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
」 巴黎協定 氣候變遷 拜登 全球暖化 聯合國全球暖化讓海平面快速上升 聯合國秘書長:遲早影響全球人類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太平洋島國論壇領袖會議上提出警告,表示全球的污染大國必須減少碳排放,否則將面臨全球性的災難。古特雷斯表示,目前太平洋地區的島國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區,小島國雖然對氣候變遷的貢獻微乎其微,但卻承受著最嚴重的後果,而如果不加以遏止,遲早會影響到全球人類。根據《BBC》報導指出,古特雷斯表示,海平面上升、海洋暖化和酸化等現象正加劇對太平洋島國的威脅。古特雷斯將這些現象歸因於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古特雷斯警告「海洋正在吸收大量的熱量,這些變化最終將影響到所有人。」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暖化世界中的洶湧海潮》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海平面正在以3000年來前所未見的速度上升中,報告提到,過去30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約9.4公分,但在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海平面上升了15公分。除了氣候變遷對對太平洋島國產生影響外,古特雷斯也批評國際金融機構沒有為這些國家提供足夠的支持。古特雷斯解釋,這些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分配程序過於繁瑣,對小島國的援助反應遲緩,許多當地的社區已經因為海平面上升受到生計威脅,但批核建設海堤的資金已經等待長達七年。在會中,許多太平洋島國代表對澳洲也是大肆表達不滿,批評其未能採取足夠的措施應對氣候變遷。古特雷斯呼籲全球大污染國,尤其是G20國家,必須肩負起減排責任,否則世界將突破2015年《巴黎協定》中設定的1.5攝氏度升溫門檻。古特雷斯強調,只有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內,才能避免格陵蘭、西南極洲冰蓋的不可逆的崩塌危機發生,呼籲全球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以確保減少碳排放,並且強調這是全球共同的責任。
2024年6月成「史上最熱6月」! 高溫連13月破紀錄或成史上最熱一年
歐洲聯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8日表示,今年6月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2024年上半年,全球多地出現極端破壞性天氣,例如洪災和熱浪。據《中央社》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發布公告,表示自2023年6月以來,全球連續13個月出現「前所未見的高溫」,每一個月都刷新先前的氣溫紀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負責人布諾坦普(Carlo Buontempo)說:「這不只是統計上的奇特現象,它凸顯了一種大規模且持續不斷的氣候轉變。就算這種特殊的連續極端現象在某個時間點上終結,隨著氣候持續變暖,我們也一定會看到新紀錄被打破。」布諾坦普表示,只要人類繼續製造溫室氣體,這種趨勢就「不可避免」。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破紀錄海平面溫度也促使全球氣溫飆升。2024年6月的海平面溫度達到了新的里程碑,連續15個月創下新高,「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資深科學家尼可拉斯(Julien Nicolas)形容此一現象「令人震驚」。不過,全球即將進入降溫的「反聖嬰現象」(La Nina)。尼可拉斯說:「可以預期全球氣溫會在未來數月降下來。」「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表示,在截至2024年6月的12個月間,全球氣溫達到有紀錄以來最高,平均比工業化之前高出攝氏1.64度。但這不代表2015年巴黎協定同意控制升溫在「1.5度」內的目標被打破,因為這項目標是以數十年來衡量,而非單一年度。「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曾在6月表示,未來5年間,地球年平均氣溫有8成機率會至少暫時超過1.5度。
氣候變遷正在北半球掀起致命熱浪 前聯合國氣候機構官員:我們尚未面臨至暗時刻
氣候變遷本周正在北半球掀起致命熱浪,並將在未來幾十年持續帶來災難性的極端天氣事件。前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執行秘書、哥斯大黎加外交官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我們現在正歷經一場全球性的熱浪,這給我們帶來了決策壓力。」據路透社的報導,自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開始燃燒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導致全球平均氣溫如今已上升了近1.3°C。隨著化石燃料的持續燃燒,並向大氣中釋放更多的碳排放,空氣將吸收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並導致全球平均溫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升。科學家們曾示警,至2030年前,全世界必須將碳排放量降低至1995年水平的一半,並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才有機會將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保持在比工業革命前平均氣溫高1.5°C左右的水準。前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執行秘書、哥斯大黎加外交官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圖/達志/美聯社)據悉,1.5°C的標準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於2015年12月12日,在當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所規定的,當時內容包括: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前工業化水準以上1.5℃之內。然而,自1995年以來,全球碳排放量卻是在不斷上升。一場災難性且不可逆轉的氣候變遷已經開始,科學家也示警,長期超過這個溫度閾值將導致越來越頻繁的致災性極端天氣事件。例如,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南亞4月出現致命性高溫的可能性增加了45倍。在這場熱浪中,印度東北部城市加爾各答(Kolkata)的溫度達到了46°C,比季節平均值高出整整10度。對此,菲格雷斯也於美東時間20日向路透社警告:「近期有數百萬美國人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熱浪,這表明我們尚未面臨最嚴重的氣候變遷災害。」
全球氣溫未來5年恐突破1.5°C標準 聯合國秘書長:我們在跟地球玩俄羅斯輪盤
聯合國氣象機構5日示警,在2024年至2028年間,至少有1年,全球平均氣溫有80%的可能性將比前工業化水準高出1.5°C以上。這與2015年的預測相比產生了顯著的變化,當時平均氣溫暫時性突破前工業化水準1.5°C的可能性被認為趨近於零,這凸顯了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迫切需求。據CNBC的報導,聯合國15個專門機構之一「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發布了1份警世意味濃厚的報告,內文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氣溫有80%的機率在未來5年間,至少有1年會比前工業化水準高出1.5°C。這與2015年的預測差別極大,當時WMO認為平均氣溫暫時超過前工業化水準1.5°C的機率趨近於零。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也在5日的演講中感嘆:「我們正在與地球玩自殺式賭博遊戲俄羅斯輪盤(Russian roulette)。我們現在急需一個能逃離氣候地獄的高速公路出口,而實際上我們正掌控著方向盤。」古特雷斯也因此向世界各國領袖喊話,「一切都取決於你們這些領導人已經著手實施或躊躇不前的舉動,尤其是在未來18個月內,現在是氣候危機的關鍵時刻!」報導補充,1.5°C的標準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於2015年12月12日,在當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所規定的,當時內容包括: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前工業化水準以上1.5℃之內。科學家依此示警,長期超過這個溫度閾值將導致越來越頻繁的災難性極端天氣事件。WMO副秘書長巴雷特(Ko Barrett)也在1份聲明中表示:「這些統計數據背後隱藏著1個嚴峻的現實,即我們距離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還很遙遠。我們必須緊急採取更多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否則我們將付出越來越沉重的代價,包括數兆美元的經濟損失、數百萬人的生命威脅,以及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大範圍破壞。」
連續第11個月突破月均溫紀錄! 科學家:今年有66%機率成史上最熱
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於美東時間8日發布的1份新報告顯示,今年4月是全球空氣和海面平均溫度有史以來最高的4月,且全球氣溫連續11個月處於前所未有的水平。對此,部分科學家也援引新數據示警稱,2024年很有可能超越2023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1年。據CNN的報導,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於2014年11月11日推出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CAMS)示警,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已加劇極端天氣,儘管導致「東太平洋升溫」的聖嬰現象(El Niño)開始減弱,但異常高溫的天氣仍持續出現。據CAMS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個月的氣溫比工業化前的4月平均氣溫高出攝氏1.58度,也比1991年至2020年的4月平均氣溫高出攝氏0.67度。而且自去年6月以來,每個月都創下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換言之,今年4月已是連續第11個月突破月均溫紀錄。此外,4月全球海洋高溫也連續13個月創紀錄,海洋表面溫度達到攝氏21.04度,是4月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僅略低於今年3月創下的紀錄,而這也導致今年春天發生了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對海洋系統造成毀滅性影響。CAMS還點出,過去12個月的平均氣溫已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攝氏1.6度,超過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為限制全球暖化設定的攝氏1.5度目標。不過嚴格來說,這1目標還不能算失敗,因為這是以數十年的全球平均氣溫為依據,而非單一年度。柏克萊地球組織(Berkeley Earth)科學家豪斯法熱(Zeke Hausfather)也告訴CNN,2024年估計將有66%的機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年,並有99%的機率成為次熱的1年。豪斯法熱補充,未來幾個月的數據將幫助科學家釐清2023年的意外高溫是否只是短期現象,「或者其實是新的跡象,且會導致比之前預期更快的全球升溫。」
依循聯合國最新影響力分析工具 接軌國際永續需求 中信銀行發布「2022責任銀行原則報告書」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積極發揮金融業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影響力,2019年自願遵循聯合國「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 PRB),依循實施要求,於今(29)日發布《2022責任銀行原則報告書》,率先國內銀行同業採用國際最新影響力分析工具並經第三方確信,揭露中國信託銀行業務關注並致力推行之影響力領域執行目標、2022年工作成果及2023年重要進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ited Nations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 UNEP FI)與逾30家國際金融機構於2019年共同發起PRB,為全球金融業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與《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之重要標竿,目前全球自願遵循PRB的銀行總資產合計達90兆美元,其中包含三分之二的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G-SIBs)。中信銀行響應PRB推動影響力經濟的精神、擴大永續影響力,本次發布之報告書完整應用UNEP FI影響力分析工具及自我揭露報告框架,透過依循UNEP FI影響力分析工具對應國際各項永續議題之衡量指標、蒐集臺灣政府永續發展統計數據、研究報告等資料,辨識出核心營運據點及業務所在地之永續需求,進一步分析銀行業務及服務之潛在影響力,以「氣候變遷」與「普惠金融」作為優先影響力領域,設定持續推動的工作目標。中信銀行依循UNEP FI官方指引以更縝密的方法論應用影響力分析工具,確保優先關注之永續領域和重點工作與全球永續需求更趨一致。在「氣候變遷」領域,中信銀行積極推動低碳營運與低碳轉型,依循母公司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所訂定之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s, SBT),對於投融資部位中商用不動產、發電業專案融資、綜合發電業融資及一般產業中長期授信、投資等業務之中長期減量目標建立行動計畫。相較國內通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審查之金融機構,中信銀行將全產業之中長期授信部位,與投資部位之上市櫃股債、ETF及共同基金納入目標範疇,推動減量所涵蓋之資產類別最為全面;而中信銀行行動計劃實施範圍涵蓋核心營運所在地臺灣、海外分行以及日本、美國、加拿大、印尼及菲律賓等子行,減量涵蓋區域最廣。而在「普惠金融」領域,中信銀行致力提升服務品質與照顧弱勢族群,著重「公平待客及服務品質」及「金融友善服務」兩大主題,承諾將客戶滿意度、客訴7天結案率以及客訴問題處理妥適率為衡量指標,其中設定客訴問題處理妥適率逾90%,力求客戶問題可獲得妥適處理,不僅追求處理效率,更在乎客戶感受,進而提升客戶體驗好感度;此外,中信銀行將持續強化於全臺分行配備無障礙櫃臺及提供雙語服務,目標2025年涵蓋率達100%,同時應用全臺逾7,000臺ATM網絡布建無障礙ATM與視障使用者專屬功能,目標無障礙ATM臺數維持銀行業之冠,使各類型客群均能享有貼心便利的金融服務。中信銀行以聯合國PRB為永續發展指導原則,提升金融業影響力,將持續以積極的態度,擘劃永續經營藍圖,戮力肩負起企業永續引領者的角色。
拚實現2050淨零排放 國籍航空若未達標恐明年得買碳權
國際民航組織(ICAO)確立航空業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也依循規定將航空業減碳法制化,以2019年碳排為標準,2021至2023年需維持零成長,2024至2035年要降至2019年的85%,若無法達標,航空公司最快明年將開始購買碳權。國際能源總署統計顯示,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68億噸,其中全球航空業排放量約8億噸,佔全球排放量約2.1%。而根據「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規範,國際航空碳排放量的管理獨立於國家碳排放量之外,由ICAO負責管理,2022年ICAO通過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ICAO制定「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國際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以2019年碳排為標準,2021至2023年需維持零成長,2024至2035年要降至2019年的85%,並於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國際航線年碳排量達1萬噸以上的航空公司,必須監測碳排量並申報。民航局表示,2019年長榮、華航、立榮、華信、台灣虎航的總碳排量約1280萬噸,星宇航空則在2022年加入監測和申報。由於國籍航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20年總碳排量約922萬噸、2021年895萬噸、2022年911萬噸,都在零成長的目標之內。今年航班量未達疫情前,相較2019年應也能達到零成長。但2024年航空業持續復甦,減碳將成為航空公司的大挑戰,若無法達標,就得購買碳權。由於碳排量是每3年結算1次,航空公司若評估2024至2026年的碳排量會超標,最快2024年開始就可以先購買碳權,目前每噸約為10至12元美金。民航局說,一般航空公司能透過汰換新機、改善營運效率等方式減少碳排。
9月異常高溫!極端氣候加劇 2023恐成最熱一年
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C3S)表示,2023年9月的氣溫比2020創下的紀錄高溫要再高出攝氏0.5度。科學家警告,繼人類經歷史上最熱的夏季後,又再次出現異常高溫,今年恐怕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根據《CNN》報導,哥白尼表示今年1至9月全球平均氣溫比1850年~1900年工業化時期前高出攝氏1.4度,將可能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9月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6.38度,比1991年至2020年平均氣溫高出攝氏0.93度,比2020年9月平均氣溫又高攝氏1.75度。9月異常的高溫遠高於《巴黎氣候協定》中縣至全球暖化的攝氏1.5度門檻。雖然協議重點是長期平均氣溫,但這也已經顯示極端氣候正因為氣溫飆升而加劇。另外,據報導指出,9月的海洋溫度也打破紀錄,海平面平均溫度達到攝氏20.92度,是9月有史以來最高溫度,更是繼8月紀錄以來的第二高溫度;南極海冰也達到一年中這時候的歷史最低點。即使已進入10月,炎熱的天氣也沒有減弱的現象,氣候學家兼天氣歷史學家馬克西米利亞諾(Maximiliano Herrera)指出,包括西班牙、波蘭、奧地利和法國皆已打破10月份的歷史氣溫紀錄。促使全球暖化危機的主因仍是化石燃料,根據聯合國9月發布的報告證實,目前全球距離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長期目標仍相當遙遠,這項協定盼能將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1.5度內。
聯合國減碳行動亞洲第一站在台灣 世界 No.1 減碳表現在台灣
由聯合國所發起的個人減碳行動「ACT NOW 即刻行動」號召地球公民一起為地球降溫,更透過其官方平台 AWORLD 在世界各國與企業及組織合作,以「玩遊戲」方式紀錄每日碳足跡累計環保積分,增加所有參與者環保知識的同時,也能開始減少碳排放,一起延緩地球暖化!AWORLD 在世界各國所進行的累積環保積分的活動,亞洲減碳行動第一站就在台灣,透過與全聯、大潤發合作邀請大家在 PXPay 上記錄環保日誌、閱讀環保小百科後就可累計一分,每位參加者有機會抽中電動腳踏車外,11/24前全台累積 500 萬積分就會啟動北海岸淨海活動!目前三個月內共累積 400 萬積分,累積速度之快更是全球第一!地球發燒需要靠你降溫,最後 100 萬積分差你一分,快來一起動動手指為台灣加分吧!光是太平洋上的垃圾島就是台灣的44倍大,人類不環保的垃圾造成海洋悲歌(圖/AWORLD提供)。77%民眾不知怎麼開始減碳!先從觀念養成開始讓減碳變日常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調查指出,未來三十年內的全球暖化溫度必需控制在 1.5°C 內才能減緩地球暖化,AWORLD 執行長 Marco 表示:「世界上有 77%的民眾已經準備好學習及做環保,但不知道從何做起。」由於全球約 2/3 的溫室氣體排放汙染都與個人家戶活動有關,所以從我們所使用的電力、飲食到旅遊方式等都是減碳的方向,因此 AWORLD 在全球與世界各國許多單位合作推廣環保知識,透過教育、參與和測量碳足跡影響三種方式,讓個人、公司及組織前進永續生活。亞洲第一站在台灣!全台累計達 500 萬積分啟動淨海 號召更多台灣企業加入「這次和 PX Pay 的合作是 AWORLD 在亞洲第一個企業合作的減碳活動,從活動第一個月就讓我們感受到台灣人的超強行動力,積分累計速度之快是我們進行過的活動中最快的一個,也希望未來有機會能與更多想為地球暖化盡心力的台灣企業及團體合作!」Marco 補充道。這次與全聯 PX Pay 的合作,參加者不僅可以參加個人抽獎,有機會抽中電動腳踏車外,全台在 11/24 前總累積達 500 萬分,AWORLD 就會啟動北海岸淨海計畫,號召全台動動手指累積積分,為台灣達標動起來!Px Pay-點選環保行動日誌(圖/AWORLD提供)。地球發燒 靠你降溫!記錄環保日誌、閱讀文章及消費掃碼三方式累計環保積分減少碳足跡你我都可以,洗完衣服風乾就是之一!AWORLD 與全聯、大潤發合作動動手指就能累計環保積分。第一種累分法就是每天登入 PX Pay 記錄個人環保日誌(註),點選當日環保行為記錄碳足跡,你會發現原來「將剩菜打包回家」、「選擇當季食品」這些看似跟環保不相關的動作,分別可減少 0.6公斤及 0.8 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呢!你知道氣候與天氣的差別嗎?閱讀環保小百科文章後回答問題就是第二種累分法(註),每個月還會推出不同主題文章,增進環保知識就靠這啦!喜歡收集印花的消費者看過來!消費滿 200 元可獲得一枚印花,掃描印花後 QR code 就是第三種累分法!邁向低碳生活、共同減緩氣候變遷,就從動動手指開始吧! Px Pay-行動影響力說明(圖/AWORLD提供)。關於「ACT NOW即刻行動」「ACT NOW」即刻行動是聯合國因應氣候變化而發起的全球運動。此倡議是聯合國為了提高大眾對氣候變化的認識、企圖心和行動力,並加速實施《巴黎協定》所採取的號召行動。ActNow 主要透過AWorld官方平台和社群媒體進行推廣,讓使用者藉由紀錄日常行為,持續查看量化在節省二氧化碳、水和電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讓人們日常環保行為有所提升與改變。• ACT NOW官方網站:www.un.org/en/actnow• 2023聯合國大會High-level Week:https://www.un.org/en/high-level-week-2023• 9/20氣候雄心峰會Climate Ambition Summit:https://www.un.org/zh/climatechange/climate-ambitionsummit
從資金源頭引導產業低碳轉型 中信金陳佳文:首要須計算財務碳排放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今天(13日)表示,金融機構是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必須強化管理投融資資產組合,從資金源頭引導產業低碳轉型,首要任務即為計算財務碳排放,2020年中信金控即率先同業成為亞洲最早參與、導入PCAF方法學的金融機構,逐步發展永續商業策略及氣候風險管理機制。兩大國際氣候倡議碳核算金融聯盟PCAF執行理事Angélica Afanador、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秘書長Mary L. Schapiro,受邀出席中信金與彭博(Bloomberg)舉辦的「影響力金融論壇」,以「以資本成就氣候轉型」為方向,分享轉型金融國際最新發展趨勢,以及如何因應氣候風險的挑戰和機會。全球有425家、其中臺灣有11家金融機構加入PCAF,執行理事Angélica Afanador指出,目前許多地區法規要求金融業揭露溫室氣體盤查,PCAF提供金融業溫室氣體核算準則,為不同資產組合制定衡量氣候影響的方法學,進而辨識碳排熱區,以利發展減碳目標及路徑,並透過PCAF國家和地區分會,促進簽署機構合作及交流財務碳盤查經驗、挑戰與最佳實踐,為金融機構創造共好生態圈;PCAF亞太區負責人魏天歌則提到,若要達成《巴黎協定》設定21世紀升溫不超過1.5°C的目標,除了建設碳排核算系統工程外,亦須監管機關的支持領導,最終必須透過與客戶議合等方式具體落實低碳轉型商業策略。TCFD秘書長Mary L. Schapiro則分享揭露氣候相關風險有助企業管理風險與掌握低碳經濟轉型商機,隨著各國政府陸續將淨零轉型納入監管要求,數據揭露的一致性及可比較性愈趨關鍵;且金融業需要加速投資潔淨科技,參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地區的轉型投資。
中信金控不再新承作燃煤開採業投資、高敏感產業融資 承諾2035年全面退出燃煤開採業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積極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Development Goals, SDGs)與《巴黎協定》(ParisAgreement),將2050年淨零排放納入永續發展藍圖,並於今年6月底董事會通過即日起不再新增承作燃煤開採業之主動及被動投資,亦不再新承作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高敏感產業之新客戶企業融資及專案融資,2035年將全面退出燃煤開採、燃煤發電業、非常規油氣開採之融資。國際能源總署(The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報告顯示,煤碳及非常規油氣產業需加速轉型以達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中國信託金控身為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員,積極發揮金融影響力,旗下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台灣人壽保險公司(簡稱「台灣人壽」)、中國信託綜合證券及中國信託創業投資公司,即日起不再新增承作燃煤開採業之主動及被動投資、ESG高敏感產業之新客戶企業融資及專案融資,除非該新客戶為已提供轉型計畫之國營事業或當地政府持股大於50%者,或資金用途為永續發展之用;2035年前全面撤出燃煤開採、燃煤發電業、非常規油氣開採業之企業融資、專案融資與固定收益商品承銷,以及燃煤開採業之主動及被動投資。中信金控去年底遞交減碳目標予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持續調整投融資資產組合、提供金融商品及並議合,與客戶攜手邁向淨零碳排。中國信託銀行成立法人金融永續任務小組,提供客戶永續績效連結貸款及綠色貸款,同時偕同外部顧問協助客戶碳盤查、分析國內外法規影響並設定減碳目標;針對已有範疇一及二減碳策略之客戶則提供永續供應鏈產品,協助其管理範疇三供應鏈。此外,中信金控去年加入CDP科學基礎減碳目標聯合議合(CDPScience-Based Targets Campaign)後,成功議合77家企業承諾或取得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 SBT)核准,中信金控亦已完成投資組合財務碳排盤點,旗下台灣人壽持續議合投資資產中碳排占比高之企業,並追蹤其減碳目標及永續發展規劃。今年6月中信金控發布《2022永續報告書》與《2022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兩本報告書皆取得第三方確信,報告中揭露中信銀行ESG責任授信放款餘額逾新臺幣2,330億元,中信銀行及台灣人壽參與的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案場總裝置容量逾1,868兆瓦,年減碳量達356.1萬公噸,等同供給165.6萬戶家用清潔能源。中信金控亦持續邁向低碳營運目標,除於自有建物裝設太陽能發電外,今年7月1日起,於臺北市內湖區的中國信託行政大樓及11處營業據點導入綠電轉供,並規劃逐年增加。中信金控永續績效獲國內外認可,歐洲專業永續評比機構《Sustainalytics》最新發布之ESG風險評分為低風險(LowRisk)、ESG之重大性議題風險管理強健(Strong),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MSCI)ESG領導者指數(ESG LeadersIndexes)成分股ESG評比維持AA等級,並連續8年入選FTSE4Good臺灣永續指數前十大成分股,顯示中信金控於公司治理、投融資對於環境的影響、消費者保護,和資訊安全管理等重大議題之努力獲得各界肯定。
永續台灣論壇2/顧洋教授:節能減碳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
為了降低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影響,聯合國在2015年底通過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明確訂出「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水準的攝氏2度以內,並努力控制在1.5度內」。據了解,目前全球已有195國簽署加入此一協定。但即使如此,聯合國估計,本世紀末全球溫度上升可能達到攝氏3.5度!這意味著全球每年還必須再少排放150億噸的二氧化碳,才有可能達到目標。此後,節能減碳成為全球重要議題,目前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蔡英文總統也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將朝2050年淨零轉型的目標前進,並於2022年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目標訂定後,政府、企業與個人要如何跟進,才不致讓「淨零」淪為口號?本刊記者特別專訪在淨零排放這一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顧洋教授。顧洋表示,節能減碳是一個全球性議題,需要每個人共同承擔責任。但相較之下,「節能」又要比「減碳」容易一些,理由是節能也同時意味著可以節省費用,而減碳卻往往要付出更多成本。顧洋認為,「減碳是目前全球都面臨的一個挑戰性問題,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減碳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這代表要同時承擔經濟面的傷害。」因此節能和減碳雖是每個人的責任,但如果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付出一定的妥協。台灣將於8月7日正式成立碳權交易所,並決定碳費、徵收對象以及計算方式,最快在2024年就會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針對碳排放較大的企業收取碳費。對此顧洋則認為,在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通常只有在將碳轉化為利益時,才會開始思考實施減碳措施。「碳稅是一種方式,台灣的氣候法也保留了這樣的空間,雖然環保團體對此提出了質疑。」此外,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也顯示,愈早實施碳定價,減碳壓力愈小。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已有68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台灣的腳步明顯已落後。顧洋說:「實現淨零排放面臨的困難,在於它是一個外部性問題,只有當我們將其內部化並加入利益因素時,人們才會開始關注減碳的重要性。」他舉例,不管是汽車還是手機、電腦等,製造業比較容易從實物產品中創造利益。但這與環保工作不同,改善空氣品質和環境可以使人們更長壽,卻不能賺錢,企業界就很難完全參與其中。「因此將淨零和減碳納入金融領域有其目的性,否則它們可能真的會被視為事不關己的口號。」顧洋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圖片提供/CTWANT)而在國家層面要推動淨零和減碳,顧洋認為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在於缺乏典範國家」。每個國家在經濟、社會結構或歷史地理條件都各不相同,很難有一套標準的學習模式。譬如在經濟生活上,許多國家都以美國為富裕典範,住大房、開豪車、吃美食,但3.4億人口的美國,碳排放佔全球總量的15%至20%,美國的人均碳排量為17.6噸,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到五倍。「如果14億人口的印度要將美國視為典範,那麼碳排放將成為一個巨大且恐怖的問題。」根據世界銀行2021年的資料顯示,歐盟27國的人均碳排為7.05噸,日本為9.32噸,雖然比美國略好一些,但也都是二到三倍於平均值。而台灣呢?雖然總碳排量數於中段班,但因人口不算多,人均碳排卻高達12噸,也就是說,台灣每個人的碳排,可抵過「三個地球人」以上。對此,顧洋也認為,節能減碳(尤其是減碳)是知易行難的事,至少要從「做一個地球人」開始。那麼在減碳方面該如何實質行動呢?顧洋表示,對於台灣這樣相對被動的國家,必須跟隨大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推動減碳的同時,也要同時解決2千3百萬人的生活問題,所以一直以來被討論的再生能源,在聯合國、ISO這樣的國際組織中都被認為是減碳的解決方案之一。「對台灣而言,最令人頭痛的是能源政策的不穩定性,在政黨更換中改變政策的頻繁,都讓企業和人民很難制定出真正的再生能源發展方案,這讓減碳的路走得更加艱難。」顧洋認為,節能減碳永續發展最根本的辦法,是教育訓練和研發。他說:「對人的投資是絕對值得的,透過教育使企業了解碳足跡和水足跡的概念,了解自己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而了解自己在環保和減碳方面的責任。」不過他也坦承,這需要一段時間。從環保到減碳,當產業界了解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力,才能創造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的機會。顧洋認為,要談永續發展,先決條件就是必須先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福祉三個因素中,取得平衡與妥協。對於國家和產業來說,節能減碳也許是一個困難的課題,「我們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行動開始,如關燈、更換省電馬達、運用再生能源等,可以在短期內就看得到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成效。聯合國的目標是在2035至2050年間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顧洋認為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將一個值得關注的措施。依照聯合國的說法,電動車是在減碳方面最有效率的汽車動力,「如果能在電池續航力和充電速度方面有更顯著的進步,價格和便利性也有了改善,未來推動電動車普及將是一個短期應急和中長期規劃的重要舉措。」「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現況或表面,還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顧洋眼中的未來包括發展再生能源、持續改進環保產品品質等。他認為我們應該同時重視經濟發展和節能減碳,並通過教育和培訓來提高企業對環境影響力的認識,以因應未來市場的改變,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未來,創造更好的世界。顧洋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講座教授現任:■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 講座教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社團法人台灣環境管理協會理事長經歷:■台灣綜合研究院 副院長■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教授■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家發展基金審議委員■環保署顧問、環境影響評估、環境品質等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國家標準起草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專長:■環境工程■環境管理■反應工程■分離程序
地球又熱又擠 專家警告:印巴、印尼、菲律賓5年內恐因暖化不適合居住
透過數十年的研究和觀察,人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氣候變遷對地球如何產生深遠的影響,環保團體極力呼籲各國領導人作出積極減碳承諾,實現《巴黎協定》規定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有專家悲觀表示,大概5年內,估計全球超過6億人口因為高溫無法在原有土地生存,包括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等國家的民眾,有可能被迫向地球兩極移動才能生存。隨著世界變得更擁擠,暖化越來越嚴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氣候的變遷速度太過迅速,單就溫度變化速率就是物種調適自身的氣候棲位(climate niche)所需時間近20萬倍,全球物種無法跟上溫度變化的步伐而難以生存,所謂的氣候棲位,是研究團隊透過研究6千年歷史,找出人類與文明能繁榮發展的理想氣溫,結論是年均溫攝氏11度至15度最適合人類生存,若居住之地的氣溫越偏離這個溫度範圍,就會越難受。這項發表在自然永續性 (Nature Sustainability)雜誌上的研究評估也指出,隨著世界變得更擁擠,暖化越來越嚴重,該研究結論指出,非洲、亞洲、南美洲、澳洲的大片地區可能處於相同的氣溫範圍,如果暖化問題惡化,窮人將受害最深。研究發現,若地球變暖攝氏 2.7 度,包括印度、奈及利亞、印尼、菲律賓和巴基斯坦將成為人口暴露在危險高溫下的國家。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英國艾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全球系統研究所(Global Systems Institute)所長倫頓(Tim Lenton)說,地球均溫升高速度比預期早了10年,海平面上升速度更加快近3倍,若繼續放任地球暖化,2030年將失守1.5度的升溫防線,到了本世紀末,恐升溫達2.7度,屆時全球 三分之一的人口將失去適合居住的地區。研究發現,若地球變暖攝氏 2.7 度,包括印度、奈及利亞、印尼、菲律賓和巴基斯坦將成為人口暴露在危險高溫下的國家。倫頓還表示,目前的溫度每升高 0.1 攝氏度,就會有大約 1.4 億人暴露在危險的高溫下。另外,世界氣象組織先前宣布,在未來5年內,地球溫度有 66% 的可能性會比全球工業化前高出攝氏 1.5 度。有專家悲觀表示,大概5年內,估計全球超過6億人口因為高溫無法在原有土地生存。(圖/翻攝自推特)
碳權交易投資術1/台灣碳交所明年開張 網民沒法買?GOOGLE熱搜暴4倍
蔡英文總統日前釋出7月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明年開始交易,「碳交易」立即成了熱搜關鍵字,在GOOGLE TRENDS搜尋熱度較去年4倍!看不見、摸不到的「碳(CO2)」要怎麼買賣?碳更有綠碳、藍碳、黃碳等色,分別來自森林、海洋、土壤的碳權。「碳權交易」概念源自 1997 年《京都議定書》及2015年《巴黎協定》,為要控制全球升溫幅度而訂定碳排放減量的共同目標,在「總量管制」、「排放碳的權利」成本化概念下,超過配給碳排配額(Emission Allowance)的排碳大戶,可向排放未達配給量者買碳權,透過碳權交易、碳費定價及邊境碳關稅等,將「環境成本」具體化。台灣去年底也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今年4月19日蔡英文總統參與美國商會年會時也釋出,台灣將成立碳交易所,準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也預告明年開始交易。控制全球暖化幅度是第27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重點。(圖/翻攝自COP27臉書)儘管碳交易所的相關子法、執行細節及碳費如何定價,目前尚未出爐,但台灣碳交所的主管機關環保署指出,碳交易不是金融商品,只是一種抵換工具,交易的是從環保署申請到的「碳交易許可證」,分為「強制性、自願性」兩大部分,參與交易的也只有排碳大戶,一般人無法直接買賣碳權。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向CTWANT記者表示,依政府初步規劃,第一種「強制性」是在總量管制下,找出287家年碳排量超過2.5萬噸的設施、工廠,第二階段擴大範圍至500家,「目前三大碳排產業為工業、運輸、能源等。如果台塑集團有10家工廠,不一定每家都會被列管。」劉哲良指出,這是一種金融商品,這部份反映在會計科目的其他綜合損益、日後若價格上漲則反映在股東權益淨值增加,碳交所上線後第一個任務,即是協助境外碳權商品可在台灣交易。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圖/綠色公益提供)外傳碳費定價每噸落在300元?劉哲良指出,政府以「鼓勵減碳」為目標,環保署若收了一大筆錢也會被質疑,因此可能朝「優惠費率制」方向,例如定價每噸1000元,若碳排大戶減碳目標達成率越高、給予越高的折扣,使企業有極大誘因減碳、從事低碳轉型,例如2030年較某個基準年減碳3成,達成了碳費就打1折,工總甚至期望可以碳費全免。目前國際碳規格有三大主流,分別為歐盟(EUA)、加州(CCA)、美國「區域溫室氣體計畫(RGGI)」,碳費價格也不一,依CarbonCredits.com 在5月2日時價,強制碳市場部份,歐盟每噸碳價高達90.03歐元(約合新台幣2790元),澳洲38澳元(約合新台幣782元),南韓8.65美元(約合新台幣268元)、中國8.1美元(約合新台幣242元),這些碳交易以當地企業的當地碳權為主。「強制性碳權都是當地買、當地用,所以不會有國際接軌、國際認證等問題;就像是你來中經院上課、獲得一個證書,內容有效,但還沒有國際認證。」劉哲良解釋。各國、各產業碳權的價格不同,因此有邊境調整機制。(圖/翻攝自carbon credits官網)由於各國碳權的價格不同,為避免公司到碳價低的地方設廠「逃碳」,歐盟已制定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口到歐盟的商品須購買碳憑證,預計2026年上路、今年第4季試行申報,「這是『補差價』的意思。商品出口就像民眾帶『行李』出國,產品碳足跡控制在一定重量以下不用多付費。」紡織所總監黃博雄告訴CTWANT記者。在美國則是清潔競爭法案(CCA),預計2024年實施。第二種自願性碳權,亦即沒被強制納管者的「減量成效認證」,無論企業或社區,主動減碳或碳捕捉、造林、執行專案(如鋪設太陽能板、換電動車)等,在台灣可向環保署申請認證,也能向聯合國、國際碳權機制獨立機構,即可取得碳權,用於自願性市場交易(Voluntary Markets)。依CarbonCredits.com 在5月2日自願性碳權市場時價,自然碳抵換2.82美元,又分綠碳、藍碳、黃碳,分別來自森林、海洋、土壤,皆由國際認證機構衡量認證取得的碳權;至於各行業節能減碳,價格也不一,航空業1.71美元、科技業0.77美元。由於台灣碳交易所尚未設立,有部分科技大廠已向國際購買碳權,例如華邦電(2344)去年9月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 (CIX),並於11月完成首次交易,購入來自巴基斯坦紅樹林的「藍碳」,用於抵換碳排放。
碳資產管理與數位轉型助力淨零,台灣氣候聯盟籲加速碳定價與市場機制
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台灣正式邁向2050淨零目標。為與政府協力達成此目標,台灣氣候聯盟於今日在2050淨零城市展中舉辦「建設淨零新路徑:碳資產管理與數位轉型雙軌同行」國際論壇,匯聚國內外產官學界共同研討如何加快碳定價與建立市場機制,提升產業競爭力。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海英俊致詞表示:應強化國際合作,產業攜手共建永續競爭力。台灣目前規劃推行「碳費」機制,但很多國家同時也走向了碳排放總量管制與市場交易機制,目的都是實踐「排碳有價」的精神,不少企業也早政府一步,實施「內部碳定價」,將未來風險具體量化,並進而開拓低碳商機。作為一個外銷型國家,台灣產業必須加快步伐,以實現2050淨零目標並與國際接軌。本次論壇邀請到企業代表台達電子周志宏永續長、群創光電彭峻豪永續長;長期投入數位發展推動的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呂正華署長;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資策會董事長等要職,參與台灣多年數位計畫規劃的成功大學郭耀煌副校長、瑞士國際碳市場專家與日本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學者,進行專題演講與座談交流。工研院連振安工程師(左)、台達電子周志宏永續長、數位產業署呂正華署長、台灣氣候聯盟海英俊理事長、成功大學郭耀煌副校長、群創光電彭峻豪永續長及台灣氣候聯盟彭啟明秘書長與會共同探討台灣如何落實淨零碳排。(圖/台灣氣候聯盟提供)此外,菲律賓氣候變遷委員會( Climate Change Commission of the Philippines )代表團也遠道而來參加,並由團長Albert P. Dela Cruz現場與台灣氣候聯盟簽訂合作意向書,盼台菲雙邊共同應對氣候變遷,並進一步就水資源、再生能源、碳權交易及綠色環境等議題推展合作契機。論壇上半場針對「氣候治理與碳資產管理」,由瑞士碳權專家Mischa Classen、日本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的政策研究員TemuulenMURUN分享兩國如何藉由巴黎協定,帶著企業到開發中國家進行合作計畫,爭取國際碳權與碳商機;台達電子則分享一噸300元美金的高額內部碳定價實施,促進內部轉型的成功經驗。下半場探討「數位轉型淨零解方」,從「政策推動」著眼,了解政府如何協助打造韌性企業;再從「應用研發」談到AI、物聯網等技術,如何將製程/設備優化,以監測、預測、控制決策減少碳排;最後以群創光電的產業實證,印證數位導入對淨零碳排的幫助。數位產業署呂正華署長在專題演講中表示,推動「台灣雲市集平台」目的是讓中小企業可以更容易導入減碳計算、能源管理系統等相關雲端解決方案,而企業利用台灣雲市集平台的補助點數來採購,將由政府負擔五成,最高可補助三萬點,讓平台成為中小企業轉型利器。郭耀煌副校長指出,台灣資通訊產業貢獻GDP接近20%,但以硬體佔大部分,與美國為服務為主恰恰相反。因此應同步推動數位轉型與減碳轉型之雙軸轉型,確保發展AI與數位轉型的同時,也同步降低數位部門的碳排放,並化為所有利害關係人的DNA,如此才能讓台灣成為全球數位永續解決方案創新樞紐與數位淨零轉型典範。群創光電彭峻豪永續長也分享企業數位導入,建構企業綠色解決方案的經驗,將風險管理與永續發展結合,強化企業韌性之作法。台灣氣候聯盟彭啟明秘書長在主持綜合座談時,整合專家建議後提出:校園應積極培育數位與減碳人才,並將減碳與數位轉型融入學校教學與治理中。並結合數位發展部之各項政策工具與雲平台,協助目前較需要幫助的中小企業一起加入減碳與數位轉型行列。
112學測自然科與去年比「難度更高」! 補教師預頂標13級分
全國教師會解析今年學測自然科題目指出,物理領域題目中間偏難,化學領域部分則是疫情與諾貝爾獎入題;補教老師認為,今年自然科試題比去年難,預估頂標、前標分別為13級分、11級分,皆比去年降1級分。全教會說,學測自然科物理試題,綜合必修物理知識,測驗考生的閱讀理解、圖表判讀、分析推論、表達說明能力,難易度中間偏難。全教會指出,物理部分的代表特色題是第37至40題混合題組,主題是以2020至2030年減碳計畫為主軸,延伸討論水力發電的力學能討論。為了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暖化控制在2℃ 以下的目標,從2020年到2030年,煤的使用量需要減半。利用水力以取代燃煤來發電, 是很多國家降低CO2排放量所採取的對策之一。第51-54題為題組,提到自工業革命於1760年在英國開始後,人類對於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使用滿足了經濟 發展和產業革命的需求,然而這些化石燃料的燃燒,也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節節上升。化學領域方面,全教會說,疫情與諾貝爾獎入題、圖表及有機試題多、計算題不多且不難、若能融會貫通化學概念,比去年容易作答。生物領域試題內容靈活創新,貼近科學素養的需求,恐易輕忽基本科學知識的建構。。全教會說,生物領域試題易度與去年相比,整體較難,試題符合領綱,無超綱現象,預估分數可能較去年下降。其中有些題目扣緊時事,例如第12題提到2022年諾貝爾生醫獎之相關內容。全教會說,自然科地球科學試題靈活,台灣在地化題材豐富,多圖表與情境試題。其中第4題提到瘋狗浪,瘋狗浪是臺灣近岸海域常發生且易造成傷亡的原因之一,國人有必要去認識及瞭解。補教老師邱博文表示,今年自然科試題,物理、化學及生物等領域都比去年難,僅地球科簡單一點,整體來說,自然科試題比去年難,預頂標13級分、前標11級分,皆比去年降1級分。
即便堅持巴黎氣候協定 研究指出2100年「49%冰川融化消失」
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氣候變遷的關係,就算人類能夠完全遵守《巴黎氣候協定》,把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之前的攝氏1.5度之內,在2100年時,地球上還是會有49%的冰川因為融化而消失,而海平面平均上升9公分。根據《衛報》報導指出,這份研究報告於5日發表於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上,內容是針對全球21.5萬條冰川的未來進行全面性的觀察。而作者制定了4種環境,分別是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1.5度、2度、3度與4度。而實際估算之後,即便人類完全做到《巴黎氣候協定》的要求,也就是全球溫度控制在比工業化之前平均溫度高出1.5度內,到2100年十,全球會有49%的冰川消失,而這些冰川佔世界冰川總質量的26%。而如果平均溫度比工業化之前的溫度高出2.7度的話,歐洲中部、加拿大西部、美國、紐西蘭的冰川則會幾乎完全消失。而如果全球暖化達到4度的話,阿拉斯加當地的大型冰川會受到影響,而在2100年時,全球83%冰川也會消失。如果冰川融化,勢必也會影響到海平面的上升,而報告中指出,如果氣溫上升1.5度,全球海平面平均會上升9公分,而如果上升幅度達到4度,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15公分。而言就作者之一的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教授霍克(Regine Hock)表示,冰川的減少會影響到人類可使用的水資源,目前全球有20億人口的淡水需求是源自於冰川。而如果海平面上升的話,隨之而來的是風暴潮(storm surge),勢必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COP27氣候峰會順利閉幕 成立基金協助貧困國對抗氣候變遷
聯合國(UN)COP27氣候峰會20日在埃及閉幕,期間原則同意成立基金,為極容易因氣候異常衝擊的窮國支付相關損失與破壞,但該基金仍有大量問題而未定案。該基金會保留資金給因氣候因素造成損失與破壞的窮國,像海平面上升、破壞力更強風暴和其他氣候影響,凡科學家指向因氣候異常而導致突然或潛在地不可修復的破壞。參與峰會的已開發和發展中國家在會議最後幾小時才同意這措施。但與會官員警告基金只是整體協議裡一部份,一切仍在談判中。富裕國希望發展中國家做更強力承諾,在未來十年減少碳排放以符合巴黎協定氣候目標,即各國把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較工業革命前高攝氏2度以下,在1.5度內更好。基金針對在對抗氣候異常極脆弱的窮國,富裕國最大要求是不讓基金的錢,流向中國和其他所得較高卻被UN視為發展中的國家。與會官員表示成立基金過程裡要做的事情之一,是把部份國家也編入提供資金行列。富裕國希望中國、波灣產油國和其他發展中世界裡收入較高的國家一起捐錢。孟加拉等低海拔國家和小島國數十年來向國際尋求因氣候造成損失與破壞的補償,因為富裕國要為排放大部份引發全球暖化的廢氣負責。但富裕國一直抗拒,害怕補償先例一開,其政府與企業將面臨大量法律訴訟風險。美國官員強調峰會上同意成立的該金不會產生連帶法律責任。歐美等富裕國指新基金不是非要不可,因為能透過現存制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融資。該基金最終能否成立仍存疑問。除了由誰提供資金外,還有其如何運作和能否迅速協助受影響的貧國,因此在明年之前就基金的成立仍有大量具爭議的問題有待解決。
暢玩新北耶誕城 酒店每日限量3388元 享美食美湯又環「堡」
新北歡樂耶誕城即將於11/11盛大開城,今年與迪士尼攜手打造「雪白之城」,可愛的迪士尼角色裝置藝術、耀眼奪目的光雕秀及光廊佈置等,加上大咖雲集的巨星演唱會,預期將吸引超過600萬的人次造訪。鄰近新北耶誕城的傑仕堡有氧酒店特別同步推出「歡樂聖誕饗叮噹」住房專案,於開城期間入住,每晚只要$3388元起,每日限量10間,平日入住再加贈美饌餐券200點,可於酒店2樓餐廳使用折抵消費。且住客還可以免費享用頂樓景觀湯屋,體驗城市裡難得的全然放鬆,並可飽覽新板特區高樓百萬美景。在美食方面,傑仕堡有氧酒店特別與路易莎品牌「強強聯手」,住客可於1樓享用「路易莎咖啡」早餐。於酒店2樓設有丹生炊事與光焙若蔬食餐廳,提供住客多樣美味佳餚,是午、晚餐的最佳選擇。丹生炊事Tan Shou取自台語「趁熱」諧音,提供住客幸福滿滿美味鍋物料理。光焙若蔬食SunBerno提供新鮮、健康、創新的義式精品咖啡及窯烤披薩、異國蔬食料理等美饌,舒服無負擔的暖食饗宴。另1樓還有「布娜飛比利時啤酒餐廳」,供應各類精心烹調的義大利麵、燉飯、拼盤,與超過160款比利時啤酒,專案期間住客至布娜飛消費,滿額即贈「義式起司甜脆餅」。傑仕堡商旅董事長呂炳賢(左)、路易莎職人咖啡董事長黃銘賢(右)。而重視ESG企業社會責任的傑仕堡,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議題與逐漸枯竭的地球資源,將「環保」視為己任,11/11 COP27氣候峰會正於埃及舉行,今年的幾大目標,包括促使各國履行承諾、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等,傑仕堡深感認同,並同步承諾宣示積極響應節能減碳措施。例如酒店大樓取得「綠建築銀級認證」、客房內設有紅外線動作感測器,取代傳統插卡式更省電;且設有太陽能板與雨水回收系統,停車場設有電動車充電樁,加上全館空調維持26度、使用LED燈泡等,節約能源有一套。不僅如此,酒店更積極取得「自行車友善旅宿」,鼓勵騎乘自行車,減少碳排放、響應國際關燈日「Earth Hour關燈1小時」、並將推出環「堡」住房專案,入住即贈品牌環保袋,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如果傑仕堡送出6000個環保袋,則一年能減少約469萬個塑膠袋,如製造每個塑膠袋要產生57克的碳排放,就等於減少267公噸的碳排放。另外,我們要求供應商提出產品製造過程環保證明,傑仕堡以實際行動守護地球。酒店所在的傑仕堡全齡園區,期盼將歡樂耶誕城的美景延伸至園區中,用璀璨燈海與光廊妝點,讓整個園區充滿聖誕歡樂的節慶氛圍。選擇入住傑仕堡有氧酒店,與閨蜜好友家人一起歡度白色聖誕,支持環保,同時享受美宿、美食、泡美湯,快預訂「歡樂聖誕饗叮噹」專案。訂房專線02-7727-3000分機54062。
陸去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較2005年降5成
大陸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27日在10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據初步核算,2021年大陸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8%之多,同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並成功啟動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扭轉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態勢。李高表示,未來5年是大陸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下一步要繼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並具體提出6大方向。第一是把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落實「十四五」碳強度下降目標任務,包含加快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轉變。第二是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第三是穩妥有序地推進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第四是展開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的應對氣候變化宣傳普及,宣導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第五是推動落實《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加快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以及第六點的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實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合理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