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比對
」 新冠肺炎今年首起!金門又見海漂豬屍「檢出非洲豬瘟陽性」 緊急防疫措施啟動
金門又見中國海漂豬屍,甚至檢驗出「非洲豬瘟」,海巡署第12巡防區22日接獲通報,在烈嶼青岐岸際沙灘發現一隻豬隻屍體,經金門防疫所派員採集相關檢體並將屍體就地焚燒掩埋,今(26)日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對此,目前針對處理海漂豬屍現場防疫人員、車輛及器械進行消毒外,同時進行10公里13家畜牧場訪視,所有豬隻均未發現異常現象,而金門豬肉品將禁運一週。根據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應變中心)26日表示,相關檢體經獸醫所以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結果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且經病毒P72與P54基因片段序列比對,與去(112)年12月18日自中國大陸入境旅客違規攜帶香脆腸中所檢出之基因重組型非洲豬瘟病毒(即第1與第2基因型重組之病毒)一致。應變中心指出,由於金門縣地理位置非常接近中國大陸福建省及廈門市,且臨近九龍江等出海口,偶有發現死亡豬隻伴隨垃圾漂至金門縣沿岸,因應本次個案,金門縣政府不敢大意,已針對與該頭豬隻接觸的人員、車輛、器械執行澈底消毒,金門縣防疫所即依程序派員對發現地點半徑10公里內養豬場(計13場)進行訪視,各場豬隻健康狀況良好,未發現異常情形。有鑒於金門地區連結大金及小金地區之金門大橋已經開通,為確保整體產業安全,農業部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28條規定公告,即日起至7月1日止暫停金門地區豬隻與其屠體、內臟、生鮮及加工產品禁止輸往台灣本島及其他離島,至少一週無疫情發生,方可解除管制,目前海漂豬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案例(含本案例)共18例(金門縣15例,連江縣2例及新北市1例)。防疫所呼籲,鄉親及農友務必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落實畜牧場自主防疫管理,並提升防疫意識,才能成功將非洲豬瘟疫情阻絕於境外,最近亞洲地區非洲豬瘟疫情仍屬嚴峻,提醒國人至國外旅遊切勿攜帶動植物產品返台,以免受罰。
撿到蝙蝠別伸手去碰!防檢署驗出麗沙病毒 恐有人畜互通風險
台灣有許多野生動物,但有些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有「人畜共通」的風險,因此民眾在野外或是住家遇到時,務必小心為上,而防檢署也於今(24)日表示,近日接獲民眾在家中拾獲的絨山蝠(Nyctalus plancyi velutinus),經檢出臺灣蝙蝠麗沙病毒第二型,有人畜共通之風險,請民眾不要接觸野生動物,避免可能感染機會。防檢署指出,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簡稱獸醫所)於4月22日接獲臺北市蝙蝠保育協會協助送檢中和區民眾於家中拾獲1隻絨山蝠(Nyctalus plancyi velutinus),經檢出臺灣蝙蝠麗沙病毒第二型,雖然麗沙病毒不是法定動物傳染病,但有人畜共通之風險,目前沒有人類感染案例,防檢署已通報疾病管制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蝙蝠保育團體及動物防疫機關共同宣導防範,提醒民眾不要接觸野生動物,避免可能感染機會。防檢署指出,麗沙病毒屬內共有17種麗沙病毒,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為其中一種,與本次案例中所檢出麗沙病毒不同種。依據獸醫所檢驗報告顯示,本次檢出之麗沙病毒與我國107年於新北市新店區絨山蝠檢體中發現蝙蝠麗沙病毒相似,經核蛋白基因序列比對結果顯示,本病例所檢出之病毒同屬臺灣蝙蝠麗沙病毒第二型。防檢署說明,105年至109年間共有4隻東亞家蝠檢出臺灣蝙蝠麗沙病毒第一型,另於107年6月於新北市拾獲之絨山蝠檢出臺灣蝙蝠麗沙病毒第二型,迄今已累計檢出6例蝙蝠麗沙病毒案例。蝙蝠可作為麗沙病毒的自然宿主,防檢署提醒民眾無論於何處,倘見到衰弱或死亡蝙蝠,切勿自行接觸,並請通報當地動物防疫機關或蝙蝠保育團體協助安排救傷或採樣送檢,如遭蝙蝠抓咬傷時應立即就醫評估施打人用疫苗等必要處置。本案例病毒雖非屬狂犬病病毒,然而家中寵物施打狂犬病疫苗仍可以產生交叉保護效果,所以防檢署再次呼籲民眾務必遵守「二不一要」原則-不要棄養寵物,不要接觸及捕捉野生動物(包括蝙蝠),要每年帶家中犬貓及人工飼養陸生食肉目動物注射狂犬病疫苗。
好市多莓果A肝檢驗陽性 疾管署建議已食用民眾先60天自我監測症狀
知名美式賣場近期向食藥署報驗「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檢驗出有A 肝病毒陽性。目前,違規產品已全數下架,食藥署也請衛生局監督業者完成後續回收銷毀作業並依法處辦。疾管署也於4月28日上午,針對此事邀請地方政府衛生局共同研商並啟動相關因應措施。但如果已經將莓果吃下肚的民眾該怎麼辦?疾管署提供了處理辦法,呼籲民眾請勿驚慌。莓果A肝檢驗陽性 產品全數下架銷毀食藥署會同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前往好市多股份有限公司,對其進口的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產地:智利,規格:1.81 kg/包),抽樣5件不同批次產品進行A型肝炎病毒檢驗,其中1件為陽性,產品標示有效日期為2023/09/19。案內違規產品總計進口17,431.78公斤,庫存367.43公斤(203包),目前該公司已將違規產品全數下架,食藥署也已請衛生局監督業者完成後續回收銷毀作業並依法處辦,維護消費者相關權益。已食用民眾勿驚慌! 先60天自我監測症狀而針對此次事件,疾管署也啟動相關因應措施,請各縣市衛生單位及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對於疑似或確定A型肝炎個案詢問相關飲食史,並進行病毒序列比對,以釐清國內有無相關傳播發生。疾管署提醒,民眾若有購買此批冷凍莓果產品切勿食用!如果是已經食用的民眾也不需太過驚慌,A型肝炎的潛伏期約為15-50天,請民眾從最後一次食用日的隔天開始,進行60天「自我健康監測」。如果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甚至是黃疸等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疑似症狀時,請儘速就醫,就醫後須確實告知醫師相關飲食史,以得到適切的診斷及治療。A肝重症高風險群 食用後評估接種疫苗此外,若為慢性肝病、肝癌或免疫力低下等A型肝炎重症高風險的民眾,疾管署表示,如果曾食用過該批莓果類產品,也可在最後一次食用日後2週內,就醫評估是否有自費接種A型肝炎疫苗的必要。而臨床醫師診療時,若發現疑似病例應依規定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疫調與介入處理,降低疾病傳播的可能性。疾管署提醒,病毒性A型肝炎主要藉由糞口傳播,可經由受病毒汙染的水、食物傳染,若手部接觸到感染者糞便後未確實清潔雙手,也可能造成間接感染,民眾應養成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金門爆首例H9N2禽流感 會禽傳人
我國首例H9N2禽流感在金門1處土雞場檢出,由於H9N2曾有禽傳人案例,農委會防檢局已預防性撲殺4500多隻土雞,衛福部疾管署亦針對該禽場21名接觸者於第一時間造冊、追蹤健康狀況,至今皆沒有出現類流感症狀。H9N2在人類身上屬於疾病嚴重度低的新型A型流感亞型,目前個案為禽傳人,尚未發生人傳人,提醒民眾禽肉及禽蛋要煮熟,避免餵野生禽鳥及勤洗手,就可避免感染。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邱垂章表示,H9N2在禽類間屬低病毒原性禽流感,家禽感染後少有症狀,此次檢視時也未發現有症狀,主要因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執行禽流感防疫計畫,於金門縣金寧鄉1處紅羽土雞場採樣監測,經家畜衛生試驗所於16日檢出H9N2低病原性禽流感。除撲殺土雞4551隻外,該場周邊半徑1公里共2場禽場,1處停養中,另1處目前訪視尚無異狀。許多金門民眾得知當地爆出禽流感,且是可能會傳染人的病毒株後都感到震驚,部分鄉親還擔心會繼「缺蛋危機」後,上演「無雞可啖」窘境,立馬上街或到生鮮超市採購雞肉備用。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表示,此株病毒H9基因片段序列,比對結果序列與中國2021-2022年家禽、環境與人類等H9N2病毒最為相近,基因相似度為98.9%。N2基因片段序列,比對結果序列與中國2020-2022年家禽、環境與人類等H9N2病毒最為相近,基因相似度為98.9%,至於是否與禽傳人的病毒株相關,要待1周後病毒8段全長序列比對後才能釐清。疾管署統計指出,國際間人類感染H9N2至今已有97例,7成為幼童,共有8例重症、2例死亡,主要發生在亞洲且近9成在大陸。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H9N2病例容易發生在飼養雞鴨的家戶內,如徒手接觸禽鳥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再碰觸人類口鼻,或是環境中充斥排泄物因而間接感染,勤洗手、戴口罩都是有效預防方式。至於未來如再有家禽感染H9N2,邱垂章表示,處置措施待滾動討論,也不會針對金門禽肉、禽蛋管制,但會延長禽流感秋冬專案至今年6月底。
又是全新序列!桃勤員工Delta與舊案不同 「追源頭」比對境外移入確診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9/18)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與防疫作為,指揮官陳時中宣布,今沒有新增本土個案,有6例境外移入,無死亡個案。桃勤確診女員工的全基因定序今天也出爐,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此個案感染的Delta病毒基因序列和屏東群聚、桃園機師、新北幼兒園皆不同,是一個全新的Delta病毒基因序列。羅一鈞指出,目前將桃勤女員工的序列和境外做比對,朝兩方向進行,一是病毒序列本身比較,另一則是從此個案服務過的9月初至9月中的航班進行回溯比對,雙向比對結果確實有鎖定一些可能的境外移入相關個案。羅一鈞說,序列比對部分看起來跟中東、西亞境外個案的序列最貼近,且個案消毒過的航班也確實有從中東、西亞回來的個案搭乘,這部分還會做進一步分析,後天將再公布細部分析,看看是否跟某幾位境外移入確診序列相同。桃勤女員工員於9月12日發病,所以目前是匡列執勤前14天的出勤航班,時間為8月29日至9月12日共41航班,其中比對2名確診者,確診時間為入境當天及隔天,再把相關序列相近者進行比對。今年是中秋連假首日,是否擔心連假後疫情反撲?9月20日二級警戒到,防疫措施是否改變?陳時中回應,連假還是要注意防疫新生活,如果收假後疫情有狀況,9月20日後可能就會加嚴,但以目前來看9月20日會維持二級,部分項目會放寬,讓民眾生活能更正常。
彰化男出差屏東確診!外顯症狀似Delta變種、急驗病毒序列
彰化縣16日公布新增1例確診,為31歲男性,感染源不明,曾經到屏東出差,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症狀較像是英國變種病毒,但為嚴防印度Delta變異株跨縣市蔓延,檢體急送中央進行病毒基因序列比對,並採取高規格防疫,同住父母和妹妹都安排住進集中檢疫所,目前採檢都是陰性。彰化縣連續4天零確診之後,又出現單一感染源不明的確診案例,男子自己開立小公司,9日搭乘台鐵到屏東出差,當天來回,13日出現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14日就醫進行PCR採檢確診,Ct值17.88。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明,彰化新添1確診,採高規格防疫,同住家人和員工都住進集中檢疫所。(圖/吳敏菁攝)彰化縣新增1確診,9日曾到屏東。(圖/彰化縣衛生局提供)彰化縣新增1確診,為單一確診個案,感染源不明。(圖/彰化縣衛生局提供)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雖新增確診者外顯症狀較像目前在國內廣泛盛行的「英國變異病毒」,但仍不敢掉於輕心,立即採高規格防疫,把3位同住家人和1名職場同事,並展開跨縣市疫調,嚴防「Delta變異病毒」跨縣市蔓延。
Delta民怨炸鍋2/專家小組思維還在去年!Delta病毒「關不住」
面對Delta病毒來勢洶洶,陳時中宣布自七月二日起,入境旅客一律「三篩」,除了所有旅客入境時,需做一次核酸檢測(PCR),入境後進入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的第十天至第十二天,再加做一次家用抗原快篩,檢疫期滿(十四天)還需做一次PCR。所有採檢陽性者,一律進行病毒株基因定序。然而,回顧六月二十七日,陳時中仍堅持自「高風險國家」返台者,入境和檢疫期滿各執行一次篩檢,但從一般國家返台則只需在檢疫期滿檢測一次即可,短短五天內政策大轉彎,當然因為背後承受不小的壓力。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強調,Delta病毒傳染力極強,集中檢疫所和防疫旅館根本「關不住」,新的入境管制措施仍顯不足,若Delta病毒大爆發,感染者一定要送到專責病房隔離。中國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批評,指揮中心採用去年的檢疫政策來防堵疫情,才讓Delta病毒輕易入侵台灣。(圖/報系資料庫)Delta病毒在屏東造成的社區群聚感染,確實搞得全台人心惶惶。六月以來,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每周要求幕僚,書詢指揮中心有關變種病毒監測報告。「六月十五日,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才說台灣沒有印度變異株,四天後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首度坦承有五例境外移入的Delta病毒。」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質疑,感染Delta病毒的秘魯祖孫六月六日返台、六月十四日確診,指揮中心卻直到六月二十五日才公布基因定序結果,從確診到定序空窗期長達十二天,造成社區防疫破口。然而,指揮中心為何特別針對該個案進行基因定序?施作的準則為何?檢測過程又需要多久?這些統統被「蓋牌」,外界根本找不到答案。立委蔡壁如質疑,指揮中心缺乏基因定序的SOP,一旦傳染力更高的變異株入侵,恐癱瘓醫療量能。(圖/馬景平攝)對此,指揮中心回應,祕魯案確診後由醫院後送檢體,再進行RT-PCR、基因定序及序列比對,皆為及時分析。目前基因定序時效約為收到檢體後3天,且病毒量要高。秘魯個案為境外移入個案,為該署基因定序重點監測項目之一。疾管署表示,針對病毒基因定序,以境外移入、群聚、確診前曾接種疫苗、再感染及經疫調後無法釐清染源等個案為重點加強監測項目;針對全國各縣市之新增個案,亦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分析。 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共定序分析 405 株,共362株為變異株。除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外,國內具備相同技術之大型醫學中心(例如台大、三總及林口長庚也協助針對部分院內檢體進行定序)。
Delta民怨炸鍋3/祕魯祖孫確診到定序長達12天 立委提問指揮中心全蓋牌
新冠肺炎印度變異株Delta入侵屏東造成群聚感染,全台人心惶惶,擔憂12解封再度延長,屏東近期萬人擴大篩檢逾1萬人,國人高度關注,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質疑,感染Delta病毒的秘魯祖孫從確診到基因定序確認是Delta病毒長達12天,造成社區防疫破口。指揮中心駁斥表示,祕魯案確診後進行RT-PCR、基因定序及序列比對,皆為及時分析。蔡壁如說,感染Delta病毒的秘魯祖孫六月六日返台、六月十四日確診,指揮中心卻直到六月二十五日才公布基因定序結果,從確診到定序空窗期長達十二天,造成社區防疫破口。然而,指揮中心為何特別針對該個案進行基因定序?施作的準則為何?檢測過程又需要多久?這些統統被「蓋牌」,外界根本找不到答案。不只立委質疑基因定序的相關處置流程,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本名孔祥琪)在Delta病毒社區感染爆發前,就點破基因定序的重要性。他強調,病毒變異株很狡猾,也會影響PCR檢測結果、單株抗體藥物療效及疫苗接種的預防效果;以Delta病毒為例,施打一劑疫苗的保護力只有約三成,要兩劑才比較有效,國際間甚至已在討論要追加第三劑的加強針,「台灣沒有公布基因定序抽樣對象與分析比率的完整資訊,我們甚至不知道抽樣的分子與分母為何?」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說,定期抽樣確診者的基因定序,有助於及早發現新型變異株入侵。(圖/翻攝自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臉書)林氏璧也坦言,「台灣前陣子確診案例太多,一一採驗病毒株作基因定序,確實有其困難,現在疫情逐漸趨緩後,除了著重境外移入個案的基因定序,也應該仿效各國針對本土確診病例定期抽查、抽樣定序,或許能揪出隱匿在社區內的其他病毒。」對此,指揮中心回應,祕魯案確診後由醫院後送檢體,再進行RT-PCR、基因定序及序列比對,皆為及時分析。目前基因定序時效約為收到檢體後3天,且病毒量要高。秘魯個案為境外移入個案,為該署基因定序重點監測項目之一。 病毒株基因定序流程是從PCR採取檢體,找出新的突變位點,判斷是否有新病毒株產生。(圖/翻攝自美國CDC網站)疾管署針對病毒基因定序,以境外移入、群聚、確診前曾接種疫苗、再感染及經疫調後無法釐清染源等個案為重點加強監測項目;針對全國各縣市之新增個案,亦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分析。 指揮中心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共定序分析 405 株,共362株為變異株。除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外,國內具備相同技術之大型醫學中心(例如台大、三總及林口長庚也協助針對部分院內檢體進行定序)。
兩人染同病毒株「同防疫旅館」 醫:防疫旅館恐成破口
浙江台商(案719)確診後,發現其住的防疫旅館同棟不同樓層,有另一名德國確診男(案693)住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病毒序列比對,發現2人感染相同病毒株,但指兩人有可能是來自不同的感染源,不過,專家指出,大陸、德國流行的病毒株並不一樣,感染到相同病毒株的機率相對低,此案若不是互相傳染,就是有第3人傳染給2人,防疫旅館恐成破口。不具名專家說,德國流行的病毒株和大陸流行的病毒株應不一樣,2人要感染到相同病毒株,機率相對低。先前台灣不時出現出境後確診的個案,表示社區還是有病毒,指揮官先前也沒否認,僅說病毒不多,沒有造成大流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根據疫調作法,醫院發生細菌群聚或病毒感染時就會比對基因,只要基因相似到一定程度,就代表是互相傳染,也能定義為群聚感染。從浙江台商與德國男的基因證實是同一株病毒來看,若不是2人互相傳染,就是有第3人傳給2人,第3人可能是疫調漏掉者,例如其他住戶的訪客等不特定者,亦可能間接透過空氣傳播。由於1月15日起,國人返台都要住進防疫旅館,黃立民提醒,防疫旅館一定要有獨立的空調,或是改成能換外氣的空調,且要加強動線設計。因旅館人員非專業人士,房務、清潔等人員的訓練也須加強,才能減少風險。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則認為,新冠肺炎病毒株有7、8種,這2人雖然病毒株相同,但交互感染機會低。由於指揮中心已竭盡所能做檢查,環境、旅館人員都是陰性,若2人是交互感染,那先前疫情可能就已經爆發,指揮中心應好好對外說明此案。
防範病毒出新招 Ct值低於27就進行病毒序列比對
為了防範具有高傳染力的變種新冠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會針對「全部」病毒量偏高的病患做病毒序列比對,這也包含了有英國旅遊史的人。而病毒量偏高的標準,則是設在PCR檢驗Ct值結果低於27為門檻。據悉,現行的新冠肺炎病毒陽性基準是以核酸檢驗循環閾值(Ct值)為基準。根據《中央社》報導指出,先前曾以Ct值35為標準,35以上是陰性。但有實證顯示,Ct值32以上就不太能培養出病毒,34以上幾乎也沒辦法,所以當時有專家小組建議,未來檢驗標準應該設為一次陰性、一次Ct值34以上,或是兩次檢驗都在34以上,就可以視為解除隔離出院的標準。而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指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2日表示,若Ct值低於27,才代表病毒量高到可以培養的出來做比對,若Ct值高於27就無法培養病毒,也無法做比對病毒。因此將Ct值門檻設定在27。莊人祥也表示,通常在檢疫期間有症狀採檢者的Ct值較低,無症狀期滿的採檢Ct值就會偏高。目前會針對Ct值低於27的確診者,做進一步的病毒基因序列比對,預計在4日會有初步的結果可以公布。
浙江台商「檢疫期間確診」恐為本土感染!莊人祥回應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一例為本國籍50多歲浙江返台台商,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鏡,但卻在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採檢後確診。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認為感染源可能還在境外潛伏期內,但也有可能是本土。指揮中心8日公布的2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中,其中案719為本國籍50多歲男性,今年9月中旬至中國浙江處理公事,11月22日返台,入境時無症狀,並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個案於防疫旅館居家檢疫期間,12月4日出現發冷及發燒症狀,12月5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15)。個案發病前2日為檢疫期間,就醫接觸者均有適當防護裝備,因此無須匡列接觸者。由於案719的Ct值15,數值偏低,可能是感染不久,針對感染源,莊人祥也做出回應,他表示個案是在檢疫第12天出現症狀,可能還在境外感染的潛伏期之內,但也有可能是本土,不過個案居住在防疫旅館,基本上都是一人一間,期間不會接觸到其他人,因此感染機會也較低,將會針對個案作病毒培養,並與中國大陸病毒株序列比對,才能釐清感染源。
WHO報告:人人易受感染 新冠肺炎「14種症狀」:發燒第一名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世界衛生組織(WHO)與25個國家組成聯合考察小組,進行為期9天的調查,報告中顯示,新冠病毒是新發現的病原體,人類沒有免疫力,幾乎人人都容易受到感染,此外,在新冠肺炎14種典型症狀裡頭,可以發現有將近9成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例中都出現發燒這項症狀。世界衛生組織上月28日發佈一份「世衛及中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聯合專家組考察報告」(WHO-China Joint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報告中發現,這次的新冠病毒屬於新發現的病原體,人類體內並無已知的免疫力,而這個病毒具有高度傳播性。染上新冠肺炎的患者會出現14種典型症狀,考察報告也針對列出其感染肺炎的機率,其中發燒為第一名,有將近9成的確診病例出現此症狀:發燒(87.9%)、乾咳(67.7%)、乏力(38.1%)、咳痰(33.4%)、氣短(18.6%)、肌肉痛或關節痛(14.8%)、咽喉痛(13.9%)、頭痛(13.6%)、寒顫(11.4%)、噁心或嘔吐(5.0%)、鼻塞(4.8%)、腹瀉(3.7%)、咳血(0.9%)、結膜充血(0.8%)。報告認為,經過病毒基因組序列比對,發現與蝙蝠攜帶冠狀病毒的同源性高達96%,高度懷疑蝙蝠是此病毒中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至於病毒如何傳播?報告顯示,由於許多確診病例都出現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因此在武漢早期發現的病例中,被認為是由動物傳到人類身上,但目前尚未找到來源。
【王之道】武漢台胞回家 考驗蔡政府SOP
台商包機返台議題爭論數日,台商會長喊出「好想回家」後,對岸終於讓我方派機接回滯留武漢的國人,對無助、驚恐的台商及其他台灣民眾而言,終於可以離開高風險疫區,當然鬆了一口氣。基於人道與同胞立場,當然值得高興與支持,但面對各種可能的危險,政府準備好了嗎?更重要的是,包括你我在內,準備好了嗎?「武漢肺炎」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從基因序列比對發現,其與同為冠狀病毒家族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及「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相似度高達近八成及五成;根據目前病例來看,武漢肺炎致死率可能低於SARS,但潛伏期長、傳染力高,目前全球確診數已超過SARS。武漢肺炎確診、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加上封城後物資缺乏,滯留武漢的外籍人士無不希望儘快離境。先前政府與對岸聯繫,希望派機接回滯留武漢的台商與台灣民眾,一直未得到回應,現在終於同意,兩岸官方放下政治分歧,展現人道優先精神,是共識累積的開始。以台灣來說,武漢台商若降落桃園機場,爭議應該不大,但飛機降落後,如何規畫SOP與配套措施,不讓可能的病毒流竄才是關鍵。台灣在SARS期間購置五十輛負壓救護車,已全部報廢,如何安全接運武漢台商,將是政府的第一道考驗。對已有發燒、四肢無力、乾咳等症狀者,自然要隔離治療;但篩檢後無症狀者,後續追蹤管制更難,一般而言是返家自主管理,要求每天進行健康狀態檢驗。此外,民眾視武漢肺炎如「現代瘟疫」,不免擔憂出現「到處趴趴走」的自主管理者,很容易產生強烈又過當的抗拒反應,如美國從武漢接回僑民的飛機,遭當地居民拒絕落地;日本第一批接回的僑民中,有人不願接受隔離堅持回家,引發社會道德爭議,一名承辦事務官不堪指責跳樓;南韓闢建隔離區準備接回僑民,也被當地民眾包圍抗議,施工受阻。蔡英文政府若決心強制隔離所有來自高危險區的人,應不至於引發民怨,但要預防當事人不願配合,如何「於情於理」地進行事前溝通?於法如何強制執行?對此,行政院已宣布,武漢返台者將直接安置於醫療院所等級的隔離處所,不採居家隔離方式,讓國人更加安心,後續就看政府執行力了。政府與民眾謹慎因應,是面對不確定風險的正確態度,但切勿淪為非理性、過度的反應,甚至激烈到連人性與人道都拋棄。政府的宣導與身體力行,是避免社會反應過激的重要因素,同時應停止霸凌大陸,切莫把武漢回來的台商當成病毒。
打破多年傳說!遺傳學家揭「尼斯湖水怪」真面目
傳聞在西元6世紀時,一名愛爾蘭修士聖高隆曾將水獸放到尼斯湖中,之後就有不少人指稱看到「巨型水怪」出沒,甚至流傳出驚人的照片,但日前有研究團隊指出,「尼斯湖水怪」其實是條巨大的鰻魚而非恐龍。根據外媒報導,紐西蘭奧塔哥大學遺傳學家格梅爾(Neil Gemmell)團隊從2018年6月開始就在尼斯湖採集「環境DNA(eDNA)」的樣本,取樣湖水中的皮膚、鱗片、羽毛、毛皮或排泄物,進行已知生物的DNA序列比對。格梅爾表示,團隊造訪的每個採樣地點都有鰻魚,湖中可能存在體型巨大的鰻魚,雖然這個說法已經流傳數十年,但卻從來沒有人真的在尼斯湖中捕出巨鰻,「尼斯湖水怪」的真面目到底是恐龍還是鰻魚,又或者是人類未知的生物,目前仍是一道解不出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