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份額
」 股價 輝達 蘋果 特斯拉 中國2025年摺疊機銷量恐衰退 等蘋果「這一年」降臨搶救市場
顯示供應鏈顧問公司(DSCC)最新報告指出,可折疊手機的面板出貨量在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智慧型折疊手機市場在2024年出現首次停滯,預計2025年也將下滑,推估整體市場將在2025年面臨進一步的挑戰。而蘋果的折疊型手機,預計會在2026年登場。根據DSCC報告指出,在2019至2023年間,摺疊手機每年超過40%的增長,但這一切在2024年戛然而止。DSCC預計2024年的增長僅為5%,2025年更可能下滑4%,需求停滯在2200萬塊面板左右。DSCC分析,摺疊手機市場停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三星的Galaxy Z Flip 6手機及其早期機型採用率不如預期。2024年,Z Flip 6的面板出貨量預計將比2023年的Z Flip 5少10%以上,需求依然高度集中在韓國和歐洲,而在美國和中國市場採用率未見起色。雖然Z Fold 6在2024年的表現預計會略優於2023年的Z Fold 5,但整體來看,三星的可折疊面板採購量將下降超過20%,達到自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除此之外,華為同樣面臨困難,2024年下半年,華為的面板採購量大幅下降,其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30%降至第三季度的13%。這主要由於Mate X6和Pocket 3的推出時間晚於前代機型,導致面板出貨延遲,以及Mate XT的採購量低於預期。因此,華為2024年的需求被下調超過20%。即便如此,華為在2024年的可折疊面板採購量仍將增長90%以上,市場份額從18%上升到33%。但受到中國進口高端處理器及最先進半導體設備限制的影響,華為在旗艦智慧手機市場上處於劣勢,並且正在縮減未來可折疊機型的數量。另外,市場缺乏新進挑戰者也是一個關鍵因素。除了三星和華為,目前還沒有第三個品牌能挑戰這兩大巨頭的地位。2023年和2024年,三星和華為的面板採購量合計佔市場的70%,隨著多家中國品牌縮減可折疊手機的投入,這一份額可能在2025年進一步增加。摩托羅拉(Motorola)和榮耀(Honor)等品牌份額僅在個位數的高位。此外,由於價格彈性不足、利潤有限及銷量不佳,一些品牌目前已經停止摺疊手機的開發,還有些品牌因高價位需求低迷而退出市場。但DSCC認為,蘋果預計將於2026年下半年進入折疊手機市場,憑藉其在旗艦智慧手機中的主導地位,有望為整體市場帶來顯著增長。任何在外形、功能、使用場景及耐用性方面的改進,都可能激發新一輪的需求。預計2026年將成為可折疊手機的創紀錄之年,增長率將超過30%,而2027年和2028年也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此外,預計2026年將有另一個品牌推出三折機型,並且2025年將問世首款可滑動筆記型電腦,2026年將有更多類似機型出現。報告中也提到,透過面板採購量的減少,其實就能反映整體市場的停滯。2024年第三季度的面板採購量同比下降38%,且預計未來五個季度中的四個季度都將同比下降。然而,三星仍以40%的市場份額領先市場,雖然這一份額比2023年的52%有所下降。在第三季度中,三星的市場份額為51%。
foodpanda母公司把西班牙外送員納入正職 股價馬上暴跌近10%
外送平台foodpanda的母公司Delivery Hero,日前表示要把西班牙子公司Glovo的外送員納入正職員工名單中,目的是為了應對西班牙勞工法的壓力,以及避免潛在的法律責任增加。但業界推估此舉會讓Delivery Hero損失高達1億歐元。所以在消息曝光後,Delivery Hero的股價快速下跌了10%。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在2022年至2023年這段期間,西班牙政府因Glovo未正式聘用外送員而對其開出罰款。雖然Glovo後續有針對這些罰款提出上訴,並且在部分案件中取得勝訴。但Glovo所面對的法律風險的確明顯增加,所以這導致Glovo決定轉變模式,將外送員納入正式的全職僱員行列,以減少未來的法律風險。後續Delivery Hero在聲明中表示,此次的政策變動是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法律不確定性,導致潛在責任增加」。但瑞銀(UBS)的分析師指出,這並未確定解決與過去違規行為相關的最終成本,反而可能增加企業的應付金額。市場對Delivery Hero此舉也反應不佳,Delivery Hero的股價在消息曝光後,瞬間下跌9.7%,成為歐洲STOXX 600指數中跌幅最大的一支股票。報導中提到,目前Glovo在西班牙擁有約1.5萬名外送員。隨著新政策的推行,這些外送員將逐步轉為全職僱員。除Glovo之外,Just Eat和Uber Eats也在西班牙的食品外送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英國外送平台Deliveroo於2021年底退出西班牙市場後,這兩個品牌迅速取得市場份額。Just Eat Takeaway的股價在此期間上漲了1.2%。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表示,由於Just Eat已經對外送員採取雇傭制度,所以這事件反而是對Just Eat來說是小幅正面的,有助於使其競爭對手的成本基礎拉平。
英特爾市值損失近50%!拉下季辛格也「難救」 專家:台積電繼續一個人的武林
待在英特爾超過40年的執行長季辛格(Gelsinger)於美東時間12月1日正式退休。曾嗆聲要超車台積電的他,在近4年的任期內,為英特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市場地位仍持續下滑。對此,科技專家許美華點出關鍵稱,英特爾是體質、結構問題,拉掉基辛格也是「神仙難救」,「台積電繼續一個人的武林!」季辛格3年多前甫上任時,曾嗆台灣「不穩定」並揚言超車台積電,但張忠謀當時就神預言「基辛格難在5年內將英特爾拉回盛況」。如今英特爾在今年11月報告季虧損高達166億美元,為該公司史上最大虧損,公司董事會最終也對基辛格失去信心,給了他退休或被解職的選擇,季辛格選擇結束他在英特爾的職業生涯。消息公佈後,英特爾股價2日盤中一度漲超5.7%。現年63歲的季辛格曾被譽為這家晶片巨頭的「救世主」,他表達了對公司的熱愛,並決心幫助英特爾重振代工業務、重新奪回晶片製造業「領頭羊」地位。業界分析師對基辛格的回歸抱持希望,因為他曾是英特爾的工程師,也是公司史上首任首席技術長。然而,季辛格面臨一些結構性問題,這些問題過於龐大,難以迅速克服。即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季辛格雄心勃勃的擴張計畫下,英特爾依然難以擺脫與英偉達和AMD的競爭壓力。季辛格也大力推動了公司與美國政府的關係,成功地獲得了一項為國防部生產安全晶片的合約。但隨著英特爾的開支變得越來越激進,投資人的熱情開始消退。人工智慧革命推動了其他半導體公司的發展,而英特爾在爭奪AI市場份額的努力卻未能奏效,這導致了更多的投資者懷疑,並且今年公司市值已損失近50%。對此,科技專家許美華也直言,其實季辛格被退休,一點也不意外,「這位老兄從上任到現在,除了嘴很秋,開出來的支票沒有一張兌現,董事會的耐心是有限的。」但她也點出關鍵,「說句公道話,英特爾營收衰退、股價大跌,已經是體質、結構的問題,不做翻天覆地的整頓,拉下季辛格換人也沒用,神仙難救。」她補充,半導體先進製程製造方面,英特爾如今陷入低迷,三星情況也差不多,「台積電繼續一個人的武林!」
天璣9400發威! 聯發科10月營收創兩年新高
IC設計大廠聯發科(2454),8日公布自結財報,10月合併營收為511.17億元,相較上個月446.75億元,月增14.42%,相對去年同期428.1億元,年增19.4%。在2024年前10個月累積營收方面。則為4436.6億元。聯發科預估第四季合併營收介於1,265億至1,345億元,季減4%至季增2%區間,然而天璣9400的強勁成長、旗艦級產品營收年增有望突破7成。法人亦樂觀預估,在生成式AI驅動下,旗艦晶片市占率將超過3成。聯發科10月合併營收寫近兩年來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27.97%。法人指出,天璣9400將第八代NPU整合,進一步優化生成式AI功能,相較天璣9300,首波客戶導入機種更多,價格調整亦有助於緩解成本上漲問題。然而,法人對於2025年智慧型手機由AI帶動的換機周期將不會出現。聯發科指出,目前正在投入大量精力開發生態系統,以實現所有邊緣裝置之間的AI應用;不過,GenAI功能可能還需要2~3年的時間,方能滲透至中階、主流智慧型手機市場。另一方面,AI將幫助聯發科擴大其在旗艦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法人提到,多因素推動之下,聯發科2026年將有更強勁的成長,與輝達的合作尤其令人振奮。
日本電器大廠驚傳破產! 發薪前「解僱全公司」2千員工瞬間失業
日本大阪電子製造商船井電機(Funai Electric)驚傳倒閉。消息指,船井電機由於與中國企業的價格競爭,經營赤字已成為普遍現象,截至今年3月底,該公司債務總額約460億日圓,由於重建前景渺茫,決定啟動破產程序,而24日公司緊急召開情況說明會,向員工通報了消息,目前已有約2千名員工被解僱。對此,員工透露,在25日發薪日當天都還沒拿到薪水,無奈嘆「沒想到會來的這麼突然。」據日媒報導,船井電機生產「FUNAI」品牌液晶電視和其他產品,主要向北美等海外市場擴張,且在液晶電視業務上,一度佔據北美市場份額第一,然而,由於與中國企業的價格競爭,經營赤字已成為普遍現象,截至今年3月底,該公司債務總額約460億日圓。此外,今年3月以來,該公司的高階主管接連變動,管理架構陷入混亂,10月母公司收購的一家沙龍被發現未支付網路廣告費,導致該公司的信用狀況日益受到質疑,最終由於重建前景渺茫,決定啟動破產程序。船井電機於24日召開情況說明會,向員工通報了被解僱的消息。據工會官員稱,大約2000名員工被解僱。對此,員工們透露,25號是發薪日,但都還沒收到薪水,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也表示驚訝「我沒想到會突然發生,所以我很驚訝,眨眼間就結束了。」一位在公司工作了17年的男子更表示,「大家默默接受,沒有生氣,我也是這樣的。」
黃仁勳成「4兆男」進入富比士前10大富豪 2年漲6倍身家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需求持續飆升,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身家暴增,一舉升至1241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元),於21日進入《福布斯》全球實時億萬富翁排行榜的第十名,這也是他首次進入前十名。根據《福布斯》最新數據,截至21日收盤,黃仁勳的淨資產增加了36億美元,達到1241億美元,超過了微軟前執行長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後者的淨資產為1225億美元,兩人互換了全球富豪榜的第十和第十一名。隨著Nvidia的股價上漲4.1%,達到歷史新高的每股144美元,黃仁勳的財富隨之大幅增加。黃仁勳的大部分財富來自他在Nvidia所持有的約3.5%股權,這部分股權價值1222億美元。作為Nvidia的創辦人之一,61歲的黃仁勳自1993年公司成立以來一直擔任首席執行長。儘管今年夏天他出售了價值7.13億美元的股票,但他仍是該公司最大的個人股東。報導中指出,Nvidia是全球領先的客製化人工智慧技術設計公司,擁有約80%的AI加速器市場份額,這些技術是亞馬遜、Google、Meta、微軟和特斯拉等大型科技公司用於開發高端AI應用的關鍵。Nvidia的GPU從遊戲圈起步,如今成為大型語言模型的主要硬體支持,其中包括OpenAI的ChatGPT等熱門應用。黃仁勳曾表示,客戶對於Nvidia產品的需求「瘋狂增長」,並形容客戶對這些技術感到「非常激動」,這股AI熱潮促使Nvidia的股價在過去兩年內飆升超過1000%,該公司本財年的利潤預計將比上一財年增長1400%。此外,兩年前黃仁勳在《福布斯》400強榜單上的淨資產僅為206億美元,如今隨著AI技術需求的急速增長,他的財富在短短兩年內激增了六倍。
4年存款逾180萬 山東女取款一看「餘額是0」傻了
什麼情況?中國山東省淄博市一名女子多年來在齊商銀行存款,金額超過40萬(人民幣,下同),沒想到取款時餘額竟是0。對此,銀行客服已向相關業務部門反應,目前還在等待結果。據了解,當事人齊女士列印近4年銀行存款明細,發現每一筆錢,當天都在儲戶未知的情況下被提領。齊商銀行客服告訴《極目新聞》,已將該問題反應給相關業務部門,目前正在調查處理。該行是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准成立的合法金融機構,資金雄厚,不會出現這種狀況,對於存在該行的存款,也都有存款保險,存款人可獲得最高50萬元的存款保險賠償。從齊商銀行官網簡介可以得知,齊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8月28日,是中國第4批城市信用社組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截至去年12月底,齊商銀行資產總額達到2367.56億元,各項存款餘額1825.6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373.59億元,在淄博地區存貸款市場份額持續保持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消息一出,引發一番討論,網友紛紛感到傻眼:「銀行是怎麼知道密碼的?」、「應該司法介入吧?」、「現在銀行都不保險」、「離譜」、「讓子彈飛一會,感覺會反轉,這種戲碼太多了」、「什麼事發生了都是關注跟進或者正在處理,就是沒有回應怎麼情況」。
省話一哥動起來3/聯發科對決高通帶旺供應鏈 外資不懼地緣政治搶買台股
來到2024年尾,手機競賽火熱展開!9月有蘋果iPhone 16、華為三摺機等重磅新品登場,10月輪到晶片業者上陣,聯發科(2454)在10月9日推出天璣9400,包括vivo、OPPO、Redmi紛紛宣布採用,高通也預計在10月22日高峰會期間發表新一代旗艦款Snapdragon 8 Gen 4,搭載自家架構Nuvia的 AI,由小米首發,均採用台積電(2330)最新3奈米製程,就是要正面對決。而神仙打架,也打出大量新手機品牌市場熱度,且AI概念將成下一步旗艦機的標準配備,連國際數據公司(IDC)都因此上修今年智慧手機的銷售成績。IDC全球季度手機追蹤報告,原本在2月時預期2024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成長4%,但8月最新數據提升到5.8%,達到12.3億部,主要就是AI手機的刺激消費,當然,這也顯示相關的供應鏈都有一波上漲的機會。IDC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73億部,2016年達到14.7億台最高峰,市場飽和後每況愈下,除了2021年有新冠疫情的居家辦公需求而衝上13.55億台,去年僅剩11.67億台,比最高峰少了兩成,不過今年局勢終於轉變。IDC資深研究總監Nabila Popal表示,主要受到中國及新興市場Android手機增長驅動,隨著蘋果也有AI功能,2025年iOS將成長4%,從而推動更快的升級換代;預計2024年AI手機將實現344%的強勁增長,佔總市場的18%,且因越來越多的旗艦機型內建生成式AI功能,平均售價將是普通設備的兩倍以上,進一步推動市場的高端化趨勢。Google在安卓平台上優化AI體驗,增加與iOS的競爭優勢。(圖/翻攝自googleYT)摩根士丹利基於聯發科在AI手機市場的領先地位,加上利潤率改善、多元化的業務進展等,維持「優於大盤」評等,目標價上看1588元,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表示,長期而言,聯發科在AI晶片市場具有巨大潛力,旗艦級處理器在2023年創造約10億美元營收,預計2024年的市場份額將增至30至35%,帶動營收增長至20億美元;不過目前邊緣AI應用相對不足,Android手機預計在Google優化AI體驗後,為Android系統的手機增加競爭優勢。大華國際證券投顧分析師蘇建豐表示,聯發科的天璣9300、9400晶片效能是領先的,所以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第四季回溫的情況下,營收跟獲利有機會出現成長。「現在主要IC設計的推動需求是AI,帶來另外一個活水,除了手機,PC和NB的產業庫存調整差不多了,IC設計類股在整個資金開始進來的情況下,只要能確定產業趨勢開始扭轉、往上走,其實業內主力很願意操作IC設計族群,他們的股性很活潑,只要資金真的進來,族群就會開始去做輪動。」「目前晶圓製造、像是台積電的訂單這麼滿,如果中游滿、上游的IC設計會不滿嗎?」蘇建豐表示,如果消費性電子開始回溫的話,整個半導體供應鏈都會活絡起來。台灣業者是大陸品牌手機重要的供應鏈。(圖/報系資料照)摩爾證券投顧分析師林鈺凱表示,先前總統賴清德在國慶活動上的「硬派宣言」,難免造成兩岸緊張,過去外資最擔心的都是台灣的地緣政治,但近期都回來大買電子權值股,包括台積電、鴻海和聯發科,就顯示他們認為現在的台股有利可圖,都想來拼一把。「近期聯發科也有一個平台整理區的突破,主要反應兩件事情,首先旗艦的5G晶片天璣9400剛發表,受惠於中國大陸的經濟全面回溫,再加上9月營收表現好,第三季的財測是達到高標,」林鈺凱表示,天璣9400是為AI而生的晶片,又主打旗艦機款,現在使用手機的概念跟以前不一樣,以前有分平價、旗艦機種兩大市場,可是現在都開始聚焦在旗艦機種,連很多開發中國家、或中國大陸也都去追求旗艦機款,未來聯發科要在這個區塊持續保持領先地位不難,所以股價近期開始出現黃金交叉。IDC數據也顯示,2024年第二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前三名依序為三星、蘋果、小米,接下來是vivo和OPPO。除了外界常提到的蘋概股,其實除了三星之外,法人表示,大陸品牌手機大量採用台灣的供應鏈,像是華通(2313)、大立光(3008)、致伸(4915)、臻鼎-KY(4958)、矽創(8016)等,都有機會受惠。
輝達繼續創新高? 大摩分析師:Blackwell未來一年供應已售罄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本週在紐約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財務長克萊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以及晶片製造商管理團隊的其他成員舉行了爲期三天的會議。由於其GPU晶片需求持續飆升,大摩認為輝達(NVDIA)的股票有望進一步上漲。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oseph Moore表示:「管理層的每一個跡象都表明,我們仍處於人工智能長期投資週期的早期階段。」該行重申對輝達股票的「增持」判斷,上看目標價150美元,這意味著該股有機會上漲11.2%。Moore指出該股仍是半導體領域首選,並稱輝達仍處於人工智能創新的前端,並擁有獲得新市場份額的機會。他說,對英偉達長期前景仍然非常看好,但考慮到目前的股價反彈,料短期上漲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盈利門檻。Moore表示,輝達下一代GPU芯片Blackwell的生產正在「按計劃進行」,且未來12個月左右的供應已經售罄,這意味著現在下訂單的客戶要到2025年底才能收到貨。分析師們表示,「這將繼續推動對現有Hopper架構產品的強勁短期需求」。此次會面充分表明Blackwell仍然強勁,並且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重要客戶跑掉、3奈米良率太低 外媒爆料三星電子「陷入困境」
目前有消息指稱,三星電子的晶圓代工業務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3奈米製程良率偏低和客戶流失,導致代工業務陷入困境,並且接連出現虧損的情況。今年7月,三星集團的子公司三星證券發布一份名為《地緣政治範式轉變與產業》的報告,建議將晶圓代工業務分拆並在美國上市,而這建議是在晶圓代工業務持續受挫的背景下提出的。根據《Business Korea》報導指出,從下半年開始,三星開始進行Gate-All-Around(GAA)3奈米第二代工藝的量產,但由於良率不穩定,該製成未能有效吸引客戶,反而造成三星在市場地位上的危機。相較之下,台積電(TSMC)在市場中仍占有主導地位,根據市場調查機構TrendForce的資料顯示,台積電在第二季度的市場份額達到62.3%,而三星僅有11.5%。報導甚至使用「陷入困境」來形容此一狀況。針對當前的困境,三星電子計畫於24日在網路上舉行晶圓代工論壇,這有點反常的行為,被視為是反映晶圓代工業務的艱難局面。同時,三星還計劃在10月中旬公佈各事業部的第三季度業績,南韓證券業界預計,包括晶圓代工和系統LSI部門在內的非記憶體業務部門將繼續面臨嚴峻的情況,預計營業虧損將達到5000億韓元(約3.85億美元)。除此之外,三星晶圓代工業務的技術發展也遇到了障礙。GAA 3納米工藝製造的Exynos2500晶片良率過低,這使得該晶片是否能夠應用於明年的Galaxy S25系列仍有變數。另外開發中的2奈米工藝也出現進度延遲的情況,兩者疊加之下,進一步讓三星的技術發展計畫變得更加複雜。除了技術和市場問題,三星在爭取重要客戶方面也出現問題,如Nvidia、Apple等全球科技巨頭,目前都已宣布與台積電合作晶圓代工,這使得三星難以吸引類似高知名度的客戶。近期,三星內部傳出將「部分晶圓代工人員調至記憶體業務部門」的傳聞,這被認為是公司內部可能正在重新分配資源的情況。對於晶圓代工業務的戰略變革,三星證券認為,晶圓代工業務需要更緊密地與客戶接觸,因此應在美國等地積極進行本地化,例如建立更多工廠。三星證券的一位代表也提到「由於晶圓代工業務需要與客戶更緊密接觸,因此需要在美國等地積極本地化」至於是否應該分拆晶圓代工業務,不少專家的看法都存在分歧。一名專家指出,分拆晶圓代工業務對公司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戰略選擇,其可行性及可能帶來的影響難以預測。而根據《sammobile》報導指出,如屆時3奈米的Exynos2500晶片真的無法量產,三星可能會被迫在Galaxy S25系列機型中使用Snapdragon8 Elite晶片,其中包括GalaxyS25、GalaxyS25+和GalaxyS25 Ultra。報導中提到,Snapdragon晶片過去曾被認為比Exynos晶片稍微更強大和高效,雖然此舉可能會讓消費者感到高興,但報導中認為「這對三星來說是壞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其未能追上台積電和高通(Qualcomm)的腳步。
9月手機降價排行出爐 「iPhone 16」竟占4席
蘋果秋季發表會的舉辦,不僅引發新機熱潮,也是各大手機品牌推陳出新、降價促銷的好時機。根據傑昇通信統計9月份手機銷售數據,公布最新降價手機排名,本月進榜單機降幅範圍介於3%至14%之間,整體總降價幅度則在4%至49%內。傑昇通信統計9月份手機銷售數據,公布最新降價手機排名。(圖/傑昇通信提供)傑昇通信指出,本月多款手機祭出降價優惠,其中降價幅度最大的是Google Pixel 9(12GB/256GB),單機降價高達2,700元,而vivo V30(12GB/512GB)則以累積總降幅近5成,總降價金額破萬元,成為9月降價榜雙冠王。傑昇通信分析,雖然整體手機市場需求疲軟,消費意願低落,然而各大品牌為搶占市場份額,紛紛推出降價優惠。最明顯的是占降價榜4席的Google,上市首月直接包辦降價榜前4名,降價冠軍Pixel 9(12GB/256GB)降價金額高達2,700元,另一款機型Pixel 9 Pro XL兩規格容量,單月就有2,500元的降價。除了Google Pixel 9外,像是Sony Xperia 1 VI(12GB/512GB)、華碩ROG Phone 8 Pro及小米14 Ultra等旗艦機也紛紛加入降價行列,平均降幅達4%。傑昇通信表示,在蘋果新機上市前後,各大品牌不惜祭出更大力度的促銷;不僅旗艦機,中階手機市場的競爭同樣激烈,尤其是單月降幅最高14%的Motorola edge 40,由於上市已屆半年,當各品牌紛紛推出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只能透過降價來刺激銷量。9月降價榜上,累積總降價金額最多的單機是vivo V30(12GB/512GB),總降幅49%逼近半價,傑昇通信認為,隨著新機V40系列發表,影響舊機降價是最主要的因素,沒有新機迷思的消費者,更可趁勢入手規格齊備,前後鏡頭搭載5000萬超廣角大光圈,結合OIS與EIS雙重防手震,同時具有多人自動對焦功能,連招牌柔光環也升級,還降價10,200元的V系列中階機。值得注意的是,開賣才一周左右的iPhone 16降價幅度前所未見,本月也強占降價榜4席,不必等前代降價撿便宜。傑昇通信觀察,單月降價2,010元最多的iPhone 16 Pro(1TB),以及平均降幅達5%的標準版iPhone 16,主要源於市場供需狀況,特別是今年iPhone 16新機維持定價,加上標準版iPhone 16三款容量貨量齊全,通路端才有可操作的降價空間。同時,價差大的前代機型仍有少量現貨在市面流通,促使新機必須降價維持競爭力,也反映出手機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歐洲汽車產業形勢嚴峻!福斯汽車不排除「關閉德國工廠」創立87年來首見
由於能源成本上升、錯誤的廢核政策,以及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削價競爭,德國汽車巨頭「福斯汽車」(Volkswagen,VW)2日表示,他們正在考慮關閉德國的生產基地,為該公司創立87年來,史無前例的重大警訊,也為歐洲汽車產業投下震撼彈。綜合France 24、CNN的報導,總部位於德國狼堡的汽車製造公司「福斯汽車」在2日的聲明中指出,該公司接下來不排除將關閉其本國工廠,而且恐試圖終止與工會自1994年以來簽訂的就業保護協議。福斯汽車在發給員工的說明信件中坦言:「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甚至不能排除關閉汽車生產和零件工廠的可能性。」對此,「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Group)首席執行官布魯姆(Oliver Blume)感嘆:「歐洲汽車產業目前正面臨非常苛刻和嚴峻的挑戰,經濟形勢變得更加艱難,新的競爭對手正在進入歐洲市場,尤其是作為製造基地的德國,在產品競爭力方面已進一步落後。因此,我們現在必須採取果斷行動,而行動的主要目標則是削減成本。」消息一出,工會和政府官員對該集團在國內市場關閉製造工廠的想法深感震驚,因為這是福斯汽車創立87年來,史無前例的重大舉措。而這家藍籌股公司的警訊,也加劇了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對國內經濟的擔憂。報導補充,根據福斯汽車最新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近68.3萬名員工,其中在德國約有29.5萬名員工。事實上,福斯汽車早在去年年底就開始實施100億歐元的成本削減措施。然而,福斯與此同時也正在失去其最大單一市場中國的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中國客戶的汽車交付量較2023年同期下降7%。更慘的是,該公司不但在中國市場輸給了比亞迪(BYD)等本土電動車品牌,比亞迪現在還開始搶佔歐洲的市場份額。因此在8月份公佈的慘澹業績顯示利潤下滑後,福斯汽車集團的備忘錄稱,儘管已經宣布了成本節約措施,但「汽車市場和德國經濟的當前發展,還是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而該公司董事會也決定「福斯汽車公司內部品牌必須進行全面重組。」對此,德國最強大的工會之一「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2日則將福斯汽車的問題歸咎於經營不善,並發誓要為保護就業而奮鬥。IG Metall首席談判代表高格(Thorsten Gröger)在聲明中表示:「今天,董事會提出了1項不負責任的計劃,動搖了福斯汽車的根基,並嚴重威脅到工作機會。此種做法不僅短視近利,而且非常危險,它有可能摧毀福斯汽車的核心……我們不會容忍該公司以犧牲員工為代價制定的計劃。」福斯乘用車首席執行官謝弗(Thomas Schäfer)表示,該公司仍然致力於將德國「視為一座業務基地」。他補充,福斯汽車將立即與員工代表進行會談,探討「永續重組品牌」的可能性:「局勢極其緊張,無法透過簡單的成本削減措施就獲得解決。」據悉,隸屬於「福斯集團」(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旗下的汽車品牌奧迪(Audi AG)上個月才宣布,正在考慮關閉其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電動汽車工廠,該工廠約有3000名員工。此外,在德國,包括「采埃孚」(ZF Group)、「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obert Bosch GmbH)和「偉博思通」(Webasto SE)在內的眾多汽車供應商已宣布裁員,因為它們無法在電動車新時代,抗衡來自中國品牌日益激烈的競爭。
輝達業績驚喜不夠股價走跌 黃仁勳:需求強勁產量增長「明年很棒」
眾所矚目的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在29日凌晨、美股收盤後公布第2季業績,表現優於預期,但在第3季財測展望衝擊股價,盤後跌逾8%。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公布業績後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表示,Blackwell已開始批量生產,將在第四季發貨,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現在最重要的是提高下一代產品的性能和效率,而AI晶片供應量會逐季成長,「我們將有個很棒的明年」。被外媒稱為「全球最重要股票」的輝達,第2季營收再創新高,達300.4億美元,季增15%、年增122%;資料中心業務營收為263億美元、占總營收88%,年成長154%,創下新高。不過毛利率為75.1%,低於前一季的78.4%,估計全年毛利率會在70%左右。前外資知名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上表示,N同學盤後表現有點慘,主要是三季度「能給市場的驚喜越來越少了」,但還不能算是災難,因為庫存月數控制的很好。不過輝達第二季的數據中心營收季增16%,低於AMD的21%,第三季預估也將低於AMD的20%季增,表示AMD在一點點拿下輝達的市場份額。先前有報導傳出Blackwell面臨生產挑戰,恐延後出貨,輝達日前已表示,的確需要修改部分製造流程,但仍可為第4季做出貢獻。黃仁勳在媒體採訪時也顯得相當樂觀,他說,輝達業績增長,顯示我們供應正在改善,輝達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如果沒有非常強勁的需求和供應鏈夥伴,這一切都不可能實現,預計第三季的供應量將超過第二季,而後每一季的供應量都比前一季更好,明年的供應狀況將比去年有很大改善。關於AI需求,黃仁勳說,目前基礎模型的規模已從數千億個參數增長到數萬億個參數,他們在學習更多的語言、圖像、聲音和影片,甚至在學習3D圖形,就能理解他們所看到的東西,這些模型的規模正在擴大,模型製作者的數量大幅增加,除了網路服務製造商,還有新創公司、大型企業與不同國家紛紛加入,需求確實在增長,未來將能看到越來越多AI在你的PC或手機上運行。
萬眾矚目!輝達明公布財報 專家分析5大觀察重點
美國AI晶片龍頭輝達將在台灣時間29日上午公布第2季度財報、第3季度財測,由於輝達股價今年累計上漲超過160%,主要的受惠大型科技公司布局AI應用基礎建設,與台股高度連動,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昨日提出5大觀察重點,將會影響投資人看法。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7日出席2024台灣創投年會,針對未來的關鍵產業,他表示AI將會是新的戰略物資,跟現在的半導體一樣,將會帶來創新創業潮,還會在未來10年帶動IT產業發展,並大幅提升生產力。對輝達將公布財報,市場密切關注執行長黃仁勳對新晶片設計相關回答,及生產、出貨時程等,華爾街預測輝達第2季每股盈餘比去年同期成長137%,即使產品有延遲,仍對輝達保持樂觀看法。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上表示,在看過彭博社分析師對於輝達的預期後,有些想法,首先市場預期輝達在第2季營收季增11%,年增114%,另第3季度季增12%,營收達318億美元,但感覺公司要比市場預期好5個百分點以上,盤後表現才會好。其次市場預期第2季度EPS 0.603美元,第3季度0.668美元,毛利率75%;第3、在庫存月數,如果季增20%以上,市場就會抱持悲觀看法;第4、在數據中心的營收,季增必須要高於公司的11%,否則市場也會抱持悲觀看法;最後在於第3季度的數據中心營收季增能否超過AMD增幅度,若無,代表AMD一點點拿下輝達的市場份額。陸行之說,AMD數據中心部門主要是CPU加AI GPU,如果季增20%,代表AI GPU明顯季增超過20%,預計AMD AI GPU第3季度季增超過40%達到14億美元以上,反之輝達第3季數據中心AI GPU季增達不到20%,AMD就在蠶食輝達的市場。相較AI、晶片需求呈現增長,面板大廠近來頻傳售廠消息,繼群創後,面板大廠友達27日發布重訊,公告出售位在台南科技工業區的2座廠房、以及子公司友達晶材位在中科后里部分土地和廠房,交易對象都為美光,交易額合計約81億元,估計處分利益約47.18億元,預定年底前完成過戶。
長榮航H1每股盈餘2.31元創新高 營收近1072億元
航空四雄陸續公布今年第二季合併財務報告,長榮航(2618)累計上半年每股盈餘2.31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95元,增加了0.36元,成長了18.5%;單季稅後淨利77.88億元,年增31.09%,創單季獲利新高,每股純益EPS為1.44 元。長榮分家股權交易也正在進行中,長榮航空以自有資金逾29.13億元購買長榮集團控股的長榮國際股權案,目前已持有長榮航勤76.33%,長榮空廚74.80%、長榮空運倉儲72%。長榮航是外資一周以來買超最多的航空股,9日收盤價33.25元、上漲了1.15元、漲幅達3.58%,成交量超過4.2萬張;外資一周以來買進94,763張,賣出75,459張,外資持股比例達19.70%。長榮航9日公告董事會通過第二季合併財務報告,2024年第2季與上半年合併財報,長榮航空與合併子公司第2季合併總營收新553億7,4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9%;合併本期淨利為82億2,000萬元;歸屬母公司淨利77億8,800萬元,每股盈餘1.44元。長榮航空與合併子公司2024年上半年合併總營收1,072億8,9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3%;合併本期淨利為133億8,700萬元;歸屬母公司淨利125億100萬元,每股盈餘2.31元。2024年第2季客運營收363億7,800萬元,年增6.8%;2024年上半年客運營收729億900萬元,年增17.9%。長榮航空表示,今年上半年延續旅遊出行及商業交流需求熱絡,積極運用機隊運能,機動加密長程線班次及區域航線旺季換大機型,並開航高雄-香港、恢復桃園-松山愛媛,以擴大市場份額,以及高載客率及高票價繼續推升成長動能,1~6月全航線客運營收增加新台幣110.9億,年增17.9%。2024年第2季貨運營收128億3,900萬元,年增41.2%;2024年上半年貨運營收229億5,100萬元,年增17.4%。今年上半年航空貨運受惠於大陸電商、AI出貨需求增加及海運塞港由海轉空之外溢效應,使得整體貨運需求暢旺,推升貨量及運價,運量年增15.4%,單位收益年增1.8%,貨運營收增加新台幣34.1億,年增17.4%。同時,長榮航也公告並將耗資80.5億元與BOC Aviation Limited交易,買回2架承租之777-300ER型客機。另補充先前6月26日公告以自有資金逾29.13億元購買長榮國際股權一案,長榮航勤14,130,851股、每單位40元、交易金額逾5.65億元;長榮空廚38,432,625股、每單位52元、交易金額逾19.98億元;長榮空運倉儲13,649,392股、每單位25.7元、交易金額逾3.50億元,此次購買長榮國際股權案總計花逾29.13億元。目前已持有長榮航勤76.33%,長榮空廚74.80%、長榮空運倉儲72%
鴻海旗下鴻騰布局新能源車電氣化 斥資逾25億收購德國高壓線束商
鴻海(2317)旗下鴻騰(6088)強化新能源車電氣化全球布局,其車用事業FIT Voltaira集團宣布以7,250萬歐元(約新台幣25.57億元)收購德國高壓線束商Auto-Kabel集團,組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垂直擴展新能源車的核心電氣化技術,並擴大客戶基礎。FIT Voltaira集團首席執行官Ulrich Eichler表示,「此次收購代表我們成為車用領域中智能能源分配系統、電氣化、傳感和連接解決方案供應商的重要里程碑。」他也提到,「此次合併不僅將增加我們的市場份額和全球覆蓋範圍,更能提升FIT汽車事業整合。」FIT Voltaira集團聚焦車用線束技術,提供傳感、連接和電氣化解決方案,近年將營運重點從引擎相關產品,轉移到新能源車用解決方案。Auto-Kabel集團為電動移動領域的先驅和汽車能源分配和管理的技術領導者,擁有強大的傳統車廠客戶基礎和領先的創新能力。鴻騰表示,Auto-Kabel在汽車系統和電力分配的電氣元件方面表現出色,專注於向電動移動解決方案的過渡;Auto-Kabel集團近期在電動移動領域進行大量投資,特別是在高壓電動車系統的母線和鋁電纜技術方面。Auto-Kabel集團總經理Markus Bolz也說,「我們相信透過合作,將為包括電動商用和乘用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在內的汽車客戶提供獨特價值,並設定新的行業標準。」此次收購將顯著提升Voltaira集團在車用智能電力分配系統中的產品組合,包括創新的電池線束、母線和高壓車輛電氣系統。通過此次合併,Voltaira集團將在歐洲、亞太地區、中東、非洲和美洲擁有超過50個據點,全球員工超過13,000人。
喜迎旺季 大立光6月營收月增近16% 7月拉貨動能佳
光學元件股股王大立光(3008)週五(5日)公布2024年6月合併營收,為40.41億元,月增15.92%、年增49.89%,優於預期,也是連續11個月營收年成長。累計第二季合併營收為109.85億元,季減2.9%,大立光預估7月拉貨動能將比6月更好。由於第二季為傳統淡季,大立光原預估,6月拉貨動能跟5月差不多,不過實際交出的數字比預期好,大立光自結6月合併營收為40.41億元,月增15.92%,第二季營收109.85億元,季減2.9%、年增34.06%;累計前6月合併營收為222.98億元,年增28.67%。大立光統計,以6月出貨產品比重來看,以1000萬畫素(10M)產品居多數,鏡頭占比50至60%,800萬畫素(8M)鏡頭產品占比0至10%,2000萬畫素(20M)以上產品占比10至20%,其他產品約占30到40%。亞系外資最新報告,看好大立光強大的專利能確保其市場份額及價格,調高該公司2024年到2026年每股盈餘預估1至3%,給予大立光「優於大盤表現」評等,目標價由2950元調高至3200元,激勵大立光盤中股價走高,週五以2895 元作收。大立光將於7月11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公布第二季財報,並說明第三季展望。執行長林恩平可望就下半年的新產能開出狀況及客戶端需求,與手機鏡頭的主流規格走勢提出說明。林恩平日前指出,7月客戶預估訂單看起來比6月好,第三季下單有比較樂觀,但賣得好不好沒辦法判斷,因產業高峰在9月到11月。同時,大立光在上半年的需求淡季中,仍持續開發內對焦式高階潛望手機鏡頭,也包括在模造玻璃開發應用於手機鏡頭。
開車神器1/台車輛輔助系統年複合成長高於平均 分析師:看準「這幾檔」概念股
日前有消息指出,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與百度合作,未來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FSD,Full-Self Driving)將全面引進中國。台灣目前尚無相關消息,不過受到自動駕駛的影響,國內已有不少車款搭載Level 2輔助駕駛系統,據Intel國際研究機構預測,到2050年,自動駕駛將創造出高達7兆美元的「乘客經濟」商機。隨著科技日漸發達,汽車除了外觀設計更前衛以外,就連配備都升級許多,除了進化獨立空調、中控觸控螢幕、無線Apple Carplay和Andriod Auto系統,還有增加像是防碎玻璃、三點式安全帶、安全氣囊等「被動」安全措施以外,更慢慢發展成車輛「自動駕駛」,「主動」提升駕駛的安心和安全感。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定義,輔助駕駛到完全自動化駕駛分為Level 0至Level 5共6個等級,由Level 3作為分水嶺,Level 0到Level 2為「輔助駕駛」並透過駕駛控制、Level 3到Level 5為「自動駕駛」並透過車輛控制。等級零(No Automation):全部由人自己操控,車子本身並無輔助功能。等級一(SAE Level 1):具有一種或多種主要的自動化控制功能,但是只能單獨作用,例如:電子穩定程式(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防鎖死煞車系統(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巡航控制系统(CCS:Cruising Control System)等。等級二(SAE Level 2):具有多種自動化控制功能,可以代替駕駛人處理駕駛環境的變化,以減輕駕駛人的負擔,但是駕駛人仍然需要注意行駛環境,隨時有可能需要介入控制車輛,例如主動式巡航定速(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動停車系統(APS:Automatic Parking System)等。等級三(SAE Level 3):車輛可以自動完成部分駕駛任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監控駕駛環境,當汽車偵測到需要駕駛人時會立即讓駕駛人接管後續控制,因此駕駛人必須隨時準備接手系統無力處理的狀況,這算是無人駕駛車的開始階段。等級四(SAE Level 4):在一定條件下,車輛可以自動完成所有駕駛和環境監控,在自動駕駛功能啟動時駕駛人不需要介入,但是自動駕駛僅限於高速或車輛較少的特定道路上使用,這就是所謂的「在一定條件下」,也有人把這個等級稱為「有方向盤的無人駕駛車」。等級五(SAE Level 5):在所有條件下,車輛都可以自行駕駛,自動駕駛可以在所有道路上使用,可以執行所有與安全相關的控制功能,即使沒有人在車上也可以自動駕駛,也就是完全自動化,汽車不再需要方向盤、剎車、油門,也有人把這個等級稱為「無方向盤的無人駕駛車」。目前車輛多以Level 2為主,可以代替駕駛人處理駕駛環境的變化。(圖/翻攝自SAE官網)為了邁向「自動駕駛」,目前多數新款車型都配有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可以說是車主的另一隻眼睛,由感測元件偵測環境,將資訊傳入MCU微控制器分析,最後再執行加速、煞車、轉向等動作。主要功能並不是控制汽車,而是為駕駛提供車輛的狀況與車外的行駛環境變化等相關資訊,帶來更安全及便利的駕駛環境。汽車達人鄭捷向CTWANT記者分享,「在眾多ADAS功能中,最常用的就是ACC,因為會很聰明地跟著前車的速度前進,在忙了一天開車下班時,真的可以幫忙分憂解勞。」更有不少車主和CTWANT記者說,「開在雪隧時,有ACC真的很方便。」ACC就是所謂的自動跟車,可根據雷達感測器偵測前方車輛的動作而自動加、減速或停止,通常都會結合定速裝置。電動車及自動駕駛的日漸發展,也帶動車王電的營收表現。圖為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圖/報系資料照)根據日本專業的市場調查機構「矢野經濟研究所(Yano Research)」的研究報告顯示,Level 1、2在2024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1.6%、67.8%,Level 2於2020至2025年複合成長率為32.6%。股市分析師蔡宗園(股尊勝術老蔡)也曾公開指出,台灣的ADAS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5%,預計將超過國際平均水準。蔡宗園同時歸納相關的自動駕駛概念股,包含光學鏡頭:亞光(3019)、大立光(3008)、佳凌(4976);ADAS:車王電(1533)、怡利電(2497)、朋程(8255);毫米波雷達:啟碁(6285)、明泰(3380)、環科(2413);電池材料及系統:長園科(8038)、美琪瑪(4721)、康普(4739);車用晶片:凌陽(2401)、原相(3227)、偉詮電(2436)。
人生勝利組!身家上億「00後嫩妹」成上市公司總裁 26歲哥是董事長
大陸獅頭股份6月14日盤後公告,公司董事會於當日收到董事、總裁朱繼敏提交的辭職報告,朱繼敏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總裁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職務。補缺人選也隨即出爐,獅頭股份宣布,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同意聘任吳靚怡女士為公司總裁,任期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本屆董事會屆滿為止。簡歷顯示,吳靚怡出生於2000年5月,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企業風險管理碩士學位,研究生學歷。目前,吳靚怡擔任上海玖融信息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執行事務合夥人、重慶致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天驕智慧服務集團董事,獅頭股份自有寵糧品牌「鮮出格」業務負責人。吳靚怡未直接持有獅頭股份股票,通過上海遠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及上海樺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間接控制公司6606.49萬股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據證券時報報道,以間接持股比例推算,吳靚怡持有的獅頭股份市值超過人民幣1.29億元(約新台幣5.7億元)。年僅24歲的吳靚怡就任後,將成為A股史上第二年輕的總裁。此前,鐘佳妤於去年10月受聘為鑫磊股份總經理,她今年也是24歲,但比吳靚怡的小2個月。吳靚怡與獅頭股份現任董事長吳家輝是兄妹關係,後者今年僅26歲。去年3月,獅頭股份董事會換屆選舉,吳氏兄妹均當選為公司董事,吳家輝被選舉為公司董事長。獅頭股份在年報中表示,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目標是成為一家專注於新消費與美好生活的品牌運營公司。在寵物產品領域,公司擬創設自主品牌運營能力,致力於成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和服務商。在具體措施上,公司稱會繼續投資於寵物領域相關寵物糧食和寵物藥品,明晰品牌戰略部署,提高品牌市場份額,強化品牌建設等。
澳洲市場岌岌可危!數千輛電動車滯銷 墨爾本港出現「特斯拉墳場」奇景
隨著澳洲國內的電動車需求趨緩,以及更經濟實惠的中國新銳品牌進入了澳洲市場,數千輛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 Inc.)的車子因找不到買家,被閒置在澳洲維多利亞州(Victoria)的墨爾本港(Port of Melbourne),成為了當地人口中的「特斯拉墳場」(Tesla graveyard)。據澳洲媒體「7NEWS Australia」的報導,雖然每個月都有2000輛特斯拉會抵達墨爾本港,但由於特斯拉4月銷量大幅下降了44%,在苦無買家的情況下,這些車輛被迫停在這個繁忙的交通樞紐積灰塵。對此,產業專家示警,特斯拉銷售成長放緩最主要是因為澳洲缺乏足夠的充電基礎設施,再加上如今又有更多中國新銳品牌被引進澳洲市場,導致民眾對價格越來越敏感。雖然特斯拉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動車市場生存下去,已進行多次的大幅降價。但維多利亞州交通協會的首席執行官安德森(Peter Anderson)卻告訴7News:「突然之間,我們積存了大量未售出的特斯拉,它們就這樣躺在那裡,失去任何動靜。以往特斯拉通常都是採取預售進口的,但這些車不再是了,它們如今坐在這裡等待買家。」「特斯拉墳場」(Tesla graveyard)。(圖/翻攝自YouTube/7NEWS Australia)然而,特斯拉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在經過3年多維持2位數至3位數之間的成長後,澳洲4月電動車銷量共下降了5%。對此,澳洲最大的汽車網站「CarExpert」創辦人馬里奇(Paul Maric)坦承:「民眾已開始收緊錢包。」產業專家分析,該行業正在努力超越新技術生命週期5階段中的第2個階段「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階段,這一階段的消費者僅佔市場的13.5%,且產品的早期版本可能有缺陷或容易故障。此外,更有效率且更便宜的產品版本通常會在首次發布後幾年出現。如今當地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以及暴跌的轉售價格,皆導致部分澳洲民眾對電動車失去了信心。馬里奇補充,今年早些時候,由比亞迪(BYD)等中國電動車品牌推動的削價競爭正在加劇,導致澳洲部分電動車的價格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暴跌了2萬澳元(約合新台幣43萬元)。儘管馬斯克(Elon Musk)的電動車帝國擁有澳洲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比亞迪正在快速攻城掠地。報導也指出,特斯拉的銷售放緩可能對維多利亞州政府的零碳排汽車目標產生重大影響,當地政府希望2030年銷售的所有新車中有50%是零碳排汽車,但這一比例目前僅佔7%。對此,特斯拉也坦承銷量確實正在下降,但該公司的業務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