境至於轉移泌尿上皮癌的病人,蘇祐立表示,過去膀胱癌若轉移,只能選擇化學治療,有些病人無法化療,或化療產生抗藥性,就會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幸好近年免疫治療問世,對於轉移膀胱癌病人,不管是作為第一線、第二線治療,都是國際治療指引的首選治療之一。膀胱癌病人最難言的苦痛是歷經多次刮除手術後仍產生復發或轉移。蘇祐立表示,針對第二、第三期接受膀胱摘取術的病人,若以免疫藥物輔助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另針對曾接受第一線鉑金類化療且療效達到疾病緩解控制的病人,在完成4至6個化療療程後,可以醫師進一步討論後續的治療選項,讓整體治療反應得以延續。蘇祐立提醒,膀胱癌病人往往對膀胱摘除治療惶惶不安,也難免擔心因為造口、尿袋降低生活品質,病友若有治療上的疑惑或困難,可多跟醫師討論,做最有利病人的安排。備註:1.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69
女大生每天健身「尿液變紅」慘吊點滴 醫檢查搖頭:嚴重要終身洗腎
許多人為了瘦身或改善體態,會開始健身,不過凡事都不應該過度。曾有一名女大生,疫情期間在家運動,把健身過程放上網,結果獲得一片好評,使得她更積極賣力去做,怎料卻造成嚴重後果,不得不住院。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在節目《醫師好辣》透露,有一名20多歲的女大生,疫情期間都是遠距教學,在家都沒有運動,網路發現很多人都在做健身操,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她,便加入健身的行列,事後把健身過程PO上社群媒體,發現按讚數很高,更激勵她分享健身成果,「很認真每天都發,每天都做,因為按讚數太多了」,後來卻感覺身體全身痠痛,但朋友表示這是正常現象,她聽完以後更努力,直到某天發現真的不對,才來看診。女大生發現尿液顏色很深,甚至有點紅。(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洪暐傑指出,女大生就診時,帶了一罐尿,自述肌肉痠痛。嚇人的是,顏色不只是深黃,甚至有點紅色的狀況。他一看立刻抽血,「肌氨酸激脢」指數正常應該是1、200,「她是1萬多,大概100倍」,證實是「橫紋肌溶解症」,因為運動過度,肌肉被溶解、破壞太多,肌球蛋白跑進尿液,以致於尿液的顏色變得深黃甚至深紅,洪暐傑解釋,橫紋肌溶解症很嚴重,處理不好可能腎臟會壞掉,終身只能洗腎,因此當下告知要住院打點滴,讓女大生驚呼:「有這麼嚴重嗎?」他提醒,不要輕忽尿液的顏色改變,加上身體有不適,就應該早點就醫檢查。
科技男尿出「烏龍茶」沾沾自喜!醫師一查指數破千:恐患猛爆性肝炎
尿液顏色、糞便狀態往往都跟身體的健康息息相關,急診科醫師賈蔚透露,一名年約20多歲的年輕人有倦怠、小便變深等問題,怎料檢查後發現他患有嚴重的「急性肝炎」。對此,醫師也呼籲民眾,如果尿液呈現不正常的烏龍茶「黃棕色」需趕快就醫治療,以免病況惡化。急診科醫師賈蔚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他某次在查房時看見一名外表明顯黃疸的年輕病人,一查才發現對方的GOT、GPT肝功能指數飆至上千,因此判定是嚴重急性肝炎,如果情況繼續惡化,恐將釀成猛爆性肝炎。賈蔚表示,在詢問患者的病史後得知,對方身體不適已經1個多禮拜,且有倦怠及尿液變深等情況,進一步追問才了解,由於病患在科技廠上班,公司男同事經常會詢問尿液顏色,互相調侃愈深代表工作越認真,所以當時尿色變深,患者並未多加留意,以為只是經常加班、飲食不正常引起,直到出現黃疸症狀,才緊急送醫治療。對此,賈蔚也提醒,尿液大多是淺黃色,如果突然變深呈現「黃棕色」代表身體出現警訊,可能是罹患黃疸的徵兆,呼籲民眾要多加留意,以免延誤就醫導致病情惡化。
運動前中後補水這樣喝 營養師曝身體「缺水警訊」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運動和喝水都是很重要的,但喝水也要喝的巧,才能真正對身體產生正面影響。營養師嫚嫚在臉書上分享,當我們身體處在缺水狀態時,身體較容易會出現疲勞的感覺,也較難以堅持運動的習慣,而她也分享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在運動前、中、後該如何補水,才是真正有效果。營養師分享,在運動前2到4小時,可以緩慢補充體重每公斤約5到10毫升的水分,若喝完2小時候都沒有產生尿液,或是尿液是深色的,代表身體處在缺水狀態,建議緩慢補充水分到尿液呈現淡黃色。在運動中,每20分鐘,就需補充150毫升的水分,若運動時常超過1小時,或是執行高強度的運動,則可以補銃適量的運動飲料。在運動後,每15分鐘可以補充240毫升的水分,緩慢補充至尿液呈現淡黃色,營養師也提醒,應避免短時間大量灌水,否則可能會引發噁心感或頭暈等電解質失衡的狀況。營養師有另外提醒,長期飲水量不足的人,對於口渴的感覺也會較為遲鈍,很容易變成已經嚴重缺水時,才開始感到口渴,對於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營養師表示,排尿次數太少、或是尿液顏色太深,都是身體傳出的警訊,要記得多喝水,保持體內水分充足。
尿液顏色與味道辨別健康 泌尿醫曝1變化:恐是腫瘤
振興醫院泌尿部微創手術科主任蔡昇翰在《健康2.0》頻道中表示,很多人發現尿液中有泡泡,擔憂是「敗腎、腰子不好」,但也有民眾認為,這是水分攝取不足,或排尿時位置過高尿液衝擊所致,不過蔡昇翰認為,需要擔心的是持久不散的泡泡,代表尿液中有過量蛋白質,這也顯示腎臟過濾功能出了問題。尿液顏色變深,可能與這5器官出問題有關聯。(圖/翻攝自健康2.0YouTube)尿液雖為排泄物,卻因流通整個泌尿系統,常被視為診斷依據,因此當尿液顏色過深,呈現茶色、深褐色或豬肝色時,大多數為水喝不夠或運動過量導致脫水,但若深如茶色、豬肝色時,則須要留意是否為腸胃出問題、急性肝炎、膽結石或是腎臟的損傷等,都會導致尿色變深。蔡昇翰更表示,若尿尿味道很臭、發出腐魚味,同時合併白灼變化或呈怪異綠色、深紫色,這就顯示泌尿系統受到感染發炎,若小便飄出濃厚的阿摩尼亞味,則有可能是膀胱無力造成長期尿液滯留引發的惡臭,「有時聞起來有些腐爛水果,一些鮮甜或酸甜味,是由於糖尿病控制不良所導致」。不過最讓醫師擔心的其實是「小便中帶血」,有可能是感染、結石,最怕是膀胱或泌尿系統裡有腫瘤,伴隨無痛性血尿症狀,無論尿液呈現粉紅色或深紅色,建議要即早就醫,特別是顯微性血尿,一般來說,肉眼無法察覺,因此定期做尿液檢查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