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
」 止痛藥 布洛芬 大陸 食藥署 藥師![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89846/sm-44a50a1c828f2da05a5876c046f34cce.jpg)
染流感發高燒…他「2天吞8顆止痛藥」腰痛爆 醫一查驚:腎嚴重受損
近期不管國內外,流感疫情都持續升溫。大陸一名男子感染流感後未就醫,發燒後自行胡亂服藥,2天內連吃8顆退燒藥,雖然體溫成功下降,卻出現腰痛、噁心等症狀,被查出急性腎臟受損。對此,武漢市第三醫院腎內科醫生提醒,近期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發,自行加大退燒藥劑量易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極目新聞》報導,劉先生(化姓)今年33歲,最近因流感出現發燒,憑藉以往感冒經驗,他選擇自行在家中服用感冒藥和鎮痛解熱藥物,第一天吃了4粒布洛芬,狀況並未改善。第二天,劉男為了不影響上班,白天又吞下2顆布洛芬,體溫開始逐漸下降,但他為了維持體溫,晚上又吃了2顆布洛芬。大量服用退燒藥後,患者體溫下降到了37度,可隨之而來的,卻是腰痛、乏力、噁心等症狀,這才驚覺不妙,趕緊前往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就診。該院腎內科醫生陳銘接診後,為劉先生進行了相關檢查,發現他的肌酐高達660微摩爾每升,遠超出正常數值,顯示患者的腎臟功能已嚴重受損。醫師說明,布洛芬作為常用的解熱鎮痛藥,必須嚴格按照醫囑服用,每天最好服用1到2次,1次1顆,自行加大劑量不僅無法有效緩解症狀,還會極大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且大量出汗後若不及時補液,會導致身體脫水,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陳銘表示,劉男肌酐值飆升極有可能是不當用藥和未及時補充水分共同導致的急性腎損傷。所幸,經過相關對症治療,患者恢復狀態良好,即將出院。醫生提醒,流感仍處於高發期,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等;用藥方面一定要嚴格遵循醫囑,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89105/sm-146efa6d0d81ffd155ce5d6269448eb2.jpg)
營養師推解酒「8飲食」 助緩解宿醉不適症狀
最近公司尾牙聚餐多,喝酒狂歡一夜之後,相信許多民眾都體會過隔天宿醉不舒服的感覺。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及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資料顯示,宿醉症狀包括疲倦無力、口渴、頭痛、眩暈、噁心、胃痛等,也可能出現肌肉疼痛、對光和聲音敏感、焦慮易怒、出汗和血壓升高等狀況,每個人宿醉的情況不盡相同。當血中酒精濃度恢復至接近零時,宿醉症狀通常會達到高峰,並且可能持續24小時或以上。除了市售的解酒產品外,根據《太陽報》報導,英國營養師也為大家推薦8種食物和飲品,幫助緩解宿醉不適症狀。宿醉必看!解酒「8飲食」這樣吃 雞蛋、吐司也有用1. 雞蛋、吐司簡單的雞蛋和吐司是宿醉良伴!營養師Lucy Diamond指出,雞蛋含有半胱氨酸(cysteine),可幫助肝臟分解酒精中的乙醛,而一片全麥吐司加酪梨,讓人體能攝取碳水化合物和健康的脂肪,有助於穩定血糖。2. 香蕉、堅果暢飲一晚後,身體可能會流失一些必需礦物質,營養師Lucy建議可以透過食物進行補充。其中,香蕉富含鉀,有助於恢復體內電解質平衡,而堅果則含有鎂,可幫助肌肉修復。3. 優格對於胃部不適的人而言,優格是相對溫和的食物,營養師Lucy表示,優格能幫助人體補充因喝酒而減少的腸道好菌。4. 檸檬皮檸檬皮富含D-檸檬烯(D-limonene)和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一項發表在《亞太癌症預防期刊》的研究發現,檸檬皮比葡萄柚、柑橘皮含有更多抗氧化物質。另一項研究表明,D-檸檬烯能促進人體產生一種酶,這種酶能降低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對身體的影響。營養師Shona也提供建議吃法,可以在一杯水中放入一整顆檸檬,或是把檸檬皮磨碎加入食物中。5. 薑茶、薄荷茶宿醉也會引起噁心的症狀,營養師Shona指出,研究表明,生薑對消化道有鎮靜作用,能緩解消化不適、噁心和嘔吐的症狀,薄荷同樣也能緩解消化不適,改善飲酒後的腹脹。6. 水、椰子水與宿醉鬥爭,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營養師Lucy提醒,不要等到早上才喝一兩杯水,建議睡前至少喝500ml水,起床後再喝500ml。另外,營養師也補充,椰子水富含電解質,是極好的替代品,有助於恢復身體的礦物質平衡。7. 乳薊酒精代謝產生的乙醛堆積是宿醉的主要原因之一。NIAAA指出,由酒精分解而來的有毒副產品會導致肝臟和其他器官發炎。營養師Shona Wilkinson表示,乳薊含有洋薊酸(cynarin)以及水飛薊素(silymarin),可幫助肝臟產生膽汁,而膽汁可協助身體將毒素從肝臟運送到腸道排出。此外,乳薊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幫助腸胃正常運作,緩解腸胃不適的症狀。8. 酸黃瓜醃汁(pickle juice)飲酒會促進腎臟將血液中的水分排出,使人體迅速處於脫水狀態,更可能導致偏頭痛、口乾舌燥和喉嚨痛。營養師Shona指出,酸黃瓜醃汁富含電解質和鈉、鈣、鉀等必需礦物質,電解質能幫助補充水分,緩解宿醉口渴,但營養師也強調補充水分主要還是得靠多喝水。真正解酒只能靠「時間」 使用藥物要謹慎!然而,以上的飲食建議僅能幫助緩解不適症狀,根據NIAAA資料顯示,對抗宿醉目前尚無經科學證實的速效解方,人體需要時間來清除酒精代謝產物、重新補充水分、修復受損的組織,並將免疫系統和大腦活動恢復到正常狀態。NIAAA也指出,有些人會在睡前服用非處方止痛藥,試圖減輕宿醉,但酒精和乙醯胺酚併用可能對肝臟有害,而阿斯匹靈(aspirin)和布洛芬(ibuprofen)則會促進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因此在飲酒前後使用這些藥物要特別謹慎。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7/383827/sm-0421de8b755b670613bceb27cf7c3633.jpg)
生達製藥6項藥品異常!食藥署要求年底前完成下架回收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9月進行藥品抽查,昨(18)日公布「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有部分產品生產品質異常,要求廠商進一步釐清,並陸續在今年底前完成回收,需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食藥署公布「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6項藥品異常,包含皮膚科用藥「施賓娜親水性軟膏」和「百吉乳膏」、帕金森氏症用藥「恩克帕膜衣錠200毫克」、精神科用藥「速立安錠(樂耐平)」、腸胃科用藥「暢腹立膜衣錠212.5/5毫克」、解熱鎮痛用藥「舒抑痛口服懸液20毫克/毫升(異布洛芬)」。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今年9月25日至27日至藥廠執行例行性GMP查核時,抽查發現部分產品生產品質異常,且相關調查並不完整,要求廠商需進一步釐清原因,當場已責令藥廠盡速啟動完整調查。王德原表示調查後發現有6項藥品異常,6項藥品的市占率約2.9%到23.8%不等,且均有至少2張以上同成分同含量同劑型等藥品許可證。目前已要求廠商啟動下架回收不合格產品,並在年底前完成作業,食藥署後續將追蹤藥品回收情形,並確認藥廠落實改善,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51900/sm-eae507f07767204293b74af5444cabd3.jpg)
小症狀上藥局...藥界籲政府檢討分級醫療 就醫過多加收部分負擔
藥界近年宣導「自我照護」概念,希望民眾小症狀上藥局。基層藥師協會呼籲政府全面檢討分級醫療制度,針對就醫次數過多者加收部分負擔,貧戶、重大傷病者除外。另建議比照日本,一年到藥局買藥達一定金額就能抵稅,鼓勵民眾自我照護。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認為,台灣看病過於方便,一些民眾認為「我付保費,高興怎麼看就怎麼看」,但這是不對的,分級醫療有全面檢討的必要。台灣自我照護產業協會理事長蔡宜芳也認為,健保的錢應更多投注在重症身上,若小症狀上藥局仍不會好,藥師也會輔導民眾看醫生。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例,一年就醫耗費的健保資源近300億,沈采穎認為,政府須加強宣導流鼻水、過敏、拉肚子、頭痛等小症狀先上藥局。為避免資源浪費,一年就醫超過20次者,可考慮加收2成部分負擔,超過30次則收3成,同時將重大傷病者、貧戶排除在外。沈采穎認為健保不應包山包海,輕症的藥品如乙醯胺酚、布洛芬,都不應由健保給付。為鼓勵自我照護,日本更祭出一年上藥局買藥達3~5萬可抵稅的作法,建議政府參考,避免排擠重症的需求。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羅源彰提醒,兒童無法正確表達,有時覺得耳朵怪怪,很可能是中耳炎,但中耳炎的抗生素不易在藥局買到,病情延誤恐致聽力受損。拖很久的症狀也不宜直接上藥局,像是1~2個月的咳嗽,醫師一聽就知會不會是氣喘,若聲音不對,還可能是肺癌。羅源彰說,台灣醫療可近性高,診所數量與超商差不多,不同於美國,到診所得預約排隊;也不同於對岸,除醫院,就只能去藥局。在資源充足之下,診所能擔任分級醫療第一層角色,提供最快速、便捷的照護,有問題也會轉到大醫院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350860/sm-f83b4103fc59885a456b710be1b4e573.jpg)
出國藥小心1/日本超夯止痛藥「竟含鎮靜劑」 專家嘆:曾看過媽媽給孩子吃!
疫情後的暑假,國人瘋出國,每3人就有1人去日本,尤其愛去日本藥妝店血拚,對此藥劑師感染師驚呼母湯,「日本藥並沒有比較厲害」。CTWANT記者調查,女性哈日族最愛搶購用來緩解經痛的「EVE止痛藥」,其實含有鎮靜劑,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我看過媽媽給女兒吃這款止痛藥,驚訝之餘也提醒對方。」藥師說,不懂日文的民眾根本不知其副作用。台灣人有多愛去日本?根據交通部觀光署最新統計,2024年1至4月出國人數達534萬人次,其中去日本的就多達193萬人次占36%,換算下來每3人就有1人是去日本。許多人去日本也必定到藥妝店血拚,無論是旅遊網站、網紅Youtuber推薦的必買名單,EVE止痛藥都一定榜上有名,許多哈日族都推崇它非常有效。「EVE止痛藥分成非常多系列,有些針對頭痛、有些針對生理痛等等。」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說,這款止痛藥非常夯,尤其許多青少女都用來減緩生理痛,卻不知暗藏風險。王明媛說,EVE止痛藥所有系列都含有主成分布洛芬(ibuprofen)與Allylisopropylacetylurea(丙烯異丙乙酸尿)。「布洛芬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是臨床上非常廣泛使用來解熱鎮痛的藥物,但Allylisopropylacetylurea則不同,它是一種鎮靜劑,可能會引發血小板低下造成自發性出血、或是導致昏沉疲憊。」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旅日達人林氏璧表示,Allylisopropylacetylurea是一種1926年就研發的鎮靜劑,也有幫助止痛的效果,但因為曾出現血小板減少的副作用,所以全世界幾乎很少國家使用。林氏璧說,很多人認為EVE止痛藥很有效,他認為一部份是心理因素,一部分也與添加Allylisopropylacetylurea等成分有關。日本一直是台灣人最愛出遊的國家,根據觀光署統計,每3個出國者中,就有1人是去日本。(圖/CTWANT資料照)「但日本倒是一直用到現在,也似乎相安無事,或許其中有人種的因素,但也因為含有這樣的成分,EVE止痛藥在日本屬於第一類或是第二類藥品,需要諮詢藥師或者配合使用說明書才能購買與服用。」林氏璧說。但有多少台灣消費者會看日本藥品的說明書?王明媛說,她自己既是藥師、又懂日文,但都很難做到好好詳閱藥品仿單,更何況是一般的消費者?「EVE止痛藥的仿單上註明15歲以上才可服用,兒童、孕婦都不建議服用,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王明媛說,她曾親眼看過一位媽媽拿EVE止痛藥讓女兒服用,驚訝之餘也婉轉告知對方最好少吃。「鎮靜劑成分造成的血小板低下副作用,它不一定是立刻會發生,也有可能之後才造成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藥物過敏。」王明媛的女兒也有經痛問題,雖然身為藥師,但王明媛建議先採取非藥物的止痛方式,例如熱敷、吃熱紅豆湯等,真的要吃止痛藥,她會給女兒只含布洛芬成分的止痛藥,「藥物成分單純一點,還是比較安全!」林氏璧也提醒,在國外自行購買的藥物出問題,是不能在國內申請藥害救濟的。身體若有任何長期疼痛,建議就醫找出病因,不要長期自己買藥吃,長期吃止痛藥可能會傷胃造成胃潰瘍,也可能造成腎功能受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44962/sm-0702bde8f1fa096fa4aebe3fc58a958f.jpg)
吃到吐血!英男月吞「1176顆」止痛藥 胃部潰瘍腎衰竭
英國一名34歲男子因為過度依賴止痛藥,擅自在1個月內服用1176顆布洛芬,導致吐血、胃部潰瘍、腎衰竭,全身不適,最終在專業醫師的治療下才撿回一命。根據英國數位媒體《LADbible》報導,這名男子是一名熱衷跑步的運動愛好者,因此日常為肌肉、關節痠痛所擾,然而他認為這種狀況沒有嚴重到需要向醫師尋求幫助,因此為了緩解疼痛,他開始自行服用止痛藥「布洛芬」(ibuprofen)。最初,他每天服用7顆布洛芬,感覺自己的身體簡直煥然一新,重新變得耐操又好用,因此他開始逐漸加大對這種藥物的依賴,經常一次吞下大量的藥片。原本根據規定,成人每天只建議最多服用3次,每次服用1到2顆200毫克的布洛芬。但他在短短幾周內,每天服用的布洛芬劑量就達到28顆,遠遠超過一般建議用量。後來,男子持續大量服用布洛芬,直到某天,他吞下一大把布洛芬後,感覺藥片沒有完全進入腸胃,反而像是「卡在他的胸口」。隨後他的情況開始惡化,感覺到劇烈的胸痛,但他非但沒有就醫,反而服用更多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後來,他的狀況持續惡化,口中開始出現血腥味,並開始吐血,並且排出黑色的血便。直到自己無法排尿、頭暈、全身疼痛且疲倦,男子終於意識到自己需要醫院與專業醫師的幫助。當他就醫後醫生注意到他的臉色極其蒼白,站起來時血壓下降,心率過高。而他的嘔血症狀表示體內已經有出血。透過進一步的檢查顯示,男子過量使用布洛芬導致食道和胃部潰瘍出血,而他的腎臟也出現衰竭。醫生不得不為他進行緊急透析治療,並透過燒灼手術來止血。幸運的是,男子在經過治療後目前已完全康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39114/sm-d12822ec97e8717c2912bdd3c37b22b3.jpg)
經痛到冒冷汗!男友不關心只顧怨「沾到床墊髒死了」 網狂勸分手
每個月的月事來潮,真的是許多女性心底的痛。要是遇到不懂得體恤的另一半,更是心酸難耐。中國一名女網友就上網求教,詢問緩解痛經的方法,還表示自己日前月事來潮,痛到渾身是汗、臉色發白,但下班的男友只注意到床單上沾上了經血,嫌棄地說「髒死了」,讓她備感酸楚。中國一名網友在微博發文,表示自己日前月事來潮,因為痛經請假回家休息,在床上痛到直冒冷汗,翻來覆去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睡著。醒來後發現男友已經下班回家,她起身上廁所時,隱約聽見男友在外面不停嘀咕什麼「好煩」,等出來才發現,男友嫌棄地說著:「姨媽血漏了髒死了,還要換床單好煩……」原PO表示,自己當時渾身是汗,臉色發白,沒想到男友一點都不關心,只在乎弄髒的床單。又想到別人男有起碼在女朋友痛經的時候,會安慰一下,泡個紅糖水什麼的,讓她備感心酸,最後還詢問有沒有什麼緩解經痛的好方法。網友看到她的遭遇,紛紛表示心疼,「妳先別急著緩解經痛,有比經痛更到的問題要先處理」、「換什麼床單,先換了他吧」、「微小處見人品,分手吧」、「分了吧真的,想想在妳以後男過的每個瞬間他都是這態度,你能忍嗎?」還有人彙整回覆:「痛經:吃布洛芬;側漏:穿安睡褲;男人:換一個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35411/sm-b73cbba91ad8fcce81171e79134edd35.jpg)
60歲婦服用「日止痛神藥」慘胃潰瘍 醫見「像被霰彈槍打到」示警:非常傷
許多人在出現疼痛症狀時,會選擇吃些止痛藥,然而止痛藥並不能隨便亂吃。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近日就分享自己經手的案例,表示有一名婦人最近突然出現胃痛症狀,甚至在睡夢中被痛醒,檢查後發現胃內潰瘍嚴重到「像被霰彈槍打到一樣」,詢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吃止痛藥害的。蕭敦仁醫師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表示一名60歲婦人最近突然出現胃痛症狀,甚至在睡夢中被劇痛驚醒,情況相當嚴重,但她其實以前從未出現過胃痛的情況,於是決定就醫求助。蕭敦仁也說明,一般而言,病患如果在半夜被胃痛驚醒或在空腹時感到疼痛,腸胃科醫師會懷疑可能是胃潰瘍,因此立即為她安排了胃鏡檢查。經過檢查後,蕭敦仁發現病患的胃內出現了大量潰瘍,胃壁上有超過10個破洞,嚴重到讓醫生驚訝不已,形容「好像被霰彈槍打到一樣」。蕭敦仁解釋,通常如果胃內出現一個破洞,那多半是由於幽門桿菌感染所致,但是這名婦人出現了超過10個破洞,因此可能是由於外力造成的。蕭敦仁也追問婦人近期是否有服用其他藥物,詢問後婦人透露她最近因背痛就醫到骨科看診,醫生有開了止痛藥讓她服用,雖然有加胃藥一起服用,但還是保護不住,才會造成這個結果。蕭敦仁醫師進一步解釋,胃內有一層重要的黏液層可以保護胃黏膜,以免受到胃酸的侵蝕。然而當服用止痛藥後,這層黏液層會變薄,使胃酸更容易侵蝕胃壁,造成潰瘍形成,「導致胃酸碰到胃壁,就會一次破好幾個洞」。蕭敦仁也提醒,婦人就是服用「赴日必買的止痛神藥」,成分為(布洛芬 Ibuprofen),屬於「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像這樣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對胃黏膜的傷害特別大,呼籲大眾不要隨意自行購買和服用這類藥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22280/sm-280debba432bed857ec0f07d1ee2633e.jpg)
台人赴日必買「EVE止痛藥」? 達人籲注意這些:不要當土產送人
不少台灣人去日本玩,一定會去藥妝店掃貨。不過,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說,「不要迷信日本成藥,不要把它當土產買來送人」,他也分析EVE止痛藥的吃法,如果長期身體不適還是要盡快就醫。林氏璧在臉書發文說,EVE止痛藥是大家回購排行榜第三名,常有人問他品項有何不同。林氏璧解釋,「先說有一種最普通的EVE白盒,他就很單純只有止痛藥的成份。EVE A則主要有EVE A錠白盒,EVE A錠EX粉盒,EVE QUICK頭痛藥藍盒,EVE QUICK頭痛藥DX金盒四款。分別針對各種疼痛,生理痛,後兩者是頭痛。」林氏璧說,「EVE的主成分是布洛芬(ibuprofen,イブプロフェン),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是臨床上非常廣泛使用來解熱鎮痛的藥物,比常見的普拿疼有效,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可作為非處方藥銷售。NSAID有很多種,布洛芬是個1961年研發的老藥,專利權早已過期,任何藥廠都能做。台灣常見的商品名是依普,依普芬,普服芬等等。小朋友喝的馬蓋先或是速熱寧也是這個藥。」林氏璧表示,「EVE A四種劑型布洛芬含量不同,分別是150,200,150,200毫克(每兩顆)。一般口服布洛芬建議劑量是每4~6小時200-400毫克,一天不要超過1.2g。台灣很常見一顆是400毫克的劑型,一天建議不要超過三顆。而EVE四種劑型是建議兩顆每天最多三次(450毫克/天),兩顆最多兩次(400毫克/天),兩顆最多三次(450毫克/天),兩顆最多兩次(400毫克/天),你可以發現他的布洛芬建議用量其實並沒有特別高,甚至是偏低的。」林氏璧指出,「那為何有人會覺得EVE A好像吃起來特別有效呢?姑且不論心理作用,也許是因為四款EVE A中皆有另外兩個成分:Anhydrous Caffeine80毫克和Allylisopropylacetylurea(丙烯異丙乙酸尿60毫克。前者是無水咖啡因,會使血管收縮,輔助緩解頭痛(普拿疼止痛加強錠也有添加咖啡因喔)。後者則是一種1926年就研發的鎮靜劑,可能也有幫助止痛的效果,但全世界幾乎都沒有在用了,因為後續有些案例出現了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的副作用,所以就停用了。不過日本倒是一直用到現在,似乎也相安無事。也許其中有人種的因素?但也因為有這樣的成分,含此成分的用藥在日本都是第一類或是第二類藥品。」林氏璧說,「至於兩款針對頭痛的,還有加另外一個其實很普通的成分:氧化鎂。氧化鎂就是很常見的制酸劑,可中和胃酸。第一個好處是NSAID有個重要副作用是可能傷胃,加個胃藥可保護胃粘膜,防止胃部不適。第二個好處是布洛芬可以較迅速溶解迅速吸收,這可能是它速效的原因。」不過,吃EVE也有幾點要注意,林氏璧指出,EVE有鎮靜成分,吃了不要開車,EVE也會造成血小板低下的風險,有相關疾病的人別吃,「如果遇到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在國外自行購買的藥物,是不能在國內申請藥害救濟的。」林氏璧提醒,「身體如果有任何地方長期疼痛,應該要求助專業醫師,找出病因。特別是越來越壓不住的疼痛,很可能有什麼重要的潛在疾病,不要長期自己買藥吃,長期吃止痛藥可能會傷胃造成胃潰瘍,也可能造成腎功能受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19777/sm-fa34caeffb8ee459fb96ca9b756464ca.jpg)
頭痛起來要人命! 大腦沒有疼痛接受器,到底是誰在作怪?
大腦可以感知全身的疼痛,但其實並沒有自己的痛覺接受器,那為什麼頭痛會這麼痛呢?專家表示,大多數頭痛是由於「牽涉性疼痛」引起的,意指人感覺到疼痛的地方與實際的病灶不同,而是與身體其他部位有關。常見的偏頭痛長期累積宛如「失控的大火」,建議患者及早治療效果較佳,能夠大幅降低頭痛的嚴重程度和頻率。頭痛非常普遍,而且有多種臨床表現,從輕微不適到使人衰弱,或持續幾分鐘到幾天都有可能。當頭痛時,甚至有人以為自己的大腦組織受傷,但其實並非如此。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健康中心的神經學家和頭痛專家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表示,頭痛可能肇因於潛在的健康狀況,例如鼻竇腫脹、低血糖或頭部外傷。牽涉性疼痛從廣義上講,大多數頭痛是由於「牽涉性疼痛」引起的,意指人感覺到疼痛的地方與實際的病灶不同。這類似於背部椎間盤突出會導致坐骨神經痛(腿部疼痛)。大多數頭痛其實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問題有關,例如下巴、肩膀和脖子,會導致大腦周圍的肌肉和神經疼痛。緊張型頭痛以緊張型頭痛為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指出,緊張型頭痛是最常見的複發性頭痛類型。克拉克說,緊張型頭痛通常好發於頭頂或前額的肌肉疼痛,也是頭帶所在的位置。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料顯示,這種疼痛是由臉部、頸部和頭皮肌肉緊張引起的,可能與壓力有關。克拉克說,頭部疼痛和顱骨肌肉緊張,還可能是繼發於另一種壓力反應,例如肩膀緊繃或下巴緊縮。NIH表示,頭部、頸部和臉部周圍的肌肉和血管中的疼痛感應神經,可以藉由不同的過程觸發,例如血管擴張、壓力或肌肉緊張。一旦被激發,這些神經就會向大腦發送訊號,但痛覺卻彷彿來自腦組織深處。偏頭痛偏頭痛是另一種類型的頭痛,會透過多種方式和部位讓患者感到疼痛,例如深層疼痛、表面疼痛;頭部的後部、左側或右側;甚至眼睛後側。偏頭痛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嚴重性。偏頭痛比其他頭痛更劇烈,且持續時間更長。這種疾病通常是遺傳性的,而且會導致噁心等其他症狀。偏頭痛的致病原因尚未清楚,其中一種理論認為,疼痛與三叉神經有關,三叉神經是頭部和臉部的感覺神經;硬腦膜是大腦的保護層,血管在這裡擴張和收縮。偏頭痛的另一種解釋是,大腦刺激三叉神經通路並引發發炎反應,發炎透過硬腦膜血管擴散,三叉神經將訊號傳回腦幹,然後發炎擴散到對疼痛敏感的腦膜(大腦周圍的保護組織),進而觸發頭痛。克拉克說,血管發炎和神經刺激的傳訊是「一場失控的大火」。他說,這就像一個循環,變得越來越被激怒,導致偏頭痛的經驗不斷累積。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偏頭痛治療方法如果盡早治療效果會更好。克拉克說,雖然身體周圍的疼痛和頭部疼痛之間的關係已經很明確,但引起頭痛的機制仍然不完全清楚。但好消息是目前醫學技術非常擅長治療,例如改善生活方式:練習瑜伽;服用成藥例如布洛芬(ibuprofen)和阿斯匹靈(aspirin);針對嚴重頭痛的處方藥更能夠大幅降低頭痛的嚴重程度和頻率,「如果患者頭痛需要幫助,我們可以讓他們好很多。」 原文出處:If the brain doesn't feel pain, why do headaches hurt?https://www.who.int/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headache-disorders-how-common-are-headaches#:~:text=Headaches%20are%20extremely%20common.,disorder%20is%20tension%2Dtype%20headache.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299442/sm-9bc16a6291fea44acba7742b7e356ecf.jpg)
感冒混搭「4藥物」…高中生出現無尿等症 送醫確診急性腎衰竭
近日天氣轉化大,因此容易感冒,而有些人會選擇自行購買成藥服用,而大陸一名高中生就是一次吃了4種感冒成藥,因此住進加護病房,還被診斷出急性腎衰竭。對此,醫生呼籲,感冒藥會疊加對腎臟的影響,切記勿混搭服用。根據《百度》報導,大陸寧波一名高中生小趙,因為最近發現自己有感冒症狀,甚至有發燒徵兆出現,因此就自行至藥局購買退燒專用的布洛芬(Ibuprofen)跟感冒膠囊快克(複方氨酚烷胺膠囊),但是服藥後未見改善,因此又加了2種感冒藥,一共同時服用了4種藥物。小趙混搭藥物服用後,出現無尿、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先是在當地衛生院就診,不見改善後家人就將他送往寧波大學附設第一醫院急診室。主任醫師甘永雄表示,「送到醫院,經過我們醫師的判斷,最後我們明確是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是這些感冒藥疊加對腎臟的影響。」經過5天治療過後,小趙又轉至腎臟內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目前他已經順利出院,腎臟及肝臟功能也已經恢復正常。醫師提醒,吃藥勿過量、勿混搭,若是把中西藥一起吃,不僅容易導致成分劑量加倍,也容易引起藥物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損害腎臟、肝臟等臟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88803/sm-a1b4b646ed3064e0961c514205eb836f.jpg)
女大生吃「止痛神藥」卻釀嚴重過敏 藥師提醒7類人不宜服用
一名女大生長期偏頭痛,吃了國人赴日旅遊常會購買的「止痛神藥」EVE,沒想到卻造成皮膚嚴重過敏!藥師提醒,本身對本藥引起過敏或嚴重出血傾向以及曾患有消化性潰瘍、肝衰竭、腎衰竭、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消炎藥有過敏反應者、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4天內者等,建議不要服用含有布洛芬(Ibuprofen)成分的止痛藥。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女大生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過敏,卻不知道EVE止痛藥的主要成分布洛芬就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因此服用後造成皮膚嚴重過敏。台灣年輕藥師協會理事張恩豪指出,國人都覺得EVE止痛藥效果不錯,但其實該藥物主要成分就是常見的布洛芬,且劑量沒有很高,但該藥中另一成分「丙烯異丙乙酸尿」(Allylisopropylacetylurea),結構上類似中樞神經抑制劑巴比妥藥物(barbiturate),具鎮靜效果,可輔助加強止痛。但是,張恩豪指出,「丙烯異丙乙酸尿」在1960 年代就被發現容易導致過敏反應、血小板低下、全身性紫斑出血,甚至曾有死亡案例,多數國家包含台灣已明定禁用,這也是台灣沒有販售EVE止痛藥的主因。張恩豪也進一步提醒民眾,布洛芬依照劑量不同,分為指示藥品或處方藥,慢性病人、高齡長者或有腸胃道出血的患者,使用上都需特別注意,建議諮詢藥師或醫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284642/sm-499e7df758f51844ffa69f71a6c4360c.jpg)
女子經痛狂吞止痛藥 1習慣慘讓「胃破15個洞」
許多人若身體出現疼痛,會習慣吃止痛藥緩解。不過,曾有一名女子因為經痛,狂吃止痛藥,豈料完全沒起色,只好緊急就醫,結果照胃鏡驚見「胃出血破了15個洞」,相當嚇人。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在《醫師好辣》分享,過去有一名35歲女子,平常經痛就會吃1、2顆止痛藥,狀況就會好轉,但某次痛到不行,吃了1顆沒用,所以又繼續吞,總共吃了4、5顆止痛藥,沒想到痛感從下腹部延伸到上腹部,女子發覺不對勁立刻就診。醫師警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不能亂吃。(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蕭敦仁問診才知,女子吃了日本買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裡面含有布洛芬,該成分相當傷胃,結果一照胃鏡,發現胃破了15個洞,還伴隨出血,因此他提醒這種藥不要亂吃,一定要有醫師處方。蕭敦仁解釋,這種藥不是直接傷害胃壁,是因為吃下去時,胃的黏液層不見,胃酸就像散彈槍打下去,一次就破10幾個洞。身為醫師的他,家中會備好各種藥,但止痛藥只備「乙醯胺酚」,其他像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鎖起來,家人沒有經過他同意不准吃,因為對胃很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275058/sm-1a4bb1170a91963a54861fe1baea07e1.jpg)
6歲男童動包皮手術10天後死亡 家屬控醫療疏失:2項指數超高
福州一名6歲男童日前在包皮手術10天過後,身體持續低燒不適、意識喪失,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對此,家屬控訴醫院在術前並未確實注意,檢查結果存在異常仍進行手術,而相關工作人員則回應,稱該異常僅超出正常範圍一點,當時患者手術順利,複診時也處置得當,認為手術與後續併發症無關,建議家屬驗屍釐清死因。根據陸媒《海峽都市報》的報導,當事醫院的醫務部工作人員表示,患者(6歲男童)十幾天前(7月24日)動了小手術,順利完成後就出院,2日又因傷口局部疼痛複診,但在3日上午,患者出現無明顯誘因嘔吐等症狀,並無及時就醫,而是選擇當地(貴安)一家診所進行診療,下午4時患者症狀加劇,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對此,男童家長出示了孩子的術前檢查報告,並稱孩子當時明明有2項數值超高(肌酸激酶同工酶、竇性心律),醫院卻無及時告知和提醒風險,術後也沒有對超高數值的2項問題進行複查,後來主動回診,醫師也沒有在病歷上登記,更表示低燒就吃布洛芬(常用於止痛、退燒、消炎的藥物),僅僅是口頭安撫而已。隨即,院方解釋,患者術前檢查結果異常僅超出正常範圍一點,且患者手術順利,但院方會按照規定調查當事醫生疏漏病歷之事;另外,醫院工作人員表示,患者目前死亡原因仍不明,存在中毒、外傷、急性疾病發作、延誤就醫等多種可能,與前期的診療沒關係,建議家屬進一步驗屍找出死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261999/sm-799960da42854c13da7ec18ad1137941.jpg)
半夜不適但診所打烊怎麼辦? 居家醫藥箱「4類藥品」助緩解
如果半夜不舒服,偏偏診所打烊了該怎麼辦?食藥署在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發文,推薦家中「常備醫藥箱」可準備止咳化痰藥、鎮熱止痛藥、抗組織胺、胃腸藥4類藥品。不過也提醒,這些常備藥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若症狀在用藥後仍然持續,甚至加重,還是要盡快前往醫療院所看診喔!食藥署進一步在「食藥好文網」說明此4類藥品適應症如下鎮熱止痛藥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例如感冒導致的喉嚨腫痛,或是外傷造成的傷口疼痛。常見的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以及「乙醯胺酚」,這兩者對於一般疼痛皆有效果,在使用上可以根據疼痛部位是否有發炎來選擇,若組織有出現紅腫熱的現象,一般屬於發炎反應,此時可使用常見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例如:布洛芬、待克菲那、萘普生等)。另外有些類型的疼痛並沒有明顯的發炎反應,例如緊縮型頭痛,此時則可選用沒有抗發炎效果的乙醯胺酚,也能有效緩解疼痛。另外,以上介紹的兩類止痛藥,也都有退燒效果,能緩解感冒等疾病所引起發燒。不過要注意的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對於腸胃較具有刺激性,且對於年長的病人,也較容易導致急性腎損傷,雖然發生的風險不高,但仍須特別注意。抗組織胺(抗過敏藥)過敏反應會依據過敏原侵犯的地方不同,也有不同反應,例如食物過敏會導致全身性反應,像是全身皮膚搔癢或是水腫,而花粉過敏則可能導致流鼻水、鼻塞、眼睛搔癢等症狀,接觸性過敏則會也造成皮膚紅疹。這些過敏反應都可以使用抗組織胺類藥品來緩解,目前藥局能夠自行購買取得的藥品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在緩解過敏反應效果極佳,但較容易導致嗜睡的狀況,使用後須注意不應操作機械或開車,特別在年長的病人上,也可能導致尿滯留、視力模糊、便祕等症狀,若使用後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停藥,且須做好預防跌倒的措施。胃腸藥(制酸劑、消脹藥、吸附型止瀉劑)在過度飲食或是過油膩的飲食中,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酸分泌過多等症狀,此時可使用市面上的制酸劑來進行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酸劑透過直接中和胃酸來達到效果,雖然效果快速,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胃酸反彈性的增加,建議偶爾使用即可,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或胃酸過多等的症狀,則應就醫診斷。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脹氣則可使用消脹氣藥來緩解,這類藥品基本上並不會吸收至人體中,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同樣的若是經常發生,也建議就醫。若發生腹瀉症狀,是屬於較急性嚴重的問題,務必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問題,一般建議先使用吸附性的止瀉藥,避免使用抑制腸胃蠕動型的止瀉劑,其會造成細菌毒素無法排除而累積,吸附性止瀉藥在使用上建議須與其他藥品間隔兩小時,以避免吸附其他藥品導致藥效減低。止咳化痰藥感冒時,咳嗽症狀非常惱人,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此時可以使用止咳藥品作為緩解,若痰液過濃無法咳出,也可以考慮搭配化痰藥品來進行自我治療,但須要注意的是,止咳化痰藥品僅為症狀緩解藥品,若長期咳嗽仍應就醫診斷,另外化痰藥品僅能將痰液變稀,因此只適用於咳不出的濃痰,而並非能將痰液消除。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50401/sm-1873f580f8cddd8f69e61c59073cbbde.jpg)
止痛藥並非萬能 身體有疼痛異狀應審慎面對
部分民眾覺得身體有疼痛異狀,不論是頭痛、胃痛或生理痛時,習慣先服用止痛藥再說。但是,這樣真的能有效解決您疼痛的問題嗎?疼痛是身體出現異狀警訊 應審慎面對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表示,疼痛,是身體出現異狀時所發出的警訊,提醒我們應該要審視自己的生理狀況,嚴重時甚至要就醫尋求治療!然而,現代社會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繁重,許多人總是草草服用止痛藥了事。止痛藥分兩類 腸胃道疾病者應避免這1種止痛藥是經常使用的藥品之一,民眾可在藥局購買各式止痛藥的指示藥,或是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箋,就能在藥局領取。我國常見的市售止痛藥主要有兩種,一是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另一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s),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等。1、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類)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及退燒藥含有此成分,主要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前列腺素合成,具有退燒、止痛作用,但服用時要小心過量問題,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傷。2、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則是透過抑制體內的環氧化酶 (Cyclooxygenase),進而導致前列腺素之合成降低,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不過該類藥品可能有腸胃道的副作用,所以本身有腸胃道問題,或是想服用止痛藥來治療胃痛的民眾,應避免使用這類型的止痛藥。止痛藥並非萬能 用藥應與醫師、藥師討論食藥署強調,止痛藥並非萬能,每個人對於藥品的反應不同,建議民眾在購買止痛指示藥前時,應與醫師、藥師或藥劑生討論,清楚表達自己身體的狀況,讓專業醫藥人員可以做出最合適的評估與建議,及瞭解藥品正確的使用方式,如每天、每次最大服用量,並主動告知當下是否有正在使用其他藥品,避免相互影響藥效或造成其他不良反應的風險,以找到最適合當下症狀的止痛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40705/sm-4ce549866c9fac5828071fe12a060aae.jpg)
缺藥難解1/衛福部被迫成立缺藥中心 原是蔡總統也被惹急了
衛福部日前宣佈規劃成立「缺藥中心」,回應日益嚴重的缺藥問題。據透露,基層藥師早在去年就反應缺藥,然而衛福部卻多次以「超前部署」不缺藥來虛應,甚至還暗指普拿疼缺貨是民眾囤藥寄到大陸,直到基層藥師自力救濟「換藥」在網路上傳開,驚動總統關切,衛福部長薛瑞元才被迫成立缺藥中心。民國108年10月13日,蔡總統出席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活動時,關心國內生技業發展,認為「藥」是生技業重要一環,因此信誓旦旦地保證會讓「社會有藥用」,然而衛福部官員似乎是聽者藐藐。一名立委透露,前陣子蔡總統表達對缺藥現象關切,衛福部「萬事太平」的態度立即180度大轉變,不只衛福部長薛瑞元半天之內就火速召開緊急會議,健保署長石崇良也在隔週週末「加碼」開會,還邀請醫界代表「作陪」與安撫猛吐苦水的藥界業,官員甚至貼心暗示,四月健保砍價會「手下留情」。「五、六年前,我們就建議衛福部成立缺藥中心,但是直到調不到藥了,衛福部才說『研擬成立』。」此次也獲邀出席衛福部缺藥緊急會議的藥師沈采穎說,薛瑞元在會中親口證實「蔡總統也關心缺藥」,她才想到曾在臉書發文,並感嘆政府的政策總被民怨追著跑,苦的還是業界和民眾。包括軟便劑、抗生素和退燒藥等常備藥品,近期屢傳缺藥情況嚴重,衛福部長薛瑞元與健保署長石崇良因此先後召開緊急會議,保證分階段解決缺藥問題。(圖/報系資料照、趙世勳攝)沈采穎指出,衛福部當日提出的「缺藥中心」草案,現階段仍以「示警」為主,換言之仍著重於蒐集缺藥訊息,但美國缺藥中心的工作卻是在缺藥發生前半年,就能提前掌握警訊,並分散藥源避免缺藥。薛瑞元雖指防範未然是「長期目標」,但既然衛福部都能以「防疫不能等」為由,火速發給高端疫苗緊急授權EUA,「缺藥」如此影響國民健康及國家安全的大事,為何還要分短中長期?即刻成立比照美國缺藥中心立即運作,不是更能防範未然?難道衛福部還有其它無法公開的苦衷要顧慮? 台灣健保向來以「俗又大碗」著稱,台灣健保名氣更傳到海外,常吸引先進國家專程來台「取經」,但從去年下半年起,隨著國際疫情趨緩,坊間卻屢傳缺藥,包括止痛藥普拿疼(退燒藥乙醯胺酚)、「老藥」制酸軟便劑氧化鎂、治療高血脂「優泰脂10/20毫克」、第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消炎止痛藥布洛芬,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少數眼藥水、眼藥軟膏以及低劑量高血壓藥等,缺藥潮排山倒海而來。不願具名的藥師表示,大型醫院採購藥品數量龐大、不會輕易換藥,藥商常優先提供大型醫院藥物,醫院規模越大,對「缺藥」越無感;反之,基層藥局進藥量少,視市場反應隨時調整進貨,對缺藥反應也最靈敏,美國在1999年成立國家缺藥中心後,開放基層藥局、消費者反應缺藥訊息,就是考量這點。今年四月份健保還要照往年慣例再砍一波藥價,已有藥廠向薛瑞元預告「再砍、只好退出市場」,恐怕也會對缺藥雪上加霜。國民黨立院黨團早在去年就疾呼政院與防疫指揮中心重視缺藥問題,但直到上週,衛福部才表示要成立缺藥中心,分階段處理缺藥問題。(圖/報系資料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236232/sm-312460e0e6d2c8e114c3ac9e38960adf.jpg)
他囤「一千片退燒藥」太晚到貨已確診康復 PO網討拍反被嗆
當疾病來臨,許多民眾都會先買好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切勿養成囤貨的習慣。大陸一名網友日前一次性買了1000片退燒藥,以備確診時所需,結果東西直到農曆年前才送來,而他當時已確診並康復,如今對於遲來的大量退燒藥,頓時不知該如何處理。綜合陸媒報導,大陸一名網友日前在網上發出一段影片,可以看到4條長長的藥片塑膠包裝格外顯眼;他對此稱,那些都是自己日前一次性買的1000片退燒藥,原本打算以備確診時所需,結果東西直到農曆年前才送來。原PO指出,收到藥品當下,他已確診過並康復,如今對於遲來的大量退燒藥,頓時不知該如何處理。消息曝光後掀起熱議,有網友表示「為啥買一千片」、「過期前爭取多發幾次燒,不然浪費了」、「做成門簾可以阻擋病毒」、「慢慢吃,別浪費」、「捐出去吧,放自己家裡也是過期作廢」。同時,原PO購買大量藥物的行為,也被網友懷疑是蓄意囤貨,不禁痛批「黃牛就黃牛,還網友,還囤」、「不是黃牛囤這麼多藥幹什麼,拌飯吃嗎」、「囤著當飯吃吧,藥價的上漲都是這些玩意造成」、「投機倒把,自負後果」、「想做黃牛最後成了韭菜」。另據《梨視頻》報導,重慶市有一名網友日前在下樓倒垃圾期間,發現大量未被拆封的布洛芬(Ibuprofen)退燒止痛藥被塞在垃圾桶中;從曝光的畫面中可以看到,標示「布洛芬軟膠囊」的盒子連同其他藥物遭棄置一處,總計估有上百盒藥品被浪費。重慶市一名網友在下樓倒垃圾期間,發現大量未被拆封的布洛芬(Ibuprofen)退燒止痛藥,和其他藥物被塞在垃圾桶中,總計估有上百盒藥品被浪費。 (圖/翻攝自微博/梨視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230692/sm-f1c084311279087e5eeb8166da1cbe71.jpg)
網傳感染XBB1.5會「無意識腹瀉」 中國民眾瘋搶紙尿褲
繼蓮花清瘟、布洛芬等能緩解新冠診狀的藥物被瘋搶至大缺貨後,中國民眾近日又有新的囤貨目標。1月3日,網路上流傳上海已出現XBB1.5病例,感染之後會無意識腹瀉,呼籲民眾多囤積紙尿褲,專家回應此傳言表示,就算是一般病毒性感冒也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這屬正常病理反應,請大家不要過度驚慌。自從中國宣布全面解禁要與病毒共存之後,中國單日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人民大量囤積蓮花清瘟、布洛芬等能緩解新冠診狀的藥物,甚至有哄抬市場價格的情形,大城市內買不到藥的民眾託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購買,然而卻頻頻發生郵寄藥物時物流業者破壞包裹盜取藥物變賣的亂象發生。如今又有新的亂象產生。網路上流傳上海已出現XBB1.5病例,感染之後會無法控制的腹瀉,呼籲民眾多囤積紙尿褲。對此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五病區主任、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中醫專家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長方邦江教授表示,上海目前所發現的OmicronBQ.1和XBB1.5毒株僅在極少數入境隔離人員中查出,尚未造成本土傳播,另外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數據可看出,雖XBB1.5占美國新冠病例占比40.5%,比前一週幾乎翻了一倍,但並未引發高死亡率。方邦江教授也提醒,除了紙尿褲止瀉藥物也沒必要囤積,一般臨床上病毒性感冒也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症狀,這屬正常病理反應,請大家不要過度驚慌、杞人憂天。專家回應網路留言提及的症狀屬正常病理反應,請大家不要過度驚慌。(圖:/茶姐的進階之路1211微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4/229164/sm-2dd85d7c51d40b9d4161df575f33d360.jpg)
4寶媽教「洋蔥退燒」秘訣…免吃藥效果超好 醫證實有用:但限1條件
發燒會引起身體不適,一般人通常會選擇吃退燒藥,但如果身邊沒有藥,該怎麼辦呢?中國安徽有一名媽媽,日前分享退燒的秘訣,那就是用「洋蔥」,引發網友討論。對此,醫生也說話了。抖音「4個孩子媽媽」分享影片,透露可以把把洋蔥切開,取裡面比較厚的那層,因為越厚水分越多,直接包在腳底並穿上襪子,記得要按2下,否則會不伏貼,這樣長時間包著,就算退燒了也不要取下來,可以避免反覆發燒,效果非常好,同時提到2個女兒確診燒到38.8度,她也發燒38.5度,「都是這樣退燒的」。把洋蔥厚的那層包在腳上。(圖/翻攝自抖音)消息曝光後掀起熱議,有網友表示有效,「我以前也是這樣給小孩退燒,這次我還是這樣給自己退的燒」、「親測,效果超級好,降溫止咳」,不過也有人試了沒效,「很早以前就知道這個辦法,沒用」、「這個方法對我不起作用」。據《快科技》報導,針對洋蔥退燒法,有醫生跳出來進行解釋,使用洋蔥敷在腳底板退燒的方法有用,但只針對於低燒,如果燒到了38度以上,就必須使用退燒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等,此時再使用洋蔥就沒什麼大用了。由於洋蔥具有散風寒氣的功效,吃洋蔥能對呼吸道、腸道內的細菌產生一定的抑菌作用,但如果高燒嚴重,就不推薦使用洋蔥來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