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隔政策
」疫情海嘯重創觀光! 旅遊業者:市場最快明年Q3全面復甦
邊境管制逐漸鬆綁,受疫情重創的觀光旅遊業終於盼來生機,不過,受制於航空運量、食宿與交通成本增加、保險公司停賣海外醫療保險,遊客返國後仍必須居隔;旅遊業者認為,觀光旅遊業全面復甦,進而從「海嘯第一排」變為「海景第一排」,最快也要到明年第三季,慢則要到2024年才有可能恢復到疫情前榮景。鳳凰旅行社總經理卞傑民說,目前飛航台灣的航空公司班次,較疫情前恢復不到五成,市場需要一段恢復期,大型遊輪申請來台也要半年以上作業時間;台灣是島國,出入境必須有足夠交通運量供給,才能輸運疫情前出入境都超過1,000萬人次的胃納量,也才能真正迎接市場復甦。國人出境旅遊 相對保守山富旅行社董事長陳國森推估,國人出境旅遊相對保守,旅遊安全考量為第一優先,疫情要確實可控,出境的手續簡易不繁複,消費者才能安心迎接出國旅遊,所以觀光旅遊全面復甦,快的話可能在2023年第三季,正常可能要到第四季了,主要原因還是載客運力考量。易飛網指出,旅遊產業復甦尚有問題需要克服解決,台灣保險公司目前停賣海外醫療保險,會提高海外旅遊的風險成本,回國居隔政策關乎民眾的時間與金錢成本,也將影響民眾出國意願。另外,航空、飯店或餐飲業者,這三年疫情期間均大受影響甚至停業,評估至少需一年的恢復期營運才能重回正軌。出團旅遊 待克服問題多可樂旅遊總經理李季柏表示,目前組團禁令尚未鬆綁、遊客返國仍有3+4居隔限制、團體旅遊保險目前無法提供國外染疫保障,同時旅行團在海外行進間,遇團員染疫的作業規範尚未有正確指引,待克服的問題較多也複雜,所以團體旅遊的部分需等待更進一步的限制放寬及鬆綁,否則業者恐怕難以承擔這樣未知的營運風險,畢竟團體旅遊的所有責任均需由組團業者負責。李季柏指出,若今年秋冬未有再一波疫情,明年初市場應該可以陸續恢復,保守估全部復甦最快要2023年第三季,至於恢復到疫情前則可能要到2024年了。東南旅行社表示,台灣目前尚未取消入境隔離,亦未開放組團禁令,出入境旅遊者仍不便,觀光旅遊產業要全面復甦,政策的開放與放寬程度才是影響因素。
社論/萬華爆染周年政府沒學到教訓 崩潰的「新台灣模式」
去年5月14日,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數一下跳到3位數。當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毫無準備,篩檢、疫苗、醫療量能都沒有,總計死亡800多人。時隔1年的今天,你以為政府該學到教訓了,結果竟還是要什麼沒什麼,而疫情海嘯已開始席捲台灣。連續兩天單日確診超過6萬例,13日死亡41人,創下新高紀錄。傲慢顢頇、因應無能的蔡政府應該向全體國人謝罪。不只衛福部長陳時中要下台,準備不足便宣布「3+4」居隔政策,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應該滾蛋了!從黑箱到黑數 政府太黑心去年因為陳時中逕自放寬機組員的居隔為「3+11」,疫情在母親節後一發不可收拾。當時指揮中心堅持打壓篩檢,要符合嚴苛條件才可做PCR檢測,自費價格高達7000元,國外入境一律不普篩。快篩試劑根本不准上市,民眾想篩也沒有管道。而且政府疫苗採購太少,一方面為了政治因素卡著BNT疫苗,一方面黑箱作業為高端強力護航。當疫情爆發時,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篩檢能量,以致於確診數還要校正回歸。救護車滿街繞無法送病患進醫院,很多人在家中猝死幾天後才確診。當全球普遍施打疫苗時,我們需要靠著國外和鴻海等民間單位捐贈的疫苗,才能讓民眾有保命的機會。去年台灣疫情爆發已經晚國外1年了,那次沒學到人家的經驗,如今又過了1年,你覺得再笨的學生,在一旁觀摩了2年,就算抄人家的考卷也該抄及格了,結果我們的防疫還是死當。大家明明知道Omicron的傳播力超強,但當它入侵台灣時,指揮中心之束手無策,讓你懷疑這2年官員都在自我吹捧中沉睡嗎?所謂的「超前部署」、「世界怎麼趕得上台灣」、「台灣防疫世界第一」,被火箭式躍升的確診數狠狠打臉。我們的政府是嘴皮發達大腦萎縮,以致擅長吹牛而沒有學習能力嗎?如果陳時中這次去世界衛生大會,還真想不出他有什麼可以和各國分享的成功經驗。現在指揮中心記者會報的確診數,至少要乘個2、3倍才比較接近事實。因為指揮中心要求有症狀才快篩,快篩陽才去做PCR,這就排除了一大批無症狀、買不到快篩,或乾脆潛水起來以免影響生活與生計的感染者。而指揮中心之所以如此要求,很簡單,就是在經過2年後,篩檢能量還是沒準備好。此外,因為感染者多,1922和衛生局電話都被打爆,根本沒有人手進行疫調,索性大幅減少匡列對象,由確診者自己來通報,但確診者本來就有大量黑數,這樣的通報和確診學生座位只匡列九宮格一樣,有什麼意義?誤黃金用藥期 輕症變重症蔡政府一再強調「新台灣模式」,要大家自主應變,正常生活。事實是「新台灣模式」已經崩潰,自主應變意思是自求多福,正常生活就等於正常感染。國外能開放,是因為疫苗覆蓋率達到9成,台灣的第2劑8成、第3劑6成能跟人家比嗎?何況兒童疫苗拖到現在才進口施打,還要幾個月才有完整保護力。指揮中心一直說抗病毒藥物一定夠,但事實上很多人找不到肯開藥的醫生,App視訊看診量能嚴重不足,台大教授陳秀熙估計從4月1日至5月9日,有38人因未適當分流,錯失了5天黃金用藥治療期,以致從輕症轉重症。天災難免,人禍卻不可原諒。2020年民眾排隊買口罩,2021年民眾排隊打疫苗,2022年民眾排隊買快篩劑,在急診室外排隊等PCR檢測,打著永遠接不上的防疫專線。快篩、抗病毒藥物、視訊診療、居隔單、防疫包,經常到解除隔離了也沒收到,有些不幸的患者甚至在等不到任何救助下往生了。政府編了8400億特別預算,5倍券花了1300億,疫苗花了340億,快篩試劑呢?3月31日前支付快篩試劑款項才5264萬!台灣有2300萬人口,算算每人只分到2元的快篩經費,這到底是要怎麼用?何況很多人還不只需要篩一次。新加坡、丹麥等國在街頭免費發放快篩劑或寄送到家,台灣和人家怎麼比?更別提高登和福又達諸多綠營利益輸送的貓膩了。去年有網友大言不慚說:「世界看好了,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2周內解除第3級警戒。」現在台灣向世界示範的是,如何從自我吹捧的防疫神壇稀里嘩啦滾下來。而且令人擔心的是,台灣不會只示範一次。
李秉穎預警「醫療崩潰居隔可延長」 陳時中:沒有防疫措施零風險
今(12日)新增65385例本土確診個案,顯示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不過指揮中心正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引起專家擔憂依此確診數上升趨勢,到疫情高峰時醫院恐怕不堪負荷;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在民進黨中常會就指出,如果醫療量能不堪過載,到時可以將居隔政策3+4再進行修正,或許應考慮回到「10+7」。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根據疫情規劃一步步做好,他也稱「任何措施都有潛在風險」,居隔可以維持14天,但如此一來對社會經濟影響太大。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昨(11日)受邀到民進黨中常會就「新冠病毒防疫」進行專案報告;會中他指出,此波疫情高峰預估會在5月下旬到6月初,目前高峰還未到,如果到時單日確診人數太多,導致醫療量能不堪負荷,必須考慮是否重新縮緊防疫政策,譬如目前的居隔天數縮短為「3+4」,或許需回到「10+7」。李秉穎指出,如果6月疫情高峰單日確診人數過高,導致醫療量能重擔需考慮重新緊縮防疫政策。(示意圖/報系資料照)事後他於臉書發文補充說明,他認為如果疫情太過嚴峻,「可以考慮加嚴防疫規定」,例如改回10+7,但不一定是10+7,也可以是5+7或7+7,或是改變其他規定;他強調他的說法是為防止醫療量能崩盤,也不一定要改變居隔規定,「而現在醫療並沒有崩盤」。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防疫記者會時回應指出,會根據疫情規模一步步的做好防疫,目前的防疫工作主要朝減少人工化、增加資訊化方向進行,防疫效率也會比較好,對醫療量能的控制也會比較有幫助。針對居隔天數部分,陳時中強調,任何措施都有潛在風險,指示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居隔天數可以維持14天,但對社會影響很大,或是像上海封城,對社會影響更大,這都是互相比較風險大小和利弊得失的結果。
6月若疫情高峰導致醫療崩潰 李秉穎:居隔恐改回10+7天
台灣本土疫情延燒,11日更來到新高點57188人,更有8例死亡個案,而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在11日的民進黨中常會中表示,若台灣疫情6月達到高峰,造成醫療崩潰的畫,可能居隔政策將從現在的3+4天,改回10+7天,或改變其他的防疫規定等,另外他也舉出4大重症特徵,警告更要注意沒發燒的不適。台灣現今居家隔離規定3+4天,而李秉穎醫師則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表示,國內疫情至今未達高峰,若6月初達到高峰,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太多,恐造成醫療量能超載,雖然不一定升級成三級警戒,但居隔政策恐改回10+7天。隨後他也在臉書發文說明,疫情若太嚴峻,也不一定是改回10+7天,也有可能是7+7或5+7,他也表示未來最重要的是降低重症和死亡比例,而老年人的確診也要特別注意,因為老年人是高風險族群,一旦發生較大規模的群聚感染,可能就會提高重症和死亡的比例,進而影響到醫療量能的狀況。而李秉穎今(12)日接受周玉蔻訪問,他舉4大重症表徵,如呼吸急促、吸氣胸凹、脫水、高燒都要特別注意,甚至更要注意若沒有發燒,更要注意是否有身體不適、意識模糊的狀況,而且不代表兒童就不會有重症,因此都需要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