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結晶
」 痛風 痛風石 尿酸 余光輝 高血壓壯年男吃美食配球賽!竟長出「痛風石」 醫曝致病主因
國內掀起12強棒球賽熱潮,33歲許姓土木工程師為了緊盯戰況,不僅大口喝啤酒、吃炸雞,甚至還跟朋友相約吃火鍋享受贏球氣氛,沒想到日前突然發現手指關節跟腳趾長出異物,破了之後還流出白色砂狀物,就醫檢查竟是「痛風石」惹禍。患者並沒有相關慢性疾病,但喜好美食而體重破百,雖然過去也曾發病痛到無法下床,但都是靠吃痛藥應急,症狀緩解後也就不以為意,沒想到這次竟然長出「痛風石」,讓他嚇出一身冷汗。醫師勸他務必要忌口,以免痛到要人命!痛風常於夜間突然發作 沉積久會變成痛風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主治醫師黃柏豪指出,痛風是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不足,導致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讓尿酸結晶在關節和其他組織中沉積,引發炎症反應。而痛風經常在夜間突然發作,典型表現是急性關節炎,最常見是大腳趾,但其他關節如踝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也可能受累,並伴隨紅腫、發熱和劇烈疼痛,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一旦發作久了,尿酸結晶會在關節及周圍組織中沉積,形成外表可見的痛風石,這些結節狀的硬塊可能會導致持續的關節損傷和變形。痛風以男性居多 危險因子有這些黃柏豪表示,痛風以男性患者居多,女性在更年期後發病比例後則與男性相仿,至於高風險原因包括遺傳、嗜吃高嘌呤食物如紅肉、海鮮、內臟,或者喝太多含糖飲料和酒精(尤其是啤酒),都會造成尿酸生成增加,而體重過重、腎功能不全、部分藥物也可能會增加痛風風險。藥物治療與改變飲食都重要 減少體重需適度運動黃柏豪強調,痛風可藉由抽血或抽取關節液檢驗得知尿酸指數有無異常,並用X光、超音波等儀器確認痛風石有無存在。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也要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例如減少體重、避免高嘌呤食物、增加低嘌呤食物如蔬菜和全穀物的攝入,同時務必限制酒精攝取、增加水分攝入,有助於尿酸排泄,預防腎結石。黃柏豪也建議,適度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和提高全身健康,但應避免過度運動,尤其是在急性發作期間。只要能配合上述作法,多數患者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維持正常生活,避免年紀經輕就成為「痛痛人」。
應酬多「痛風」纏身,拇指關節痛爆! 「超音波刀」降併發症率
一位55歲的陳姓業務,因工作關係常需應酬續攤,由於未能好好控制飲食習慣,加上工作繁忙,只是依賴止痛藥緩解大拇指關節痛,沒有定期就診控制,長年尿酸結晶累積而長出痛風石,後期甚至只能穿著夾腳拖,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在與醫師討論後決定「超音波刀震碎痛風石微創手術」,目前也已經完全康復出院。「超音波刀」切軟不切硬 大幅降低併發症機率亞東醫院骨科部醫師吳凱文說明,治療痛風的「超音波刀」是一種利用超音波高速震動的技術,可將痛風石震碎並洗出體外。其特色在於「切軟不切硬」,與傳統手術刀不同,超音波刀能夠震碎痛風石,同時又不傷害周圍的肌肉、神經或軟骨組織,減少不必要的組織損傷。其手術傷口比1元硬幣還小且復原期短,降低術後感染機率,對心臟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疾病或糖尿病的病患而言,超音波刀的微創手術只需半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大幅降低併發症機率。「痛風石」好發關節、軟骨或耳朵 嚴重恐面臨截肢很多病患可能認為,痛風只是暫時的疼痛,服用止痛藥忍一下就過了。吳凱文醫師指出,對於痛風發作經歷超過三年的患者而言,他們存有相對較高的機率出現「痛風石」。「痛風石」好發部位通常在關節、軟骨或耳朵,雖然痛風石並不像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那樣引起劇烈的疼痛,但若痛風石過大,就可能導致關節變形,並造成關節或內臟器官的損害,甚至可能面臨截肢的嚴重後果。遠離高脂、高普林食物 生活規律遠離痛風吳凱文醫師也提醒,手術雖然可以清除痛風石,但術後仍需遵循醫囑進行藥物治療,日常生活中也應嚴格控制飲食及體重,以降低尿酸與罹患其他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建議大家平常遠離高脂肪食物、減少酒精攝取,並減少攝取高普林食物,如:內臟、海鮮或濃縮肉汁等;記得每天喝水超過2公升,增加蔬菜和低糖水果的攝取量,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才是遠離痛風最有效的方法。
尾牙痛風祭1/台灣男性「容易爆發」的疾病 罹患率竟比日本高10倍
歲末年終一場場的聚會、尾牙,讓許多人天天大啖美食,但滿足口腹之慾後,卻往往需要付出代價,痛風就是最常爆發的疾病之一,擁有百萬人追蹤的Youtuber阿滴,34歲的他去年就在尾牙過後爆發痛風。醫師表示,近年台灣男性痛風的罹患率暴增1倍,更比日本高出2~10倍,堪稱是最容易爆發的疾病之一。痛風是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因極度疼痛,急性發作,痛時來如風,因而得名。痛風是因為體內尿酸濃度過高,當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處,會導致關節腫脹發炎和變形,急性痛風經常在半夜突然發作,超過50%的病人首次發作的部位在腳大拇指第一關節處。根據健保署統計,痛風患者連年增加,108年有95萬394人,109年為96萬2,643人,110年已上升到97萬9,803人,逼近百萬,其中高達75%為男性。土城醫院風濕過敏科蔡秉翰主任表示,男性的痛風發生率比女性高出6倍,而且患者人數增加速度也更快。「根據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96年男性痛風盛行率為4.74%,但到了2008年竟飆升到8.21%,幾乎翻倍成長;相較之下,女性僅從2.19%微幅增加到2.33%。」蔡秉翰說,這可能與女性受到荷爾蒙保護有關,另外,遺傳與天生的體質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國衛院曾進行相關研究,結果發現台灣30歲以上男性的痛風盛行率高達3.3%,是歐美國家、日本的5至10倍,也是亞洲第一,甚至擁有「痛風島」之稱。「更糟糕的是,近年患者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蔡秉翰說,過去痛風患者大約都在40歲左右,但最近發現許多20~30歲的患者,比之前多出3成,甚至有10多歲的小病人。百萬YouTuber阿滴去年尾牙大啖美食後竟爆發痛風,手肘又腫又痛,後來服藥、調整飲食控制。(圖/翻攝自阿滴臉書)「我認為最主要的是體質因素,我曾遇過一位16歲的高中生患者,他身形正常、並不肥胖,卻年紀輕輕就痛風發作。」蔡秉翰表示,人體代謝過程本來就會產生尿酸,而有些人天生就尿酸濃度較高,如果再多吃一些含有高普林的食物如海鮮、啤酒,很容易就導致尿酸超標引爆痛風。34歲的Youtuber阿滴去年就爆發痛風,他本來要到新加坡與家人一起過農曆年,結果出發當天手肘竟腫起來,一開始以為可能是睡覺撞到不以為意,沒想到卻越腫越大,還又燙又痛,本來以為是蜂窩性組織炎,就醫後才知道竟是痛風。阿滴透露,自己先前調整飲食習慣,因此少吃肉、改吃海鮮,再加上年前有太多場尾牙跟各種聚會,吃了太多高普林食物,所以才導致痛風發作。他也無奈表示,一直以來都以為「痛風餐」只是誇飾說法,沒想到竟是真的,如今透過服藥、調整飲食已經不再發作,恢復健康。
尾牙痛風祭2/痛風不治療!40歲男竟領殘障手冊 「符合3條件」醫師:一定要吃藥
一位40歲男子罹患痛風卻始終不治療,全身關節處陸續長出痛風石,最後竟導致無法行走,只能領殘障手冊。醫師透露,若一年發作2次以上痛風,或已長出痛風石、或尿酸過高導致腎結石,就建議要穩定服用降尿酸藥物,否則不只關節變形,甚至會導致洗腎、心肌梗塞猝死。「30歲左右我第一次痛風發作!」陳先生今年已經50多歲,這10多年來他從未找醫師好好治療痛風,只要一發作就吃止痛藥,之後再控制飲食,直到有一天發現左腳趾似乎有些變形,才趕緊就醫,結果發現關節中已經有結晶,再嚴重就會有痛風石了。土城醫院風濕過敏科蔡秉翰主任表示,多數痛風患者都跟陳先生一樣自行吃止痛藥,或是痛風發作才來求診,大約僅有2~3成患者穩定服用降尿酸藥物治療。「因為很多人都是久久才發作一次痛風,如果要他們因此天天服藥,當然多數人都不願意!」蔡秉翰建議,如果2年左右才發作過1次痛風,可先從調整飲食著手,但如果一年發作2次以上,或已有痛風石、或因尿酸過高導致腎結石,那就務必要服用降尿酸藥物。「痛風的元兇是高尿酸,當尿酸結晶沈積關節時會導致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更嚴重就會產生痛風石,甚至導致關節變形。」蔡秉翰透露,曾有一位40多歲的男患者坐著輪椅就醫,原來他全身上下都長滿痛風石,因此導致他無法走路、也難以生活自理,甚至領了殘障手冊。「後來他服用降尿酸藥物之後,隨著尿酸濃度降低,全身的痛風石也逐漸縮小,雖然部分骨頭已壞死無法恢復,但最終他可以自己『走』出醫院了。」另外,如果已經發生腎結石,不僅會阻塞尿路影響生活品質,而且也會損傷腎臟功能,所以建議要趕緊服藥控制。過去認為長出痛風石才代表病況嚴重,但近年研究顯示,透過超音波檢查體內有結晶沉積時,尿酸就已經影響身體健康。(圖/報系資料照)腎功能差會影響代謝,所以容易罹患痛風,而痛風不好好治療,也會讓腎功能變差,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非常容易演變成洗腎的惡果。林口長庚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表示,高尿酸通常會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合併稱為「四高」,除了會影響腎臟功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人,痛風患者的洗腎、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5~3倍,這與發作頻率無關,而是一有痛風就有風險。余光輝說,過去醫界認為出現結晶、痛風石才顯示病況嚴重,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當尿酸值偏高、尚未罹患痛風時,透過超音波就能檢查出體內已有結晶沉積,也就是高尿酸早已影響身體健康。蔡秉翰建議痛風患者要定期就醫檢查,急性發作時服用止痛藥如秋水仙素、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也要多加注意,若劑量過大,腎功能不佳者、B肝患者都可能因此病況惡化,建議還是諮詢醫師意見較有保障。
痛風發作好痛苦! 營養師列5點建議、並避免4類食物
痛風一發作起來真的讓人非常困擾,關節又腫又痛,有時連行走都相當的困難,不少人都有痛風的問題,營養師張語希也表示,遇到好幾個朋友、門診病人反應有痛風問題,發作時關節痠痛連走路都無法,只好用輪椅或拐杖代步。若想避免痛風發作,飲食就相當的重要,除了要避免高普林的食物外,還有許多飲食習慣要注意,營養師張語希便整理出完整的痛風飲食指引,告訴民眾痛風發作時可以怎麼做。痛風是什麼? 什麼原因會造成痛風?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營養師張語希指出,關節紅腫、發熱、疼痛是痛風的主要症狀,由於發作時非常的疼痛,連風吹過都讓人疼痛難耐,因此被稱為「痛風」。營養師張語希提到,痛風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因為高普林飲食、壓力、過勞、攝取過多含糖飲料、運動過於激烈等,導致體內生產過多的尿酸;第二,因為高脂肪飲食、酸性食物、過於肥胖、飲酒過量、腎功能不全等,導致尿酸排泄速度降低。當尿酸過多或尿酸代謝異常,無法排出的尿酸結晶就會推積在關節、腎臟部位,引起發炎、疼痛。營養師張語希表示,積在關節處的結晶會導致關節腫大而無法穿鞋,因此許多病患只好改穿寬鬆的拖鞋。什麼是「高普林」? 痛風要避免哪些食物?許多人都知道要避免痛風發作,就要少吃高普林的食物,但普林是什麼?為什麼要減少攝取高普林食物呢?普林就是「嘌呤(purine)」,是細胞內DNA及RNA的組成成分之一,營養師張語希表示,當人體老廢細胞或食物分解,便會釋出細胞內的普林,而普林代謝後就會產生尿酸。因此,營養師張語希建議,痛風時應避免攝取豬肝、小腸等內臟類食物,以及虱目魚、蛤蜊、干貝、吻仔魚等海鮮類,因為這些食物普林含量都相當的高,此外,濃縮肉汁、火鍋湯、雞湯、燉煮肉汁、含糖飲料、酒精也要避免。痛風發作時可以怎麼做? 營養師列5點建議而除了要避免上述的食物外,營養師張語希也整理出5點建議,告訴民眾痛風發作時可以怎麼做。第一,保持均衡飲食,五穀雜糧、蔬果類、蛋豆魚肉類應以2:2:1的比例攝取;第二,每日飲水2000c.c.以上,幫助身體排泄尿酸同時預防腎結石。第三,適量攝取豆製品,植物性普林不會提升體內的尿酸濃度;第四,攝取適量蛋白質;第五,減少油脂攝取。民眾若有痛風困擾,不妨將營養師整理的飲食建議記錄下來,在平時注意這些飲食重點,改善痛風發作的問題。資料來源:營養師張語希-你有痛風的問題嗎?
最痛男人病1/每到冬天頻發作「患者暴增10倍」 12歲學童竟也中鏢
冬天氣溫偏低,身體自然渴望攝取更多熱量,再加上歲末年終有許多聚會、活動,免不了有更多大啖美食的機會,但滿足口腹之慾後,卻往往需要付出代價,痛風就是冬天最常爆發的疾病之一。前籃球國手哈孝遠日前被媒體拍到在公園「遛小孩」,雖然親子天倫之樂相當動人,但哈孝遠似乎行動不方便,走路還一瘸一瘸,看來十分疼痛,他受訪表示是因為痛風發作,甚至追不上好動的兒子,讓他覺得自己很窩囊。曾是籃球國手的哈孝遠由於體型壯碩,再加上主持美食節目,因此年紀輕輕就罹患痛風,發作時甚至追不上孩子,讓他覺得很窩囊。(圖/翻攝自哈孝遠臉書)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劉俊良表示,相較於夏天,冬天的痛風求診患者會增加1~2成,最主要的關鍵就是飲食。「天氣冷,許多民眾因此更喜歡吃火鍋,而火鍋常見的高湯、肉片、海鮮,甚至搭配啤酒,都容易引發痛風發作,所以冬天患者特別多。」林口長庚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說,痛風的元兇是高尿酸,當尿酸結晶沈積於骨組織或關節中,就會導致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更嚴重就會產生痛風石,甚至導致關節變形。劉俊良說,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尿酸偏高的民眾非常多,可能與天生體質有關,推估將近1/5男性的尿酸值都高於標準值6mg/dL以上,一旦飆到9mg/dL以上,就極有可能爆發痛風,而女性則受到女性荷爾蒙的保護,多數在更年期之後尿酸才會偏高。除了遺傳因素之外,肥胖、飲食習慣不佳如愛喝飲料,都是導致痛風年輕化的原因。(圖/報系資料庫)除了天生體質之外,肥胖、飲食西化也會造成體內尿酸過高。余光輝說,近30年來台灣痛風患者暴增10倍,患者年齡層也愈來愈年輕,目前平均值約為38歲,都可能與肥胖、飲食習慣有關。劉俊良說,過去痛風患者多數都是40歲以上,但近年來卻出現很多20多歲的年輕患者。余光輝則透露,自己收治過最年輕的痛風患者,是一位12歲的小病人,這位小朋友體型圓滾滾的,所以先控制他的飲食,少吃高熱量食物、減重,就沒有再發作了。
最痛男人病2/醫示警「這習慣」猶如埋地雷 洗腎猝死風險多3倍
「30歲左右我第一次痛風發作!」陳先生今年已經50多歲,這10多年來他從未找醫師好好治療痛風,只要一發作就吃止痛藥,之後再控制飲食,直到有一天發現左腳趾似乎有些變形,才趕緊就醫,結果發現關節中已經有結晶,再嚴重就會有痛風石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劉俊良表示,多數痛風患者都跟陳先生一樣自行吃止痛藥,或是痛風發作才來求診,但平時完全不治療,這種行為猶如埋下地雷,隨時都可能被引爆。劉俊良說,隨著痛風發作的頻率增加,尿酸結晶沈積於骨組織或關節的情況也愈來愈嚴重,除了會產生痛風石之外,也會讓關節提早退化,甚至導致變形,原本70~80歲才可能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因為長期尿酸偏高,可能提早到50歲就發生。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余光輝(右)表示,一旦痛風發作就可能導致洗腎、心肌梗塞,不積極治療恐讓風險更高。(圖/報系資料庫)除此之外,腎功能不好的人容易罹患痛風,而痛風不好好治療,也會讓腎功能變差,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非常容易演變成洗腎的惡果。林口長庚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表示,高尿酸通常會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合併稱為「四高」,除了會影響腎臟功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人,痛風患者的洗腎、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5~3倍,這與發作頻率無關,而是一有痛風就有風險。余光輝說,過去醫界認為出現結晶、痛風石才顯示病況嚴重,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當尿酸值偏高、尚未罹患痛風時,透過超音波就能檢查出體內已有結晶沉積,也就是高尿酸早已影響身體健康。就算尚未爆發痛風,只要尿酸值過高,都可能在體內形成結晶沉積,其中又以關節處最為常見。(圖/報系資料庫)但偏偏台灣痛風患者極少積極治療,余光輝坦言,台灣患者平均罹病6年就有痛風石,都是拖延治療的後果。「其實痛風是很好治療的疾病,但很多患者覺得偶爾才痛一次,何必天天吃藥?」余光輝說,一旦罹患痛風就有心血管風險,多數病人不清楚嚴重性,總是依賴止痛藥。不只如此,尿酸結晶也能沉積在身體任何部位,曾有患者突然下半身癱瘓,開刀治療才知道脊椎上有痛風石。余光輝說,其實這不算罕見,他個人就曾經收治過2個類似病患。
25歲壯男痛風!膝關節擠出「乳白色牙膏」醫嚇傻 驚人原因曝光
大陸一名25歲的年輕男性因痛風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接受治療,檢查後發現體內尿酸數值飆到800多,膝關節充滿牙膏狀的白色結晶。醫生透露,雖然患者平時不常吃海鮮、喝酒,但他較少運動,加上個人體質因素,內源性尿酸生成多,轉化、排泄少,導致大量痛風結晶沉積。《廣州日報》報導,該名患者飽受痛風所苦,到院檢查時尿酸數值高達865,膝關節也因尿酸結晶沉積,造成屈伸活動受限,只能屈曲約40度,正常人可以屈120度左右;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李劼若替患者進行關節鏡微創手術時,輕輕一擠壓,沉積在關節滑膜軟組織裡的大量乳白色結晶,竟然就像「擠牙膏」不斷湧出。醫生表示,男子不愛吃海鮮,也很少喝酒,基本上不喝碳酸飲料,父母都沒有痛風病史,偏好的飲食是牛肉、豬肉、雞肉,但他較少運動,尿酸高主要與個人的體質因素有關,即內源性的尿酸生成多,轉化、排泄少,導致大量痛風結晶沉積,所幸經過手術清理後,活動範圍已改善許多。李劼若提醒,長期尿酸高的後果很嚴重,除了會傷害骨關節、軟組織,更會對腎髒、心血管等造成不良影響,提醒民眾少吃海鮮、少喝酒,也不要喝太多碳酸飲料,避免攝取過量嘌呤。
腳趾長痛風石 「巨大膿球」手擠爆…網手軟:根本奶油車輪餅!
有一名女網友日前上傳一張另一半腳趾「腫一大球」的驚悚照,還自曝連去醫院照X光,放射科醫生還驚訝詢問:「這被什麼咬到啊?」後來才知道,是因為痛風引起的關節炎。而昨天該名女網友又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回報這顆「痛風石」的下場,並分享「痛風流沙包」被擠爆的超噁心畫面,引發大批網友按讚與留言,直呼「超恐怖」、「手都軟了」、「跪求完整版」。有網友腳長巨大「痛風石」,最後擠爆大膿球,畫面超噁心。(圖/翻攝臉書)原PO本來在「爆廢公社」分享另外一半的右腳背,在食指處長了一顆超巨大的肉球,大到腳趾皮膚看起來已快被撐爆,後來才知道是痛風問題。原PO透露,其實患者腳趾腫脹已經很多年,只是這兩天病況嚴重,才來求醫。有網友腳長巨大「痛風石」,最後擠爆大膿球,畫面超噁心。(圖/翻攝臉書)這名女網友,昨天(29日)深夜還上來向網友回報進度,「昨天答應大家今晚要來公開續集~『痛風流沙包』來了!但膽小慎入」,並表示這是患者自己擠出來的流沙,並強調「這是經過醫護人員同意才做的動作!」而短短14秒的影片一出,看得網友們全身雞皮疙瘩,直呼「手都軟了」、「奶油車輪餅!」、「好恐怖」,大家紛紛驚呼,原來尿酸結晶長這樣,還有不少人敲碗想看完整版,「看不過癮啊!」
【痛風恐奪命1】發作就吃止痛藥 洗腎心臟病機率增3倍
過年期間大魚大肉,讓俗稱「富貴病」的痛風發作人數激增3成,許多人以為痛過就算了,不曉得身體猶如埋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有致命危機。「30歲左右我第一次痛風發作!」陳先生說,那天早上起床突然覺得左腳大拇指關節疼痛,本來以為是運動扭到,後來才知道自己竟然罹患痛風。「我就吃止痛藥啊,之後再控制飲食就好了。」陳先生罹患痛風10多年卻始終不願積極治療,直到發現自己左腳趾關節變形,才趕緊就醫,現在也按時回診服藥。(圖/張雅淳攝)已經50多歲的陳先生,這10多年來從未找醫師好好治療痛風,每次發作就吃止痛藥,直到有一天發現左腳趾似乎有些變形,才趕緊就醫。「醫師檢查發現我的尿酸值超標,再嚴重就會有痛風石了。」不只如此,體重標準的陳先生還發現自己竟然也有糖尿病,這下子讓他嚇出一身冷汗,終於願意乖乖回診、服藥。醫師余光輝表示,多數痛風患者輕忽疾病嚴重性,往往病況相當嚴重才願意服藥治療。(圖/張雅淳攝)林口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表示,痛風的元兇是高尿酸,當尿酸結晶沈積於骨組織或關節中,就會導致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更嚴重就會產生痛風石,甚至導致關節變形。高尿酸通常會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合併稱為「四高」,也容易影響腎臟功能。「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人,痛風患者的洗腎、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5~3倍,這與發作頻率無關,而是一有痛風就有風險。」
【痛風恐奪命3】尿酸結晶遊走全身 長在脊椎竟突然癱瘓
林口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說,過去醫界認為出現結晶、痛風石才顯示病況嚴重,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當尿酸值偏高、尚未罹患痛風時,透過超音波就能檢查出體內已有結晶沉積,也就是高尿酸早已影響身體健康。腳趾關節是痛風好發部位,若發炎反應持續嚴重,會使得尿酸結晶愈來愈大,形成痛風石。(圖/余光輝提供)「不只如此,尿酸結晶也能沉積在身體任何部位,曾有患者突然下半身癱瘓,開刀治療才知道脊椎上有痛風石。」余光輝說,其實這不算罕見,他個人就曾經收治過2個類似病患。有些脊椎上的痛風時還算小,經過治療還能恢復行動能力,但有些痛風石太大,壓迫脊椎嚴重就難以挽回。除此之外,痛風石還可能長在眼瞼、腎臟,有些患者會因為血尿而就醫,檢查發現是尿結石導致血尿,但過幾年就發現罹患痛風,因此也懷疑尿結石可能是結晶所致。痛風石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部分患者突然癱瘓,開刀後才發現脊椎竟然長出痛風石(紅圈處)。(圖/余光輝提供)以上這些都是不可逆的健康傷害,但偏偏台灣多數痛風患者一發作就吃止痛藥,直到有痛風石、甚至洗腎才來就醫,余光輝坦言,台灣患者平均罹病6年就有痛風石,都是拖延治療的後果。「現在18、19歲的患者非常多,但又不肯配合調整飲食,每次回診病況就更嚴重,甚至有年紀輕輕就猝死的例子。」余光輝感嘆。(圖/許文偉繪)
【痛風恐奪命4】飲食控制自欺欺人 患者人數暴增10倍
「台灣痛風患者根本沒有延誤治療的本錢!」林口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說,近30年來台灣痛風患者暴增10倍,盛行率更是國外的3倍,不只如此,患者年齡層也比國外更年輕,目前平均值約為38歲。醫師余光輝表示,多數痛風患者輕忽疾病嚴重性,往往病況相當嚴重才願意服藥治療。(圖/張雅淳攝)「先天體質非常關鍵,也就是基因。」余光輝說,身體每天都有數十兆的細胞死去而形成尿酸,其中飲食所影響的細胞只占2成左右,但如果身體代謝能力不好,很容易就導致尿酸排不出去,這與基因息息相關。酒精、紅肉、海鮮、高熱量食物都是引發痛風的危險因子,這也是痛風被稱為「富貴病」的原因。(圖/黃耀徵攝)所以如果家族中有痛風疾病史,先天的代謝能力可能較差,更是痛風的高風險族群。「很多患者覺得今天吃太多了,才導致痛風發作,以後只要少吃點就好,事實上如果體內尿酸值正常,暴飲暴食的影響只會稍高,不至於發作。」30多歲罹患痛風的陳先生,體重標準、平時稍微愛吃肉,當時也沒有任何三高疾病,但家族中卻有很多痛風患者,除了媽媽也有痛風之外,哥哥更是20多歲時就發作痛風,由此可見遺傳基因影響甚大。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張婷惠說,痛風患者以男性居多,人數大約是女性的2倍,主要是因為女性荷爾蒙具有幫助排出尿酸的功效,但一旦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罹患痛風的機率就會開始上升。(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痛風恐奪命5】痛風石免開刀 持續服藥慢慢溶解結晶
痛風的元兇是高尿酸,當尿酸結晶沈積於骨組織或關節中,就會導致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更嚴重就會產生痛風石,甚至導致關節變形。「其實痛風是很好治療的疾病,但很多患者覺得偶爾才痛一次,何必天天吃藥?」林口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說,如果是第一次痛風發作,醫師會先初步排除致病原因,例如調整飲食、減重,或是停掉可能導致痛風的藥物如利尿劑。如果一年發作2次以上,或是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就希望患者積極治療。余光輝說,一旦罹患痛風就有心血管風險,多數病人不清楚嚴重性,因此總是依賴止痛藥,不肯規律服用降尿酸藥物。事實上,痛風患者應積極將尿酸值維持在6mg/dL以下,若產生痛風石,去年底健保剛通過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的給付,只要按時服藥,研究顯示一年可減少83%痛風石體積。相較於一般人,痛風患者的心肌梗塞風險多出1.5至3倍。(圖/黃耀徵攝)「這類患者的尿酸值必須降到5mg/dL以下,而且至少需要持續半年至兩年時間,就能逐漸將沉積的結晶溶出體外,消除痛風石。」余光輝說,曾有患者的痛風石長在膝蓋,導致無法蹲下,原本要開刀除去痛風石,後來嘗試痛風石口服降尿酸藥物之後,持續2年後,痛風石終於逐漸消失,不但免受開刀之苦,也恢復行動能力。「與其亡羊補牢,不如事前好好預防!」余光輝說,根據日本經驗看來,若尿酸值持續偏高,且合併有三高疾病,就建議提早進行藥物治療,研究顯示,就算最後罹患痛風,也能輕易控制病況,嚴重併發症機率更明顯降低。此外,除了規律服藥之外,運動能夠幫助減重,也可預防尿酸偏高,不過,運動時要注意多補充水份,否則大量流汗反而易使尿酸偏高,反而不利病情。如果一年痛風發作2次以上,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應服藥積極治療,可降低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圖/黃耀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