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管理
」 庫存管理Samsung產量季減10%全球市占仍居冠 Apple新機生產將破8,600萬支
根據TrendForce(集邦)最新調查,2024年第2季由於部分品牌新機鋪貨期結束,加上季底進入庫存調節等因素,全球智慧型手機生產總數落在2.86億支,較第1季衰退約3%。面對旺季不旺的市場趨勢,品牌廠在第3季的生產規劃普遍趨於保守,因此,第3季生產總數預估僅有微幅季增,達2.93億支,但仍較去年同期呈現約5%的年衰退,並且低於疫情前水準。2024第2季全球前6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及市占率。(圖/TrendForce提供)Samsung第2季由於Galaxy S24新機鋪貨期結束,智慧型手機產量季減10%,降至5,380萬支,仍維持市占第一。TrendForce表示,Samsung有望於第3季底推出一款高階薄型摺疊機,可視為Z Fold 6的延伸機種。然而,考量售價與缺乏殺手級應用,預估該薄型款僅占Samsung摺疊機產出的1%,對衝刺市占的幫助有限。市占第二的Apple於第2季生產約4,410萬支智慧型手機,雖季減8%,但較2023年同期成長5%,可視為因應中國618電商促銷的先行備貨。由於在中國市場的降價策略奏效,預估將帶動第3季的生產表現。此外,Apple將於9月發表4款新機,預估其2024年的新機生產總數將破8,600萬支,較去年增長近8%。Xiaomi(含Xiaomi、Redmi及POCO)第2季智慧型手機生產總數為4,180萬支,年增19%,雖維持樂觀布局市場的策略,然而考慮需求未顯著回升,第3季生產目標僅中個位數成長,並謹慎監控庫存,避免再次陷入高水位困境。Oppo(含Oppo、OnePlus及Realme)第2季生產總數年增6%,市占率排名第4。TrendForce表示,中國市場占該品牌的銷售占比穩定維持在35%左右,其次為印度和東南亞地區。展望第3季,Oppo生產目標將與第2季持平。 Vivo(含Vivo及iQoo)得益於新品推出及中國市場銷售告捷,第2季智慧型手機產量季增20.5%、年增10.2%,市占率排名第5。Vivo近年雖積極開發海外市場,但中國市場仍占其銷售市占的50%。TrendForce預估其第3季生產總數可望與第2季持平。TrendForce指出,Transsion(含TECNO、Infinix及itel)在第1季產出過於積極,造成通路庫存上升,第2季為調節庫存,下調生產總數至2,360萬支,季減20.8%,市占排名退後一位至第6名。進入第3季,Transsion同樣以維穩第2季的生產表現為主,避免重蹈庫存升高的壓力。另外,全球性經濟疲軟同樣衝擊高銷售成長潛力的南美、中東和非洲等市場,加上多個手機品牌進軍,開始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近期新興市場有整機通路庫存升高的現象,品牌廠因此更注意零組件和整機庫存管理,避免因庫存高過而加劇金流壓力。在此背景下,品牌廠對2024年下半年的生產計劃普遍採取保守態度,以因應需求的不確定性。
日本46歲男子堅持超商打工10年 只因上份工作給他「嚴重心理創傷」
身為便利商店大國,選擇在日本便利商店打工可以說是不少留學生的選項,或者是有時候過渡時期的臨時打工,但鮮少見到有人將超商打工作為終生志職。而如今,日本一名46歲的男子就是堅持領著最低薪資在超商打工,因為,他在上一份工作遭遇嚴重的霸凌,讓他產生心理創商。如今超商的工作對他而言,反而是比較輕鬆。根據《日刊SPA!》報導指出,46歲的岡部隆博選擇在超商打工已經超過10年,而這十年來他都是領取最低時薪1120日幣(折合新台幣約237元),換算下來,他的月薪大約只有3至4萬元台幣,如此的收入在日本東京可以說是相當的少。而岡部隆博也表示,自己在超商打工這10年間,其實曾與不少優秀人才共事過,甚至不少前同事在離開超商後,都選擇做起薪資更高的工作,但是他卻是依然故我的選擇繼續在超商打工,而且歷經10年的磨練,基本上他對於超商內的各項服務都了然於心,從一般結帳到客戶服務,甚至是連倉庫庫存管理,這些他都十分擅長。被問及為何要選擇在超商打工,而不是選擇轉換跑道謀求更高的工作時,岡部隆博表示,自己過去曾在工廠上班過,但是在工廠內卻遭遇嚴重的職場霸凌,除了讓他被迫放棄工廠的工作外,這個惡劣的經驗也導致她有嚴重的心理創傷。也因為這個創傷的關係,岡部隆博認為,超商的工作雖然要面對「人」,但卻沒有其他職場那種複雜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他選擇數十年如一日在超商打工的原因,對他而言,這樣的生活是他所追求的單純與封閉。
強強結盟 解決企業客戶數位化轉型痛點!中國信託攜手SAP台灣推出「銀企直連串接金融解決方案」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致力數位創新,從客戶角度出發,持續提供企業客戶數位轉型所需之自動化金融服務,今(16)日宣布攜手思愛普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AP台灣」),成為SAP Multi-BankConnectivity(簡稱「MBC」)解決方案在臺灣首家金融合作機構,且推出「銀企直連串接金融解決方案」,運用API技術將銀行服務串接SAP台灣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簡稱「ERP」),未來企業客戶透過ERP系統即可使用中國信託銀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務,進行財務管理。許多企業使用ERP系統有效管理財務、製造、零售、供應鏈、人力資源和營運等項目,但金流管理仍存在痛點,企業若欲於銀行系統直接串接進行財務管理,需額外花費數月與銀行業者合作開發、導入相關系統。為便利企業客戶,目前大型外商銀行皆與國際知名ERP軟體服務業者合作,將銀行服務直接整合於ERP系統的付款、對帳、庫存管理等相關模組,方便企業客戶管理財務。SAP MBC 解決方案則內嵌於 ERP 中,主要是讓企業可直接透過 ERP 系統自動化串接外部金融機構,並在安全且加密的環境,將財務資訊對接至外部銀行機構,快速取得銀行提供的數位金融服務。看準國際金融創新發展浪潮,中國信託與SAP台灣共同推出「銀企直連串接金融解決方案」,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左三)、SAP全球副總裁、台灣區總經理陳志惟(右三)、中信金控科技長賈景光(左二)、中信銀行法金產品處處長蕭志鵬資深副總經理(左一)、SAP台灣業務總經理陳玉玲(右二)、東捷資訊副總經理陳歆穎(右一)共同參加合作發表會。(圖/中信銀行提供)中信銀行看準國際金融創新發展浪潮,成為臺灣第一家加入SAP MBC解決方案的金融業者,同時攜手SAP台灣推出「銀企直連串接金融解決方案」,本次合作發表會由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法金產品處處長蕭志鵬資深副總經理及SAP全球副總裁、台灣區總經理陳志惟共同主持。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表示,未來企業客戶不需另外開發系統,即可於ERP系統使用中信銀行所提供的各項金融服務,包含即時查詢帳戶餘額明細、進行各項付款作業、取得銷對帳資料等,大幅提升資金管理效率與降低作業風險,上線時程亦從原本須開發串接系統的數月縮短至數週,為企業打造更有效率的財務環境。SAP全球副總裁、台灣總經理陳志惟指出,當代科技大幅加速企業端財務轉型的進程,SAP看準市場對於財務流程自動化的殷切需求,持續推出智慧化解決方案,協助企業財務數位化。為加速在地化布局,SAP台灣此次攜手中信銀行,主要看好中信銀行在數位創新的亮眼成果以及彼此客群的重疊性,相信雙方聯手能為企業客戶帶來更大助益,此次合作亦透過東捷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在地化調整,更貼近臺灣企業客戶實際需求。中信銀行成為臺灣首家加入SAP MBC解決方案的金融業者,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左)與SAP全球副總裁、台灣區總經理陳志惟(右)共同出席。(圖/中信銀行提供)中信銀行以優異績效、創新業務實力及結合數位化的優質金融服務,14度奪下國際知名財經媒體《Euromoney》(歐洲貨幣)日前公布之「Awards forExcellence 2023」之「臺灣最佳銀行」(Best Bank inTaiwan)肯定,是本屆唯一獲獎之臺灣銀行業者,顯見金融業結合科技,提供客戶最佳服務體驗,是顯學也是致勝關鍵。中信銀行今年以來已囊括《GlobalFinance》(全球金融)、《Asiamoney》(亞洲貨幣)、《FinanceAsia》(亞洲金融)、《Euromoney》(歐洲貨幣)等四家國際級權威機構之「臺灣最佳銀行」(Best Bank inTaiwan)大獎,創下四冠王佳績,此次中信銀行與SAP台灣攜手合作是一個起點,未來雙方將持續一起擴展企業所需的各項金融創新服務,協助客戶增進財務管理效率,進行數位轉型。
拆解庫存未爆彈1/電子業的難題鍾依文用「兩招」勝出 精英EPS暴增11倍大翻身
台股電子五哥陷入庫存風暴,亟需「拆彈」走出困境之際,以主機板、電腦周邊產品為主的精英(2331)去年交出營收314億元,每股純益(EPS)1.57元、較前一年成長11倍的成績單,CTWANT記者專訪董座鍾依文,他透露從庫存管理走向獲利翻身之道。電子終端產品需求不振,台股電子業陷入庫存去化難題,然大同集團旗下的精英提前結束煩惱。「精英的庫存,以前是60幾億,今年第一季只剩一半、31億。」鍾依文說,另一觀察指標「庫存週轉天數」,精英內部統計52天,比台灣87間同業平均70天短。去年第一季電子五哥廣達、宏碁、仁寶、緯創、英業達的資產負債表上,存貨佔流動資產比例在33.83%、30.29%、25.73%、37.31%、28.78%;同期精英僅19.28%,而鴻海也在19.38%。精英如何走出庫存風暴?「經營公司無非節流、開源!」64歲的鍾依文卸下鴻海集團總經理職務後,兩年前被大同股東找進公司、接下精英董事長,他到任第一步節流從「庫存管理」下手,「精英那時現金流很低,甚至出現『負』現金流,我想擠出現金,先看到庫存,庫存如果變現,現金就出來了,先想辦法把現在的庫存銷掉、以後庫存不能再增加」。他找到了精英庫存增加的兩大原因,第一是有兩套採購系統(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一個採購系統在大陸工廠、買比較便宜的被動元件,另一個在台北,買CPU、晶片組、顯卡等主動元件,「這兩個部門彼此不溝通。去年晶片荒、缺主動元件,應該主動元件先買到,再去買被動元件就好。但大陸工廠一直買被動元件。」他隨即將兩個部門合併,直接溝通。主機板的本質是運算,這個運算能力能用在其他智慧醫療、零售、工廠等不同領域。(圖/劉耿豪攝)第二個原因「來自客戶的壓力」。「客戶的想法是,工廠先把被動元件買起來、主動元件一來,就可以立刻組裝出貨了,講得很簡單,問題不知道要等多久?」鍾依文改採主動出擊,「跟客人好好解釋、溝通,萬一我們花太多資源買零件成存貨,我日常營運資金短缺,庫存也會有跌價損失,甚至公司倒閉,這樣好嗎?」事實上,前年疫情間客戶下大單時,第一線業務出身的鍾依文就有所警覺,「需求不可突然暴增,我自己看這是假性需求。客人出於拿不到貨,加上缺料、運輸等因素,才重複下單(overbooking),目的是希望工廠這邊趕快出一點。」此時,業務就要去了解情況並解釋。此外,已簽下的訂單則要一一檢視,成交條件公平才能接,若是不合理,寧可交一點違約金。「若去年看到庫存高才處理,那就太慢了!」鍾依文解釋,「我們這個行業也講『新鮮』,零件放在任何一個倉位、時間要越短越好,用工業工程方式了解,把每個階段的時間、數量定義好,再找對的人管理。」為了讓中間環節溝通時間差縮短,鍾依文祭出很多激勵方案、獎金。鍾依文一到任就火速處理庫存問題,精英不僅去年避開庫存風暴,營運也上了軌道,「我還沒有完全滿意,賺錢只是初步,只能說現在的精英很健康。」對於電子業後市展望,他說,「總體看起來,供給比需求多一點,不過這是一個循環、有上有下,不足以擔心,不會發生2008年金融海嘯的情況。」
華碩Q1每股虧2.3元 「谷底已過」Q2拚虧轉盈
華碩(2357)周五(12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公布第一季財報。華碩今年首季受PC調整庫存影響,整體市況依舊慘淡情況下,華碩單季稅後虧損收斂至16.8億元。但華碩預計在其庫存管理已完成一定階段的改善後,第二季有機會再有小金額的跌損回沖。觀察華碩首季營收組合,PC占59%、零組件占40%。今年第一季營收1023.7億元、季減13%、年減20%,稅後淨損16.8億元、季減56%、年減116%,單季每股虧損2.3元,遠低於去年同期每股賺14元。觀察各地區需求方面,亞洲占49%、歐洲占30%、美洲占21%。華碩表示,歐美各大市場現階段需求都還是相對保守,亞太市場週期會延後歐美市場一季,還在低谷調整期,沒有看到明顯動能;中國市場期望解封後需求回溫,但目前並未真正回溫,還要看後續618電商旺季表現。展望第二季表現,華碩指出,PC部分將季增20%、零組件預估會季減5%,第2季雖然仍處於產業淡季,但上半年庫存有望加速完成。且目前庫存已可控且趨於穩定,「最差的狀況已在第一季過去」,預估第2季營收會有10%季成長。在連續三季的積極清庫下,華碩於第一季底時的存貨水位已較去年底再下修13%、降至1158.4億元,存貨周轉天數也回到108天左右,備抵存貨跌價損失的部分在該季亦已有迴轉。雖因為備戰第三季傳統旺季及新推出的電競掌機新品,在第二季底的庫存水位不會明顯下降,但華碩表示,後續將持續往正向、健康的水位彈性調整。
驚!華碩去年Q4盈轉虧每股虧掉5.1元 今股價大跳水逼近跌停砍至266元
品牌大廠華碩(2357)去年第4季受到終端需求不振、庫存去化緩慢等影響,營收由盈轉虧震驚市場。稅後淨損達38.23億元,每股虧損5.1元,為2018年第4季以來首度虧損,今天(13日)股價下殺至266元逼近跌停價位,跌幅9.2%。展望今年,由於整體個人電腦(PC)需求低迷且總經不確定性大,華碩估計全產品線出貨與營收將持續下滑,首季營收將季減15%~20%,包括板卡等零組件營收也會再下滑5~10%。不過將是全年谷底,第二季起上半年營益率依舊有壓,但營收看增10%有望逐季好轉。受營收規模縮小,加上銷貨折讓、存貨跌價損失等負面因素影響下,華碩去年第四季品牌營收1173.5億元,季減11.7%、年減17.2%,毛利率至個位數,僅達8.1%,季減3.4個百分點、年減11.4個百分點,營益率轉負為-4.24%,稅後虧損38.23億元。此為華碩自2008年第四季、2009年第二季,以及2018年第四季提列鉅額手機虧損後,第四次單季虧損。雖去年第四季本業陷入虧損,但華碩持續對庫存管理採取積極作為,去年底庫存金額再降至1327.7億元、天數為130天,較第三季1745億元縮減23.9%、天數148天進一步減少。預期今年上半年將再降100~200億元庫存金額,認為今年第二季底將恢復到健康水位。對於2022年獲利崩跌,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與胡書賓也向投資人致歉,明確說明衰減原因。華碩表示,去年第二季PC需求反轉,第四季更是急跌,造成營運發生短期異常。2021年供不應求市況,讓華碩也對2022年設下相當積極的成長目標,當時並未全面考慮到市場風險,大幅提升採購備料。面對去年初突如其來的中國擴大封控與俄烏大戰爆發,全球通膨壓力急速拉升,整體市場大環境變化超乎預期等危機下,來不及因應而導致庫存上升與財務負擔;華碩已記取此次經驗教訓,積極改善業務訂單預估、供應鏈生產安排、年度目標設定等,今年營收與獲利成長目標會將會更為務實。
雙D春燕來?1/面板減產降庫存元月出貨回溫 DRAM龍頭美光續裁員「遙望下半年」
被市場形容為「雙D慘業」面板(LCD)及DRAM記憶體族群,在2023年開春後呈現兩樣情。經過半年努力減產後,包括友達(2409)及群創(3481)就要走出「去庫存」洞口,喜迎需求回升;DRAM仍深陷需求低迷,龍頭美光(Mircon)今年繼續裁員,南亞科(2408)則是遇缺不補,業界盼等下半年有轉機。仲英投資投資長陳唯泰向CTWANT記者表示,面板或記憶體雖曾被稱為「慘業」,但基本需求仍在,商品報價取決於供給及需求變化,當需求相對穩定,報價漲跌就會跟著供給面走,「面板雙虎一月營收表現呈現月減及年減,但出貨數量有成長,可推估下游庫存消化的情形良好,因此開始拉貨。」友達1月營收159.5億元,月減11.4%,年減42.7%,出貨面積124.6萬平方公尺,月減19%。群創1月營收126億元,月減21.8%,年減47.5%;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775萬片,月減20.5%,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2,051萬片,月增8%。這春燕飛來的訊息,面板產業可說是足足等候了半年。話說去年六月中,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在股東會上向股東坦言,「第二季營運恐怕無法達標,加上成本上升,通膨造成消費市場低迷,公司將透過嚴格管理庫存及現金流的方式,維持正常營運。」一語宣告,面板產業進入苦日子。隨後,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同年七月間也發出預警,面板報價持續下探,面板廠開始進行減產,預期第三季稼動率將滑落至7成,較第二季減少近7.3個百分點。其中傳出友達的稼動率只剩下50%。法人指出,彭雙浪的示警,也應驗在財報上,友達第三季月營收平均約170億元,低於第二季的200億元,且友達第二季就盈轉虧,第三、四季更是各虧掉上百億,累計全年大虧198億元,遠遜於2021年大賺600億元。群創的表現,也不相上下,從去年第二季平均月營收190億元,掉到第三季的160億元,因著連三季虧損,2022年也從2021年大賺603億元,轉為虧損279億元。不過,面板雙雄的減產策略,很快就奏效。先是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在去年12月初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上透露,「美國各大品牌廠祭出的黑色星期五檔期促銷見效,降低面板庫存,預估2023年可望重啟拉貨的『小確幸』。」彭双浪接著在當月21日表示,儘管終端需求還不是很熱,但已看到庫存降低的好現象,「目前來看,快的話,補庫存需求有可能在明(2023)年第2季發生」。今年開春後,TrendForce指出,中國品牌廠近期為「618購物節」展開備貨,代工廠和小品牌也跟進,整體電視面板供需轉趨緊俏;3月開始,又有北美亞馬遜Prime Day促銷備貨,將帶動全尺寸電視面板價格上漲。DRAM廠美光認為疲弱的市場環境已嚴重衝擊記憶體產業,預期將裁員全球10%員工,傳出實際比例將達15%,含台灣員工內將有7200人受影響。(圖/報系資料照)相較於面板,DRAM迄今仍未見春燕的身影。DRAM龍頭美光去年七月釋出市況反轉措手不及訊息後,同步減產,直到12月,美光執行長Sanjay Mehrotra仍稱,「晶片供過於求、庫存過多,已失去定價權。」為撙節度寒冬,美光去年12月開始進行首次全球裁員,預計裁員10%,台灣員工也在內。短短一個多月後,市場傳出美光實際裁員將達15%,約7200人,也讓2月20日美光發布聲明確認,2023年會繼續縮減全球員工數。台系DRAM廠南亞科(2408)總經理李培瑛指出,去年記憶體市況下行,跟俄烏戰爭,造成通膨、全球不景氣,及中國大陸封控影響內需有關,現在則要觀察解封後的復甦狀況。對於同業裁員,南亞科尚無裁員計畫,但會遇缺不補。DRAM模組廠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也認為,全球疫情、區域戰爭、能源價格高漲及通膨問題,使得2022年DRAM合約價下滑約4成,NAND Flash平均價格跌幅更超過5成,對記憶體模組廠的營運與庫存管理無疑是一大考驗。不過,陳立白不看淡今年,上游記憶體原廠面臨庫存與虧損雙重壓力,控制產能、縮減資本支出與穩住價格,已是當務之急,「預期上半年DRAM價格將回穩,加上各項應用產品的記憶體容量都將倍增,消費性商品需求將以先蹲後跳的態勢於下半年出現報復性增長。」TrendForce表示,在原廠大幅減產下,下半年原廠端庫存有機會開始去化,有助價格跌幅收斂,因庫存壓力仍高,需要更強勁的需求才能回到健康水位,「止穩的觀察重點,要看解封後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目前尚未有好轉跡象。」台系DRAM廠南亞科雖然沒有裁員,則是先採遇缺不補來因應,僅針對製程研發與建廠需求,進行徵才。(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缺蛋嗎?ChatGPT神回應 意外引爆「蛋蛋危機」論戰
台灣「蛋蛋危機」現在也延燒到ChatGPT了!有網友就請教近期超有話題性的智能AI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問它台灣到底缺不缺蛋?結果ChatGPT竟回,「一個人或者一個地區能否買到蛋,並不代表整個台灣都沒有蛋的短缺」,其次「即使某個人或地區沒有感受到蛋的短缺,也不能代表蛋的短缺問題不存在。總之,只有從整體上看待蛋的供應和需求狀況,才能更好地判斷台灣是否存在蛋的短缺問題。」結果此一回復也意外引爆兩派網友論戰!有網友在臉書社團《ChatGPT 生活運用》發文指出,他問ChatGPT「有些台灣人最近會發文章說自己買得到蛋所以台灣沒有缺蛋問題,請問這符合邏輯嗎?」ChatGPT回覆:「這個說法在邏輯上有一定的問題」。ChatGPT進一步說明,一個人或者一個地區能否買到蛋,並不能代表整個台灣都沒有蛋的短缺。例如,即使在台灣某個城市的某個超市還有蛋,但如果全台灣其他地方的超市都已經賣完了,那麼這個城市的蛋供應也會面臨壓力,進而導致供需失衡,價格上漲,甚至可能會引發恐慌性囤貨,進一步加劇蛋的短缺問題。ChatGPT指出,即使某個人或地區沒有感受到蛋的短缺,也不能代表蛋的短缺問題不存在。例如,有可能是因為該地區的居民對蛋的需求量較小,或者該地區有的超市有較好的供應鏈和庫存管理。總之,只有從整體上看待蛋的供應和需求狀況,才能更好地判斷台灣是否存在蛋的短缺問題。網友看了ChatGPT的分析,大讚「這真的筆戰超強」、「以後跟網軍筆戰就用chatGPT! (結果網軍也用chatGPT)」、「之後可以把那種長輩謠言丟進去,一個核實小工具就這樣誕生了」。不過,缺不缺蛋的論戰也因此延燒到了ChatGPT,「最近很多台灣人把錯誤百出的ChatGPT 當查證工具」、「Ai:不要拿我當槍使,我又不吃蛋」、「應該問『全球都有缺蛋問題還是只有台灣缺蛋』,這才是有價值的問題。AI有無價值的關鍵還是在於發問的人」、「單一個人買到,或買不到蛋,都無法推展到整體是否缺蛋。」
疫後缺工轉型1/世足賽航空業迪卡儂都要「它」 RFID成自動化解決方案標配
「新冠疫情持續了三年,已經陸續改變了就業慣性,當舊的人員再也不會選擇回到先前的市場後,缺工就成為廠商必須面臨的問題,接下來就要加速自動化進行轉型,由機器來補上。」一家智慧化設備廠告訴CTWANT記者。隨國境解封,出入境旅客大增,歐美機場大掀缺工潮,最近也吹向桃園機場,元旦期間,長榮地勤員工因不滿年終獎金罷工,波及數十航班旅客,連董事長也下海搬行李,對此,Podcast節目《股癌》主持人謝孟恭在臉書上表示,「海外航空業者全力在行李管理上運用 RFID 優化,都算是被缺工逼到轉型」。一位航空主管透露,桃園機場原打算2019年11月導入RFID系統,旅客託運行李在輸送帶上即可辨識航班,自動分送至指定行李轉盤,再由地勤人員將行李裝櫃,運往機坪班機,但遇上疫情旅客大減,航空公司暫緩這項計畫。近期解封後出國旅客大增,也凸顯出機場後勤人員缺工的問題。(圖/讀者提供)「要提升自動化,就必須要建構可以讓機器與機器之間進行溝通的環境,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每一個物件都能讓別人簡單容易辨認的『身分證』,就是要靠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系統)。」一位RFID零組件廠商解釋,只不過這樣效益,需要一定數量的設備才能發揮。RFID整套系統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標籤(Tag),主要是附著在產品或物體上的條碼;閱讀器及射頻天線,閱讀器用於掃描並讀取解碼標籤上資訊的電子設備,射頻天線則是標籤及閱讀器之間傳遞訊號;數據中心,則是負責管理產品資訊,也是最終資料儲存的位置。剛結束的世界盃足球賽,首度採用RFID將這場全球最大票務的智能化。為了避免偽造門票及人員管控的問題,與國際足總第三度合作的美商HID Gobal,首次嵌入RFID供應約200萬張門票,驗票閘門也採用UHF長距離讀卡器,這讓在卡達五個城市八個比賽館場上百個閘門,加速球迷通關,賽事管理平台可即時掌握人流數字。甫落幕的2022世界盃足球賽,其門票內部也嵌入了RFID系統。(圖/翻攝自 HID Global臉書)研究機構RAINAlliance也在去年12月的產業報告中指出,新冠疫情造成產業的變化,讓RFID獲得了一個有利的成長環境,像是電商購物,讓消費者可以線上購買、店內提貨等。據VCDResearch的產業研究,2020年全球約銷售210億個RFID標籤,2021年成長到接近300億個,預估到2028年將達885億個。而RFID的普及,與成本逐年降低有關。據了解,RFID解決方案公司SimplyRFID旗下的RFID標籤單價,從之前2-3美元,降到3.6~4美分(約新台幣1.1~1.2元),「這應該已經是終端客戶可以接受的價格了。」一家倉儲物流管理系統廠高層說。 國際大廠的採用是RFID普及的重要關鍵,例如美國零售巨擘沃爾瑪在2020年在門市導入RFID技術,以追踪統計服裝商品的接收、展示和銷售情況,2022年初更要求包括消費電子產品、無線通訊設備、廚房與餐飲、家居裝飾、衛浴用品、倉儲、汽車電池等產品的供應商,須在9月前嵌入RFID標籤才能上架。台灣導入RFID的廠家也是以物流業及零售業為主,例如運動用品商迪卡儂隨法商母集團2013年導入,據統計,以往透過掃描條碼結帳,一件商品大約需要12秒時間,改採RFID則不用3秒,因此省了不少人力,更大的效益則是庫存管理,據了解,迪卡儂將RFID與AGV無人搬運車相結合,讓貨品的管理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運動用品廠迪卡儂導入RFID後,讓消費者結帳時間跟後端的庫存管理都有很大助益。(圖/翻攝自包爾科技官網)國內超商龍頭統一超商2020年12月也在旗下未來商店X-STORE 4導入RFID,上萬件商品都貼上量身訂製的OPEN新式智能標籤,消費者只要將商品放置於自助結帳區就能秒速結帳。另外服飾品牌包括H&M、Zara及優衣庫(Uniqlo)也分別在2014、2017及2018年全面導入RFID系統。因應業者需求,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紡織所)則是在2019年將RFID放入織品中,開發出1.58mm的RFID紗線,取代原本的將電子標籤貼在標籤或吊牌上,讓衣服從最開始的紗線、到中間的加工過程,最後的包裝、銷售,甚至回收,都能完整追蹤,建立紡織品生產履歷,並在2021年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疫後缺工轉型3/RFID需求疫後升溫 分析師:觀察供應鏈「這五家」台廠
缺工問題持續發酵,對於相對無趣的工作,如倉儲等,也是主要受災領域,尤其當疫情紅利退燒後,庫存議題延燒,讓RFID相關應用包括電子紙貨架標籤(Electronic Shelf Labels;ESL)也開始引發市場關注。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指出,台廠相關公司有元太(8069)、振曜(6143)、明基材(8215)、天鈺(4961)、晶宏(3141),可留意觀察。電子紙貨架標籤除了可以解決原本利用紙張標籤的環保問題外,其便於庫存管理,節省人力的優勢也是紙張標籤所難以競爭,例如原本需要員工更換紙張標籤,現在只要透過閱讀器就可以修改標示內容,既環保又方便。「再加上ESG已成為各國政府及企業難以迴避的議題,電子紙因為具有省電優勢,已被視為是綠色產品,而淨零碳排風潮將持續帶動電子紙需求成長,因此電子標籤的中長期的發展趨勢仍是樂觀。」劉烱德說。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則指出,永豐餘(1907)堪稱是國內投資RFID供應鏈最完整的公司,永豐餘持有電子紙大廠元太,也持有電子標籤廠永道-KY(6863),另外元太又持有驅動IC廠晶宏,等於永豐餘從上游到下游都有投資。仲英材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永豐餘堪稱是國內投資RFID供應鏈最完整的公司,從最上游的晶宏、中游的永道-KY到下游應用的元太。(圖/CTWANT資料照)分析相關公司的技術線型,元太近日回測前低去年11月21日158元的支撐後反彈,目前遭遇上方季線反壓,後續必須靠買氣量能突破壓力才有走回升的可能。振曜主要生產電子紙模組,近期站穩半年線後,量價齊揚突破季線續涨,遭遇前高78.8元壓力,短線靜待獲利賣壓結束後,有再起漲的機會。明基材則是生產電子紙零組件防爆隔離膜,股價本波隨大盤在去年10月落底後起漲以來至今,外資一路看好買多賣少,下有季線及半年線上彎支撐,目前股價在年線量縮震盪整理,靜待買氣回流上攻。IC設計廠天鈺是電子標籤驅動IC主要生產廠商,本波股價漲勢結構,基本上都是遭遇前下跌波高點時就量價過壓,目前短中期均線到半年線都是多頭排列,只要持續穩量就有挑戰年線的實力。晶宏也同樣生產電子標籤驅動IC,股價從最高292.5元回落,最低來到去年10月13日的72元,跌幅高達75.38%,公司2022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7.72元,法人預估晶宏2022全年賺8.97元,股價目前約80元,本益比還不到10倍,技術面股價回測前低只要形成雙底型態,則若能突破上方頸線96.8元,應該還有續漲空間。天鈺為全球電子標籤驅動IC的領導廠商。(圖/翻攝自天鈺臉書)
電腦教父施振榮1/從庫存慘案「蘭奇經驗」體會歐美人不好管 退休老董:「台積電美國廠需台灣人盯」
「美國人不好管!」77歲的電腦教父施振榮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對於台積電赴美設廠先是挑起「去台化」社會憂慮,如今又傳美國製造水土不服需要台灣員工輪夜班,他安然無懼地說,「台灣製造的精髓在於『人』!」而這份洞見,不只出於文化差異,更來自宏碁活生生的「蘭奇經驗」。「台灣對東南亞、南美洲比較好管,但對歐洲、美國不好管。」施振榮耐心解釋,世界上最有名的速食、旅館連鎖品牌都是來自美、歐,也因此生出「不用台灣這套」的傲慢。這份不用台灣這套的傲慢,並非隨口說說。施振榮不避談當年延攬宏碁前義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Lanci)。蘭奇在2000年後進入宏碁,為acer在歐洲衝出名號,還讓宏碁登上全球第二大PC地位、僅次於HP,五年後被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延攬,打破國籍藩籬拔擢為總經理,2008年坐上執行長大位,主宰這家台灣企業。施振榮當年延攬宏碁前義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蘭奇在2000年後進入宏碁,為acer在歐洲衝出名號,還讓宏碁登上全球第二大PC地位、僅次於HP,但敗在庫存管理。(圖/報系資料照)然這位洋將在當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因未體察終端庫存情況和景氣反轉、iPad和手機競品出現,堅持以大企業思維,持續向通路塞貨,「還抱怨台灣不配合他的策略」,導致宏碁陷入前所未有的庫存危機,直到2011年,老東家才以12.84億元巨資請走蘭奇,並認列高達43億元損失,股價一併腰斬。去年12月29日施振榮接受本刊專訪時,台灣產業正壟罩在「去庫存」悲情中,他老人家卻不吝讚賞自家人:「這次我們董事長(陳俊聖),年初就警告要調整庫存,看得早、調整最快。」施振榮分析,庫存一多公司就沒競爭力,因為存貨在折價,同時,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出不了。宏碁是出生在台灣的本土電腦品牌,施振榮認為台灣企業:「景氣不好時,該思考如何少損失一點;景氣好時,就要多爭取一點,才能不斷循環下去,台灣就會愈來愈強。」(圖/CTWANT資料照)「半導體、電腦都是要半年以前下單,但2、3個月的庫存情況,就能夠判斷出終端銷售冷暖,經營者就要調整決策。」施振榮切身體驗,「和台灣人工作態度最大的不同在於,歐美人覺得把份內工作做好就可以,若中途情況有變,反正虧錢是老闆股東的事,台灣人則會把公司的事當自己的事,24小時緊盯全球各種情況。」他老神在在地說,「台積電美國晶圓廠,還是要台灣人去盯。」46年前從買賣計算器起家的施振榮,一路遭逢多次景氣循環,每一次危機都是學習,對於去年這波電腦產業庫存危機相對淡定,自行車產業卻因此醞釀現金流風暴,施振榮不忘加油打氣,「那個產業第一次遇到!」「景氣不好時,該思考如何少損失一點;景氣好時,就要多爭取一點,才能不斷循環下去,台灣就會愈來愈強。」
聯發科下調Q4財測 全年營收5600億元年增僅13%
IC大廠聯發科(2454)近日召開法說會釋出第3季財報及第4季營運展望,預期單季合併營收將落在1,080~1,194億元之間,若以財測展望最佳的數字計算,全年合併營收約為5,600億元,代表年增幅最高僅達13%。受客戶庫存調整影響,第3季營收1421.61億元,季減8.7%,年增8.5%,毛利率49.3% 持平上季,營益率則略減至23.3%,稅後純益309.55 億元,季減12.6%,年增9.4%,每股稅後純益19.54元,獲利探近三季新低,但仍創同期新高。預期客戶調整庫存力道將在第4季達頂峰,因此全年營收會低於先前預估的年增17至19%,下調至年增11至13%。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表示,供應鏈仍處庫存調整週期,儘管在第3季調整後已顯著降低,第4季在全球總經環境及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下,多數客戶下單仍保守,已觀察到較早進行大幅度庫存管理的客戶漸漸恢復部分的拉貨動能,明年上半年有機會看到更多回補庫存的需求。第四季展望部分,聯發科預期第四季合併營收以美元對新台幣匯率1比31.5計算,將在1080~1194億元之間、季減24%~16%,若與去年同期相比,約減少16%~7%。蔡力行說明,客戶調整庫存力道尤其是在4G手機、Wi-Fi與電視等領域,將在本季達頂峰,故季減幅會大於過往。聯發科今年全年合併營收將落在5486~5600億元,相較去年成長幅度僅為11.2%~13.5%,由原先估計的二成,修正為高十位數百分比約17%至19%之間,至少達5772億元以上,等於今年合併營收幾乎可確定達不到聯發科在年初所預估「成長兩成」的目標。蔡力行表示,今年有許多無法預期的國際事件、地緣政治的不利影響及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看好明年第1季客戶可望陸續回補庫存,營收有機會優於本季,且重返成長。此次也重申股利政策,指出常態現金股利配發率維持80至85%,為期四年的特別現金股利每股16元也將持續發放至 2024 年。
聯發科第三季EPS19.54元 蔡力行:明年上半年下游將回補庫存
IC設計大廠聯發科(2454)公布第三季財報,合併營收1421.61億,季減8.7%,年增8.5%;毛利率49.3%,與前季相同,年增2.6個百分點,稅後純益310.8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9.54元。展望第四季,執行長蔡力行指出,以美元對台幣匯率1比31.5計算,將在1080-1194億元,季減16-24%,年減7-16%;毛利率預估為48.5%±1.5%。蔡力行指出,近幾個月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供應鏈嚴謹調整庫存的挑戰,在這樣嚴峻的環境中,公司憑藉強健的產品組合及謹慎的價格策略,第三季營收達到營運目標的下緣,毛利率達到營運目標的中間值。蔡力行表示,目前供應鏈仍處於庫存調整週期,儘管整體通路及客戶的庫存在第三季的調整後已明顯降低,然而全球總體經濟環境仍持續惡化,高通膨、強勢美元及地緣政治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持續削弱全球許多地區消費者對各類商品的購買能力。即使通路及客戶的庫存現在已接近正常水平,在未來的需求展望仍不明朗下,許多客戶依然非常謹慎控管庫存,降低第四季對零組件的訂單。展望第四季,蔡力行表示,在全球總經環境及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下,即使通路及客戶庫存已較前一季減少,多數客戶下單仍然保守,我們預期客戶的這些調整對我們業務的最大影響將會反應在第四季,我們已觀察到較早進行大幅度庫存管理的客戶在第四季已恢復部分的拉貨動能,這可能表示在2023年上半年將有機會看到更多補庫存的需求。2022年對半導體產業來說,有許多無法預期的國際事件、地緣政治的不利影響以及總經不確性,儘管全年營收低於原先預期,在這困難的市場環境下,聯發科技依舊在2022年創下全年營收及獲利的歷史新高。至於股東回饋部分,蔡力行說,常態現金股利配發率維持80-85%不變,為期4年的每股新台幣16元特別現金股利也將持續發放至2024年。
電視面板 10月下旬全面喊漲
由於面板價格跌破現金成本,面板廠強力要求「賣價現金成本以下不接單」的政策,再加上三星等品牌廠開始回補庫存,推動電視面板在10月下旬全面漲價。Omdia顯示器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面板廠緊踩價格,上下游形成共識讓價格回到現金成本,避免面板廠持續現金流出。謝勤益表示,電視面板經過自去年8月起長達15個月的下跌,終於自9月底到10月初回穩止跌持平。由於目前各尺寸價格均已在現金成本以下,為求停止虧損、減少現金流出,目前在面板廠強力要求並採用「賣價現金成本以下不接單」的政策。另一方面,歷經一年以上庫存管理,通路庫存降至正常水位,三星電子的庫存由先前16周高點降至6周,加上面板價格為歷史新低,尤其是整機價格也為歷史新低,品牌廠預計明年需求將逐漸回溫,品牌廠開始購入面板儲存戰備庫存,為第四季銷售旺季、以及明年終端需求回歸準備。三星電子第四季液晶電視面板採購量由原本850萬片上調至1000萬片,品牌廠回補電視面板庫存,讓面板需求有所回溫。在供需兩股力道同時拉動之下,電視面板價格自10月下旬與11月初起開始全尺寸反彈上漲。謝勤益表示,電視面板價格已經全面滑落到現金成本之下,價格跌價已到盡頭。此外,面板材料雖然降價,但面板廠運營成本因為水、電、化學品價格高漲而上揚,而且大陸面板廠還有防疫運作成本等,在成本壓力之下,面板廠勢必調漲價格,以求停止cash out現金流出。謝勤益表示,大陸面板廠強勢要求現金成本以下不接單,如今上下游形成共識,讓價格回到現金成本。這一波面板廠強力拉抬價格,根據面板廠提出的報價來看,50吋以下中小尺寸面板要求漲幅為單月漲3~5每元,50吋以上為單月漲5美元以上。雖然面板漲價已是共識,但對於漲幅還在協商當中,預期報價可望落在買賣雙方期望的中間值。全球面板廠第三季嚴格控制投片量,平均產能利用率只有62%。從目前面板廠投產計畫來看,第四季沒有調升的計畫,估計產能利用率持續在65%以下徘徊,期望能支撐面板價格漲勢。
PC產業逆風! 資策會:2022年NB出貨2.2億台年衰退10.3%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表示,預估2022年全球筆電出貨2.2億台,較2021年衰退10.3%,全球桌機出貨7984萬臺,衰退2.7%。歷經2020、2021年疫情驅動PC市場高成長,本來即預期2022年宅經濟效益收斂,卻又遭逢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實施封控等影響,加劇全球經濟衰退與通膨,降低市場消費信心。產業顧問林柏齊指出,產品組合成為2022年影響PC品牌市占關鍵,商用、電競PC占比高的品牌廠更具優勢,Chromebook主力品牌廠較弱勢;另外,隨著M1系列自製晶片持續更新,Apple下半年出貨大增,預估Apple PC市占持續成長,其筆電市占將成長1.5個百分點。綜觀PC產業關鍵議題,林柏齊表示,黑天鵝效應持續左右下半年的出貨,臺灣資訊產業應更加留意物料採購與庫存管理,避免利潤受到衝擊,針對物料採購,下半年IC料件缺貨將較2021年緩解,量與價開始出現談判空間,不過金屬與塑料受到戰事影響,成本提升,隨著中國大陸工廠逐步復工,第三季零組件料件短缺狀況有望改善。庫存管理部分,林柏齊認為,高水位材料庫存已成為未來新常態,成品庫存下半年將減緩。針對運輸物流,因應北美、歐洲與中國大陸不同地區因素,也影響國際運費的漲跌幅度,預期運輸成本將隨著供需調整逐漸回穩。全球伺服器市場狀況,受惠於雲端服務業者擴建資料中心、中國大陸數位中國與新基建政策商機,資策會MIC預估2022年全球出貨成長5.2%,達1367萬台,且逐年穩定成長約5%,短中期的成長關鍵來自於資料中心建造、伺服器處理器新品推出以及智慧資料中心驅動,長期將來自5G邊緣伺服器及AI特化伺服器應用普及、占比上升的影響。林柏齊指出,隨著數據、算力與算法大幅成長,資料中心建造者未來將提升發展AI應用與混合雲架構的資源配置,且將更加重視淨零碳排與資安議題。
傳Panasonic大手筆砸7,000億日圓買美國軟體Blue Yonder
日本松下(Panasonic)瞄準人工慧(AI)應用發展,在市場上傳出將斥資7,000億日元(65億美元)收購美國供應鏈軟體平台Blue Yonder,拓展軟體與傳感器等設備的開發,據市場人士表示,目前雙方談判已經進入最後階段。Blue Yonder成立於1985年,全球擁有逾3,000多家客戶,知名零售品牌聯合利華(Unilever)及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科技龍頭谷歌(Google)、咖啡連鎖通路星巴客(Starbucks)都是客戶,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之際,還增加了134個客戶。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產品即是主要業務項目。Panasonic於2011年時曾經以8,000億日圓收購舊三洋電機和Panasonic電工,以次收購若成功,將成為繼2011年後的最大收購案。去年Panasonic已經砸860億日圓,目前希望進一步完全收購。這椿收購案,Panasonic希望進一步將自己在監視器或、物流條碼讀取裝置等高市場占有率的產品與Blue Yonder的軟體結合,提高客戶的營運管理、倉儲物流鏈與庫存管理。
東方爐炒廚房連鎖化? 瓦城年底拼外送新品牌
鑑於疫情改變現代人餐飲消費習慣,不僅推升外送外帶市場成長,也放大了「宅食經濟」市場胃納,觀光餐飲股股王瓦城泰統餐飲集團(2729)董事長徐承義證實,瓦城已做好相關準備計畫將經營觸角延伸至「虛擬廚房」,目標在今年底前推出「虛擬廚房」外送新品牌,以「虛實並進」、雙管齊下策略布局,為集團創造更多元營運動能與新的成長曲線。徐承義強調,虛擬廚房不只是餐廳廚房的轉移,虛擬廚房的成功關鍵必須奠基於「產品創新」與「研發創新」。「這是瓦城的強項」,徐承義表示,瓦城已建構全台最大、生產與研發效率最強的東方爐炒廚房連鎖化系統,能根據不同客層與市場,生產製作出各種東方口味菜色,同時連鎖化、規模化,並可針對外送市場客製化各種菜餚,傳遞「經濟」、「美味」與「便利」兼具的餐飲消費體驗,進而達到滿足消費需求、開創外送商機與消費頻率,以及為集團創新營收的「3贏」新局。台灣餐飲市場熬過疫情重創期,民眾回歸正常生活,外出用餐及消費意願加速回溫,內需消費出現報復性彈升,以內需市場為主的餐飲業復甦力道最為強勁,瓦城泰統(2729)今年前9月累計營收34.15億元,年減幅度收歛至個位數,表現較王品、六角、漢來與美食KY亮眼,第三季營收達12.88億元,創歷史新高。證明瓦城在中國市場採的汰弱留強、優化體質重整門市的布局策略奏效。目前瓦城在大陸留下的6家門店,從疫情趨緩至今營運表現平均皆有一成以上成長。展望後市,第四季為傳統餐飲旺季,加上百貨公司周年慶啟動,並接續迎來聖誕、跨年、尾牙等聚餐商機,法人看好,自今年2月以來即憑藉穩健營運體質,及創新的數位服務力抗疫情影響,並成功將逐月累計營收年減幅度控制在個位數的瓦城,營運成長與獲利均可望穩定向上。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瓦城泰統即在徐承義領軍下積極貫徹三大方針因應,在這波經濟考驗中站穩腳步。瓦城的「抗疫三部曲」是:1.加強餐飲細節管理,保障員工安全,確保客人用餐品質與安心美味,全面守護顧客,增加品牌信賴感。2.樽節成本,嚴格進行成本控管,力求毛利率仍維持在50%以上。3、積極創新開源,憑藉研發優勢,從今年3月起開始佈局外送、外帶市場,部分分店更轉型投入『品牌虛擬店』的發展。因應消費需求轉變,瓦城泰統積極發展轉型,推出《點來速 把美味帶回家》外帶服務,擴大銷售管道,服務上線後第一個假日訂單創下超過300組,獲得忠實顧客好評。目前旗下全品牌提供外帶外送服務,自疫情爆發以來,瓦城整體外帶和外送業績成長。此外,為更有效運用會員數據,精準掌握消費族群的喜好及輪廓,近期瓦城再推出全新官方數位平台,將LINE官方帳號全新升級成「wa10瓦城」,短時間即迅速累積48萬會員。從瓦城內部觀察,部分商圈區域外帶外送業績表現特別亮眼。徐承義看到機會點,於3月首度發展「品牌虛擬店」,利用既有的廚房資源,發展多品牌外送服務,將部分獨立分店進行轉型。例如將瓦城安和店二樓重新改造,透過專業的廚藝團隊重新研發、拆解、整合,在60天就打造出全新SOP,並且可同步提供『瓦城』、『瓦城Express』與『非常泰』外送訂單服務,光9月單店外送外帶業績即佔該店營收逾3成。5月起疫情趨緩,瓦城泰統於安心用餐、穩健展店持續挺進,長徐承義說,瓦城一向高度重視食安與餐廳廚房的餐飲衛生管理,集團從2008年起,開始推動『廚房執行力評鑑』,透過專案團隊,嚴格檢視包含作業區安全檢視、物料品質管理、清潔維護、生產和庫存管理、菜色成品檢視、還有設備效能等六大面向,共計594項檢驗項目,為顧客用心把關安心用餐環境。看好下半年營運力度持續向上,瓦城泰統也加速展店計畫,截至2020年9月,總店數已達到136家,將依循各品牌既定發展策略,精準轉移既有店址、佈局重要熱門商圈的蛋黃區,今年度「時時香」已達成六都布局與10家分店的新里程碑、YABI KITCHEN第二家分店也將在年底前與消費者見面。延續Q3好成績並受惠於市場持續回溫,瓦城集團各餐飲品牌新開門店週末假期平均翻位率達5次以上,進入10月全台百貨週年慶熱烈展開並強力促銷集客,加上邁入年底聚餐旺季,法人看好,瓦城全年營收、獲利仍可望維持高檔水準。瓦城泰統現為全台最大東方餐飲連鎖集團,過去營運績效皆踏著穩健的步伐向上,EPS每年維持正向成長、現金股息配發率近五年來平均接近90%。徐承義表示,進入後疫情時代,瓦城除持續拓點展店,也將投入新型態『虛擬廚房』餐飲服務,在實體門市或虛擬廚房,都將全力打造更貼近市場需求的服務體驗。徐承義並強調,瓦城過去成功建置全球獨創的『東方爐炒廚房連鎖化系統』,成功複製程序繁複之東方菜色,未來也期許能以打破市場的領頭羊角色,持續耕耘現場服務與便利的外帶、外送服務,樹立經營典範與國際化實力。
香港Boxful跨足電商 推雙北8小時到貨
全球肺炎疫情使大眾消費的方式從實體通路轉到線上購物,也有愈來愈多業者嗅到此波商機。來自香港的迷你倉儲品牌「Boxful」,宣布跨足電商市場推出物流服務,幫助線上購物品牌解決倉儲、物流大小事,讓這些業者不用上架大平台,也能具備雙北8小時到貨能力。Boxful電商物流服務強調「上班買、下班到」,擁有強大的後台庫存管理系統,更可支援蝦皮購物、SHOPLINE、LINE口袋商店、Shopify、Easystore等多個電商通路與開店平台,並提供「智慧庫存預測警示」,讓品牌賣家可輕鬆管理各平台訂單、調度庫存,並減低缺貨機率。根據Boxful的《台灣快速到貨調查報告》,台灣消費者最常使用的網購管道是標榜快速到貨的大型網購,商品多元、折扣多、快速到貨是前三大購買原因,其中有71%消費者表示「快速到貨」可提升購買意願,最需要快速到貨的前三大商品為:美食伴手禮、3C家電、日用快消品。另外,從賣家端來看,選擇24H大型購物平台的前三大原因分別是:平台導流(佔59%)、完整倉儲物流服務(48%)、24H到貨(42%),而大型購物平台最被詬病的原因是抽佣和費用過高及破壞價格,因此,快速到貨可以提昇消費者下單意願達36%。Boxful董事總經理許仄偉表示,Boxful於2016年進入台灣,透過結合物流的到府迷你倉服務,創新了傳統的儲存市場。今年因應市場需求,推出了快速到貨的「Boxful電商物流」服務,希望幫助廣大的品牌電商業者省去自建倉儲物流的困擾,不只可以更專注於商品與業務,還可以提供比擬大平台的服務及速度,讓電商生態更健康。
疫情爆發後 台塑總裁王文淵最在意這件事
台化(1326) 5日召開股東會,副董洪福源表示,疫情趨緩、經濟解封,油價、塑化行情止跌回升,高價庫存跌價壓力已於5月第二周翻正,預估下半年營運增溫轉好。有鑑後疫情時代,產業供應鏈、居家辦公等新趨勢,將催化宅經濟、小家電及呼吸器、醫療防護等需求,會加速擴大利基、高值化銷售比,強化盈餘動能。洪福源說,寧波新建年產20萬噸間苯二甲酸(PIA)及擴建苯酚廠年產30萬噸提高到40萬噸,預計第3季完工投產,增添營運動能。今年苯酚防疫商機所致,市況不錯;PIA初期因中國新產能開出、「會比較辛苦」,但隨需求增加,將逐步轉好。此外,台化今年還將啟動寧波ABS年產25萬噸及150萬噸PTA廠投資;與台塑化合資的美國路州一貫佈局也將持續推進,台化首期規劃執行年產90萬噸EG及60萬噸PP等石化產品建置。洪福源指出,這一波油價下跌衝擊已反映在首季營運,總裁王文淵透過每週營運會議,提醒各公司謹慎執行原料庫存管理、去化一事,目前台塑化及台化所承受的庫存損失已明顯改善。由於石化塑膠原料價格第2季觸及新低,預估營收較第1季低,但在銷量上依保有市占率優勢。不過,隨著疫情趨緩,各國陸續解封。像中國推出復商、復市也按下復甦「加速鍵」,大陸最新推動「地攤經濟」,攤車也會用到塑料。洪福源說,如同這波疫情衝擊從大陸、以及油價、石化上游發生,目前恢復趨勢也從上游端回穩增溫。大陸寧波廠5月產銷營運已回復正常,多屬石化下游端的越南基地目前還比較辛苦。面對大陸新產急速擴充,台化將加速推展高值化、差別化佈局。目前PP特殊級銷售佔比已達51.5%,今年仍以銷售增長10%為目標;Pc產品特殊級產品銷售佔比24%,獲利佔比68%,今年力拼銷售續揚30%。另,PS特殊級產品今年銷售佔比目標從43.8%推至45.6%;台灣、大陸特殊級ABS銷售佔比從31.5%、26.5%,蓄勢推進至32.2%、28.1%。
【刷亮總統府4】收購風聲中接班 面臨產品召回考驗
「我都開玩笑說,以前我是躲在先生後面,狗仗人勢發號施令,但他過世後,我就必須站出來,保護先生的心血、保護員工們。」2015年,林建宏罹癌去世,因為事發突然,公司人心惶惶,業界不看好「女人當家」,企圖收購這個全台有6座工廠的防水材王國。「我們的老客戶很可愛,安慰我們家業務說,金絲猴那麼大,有那麼容易吃下來嗎?你們老闆娘一定沒問題的!」對於當時各種關心和傳言,個性堅強的張繼華只覺得好笑,夫妻倆一同創業,除了業務部門與實驗室是林建宏負責,公司其他大小事她都熟悉,沒什麼好擔憂。沒想到,她從副手升上指揮官,馬上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那時有一批塗料發霉被客訴,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事!」張繼華追查後發現,問題塗料的樹脂原料在海運進口的過程中,因天候異常高溫影響品質,到廠時雖然實驗室有抽驗,問題卻未立即顯露,生產、出貨後才發霉,當時海內外已售出上千桶塗料,若是全數召回,要賠上百萬元,更可能引發市場耳語,商譽被惡意打擊。「同仁們主動詢問客戶,有客人說『不影響功能就不用換貨』,但我擔心,萬一客戶沒有先進先出的庫存管理觀念,日後的變數勢必更多,所以堅持全數召回,也告訴業務,這批貨的業績照算,因為這不是工廠或業務的錯,而且我想讓員工知道,公司以『誠信』為原則,絕不會炒短線。」張繼華負責任的作法,不但讓員工折服,也受到香港代理商的稱讚,在危機解決的同時,成功贏得人心。(待續)金絲猴嚴格把關產品品質,一旦有問題,即使花費上百萬元召回市面上的貨品,也在所不惜。(圖/宋岱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