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
」 屈公病 登革熱20歲男出國染「屈公病」 衛生局急規劃化學防治
台南市21日再新增1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患者為善化區小新里一名20多歲的男性,於10月5日至20日間前往泰國及印度旅遊,返國後出現發燒症狀。經檢驗,21日由高雄實驗室確認為屈公病陽性,目前正住院治療。疾病管制署於113年10月21日公布台南市新增屈公病境外確診病例,個案為善化區小新里20多歲本國籍男性,10月5日至10月20日至泰國及印度旅遊,自香港轉機於高雄機場入境,因有出現發燒症狀,機場予以登革熱NS1快篩陰性,10月21日高雄實驗室檢驗結果為屈公病陽性確診,本案為台南市屈公病境外第二例,目前住院治療中,衛生單位及區公所於當日已針對居住地室內進行緊急噴霧罐防治、環境孳生源清除及病蚊媒密度調查,並規劃化學防治作業。屈公病在台灣屬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傳播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主要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此與登革熱表現不同。依據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資料,今年截至10月22日,我國共1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菲律賓(5例)、印度(5例)、馬來西亞(1例)及印尼(1例)。市長黃偉哲呼籲,無論是屈公病或登革熱,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均為清除孳生源,民眾應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並澈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另提醒計劃前往東南亞國家或流行地區的民眾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台南市衛生局提醒,返國後14日內,應密切留意自身健康情況,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痠痛、皮膚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及接觸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相關資訊請參閱台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或 06-3366366防疫專線。
颱風中防疫2/登革熱不放颱風假 從新北過河入侵台北市
颱風山陀兒來襲,但新北市登革熱疫情並未放「颱風假」,原本疾管署與新北市府自豪地宣告已將疫情範圍控制住,但台北市政府在颱風停止上班上課期間宣布,臨近新北中和、新店疫區的北市文山區已出現今年首例登革熱病例;而新此市府團隊也不敢大意,在颱風期間持續動員,調度衛生局及12區衛生所、環保局、清潔隊、區公所及警方加強清除社區孳生源及環境噴消。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山陀兒颱風來襲,但防疫工作不中斷,市府團隊持續動員,2日調度衛生局及12區衛生所、環保局、清潔隊、區公所及警方計200名人力,持續加強清除社區孳生源及環境清消。她呼籲市民做好防颱準備工作外,也要清除家內外積水容器,避免孳生病媒蚊。如經査獲積水容器有孑孓,最高可處1萬5000元罰鍰,也請民眾務必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如拒絕、規避或妨礙防治工作最高可處30萬元罰鍰。新北市長侯友宜下令將中和區景新公園、三介廟至新店區天山公園的環山步道列為管制區域,降低民眾感染登革熱風險。(圖/新北市政府提供)陳潤秋強調,颱風來襲帶來的雨量容易造成積水容器,請市民於颱風過後立即清除家戶外積水容器,共同防堵登革熱疫情。提醒民眾如果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腹瀉、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活動史。登革熱病媒蚊的幼蟲並非孳生在骯髒污穢的排水溝,而主要生長於花瓶、花盆水盤、廢棄瓶罐、廢輪胎、樹洞及植物落葉積水處等乾淨的人工及自然的積水容器內,雜草則提供病媒蚊藏身處。新北市中和區景新公園、三介廟至新店區天山公園的山區正好符合病媒蚊的生長條件,加上有環山步道貫穿,提供病媒蚊接觸人類的機會,此次新北市的多起病例於潛伏期間,都曾有中和區三介廟及新店區天山公園活動史。新北市政府為防治登革熱,要求民眾配合讓清消人員進入屋內噴藥以消滅病媒蚊。(圖/記者甯其遠攝)新北市中和區市議員游輝宂說,新北市中和等地幾年前就曾出現台灣罕見的屈公病,屈公病與登革熱都是透過蚊蟲傳染的疾病,當時已實施過大清消,2020年也發生過登革熱疫情,經過幾次的全區噴藥,民眾已經有經驗,大多能理解並配合防疫需求。游輝宂說,雖然事出突然,進行戶內噴藥時確實會有住戶不在家的情況,但對四周、陽台進行噴撒,還是有足夠的效果;再加上民眾可到里辦公室領取藥物自行施用,相信還是能達到清消的目的。
2女赴印度旅遊返台確診屈公病! 登革熱、屈公病「境外移入」創新高
疾病管制署24日公布上周國內確認境外移入屈公病,其中兩名女性是前往印度旅遊,返台前一天有發燒、關節痛等症狀,入境就醫後確診。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因為暑假出國潮影響,今年國內登革熱、屈公病等兩大蚊媒傳染病境外移入均創5年同期新高,提醒赴南亞和東南亞注意防蚊。根據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兩人分別是30多歲與40多歲女性一起到印度旅遊,返台前一天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四肢紅疹、倦怠等症狀,入境後就醫一度診斷疑似登革熱,後來經過採檢確定屈公病,這兩人都在家裡休息,臨床症狀改善。另一名個案則是非本國籍男性,林詠青表示,這個個案8月中旬從印度抵台,隔天發燒關節痛,兩天後才就醫,最後通報確診屈公病,目前已經離境。今年累計9例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度(4例)、菲律賓(3例)、印尼及馬來西亞(各1例),病例數亦高於2020年以來同期。疾管署指出,鄰近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較去年同期嚴峻,包括泰國和馬來西亞持續有屈公病疫情報告,目前國內登革熱、屈公病疫情雖以境外移入病例為主,其中以印尼、泰國、印度及馬爾地夫等東南亞、南亞國家為多。疾管署也公布國內上周(8/20-8/26)無新增登革熱本土病例,但新增6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泰國(3例)、印尼(2例)及越南(1例)。今年截至8/26累計183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近一個月共計26例當中,感染地以泰國11例佔4成為首,病例數高於2020年以來同期,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占88%)。羅一鈞也提醒,登革熱的潛伏期有3至14天,國人在國外遭感染後可能回國才發病,而這些回到居住地後始發病的個案,若受到斑蚊的叮咬,此斑蚊經8至12天後,將具有傳染登革熱病毒的能力,增加本土病例發生風險,因此民眾如前往登革熱、屈公病等蚊媒傳播疾病流行國家時應留意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另外,民眾若回國後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症狀時,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及落實防蚊措施,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診斷。
蚊子吸血時不能打「以免觸角斷裂在皮膚內」? 專家澄清2迷思
夏天容易孳生蚊蟲,尤其被蚊子咬後,傷口會又紅又癢,讓許多民眾都感到相當困擾。先前網路上瘋傳被蚊子咬時,不可以拍打,聲稱「蚊子觸角會斷裂留在皮膚內干擾人體,甚至可能傳播傳染病」,這消息也讓民眾心慌慌。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澄清這是錯誤訊息。網路上謠傳,蚊子在叮咬人的時候會吸血,大家最好在被叮咬時,不要拍打蚊子,因為蚊子在叮咬人時,會把自己的觸角直接刺入皮膚內,若是此時選擇拍死蚊子的話,很可能它的觸角就留在皮膚裡,而且蚊子到處叮咬他人,身體內很容易帶著一些病菌,這樣的話病菌也很容易到處傳染,因此才會覺得,被叮咬時靜等它獨自飛走最安全。對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出面說明,蚊子刺入人體的不是觸角,是口器。蚊子的口器特化成為刺吸式口器,由7個部件組成。會刺入人體部分為「口針」,由一對大顎、一對小顎、上唇、下咽頭斗等6部分組成,而下唇則特化形成口鞘,以包覆口針。吸血時只有「口針」會刺入人體,口鞘彎折於體外,因此拍打正在吸血的蚊蟲,通常把蚊體拍除時,其口針也會跟著拔出來,但是有可能會因為角度或力道問題,其蚊子口針斷裂在人體內。不過沒有看過遺留蚊子口針對人體產生不良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留在皮膚裡的蚊子口針不會影響人體健康。杜教授也解釋,吸血的蚊子若體內帶有病毒(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瘧原蟲(瘧疾)等傳染性病原,該病原體會在蚊子口針刺進人體後,隨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例如引起瘧疾的瘧原蟲胞子體會停留在蚊子的唾腺中,隨著蚊子分泌的唾液,一同進入人體,因此當蚊子已經開始吸食血液時,病原體早就隨唾液進入人體,這時候打不打蚊子都沒有差異。此外,衛福部也曾說明,台灣傳播登革病毒的病媒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二種病媒蚊的幼蟲主要孳生於乾淨的人工及自然的積水容器內(非骯髒污穢的排水溝),如花瓶、花盆水盤、廢棄瓶罐、廢輪胎、水缸、水桶、樹洞、竹筒及植物葉腋(檳榔、椰子落葉)積水處。且登革熱患者血液在發病前1天及後5天均帶有病毒,蚊子如在這段期間內吸食登革熱患者的血液,經8至12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再叮咬健康的人,即可傳播登革熱。因此衛福部建議,民眾應清除室內及戶外廢棄容器,如空瓶、空罐、空保特瓶等,廢輪胎積水不易傾出,可以用泥土或沙子填滿,清除庭園雜草以免蚊蟲匿藏;地下室及頂樓陽台等之積水必須排除,不用的器皿必須倒置,以保持乾燥,避免雨後積水;家中應裝置紗窗、紗門,以防蚊蟲侵入;斑蚊多於白天叮人,如感染登革熱在家休養期間,即使白天,亦應掛用蚊帳,以防蚊叮咬而擴散疫情;於戶外活動時,儘量穿著淡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塗抹防蚊液等忌避劑,避免停留於樹蔭、草叢等較為陰暗處,以免遭受蚊蟲叮咬的機會。
出國旅遊當心病媒蚊叮咬! 專家授「3大招」防範蟲媒威脅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20多歲男性,因為雙腳腳踝及腳掌疼痛且覺得雙下肢無力三周就診,經醫師問診得知,個案在緬甸工作,前一日剛返臺,於三周前有發燒、全身痠痛且出疹,檢查後雙下肢骨頭並無異常,皮疹已消退,同事也有跟他一樣類似症狀,因此幫他通報及採檢登革熱及屈公病,最終確診屈公病。屈公病為蚊子叮咬而感染 不會人傳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指出,屈公病在台灣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當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疫情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但由於交通發達等因素,流行區已逐漸擴大。發病初期常見症狀一次看 與登革熱、茲卡病毒相似屈公病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症狀主要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屈公病較少見致死案例,大部分患者可自行康復。不過,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此與登革熱表現不同。此外,屈公病較少出現死亡,但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當罹患屈公病有可能會病況嚴重。日常3招防媒蚊 避免急性傳染病上身黃馨慧說,屈公病為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因此,平時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不但能預防登革熱,同時能防止屈公病。預防方法包括:一、做好防蚊措施,包含:選擇裝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二、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液,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如有防曬需求,建議先塗抹防曬乳,間隔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三、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讓病媒蚊不出現。
登革熱狂燒南台灣!高雄新增2疑似登革熱個案 衛生局:2人到過台南
南台灣、東南亞登革熱持續延燒,高雄市衛生局今日公布2例高度疑似登革熱個案,一名30多歲男子上周返回台南老家,昨日上午至旗津區工作,下午出現發燒,肌肉酸痛等症狀,至醫院檢現NS1快篩陽性;另1位為20歲國際移工,6月底前往台南訪友,6月30日出現發燒等症狀,昨日就醫採檢NS1快篩陽性,目前中央疾管署檢驗中;據最新統計,高雄本土累積4例登革熱確診。衛生局指出,今日新增高度疑似登革熱個案2例,其一為左營區30多歲男性,7月3日上午前往旗津區工作地,當日下午出現發燒,肌肉酸痛、關節痛及口乾舌燥等症狀,至醫院就醫檢驗NS1快篩陽性,疫調該案發病前曾於6月30日至7月2日返回台南市仁德區老家(疫情群聚熱點),同戶接觸者3人中2人快篩陽性。另一位為居住湖內區20多歲男性國際移工,於今年4月回越南,6月18日自越南入境,6月23日曾至台南訪友,6月30日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7月3日就醫後採檢NS1快篩陽性,目前中央疾管署檢驗中。防疫團隊人員檢查盆栽是否有孑孓孳生。(高雄市衛生局提供/崔正綱高雄傳真)衛生局表示,防疫團隊接獲通報,今日已針對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半徑100公尺範圍進行強制地毯式孳生源檢查、化學防治噴藥滅蚊及掛蚊燈監測等緊急防治工作,並個案周邊400公尺範圍高風險場域及列管點進行孳生源巡檢。衛生局指出,登革熱潛伏期約3-14天(平均4-7天),該名國際移工出現症狀後第3天才就醫(可傳染期4天),評估病毒於社區擴散風險高。提醒國際移工仲介及雇主,如移工出現任何登革熱疑似症狀務必協助就醫採檢,請國際移工宿舍管理者妥善維護環境,並依據「高雄市各行政區國際移工(含船員漁工/勞工)之集中住宿地點結核病、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屈公病、類流感及腹瀉通報規定」加強通報,違反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處3000至1萬5000元罰鍰。此外,衛生局也提醒國際移工仲介及雇主、事業單位、工廠或其他公共場所負責人或管理人,發現疑似傳染病病人,未經醫師診斷或檢驗者,應於24小時內通知當地主管機關,違反規定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9條處1萬至15萬元罰鍰。衛生局呼籲,避免積水、減少病媒蚊孳生,是防範登革熱疫情擴散蔓延的基本功。民眾如發現積水無法清除,可利用漂白水、洗衣粉(打起泡)、粗鹽等方式投入積水中防止孳生病媒蚊孑孓。近期如自東南亞國家入境或有台南市疫情發生地區活動史、工作史,倘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症狀,應儘速前往高雄市530家登革熱合約診所( https://gov.tw/146 )就醫,進行公費登革熱NS1快篩。高雄市衛生局呼籲,若近期行經台南市、東南亞等地,出現發燒等症狀時,應盡速就醫並進行公費NS1快篩。(高雄市衛生局提供/崔正綱高雄傳真)
想去東南亞旅遊 當心這些疾病!
各國邊境開放、防疫措施鬆綁,長時間未出國旅遊的民眾也紛紛趁現在「報復性出國」。台灣自去(2022)年10月13日起實施入境0+7免隔離政策後,出國旅遊人數也逐漸上升。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資料顯示,去年11月起國人出國人數便逐漸上升,12月出國人數近40萬人,1月更是超過60萬人。其中,國人出國旅遊地前10名一半都是東南亞國家,泰國更排行第二,僅次於日本。但民眾前往東南亞旅遊可要注意了!雖然COVID-19疫情趨緩,但當地仍有許多傳染病疫情。疾管署提醒,國人赴東南亞旅遊應注意防疫,讓出遊更安心。而當地各個傳染病疫情如何預防呢?《健康醫療網》為民眾整理了相關資訊。傳染病一:麻疹 出國前接種疫苗疾管署4月1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今(2023)年3月17日至22日至泰國旅遊,4月3日發燒,4月5日出現紅疹等症狀,於4月5日就醫並住院隔離治療,經通報檢驗於4月11日確診。目前,個案已出院返家,其密切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初步掌握個案接觸者共36人(含醫療院所接觸者32人),將監測至4月23日。麻疹是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可經由空氣、飛沫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感染,常見症狀包含發燒、出疹、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發燒3-4天後口腔內出現柯式斑點。在疫苗尚未使用前,超過99%的人都會被感染,而接種疫苗也是目前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疾管署呼籲,應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疫苗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傳染病二:登革熱、屈公病、茲卡 預防蚊蟲叮咬根據疾管署疫情統計,泰國、緬甸等多數東南亞國家均有登革熱、屈公病及茲卡病毒感染症等病媒蚊傳染病疫情,截至4月10日,累計23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高於去年、前年同期,感染地均為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登革熱會發燒、出疹,嚴重會肝臟腫大、嚴重出血等。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類似,但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而茲卡病毒型症狀為發燒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等,婦女若於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會產下神經異常的新生兒。由於3種傳染病都是由蚊子叮咬傳播,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執行長彭仁奎呼籲,國人赴東南亞國家旅遊期間,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包鞋及長襪,儘量減少裸露部位,並正確使用含敵避(DEET)成分的防蚊蟲藥劑,預防病媒蚊叮咬。傳染病三:A型肝炎 注意飲食、衛生此外,A型肝炎雖然在國內發生率已大幅下降,但卻是東南亞國家相當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旅遊者在東南亞地區常見的感染症之一。30歲以下民眾大部分沒有抗體,目前有A肝疫苗,民眾也可經由醫師評估進行施打以預防感染。而A型肝炎主要經由糞口傳染,疾管署呼籲,國人前往衛生條件較不佳的地區,應留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避免生飲、生食,尤其生蠔或水產貝類,應澈底煮熟再食用,並常以肥皂、乾洗手液洗手,以免感染A型肝炎或其他腸道傳染病。傳染病四:猴痘 避免高風險場域、密切接觸近日,泰國也出現猴痘(Mpox)確診案例。目前,猴痘疫情以密切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疾管署建議,民眾出國旅遊應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高風險場域,旅遊期間也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減少人畜共通傳播風險。若有出現發燒、皮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務必於入境時主動洽疾管署檢疫站協助評估,入境後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另外,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及選擇欲前往接種之醫院。前往東南亞旅遊前 尋求旅遊醫療諮詢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慶典也即將到來,在東南亞眾多國家,潑水節等同於新年節日,隨著各國國境開放,今年預計也將吸引大批旅客湧入泰國及鄰近國家,共同歡慶。最後,彭仁奎執行長提醒,國人如欲前往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可於出發前2至4週向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進行聯繫,或至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尋求專業旅遊醫療諮詢、疫苗接種及預防用藥等評估,以增加自身保護力。
首例屈公病!70多歲男境外移入確診 發燒骨痛且四肢紅疹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6)日表示,國內出現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為北部本國籍70多歲男性,今年9月中下旬與案妻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柬埔寨旅遊,9月24日自柬埔寨入境於自宅檢疫,同日陸續出現發燒、骨頭痛、肌肉痠痛及四肢出現紅疹等症狀,就醫後因COVID-19 PCR檢驗及登革熱NS1篩檢均為陰性,故再次就醫,經血清檢驗屈公病陽性確診。案妻及1名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個案目前已無發燒等不適症狀,將持續監測至10月20日。我國自2007年10月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233例確定病例,其中本土病例21例,境外移入212例;境外移入病例中,九成個案感染地為東南亞國家,以緬甸(70例)為多,其次為印尼(62例)及菲律賓(28例)。國際屈公病今年疫情上升,鄰近之東南亞/南亞多國包括菲律賓、泰國、印度、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疫情持續上升,並高於去年同期。另美洲地區疫情持續,累計報告超過23萬例,以南美洲巴西逾22萬例報告數為多,已為去年同期1.9倍,瓜地馬拉、巴拉圭等疫情亦嚴峻。疾管署指出,屈公病與登革熱相同,都是藉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屈公病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大多數患者約在7至10天內可康復。疾管署呼籲,計劃前往東南亞等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並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入境臺灣或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應主動通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就醫時請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
印度2邦爆神秘「番茄流感」 患者皮膚長詭異紅水泡⋯已奪58人命
印度疫情一波接一波!新冠肺炎疫情還未止,南部喀拉拉邦(Kerala)和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近日又爆發神秘疾病「番茄流感」(tomato flu),患者身上會長出紅色水泡,看起來就像是一顆顆小番茄。該病目前已經造成超過80名兒童染疫,至少58人死亡。根據「New 18」報導,番茄流感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疾病,會導致患者長出紅斑、出現皮膚灼傷和脫水,皮膚還會長出紅色水泡,看似如一粒粒番茄;還有報告指出,該流感會導致患者出現疲倦症狀,還有關節痛、胃痙攣、噁心、嘔吐、高燒等一系列症狀。「番茄流感」感染者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以及類似食物中毒症狀。(示意圖/推特)目前喀拉拉邦的奎隆(Kollam)已經超過80位5歲以下幼童染疫,另在坦米爾納德邦的哥印拜陀(Coimbatore)也有出現多例感染個案,且由於番茄流感的症狀有一部分與食物中毒極為相似,因此克拉拉邦先前曾通報當地出現58宗食物中毒而住院死亡案例,如今經確認,個案死因其實就是番茄流感。目前喀拉拉邦已經在邊境部署檢查站,由衛生單位、警察組成小隊審查入境人士,哥印拜坨區也部署了3個小組全天候輪班,進行邊境監控。雖然專家發現,該病似乎好發於幼童,但印度衛生官員目前還無法確切掌握染病原因,事實上,目前甚至連該病是由病毒傳播,或是屈公病、登革熱的後遺症?官員也還在爭論當中。印度當局也警告,雖然「番茄流感」目前的傳播情況還不到令人擔心會爆發大規模傳染,但人們還是該與確診者保持距離,並且家長因注意,不要讓孩子們共用玩具或衣服,保持良好衛生環境,並盡量讓小孩飲用足夠的乾淨純水。
新增一自荷蘭境外移入新冠確診 印尼一男子入境高燒「確診屈公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1008,為荷蘭籍20多歲男性,今年2月8日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並至防疫旅館檢疫。另外,今天也傳出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今年3月16日來臺工作,因發燒於機場攔檢通報,經登革熱NS1快篩陰性後,送至醫院就醫及採檢COVID-19,其中機場採檢之血清檢出屈公病毒陽性確診。個案目前住院隔離中,同行者2人目前均無疑似症狀。指揮中心指出,案1008在2月23日檢疫期滿後,因工作需要,曾至醫院自費採檢,結果為陰性,因預計返回荷蘭,3月21日再次前往醫院自費採檢,檢出COVID-19陽性,於今日確診(Ct值36,次日核酸檢測為陰性,血清抗體IgM為陰性、IgG為陽性)。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已掌握接觸者3人,其中2人列居家隔離、1人列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85,00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82,950例排除),其中1,007例確診,分別為891例境外移入,7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10人死亡、969人解除隔離、28人住院隔離中。我國自2007年10月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232例確定病例,其中本土病例21例,境外移入211例。疾管署指出,屈公病與登革熱相同,都是藉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屈公病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大多數患者約在7至10天內可康復。
武漢病毒實驗室攜手巴基斯坦軍方 研究生化戰用致命病毒
先前一直有傳聞,新冠肺炎病毒是由中國大陸武漢病毒實驗室製造出來的,但此論點一直沒有經過官方證實。而近日有國外媒體爆料,巴基斯坦軍方與武漢實驗室簽屬一份為期三年的祕密合約,巴國軍方將聯手武漢病毒實驗室共同開發、研究、製造5種高傳染性的致命病毒作為生化武器使用。根據《今日印度》報導指出,澳洲調查記者克蘭(Anthony Klan)向媒體爆料,武漢病毒實驗室已與巴基斯坦的國防科學技術組織(Defence Science & Technology Organization)簽屬協議,以研究新型傳染病的名義,對高危險病毒展開研究,目的就是為了研究生物疾病的傳播與控制。據悉,這項合作計畫是由武漢病毒實驗室完全出資,甚至提供物質與技術上的支持,甚至協助培訓巴基斯坦的科學家。克蘭認為,此舉是為了對抗印度,而且將危險的病毒實驗在異地進行,可以保證中國大陸境內的安全。而經過克蘭的調查,他發現,巴基斯坦軍方的資金,其實與「一帶一路」政策有很深的關聯,調查詳細的金流時非常困難。報導中也指出,根據《克拉克森》雜誌另外一份報告,武漢病毒實驗室與巴基斯坦科學家所進行的5種病毒研究結果,都已經發表在學術雜誌上,其中包含了西尼羅河病毒 (West Nile viru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ronavirus)、克里米雅–剛果出血出血熱(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 (Huaiyangshan banyangvirus)、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的基因序列,這些病毒都是世界上知名的高傳染性、高致命性的病毒,且目前沒有任何疫苗或治療方式。雖說如此,但也有消息人士認為,巴基斯坦應該不具備有足夠、完善的病毒保存技術,這些致命的病毒很有可能會因為意外從實驗室洩漏,造成更大的危機。
髒臭垃圾場將變身 鶯歌打造高職東街350坪新公園
鶯歌區高職東街19巷旁公兒四公園預定地長期閒置,成環境髒亂點,還有民眾會偷將垃圾、廢棄物丟到這裡,居民抱怨頻頻,經里長陳怡潔反應後,新北市決定斥資600萬改善綠地,打造新公園,占地約343坪,採共融式公園設計,預計年底動工,明年底完工。公兒四公園預定地位於鶯歌尖山里,周邊雜草叢生、環境髒亂,孳生病媒蚊,天氣炎熱更可能造成登革熱、屈公病等問題,居民希望市府協助整頓。陳怡潔表示,當地不只有環境整潔問題,由於周邊新大樓越蓋越多,也有很多人抱怨,這麼大的地方竟然沒有一處公園。新北市工務局表示,公四公園預定地延遲興建,因市府僅持有兩塊共約343坪的土地,當地地主有7坪所有權,必須先向地主價購,經多次溝通,地主終於願意同意出售土地。公兒四公園興建時將會與地方居民討論,參考民眾意見來設計,打造共融式公園。
前幾天才逛過西門町! 八里女學生疑似屈公病
國內出現屈公病疑似病例,一位家住八里的高一女學生雙十連假曾到西門町鬧區逛街,之後便開始發燒不退,原以為是流感,後來轉往大醫院檢查後通報,但疾管署仍在確認中,目前國內本土屈公病案例為21例,其中新北市20例、台北市1例,而境外移入的屈公病則為75例。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本土屈公病大多集中於新北市中和地區,其中多數都曾經前往中和區國強嶺至圓通寺周邊,目前該地區也已經管制人員出入,而衛生單位接獲通報後,已前往個案住家及活動地周邊執行化學防治與孳生源清除工作;新北市政府持續執行屈公病區塊防治計畫,並動員前往管制步道進行大規模孳生源清除淨山活動,及進行管制區巡邏。疾管署亦持續派員前往群聚個案住家周圍及活動地進行風險評估及病媒孳生源調查。疾管署再次呼籲,屈公病與登革熱一樣,主要藉由白線班蚊、埃及班蚊傳染病源體感染,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而是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才會受到感染。預防屈公病的方法為做好防蚊措施與澈底清除積水容器,因當地住戶多有種植盆栽使用底盤及水桶之習慣,籲請民眾應定期主動巡視、整頓社區環境,避免病媒蚊孳生,否則若經查核發現孳生病媒蚊幼蟲,最重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25條及第70條處新臺幣3千元至1萬5千元以下罰鍰,並可按次處罰。感染屈公病主要症狀是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的病患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約3~7天。疾管署提醒,雖然屈公病致死的案例不多,大部分患者在1週內可康復,但可能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關節痛、痛到無法行動,千萬別掉以輕心。
屈公病再添2案例 中和國強嶺成防疫熱區
屈公病疫情越發擴大,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宣布,中和區再添2案例,其中1人還到台南活動,目前雙北已有16位本土案例,全台病例則達83人,新增的患者又都曾到國強嶺周邊活動,疾管屬研判是同一起群聚感染,將持續社區監測和消毒。屈公病主要透過蚊子叮咬傳播,其症狀與登革熱相似,患者得病後會發燒及關節痛,感染後2到12天就會出現症狀,還有患者有頭痛、肌肉痛、關節腫脹及紅疹症狀,被列為第二類傳染病。據了解,中和區力行里50多歲男子昨日確診得屈公病,患者6日出現肌肉關節疼痛、發燒情形,但該男子又曾到台南活動,6到12日在新北和台南多次就醫,檢出屈公病抗體陽性後才確診,為避免疫情出現漏痛,疾管署已通知台南市政府注意。另名患者則是外南里60多歲婦人,15日因嘔吐就醫,後又發生發生、頭痛、手腳關節疼痛症狀,17日再次就醫通報,昨日卻者得到屈公病,二名患者目前皆在家休養,家人則未出現疑似症狀。疾管署表示,今年已有16例屈公病本土案例,二名患者在發病前都曾到國強嶺步道周邊活動,研判是該區周圍感染,現已針對患者居住地及活動地周邊噴藥,並清除孳生源及化學防治,也擴大周邊50公尺疫情調查,社區監測將持續到下月中。疾管署提醒,預防屈公病最有效的方法為清除孳生源,提醒民眾應加強檢視環境整潔,徹底清除積水容器,防範病媒蚊孳生;如有發燒、頭痛、噁心、出疹及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防治。
中和1周新增2例屈公病!緊急封鎖國強嶺8條步道
新北市再添一例本土屈公病!衛福部疾管署4日公布,新北市中和區一名60多歲女性,3日確診罹患屈公病,衛生單位研判,近期確診的2名屈公病患者,皆去過國強嶺活動,目前已緊急封鎖國強嶺8條步道。據衛生單位了解,3日確診的屈公病患者,與日前確診的另一名屈公病患者,不僅居住地相鄰,且2人近期都曾前往國強嶺步道活動,衛生單位已針對2名病例之住家及周邊環境,進行緊急噴藥與孳生源清除,同時已封鎖國強嶺8條步道,將周邊環境列為管制區以進行噴藥作業,提醒民眾應配合政府防治措施,若破壞封鎖線或擅闖管制區,違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7條,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今年截至目前,國內共發現3例本土屈公病,皆在新北市,2例在中和區、1例在土城區,另有54例境外移入病例,是自2007年10月將屈公病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歷年最高。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預防屈公病的方法與登革熱一樣,應加強環境整潔,徹底清除積水容器,防範病媒蚊孳生。
「發燒、骨頭痛」症狀似登革熱 台灣確診47例屈公病
新北市中和區一名60多歲女性,8月22日時開始出現「發燒、骨頭痛」等疑似登革熱的症狀,隔日就醫檢查後,確診為屈公病陽性,身邊相關接觸者無疑似症狀,目前個案症狀以改善並在家休養。疾病管制署表示,該患者平常以中和區內南里及周邊社區為主要活動範圍,由於內南里今年7月、8月各有一例自緬甸境外移入屈公病病例,初步研判此區受感染機會較高,將進一步調查可能感染來源。斑蚊叮咬後若有發燒、頭痛、噁心、出疹及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示意圖/取自Pixabay)我國今年共確診47例屈公病病例,為自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歷年最高。其中本土病例2例;境外移入病例45例,感染國家為緬甸28例、泰國7例、馬爾地夫5例、印尼2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各1例。境外移入病例中,本國籍共27例,出國目的以旅遊16例為最多,其次為志工活動6例及商務5例。上週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地區有降雨情形,疾管署提醒,雨後應澈底清除積水容器,加強環境整潔為預防屈公病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前往緬甸旅遊、志工或商務活動,應做好各項防蚊措施以免遭斑蚊叮咬,返國後若有發燒、頭痛、噁心、出疹及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關節痛到你無法行走 今年首例「屈公病」確診在新北
【編輯/施靚妤】新北市土城區日前出現本土首例確診「屈公病」,新北市工務局已針對發病地區附近的18個高風險工地執行噴藥消毒作業。「屈公病」與登革熱一樣,感染途徑為被帶有病毒的白線斑蚊或是埃及斑蚊叮咬,潛伏期約2至12天,感染症狀也與登革熱相似,包含突然發燒、關節痛、頭痛、噁心、疲倦、肌肉疼痛等,但屈公病與登革熱的差異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周的倦怠感,甚至是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數個月。疾管署表示今年屈公病病例數為自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歷年同期最高,特別呼籲民眾,目前為暑期旅遊旺季,如計劃前往流行地區應加強防蚊措施,返國入境時如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避免因隱藏期過長增加疫情於社區傳播的風險。對於防範病媒蚊的孳生,新北市工務局強調已做好高規格防疫工作,尤其7、8月颱風、豪雨季節,市府將持續加強工地積水檢查,適時消毒及搭配環境用藥,而民眾也應加強居家環境巡查,落實戶內外積水容器清除,才能有效防止感染屈公病與登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