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症候群
」 疫苗 格林巴利症候群 AZ 救濟金 新冠肺炎男大生吃完燒烤狂拉…7天後竟四肢無力!ICU搶救換血5次 病因曝光
燒烤搭配一口透心涼的飲料,簡直是人生小確幸,但要小心燒烤雖好吃,也可能隱藏著潛在的健康風險。大陸一名王姓男大生吃完燒烤後拉肚子,結果一周後竟四肢無力,最終確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醫生提醒,當有前驅感染病史後出現四肢疲倦、吞嚥困難、肢體麻木等不適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根據《廣州日報》報導,一名王姓男子與同學享用燒烤後,出現了發燒和腹瀉的症狀,經過治療,腹瀉有所好轉,但一周後開始感到四肢無力,難以行走,於是立即前往廣州醫科大學附設番禺中心醫院就診。醫生透過神經檢查發現,王男的雙下肢難以抬離床面,右下肢肌力僅2級,左下肢肌力僅有1級,雙上肢肌力也只有4級,咳嗽和吞嚥功能明顯減退,病情進展快,隨時可能涉及呼吸肌肉,導致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驟停,情況十分兇險。醫生高度懷疑是「格林-巴利症候群」,為了確診並實施精準治療,急診團隊立即啟動緊急檢查流程,當天完成了頭顱MRI、腰椎穿刺腦脊髓液檢查、週邊神經抗體檢測等相關檢查。儘管如此,王男的病情仍然進展迅速,當晚便出現了呼吸困難,不得不進行氣管插管。醫生最終根據發病特徵、臨床表現以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聯合腦科中心三區專科會診意見,明確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且迅速制訂了「拉鍊法」治療方案,即血漿置換後注射免疫球蛋白,循環治療5次。醫生指出,在重症醫學科一區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王男的病情逐漸好轉,雙手力量恢復至正常水平,雙下肢也能逐漸抬離床面;為了幫助他早日康復,預防肌肉萎縮,醫療團隊同時啟動了ICU內的早期床邊復健治療,包括床上單車有氧運動、起坐及坐位平衡訓練、鼓勵式肺量計訓練以及床邊至病房的步行訓練等。醫生說明,「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類免疫介導的急性發炎性週邊神經病變,大部分有前驅感染病史(胃腸道或呼吸道感染),本案例即為進食不潔食物,引起腹瀉,激發免疫反應,當有前驅感染病史後出現四肢疲倦、吞嚥困難、肢體麻木等不適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換廠牌也沒用!她打2劑新冠疫苗都掛急診 獲2萬元救濟金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布最新審議結果,共有17案獲救濟。一名50多歲女性接種2劑新冠疫苗後都急診住院治療,先是接種AZ疫苗後當場視力模糊,之後陸續發冷、起疹,第二劑打莫德納疫苗竟又發燒、腹痛。該案經醫療委員鑑定,無法確定與疫苗接種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2萬元。根據VICP第210次會議紀錄,本次共審議141案,其中17案獲救濟,其中5案經審議「與接種疫苗相關」,另12案判定「無法確定關聯性」。本次獲救濟案案件皆為接種新冠疫苗,廠牌分別為AZ 7案、莫德納4案、BNT 4案、高端1案,另有一案施打2劑疫苗。新竹市50多歲王姓女子先後接種AZ和莫德納疫苗,皆因出現症狀而急診就醫住院。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明,該個案接種第一劑(AZ)後當場視力模糊、連續2天發冷,第3天身上起疹子急診就醫住院治療,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當晚發燒發冷,次日因發燒、腹痛急診就醫住院治療。經醫療委員初步鑑定,該個案2次疫苗施打後皆發燒等急診就醫住院治療,無法確定與接種新冠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元。另外,本次獲最高救濟金額的是新北市40多歲林姓男子。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因四肢麻木與無力等情形而就醫,神經傳導檢查結果顯示多發性神經病變,經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40萬元。
以為肚痛…2歲女童突「四肢癱瘓」失禁 竟是罹這罕病
台中一名2歲蔡姓女童日前因腹痛、無法解尿且全身無力,被緊急送到豐原醫院。經過診斷,醫師表示,女童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醫師提醒,若發現孩子在感染或接種疫苗後,出現四肢無力或麻痺的情形,應儘速就醫。家屬透露,女童已多天無法行走,以為是腹痛導致,但住院後仍持續無法順利解尿,甚至出現大便失禁且全身癱軟的情形。經過診斷,女童為格林巴利症候群。豐原醫院黃伃㚬醫師表示,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極少見的急性發炎性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影響身體的運動、感覺及神經系統,發生的原因大多為感染或接種疫苗後引發免疫系統反應,以致周邊神經被抗體攻擊,患者可能出現急性四肢無力、吞嚥困難,或進一步導致呼吸衰竭、全身癱瘓,甚至猝死等情形。所幸及時診斷,並在醫療團隊的積極治療及支持下,女童從四肢癱瘓,如今已能恢復行走。黃伃㚬指出,目前對於格林巴利症候群,確切致病的原因仍不明,呼籲家屬若發現孩子在感染或接種疫苗後,出現四肢無力或麻痺的情形,應儘速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女童感冒後突腿軟無力!赴院檢查竟是「罕病」 母簽病危求集氣
一名母親焦急在臉書團發文,「懇求大家幫我一起集氣,希望孩子沒事」,表示女兒感冒後突然腿軟從樓梯上跌下,送醫後醫師懷疑是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必須抽脊隨液檢查,並簽屬病危通知書。焦急的母親在臉書「爆廢公社二館」表示,女兒感冒後莫名腿軟,送醫抽血、照了X光跟超音波都無異常,但是孩子就是在沒有受傷的狀況下突然跛腳,半夜還從樓梯上跌下,觀察至早上走路仍搖搖晃晃,一直說腳沒有力氣,赴院檢查後醫師懷疑是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該名母親表示女兒7個月時有發現股溝有凹溝,一度懷疑是「隱形脊椎柱裂」,她帶女兒赴院檢查後醫師表示不一定會發病,到大一點如果有狀況再治療。因為等不到病房被通知轉院,接著必須要抽脊隨液檢查,讓她心疼不已「也太嚴重,他們說住加護病房就一定要簽病危通知,懇求大家幫我一起集氣,希望孩子沒事!」文章曝光後湧入逾2千名網友集氣祝福,也有過來人分享經驗,安慰該名母親,「加油!一定會化險為夷的」、「祝妹妹早日康復」、「祝孩子平安健康,媽媽辛苦了!加油」、「我是過來人,妳描述的情況我們都遇過,那一段黑暗期也渡過了,孩子急救的畫面已經是我一輩子的陰影。」長庚醫院兒童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洪伯誠在官網上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典型的臨床症狀有數日至4周進行性的發病病程,肢體無力及手足刺痛感或輕微感覺異常,伴隨深部肌腱反射降低或消失,是最常見的初始症狀,而這些症狀通常是兩側對稱性發生。該症狀是一種急性、單一病程、侵犯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系統,並且以發炎及脫髓鞘為主要病理變化的疾病,又稱做「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神經根神經病變」。每10萬人中約有0.34至1.34例,男女比例約為1.5比1。各個年齡層皆可能得病,兒童的發生率低於成人。此病有前驅感染的特徵,約3分之2的病人在疾病發生前2~4週有前驅感染,大部分是急性感染症狀,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腸胃炎、病毒感染及細菌感染;少數是注射疫苗、手術後、創傷及骨髓移植後發生。
中秋地雷2/「這種肉」烤下去恐釀心血管猝死 專家教2撇步保健康
中秋節準備烤肉嗎?千萬別踩「食安地雷」!其中最危險No.1就是組合肉,「組合肉含有磷酸鹽添加物,容易藏細菌,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食物中毒,長期食用更會添加心血管猝死風險。」專家提醒,相較於天然肉品,組合肉外觀明顯沒有肉絲的纖維,而且筋肉分離不太自然,無論是廉價或高檔的肉品,都可能是組合肉,建議挑選時要睜大眼睛。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組合肉早在18年前就出現,是以肉類為主原料,經過組合、黏著等方式加工製造的產品,例如以豬肉切片為原料,將所有肉片黏著加工,就屬於組合肉。「因為是拼湊而成,加工過程中會增加細菌接觸的機會,如果烤肉的時候沒有烤到全熟,而組合肉藏有沙門氏菌,就會大幅提高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機會。」為避免消費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下組合肉,食藥署規定組合肉應標示「重組」。除此之外,程涵宇也建議仔細觀察肉品的外觀,「100%的原肉,油花天然、每一塊肉都有些不同,而組合肉外觀看來不自然,肉絲纖維不明顯,且筋肉略為分離。」許多人喜歡以生菜包肉食用,專家建議要徹底清潔生菜,降低腸胃炎風險。(圖/報系資料照)除了組合肉,帶骨雞肉、生菜也同樣藏有細菌風險。「以帶骨雞翅或雞腿為例,烤肉時容易烤不熟,可能帶有大腸桿菌、曲狀桿菌,而曲狀桿菌是全世界最常造成細菌性腸胃炎的人類致病菌之一。」程涵宇說,感染曲狀桿菌導致食物中毒後,皆有可能引發手腳麻痺、呼吸困難等格林-巴利症候群,而兒童的風險又較高。另外,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導致的食物中毒,在兒童患者中併發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的比例也很高,甚至會引發腎功能障礙、意識障礙並導致死亡。所以建議帶骨雞肉先燙過再烤藉此降低感染細菌的風險。至於生菜,若不想吃完拉肚子,建議要流水浸泡清洗15分鐘,並用可食用冷開水沖洗後再食用。中秋烤肉時也可試著降低各種紅肉的攝取,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主任林旻樺表示,食用紅肉如牛肉、羊肉、豬肉等,可能會增加患結直腸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建議採取地中海飲食,多攝取全榖雜糧類、橄欖油、和大量的蔬菜,尤其是番茄、洋蔥、大蒜和香草草本植物調味,如薄荷、迷迭香、歐芹。蛋白質選擇順序最優先選擇豆類,其次魚類、雞肉,紅肉則建議少吃。
突發燒和疲勞!空姐竟患上罕見疾病 昏迷1個月後奇蹟甦醒
有名空姐在2022年突然發燒及感到疲倦,未料竟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神經疾病,當時醫生更告知她的家人,只有百分之50的存活率,最終她在昏迷1個月後甦醒,也於2023年3月恢復健康,並重返熟悉的工作崗位,如今她也感謝上天給予她生命第2次機會。據《中國報》報導,馬來西亞的空姐艾麗莎(Ellysha)於2022年值班後,突然發燒及感到疲倦,因此回家後便馬上睡覺休息,直到母親去告知她吃飯時,才發現女兒早已昏迷,失去意識。隨後,被家人送醫急救,搶救期間更差點死亡,未料她竟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當時醫生更告知家人,她只有百分之50的存活率。「格林巴利症候群」是種人體免疫系統攻擊自主神經的疾病,並且以發炎及脫髓鞘為主要病理變化的疾病,又稱做「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神經根神經病變」,若沒及時治療,病情可迅速惡化導致全身癱瘓甚至死亡。所幸艾麗莎在昏迷1個月後甦醒,並於2023年3月恢復健康。日前她也在個人TikTok上分享這段經歷,她表示,由於當時病毒攻擊脊椎和大腦,導致大腦和神經變得很脆弱,她無法正常走路或坐下,連進食都有問題,當恢復意識時,也只能轉動眼球。她也透露,如今她已重返工作崗位,也感謝上天給予她生命第2次機會。同時也提醒民眾,若察覺自己生病,即便是小發燒或輕微疼痛,都應立即到診所或醫院檢查。艾麗莎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神經疾病,最終她於2023年3月恢復健康。(圖/TikTok puteri.ellysha)
打完AZ疫苗12天後腦梗塞性出血 40歲女獲最高額250萬救濟金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日公布最新會議紀錄,共審議150案,其中一名台北市40多歲鄭姓女子接種AZ疫苗後12天意識不清送醫,診斷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專家研判與接種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250萬元。根據VICP第201次審議小組會議紀錄,本次共審議150案,其中26案核予救濟金,分別為24案接種新冠疫苗、2案接種卡介苗,核予救濟金5000至250萬元不等。新冠疫苗相關24案當中,9案為BNT、7案AZ、6案莫德納、2案高端。本次獲得最高額救濟金的是台北市40多歲鄭姓女子,接種AZ疫苗後12天出現意識不清送醫,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腦梗塞性出血,血小板及D-Dimer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臨床表現。經專家審議,研判個案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障礙給付的規定,核予救濟金250萬元。另有一名台中市20多歲龔姓男子,接種BNT疫苗後13天,因四肢麻木無力與複視等情形就醫,相關檢驗與神經傳導檢查結果符合「格林巴利症候群」臨床表現,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BNT疫苗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45萬元。本次審議個案中有一名台南市40多歲郭姓女子,該案已於VICP第182次會議完成審議,其檢驗結果符合格林巴利症候群診斷,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10萬元;由於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本次會議重新審議核予救濟金20萬元,與前次合計30萬元。另外,本次核予救濟金個案中有2案為10多歲男性,皆為新北市個案,都是接種BNT疫苗。杜姓青少年於接種後隔日因心悸、胸悶等症狀就醫,檢查結果無特殊發現,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但考量個案經住院治療,核予救濟金5000元;林姓青少年接種疫苗後9天胸痛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心肌酵素及發炎指數上升,疑似有感染情形,其心肌炎症狀無法確定和接種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1萬元。
男打AZ疫苗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 獲救濟金150萬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日公布最新審議結果,總共審議125案,其中9案核予救濟,包括一名台中市40多歲男性,接種AZ後10天因嚴重頭痛、噁心就醫,診斷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核予150萬元,為本次金額最高。根據VICP第198次會議紀錄,審議的125案中多數為新冠疫苗引發的不良反應;經專家審議共9案核予救濟,救濟金額從6000元至150萬元不等,發生不良反應的疫苗種類包括:4案AZ、3案BNT、1案莫德納、1案高端。核予救濟金9案中,雲林縣50多歲郭姓男子接種BNT疫苗後9日因雙下肢麻痛等情形就醫,影像學檢查顯示多處脊髓病變,審議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關聯性,依相關規定核予救濟金40萬。另有兩案打AZ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審議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各核予10萬元。其一為高雄40多歲蔡姓女子,接種後20日因雙腳刺痛麻木等情形就醫,神經傳導檢查結果顯示為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另一案為彰化張姓民眾,接種後11日因步態不穩、雙下肢麻木等情形就醫,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
腦神經佔8成!醫揭新冠「4大後遺症」 這危險疾病案例數遠高日韓
自Omciron病毒株成為新冠主流,確診者重症率雖有下降,染疫人數仍因免疫逃脫特性及病毒株持續變異,導致傳染力更強而居高不下,也讓後遺症問題受到各方關注。就有醫師指出,腦神經症狀佔了所有相關後遺症8成之多,其中腦炎案例數「明顯高於鄰近國家」,呼籲民眾切莫大意。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雅純表示,臨床發現腦神經症狀佔了目前新冠後遺症8成,其中較嚴重的腦炎、脊髓炎併發症大多會在染疫後的一週內出現,其餘則會在兩週內發生。至於民眾較常聽到的腦霧、頭暈、頭痛等後遺症,臨床觀察發現可持續數個月之久。目前新冠併發症和後遺症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大類:一、中樞神經系統侵犯腦炎、腦膜炎、脊髓炎、視神經炎等二、腦血管病變腦部血管炎、腦血管血栓(可能引發梗塞型中風、出血型中風、腦靜脈栓塞)。三、周邊神經系統侵犯如神經痛、味覺或嗅覺喪失、橫紋肌溶解、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四、其他常見症狀肌肉疼痛、頭痛、頭暈、腦霧、意識不清、癲癇。此外,台灣因新冠病毒引發的腦炎案例數,明顯高於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也高於西方國家,因此吳雅純建議民眾,特別是年長者、幼兒族群施打疫苗,強調相較發生率僅十萬分之一的嚴重疫苗後遺症,疫苗對重症風險與潛在後遺症仍是利大於弊。
打2劑「高端」後變廢人!43歲郭小姐崩潰:下身癱瘓只值10萬?
台南43歲美魔女郭小姐在施打2劑高端疫苗後,不但全身癱瘓還雙眼失明,經歷多次手術後,雖然恢復視力且上半身也可以自由活動,但雙腳仍然沒有知覺,還要包尿布臥床。結果她苦等了8個月竟然只盼到10萬元救濟金 ,「跟高端無關?我的雙腳癱瘓只值10萬元而已!這樣就想打發我,真的無法接受!」郭小姐現在也決定提起訴願申請國賠。43歲郭小姐在養生會館擔任櫃台,但礙於其職業未接種疫苗每7天都要快篩一次的規定,為了方便她便在去年8月和9月各施打了1劑「高端」疫苗,第1劑接種完的副作用只有流鼻涕長達一個月,沒想到打完第2劑後卻出現高燒、激烈嘔吐、全身癱瘓、雙眼失明等症狀,被緊急送往奇美醫院救治。郭小姐最後住院了19天才脫離險境,過程打了3天類固醇,換了5次血漿,還做了10次的神經傳導手術,最後雙眼終於重見天日,且上半身也逐漸恢復知覺,但下半身至今仍癱軟無力,需要包尿布臥病在床。且醫生也不敢斷定郭小姐的雙腿何時能復健到施打疫苗前的狀態,因為腳的神經要長比較久,至少也要2、3年起跳。據稱郭小姐被診斷出罹患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allain-Barre syndrome),該疾病相當罕見,發生率大概只有10萬分之1.2到2.3,各個年齡層皆有案例報告。一般認為這種疾病是肇因於身體免疫反應出了差錯,使本來應該去攻擊病原體的免疫系統誤認目標,轉而攻擊自身神經系統,導致神經損傷。郭小姐因為父親過世、媽媽中風、弟弟入獄而成為家裡的唯一經濟支柱,日前她已通報COVID-19疫苗接種不良個案,並在去年11月申請救濟。但她卻遲遲等不到回應,無奈只能舉債度日並待在約3坪大的床舖間靠著雙手移動身體。但好在台灣人熱心善良,有人捐書、捐尿布給郭小姐,也有慈善單位贊助其復健費用,附近鄰居也會定期幫她丟垃圾,讓郭小姐非常動容,「即便是一把菜,都令人感動」,如今她也努力復健,希望能早點站起來,回應這些正能量。但7月12日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來函後卻指出,郭小姐的「檢驗結果符合格林-巴利症候群之臨床表現,但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之關聯性。只能核予救濟金10萬元」,再次令郭小姐情緒崩潰。「我很想不開,非常想不開,雙腳只值10萬塊而已,下半生該怎麼辦!講難聽點,(救濟金)連付住院復健的錢也不夠。」郭小姐還指出台南有400多例不良反應通報,並痛罵政府:「好好的人,打成這樣,政府還不承認,竟說跟高端無關!丟個10萬塊打發我,我媽還中風、我弟在監獄,我要怎麼扛這個家庭,不想活了,你們知道嗎?」據稱這些日子還有債主找上門來,索要郭爸爸2年前因大腸癌積欠的百萬債務。對此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也再次用官方制式答案回復,如果不服審定結果,可於收到文三十天內繕具訴願書至衛福部,然後衛福部將函轉行政院提出訴願。如果日後對訴願結果仍有疑義,可以向台北高等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社會局也表示後續將定期關懷郭小姐的復健狀況和家庭經濟狀況,適時提供協助。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出爐 台南男接種AZ腦出血不治⋯獲賠350萬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布最新第182次會議紀錄,共審議65案,其中7案接種AZ後獲得救濟。其中台南市林姓個案接種AZ疫苗11天後,嚴重腦出血,因沒有其他病史足以引起小板低下或腦出血,無法排除與接種AZ的關聯性,因此核予救濟金350萬元,為這次通過金額最高的個案。VICP公布最新疫苗接種後死亡會議紀錄,共審議65案,其中7案接種AZ後獲得救濟。除了一名死亡男性獲賠償350萬元外,另外6例接種AZ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核予救濟個案,依序為80萬(肝門靜脈血栓、腦出血)、60萬(格林巴利症候群)、50萬(腦靜脈竇血栓、右內頸動脈血栓)、5萬(左眼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5000元兩案(過敏性蕁麻疹、蕁麻疹)。另外,接種高端、BNT、莫德納各1例,依序分別核予救濟10萬元(格林巴利症)、1萬元(急性過敏反應)、5萬元(發燒症狀持續超過2週並住院治療)。這名台南市林姓個案,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0日因頭痛、嘔吐情形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隔日出院後晚間因意識昏迷送醫,腦部電腦斷層顯示左側顳葉大面積出血及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因嚴重腦出血死亡。VICP指出,該個案無慢性病病史,本次雖有血小板低下情形,但無任何血栓表現,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個案亦無任何潛在疾病史足以引起血小板低下及腦出血。又目前醫學實證無法確定免疫性血小板低下與接種COVID-19 疫苗 (AZ)之關聯性。因此,依據「預防接種 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350萬元。至於不予救濟者,AZ有36案、莫德納10案、高端4案、BNT2案,另有2案資料仍需補件。
施打首劑疫苗就引發「罕見疾病」 英保全終身癱瘓:很後悔去接種
真是同劑不同命。英國一名58歲男子去年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造成免疫系統損傷神經細胞導致全身癱瘓,並緊急住院長達420天。男子事後直言「相當後悔接種」,認為是疫苗害他終身癱瘓,不過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指出,因流感而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的機率,其實要比施打疫苗還來得高。綜合外媒報導,過去擔任保全的辛格勒(Anthony Shingler)2021年3月接種首劑AZ疫苗幾天後,出現嚴重疼痛和身體發麻症狀,送醫後確診為格林-巴利症候群,而辛格勒的症狀已發展至影響到呼吸的「危及生命」程度,直到同年10月才能取下呼吸器「勉強自主呼吸」,且又因身體癱瘓,「我只能用頭頂病房的呼叫鈴」。辛格勒表示,罹病前他自認是精神強大的人,但癱瘓的事實與復建的壓力,仍讓他「有時失控的哭了起來」,他直到住院420天後的5月17日才返回諾斯伍德(Northwood)的家中,但仍須靠輪椅和助行器移動,「我不能自己上班、開車、穿衣服,連用助行器也只能走20公尺」,並後悔聽從政府建議施打疫苗。不過,辛格勒的妻女都認為「這是不幸的感染」,與慶幸他能活著回來,英國國民保健署也指出,疫苗造成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的機率非常小,以2009年H1N1流感期間為例,平均每百萬人僅額外新增「不到2例病例」,且比起接種疫苗,因罹患流感而造成格林-巴利症候群的機率反而更高,而大部分病患最後都能痊癒。
女兒打2劑高端後人生變色靠媽照顧 中風母不敢打「我倒了誰照顧她」
台南市永康區郭姓女士去年打了2劑高端疫苗,突然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下半身癱瘓無法工作,長達半年來都由中風的母親照料,靠著社會局發放的女兒身障補助與自己的中低老人生活津貼,加上打零工過活,年事已高的郭母嚇到連1劑疫苗都不敢打,苦嘆「我要是再倒下,誰照顧女兒?」郭女老母因女兒打疫苗癱瘓,自己連1劑疫苗都不敢打。(圖/讀者提供)40多歲的郭女去年打疫苗前身體健康,氣色頗佳,擔任服務工作,去年8、9月相繼施打了2劑高端疫苗,卻在打完第2劑高端後,出現激烈的副作用,到診所看病吃藥無效,反而症狀惡化,下半身無力,呈現癱瘓,甚至一度雙眼失明。郭女被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為病毒攻擊神經的罕見疾病,經過住院治療,視力恢復,但下肢仍然無力,不僅無法行走,還要包尿布,需做復健治療。郭家曾向疾管署申請疫苗救濟,但她罹病已過半年,補償仍遙遙無期,她無法工作,還要申請常照居服員照顧,幫她復健,全家僅靠年近80歲已中風的母親外出幫人洗碗打零工。沒料到打個疫苗,人生風雲變色,郭女根本不敢打第3劑,中風的母親更連1劑也不敢接種,她擔心「如果我再倒,女兒誰照顧?」台南市社會局表示,已派社工協助郭家母女兩人申請身障與中低收入生活津貼,並協助連結民間慈善單位,提供經濟協助。
英消防員海島度假…回國雙腿爆痛如「針扎」 醫生揪罕病:雙腿恐廢了
和家人出國度假,回國卻連自主走路都有困難!英國69歲消防員查爾斯(Charles Jackson)2018年與妻子前往地中海東部島國賽普勒斯度假,出現嚴重腹瀉、疲勞病狀,原本他以為只是水土不服,沒想到回國後病情加劇,開始感到雙腿疼痛猶如「針扎」,最後甚至可能造成他永久癱瘓。事後就診才發現,他罹患的是罕見的「格林-巴利症候群」。根據《太陽報》報導,69歲消防員查爾斯與68妻子茱莉(Julie)居住於英國米德爾斯堡,2018年夫妻倆參與旅行社行程,前往賽普勒斯度假,沒想到旅行期間,他突然出現腹瀉、嚴重疲勞,原本他以為自己只是水土不服,前往醫院就診,則被診斷可能感染大腸桿菌,才導致他肚子不舒服。沒想到他回到英國後,開始感到雙腿疼痛如針扎,導致他連站都站不穩,需要入院治療約10週;查爾斯回憶「我開始感到腳和腿上的刺痛,這讓我很擔心,當我開始失去知覺時,我知道事情很不對勁」,他趕緊前往醫院接受檢查,之後被送往詹姆斯庫克醫院,才被診斷患有「格林-巴利症候群」。英國消防員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至今仍無法自行行走。(圖/翻攝自推特)格林-巴利症候群又稱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是一種急性的週邊神經病變,可能侵犯身體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系統,發生機率僅約為10萬分之1.2到2.3,此病症死亡率約為5%,死因多為呼吸衰竭、敗血症、肺栓塞和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等,不過如果沒有嚴重併發症,大約80%的病患最終會恢復正常功能;不過即使經過治療,仍有1/5患者無法恢復行走能力。查爾斯在病發後也失去了行走能力,即使經過治療,他至今仍無法自主行走,必須依賴輪椅移動,國際重傷專家皮爾森(Clare Pearson)就表示,查爾斯可能面臨「長期癱瘓」。「過去幾年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腿部的運動,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查爾斯表示,這一段經歷對他來說完全是嚴重打擊,至今仍對他造成嚴重影響,更擔心自己可能永久癱瘓,他也正向當初的旅行社RSD Travel提起告訴。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審議結果公布 新竹個案患格林巴利症候群獲40萬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公告今年1月27日召開、第173次會議紀錄,本次會議共討論40名個案,其中共5名個案被判定與接種新冠疫苗相關,或無法確定關聯,核定發放救濟金2萬至40萬元,其中一名居於新竹的郭姓民眾在接種疫苗後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症狀,雖無法確定與AZ疫苗相關,但因出現嚴重疾病症狀,因此核予救濟金新台幣40萬元。本次會議共審議40名疫苗個案,其中28名個案為接種AZ疫苗者、5例接種為莫德納疫苗,以及1例接種高端,其中共有34名個案經審查被判定與疫苗無關,或是僅出現肌肉痠痛、發燒等輕微情節,因此不給予救濟。獲得救濟金者共有5例個案,其中一名新竹市郭姓民眾,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格林巴利症候群」症狀無法確定和接種AZ疫苗有關,但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救濟金40萬元。另外,一名新北市葉姓民眾接種疫苗後 7 日出 現手腳紅疹情形,經診斷為史蒂芬-強生氏症候群,由於此病主要引發原因為藥物及感染,判斷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9萬元。新竹市蔡姓民眾個案血液、電腦斷層及 磁振造影檢查報告並未明確顯示血管炎或脫髓鞘病變之情形,惟個案左側眼第六對腦神經麻痺之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疫苗之關聯性,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10 萬元。新竹縣黃姓個案經醫師診斷為顱內靜脈竇血栓,血小板及 D-dimer 檢驗結 果雖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雖血栓之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有關,爰依據「預 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新台幣2萬元。
彰化國中生接種BNT後右腿麻痺 打33支免疫球蛋白終於出院
彰化縣一名國中二年級洪姓男學生接種BNT疫苗後,出現頭痛、四肢無力、右腿麻痺的情形,且症狀持續未改善,就醫後確診為免疫系統損害神經的格林巴利症候群,家長懷疑與疫苗相關,因此由學校代為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名男學生於10月1日注射BNT疫苗,接種完立刻感到頭痛,接著陸續出現四肢無力、右腿麻痺等不適症狀,5天後至診所就醫,後來因症狀持續未改善,因此到醫院急診住院,10月13日有通報疫苗不良事件,目前衛生局已跟家屬聯繫,協助申請預防接種救濟。洪同學住院總共25天,在注射33支免疫球蛋白針劑之後,右腿逐漸有知覺,雖然可以出院,但每天需做復健運動。洪同學罹患的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侵犯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系統的急性疾病,也被稱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神經根神經病變」。家屬認為,注射疫苗影響免疫系統,可能因此讓小感染變成格林巴利症候群。
全台竟有147人優先打完BNT第二劑 注射最佳「間隔時間」曝光
第一劑BNT疫苗從上月22日從校園場開打後,現在隨著疫苗供貨到位,中央預約系統已開放BNT可全年齡施打,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尚未敲定民眾何時接種第二劑BNT,但卻有部分人士已經打了第二劑BNT,對此疫情指揮中心出面說明,專家也提到,其實2劑BNT的間隔時間,隔28天就可以再接種了。據《蘋果新聞網》報導,BNT第二劑雖尚未敲定施打時間點,但不少民眾從指揮中心公布的數據已發現,部分第一到三類和第七類對象,竟已打完了2劑BNT。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推測這些有打到第2劑BNT的民眾,是某些人是曾在國外接種第一劑BNT,回國後將接種紀錄告知醫療院所,才會以第2劑登記,但也不排除是輸入資料錯誤,不過這需要一筆筆去查。根據指揮中心公布,截至10/27最新疫苗接種統計,目前全台完成第1劑疫苗的覆蓋率,已突破7成、第2劑覆蓋率也已超過3成,其中完成BNT第1劑的,有440萬人,有打到BNT第2劑的,則有147人。而對打BNT疫苗的民眾來說,不少人好奇,第2劑疫苗到底該間隔多久,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副院長黃高彬說,從數據顯示,其實與第1劑間隔28天,就可再接種,不過原則上還是遵照廠商研究出來的間隔天數最好。至於BNT第2劑的副作用,黃高彬回應,第2劑副作用仍以心肌炎、心包膜炎最受關注,可能會比第一劑來得嚴重,極少數會發生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大概每百萬人有1到2例。而他也提醒,如果民眾有人打了第1劑BNT出後現不良反應,第2劑就不太建議再打BNT了,建議可改換AZ或高端。
歐盟增列AZ疫苗「極罕見副作用」 莊人祥曝:國內不分廠牌已有10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新增2例接種後死亡事件,分別為接種莫德納和高端疫苗。另外,歐盟將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增列為AZ疫苗接種後「極罕見不良反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不分疫苗廠牌約有10個案例,其中AZ佔多數。據外電報導,歐盟藥品管理局(EMA)近期將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增列為AZ疫苗極罕見不良反應。莊人祥表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英文縮寫為GBS,也就是格林巴利症候群。莊人祥指出,目前國內有10例GBS個案,其中9例為接種AZ後發生,1例為接種莫德納後發生;目前AZ和GBS之間的關聯,還無法證實或排除,指揮中心會持續關注。根據指揮中心最新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昨(8日)新增2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其中1名為68歲男性,接種莫德納疫苗後46日發生,另一名為46歲男性,接種高端疫苗後15日發生。昨疫苗接種人次10萬6595劑,目前國內累計接種1166萬683劑,疫苗人口涵蓋率45.39%,劑次人口比49.68%。
AZ疫苗新副作用 歐盟增列罕見神經病變「格林巴利症候群」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8日增列一種極為罕見的神經損傷疾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作為接種AZ疫苗可能的副作用。根據《路透社》報導,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截止至7月31日,在全球接種的5.92億劑疫苗中,通報了833例「格林巴利症候群」病例,顯示接種AZ疫苗與「格林巴利症候群」之間的因果關係為「至少是合理的可能性」。歐洲藥品管理局將此副作用歸類為,非常罕見。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格林巴利症候群」是接種AZ疫苗後,出現的副作用中,頻率最低的。歐洲藥品管理局強調,注射疫苗的好處超過可能帶來的風險。而在這之前,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就曾對嬌生集團(J&J)生產的疫苗,加註警語,稱其疫苗副作用可能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的副作用。至於何謂「格林巴利症候群」,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曾在記者會中說明,主要是免疫反應造成的周邊神經傷害引起的,症狀為肌肉無力、呼吸衰竭等。
疫苗臨床試驗排除對象比一比!高端排除21種人 涵蓋心肺肝腎病
本報日前報導指出高端二期臨床試驗排除19類對象、20多個病種,卻未盡告知的責任;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說歐美其他疫苗臨床試驗的時候也同樣排除那麼多病患。但其實查詢莫德納官網(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4470427)的「Exclusion Criteria(排除項目)」,就會發現︰高端試驗排除的21種病患,莫德納試驗都沒有排除。 高端VS莫德納臨床試驗排除對象比較。(製表:簡立欣;資料來源:高端中文受試者同意書、莫德納官網)根據本報比較高端受試者同意書以及莫德納官網,其中高端和莫德納皆排除的有以下13類:懷孕或哺乳婦女;利益迴避原則:排除試驗機構員工或家人;無法遵守試驗流程者;近期參與介入性臨床試驗或打過疫苗;近期使用血液製品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近期接受免疫療法;HIV陽性;無脾症;經常性的嚴重感染;有出血性疾病;有新冠病毒感染史;有過敏病史;受試前發燒超過38度C。莫德納也不收近期大量捐血者。但是僅高端不收的病種卻高達21項,包括:近期接受重大手術或任何放射療法;血液惡性腫瘤;實質固態瘤;骨髓移植病史;心臟病3級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硬化C級;B肝帶原;C肝帶原;慢性腎臟病中度以上;全身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多發性關節炎;甲狀腺炎;格林─巴利症候群;癌症病史;失智症;酗酒;藥物濫用;糖尿病一定指數以上。換言之,高端共排除13+21項共34項,莫德納則排除13+1共1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