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改善
」 交通 交通部新北市十大易肇事地點 未追蹤改善進度
為維護行人交通安全,新北市交通局推動易肇事地點交通安全改善計畫。不過,審計處報告指出,2021至2023年交通局選出100處多事故地點辦理交通工程,並優先改善十大易肇事地點,但未追蹤改善進度及未列管改善措施。對此,交通局表示,加強列管及改善,並定期追蹤及分析執行成效。警方表示,加強取締轄內易肇事路口違規,降低交通事故發生。警察局統計,2021年新北市發生4萬3644件車禍事故,造成156死、5萬9003傷;2022年發生4萬5727件車禍事故,造成175死、6萬1539傷;2023年發生4萬6200件車禍事故,造成148死、6萬2912傷。新北市致力維護行人交通安全,以交通事故零死亡為目標,針對2021至2023年各交通事故發生地點肇事件數、死亡及受傷人數,分別選出100處多事故地點辦理交通工程、宣導或執法等改善措施,並優先改善十大易肇事地點。審計處報告指出,交通局未追蹤2021及2022年十大易肇事地點交通工程改善進度,亦未列管其餘多事故地點改善措施,難以確認改善措施是否落實完工。2021年2月起陸續執行新店區復興路及順安街口等14處行人易肇事路口改善計畫,但未分析改善工程完工後行人事故增減趨勢,無法適度調整改善措施,截至2023年11月,仍有10處路段再次列為行人事故熱點。對此,交通局說明,每年運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嚴重度及曝光量指標,篩選10處優先改善肇事路口,並邀集警察局及各區公所現勘,針對事故肇因及碰撞類型研擬改善措施。交通局表示,針對易肇事地點及多事故路口改善皆會製作改善項目報表,定期追蹤改善進度,定時追蹤及分析路口於交通改善工程完工後的實際改善成效,並以滾動調整各項改善措施。每年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會到地方考核,還會找專家學者給予指導再改善。新店警分局補充,2024年迄今,新店區復興路與順安街、寶慶街口等處行人易肇事路口共發生行人交通事故6件,2023年同期發生19件,已減少13件,大幅降低6成8。每月持續規畫專案勤務,加強取締轄內易肇事路口「路口不停讓行人」及「行人違規」,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發生。
首重疏導內湖交通 北市警局長率隊視察
北市警局局長李西河自上任後走訪各轄區,日前於上、下午尖峰時間,率內科周邊相關分局(中山、松山、信義、南港等)分局長,親赴內湖分局聽取內湖科學園區周邊交通疏導工作簡報深入瞭解內科交通特性、疏導重點。李西河率隊乘坐「巴士」方式並上舊宗路二段171巷口制高點的「磐石保經大樓」及堤頂大道與瑞光路358巷口的「王道銀行」實際於尖峰時間視察及俯瞰內科周邊重要交通要道,以「實際用路人」角度來了解內科交通情形,親身體驗內科交通狀況,並於巴士上與各分局長商討如何紓解內科聯外交通,研提下列相關策進作為1、提議堤頂大道與瑞光路358巷口開缺口案:為優化堤頂大道與港墘路口號誌,增加堤頂大道、港墘路等2條道路綠燈秒數,解決上午尖峰國道汐五高架堤頂交流道及堤頂大道(市民高架、基隆路)車流進不來內科地區交通瓶頸。2、交通點線面,跨域全方位:由周邊相關分局長、交通大隊2位副大隊長共同掌控內科連外道路【北安路、樂群一路、民權大橋、南京東路、麥帥一二橋、市民高架(含市民大道平面)、基隆路沿線(含基隆路高架)、成美橋、成功橋、環東大道等】交通疏導情形,跨分局警力調度及橫向聯繫市府交通局等單位協調處置。3、成立交通快打,迅速排解壅塞:運用府級、局級Line群組(高階主官-中階幹部-基層員警),即時疏處道路壅塞及事故訊息,針對事故(拋錨)車輛迅速定位排除,通知交控中心隨時調整綠燈秒數,加強跨單位橫向聯繫、管制局內單位縱向處置效率,以降低交通影響。4、強化科技執法、提升行人安全行路環境:配合市府內科短中長期交通改善計畫及捷運東環段交維計畫,滾動式調整內科周邊上、下午尖峰時間交通疏導崗位,保持路口淨空、指揮車輛停讓行人,另輔以科技執法設備,針對闖紅燈、路口未淨空、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未依規定轉彎、車輛不停讓行人等違規行為偵測取締。5、透過工程改善,紓解交通瓶頸:持續針對內湖區重要幹道及瓶頸、易壅塞路段(口),提報交通改善建議(如增設標誌、調整號誌時制、時相、調撥車道、單行管制措施等),近日協調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調整補繪市民高架往東永吉匝道出口之車道佈設,業於7月8日凌晨完成,期有助於改善上午尖峰市民高架往東進內科之交通瓶頸路段,以提升道路紓解效率。針對內科交通問題,李西河指出,未來除在內科周邊增派警力加強疏導作為外,也會運用交通執法、交通工程等不同面向,持續協同市府交通局共研改善對策,以「用路人同理心」提出「提早分流」、「延長匯流」、「調撥車道」、「替代道路」4大方向交通疏導策略,持續精進內科周邊道路交通順暢。
台鐵出軌懲處8人名單曝「杜微自請處分」 防憾事再發生提4大改善:成立專案評估改線
台鐵EMU3000型新自強號6月21日傍晚在花蓮路段撞上土石流出軌,事後遭爆台鐵監視器在事故前19分鐘早已拍到土石流,卻無人通報。台鐵調查結果今(3日)出爐,証實當時有顯示在監測螢幕上,但值班人員疏於注意,甚至在土石流發生前3分鐘離開監控處上廁所,台鐵懲處8人記申誡到記過不等,其中董事長杜微也自請處分並公開致歉,另司機員等4人協助旅客記功和嘉獎,台鐵另外也提出4大改善措施。台鐵花蓮崇德至和仁間北上方向發生土石流溢入鐵軌,釀成229次新自強號出軌9傷意外。(圖/交通部提供)台鐵229次新自強號6月21日傍晚駛經花蓮崇德至和仁間,於和仁隧道南口遭遇土石流,列車出軌釀9人受傷,事故後近2周,台鐵公司今開說明會公布初步調查結果,台鐵公司董事長杜微說明調查結果,發現早在事故前19分鐘就拍到土石流的監視器畫面,當時有顯示在監測螢幕上,但值班人員疏於注意,才導致未能及時通報。據了解,花蓮工務段值班室規定為24小時值班,6月21日下午4點30分到49分發生新自強號撞土石流時,都有一名羅姓人員值班,不過就在發生土石流前3分鐘,下午4點25分到27分相關人員曾離開監控位置去上洗手間。杜微表示,事故地點有兩支輔助攝影機,但並非監看落石用的,也沒有AI自動告警,主要是監看路線狀況,一旦水情達預警值,就會通知值班人員調影像監看水位,6月21日下午4點30分發生土流溢流,有19分鐘無人通報,若有落石,告警就可啟動會有警報,但這支攝影機未有相關功能,而值班人員當時在值班室值勤,雖然短暫離席,不過當時仍有在監控。杜微指出,因不希望值班同仁有所被誤解,同仁上廁所出來後發生土石流,當下值班人員也在監控室裡面,他自述在監控室內有監看,但沒有注意到那兩格螢幕已經出現土石流畫面,因此沒有反應和通報。杜微也宣布懲處結果,總計共懲處8人,包括他自己自行處分,總經理馮輝昇記申誡一次,另值班人員也記申誡一次,花蓮工務段長和台鐵工務處處長因督導不周記過一次。在懲處部分,由於現場人員有疏忽之處,但也沒有辦法苛責,因監控螢幕很小,台鐵公司對螢幕沒有加大和特別監看,以及督導不周之處,中階主管和高層主管處分比較重,包他自己本人要負起完全責任,上周已經跟交通部長李孟諺申請自請處分,未來會持續加速對台鐵路線短中長期改善。杜微同時公開向社會大眾致歉並強調,未來風險管控和執勤方式都會檢討,並會提報給安全管理委員會和董事會,此外,台鐵也針對4人記功,包括受傷陳姓司機員,因當時負傷不退,下車確認車輛和受損情況,並持續通報,安撫旅客、協助旅客轉乘,記功兩次,黃姓列車長因協助旅客脫險,也記功一次,兩個服務員因協助和安撫旅客,各別記嘉獎兩次。除此之外,台鐵也提出4大改善措施,包括野溪疏濬、事故地點增設土石流溢流告警系統、宜花東沿線設阻隔措施和告警、30座高風險橋梁和225處優先關注邊坡擬定全路路線防護計畫。針對野溪疏濬和整治,土石流挾帶溪水沖刷下來,台鐵已跟相關單位辦理會勘,6月24日進場進行野溪疏濬整治,預計7月31日完成。台鐵也已經在事故地點增設兩個螢幕,6月26日已經完成,7月1日起加派2人人力,並採24小時監看,輔助攝影機設定調整為常時顯示。另外,在大清水溪鐵路橋也將設置土石流溢流告警系統,若有告警會自動傳送警示到值班室,7月22日完成設置;宜花東30座具土石流潛勢風險橋梁,包含大清水溪橋2座,將優先設置CCTV監視和水位計,若無法透過工程改善將規劃設置土石流溢流告警系統。杜微指出,接下來要增設宜花東地區鐵路沿線阻隔設施和告警系統,花蓮地震後已規劃北迴線8處設置,114年4月底前完成告警系統,另外C+優先關注邊坡225處也將分組現勘並提出整體改善報告,預計今年底前完成。
果菜市場遷蘆北牛步 內政部新北市府互控卡關
針對新北市蘆洲南北側重劃專案通盤檢討,內政部長林右昌8日表示,目前正由新北市政府準備補辦地目變更公開展覽階段,並非內政部卡關;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9日則反指,此案目前仍在內政部審查中,各說各話引發熱議。據了解,2020年時,新北市政府因應捷運蘆洲線通車帶來地方發展,於市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大會審議通過「變更大漢溪北都市計畫(蘆洲地區)蘆洲南北側農業區」專案通盤檢討,後提送內政部審議,此即為蘆洲南北側都市計畫更新案,至今卻無進一步發展。對此,中央主責的內政部國土署官員9日上午向本刊說明,高達156公頃的蘆南蘆北計畫案,其中5公頃左右公園用地,新北市政府預計將遷來三重果菜市場,迄今卻遲未辦理地目變更所需的公開展覽,導致徵收的公益性與必要性未明,國土署依法得要等新北市府公展結束,才有望進一步核定。官員補充,該計畫案現況較大爭議有三:首先,現有土地大量的違章工廠,是否以「先建後拆」安置,尚須凝聚共識;第二,地主對相當於徵收補償地的抵價地面積與計價方式尚有爭議;第三,即使順利公展變更果菜市場地目,交通與環境影響也須重新評估。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9日午間則召開記者會駁斥,表示目前仍在此案仍在內政部審議中,呼籲勿淪時序口水戰。劉和然說明,外界議論的三重公有市場遷移案,其實是蘆洲北側的銀河灣計畫一環,該處緊臨淡水河位於抽水站與捷運機廠之間,與住商區域隔離,避免公有市場變成鄰避設施,加上鄰近環堤大道,未來透過立體匝道、越堤道路等工程改善,有望銜接西側台64、65號道路等交通,串聯商業、觀光、遊憩、住宿的水岸廊帶。城鄉局官員補充,針對三重果菜批發市場原址,因1976年間興建與管理問題,導致長年的土地糾紛,加上產權公私交叉持分等因素,土地所有爭議多年未釐清,2000年時由利百代公司提出都市更新事業概要申請,並於同年經臺北縣政府核准,確實由利百代公司起頭持續整合,目前尚在審議程序中。官員強調,更新後將塑造三重地標性建物、留設大面積開放空間,並設置厚德派出所與公托等設施,原址鄉親不用擔心沒落。儘管林右昌多次強調,蘆南蘆北案涉及三重果菜市場遷移,中央已明確要求新北要補辦公開展覽程序,絕非卡地方發展;劉和然仍重申,目前階段就是送到內政部都委會審議,新北必須配合地政司審議公益性及必要性評估報告,才能進一步針對委員會所提意見及地方民眾疑慮對症下藥溝通處理,絕非刻意拖移不辦公展。
重申交改5訴求 路權團體促立院退回交通條例修法案
政府雖在過去不斷宣示將持續推動交通改革,朝著2030年前,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三成、零死亡願景前進。但數據披露,2023年因交通事故死傷人數不減反增,高達3023人命爲此喪失性命。公民倡議團體「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故特意選在3月23日晚於全台五地串聯舉辦集會活動,透過摺紙鶴、蠟燭悼念儀式來交通罹難者。隨著政府的政策推動,讓「交通零死亡」願景在社會上呈現顯著的成果,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指出,2023年台灣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3023人,雖離政府期許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但較前年同比下降1.3%。然而,近日行政院會通過交通部擬具「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内容提及「1200元以下微罪不能檢舉、不記點」舉凡違停在人行道、行人穿越線、公車站、身障專用格、學校等地將無法檢舉,引來路權團體抗議。「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召集人YC表示,交通安全議題并非只是交通議題,而是國安問題,我國每年至少3000人因交通事故喪命,希望透過本次活動,以紀念於交通事故中而離開人間的生命。YC進一步指出,望透過此次活動讓更多人關注交通議題,重新審視台灣交通環境,並進一步向政府發出要求改善的訴求。「還路於民 VISION ZERO TAIWAN」針對交通改革向交通部及立法院提出5大訴求。第一:健全人行設施,進行道路工程改善,杜絕違停常態化。第二:改革駕訓制度,對於不適任駕駛、高齡駕駛等的相關回訓制度,建立合理管控駕駛人的措施。第三:交通執法進行改革,具體評估與規劃執法人力需求及增加基層參與,改善執法量能不足的問題。第四:配套措施整頓規劃,在道路環境改善前,應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宣導教育民眾及司機應當在在合法位置進行停靠及相關作業。第五:立法院應退回修法草案,在取得民間共識前應退回法案,並與相關團體「召開公聽會」,廣納各團體意見,共同討論工程設計法規與政策改善交通問題,避免製造用路人對立。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提5交改 訴求交通部立即整頓改革
公民倡議團體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17日於全台7地同時舉辦快閃過馬路舉牌抗議集會,針對交通改革提出5大訴求,呼籲交通部及立法院正視行人權益,並與相關團體「召開公聽會」,廣納各團體意見,共同演議工程設計法規與政策改善交通問題,避免製造用路人對立。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路權團體、交通事故受害者今日聚集在台各地進行交通改革訴求街頭集會。當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雲林、高雄、台南7集會地點皆出現成群聲援者現身力挺。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此次號召之集會主要針對交通改革向交通部及立法院提出5大訴求。第一:進行道路工程改善,除了在路口、行人穿越線之外,人行道上違規停車及併排臨時停車載客,都是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的違規項目,道路應規劃合理的上下客區、臨時停車格、避車彎、卸貨區等,以從根源解決職業駕駛的需求,並且提出改善計畫及期限,不能長期拖延使違規常態化。第二:配套措施整頓規劃,在道路環境改善前,應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如貨車卸貨應放置三角錐或車擋警示等,確保職業駕駛上、下客、貨也不會影響交通安全及應宣導教育民眾在合法位置上、下計程車等。第三:建立回訓制度,對於不適任駕駛、高齡駕駛等的相關回訓制度,建立合理管控駕駛人的措施。第四:交通執法進行改革,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提到,既然政府拒絕警民合作,那就要扛起責任,具體評估與規劃執法人力需求及增加基層參與,改善執法量能不足的問題,拒絕短期專案作秀。第五:立法院應退回修法草案,在取得民間共識前應退回法案,並與相關團體「召開公聽會」,廣納各團體意見,共同討論工程設計法規與政策改善交通問題,避免製造用路人對立。
高齡長者占北市行人死亡事故87% 交通局曝主因:7成自身違規
去年台北市行人發生交通事故計2886件,造成行人死亡23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約占87%、20人,分析原因有70%違規。北市交通局提醒,除行人遵守交通規則外,車輛也要禮讓行人,市警局交通大隊也表示,去年取締「車輛不停讓行人」2萬9945件,「行人違規」取締3萬8061件,均較前年增加,高齡行人死亡人數也逐季下降。交通局交通安全科長葉志宏表示,去年行人事故情況較嚴重,長者行人死亡事故比例高,分析肇事原因以自身違規達70%,包含闖紅燈、不依規定穿越道路,市府也以車輛禮讓行人、行人遵守交通規則兩方面作為宣導主軸向民眾宣傳。交大事故組長王雅佩指出,統計去年北市行人發生交通事故計2886件,造成2539人受傷,有23名行人死亡,其中65歲以上高齡年長者約占87%、20人。她說,為積極防制行人事故,交通局規畫增設實體分隔及標線型人行道、行穿線退縮並增設庇護島,清晨時段5至7時路口閃光號誌改為三色號誌,且規畫行人號誌早開或行人專用時相等工程改善,藉由人、車分流強化行人通行安全。王雅佩表示,警局同時加強取締「車輛不停讓行人」、「行人違規」等易肇事違規行為,藉由短期強力執法遏止僥倖違規心理,降低事故發生。警方統計去年取締「車輛不停讓行人」有2萬9945件,較2022年同期增加1萬824件,「行人違規」取締3萬8061件,較2022年同期增加5692件,而65歲以上高齡行人死亡人數也逐季下降。
去年國道交通量創新高 這路段「沒事故也紫爆」估4年後變順暢
隨著新冠疫情逐漸趨緩,國內相關活動持續復甦,高速公路112年累計交通量達35,647百萬車公里,創歷年新高。高公局表示,高速公路是國內公路運輸的大動脈,肩負城際與區域間快速運輸服務的使命,對於區域均衡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以專業技術本位,持續在工程建設、交通管理、便民服務等方面推動各項工作,為國人提供一個安全、順暢、舒適的用路環境,是其首要目標。高公局進一步說明,為打造優質國道路網,歷年來均持續檢討推動各項新建、拓寬以及交流道增設改善工程,112年計提報國1楊梅至頭份段拓寬計畫等7項建設計畫並奉行政院核定,目前已陸續展開工程設計作業。113年將賡續推動海空港聯外運輸、高快速公路路網連結以及高速公路瓶頸路段改善,包括:國1甲、國1楊梅頭份段拓寬以及國7等共計17項興建改善工程的規劃設計作業。112年1月16日國4豐潭段全線通車。(圖/高公局)在新建工程方面,112年已完成國2甲、國4豐潭段、國10燕巢交流道、國3接台66北入匝道,以及國1汐止交流道增設南入匝道等工程通車。另外,國1中豐交流道、五股交流道、林口交流道、北外環交流道以及國3金城交流道亦已陸續開工。113年預計將有國1接台74系統交流道、國1中港溪橋改建工程、國3霧峰系統南出匝道以及國3接台66等工程完工通車。期藉由工程手段,改善地方交通瓶頸,促進路網運轉效率,以縮短用路人行旅時間。在交通管理方面,為改善道路壅塞問題,112年共針對18處重現性壅塞路段進行重點處理,透過大數據資料分析壅塞原因,規劃以短工期、低成本的交通工程對策進行改善,使尖峰時段壅塞比例平均降低6.1%。113年預計再針對國1北向線高架汐止端至汐止系統等18處檢討改善。112年10月30日國1汐止南入匝道通車。(圖/高公局)其中台北都會區國道路段是全國唯一沒有事故也會紫爆的路段,目前除國1台北南向出口匝道去年3月已拓寬為2車道外,國1北上線台北、圓山交流道改善工程預計117年6月完工,國1內湖到東湖雙向拓寬工程預計113年底完工,國1北上東湖到汐止系統路段車道配置調整,則預計春節前完工,透過相關工程改善後,屆時壅塞情況將會消除。另為加強重車管理,提升國道行車安全,持續推動建置主線篩選式動態地磅系統,112年啟用樹林南磅、后里北磅及田寮北磅等3處動態地磅,全線已啟用7處。另啟用後大貨車遵行免過磅比例高達9成,顯示動態地磅亦能有效減少大貨車過磅所需停等時間,提升過磅效率。113年將再啟用樹林北磅、後龍北磅以及新營南磅,同時在年底完成龍潭北磅、後龍南磅以及新市北磅的建置工作。國1接台74系統交流道預計113年5月通車。 (圖/高公局)在便民服務方面,高公局持續致力於服務區品質提升,112年15處服務區全數榮獲ISQM國際服務品質認證,全線公廁獲地方政府評鑑為特優級比率達100%。另服務區招商改採ROT方式辦理,引進民間資源將既有設施加以增改修建,目前東山、新營、關廟、古坑、南投服務區已完成全面換裝,預計113年第4季再將清水、西湖完成改裝,讓原本漸趨老舊的服務區以嶄新風貌提供服務。因應國6沿線觀光發展需求,以環境生態為本理念規劃的東草屯休息站,也預計在113年年中完工啟用,屆時將能夠提供用路人更加完善的行旅服務。隨著國內電動車數量快速成長,高公局自110年起即推動服務區設置充電樁,112年再陸續啟用關西、泰安、仁德及蘇澳等站,除將功率升級為350kW,並讓各品牌電動車都可隨插即用,同時亦在關西及泰安南站設置大型車充電樁,提供更全面、更便利的充電服務,而針對目前尚未提供充電服務的8處服務區,也已規劃於113年8月完成建置營運,屆時將全面串聯國道充電路網,讓用路人在服務區能夠將身心與車輛都加滿能量,享受愉快旅程。高公局強調,讓用路人享有最好的服務以及獲得用路人最高的滿意度,是其一直以來積極努力的方向。展望未來,將持續以民為本,秉持專業,為用路人提供安全、舒適及便捷的優質國道。國3接台66系統交流道預計113年10月全線通車。 (圖/高公局)
北市「交通安全年」 車輛停讓行人8成民眾滿意
台北市長蔣萬安把今年訂為「交通安全年」,將運用民政系統深入鄰里強化道路交通安全觀念。台北市交通局指出,去年11月對路口汽機車停讓行人做民調,有高達80.4%市民滿意,未來會以工程改善、加強執法和擴大宣導等3方面持續強化。台北市議員提醒,要先從工程、教育著手改善全市交通,最後才是執法,同時檢討過去政策執行不力之處。交通局去年11月對路口汽機車停讓行人做民調,有80.4%市民滿意路口停讓情形,而自去年8至9月,對鄰近市場、公園、大眾運輸場站和學校等190處路口,調查車輛不停讓行人違規率,發現北市號誌化路口全國最優、無號誌路口是六都第2。交通局指出,在「交通安全作為檢討暨未來計畫」中,去年交通事故死傷人數逐月統計,自3月推出「行人路權大執法」專案後,死傷人數已自1月203人下降至12月28日108人。因應交通部訂定2027年整體死亡降18%、行人死亡降30%的目標,蔣萬安將今年訂為交通安全年,市府將採跨局處協調並通力合作,擴大運用民政系統力量,深入鄰里強化道安觀念並加強宣導,且要求各行政區須隨時掌握到道安及交通狀況。交通局表示,未來工程改善將朝檢討30公尺以上道路的行穿線退縮或設置庇護島,分年度改善200處行人事故路口、公園周邊交通路型或號誌並增設行人護欄,同時持續加強執法、擴大宣導。國民黨議員李明賢提醒,蔣萬安將今年列為交通安全年,一定有想法和規畫應予以肯定,但改善交通要先從工程、教育著手,最後才是執法,須檢討、加強全市包含行穿線退縮、中央庇護島等工程,通學巷也要持續推廣。民進黨議員林延鳳批評,市府不應該只喊口號,或只挑對自己有利的數據「自吹自擂」,更該加強改善事故路口相關硬體的效率。至於透過民政系統向鄰里宣導道安,早就是「鄰里交通環境改善執行計畫」內容,蔣市府應具體告訴外界過去有何執行不力之處,未來又有何變革,否則只是拿本來就有在做的事情充數。
台鐵宣布汐科站加開出口 賴品妤:不用再百米賽跑
台鐵20日晚上宣布,位在新北市的汐科站加開出入口,將原中央緊急逃生通道進行工程改善,並增設旅運設施做為中央出口。立委賴品妤說,經過她的協調,爭取到「汐科站加開中站出入口工程」終於動工了,以後汐科站南北兩側票口狹長的問題將能解決,舒緩越來越多的人流。賴品妤說,汐科從設站以來,在該處搭車對大家來說彷彿是一場百米賽跑,一個不注意,車就跑了。所以她上任立委後,就多次協調、會勘,向中央爭取8500萬元經費進行汐科站加開中站出入口、月台改建、路線拓寬等工程。「一直以來我都跟交通部強調,『中站出口只出不進』並不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賴品妤指出,該處出口本來就是可供雙向通行的通道,在啟用後就應該同時開放進站跟出站。交通部表示,中出口確實是足以做雙向出入,只是汐科站月台先天設計不良,為了不讓工程延宕,希望先行動工,剩下部分再做細部協調;但賴品妤堅持,「先行動工可以!但一定要盡快規劃中站雙向進出並做宣布」避免讓民眾誤會。賴品妤表示,交通部在她的堅持下,20日晚間終於宣布未來中站出口正式啟用時,將會試行雙向通行,以消弭民眾對於汐科站改建的疑慮。她特別也要求台鐵在改建完成後,必須在汐科站加派人力,以確保中站出入口順利使用。她強調,未來會繼續努力,為汐止以及所有七個選區爭取建設,打造更宜居的環境,讓鄉親能以家鄉為榮。
不只行人!事故頻傳 交通死傷「這3種人」最嚴重
2023年1-4月交通事故死亡與去年同期比較過去5年,國內道路交通事故件數、受傷人數逐年增加,2022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更是創下10年新高,還因交通環境不友善,被外媒冠上「行人地獄」的惡名。事實上,除了行人死傷,機車、老人及酒駕事故也容易造成嚴重傷亡,就算被交通部列入重點改善項目仍無好轉,今年死傷數據仍續惡化。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4月最主要死亡族群為機車及高齡者,機車約佔5成、高齡者佔逾3成。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機車、高齡者、兒少、酒駕、行人等死傷數據都在成長;另整體事故件數為13萬3972件、共造成1039人死亡,比去年同期分別增加8.9%與6.3%。6月30日起,汽機車未禮讓行人可罰1200元至6000元,且遇到行人闖紅燈一樣要禮讓,讓許多網友不滿,批評台灣從「行人地獄」變成「行車地獄」。交通部表示,執法非長期手段,仍要靠教育去改變用路人觀念。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羅孝賢認為,台灣車禍件數、死傷居高不下,甚至有年年上升趨勢,包括駕駛訓練、考照制度、法規規範等,國內近年做了許多改革與修法,每年也花數十億進行工程改善,但為何沒有改善,還得回到「人」的問題去檢討。羅孝賢說,觀察各處的無號誌路口,究竟有多少車會主動停下再開?為何常聽到視線死角,難道只有台灣的車子有A柱?簡而言之,就是用路人的自私,風險意識不足且不懂得禮讓,這是我國交通文化出了大問題。他感慨,國人出國自駕旅遊都會很小心地遵守當地規則,回到台灣卻我行我素,「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同時又是行人地獄,可謂極端對照」,交通安全教育從小扎根是條漫長且必須走的路。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李克聰表示,每場車禍帶來的不只是個人賠償、健保支出問題,每一次死傷,社會就減少一個勞動力,還可能要挪出一個照護人力,後續的車禍鑑定、打官司等,這些都是難以估算的成本,政府要想辦法減少車禍,能影響的層面會非常可觀。
20歲美國男大生遭拖吊車撞死 王婉諭:交改必須連同工程同步進行
昨(26)日新北市三重區發生死亡車禍,拖吊車駕駛撞上正在過馬路的20歲美國男大學生,送醫後傷重宣告不治,令人惋惜。對此,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呼籲,交通改革之外必須連同工程部分同步進行。台灣被國外媒體冠上「行人地獄」的惡名,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交通改革議題,過去半年來,台中公車撞死一對母子、台南 3 歲女童因車禍死亡、以及昨日新北三重案等死亡事故,王婉諭坦言,要從交通 3E(教育、工程、執法)綜合思考,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不過目前政府思維仍停留在強力執法,妄想透過執法解決所有問題。王婉諭表示,為了因應 6 月 30 日上路的《道交條例》新法 ,政府貿然提出「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無論距離遠近,駕駛皆須停讓」的執法標準,政策一出立刻引發民眾批評矯枉過正,似乎為了保護行人而罔顧行車安全,無形中加深了人車對立。王婉諭點出,我國目前的道路設計與標線設置等,種種道路工程瑕疵,根本無法達成所謂「只要有人,完全停讓」的終極目標。昨天經過專家會議,也宣布將執法標準改回原本的3公尺,交通部長王國材受訪時表示,因為強力執法、加重罰鍰後,國人交通觀念已有改善,所以不需加嚴斑馬線停讓的標準。王婉諭痛批,政策反覆,只讓人看見政府在交通政策上的草率與狹隘,說白了政府還是想靠執法。王婉諭認為,行人穿越馬路,執法確實是必要的,但必須連同工程改善同步進行,尤其是應儘速落實行穿線退縮、增加庇護島、提升照明、增加行人專用時相等措施,有效做到人車分流,用工程改變駕駛行為,才不會每當討論到執法標準,就好像非得被迫在「行人安全和行車安全」之間二選一。
急喊卡!斑馬線新規一出民炸鍋 交通部長出面滅火
為洗刷我國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先前宣布,6月30日起,汽車不禮讓行人將重罰6000元,內政部警政署配合檢討修改取締原則,擬只要有行人在行穿線上、或準備進入行穿線,汽車就需停等,消息曝光,遭外界痛批「白癡政策」。交通部長王國材22日急滅火,坦言確有不合理之處,暫緩實施,下周一召開跨單位會議討論。警政署前晚透露新制路口不停讓行人取締原則,針對畫設行穿線的路口,就算行人尚未進入斑馬線範圍內,只要站立於路邊,且距斑馬線邊緣1公尺內,欲穿越馬路時,駕駛人就應依規定禮讓行人先行;若行人已進入斑馬線範圍內,汽機車行近斑馬線,不論行人位於車輛的近端或遠端,汽、機車都要立即暫停,讓行人先過。前晚消息一傳出,網路立刻炸鍋,許多網友分析在小路口或許可行,如果大路口也實施,未來只要幾個行人就能癱瘓整個市區交通,更有不少人直接批評,根本是白癡政策,認為政府完全沒有考慮到台灣的道路設計,只一心急於洗刷行人地獄惡名,而矯枉過正。王國材昨天上午前往高公局北區交控中心視察端午節連續假期國道疏運情形後,對此表示,行穿線分「遠端跟近端」,依照中央分隔島或中央分隔線做分隔,若有車輛經過較寬馬路時,發現遠端有行人踏入行穿線範圍就要馬上停讓的話,確實不太合理。他說,前晚即與內政部長林右昌、警政署長黃明昭討論,認為取締原則應該訂得更清楚,例如大路口可用分隔島切分為遠端及近端,當行人已穿過分隔島、靠近車輛的近端,轉彎車輛才需要停讓。至於沒有分隔島的路口,可能以雙黃線做為切分。交通部路政司強調,有幾種可能方案,還要再與公路總局、警政署、運研所等單位討論。路政司長林福山指出,警方對於禮讓行人現在已有一套執法標準,無論接下來的執法面標準為何,都不影響修正條文實施。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李克聰則說,行人不只在過馬路遇到危險,連走在人行道都可能面臨機車、自行車上來爭道,要讓機車全面退出騎樓與人行道除透過工程改善,也可多設便宜的路外停車場增加誘因,還給行人安全的步行環境。
耗時2年斥資1.4億改建臥龍橋 縣府解釋「為何沒機車道」
連接嘉義縣東石鄉及布袋鎮重要橋梁「臥龍橋」,斥資1.4億元改建,耗時2年多,將在明天12日中午12點正式開放通車。(圖/嘉義縣政府提供)連接嘉義縣東石鄉及布袋鎮重要橋梁「臥龍橋」,斥資1.4億元改建,耗時2年多,將在明天12日中午12點正式開放通車,由於新建臥龍橋仍採雙向混合車道設計,引來部分民眾質疑和批評,縣府建設處解釋,車道配置是配合原路型設計,考量行車順暢才會如此設計規畫。日前新建臥龍橋空拍畫面曝光後,在地方社團「朴子民意觀察站」引發網友熱烈討論,部分民眾指嘉縣老人多,應讓快慢車分流,或設置人慢車道,供行人、助行車或腳踏車使用,批縣府的規畫不夠前瞻,但也有網友認為分流規畫不見得比較安全,且若設了機慢車道,汽車道就會少一條,兩派說法各有支持者。建設處長郭良江說,新建臥龍橋沿用舊橋雙向四線混合車道設計,也是配合前後引道路型既有規畫,指前後道路都沒有機慢車道規畫,橋面如多了機慢車道恐造成交通疑慮,加上橋寬限制,多畫一條機慢車專用道,車道就會少一條。建設處說,新建工程改善既往舊橋橋底過低,影響排水封閉橋梁情形,明上午將吊運路口紐澤西護欄,並移除其他交維封閉設施,中午12點準時通車,另同步調整台82線路口交通號誌,整備完成後即開放通行,確保用路人交通安全。由於北側水防道路因水利處尚在進行護岸搶修搶險工程,目前暫不開放通行,並以紐澤西護欄阻隔,南側引道往朴子方向於路權外,有台電電桿尚未遷移完成,在民眾不熟悉新橋道路車道配置時,為安全起見,暫時以交通錐及爆閃燈警示。嘉義縣長翁章梁請用路人經過此路段時務必小心駕駛,對於施工期間造成交通不便,以及地方各級民意代表、村里長的協助、當地民眾及用路人的體諒,縣府表達感謝。
交通死傷持續增加被稱「行人地獄」 王國材愧疚:也是社會問題
台灣去年交通事故死亡達3085人,創下10年來新高,行政院預計7年投入400億元改善道安,經費主要用於工程改善,交通部今日將在行政院會中提出「道安行動綱領」,從教育、工程、執法及監理4個面向著手,目標死亡人數要年減5%。專家建議,要做好道安,道路要有全國一致性的規範,並落實到第一線人員做出合適規劃。立委李昆澤昨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批評,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今年1、2月成績又比去年同期更差,政府承諾去年的事件傷亡總數要年降5%是「低標中的低標」,依照這成績,交通部要小心被社會給死當。交通部長王國材說明,今會提出整個道安行動綱領的計畫,讓中央對於政策與做法有個明確規範,並由地方落實執行;台灣被稱為行人地獄,道安數據表現也確實不好,希望今年透過中央地方合作,從問題分析到具體作法,一起做好道安工作。王國材表示,我國交通事故死傷持續增加,不只是交通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他個人感到很愧疚,道安工作是今年最重要工作,民眾的駕駛、禮讓行人觀念是一大重點。另在教育方面,交通部與教育部合作從小著手,編寫5階段教材從國小到高中,讓民眾從小養成觀念,包括開車時該怎麼做、行人怎麼保護自己等。而在交通工程改善部分,要做到讓民眾不容易犯錯,短期做法可透過人行道外擴、行穿線退縮、行人專用或早開時相等調整。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分析,交通管理分為人、車、路,路的部分除了標線與號誌,最重要是道路要有全國一致性的規範,並落實到第一線人員做出合適規劃。在車的方面,車輛本身的安全性已提升很多,但停車管理有待加強,路邊違停嚴重,過多的停車格也占據人行道的設計空間,最重要的還是「人」,陽春的考照方式把太多不合格的駕駛放出來開車,違規罰則、記點又過輕,最後全仰賴執法,才導致警察的壓力過大。目前除高雄外,交通部道安會已前往5都視導行人安全改善,也與相關專業人士做討論,交通部預計在7月完成後,做出一份整體報告。
哀女童之死 交通部速推行人專用時相
日前台南市38歲媽媽牽著3歲女兒,綠燈走斑馬線遭轉彎轎車撞上,母親重傷、女童傷重不治,行人地獄及交通亂象再度引發民間怒火。交通部長王國材昨表示,已通知各縣市,若短期無法進行行穿線改善,可推動行人專用時相,即改變號誌秒數,車輛全面禮讓行人通過,不必再顧及左右來車。台南女童8日遭轉彎車輾斃,至昨日仍有民眾到現場獻花、擺放玩具或餅乾悼念女童,許多網友質疑交通大執法、洗刷行人地獄惡名的成效不彰。王國材表示,他再次對女童死亡、家屬悲慟感到抱歉和愧疚,中央及地方繼續對行人安全環境努力推動。王國材指出,針對保護行人穿越馬路,交通部4月10日發函給全國縣市,說明行人安全的標準及短期做法,5月也開始對22縣市行人安全環境的視導,但在過程中,交通部發覺當時很多所提做法,短時間無法做到。王國材舉例,車子轉彎視線可能被A柱擋到,可以將行穿線往內縮或把人行道外擴,車子轉彎後可正向看到行人,但許多縣市需要時間進行工程改善,因此交通部前天又通知各縣市,可推動行人專用時相或早開時相。王解釋,這意思是地方政府可改變號誌秒數,專用時相是當行人綠燈時,所有車子的燈號都是紅燈,全面禮讓行人通過;早開時相則是同方向的人車啟動時,行人燈號先亮數秒,行人走到路中間才換車輛起步。他說如果各縣市短期內無法做到改善行穿線,改號誌秒數會是最簡單做法。全國推動行人專用時相的政策一出,立刻在網路引發討論。王國材補充,該政策不是全面推動,是針對短期無法改善路口,坦言會犧牲車子停等時間,但希望社會從「車本」轉為「人本」。王國材表示,在行人不多的路口或郊區就不需要專用時相,地方政府可以調整優先順序。
罰單殺很大2/猛開罰單搶錢救交通 監委、立委痛批心態不對惹民怨
台灣駕駛人收罰單的數量是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每年可收到1.5張罰單。國民黨高雄市議會黨團今年2月間為港都民眾請命,質詢高雄市政府搶錢,認為市府設定罰單收入15億元,不但過高還會超收,如同把市民當成提款機,市府交通局則回應「其他5都也一樣!」不過各地方政府這樣的心態連監委也看不下去,因為取締交通違規的目的是為了交通安全,保護駕駛人和行路人,不該是為了籌措政府財源,既然開罰單已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引發的民怨可想而知。2003年間曾連續發生貨車、計程車司機因不滿罰單太多,載著汽油衝撞官署的悲慘事件,凸顯取締交通違規過於嚴苛的問題,不過20年後的今天,地方政府仍將交通罰單當成重要收入來源,中央政府也把罰單列為國庫重要財源之一,但在警方強力執法下,我們的車禍死亡人數是否持續下降,交通狀況有無真的改善,實在不無疑問。一般認為,交通罰單引起民怨,除了金額以外,最多的就是取締的方式和心態,有些縣市政府眼見交通違規罰款是一塊大餅,到處取締違規停車還不夠,路見不平的「檢舉達人」也協助大肆檢舉。政府還會在各重要路段普設攝影機,抓超速違規;為了爭取績效,有些執勤員警甚至躲在暗處,一見有車紅燈右轉則冒出來逮個正著。民代曾披露台北市民權大橋上常有員警躲在橋後偷拍,5年來拍照取締高達2萬5822件,平均1年近6000張。(圖/李宗明攝)前監察委員黃煌雄曾指出,台北市重慶北路交流道下有個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超速照相桿,經他實地考察後,發現是設在剛下高速公路交流道的地方,駕駛人極易超速,因此要求挪移位置。黃煌雄表示,如測速照相設置不當,讓駕駛人容易觸法吃罰單,讓人懷疑「政府根本是以財政收入為目的,而不是以教育民眾為目的」。黃煌雄也認為,少數員警交通執法品質不良,交通部對道路交通工程改善及相關管制措施未臻完善,造成民眾質疑政府取締交通違規執法的適當性及合理性,由於相關機關的作法都有疏失,容易引發民怨,因此黃煌雄等監委在2009年提案糾正內政部及交通部。吳姓小貨車駕駛疑因罰單和情緒等因素想不開,2003年5月間開車衝撞交通部,引發社會震撼。(圖/報系資料照)不要以為警方猛開罰單、交通違規事件及傷亡人數就會下降,根據立委邱顯智的統計,交通違規的舉發件數從2008年的1039.6萬件,成長到2020年的1464萬件,死亡人數雖有下降,後來又連續成長,尤其受傷人數也從22.6萬人,暴增至48.2萬人,漲幅暴增113%,罰單和受傷人數成正比增加,「這是不合理的!」邱顯智指出,台灣一年進帳超過200億的交通罰鍰,大多用來強化執法設備,而非「改善交通」和「防止事故」,方向根本錯誤。邱顯智主張參考日本做法,政府應依照事故發生件數、人口密度等條件,來決定罰鍰收入的分配,把這些錢用在交通號誌、道路標誌、天橋、護欄、道路反射鏡等的改善,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讓交通事故死傷連年下降,達到維護交通安全的目的。
基隆美術館工程缺失高達363項 逾近1年未完工扣罰314萬元
基隆市府發言人余治明今(25)日主持美術館工程改善缺失記者會,和都發處長謝孝昆、文化局副局長李添慶親自巡視場館現況,說明依約扣罰廠商314萬元,發現多達363項缺失,市府將於3月31日再邀集設計監造、施工廠商進行三方協調會議改善缺失,趕緊完工並開放市民使用。基隆美術館展場提升計畫工程是由「長薪室內裝修有限公司」承攬施作,自2021年6月12日開工,原預定去年4月23日竣工(含展延及免計工期),但迄今逾近1年仍未完竣,目前尚有原契約工項約20項尚未完成,經盤點另有363項缺失。余治明指出,施工廠商施作前,不繪製施工大樣圖與缺乏清圖作業,就會有各工項間介面、衝突、碰撞等問題產生,甚至重複施工或順序錯誤,往往就要到工程後期,再花更多時間調整、改善。他說,這不但容易延宕工期,更是公共工程在常規上不能被輕忽,明顯不符常理。除原契約工項還有未完成部分外,另經文化局共進行57次無預警抽查,計開立273項督導缺失,另設計監造單位部分,也開立90項施工缺失,合計起來總計為363項缺失。文化局多次函告施工廠商儘速改善,但派工情況不佳,甚至無人進場施工,或單純以成本考量,請「非技術廠商」即俗稱粗工進場施工。「這樣當然改善成效一定不會好,迄今還是有很多地方,施工廠商未進行缺失改善。」余治明指出,例如一樓展廳地磚、天花板縫間、金屬牆面均有色差、卸貨平台鐵捲門裝反且有孔縫,這些部位都是位在重要對外服務空間裡,會讓民眾觀感不佳。他說,依照契約逾期送審或未送審施工大樣圖,仍然是要進行扣罰。余治明也說,查施工廠商截至今年2月15日止,尚有計畫書13項、施工大樣圖10項、材料設備6項、試驗報告3項未完成備查,文化局也已經依契約規定,將工程品管費用約314萬元,向施工廠商進行全部扣罰。他說,設計監造單位也要負起監督、協調職司功能,就原設計的部分考慮不夠全面,導致需要辦理變更設計,這部分更是要加緊協調,讓美術館工程案相關問題及早收斂,倘經檢討發現有設計上缺失或數量漏算情形,文化局一樣會依照契約規定檢討。余治明強調,為使美術館工程趕緊完工並開放市民使用,文化局將於3月31日再邀集設計監造單位、施工廠商再進行三方協調會議,督促施工廠商儘速完成缺失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