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風
」這鍋不一樣1/市井風「龍門陣」俗又有力 經典川味牛油鍋麻辣過癮
天氣一冷,本就愛吃鍋的台灣人更是恨不得常駐火鍋店,我們一次介紹台北市4家風格獨具、獨領風騷的新奇鍋物店,讓喜歡吃鍋的饕客們也能聞香上門。每當店前燈籠亮起,宣告用餐時刻到來,下了班要聚餐的客人們便會瞬間塞滿不大的空間,從門口的「米其林沒推薦」、「何以解憂,唯有火鍋」,與店內牆上的「毛肚要燙,婆娘要胖」等讓人會心一笑的字句,便能感受到這間店「活潑」的調性。今春才營業的「龍門陣四川火鍋」主打的可是目前台灣少見的「牛油火鍋」,沒有台式麻辣鍋常見的鴨血、豆腐等鍋底,而是以發源地重慶正宗吃法為主,在鍋內擺上宛如冰淇淋的白色牛油帶出純粹香氣,還另外以花椒、郫縣豆瓣及朝天椒、小米辣、石柱紅這三種辣椒與牛油一同炒成橘色後再壓模,使這一鍋兼具了香、麻與辣。上桌後再倒入四川特有的「老鷹茶」與牛油塊融合成湯底,透過茶香解膩也是四川人的慣常吃法;接著涮上大塊毛肚與脆彈的黃喉(豬的主動脈)等食材,起鍋後蘸取混了香油、蠔油、蒜泥與香菜的「油碟」,甜鹹滑口之餘還能解辣。通常重慶人火鍋食材喜歡粗獷直給,以精緻份量集結川味火鍋必吃食材的「九宮格套餐」屬於成都特色,還貼心寫上適合涮煮的時間。(688元,圖/焦正德攝)「花生芽」(左起,128元)、「鮮萵筍」(98元)、「貢菜」(118元)具有不同脆度,都是推薦食材之一。(圖/焦正德攝)滾了之後下鍋煮約8分鐘「腦花」,口感近似豆腐。(100元,圖/焦正德攝)重慶人的「油碟」主要加香油跟蒜泥,由於台灣人喜歡甜甜鹹鹹的滋味,因此店內準備的是成都人偏愛的香油、蠔油、蒜泥與香菜等調料。(圖/焦正德攝)道地川味的背後有著三位老闆的明確分工,負責外場、行銷的嘟嘟和規劃未來展店、親手手寫牆上多幅大字的阿哲是姻親關係,兩人曾在成都從事連鎖餐飲,當時因緣際會認識經營燒肉與火鍋店的佳姐夫妻檔,本身是成都人的佳姐隨著台商丈夫來台後,和嘟嘟二人合夥開店,遂以流行於家鄉的牛油火鍋為主打,就連店名亦從四川方言的「擺龍門陣」(一群人聚在一起閒聊)而來,讓大家從「鍋」開始感受四川飲食文化。把關風味的佳姐提到,為了製作牛油塊,每次都得從早上10點開始備料,一路炒到下午,每次炒2百多斤也僅能供應約一週的量。來到這裡不妨試一下川味火鍋的特色食材,像是集結了毛肚、千層肚(與毛肚一樣皆為牛胃,口感較毛肚柔軟)、脆黃喉、鴨腸、腰花、鵪鶉蛋、嫩牛肉、魷魚與午餐肉的「九宮格套餐」,其中包括四川人喜愛的脆彈口感內臟,以及身處內陸卻又想吃海味的泡發乾貨,還有抓醃過使口感滑嫩、就算不小心煮久也不柴的嫩牛肉;蔬菜部分更有少見特色選項,例如帶有花生香氣又脆甜的「花生芽」、久煮仍保有清香的「鮮萵筍」、一口咬下可感受到「嘎嘣脆」的「貢菜」,都值得一試。由於牛油鍋不宜喝湯,記者也建議可選擇鴛鴦鍋另搭酸蘿蔔老鴨湯或番茄酸湯,其中前者是先將蘿蔔醃漬後在泡菜水中泡3~5個月,發酵帶出酸香風味,另外將鴨肉炒出香氣後再與蘿蔔熬湯而成,甘酸滋味還能提振味蕾。「粉蒸五花肉」的重點在於粉香與特殊口感,另有牛肉版可選擇。(98元,圖/焦正德攝)自製燒椒醬的「燒椒皮蛋」(左,128元)鮮辣爽口,常被台灣人做為餐後甜點的「紅糖糍粑」(158元),其實四川人常在等火鍋湯頭煮滾時便會先墊胃解饞。(圖/焦正德攝)「紅糖冰粉」除了口感近似愛玉的冰粉,還有花生碎、山楂、酒釀、紅糖水等,是四川人喜愛的消暑解膩點心。(68元,圖/焦正德攝)此外,店內也提供多款特色菜品可和火鍋穿插品嘗,例如將米打成粉狀、加入花椒與辣椒的「粉蒸五花肉」;「燒椒皮蛋」則得將辣椒先燒出焦香,剁碎後加入蠔油等炒製成燒椒醬;還有在油炸前裹上蛋液的「紅糖糍粑」,軟糯中還有著蛋香味;飯後再來碗酸甜解膩的「紅糖冰粉」,以四川風味完美收尾。除了饒富趣味的吃法,店內空間亦稱得上「生猛有力」,老闆之一嘟嘟表示,從疫情後四川便流行起「市井風」,宛如80年代老食堂、庶民人家的復古裝飾紅遍大街小巷,他們除了以各種諧音、趣味對仗的字句寫滿牆面,連桌椅、老鷹茶壺具也特地從四川搬來,就為了盡量原汁原味地復刻川味。想嘗鮮的人不妨找一天,和親友或同事一起來擺龍門陣吧。充滿煙火氣、彷彿走進熱鬧市場的店內,一次至多可容納32人。(圖/焦正德攝)高掛燈籠的門口充滿中式風情,在街道上形成鮮明風景。(圖/焦正德攝)DATA電話:(02)2756-0063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257號1樓營業時間:17:00~00:00,週二休網址:https://www.instagram.com/long_men_zhen_hotpot/備註:內用須加10%服務費,用餐限時90分鐘;寵物友善餐廳
派出所變身文化沙龍 民眾戴耳機穿梭嘉義街區開派對 搖擺舞、日式漫才點亮夜生活
近年南部縣市的藝文活動愈來愈蓬勃發展,展演形式也變得更加有趣、與大眾零距離。像是嘉義甫於8/16結束一場「時差浪漫—— Back to 1923, Open House Night, Chiayi! 無聲派對」活動,是由台中起家的內容整合暨策展團隊「留白計畫blank plan」攜手來自台南、擅長企劃音樂派對的民生電氣,串連3座嘉義市街區裡的場域、3種表演體驗,以今年5月才對外開放的歷史建築「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東門町 1923)為起點,帶領民眾戴上耳機,透過日式漫才、舞蹈、音樂表演等形式,走進嘉義老城區。東門派出所轉型為文化基地,首檔林臥雲文學紀念展僅到8/30,接下來仍將有其他展覽與活動輪番上陣(圖/焦正德攝)東門町1923入口以過去被譽為嘉義諸羅古八景之一的「萬山倒影」意象,結合描繪市井風情的《嘉義地理歌》(右),左為林臥雲紀念展部分展件。(圖/焦正德攝)要說到這場有趣的嘉義夜間街頭活動之前,要先提及做為嘉義市政府十大旗艦計畫中「文化新基地」與「舊城創新生」重要節點的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東門町1923)。自開館以來,不到4個月便吸引了超過6千名訪客。此處前身曾為派出所,最初興建於西元1923年(大正12年),其後歷經地震倒塌與重建。負責營運的留白計畫團隊首檔開幕特展規劃了「林臥雲文學紀念展《臥雲吟草》」,以日治時期嘉義儒醫林臥雲的詩書作品為核心,帶民眾慢慢走進百年前的嘉義常民生活。自開幕以來,還吸引曾在此居住的警察家庭重返舊地,並有將近90歲的老太太終於鼓起勇氣走進曾經望而生畏的建築。今夏留白團隊除了展覽,也在東門町1923推出「林臥雲詩稿編校分享會」、「夏日花藝體驗」、「島內移民-走讀東市場」等有趣活動,更以「時差浪漫」為主題,推出線上、線下系列活動,希望讓這座見證了歷史變遷的前派出所,能搖身一變成為串連古今的文化沙龍。用台語饒舌講述城市故事的「宝島材料行」,邀民眾隨著音樂一起律動,讓東門町1923從歷史建築變成派對場所。(圖/魏妤靜攝)漫才少爺以國、台語演出加上原汁原味的日式搞笑,讓現場不時爆出笑聲。(圖/魏妤靜攝)剛結束的無聲派對吸引了超過一百位民眾參與,大家戴上耳機在東門町1923聆聽由宝島材料行、DJ Litro、DJ Loco、DJ Boko等團隊演出,所呈現20世紀至Y2K時期的世界流行音樂潮流,讓參與者隨著耳機傳出的音樂自在律動;再前往當地人氣店家「桃城豆花」,聽來自日本的「漫才少爺」雙人組合,如何透過現代與日本人視角,引發觀眾的笑點共鳴,同一地點還有「SwingTaiwan」社交舞與搖擺舞學校,重現三〇年代舞步,帶大家邊扭動邊穿越回搖擺年代。如果屬於MBTI測驗中的I人,不想鑽進人群中,也可前往另一店家「新華美西裝社」,邊吃上一串鹹甜的日式糰子,邊透過耳機傳來的聲響感受百公尺外的派對氛圍;而在從東門町1923前往其他店家途中,還有表演藝術團隊「小事製作」以現下熱門的迷因音樂,帶領觀眾夜巡穿過老市場、行走嘉義街區,讓參與者用未曾想過的方式重新認識嘉義這座城市。位於南美館的「褐 umber」店內一隅提供新型態感官展演,每次都媒合跨領域創作,像之前首檔活動便結合動態曲目、手沖咖啡與輕食。(圖/留白計畫提供)留白計畫為嘉義夜間活動開闢了新的可能,團隊表示未來希望以更多創新的文化體驗挖掘嘉義不同的歷史樣貌,另外留白計畫今年也在台灣不同城市推出全新品牌,包括年初於林口開幕的藝文新聚所「胚 pae venue」,與植藝、選書店、設計師品牌等不同領域合作,讓在地生活圈有更多人文體驗;另外4月全新品牌「褐 umber」也進駐台南市美術館2館,是咖啡、餐點、展演共構的新型態文化展演空間。留白計畫團隊也表示,接下來會持續推動城市計畫,希望透過「空間再造」打造大家理想中的生活場域。「入坑夜間美術館-阿咧特展」展期進入最後一週,圖為民眾打卡熱點「北海小精靈」(前)與後頭的「書鴨」。(圖/魏妤靜攝)夜間也有不少民眾走進地坑遺址參觀大小怪獸。(圖/意識畫廊提供)另外隨著暑假即將結束,展覽也將於8/25結束的「入坑夜間美術館-阿咧特展」,則是第三屆「屏東夏日狂歡祭」的相關活動之一,繼2021年在屏東海口港「看海美術館」首展之後,藝術家阿咧再次受屏東縣府邀請,前往屏東縣民公園「地坑遺址」展出。先前展件一度受到7月下旬凱米颱風影響,於8月初又重新於戶外開放,其中除了草地上10米高的「書鴨」和位於水上、坐姿8米高的「北海小精靈」大型寫實氣球裝置受歡迎之外,在地坑遺址中也展出近年阿咧銅雕作品的大集合以及2024首度曝光的水墨作品,包括阿咧目前最大尺寸的水墨創作《地坑深深深幾許》,原作尺寸為210x576cm。入坑夜間美術館分為主展區「仙遊地坑」與「我進來了 我又出去了」、「一二三四五六七龍豬」、「Who’s咧」共4個展區,全新詮釋與傳統美術館有別的觀看型態,讓觀眾步入開放式空間中,和不同時空感的怪獸們相遇、互動,彷彿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在主展區中觀眾與怪獸會同置於大量水霧中,水霧除了建造怪獸異世界維度的氛圍,也增添了夏日清涼感。高達3米6的銅雕作品《七龍豬》(左)、阿咧大尺寸水墨作品《地坑深深深幾許》。(圖/意識畫廊提供)
【玩家帶路】大溪老街尋寶趣
位於桃園的大溪,就像一本歷史故事書,曾因航運發達而繁華一時,造就出特有的市井風情。不妨規劃一趟輕旅行,領略大溪之美。貿易興盛的大溪,是桃園最早發展的地區,並以橫跨大漢溪的大溪橋為對外聯絡的重要通道,這次的輕旅行,就以大溪橋為起點。現在的大溪橋,有巴洛克式的浮雕拱門,造型華麗絕美,但最早的大溪橋,是用竹籠與石塊堆疊而成的竹木板橋,日治時期改建為雙孔鋼索吊橋,並在二○○一年美化重建成目前的模樣。漫步在僅供行人與自行車通行的橋面上,遠眺石門水庫與淡水觀音山的秀麗景致,伴隨著徐徐微風,無比愜意。橫跨大漢溪的大溪橋造型優美,不少人來此拍照、欣賞風景。(圖/于魯光攝)四連棟現今為展覽空間,述說大溪如何發展為文化底蘊豐厚的老城鎮。(圖/于魯光攝)大溪武德殿的外觀為日本傳統寺殿造型,是目前全台武德殿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圖/于魯光攝)百年建築 變身展館搭乘大溪橋頭新建的透明景觀電梯向上,穿過充滿歷史氛圍的中正公園,就來到散落在大溪各處、以無圍牆博物館群為概念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位於大漢溪邊、有百年歷史的「壹號館」,是九棟博物館中最先開放的建築,過去曾是「大溪公學校」校長宿舍,現在則是文化導覽空間。「武德殿」是日治時期用以修練柔道與劍道的場館,採傳統日式建築中的「寺殿」式樣興建,以示莊嚴肅穆。目前全台武德殿共有十一座,規模依當年行政區的分級而不同,大溪武德殿屬於市、郡設立的「支所」,值得一看。旁邊的「四連棟」,則是大溪警察宿舍群二十三戶建築中的一部分,現今規劃為常設展館。前往大溪中央老街,不妨到前身是服飾老店、開業不滿兩個月的「再春食堂」,品嘗以豆製品為主角的美食。老闆曾經在澳洲及英國的餐廳工作,回到家鄉大溪與兩位好友合開此店,招牌餐「豆乳唐揚雞」的雞肉,特別以芋頭豆腐乳混合芝麻醬醃漬後再油炸,吃起來外酥內嫩、甘甜多汁;「照燒豆腐豬肉漢堡排」以豬絞肉與豆腐七比三的比例製作漢堡排,搭配鹹鹹甜甜的照燒醬好開胃,堪稱超強的白飯殺手。壹號館是木造的日式建築,具有高架設計的特色。(圖/于魯光攝)再春食堂的照燒豆腐豬肉漢堡排,搭配玉米筍、番茄及豆腐,兼顧美味與營養(250元)。(圖/于魯光攝)姚茶館的扣肉滷得非常入味,看似肥嫩卻不油膩,Q彈可口(小份360元,大份720元)。(圖/于魯光攝)私房菜色 國宴飄香步出餐館不遠,就抵達和平老街。這裡的建築在巴洛克式繁飾主義中,融入閩南傳統的裝飾圖案,千萬不要走馬看花,細細欣賞牌樓上的鳥獸花草等立體浮雕,非常有趣。大溪因臨近復興區山地,木材取得十分容易,造就了木器業的盛行。和平老街上的「協盛木器行」已有八十年歷史,展示著眾多神像與實木桌椅,琳瑯滿目。再往裡頭走,便是「姚茶館」私房料理的用餐區,必吃的「招牌扣肉」,入口滿是懷舊的甘醇醍醐味,作工繁複的「國宴豆干」曾獲選為國宴菜色,來這裡必點,而自製的「招牌手工燒卷」,以嫩豆皮包裹豬絞肉、荸薺及蔬菜末,再炸到微酥,美味十足。國宴豆干以滷包和獨家調味重覆熬煮3次再放涼,吃得到濃郁豆香(小份100元,大份150元)。(圖/于魯光攝)姚茶館隱身在協盛木器行中,必須走入木器行內才吃得到。(圖/于魯光攝)大溪和平老街特色商店林立,巴洛克式牌樓立面上的裝飾圖案也十分華麗精采。(圖/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打卡景點 夢幻吸睛告別老街,前往距大溪市區約十分鐘車程的大鶯路,拜訪兩處當地人推薦的熱門景點。原本沒有營業的歐式洋房建築「黃色小屋」,讓人眼睛一亮,每逢韭菜花季,都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因此屋主將它轉型為咖啡莊園,讓遊客在拍照之餘,也可以一邊休息,一邊享受悠閒時光。同樣在大鶯路上、意外暴紅的「中庄調整池」,是石門水庫下游的備用池,透明玻璃棧道景觀平台從今年一月起限時開放,天氣好時,藍天與水中的倒影相映,美得彷彿置身國外。色彩鮮豔的黃色小屋咖啡莊園非常適合拍攝美照,屋主還在前院養雞,讓客人體驗餵雞樂趣。(圖/于魯光攝)原本沒有營業的黃色小屋,在網路上暴紅後,轉型為咖啡館。(圖/于魯光攝)在中庄調整池的透明玻璃棧道景觀平台,可以拍出水天一色的美景。(圖/于魯光攝)黃色小屋供應咖啡及簡餐,很適合小坐休息(左下/拿鐵150元,右上/抹茶拿鐵130元)。(圖/于魯光攝)如何到大溪?搭乘高鐵或火車到桃園後,可轉搭台灣好行501、5096與5098等公車路線前往大溪;若是自行開車,行駛國道3號於大溪交流道下,到大溪市區車程約15~20分鐘。INFO大溪橋地址:桃園市大溪區瑞安路一段壹號館地址:桃園市大溪區中正路68號電話:(03)388-8600武德殿地址: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33號四連棟地址: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17、19、21、23號再春食堂地址:桃園市大溪區中央路178號電話:(03)387-0178協盛木器行 姚茶館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91號電話:(03)388-2567黃色小屋咖啡莊園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大鶯路449巷17號電話:0932-148-548中庄調整池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大鶯路1020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