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斷層
」賴政府能源政策多頭馬車 專家憂減碳牛步拖垮經濟
賴清德新政上任20天,被各界視為亮點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多次拋出不排斥蓋小型核電廠(SMR),以及核二、核三有條件可延役20年等議題,試圖解決「AI」浪潮下的缺電危機,卻又遭閣揆卓榮泰以「非核」大旗掩蓋問題。專家直言,即使廢核方向沒錯,替代能源發展牛步,恐怕讓能源成為台灣AI發展的絆腳石。台灣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教授向本刊表示,以能源結構來說,核二、三延役建議是否合適,須考量台灣本土特性。首先,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未解,其次是地震帶的安全問題,進一步是近年建案的成本激增與完工期延宕。許晃雄說明,即使沒有「非核家園」政策,台灣也終將廢核。因為台灣在地震帶上,這是個無解的問題,核一、二、三都緊鄰地震帶,建廠當時並不知道電廠其下的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其實是活動斷層,核電廠耐震係數不足,有安全疑慮,並非加強構造能解。許晃雄說,經濟部近期提的SMR是個尚未成熟且昂貴的技術,況且仍是有核廢料的問題,即使有天能用SMR發電,恐怕已是2050淨零碳排驗收年,根本無助眼前壓力。目前規劃的能源結構基本上是正確的,但台灣起步太晚且缺乏本土傳統能源,面臨的挑戰比其他國家艱鉅。許晃雄呼籲,政府需要做的是確定能源目標比例後,加快、加廣、加深執行,不宜因為一時延宕而變動。現階段若憂心因減碳影響經濟,不妨學學歐美政府,利用「降低通膨法案」、「獎勵氫能法案」等,立法引進民間力量,研發創新能源科技,加速放大規模。至於外界關注核電延役議題,許晃雄說,若不可行或堪慮,政府須以科學論述與客觀數據說明立場,發布可供檢驗的報告,爭取人民的認同,而非行政院長與經濟部長各自拋想法試水溫,也應該以同樣的態度,處理風能、光能問題,以及達成淨零路徑的具體規劃。
八斗子山崩 基隆「破百處」敏感地質區曝光
基隆市潮境公園路口處昨(4日)發生山崩,造成台2線雙向交通中斷,事件引發外界對地質敏感地注意。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料,基隆市有破百處「山崩、土石流、順向坡」等敏感地質區域。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3D災害潛勢地圖」顯示,基隆市被列入山崩、土石流、順向坡的敏感地質區域達逾百處,但主要分布在山區及丘陵地,距離7大行政區中的人口密集區,尚有一段距離。相較之下,台北市的順向坡、岩體滑動雖明顯少於基隆,但順向坡位置緊鄰北投公館公園、丹鳳公園、陽明交大、石牌等處,東華公園也幾乎整個被列入順向坡範圍內;內湖亦有多處緊靠順向坡地。(圖/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不過,比山崩、土石流更讓地質專家憂心的,是地震週期約700年,橫跨新北、台北並從金山進入海洋的山腳斷層。3D災害潛勢地圖顯示,絕大部分台北,以及三重、蘆洲、五股、士林、中和、永和、板橋,都被列入「土壤液化潛勢」地區,其中台北市西區精華地帶、五股、三重、蘆洲、新莊與板橋部分地區,均被劃入土壤液化的高潛勢區。(圖/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表示,山腳斷層一旦錯動,即會發生直下型地震,屆時任何警報系統將會因為震源太近失去預警作用。台北盆地、蘆洲、樹林、板橋也會因地處沙泥層、盆地效應,產生更劇烈與更久搖晃。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退休教授李錫堤指出,山腳斷層一旦錯動,台北將出現毀滅性災情,「沒辦法重建,只能放棄」。
災防演習導入新式規劃評估機制 強化北市抗震韌性
北市政府26日辦理113年災害防救演習,演習情境假定山腳斷層南段發生規模6.6地震,臺北市5個行政區震度達到5強至6弱,其中以士林、北投區災損最為嚴重,臺北市政府立即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因應,並開設廣域救災支援集結據點,讓中央政府、各縣市及國外搜救隊伍能順利支援投入臺北市救災。臺北市政府表示本次演習與過往演習方式截然不同,採用行政院「災害防救演習規劃與評估機制」,籌組演習控制小組,透過工作坊(Workshop)的方式討論出本市面臨大規模地震災害所應具備的應變能力,進而設定本市這次災害防救演習的背景情境與臨時狀況。 臺北市今年度災害防救演習於河雙21碼頭舉行,並採用「無腳本」方式辦理,係指對於控制小組可能下達的狀況,參與演練人員事先均不知情,在演習現場透過無線電、電話、預置演員模擬傷患等方式,直接對第一線參演人員下達臨時狀況,讓參演人員實際回報災情、擬定救援方式,並實際執行應變作業,藉以驗證本市各項災害應變相關機制、作業規定的完整性與可行性,及參演人員對於作業規定與救援計數的熟悉程度。臺北市政府說明,大規模地震災害發生時,災害初期的搜索救援能量十分重要,在去年(民國112年)土耳其發生規模7.8強震時,臺北市立即派出搜救隊趕赴重災區協助救災,並偕同美國搜救隊運作分區協調中心(SCC1);臺北市今年度也特別邀請美國加州洛杉磯郡國際搜救隊、新加坡民防部隊、日本東京搜救隊等三支國際救援隊伍,於災害防救演習中與臺北市搜救隊共同執行救援作業,以強化共通性搜救作業能力。 臺北市老舊建物比例之高為全國之冠,對於地震災害的韌性只會越來越低,臺北市政府表示除了透過持續不斷推動都市更新工作外,更必須加強平日充分整備與演練,才能提升防救災能力,強化市民正確防災觀念,以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北市辦理地震災害桌上演練 導入新式評估機制
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17日邀集市府地震災害應變中心一級單位,假臺北市災害應變中心辦理地震災害桌上演練(Table Top Exercise,TTX),並由市長蔣萬安擔任推演指揮官。此次的桌上演練為北市113年災害防救演習的前置作業,並依據行政院「災害防救演習規劃與評估機制」,依循半預警、無腳本及貼近真實災害情境的精神辦理。北市113年災害防救演習以「臺北山腳斷層規模6.6地震」作為假想情境,推演地震後「初期應變」、「震後搶救」及「收容安置」的主題。這次桌上演練在推演過程中不同於以往行禮如儀的報告方式,是由參與人員以現行的作業程序或法令參與討論,針對所下狀況,藉由交叉討論,以驗證現行各局處相關救災作業規範的實用性。在此次桌上演練獲得的結論也會規劃為接下來4月26日將辦理的實兵演習。在推演過程中,其中一項議題即是模擬討論震後冒然宣布停班停課會造成交通大亂,並討論出震後學校可暫時安置學生等議題,所以在0403地震後,本市也以桌上演練為基礎維持上班上課狀態,並授權各學校因災停課後,要短暫安置學童避免家長無法即時接送的問題。凸顯這種新式演習評估機制,可有效回饋到實際災害應變作為。本次的桌上演練在於從推演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未來臺北市將逐步推動此推演機制導入至市府的各項災害防救演習,以取代傳統表演式演習,更能聚焦於市府各局處橫向合作、溝通協調的能力,以強化臺北市面臨大規模、無預警天然災害的應變處置作為。
地牛睡不安穩?夜半2小時「翻身狂搖4次」 三峽罕見成為震央引發討論
10日凌晨1點35分起,到3點11分為止,台灣在這短短2個小時內發生了4起有感地震,其中前3起震央都在東部,但第4起地震的震央卻罕見出現在新北市三峽區,引發不少尚未入眠的網友熱烈討論。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10日凌晨1點35分,發生規模3.9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萬榮鄉、花蓮縣政府西南方34.4公里處,震央深度19公里;凌晨點26分,發生規模3.5地震,震央位於臺東縣池上鄉、臺東縣政府北方30.5公里處,震央深度7.1公里;凌晨2點45分,發生規模4.8地震,震央位於臺灣東部海域、宜蘭縣政府東南東方126.7公里處,震央深度30.8公里。而值得一提的是,凌晨3點11分,發生規模3.4地震,震央位於新北市三峽區、新北市政府南南西方18.9公里處,震央深度7.9公里。這起地震也在新北市地區最大震度是2級、桃園地區最大震度也是2級,而在新竹地區最大震度為1級。也由於新北三峽很罕見有地震發生,因此在當時就在PTT上引起許多尚未入眠的網友熱烈討論,就有網友留言表示「真假三峽兩級」、「居然是三峽,感覺頗大」、「三峽,難怪永和晃了很大一下嚇到」、「查三峽地震只查到2012年有一次,報導還說22年首見」、「三峽很少是震央耶」,也有網友提出三峽底下有斷層,但也有其他網友補充說明「三峽的地震跟山腳斷層沒關係離很遠,且三峽的斷層還沒被探測發現過深度跟什麼走向那些都不知道 」。
北投罕見規模3.1地震「和大屯火山有關」 民眾憂爆發…專家給答案
台北市北投區今(17日)早上9時8分發生規模3.1地震,深度4.8公里,最大震度位於陽明山,雖然沒有災情傳出,但不少民眾擔心是不是火山要爆發。對此,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證實,該地震確實和大屯火山活動有關。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解釋,因為震央位在北投區,地震區域落在大屯火山區到山腳斷層附近,推估與大屯火山活動有關,地震位置約在七星山半山腰,接近山腳斷層,規模3以上地震在該區十分罕見,目前推測是岩漿庫的岩壁破裂,地下水與岩漿混合導致,並非附近山腳斷層引起的地震,而且這是單一事件,不是火山要噴發的跡象。另外,大屯火山觀測站(TVO)主任林正洪說明,從相關觀測資料來看,上午地震深度僅3點多公里,大屯山岩漿庫深度則有8到10公里,因此是大屯火山岩漿庫上方的岩層陷落造成。震源破裂的形式,和山腳斷層無關,能造成這樣規模地震,顯示岩層滿大一塊,按過去經驗推估,直徑可達數十至上百公尺。林正洪也分析,過去地震震央位置大多在偏北邊,但這次地震位置在七星山半山腰,反而偏南邊,的確比較少見,不過他也強調,從目前資料來看,沒有異常火山活動,請民眾不用太過擔心。
台北09:08規模3.1地震!網友驚呼「太恐怖」 氣象局稱罕見:恐與大屯火山有關
臺灣北部今天(17日)上午9時08分發生芮氏規模3.1有感地震,震央位於北緯25.17度,東經121.55度,即臺北市政府北方14.1公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地震深度只有4.8公里。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最大震度方面,台北市及新北市皆為3級。對此,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今日9時08分發生的規模3.1地震,震央位於北投區,地震區域落在大屯火山區到山腳斷層附近。陳國昌補充,該震央發生地震的頻率不高,近20年超過規模3的地震只有16次,算是較為少見。本次地震不太像是斷層造成,因為剛好集中在大屯火山這區,應是火山活動造成。地震也讓批踢踢網友驚呼連連。(圖/翻攝自PTT)上午9時08分發生在台北的有感地震,因瞬間搖晃力道之大,讓北部民眾驚呼「超恐怖」。批踢踢網友也紛紛驚呼「超大」、「超恐怖」、「台北有感」。
北市斷層逾1萬年無活動!氣象局:若有大地震台北盆地將塌陷成沼澤
台大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陳文山近期針對地震議題提出看法,他認為台北市的山腳斷層最危險,因為此地的人口和危老房屋眾多。對此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山腳斷層已有逾1萬年沒有活動跡象,因此不需過度擔心,但該斷層若真的活動,台北盆地會有一大塊塌落,一部份地區恐成為沼澤。鑽研地質科學領域的陳文山在公視《有話好說》的節目中表示,他最擔心台北市的山腳斷層,因台灣有1/3的人口住在雙北,危老建物又那麼多,不要說規模6.8地震,可能規模6.4發生在台北市就會很麻煩。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資料顯示,山腳斷層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方,為正移斷層,呈北北東走向,可以分為2段:南段自新北市樹林向北延伸至臺北市北投區,長約13公里;北段由北投向北延伸至新北市金山,長約21公里。大約在40至70萬年前便開始活動,台北盆地也是因其活動才陷落形成。另外,山腳斷層的最近一次活動時間可能在距今約1萬年以前,因此暫列為第二類活動斷層。山腳斷層條帶地質圖(南段)。(圖/ 翻攝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對此,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20日表示,山腳斷層已經非常久沒有活動跡象,不需要過度擔心,要擔憂山腳斷層不如先擔心大屯火山爆發。但陳國昌也補充,假設山腳斷層真的錯動引發大地震,後果將難以想像,因為台北盆地會有一大塊塌落,海水將從淡水河灌入淹沒許多地區,一部份地區還會因此成為沼澤。所幸相關研究都指出,山腳斷層在幾十年到一百年內不至於有引發地震的錯動或張裂活動。陳國昌還補充,嘉南一帶有非常多的斷層,密布的斷層在人口密集區裡約10個,有長有短,不是每一個地震潛勢都很高,其中有3、4個會特別注意。至於需要特別注意的斷層為何,陳國昌語帶保守,僅表示怕說了會引起民眾恐慌,但地震中心都有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