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壽命
」 平均壽命 長壽 抗生素 抗藥性 壽命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更新「健康食品」標準 白吐司慘遭除名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日前公布了最新的「健康食品」標籤標準,這是30年來的首次重大更新。新標準將限制食品中的飽和脂肪、鈉及添加糖含量,同時要求「健康食品」必須包含一定量的關鍵食物群成分,例如水果、蔬菜及低脂乳製品等。而在過去名單中存在的白吐司,在這次更新中慘遭除名。根據《CNN》報導指出,過往可以被標記為「健康」的食品,如白吐司、甜化穀物和部分酸奶將不再符合資格。但堅果、種子、鮭魚、橄欖油、部分花生醬以及罐裝水果和蔬菜則會納入新的「健康」食品範疇。FDA表示,這些更新旨在與最新的營養科學接軌,幫助消費者更輕鬆地做出健康的飲食選擇。FDA專員卡利夫博士(Dr. Robert Califf)在聲明中指出「為了應對慢性疾病等公共健康挑戰,食品應該成為健康的載體。這次的標準更新不僅能改善大眾獲取營養訊息的方式,還能幫助家庭建立更健康的飲食模式。」根據資料顯示,美國大部分民眾的飲食中的飽和脂肪、糖、鈉的攝取量均超出推薦值,而水果與蔬菜的攝取量則普遍不足。FDA副專員瓊斯(Jim Jones)表示,飲食相關疾病,如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是美國主要的致病和致殘因素,也讓美國成為高收入國家中平均壽命最低的國家之一。報導中也提到,新版「健康食品」標籤屬於申請性質,食品製造商可在符合標準後申請使用該標籤。符合新標準的食品最快可於2025年初開始使用新標籤,而尚不達標的產品則有3年的過渡期來調整。瓊斯表示,新規定可以促使食品製造商改革配方以符合健康標準,從而提升整體食品供應的健康程度「我們希望食品行業能與我們合作,讓健康標籤成為快速識別營養食品的普遍標籤,幫助大眾構建更健康的飲食。」而除了修訂「健康食品」標籤標準外,FDA也在研發可貼於食品包裝正面的營養標籤,以輔助包裝背面的詳細資訊,幫助消費者快速辨識健康食品。美國心臟協會執行長布朗(Nancy Brown)認為,更新後的定義將讓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對「健康」標籤更具信心,同時激勵食品製造商開發符合新標準的產品。布朗也提到,這些標籤可能僅出現在少數食品包裝上,因此FDA推動的正面包裝標籤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西班牙人愛抽菸、習慣晚吃…卻比台人長壽! 醫曝「1飲食關鍵」
西班牙人愛抽菸、晚餐習慣到晚上10點才吃,但卻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長壽紀錄,平均壽命甚至比我國還要高。對此,減重專科醫師蕭捷健也分享自己在西班牙旅遊的觀察,點出長壽關鍵可能不在「什麼時候吃」,而是「吃什麼」。蕭捷健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這幾天在西班牙走走,發現路上的人普遍都很苗條,他為此查了一下,發現西班牙肥胖率只有17至20%,遠低於美國的42%。而且,西班牙人的平均壽命也相當令人驚豔:男性的平均壽命為81歲,女性則達到86歲,完全高於台灣男性的78歲、女性的84歲,「這告訴我們:什麼時候吃可能沒那麼重要,吃什麼才是關鍵。」他覺得差最多的,就是西班牙食物雖然油,但幾乎都是橄欖油,而且加工食品很少,以原型食物居多,「吃對油,代謝提高,很多人減重時習慣算熱量,但同樣是脂肪,不同種類對代謝的影響完全不一樣。」蕭捷健指出,美國佛蒙特大學的研究顯示,當以橄欖油取代奶油、肥肉等飽和脂肪後,他們的活動力提高了 12%至15%,靜態時的能量消耗增加了3%至4.5%,「代謝這樣可是提高不少耶!而且受試者的心情也更穩定,這可能是腸子發炎指數降低,透過長腦軸影響到大腦。」蕭捷健也援引西班牙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追蹤了7447名55至80歲的心血管高風險者,結果發現:低脂飲食組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是4.4%,而地中海飲食+堅果組只有3.4%,「吃對油,心血管疾病會降低將近23%,這簡直就是藥物等級的效果。」相反地,吃錯油的影響可能更嚴重。蕭捷健透過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實驗發現,若每天攝取含高飽和脂肪(如棕櫚油)的食物,短短7週內內臟脂肪便會增加2倍,肝臟脂肪也會顯著上升;反觀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族群,不僅肌肉量增加近3倍,內臟脂肪還不會增加,「我在想,以後乾脆去常吃的鐵板燒,擺一罐我專用的橄欖油或酪梨油好了。」
6大折壽食物曝光!每吃1支熱狗縮短36分鐘
飲食習慣會大大影響壽命,美國密西根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吃1支熱狗,會減少壽命約36分鐘,其他折壽的潛在食物,還包括醃肉、雞蛋三明治、起司漢堡、培根、含糖飲料等,尤其如果在5歲左右開始喝含糖飲料,到55歲時,壽命可能已經縮短近1年。據《每日郵報》的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CHS)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大約一半的2歲以上美國人,平均每天飲用2杯含糖飲料;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添加糖是問題所在,這種混合物與多種癌症、慢性腎臟病和心臟病有關。然而,即使是代糖也會引發類似的健康問題。 上述研究指出,每天只喝2杯含糖飲料,包括蘇打水和果汁,可能會讓壽命縮短24分鐘。尤其若在5歲左右開始喝蘇打水,到55歲時,壽命可能已經縮短304天,也就是將近1年的時間。研究還發現,最可能折壽的食物是熱狗,每吃1支就會讓壽命縮短約36分鐘;其次是醃肉,每吃1份可能減壽26分鐘;再來依序是早餐吃雞蛋三明治約減壽10分鐘、吃起司漢堡約減壽9分鐘、吃培根可能縮短6分鐘的壽命。這意味著如果在1年內每天食用2種含糖蘇打水與1個熱狗和雞蛋三明治,那麼這個「殺手級組合」,可能會減壽約18天;若過程中再吃點醃肉,每年的平均壽命會縮短25天。著名食品安全專家德維勒(Darin Detwiler)在評論密西根大學的這份研究報告時指出,這項研究強調,對飲料習慣進行微小而持續的改變,可能會延長預期壽命,並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從字面上看,一個健康的20歲成年人,預期壽命可能為79歲,若開始每天喝2杯蘇打水,那他可能會因飲用這些飲料,而失去3到4年的壽命。」不過,德維勒也強調,這項研究存在侷限性,因為結果是「觀察性而非科學性」,這意味著研究結果「不能明確證明因果關係」。儘管如此,他還是鼓勵民眾多去注意這些發現,並利用它們來適當調整飲食。而且有一點肯定的是,戒掉含糖飲料肯定會改善你的生活質量,包括降低心臟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這還可以改善體重管理和整體健康。」
領航氣候行動 國泰金勇冠金融業獲TCSA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
國泰金控淨零轉型成績斐然,「2024 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今(11)日舉行頒獎典禮,國泰金控勇冠台灣金融業,榮獲「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永續報告獎白金級」最高等級榮耀,旗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投信皆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證券獲「永續報告獎金級」、國泰建設亦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發揮永續金融先行者職能,將永續策略與治理融入營運、投融資與各項服務,更前瞻永續國際脈動,邁向2050淨零願景。國泰金控接軌國際前瞻氣候變遷脈動,連四年前進COP(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二度受邀倫敦證交所於國際舞台倡議台灣、亞洲到世界的永續金融觀點,成就亞太地區金融業氣候典範。做為台灣第一家RE100金融業會員,承諾2050年金融資產淨零排放,積極議合與利害關係人協力共好,密切關注投融資企業的氣候轉型路徑與發展,傾集團之力推動再生能源投融資,響應國家重要能源政策,鼓勵壽險資金投入國內公共建設,今(2024)年10月由國泰人壽投資沃旭大彰化西北離岸風電,與國泰電業共同取得50%股權,實踐永續承諾。國泰金控更首度榮登「2024富比世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台灣唯一百大企業,透過「多元包容」、「彈性配速」措施,打造公平與共融友善職場環境。國泰人壽連4年獲得「永續報告白金獎」,為亞洲第一家自行遵循聯合國發布之「PSI永續保險原則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的壽險公司,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議題納入日常營運,透過永續報告書揭露永續專案與作為,訂定短中長期目標及行動方案,資訊揭露完善透明。今(2024)年國泰人壽以800萬保戶資料為基礎,成為首家發布「保戶健康年報」的保險公司,點出擁有保險保障者擁有3大優勢,包含:國壽保戶之平均壽命較國人延長3歲、可避免死因死亡率低於全國、及罹癌後5年存活率高於全國,盼望引領與陪伴國人邁向更健康的生活。「2024 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由國泰金控榮獲「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永續報告獎白金級」最高等級榮耀,旗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投信皆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證券獲「永續報告獎金級」、國泰建設亦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領獎主管從左至右分別為:國泰建設總經理李虹明、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王麗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國泰產險資深副總許嘉元、國泰證券副總林聖達、國泰投信協理李旼易(圖/國泰金提供)。國泰產險持續導入最新準則(GRI、SASB、IFRS S1)、永續金融評鑑題目、先行者聯盟承諾等,完成高達16項會計師有限確信,提供值得信賴與完整的永續資訊。國泰產險於官網打造全新中英文企業永續專區,針對利害關係人關心議題,定期檢視公司發展結合集團永續願景與策略藍圖目標進程,透明揭露於企業永續專區,宣示永續決心。國泰證券以「支持、賦能、創新」為核心,攜手利害關係人共創更大永續價值。在客戶服務上,推出具永續效益的創新金融商品,承銷輔導七家11案具環境效益或社會效益公司、累積承銷14檔綠色債券及社會責任債券;面對員工發展,著重多元職場與學習資源,營造健康工作環境。國泰證券也積極回應重大環境議題,近三年(2021-2023年)累積減碳相比2020年超過五成,去(2023)年低碳投資金額達5.01億元,再生能源使用率超過58%。國泰投信今(2024)年度首次發布《2023年永續報告書》,全面整合了全球重要的永續框架,為台灣首家獲得會計師有限確信報告且唯一榮獲永續報告獎之投信業者,報告書中充分透明揭露永續作為,內容超越現行投信法規要求,將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相結合。國泰投信自主研發「永續資訊整合系統」,結合AI科技,整合巨量ESG資訊以利投資決策,包括氣候風險評估和生物多樣性監測。創新推出取得專利的Cathay QE議合量化指標,可具體衡量金融業的永續影響力,更加與時俱進。2024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_國泰金控暨子公司獲獎一覽表(圖表/國泰金控提供。)
「地廣人稀」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花蓮縣民平均壽命少3歲
台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已久,其中花東地區更是嚴重。據資料顯示,每位居民獲得醫療資源雖高,但因地廣人稀導致難以妥善分配至市區以外各鄉鎮,恐為導致花蓮縣平均壽命排名全台倒數第2之原因。花蓮縣角兒愛心公益協會十餘年來,致力關懷無法申請中低收入戶的弱勢家庭,創辦人姜宜婷表示,醫療資源缺乏現況無法快速改善,但營養攝取可立即幫助弱勢族群降低健康風險,以降低醫療資源不均的影響。此時恰逢冬季,角兒聯手營養品牌益富,發起民眾捐一箱益富加碼捐贈一箱的公益活動,期盼能協助弱勢家庭用營養渡過寒冬。根據中華民國公會醫師聯合會統計數據,點出花蓮醫療資源分配問題。雖每位居民可獲得的服務醫師數量,花蓮較金門多出近5倍,排全台第3,但地廣人稀,平均每個醫師需要服務的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高於雙北逾43倍,與高雄相比也有近13倍之多,顯示醫師資源雖多但難以妥善分配至各鄉鎮,恐為導致花蓮平均壽命少於全台平均3.11歲,於各縣市排倒數第2原因之一。姜宜婷分享,弱勢家庭受贈飲食物資因考量到保存問題,多為米、麵條、乾糧等主食,以及罐頭類、冷凍食品居多。益富營養師指出,長時間未攝取新鮮蔬果以及豆蛋魚肉類食物,容易引起維生素、纖維與蛋白質缺乏等營養失衡情形,可以藉由營養品的補充,幫助維持身體健康。角兒期盼以適當的營養攝取帶給弱勢家庭幫助,本次聯手益富共同號召民眾一同做公益,幫助他們度過眼前難關,於2025/1/12前捐贈,就能夠幫助弱勢家庭順利過個好年。
沉默疫情!抗生素抗藥性持續升高 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少1.8年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已成全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憂,若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了2035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而至2050年,每年將造成1,000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死亡,甚至高於癌症死亡人數,可以說是「沉默疫情」。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抗生素抗藥性不但會讓可以治療的藥變少、增加住院天數與療程,導致醫療費用的上升,最令人擔憂的是促使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級細菌』出現,讓感染變得難以控制,甚至不治。」他指出,耐碳青黴烯類細菌日益嚴重,特別是鮑氏不動桿菌(CRAB)被認為是台灣的頭號超級細菌,其抗藥性高達7-8成,患者常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因應抗生素抗藥性嚴重威脅,行政院也將於明年正式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期望達到5年內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與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住院病人感染發生率下降10%等兩大主要目標。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邱政洵理事長提醒,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消炎藥或是退燒藥,民眾一定要遵守抗生素使用「四不一要」原則,以及透過「診間三問」詢問醫師,以減少抗生素抗藥性風險產生。「四不一要」原則是「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診間三問」,第一是「需不需要?這次的症狀與診斷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第二是「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該注意什麼?」第三是「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邱政洵理事長同時也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呼籲民眾透過日常預防措施來降低病菌引起的感染,間接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注意身體感染徵兆及其併發症,若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不拖延。此外,他也提醒民眾根據國家公衛政策接種相關疫苗,如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疫苗,來獲得專一性抗體以預防感染。
「抗生素濫用」釀危機! 十年後平均壽命恐縮短1.8年
根據最新全球研究,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抗藥性細菌失去生命,對全球醫療系統造成巨大壓力。預估到2035年,全球平均壽命將因此縮短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抗藥性問題列為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抗生素濫用恐致「無藥可用」 10年後壽命恐縮短1.8年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表示,疫情期間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加護病房內的抗藥性細菌數量上升,導致重症患者的治療難度更高,尤其高齡患者的死亡率也隨之上升。為降低抗藥性風險,加護病房已與藥師和感染控制團隊合作,嚴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並升級感染監測系統。內科部主任廖俊星指出,臨床上遇到抗藥性細菌時,醫療團隊往往不得不使用副作用較高的第二線藥物,這不僅增加患者的健康風險,亦對醫療資源帶來額外負擔。防無藥可用 謹守「四不一要」、「診間三問」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提醒民眾,抗藥性問題遠比想像中嚴峻,必須共同努力維護抗生素的多樣性,加強全民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識。臨床上仍發現許多民眾對抗生素存在錯誤迷思,如擅自停藥、私自購藥、主動要求開立抗生素等行為。他再次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守「四不一要」原則:「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私自購買抗生素服用「不」服用他人抗生素「不」隨意停藥「要」遵循醫囑使用抗生素此外,他也推廣「診間三問」的概念,幫助民眾在看診時能與醫師有效溝通:「有沒有」:藥物是否包含抗生素?「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服用多長時間?「小心什麼」:服用抗生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人類滅絕後世界大亂?科學家揭露1生物「接管地球」
未來某一天人類恐怕因為戰爭或氣候變遷滅絕,國外科學家指出,世界不會因此大亂,極大可能會由「章魚」接替人類主宰地球。有研究發現,章魚的智慧、靈巧性和適應力,在動物中脫穎而出,還有成為文明創建者的潛力;科學家們目前只是推測,但章魚的能力的確有科學依據。根據外媒《太陽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庫爾森(Tim Coulson)表示,在地球上章魚是聰明、適應力佳和資源性豐富的生物之一,他說明章魚的高等神經結構、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都是構建文明的關鍵特徵;加上章魚天生的靈巧性,及早被發現會使用石塊建造棲息地,由此可見在未來演化下,章魚很有可能進化如人類。不過庫爾森也點出章魚的最大缺點,牠們的壽命和其他動物比起來較短,平均壽命約1.5年至5年,此外牠們的身體還缺乏骨骼結構,都是限制其社會發展的因素。然而庫爾森補充,章魚雖然壽命短但相對成長速度快,身體與心理成熟後繁殖率高,多少能彌補進化的劣勢。許多人會質疑章魚只能在水中生活,但庫爾森推測章魚在環境影響下,可能演化出類似水肺的器官,延長沒有水的生存時間,適應陸地生活,甚至進一步發展出捕獵陸上動物的方法。庫爾森也解釋為何不是靈長類動物、鳥類或昆蟲接替人類掌管地球,他認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面臨的威脅類似,在氣候變遷和捕食者壓力下都可能走上滅絕之路;鳥類和昆蟲缺乏靈活性,難以製造工具或進行大規模環境建造。針對章魚最有可能接替人類主宰地球的假設,庫爾森強調目前只是推測,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為演化過程受到隨機突變和環境變化影響,未來是否還會出現別的物種具備像人類的智慧或強大的適應能力,都是未知數。而這項假設也令許多人們反思,自身與地球的關係,是否對地球生態負責避免發生遭滅絕的那一天。
立冬進補開始!檀島也推超人氣菜椒酸菜魚,還有麻辣水煮牛、大澳豬骨煲、腐竹羊腩煲和各式香港式美味煲湯,太好喝!
昨天是立冬,對香港人來說,立冬就是要進補煲湯!檀島香港餐廳也趁著天冷,推出全新四大湯菜系列,以及港式煲湯系列全面升級足料煲湯,煲湯中燉煮的靈魂食材雞,式嚴選鮮嫩不打抗生素的「益活雞」再搭配慢熬雞精萃取技術,萃取出1.2倍濃縮的「煲雞精」,讓讓每一口湯都融入食材的精華,喝了暖呼呼,滋補又養生!冬天就是要來一鍋!4款暖心湯菜亮相昨天11/7正式進入立冬,代表冬天要開始了,許多民眾紛紛選擇鍋品,喝暖補身!「檀島香港餐廳」趁勢推出4款全新湯菜,其中最讓小編驚艷的就是時下最夯的酸菜魚居然在檀島也吃得到!而且是比較輕巧的個人小鍋,讓你單人也能完成酸菜魚的夢想!加上檀島的這道「藤椒酸菜魚」,與外面一般使用養殖魚不同,特別使用無污染海域大成根島野生青衣魚,其為深海魚無土味且是高單價魚種,搭配黑木耳和寬粉絲,增添豐富口感,並加入腐竹和客家酸菜,帶來清新的酸味,再淋上花椒油和藤椒醬,保證讓你一試成主顧!另外包括愛吃辣的饕客必選「麻辣水煮牛」,使用紅袍花椒、郫縣豆瓣醬、牛大骨、香料等熬煮製成的麻辣湯,加入鮮嫩的牛肉片,搭配銀芽與香港人也愛吃的臭豆腐,讓人欲罷不能。左為「麻辣水煮牛」、右為「藤椒酸菜魚」。(圖/黃筱婷攝)而不吃辣的可以試試最新的「大澳豬骨煲」與「腐竹羊腩煲」,「大澳豬骨煲」是香港澳門最具特色的港澳小吃,選用鮮嫩的豬肋排,搭配甜玉米、白蘿蔔和竹筍熬製,湯頭十分清甜美味也是必吃;而從來不吃羊肉的小編試了這道港式「腐竹羊腩煲」,選用帶皮羊肉,燙過熱水去除雜質後經過黑麻油慢慢炒製,搭配新鮮的竹筍、白蘿蔔和腐竹,黑麻油與老薑的香氣,配上南乳醬的獨特風味,完全沒有羊騷味,真心美味!右為「腐竹羊腩煲」,左為「大澳豬骨煲」。(圖/黃筱婷攝)3款經典港式養生足料煲湯香港人連續7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這讓日本專家分析香港平均壽命長的關鍵,就是因為香港人愛用中藥材入菜、進補「藥食同源」且愛喝煲湯有關。這次「檀島香港餐廳」將港式煲湯系列全面升級足料煲湯,每一款湯品味道醇厚濃郁,嚴選新鮮食材,搭配大成的慢熬雞精萃取技術,萃取出1.2倍濃縮的「煲雞精」,其中「胡椒豬肚益活雞湯」就是非常經典的粵式煲湯,白胡椒香氣卻又不會辛辣,香港人堅信這能夠祛濕、解油膩,夏天喝健脾暖胃,冬天喝驅風散寒;而「鮑魚鹿茸菇益活雞湯」融入滿滿的海鮮精華,鹿茸菇味道鮮美濃郁,搭配Q彈鮑魚與雞腿肉、大白菜、紅棗、薑等配料,增加元氣;帶有特製藥膳風味的「黑蒜何首烏腩排湯」,運用中藥食材何首烏搭配小排骨一起燉煮,滋補又好喝,讓身體自然而然的吸收營養成分。三款人氣湯品:「胡椒豬肚益活雞湯」、「鮑魚鹿茸菇益活雞湯」、「黑蒜何首烏腩排湯」。(圖/品牌提供)為了慶祝檀島官方Line好友即將衝破4萬大關,只要加入檀島會員Line@,就有機會抽中全新烘焙甜品:檀島經典波蘿包-芋泥菠蘿,以及煲湯與蛋撻買一送一的好康,超多回饋好康,懂得品嚐美食的你千萬別錯過!(圖/品牌提供、黃筱婷攝)
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大退休潮來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破7成 人口老化問題大
大退休潮來襲!內政部發布最新統計,去年底65歲退休年齡人口已達32萬6247人,較111年底增加1萬8177人,創下近10年新高,預估5年內將退休的60至64歲人口數,到115年將達到176萬7492人的高峰,大退休潮至少將持續到115年才會逐漸緩和。二戰後嬰兒潮世代近年陸續退休,形成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根據內政部發布的最新統計通報,近年我國人口老化、少子化現象持續,每年屆滿65歲退休年齡者持續增加,112年底已達32萬6247人;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則是持續下降,在101年達到高峰至74.22%後,從102年至112年逐年減少,112年僅69.73%,跌破7成。5年內將屆滿退休年齡的60至64歲人口,112年共有175萬4721人,內政部表示,由於國人平均壽命增長,該年齡層人口數逐年上升,去年底較111年底增加3萬9141人,顯示未來5年退休人數都將逐年成長,推估115年會達到高峰的176萬7492人,也顯示大退休潮將至少持續至115年才會逐漸緩和。內政部指出,至今年6月底,各「鄉鎮市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大於20%者,總計有191個,占全國368個鄉鎮市區的51.90%,其中老年人口率最多的是新北市平溪區,達33.63%,其次是台南市龍崎區的33.49%,台南市左鎮區32.67%居第三;比率最低的則是新竹縣竹北市的9.17%,台東縣蘭嶼鄉9.68%居次,台東縣海瑞鄉以10.42%居第三。而老年人口率最高的「村里」,以嘉義縣阿里山鄉香林村居冠,老人比率49.59%,幾乎每2人中就有1個老人;南投縣南投市光明里以45.96%排第二,南投縣南投市光華里以43.52%居第三;比率最低的則是台南市善化區的蓮潭里,老年人口比率只有2.50%,其次是新竹縣竹北市的北興里3.48%,新竹市東區關新里以3.70%居第三。
全台首例兒童「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 14歲少女術後3天出院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臟科於今年九月,成功完成全國首例兒童「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這次手術為14歲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女童小琪(化名)帶來健康的新希望。小琪出生時即被診斷為肺動脈閉鎖無心室中隔缺損,此病特徵為三尖瓣發育不良造成三尖瓣膜狹窄,雖然自出生後已接受一系列矯正手術與心導管氣球擴張術,但狹窄依然嚴重。多年前曾接受傳統的外科手術置換生物性三尖瓣膜,但由於瓣膜逐年衰退,功能喪失,病情逐漸惡化、身體越加虛弱。中醫大兒醫心臟科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與審慎評估,決定採用此一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成功為小琪完成手術。術後各項評估結果顯示,新置換的瓣膜運作良好,小琪在術後第三天順利出院,狀況穩定。「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可讓病人免受再次「開心手術」之苦,近年來在國外醫學中心針對術後再次退化之瓣膜有不少成功經驗,國內也有少數成功案例,但僅侷限在成人,尚未有兒童手術的成功案例。該瓣膜最初是使用在成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今年九月,中醫大兒醫團隊考量小琪右心房與右心室的壓力差可能惡化原本受損的右心室功能,且術前評估顯示其STS分數(美國胸腔外科學會手術風險指標)超過8%,表示再次手術的風險極高;因此心臟科團隊竭盡全力尋找解決方案,決定讓她接受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術後有效緩解了長期右心房的高壓差,順利置換小琪衰退的舊瓣膜,創下國內兒童首例成功案例。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科戴以信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經驗,歷經多次心臟手術後,心臟產生的疤痕組織其收縮力道較正常組織弱,甚至可能導致心肌病變,進而產生心房或心室心律不整,惡化原先受損的心臟功能。同時因為心臟所在之縱膈腔,經多次手術會產生血管沾黏組織,不容易止血且術後出血風險高,使併發症與死亡率上升。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科徐宗正主任說明,「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對已置換過三尖瓣膜的病人來說,是相對安全且有效的。其原理是用帶有新瓣膜的金屬支架,將舊的瓣膜壓扁,在相同位置進行置換,不用取出舊瓣膜。此技術僅適用於生物性瓣膜,金屬瓣膜雖然使用年限長,但無法重複放置。生物瓣膜平均壽命約10至15年,視病人的個體差異與生活習慣而定,部分情況可能提早衰退。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外經驗,「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置換方式可多次重複進行,以延長瓣膜的使用期限。
又提高了!台灣人平均壽命升至80.23歲 排除癌症可再增3.46歲
內政部最新統計,112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80.23歲,較111年國人平均壽命79.84歲,重回80歲分界線以上,也中止了新冠疫情期間國人平均壽命連跌三年的逆境。然而,參照國發會剛發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我國75歲以上高齡老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恐怕將會進一步高於預估數。歷年排除死因為惡性腫瘤的平均壽命概況,國人平均壽命將可因此提高3.46歲至83.69歲。(圖/內政部)內政部19日公布「112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這是該部會第11年公布。主要是為了解各類死因對國人平均壽命的影響程度,運用衛生福利部統計的112年國人前十大死因死亡人數,編算我國特定死因除外的國人平均壽命,並與一般國人平均壽命進行比較。國內十大死因前3位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肺炎,此項統計排除這三項死因,國人一般平均壽命將可分別提高3.46歲、1.42歲及0.94歲。意即,112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80.23歲,若扣除惡性腫瘤離世,國人平均壽命將達到83.69歲。內政部認為,這顯示惡性腫瘤對國人死因減損壽命最嚴重,國人平均壽命的影響最為明顯,112年因此死亡的國人人數為5萬3,126人,占全體死亡人數比率25.84%。據統計,惡性腫瘤已連續42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位,而心臟疾病亦連續16年位居第2位,這兩項病症是為國人生命最大的殺手。罹病逝世令人難過,人人也都希望能圓滿終老。但是,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最新報告指出,在台灣,2025年的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0%,成為千真萬確的「超高齡(super-aged)社會」,老年人口持續增加,2024年65歲老年人口為449萬人,預估2043年將超過700萬人,並於2050年達到最高峰757萬人。此外,我國老年人口的年齡結構,亦朝向「更高齡化」發展。依據中推估結果,85歲以上人口2024年為45萬人,至2070年將增加為219萬人,占整體老年人口之比率亦將從10.1%上升至31.4%,表示每10名老人中,即有3名為85歲以上的超高齡人口,屆時每1名青壯年人口需扶養1名老人。據此,台灣社會要續命,國人要努力活的健康,即使年華老去,仍要維持自我照顧起居的能力、社會參與更不能少。
屆齡退休遇缺不補 徐立信籲放寬工友服務年齡上限
台北市議員徐立信7日表示,政府規劃學校單位編制內工友,10年內全數退出改以業務外包取代,但技術性人才難得,若學校與工友皆有意願留任,不妨放寬退休年齡,繼續為校園服務。據了解,《勞動基準法》54條原規定,未滿65歲之勞動者不得強制退休,但隨著高齡化與少子化雙重海嘯來襲,國人平均壽命增加,為了讓雇主鼓勵高齡就業者留在職場及保障其就業權,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案,鬆綁65歲強制退休的規定,一旦經由勞資協商後,便可適度延後退休。然而尷尬的是,公家單位技工工友縱使準用《勞基法》,主管單位至今沒有相對應措施,不少校園中有意留任工友,只能在65歲一到黯然退休。對此,徐立信指出,現今大環境變遷之下,各產業都缺工卻料,技術性人才相當搶手,而學校工友對學校軟硬體設備非常熟悉,也包辦校園大小事,幫校內行政減輕負擔,如果工友有意願繼續為學校服務,學校也肯定工友辦事能力,當然可以適當延後退休年齡。他呼籲,若校方和工友都有意願,教育局不妨建立回聘制度,讓優秀工友繼續為校園服務。台北市教育局則回應,目前北市學校適用勞基法工友約還有338人,預計2025年度有16人將屆齡65歲退休,而針對空缺人力,教育局會先徵詢統整各機關學校現有職工統籌調度移撥,若盤點後真的人力不足,會用業務委外方式增聘外包人力,而職工退休後,學校可增編每月業務費新台幣4萬元,以利相關庶務外包工作,學校設備維護不會因此打折。官員說,目前正靜候行政院對「工友管理要點」的配套修正,將於確定後配合修正市內工友遴聘要點執行。
食藥署要查乳酸飲料抗藥性 衛福部打臉:不太可能
行政院會26日核定投入19億,建立國家級防治平台,減緩相關危害,但近期食藥署宣布將針對如養樂多、優格、優酪乳等乳酸菌產品,定期抽驗相關菌種的抗藥性,引發關注。不過,衛福部昨指出,乳酸菌不太可能造成抗藥性。衛福部與農業部共同執行「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目標5年內減少5%的抗生素用量,其中「食媒微生物抗藥特性研析」是調查分析市售即食食品中沙門氏桿菌等特定食媒病原,以及市售乳酸菌產品中腸球菌等潛在抗藥菌種的抗藥特性,評估潛在食安危害及消費風險。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簡報指出,抗生素抗藥性是全球10大健康威脅,與全球每年約500萬人的死亡有關,持續惡化將造成全球至2035的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至2050年經濟損失可達GDP的2%至3.5%。以2%計算,台灣損失將超過3000億元。針對食藥署要查乳酸飲料抗藥性,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解釋,食藥署主要針對食品當中有哪些致病菌,以及是否有抗藥性,再跟人體做對照比較,這屬經常性計畫,都會抽檢並比對,人體端也經常會做監測。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明,「食媒微生物抗藥特性研析」屬於調查分析研究,並非作為食品稽查的標準,目的是建立背景值,具體做法是透過例行稽查專案取得檢體,如果成功培養出細菌,再送到國家實驗室分析是否具有抗藥性。過去曾在2種腸球菌發現有抗藥性,因此食藥署2019年公告限制不得作為食品原料。王德原進一步說明,希望藉由這次計畫,了解其他菌種是否有抗藥性,因此針對即食產品(如生魚片、三明治等)及乳酸菌產品(如優酪乳、益生菌膠囊等),配合原有的稽查專案去分析,如有發現抗藥性情形,將提供給該計畫主政機關疾管署。不過,周志浩強調,一般而言,乳酸菌不太可能會造成抗藥性,因為其他細菌要在這裡面生長其實並不容易,他個人還沒有看到乳酸菌有產生抗藥性的現象,但衛福部會持續做好把關工作。
明年起投入2億經費!5年國家級計畫對抗超級細菌
讓抗生素失效的「超級細菌」威脅越來越大,根據估計,全球每年約有500萬人死亡與抗藥性有關。行政院拍板,明年起投入新台幣2億元經費,由衛福部與農業部共同執行為期5年的「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目標5年內達成,抗生素用量減5%、超級細菌CRAB感染下降10%。國內感染症權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抗藥性細菌的傳播若無法獲得控制,使有效治療的抗生素減少,將增加病人感染且難以控制,住院天數及醫療費用都會增加,甚至提高死亡風險,尤其新冠疫情後,各醫院也觀察到,因抗藥性細菌增加,而導致住院病人發生難以救治的死亡變多。張上淳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在2019年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10大健康威脅之一,抗生素抗藥性威脅若持續惡化,估計全球至2035年的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至2050年經濟損失可達GDP的2%~3.5%,若以2%計算,台灣損失將會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須加速正視此問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行政院因此拍板,明年起預計投入2億 ,衛福部將和農業部共同合作,確保人類、動物抗生素用藥管理,目標達到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5%、超級細菌CRAB感染降10%。羅一鈞表示,台灣目前重點監測8種超級細菌,其中有「藍波級」抗藥性的「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抗藥性比例最高排名首位,在加護病房抗藥性占比達7成5,一般病房占比也有6成,是醫院裡的「頭號超級細菌」。張上淳指出,過去計畫受限於預算經費只有部分醫院參與,尚無真正的全國的所有醫療院所、動物使用等情況都涵蓋,盼這次國家級計畫能將國內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做適當理想控制。
非洲企鵝「貪心先生」拯救種族不滅絕…230隻後代 高齡33歲被安樂死
動物得靠不斷繁衍後代,避免種族滅絕!美國馬里蘭州動物園(Maryland Zoo)有一隻巨星級非洲企鵝,名字叫做「貪心先生」(Mr. Greedy),牠自2歲開始與伴侶「貪心太太」留下大量後代,繁延至第5代、共有230隻非洲企鵝。這隻非洲企鵝的救星,因33歲高齡老化有健康問題,5日已被安樂死。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馬里蘭州動物園鳥類館長柯提安(Jen Kotyan)表示,1992年園內迎來一隻於1991年孵化的非洲企鵝,牠的編號為821號,因為牠侵略性強,又愛搶走同伴的食物和築巢材料,被館方人員冠上「貪心先生」稱號。而貪心先生在1994年到了可以生育的年齡,被安排與當年一起送到馬里蘭動物園的832號非洲企鵝配對繁衍,832號也有了「貪心太太」的稱號。這2隻非洲企鵝繁殖成功機率非常高,讓柯提安都很驚訝,「牠們是一對非常好的搭檔」。「貪心家族」的血緣已經繁衍至第5代,共有230隻非洲企鵝,數量十分驚人。不過貪心先生已經高齡33歲,園方注意到牠因為老化,開始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因此在本(9)月5日為牠進行了安樂死。園方希望喜愛貪心先生的民眾不要太傷感,因為非洲企鵝平均壽命是18年,牠活了近2倍時間,生命力真的很強大。同樣高齡33歲的貪心太太雖然身體健康,但園方目前要觀察貪心太太的狀況,因為有些企鵝失去伴侶,會著急找新伴侶交配,若是牠有展現出這種狀態,不排除馬上找一隻單身雄性企鵝作為新一任配偶。
思覺失調症自殺風險高 新研究!分析各年齡層危險因子
思覺失調症是慢性的精神疾病,患者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約10-15年,且有約4.5%的病患會死於自殺。然而,隨著臨床醫療和社區復健體系的進步,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平均壽命也在逐步延長。為進行自殺防治,過去研究曾探討病患的自殺風險因子,但研究對象大多為全部或針對特定年齡層分析,但少對每個年齡層同時作分析。思覺失調症病患通常在發病後前幾年的自殺風險最高,因此最常見的研究是對青少年以及年輕成人病患的分析,而對於老年族群的研究則是相當少,並且不同年齡層所面臨的心理或生理亦可能不盡相同。臺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利用全國健保研究資料庫及全國死亡檔之大數據資料,以世代追蹤和年齡分層的巢式個案對照研究,分析不同年齡層自殺的風險因子,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著名的北歐精神醫學期刊《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第一作者林月屏醫師表示,年輕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特別是25歲以下)的自殺風險最高,而隨著年齡增長,風險有所降低。然而,老年患者的自殺率仍高於同齡一般人口。有關自殺的危險因子,所有年齡層在自殺死亡前三個月最常合併憂鬱症及睡眠障礙症,而54歲以下則易合併使用酒精或成癮性藥物。在生理疾病心臟病、肺炎和中度或重度腎病則在65歲以下會增加自殺風險。另外,失業是25歲到64歲思覺失調症患者自殺風險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訊作者郭千哲教授表示,對於思覺失調症病患的治療上,除了關注合併的精神疾病外,生理問題及就業狀態也是評估的一環。憂鬱情緒仍是自殺的重要因素,然而有些患者不容易表達自己的心情或是礙於症狀的干擾,在臨床上則必須仔細評估。在年齡上,老年思覺失調症者的自殺風險仍較一般族群高,需要予以注意。中年以前,酒精限制和毒品防治具重要性。而在適工作年齡的患者,若失業時則需有相關復健及心理調適的介入。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的結果對於思覺失調症族群的自殺防治,提供醫療機構和精神健康專業人員重要的實證資料,作為防治參考。可依不同年齡層思覺失調症患者,加以制定合適的治療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自殺風險。
學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 普丁要全國科學家研發「抗衰老療法」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今年宣布一項在2030年拯救17.5萬人生命的法令,要全國的科學研究「抗衰老」療法。一位醫生6月收到信件表示,政府給的期限如此緊迫,這很不尋常。據Newsweek報導,俄媒指出,俄羅斯衛生部6月發函給俄羅斯研究機構,要科學家緊急提出建議,維護國民的健康。據悉,科學家被要求開發醫療產品,減輕細胞衰老的負擔。今年5月,普丁表示,他第五次總統任期的目標之一,就是在20230年把俄羅斯的預期壽命提高到78歲,2036年提高到81歲,據《基輔郵報》報導,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Rosstat)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7月至今年6月間,俄羅斯人的平均壽命有所下降,為73.24歲,與2017年持平。俄羅斯副總理戈利科娃(Tatyana Golikova)說,近年人口趨勢為醫療保健帶來新挑戰,發展先進醫療技術是該國的重點,這能提高預期壽命。據NDTV報導,一位俄羅斯醫生6月收到信,他表示,政府給的期限如此緊迫,這很不尋常,他是第一次看到這情況,通常都會召開幾次會議,更開酸,「當然,我們要努力恢復這些老頑固的健康。」其他研究人員也擔憂,這研究成本可能非常高昂。克里姆林宮一位消息人士說,普丁親信、庫爾恰托夫研究所長科瓦爾丘克(Mikhail Kovalchuk)一直在提倡此研究,他對永生和俄羅斯基因組議題有濃厚的興趣。
毛孩富養時代來臨! 340萬份寵物健康大調查「腎臟病最受關注」
2023年台灣犬貓數已達23萬隻,同年新生兒數卻僅13萬人。毛孩數以驚人趨勢成長,「寵物」升格為「寵物伴侶」,國際趨勢間寵物醫療在專業機構面或治療面,都不同以為經濟動物思考,走向更細緻、個別化。《2024年寵物健康大調查》,針對2023年7月~2024年7月約三百四十萬筆資料分析發現,討論度最高的寵物三大常見病為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圖/精英集團提供)精英公關集團旗下精萃公關、精準數位行銷與媒體數據監測平台《Q Search》合作發布《2024年寵物健康大調查》,針對2023年7月~2024年7月約三百四十萬筆資料分析發現「寵物醫療照護」躍升成飼主關注焦點,不僅毛家長願意投入更多資源照顧寵物健康,政府在環境、法規等也紛紛取得重要進展。寵物健康問題不僅是醫療挑戰,也深深牽動主人情感。當毛小孩生病時,飼主往往感到極度焦慮和不安,加上治療過程可能漫長且艱難,複雜照護需求也可能對飼主日常生活造成顯著影響。調查顯示社群討論度最高的寵物三大常見病為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其中腎臟病佔留言數17%,被視為無聲的威脅,由於初期幾乎沒有徵兆,當毛小孩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非常嚴重,對飼主而言更是一大心理負擔。嘉慶動物醫院院長黃泓康指出,相較於人類,毛孩更需要關注腎臟問題,由於負責處理代謝廢物的「腎元」,相較於人類約莫一百萬之多,犬貓僅有約二十萬至六十萬個腎元。與人類相似的是,寵物腎病也可能有多重因子影響,除了因食用有害物質導致腎損傷等,其他包含基因、先天性心臟功能障礙、血壓控制不佳等都可能導致寵物罹患腎病,其中貓咪更容易緊張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連帶提升貓腎病風險。有鑑於寵物醫療照護可能對毛孩與家長都帶來龐大經濟壓力、照護問題與心理衝擊,「預防保健」仍是寵物醫療項目中最熱門議題,共有超過兩萬五千則。然而,隨著飼主對寵物健康關注提升,專科醫療、寵物心理健康的討論也十分熱門,足見飼主對寵物治療的關注。另值得關注的是「寵物保姆等照護服務」討論超過5千多筆討論,足見隨著預防保健意識與毛孩健康投資增加,寵物平均壽命延長,高齡化發展下照護需求也因此攀升,「寵物照護」的便利、安全、專業,甚至照護環境的幸福感營造,或許將是下一個熱門議題。黃泓康院長特別提醒,寵物無法為自己發聲,也不一定能理解並配合治療,因此除了一個懂毛孩的家庭醫師十分重要外,飼主更應提前干預照護,並能遵守寵物照護三大守則:1.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有害物質,補充營養劑,減少寵物身體危害,增強保護力。2.基礎追蹤:每週測量體重、觀察食量。尤其在多貓家庭,應規劃貓砂區域和區分飲食地域。3.定期專業健檢:由於毛孩的衰老速度較人類更快,建議定期健檢,大型犬8~10歲每年一次,貓咪6、7歲每年一次,10~12歲後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及早介入處理。整體而言,隨著飼主與寵物關係的日益緊密,政府也已將寵物醫療福利列為發展重點,例如農業部動植物防檢署制定的《人用藥品用於犬貓及非經濟動物之使用管理辦法》將於兩年後生效,開放獸醫師可使用人用藥品治療動物,以保障動物健康福祉。然而這些討論在社群上卻相對較少,足見飼主未取得資訊。雖然,寵物醫療環境仍面臨多重挑戰,例如高昂醫療成本、專業人才短缺,以及需進一步規範和監管來保障寵物的健康和用藥安全等,都仍將是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綜合而言,隨著毛孩地位改變,台灣寵物產業與政策都將往全方位醫療照護和預防性保健方面持續發展,創造寵物友善且幸福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