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症
」 川崎症1歲女童發燒、流鼻水!就醫檢查竟是「川崎症」 醫曝「關鍵徵兆」家長多加注意
三軍總醫院收治一名一歲女童近日因發燒、流鼻水及嘔吐等症狀入院,而在經過一系列診療後,最終被確診為川崎病。該女童在住院前並無特殊病史。在入院四天前,女童開始出現發燒、流鼻水和嘔吐症狀。兩天後,家長帶她至診所就醫,並開始服用症狀控制藥物。然而,病情未見好轉,仍然有持續高燒和嘔吐狀況,家長隨即帶她至本院兒科急診就醫。川崎病導致冠狀動脈擴大病變 須預防血栓小兒心臟專科醫師徐萬夫說明,女童於急診就醫,嘴唇發紅乾裂、雙側眼結膜充血、手腳掌紅腫,軀幹部位出現紅疹,並且卡介苗注射部位皮膚也有發紅現象。因為此時已經符合診斷川崎病的臨床要件,入院後隨即給予川崎病第一線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及阿斯匹靈後,病童隨即退燒且上述臨床症狀改善,在持續觀察經過36小時沒有再次發燒後讓病童出院。然而在經過一週後,病童再次出現有發燒嘔吐情況,眼皮發紅浮腫,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冠狀動脈已經有擴大,故判斷為頑固性川崎病,於是立即再次住院,期間接受了川崎病第二線與第三線藥物的治療。雖然第一時間會退燒且抽血顯示發炎指數改善,但在多日後又會再次發燒,後來在使用第四線的藥物後,病童的狀況終於獲得控制,然而由於冠狀動脈擴大病變的關係,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在經過一年的追蹤治療下,病童的冠狀動脈狀況控制良好,沒有發生狹窄與血栓導致血管阻塞的事件。發燒超過五天、伴隨四種以上症狀 早期川崎病徵兆徐萬夫醫師提到,上述一歲女童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川崎病案例,以下提供一些早期識別川崎病的關鍵徵兆,若患兒持續發燒超過五天,並伴隨下列四種以上的外觀症狀,即應提高警覺:口腔黏膜變化(嘴唇發紅乾裂、舌頭發紅等)雙眼結膜充血(通常沒有合併分泌物)頸部淋巴結腫大(通常為單側)手腳腫脹發紅多形性紅疹(通常在軀幹及四肢)若符合川崎病的診斷,臨床醫師可能會進一步安排抽血檢驗以評估病童的發炎狀況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以評估冠狀動脈是否受到影響。治療第一線藥物為免疫球蛋白及阿斯匹靈,大部分的川崎病童都會在24小時內明顯退燒且臨床症狀改善;出院後醫師會再安排定期於門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評估是否出現冠狀動脈病變的情形。第一線藥物治療仍發燒 恐是頑固性川崎病然而,如果在經過第一線的藥物治療後,病童仍然持續有發燒,或是有發生以下狀況時,就要懷疑是頑固性川崎病:持續發燒:如果病童在接受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24至36小時後仍然持續發燒退燒後再次發燒:若病童在治療後的兩週內再次出現發燒,在排除其它引起發燒的原因後,需進一步評估是否為頑固性川崎病持續的川崎病相關表現:包括皮膚與黏膜的持續發炎,以及冠狀動脈的擴大等冠狀動脈病變風險高 識辨評估、醫病合作最重要徐萬夫醫師提醒,由於頑固性川崎病童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的風險更高,且目前研究對於頑固性川崎病的最佳治療方式也有待更多的研究提供臨床證據,所以對於臨床醫師來說,即時的識辨評估病童是否可能發生頑固性川崎病、依據病童的狀況制定個人化的評估與診療方式、與家長和照顧者充分說明解釋及提供支持等,都是很重要的議題。
蔡阿嘎小兒子發燒多天找不出原因 二伯心疼發文盼他早日康復
YouTuber二伯與蔡阿嘎的小兒子「蔡波能」近日因不明原因發燒好幾天,看了好幾次醫生,也做了許多檢查,還是未能找出病因,只能症狀式治療。二伯14日時在IG心疼PO文,坦言這波病毒好兇猛,而看到年紀尚幼的蔡波能被病痛折磨得流淚,也讓許多粉絲感到非常心疼。近日是各種病毒的傳染高峰期,知名YouTuber二伯與蔡阿嘎的小兒子「蔡波能」也因為不明原因發燒好幾天,二伯14日時在IG發文表示這波病毒好兇猛,也坦言「看了好幾次醫生,能篩檢的也都篩了,X光照了不是肺炎,只能症狀式治療。」二伯也PO出「蔡波能」拉下口罩、因病痛而流淚的照片,身為媽媽的她則是在一旁為兒子擦淚,心疼之情溢於言表,二伯也在文末為兒子加油打氣,希望他能趕快好起來。粉絲們也都為年紀尚幼的「蔡波能」感到心疼,就有許多寶媽在留言區分享自己育兒的經驗指出「會不會是黴漿菌感染?最近有同事的小孩也是這樣的症狀」、「有的病毒需要抽血,我家小寶前陣子被驗出腺病毒等其他多種病毒」、「要注意是不是川崎症,眼睛跟嘴唇是否有紅腫,身上有沒有疹子」。
結膜炎是感冒前兆?醫師揭2病毒感染前特徵
結膜炎可能是感冒的前兆!兒科醫師徐嘉賢在臉書分享,近期幫患者看診時,發現患者眼睛有的很紅,眼睛分泌物過多,加上發燒、鼻塞等現象。徐嘉賢表示,出現這些症狀,有可能是「病毒性結膜炎」,應盡速就醫。徐嘉賢表示,近期不論大人、小孩來看診,都會發現眼睛變紅,或者眼睛的分泌物多到會黏在一起,加上主要的症狀有發燒、聲音沙啞、喉嚨痛以及鼻塞等,患者表示前2天就有眼睛紅腫、分泌物增加的現象,並且有的患者已自行看過眼科醫師。徐嘉賢說道,出現這些症狀就要懷疑是否為「病毒性結膜炎」,包括腺病毒、克莎奇A24病毒等。徐嘉賢說明,腺病毒及克莎奇A24病毒會在出現感冒症狀的前2天,引起結膜炎後,才開始出現呼吸道症狀。他表示,典型的感冒症狀表現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腺發炎,所以結膜炎的感染,就要小心感冒症狀將會出現。徐嘉賢醫師也提醒,腺病毒不一定都會出現結膜炎,沒有感染結膜炎的不代表不是腺病毒。徐嘉賢也提到,同樣會出現眼睛紅腫的「川崎症」,與腺病毒的區別是會出現發燒五天、嘴巴舌頭紅腫(草莓舌)、脖子淋巴結腫大、四肢末端紅腫脫皮、皮膚紅疹,雖然眼睛會出現紅腫,但並沒有什麼分泌物,提醒民眾,出現任何不適症狀都應立即就醫。
愛心粽堆疊高度「超過4座玉山」 弱勢家庭開心過幸福端午
每到端午節,與家人一起品嘗粽子,吃進的不只是美味,更多的是闔家團聚的幸福滋味。道家人文協會於今(12)日,舉辦新北市端午愛心粽捐贈活動,將2萬3980顆肉粽捐贈給新北市弱勢家庭、獨居老人及寄養家庭兒童,由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代表受贈。協會發起捐粽邁入第11年,本次造福2700戶家庭,歷年共計1萬9800戶家庭、5萬2020人次受惠,累計捐粽數量達17萬2900顆,堆疊高度超過4座玉山。此外協會也在五月初捐贈母親節蛋糕1920條,代表著「依舊愛您」,7年累計捐贈數量共9140條,持續不間斷傳遞對弱勢族群的關懷。與會的受贈家戶代表小麗(化名),因男友入監服刑,獨力扶養就讀幼稚園的女兒,平日仰賴銷售二手商品及牛軋糖維持生活,日前女兒高燒不退送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了川崎症,住院觀察期間,小麗背負著精神和經濟的雙重壓力,身心備受煎熬,所幸後來女兒治療順利康復出院,一顆懸宕的心總算安定下來。收到協會的粽子,小麗感激地說:「謝謝協會讓我和女兒能過一個幸福的端午節,不管日子再怎麼艱辛,我都會勇敢面對,好好把日子過好,盡力給孩子最好的照顧。」協會出動大批志工將粽子進行搬運及分配,本次造福2700戶家庭,歷年共計1萬9800戶家庭、5萬2020人次受惠,累計捐粽數量達17萬2900顆,堆疊高度超過4座玉山。(圖/道家人文協會提供)捐贈儀式現場,協會公益大使發心娃娃特別現身,帶著粽子獻上祝福,張旖理事長及許秀能副局長也一同將代表本次捐贈項目的拼圖板拼湊完整,象徵集結眾人的愛完成一份愛的拼圖。協會理事長張旖表示:「無論疫情、局勢如何變化,協會年年舉辦端午粽及母親節蛋糕捐贈活動的動力,源自於無私分享『愛』的初衷。今年協會捐贈的粽子及蛋糕,依舊與廠商共同簽署食安保障合約,讓民眾能安心享用。未來協會傳愛的腳步也將繼續下去,為更多需要的人帶來力量。」今天捐贈的粽子,已由協會志工依人數比例需求,親送至新北市轄區中和、板橋、土城等14個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再由社工人員交送到民眾手中。新北市社會局許秀能副局長,也對活動表達感謝:「謝謝道家人文協會多年來始終如一的關懷,陪伴弱勢族群幸福過節,也為社會增添了更多溫暖。」
一家6口確診…「兄弟檔驚現1症狀」機警母即刻送醫 2人都MIS-C
臺灣自今年3月底爆發COVID-19疫情,至五月中下旬達到高峰,截至6月中已有300萬民眾確診,其中兒童約佔20%,雖然多數都是輕症,但也要小心極少數兒童併發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IS-C)。民眾吳小姐分享,他們一家6口5月初確診,兄弟在6月初出現不適,分別出現發燒、紅疹、腹瀉等症狀,且2人都說脖子痛,她有所警覺立刻送醫,目前都已經康復。台大醫院今(29日)舉行「守護兒童健康順利康復」記者會,吳小姐透露,兄弟倆確診後1個月出現不適症狀,其中哥哥發燒到39.8度,還伴隨紅疹、舌頭紅斑等症狀;弟弟則是以腸胃道症狀為主,但2人皆出現脖子淋巴腫大的情形,直喊脖子痛,讓她有所警覺,立刻帶孩子到台大就醫,目前已順利康復。台大醫院表示,MIS-C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2至6週可能會發生的併發症,通常發生於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尤其是6到12歲的青少年。美國2021年的研究發現MIS-C的發生率大約是每1萬名確診者會有3位,不同的人種有不同的發生率。非裔與西班牙裔發生率較高,亞洲裔次之。以今年臺灣兒童確診個案約60萬來估計,全臺灣可能會有100多位到近200位MIS-C個案,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提醒民眾須提高警覺。臺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臺大醫院第一例MIS-C是位10歲的小朋友,在今年4月底新冠病毒感染確診。一個月之後,開始發燒合併頸部淋巴結腫脹,眼睛浮腫,身上起疹子,有嘔吐和拉肚子症狀。在發燒3天之後情況惡化,至急診就醫。在急診發現有休克現象,緊急送至兒童加護病房治療。第二位是6歲的男孩,今年5月初確診,約1個月後有發燒、出疹、淋巴結腫大的表現,也發生休克情形,因而進入加護病房照護。第三位是個2歲的妹妹,今年5月中感染後3個星期,開始發高燒、頭痛、嘔吐和腹瀉,同時有結膜炎、淋巴結腫大、草莓舌。發燒多日後,開始有休克症狀,因此送至兒童加護病房治療。這三位孩童後續都順利好轉康復。之後臺大醫院陸續還有其他個案住院,加上1名新竹臺大分院及1名奇美醫院個案,共有11位個案,他們的中位數年齡是6歲,都未打過疫苗,男孩多於女孩,有2位有肥胖、1位有白血病病史及1位有川崎症病史。在確診後約20-30天,出現發燒、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及腹痛等症狀,並有6人(55%)曾發生休克。MIS-C的診斷依據包含發炎指數如C-反應蛋白(CRP)及鐵蛋白(ferritin)升高、凝血異常如D-雙合蛋白(D-dimer)升高、及心臟衰竭指數如N端前腦利鈉胜肽(NT-pro-BNP)升高。臺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治療主要是用免疫球蛋白合併類固醇。一開始無法排除嚴重細菌感染,也會使用廣效型的抗生素,如果有休克的表現,同時間會使用升壓劑。如治療反應不佳便會考慮加上免疫調節劑如tocilizumab或infliximab。後續也會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治療,如阿斯匹靈。之後病童的心臟、體能及心理追蹤和支持也很重要。院方指出,MIS-C的致病機轉可能是SARS-CoV2病毒攻擊人體之後,有特殊體質的兒童產生免疫風暴而造成全身多系統發炎,其心臟、呼吸系統、腎臟、神經、凝血功能、腸胃道、皮膚等都可能會發炎受傷。根據美國醫師統計分析186名MIS-C孩童之論文,年齡平均為8歲,當中9成的小朋友有腸胃道症狀,8成的孩童影響到心臟功能,其中有2%孩童死亡。各國資料都顯示MIS-C以影響左心室功能為主,但較少像川崎症那樣影響到冠狀動脈。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特別提醒家長,當小朋友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康復之後的6個星期內,一旦有發燒合併出疹、紅眼、腸胃道不適、淋巴結腫、甚至活力減低、尿量減少等,都應該要提高警覺,提早就醫檢查評估。
防疫意外收穫!川崎症今年病例減半 兒童口罩要繼續戴
新冠肺炎可能是造成川崎症的原因之一,而在疫情期間罹患川崎症,除了感染後死亡率較一般的流感來的高之外,病童還可出現「類川崎症」損害心臟冠狀動脈症狀,重症、死亡率甚至比川崎症更高,醫師提醒家長特別注意;不過,可能因國人配合戴口罩,今年台灣川崎症新增個案減半,令醫界更確信該病症與感染脫不了關係。川崎症權威、高雄長庚兒科醫師郭和昌指出,醫界研究了50年,至今無法確定川崎症原因,一直懷疑與感染有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台灣民眾配合戴口罩並減少互相接觸,意外發現川崎症新增病童數量比以往減少約一半,而口罩較不普及的美國,川崎症數量無明顯變化。以前台灣1年大概會有1000個川崎症新增個案,今年剩下約500個,以高雄長庚來說,過去每年都有80至100個新增個案,今年約4、50個;他說,本來懷疑是顧忌新冠肺炎而不敢就醫,但以往若有類似症狀,家長均會透過臉書提問,今年相對減少,可見發生率的確降低。郭和昌表示,由此可知,川崎症可能與感染有關,「可能病患本身基因就帶有異常,被感染誘發川崎症」,今年的新冠肺炎為川崎症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引,有機會因此找出病因,但還需整理數據、進一步探討釐清。不過,歐美發現新冠肺炎病童部分出現類川崎症症狀,包括眼睛、嘴巴紅、淋巴結腫脹、身體長疹子等,稱為新冠肺炎引起的MISC(全身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郭和昌指出,過去兒科發燒的疾病中,會影響到心臟冠狀動脈的只有川崎症,今年較特別的是,出現新冠肺炎引發的MISC,同樣會損及心臟冠狀動脈,且一旦發病,住加護病房比例高達20%、死亡率3%,比原本的川崎症還要嚴重很多倍。郭和昌強調,今年針對國內新增的川崎症病童進行篩檢,均未感染新冠肺炎,台灣防疫做得非常好,但如果哪一天病毒又跑進國內,會不會有孩子也造成很嚴重的MISC,仍要提高警覺。川崎症病童常造成心臟冠狀動脈永久損傷,及時確診、對症下藥能夠有效減少損害,郭和昌提醒家長,不管如何,若孩子發燒超過4天,就要有所警覺,症狀5口訣包括:1個嘴巴紅腫,2個眼睛紅,3隻手摸頸部淋巴結腫脹、4肢末端紅腫脫皮,5有很多的皮膚疹。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意外收穫 國內川崎症病例減半
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病童出現類川崎症損害心臟冠狀動脈症狀,重症、死亡率甚至比川崎症更高,醫師提醒家長特別注意;不過,可能因國人配合戴口罩,今年台灣川崎症新增個案減半,令醫界更確信該病症與感染脫不了關係。川崎症權威、高雄長庚兒科醫師郭和昌指出,醫界研究了50年,至今無法確定川崎症原因,一直懷疑與感染有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台灣民眾配合戴口罩並減少互相接觸,意外發現川崎症新增病童數量比以往減少約一半,而口罩較不普及的美國,川崎症數量無明顯變化。以前台灣1年大概會有1000個川崎症新增個案,今年剩下約500個,以高雄長庚來說,過去每年都有80至100個新增個案,今年約4、50個;他說,本來懷疑是顧忌新冠肺炎而不敢就醫,但以往若有類似症狀,家長均會透過臉書提問,今年相對減少,可見發生率的確降低。郭和昌表示,由此可知,川崎症可能與感染有關,「可能病患本身基因就帶有異常,被感染誘發川崎症」,今年的新冠肺炎為川崎症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引,有機會因此找出病因,但還需整理數據、進一步探討釐清。不過,歐美發現新冠肺炎病童部分出現類川崎症症狀,包括眼睛、嘴巴紅、淋巴結腫脹、身體長疹子等,稱為新冠肺炎引起的MISC(全身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郭和昌指出,過去兒科發燒的疾病中,會影響到心臟冠狀動脈的只有川崎症,今年較特別的是,出現新冠肺炎引發的MISC,同樣會損及心臟冠狀動脈,且一旦發病,住加護病房比例高達20%、死亡率3%,比原本的川崎症還要嚴重很多倍。郭和昌強調,今年針對國內新增的川崎症病童進行篩檢,均未感染新冠肺炎,台灣防疫做得非常好,但如果哪一天病毒又跑進國內,會不會有孩子也造成很嚴重的MISC,仍要提高警覺。川崎症病童常造成心臟冠狀動脈永久損傷,及時確診、對症下藥能夠有效減少損害,郭和昌提醒家長,不管如何,若孩子發燒超過4天,就要有所警覺,症狀5口訣包括:1個嘴巴紅腫,2個眼睛紅,3隻手摸頸部淋巴結腫脹、4肢末端紅腫脫皮,5有很多的皮膚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