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
」我國技職人才流失 監察院促行政院檢討改進
監察院今(18)日指出,我國技職教育人才流失、難以即時回應產業缺工,高中職比傾斜,家長之認同感待扭轉、畢業生就業意願及就業率待增進,證能合一尚難落實,且師資結構等問題,均待政府解決。監察委員賴鼎銘、王美玉、葉宜津調查「我國技職教育發展成效及相關現況問題」,經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13年11月14日審議通過,將函請行政院督導教育部、勞動部、經濟部、原住民族委員會等檢討改進。監察委員賴鼎銘、王美玉、葉宜津指出,我國自90年推動技藝教育改革方案,透過各職群體驗學習,適性選擇技職教育發展;本案履勘訪查發現,國中小向下延伸技職試探有其重要性,但實務意見反應,專案編班效益雖高,卻因人力、薪資、設備及交通等成本致開班比率偏低、參與生數逐年下滑,部分縣市自辦專班比率甚至掛零、或有部分縣市選習率低於3成,顯示區域辦理規模落差頗大、畢業生9成以升學為主等情,後續有待持續改善。監委表示,我國技職教育長期肩負各級各類優質專業技術人才培育之使命,為各經濟發展階段奠定重要基礎;然近5年高中選讀技職專業群別學生遞減約11.5萬人(-38.09%)、畢業後就業率偏低,升學率卻高達82.64%;112學年高中職學生註冊占比,工業領域占29.29%,服務業領域卻占68.59%,另不同於109-110學年以製造業為第2大宗之就業趨勢,111學年專業群科畢業生就業行業別改以住宿及餐飲業為最大宗(占29.2%)、其他服務業(美髮及美容美體服務)居次(占11.4%),技職人才培育傾斜問題亟待跨部會協同因應。監委發現,技職專業的關鍵議題在於證照「含金量」;但目前技職證照對於謀職或實際薪酬之正面影響並未彰顯,產業誘因及配套措施均顯未足;又,近年勞動部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iCAP)僅有3部會提出申請,比率偏低,成效未彰且定位待商榷;而經濟部iPAS計畫,由產業訂定職能基準,學校端透過鑑定科目導引教學,能力鑑定合格者業界聘用加薪,理想值得期待,惟實施規模待提升。三名監委指出,教育部雖推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每學期培育15名工業類科師資,然而量能顯然不足;中等技職教育儲備師資部分,109年(含)後以領取「群」證或「群+專長」證書教師計入儲備比,中等共同科目仍有4領域(7專長科別),技術群科有5群(5專長科別)等儲備比略低,凸顯師資匱乏警訊;此外,與105學年相較,111學年業界教師授課時數,技高端降幅約-14%,技專端更高達-56.86%,亟待教育部及早綢繆因應。三位監委發現,公協會並未發揮技職人才培育的關鍵角色,與技職學校端之實際鏈結、實質政策誘因仍待積極改善;諮詢意見指出,現今政府政策多在解決技職生源短缺的問題,面對職場存在就業環境不佳,或薪資條件落差等負面因素,相關產業端投入不足,公協會角色均待檢視精進。監委特別關注弱勢生及原民生技職訓練現況,報告指出,111年原住民學生選讀專業群科比率較一般生高出4.9個百分點,原住民重點學校實應扮演就學及職業訓練上之重要輔導角色。惟本案履勘及座談過程發現,部分學校針對未就學及未就業(雙未青年)原住民學生缺乏積極協助,有待改善;且部分原住民族學校因位處偏鄉山區,可供學生實習之業界廠商較少,面臨技職學生缺乏實習機會問題;基此,實有待各機關積極關注改善。
台師大公告工教系114年起停招 創系70年走入歷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積極轉型,12月20日舉行校務會議決議,臺灣第一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學系、已有70年歷史的工業教育學系學士班,擬自114學年度停止招生,但未來仍將保留碩、博士班。原本的工教系各分組陸續獨立成專業系所,至今壯大發展成「科技與工程學院」,已完成轉型的階段性任務,並肯定其推動臺灣技職教育及發展,具有功不可沒的貢獻。提案中決定停招的原因,包括國際高教於工業教育領域皆已轉型,新聘工業教育專長領域師資不易;目前學士班培育方向與車能學程重疊性高,招生亦產生重榜情形;工教系專任師資目前主要在研究所授課,調整後可更專注於研究所專業發展,工教系停招案經校務會議出席委員投票通過後,將依規定報教育部核定。有關大學部停招,師大也表示教務處與師生歷經多次溝通,提出三項方案保障學生受教權益,首先是「輔導轉系」,輔導有意轉系的學生順利轉至科工學院相關學系,並協助後續銜接措施。其次是「原系畢業」,希望以工教系畢業的學生,學系將持續開設課程,教務處將放寬最低開課人數限制,以滿足畢業學分;將維持開設目前工教系三類專門課程,持續培育「師資生」,另外,針對技術型高中的升學招生名額將由科工學院相關系所來接收,所以亦不會受影響。台師大教務處也保證教師、助教權益不受影響,工教系原碩士班、博士班及兩個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應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技職教育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皆持續發展,現有教師可於學系既有碩、博士班繼續任教,助教可繼續服務。
蔣萬安公布第四波小內閣 林奕華明年二月接北市副市長
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今日發布第四波10位小內閣人事。其中,國民黨大安區立法委員林奕華將出任副市長,但是因林目前具有立委身份,為考量北市立委又要補選,將在明年二月才走馬上任。此外,前高雄市勞工局長王秋冬將出任市府副秘書長、宜蘭縣政府教育處長王泓翔接任體育局長,新任產發局長為年僅38歲的幕僚陳俊安。另蔣萬安的核心幕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政治學系教授俞振華將出任研考會主委,衛生局長一職則由現任副局長陳正誠暫時代理代理。林奕華是現任立法委員,曾任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以及台北市第八、九、十、十一屆市議員。蔣萬安透過新聞稿指出,林奕華長期深耕教育議題,與教育界及各教育團體、家長團體都非常熟識,更兼具行政及民代經驗,對市政非常嫻熟,其出色的溝通能力,有助市府團隊與議會、社會順暢對話。蔣萬安並說,這一個月來,林奕華擔任交接小組召集人,對所有重大建設的方向、細節都已非常清楚、能馬上上手,絕對是好的副市長人選。另外,新任副秘書長王秋冬曾任台中市三屆市議員、台中市政府民政局長、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副執行長、高雄市政府勞工局長,同樣是兼具市政及民代、地方及中央經歷的「公務熟手」,更曾順利推動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並於改制後迅速整合各項民政法令、各區行政生態及業務運作,使各項行政作為及市政服務步入常軌,未來也定能協助北市各項市政順暢運作。新任北市體育局長王泓翔過去歷經宜蘭縣教育處長、新北市政府體育處副處長、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科長及督學、教育部終身學習司專員、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股長及科員。蔣萬安表示,王泓翔從基層做起、歷練完整,擔任新北市體育處副處長期間,曾任2017年台北市世界大學運動會新北市場館總經理及選手村執行秘書,並協助督導完成新北五座國民運動中心啟用及營運事宜。蔣萬安指出,王泓翔任職宜蘭縣期間,協助完善輕艇、羽球、排球、棒球等運動重點項目三級人才培育、督辦完成冬山河水上運動訓練中心等重大體育工程,接下來絕對能借重其專業,讓台北市的體育業務發展更順遂。蔣萬安進一步介紹,新任產發局長陳俊安是幕僚出身,過去曾先後任職於臺北市議會、立法院及國民黨中央政策會,且立法院任職期間,對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相關部會業務、議題著墨甚深,了解產業發展及未來能源轉型所面對課題;長期在民意機關的歷練,也更能從市民的角度出發、了解市民的需求,真正做到「服務型政府」的理念。蔣萬安表示,去年從中央黨部政策會延攬時任政策研究部主任的陳俊安加入團隊後,舉凡各大傳統市場走訪、商圈拜會及產業座談交流,都借重陳俊安的經驗及所長,讓自己能更快了解各產業、團體面臨到的問題與困境,以及可行的解決方法;相信未來擔下產發局重任,陳俊安更能無縫接軌落實各項競選政見,讓台北持續走向國際級的一流城市。至於北市研考會主委將由俞振華出任。俞振華是現任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政治學系教授,研究專長包括民意調查、選舉與投票行為、公共政策分析及美國政治,也曾任桃園市研考會委員、臺中市研考會委員,是蔣萬安競選期間的核心智囊。蔣萬安說,俞振華的學術專業與實務經驗兼具,擅長解讀民意與民眾行為,有助市府了解民間需求,進而規劃市政方向貼近民意;而選舉期間的密切合作,他與團隊有絕佳的默契,是相當適合的人選,相信對市政推動的進度掌握與效率提升,會有顯著的助益。另,原民會主委巴干.巴萬及客委會主委徐世勲則留任。巴干.巴萬是賽德克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外曾孫女,擁有政大民族學碩士的專業背景,熟悉民族文化論述,自2000年至2012年的十二年間,擔任原民會的原住民服務員,對原住民基層相關業務非常了解,兼具專業、行政經驗與基層歷練,未來將持續推動2021年開辦的線上族語教學、台北那魯灣文化節等,將族群價值的認同與主體性的建立視為重要的使命,表現台北多元自由的族群文化特色。徐世勲曾任松山、信義區市議員,為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博士候選人,現為台北市客委會主委。徐世勳任內積極推廣客家文化,善用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農場等硬體建設,結合各種節慶活動、出版物、靜態展覽、市集等, 讓客家文化以各種不同的型態,呈現在台北的生活中。蔣萬安表示,徐世勳的能力有目共睹,希望他持續帶動客家族群在台北的深層底蘊,有更多元的表現。 自來水處處長由范煥英出任。范煥英為臺大農業工程學系機械組學士,現任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工程總隊總隊長,曾於2021年獲行政院全國水利傑出貢獻奬一大禹奬。蔣萬安說,范煥英是台北市資深績優的水利建設人才,長期投入自來水基礎建設推動與改善工作,穩定雙北地區供水、維護用水水質、節省水資源;未來將借重范煥英的經驗與專業,持續推動自來水事業發展及業務資訊化,提升作業效率與服務品質,奠定自來水事業永續發展。公訓處長由何雅娟擔任。何雅娟有國立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背景,曾任臺北市政府參事、臺北市教育局副局長、主任秘書、科長、督學、臺北市教研中心主任、國立科學教育館組組主任、臺北市立兒童交通博物館組員、臺北市立托兒所保育員及組長,教育行政經歷完整,定能帶給公訓體系完善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