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豪
」 言論自由 NCC 廖元豪 換照國籍大小眼1/「鞭屍」卸職議員奏新兩國論序曲?內政部玩弄陸配參政挨批瀆職
近日內政部針對個案指名道姓已卸任的前南投縣議員史雪燕,聲稱她因就職日一年內無法完成放棄對岸國籍,已於2日正式解職。學者批評這項行政處分形同「火車過站才吹哨」,更是對於卸任議員「鞭屍」,霸凌、歧視與剝奪特定國民的參政權。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10月底陸配在台人數已近40萬人口,為近20萬其他外國籍配偶的2倍。其中,依法取得我方身分證的陸配將近20萬人。然而,首位陸配的台灣民意代表史雪燕2021年遞補上任南投縣議員,2022年底卸任議員後,竟隔了兩年無預警遭內政部發文「解職」。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直指,這就是政治操作,畢竟史雪燕卸職近2年,若真該處理,內政部拖這麼久「不是自證瀆職嗎?」他說,中華民國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質上根本就不承認對岸政權,「不存在的東西如何放棄」,而陸配在台灣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之時,就是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至於中共內部要算「除戶籍」還是「除國籍」,「中華民國總統都管不著了,小老百姓奈他何」。賴清德總統近日與新住民對談,推崇出身馬來西亞的立委羅美玲(站立者)是民進黨推動多元族群權益的第一品牌,內政部卻對出身對岸的新住民設下重重參政關卡。(圖/翻攝自立委羅美玲臉書)廖元豪還舉例說,早些年有陸客在台因意外電死了,當時家屬依據《國家賠償法》請求賠償,法官便因著本國人民適用法判決,甚至載明「大陸地區人民就是國民」並裁定國家賠償,「所以這些現在都要提釋憲推翻嗎?」他說,內政部看準行政訴訟,就算解職者打官司贏了,民代任期早就結束,也無法以假處分處理,李貞秀根本來不及就職。文化大學行政管理系兼任副教授楊穎超則憂心,總統賴清德自國慶文告「新兩國論」喊得震天響,如今真的動了起來,拿陸配參政權開刀只是序曲,恐怕接下來會逐步棄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身分問題一律比照外國人,以《國籍法》處理之,即使真的窮盡一切行政救濟手段,甚至最後來到釋憲,大法官也是執政者「自己人」,「你根本玩不過他」。本刊調查,台灣近年以陸配、外配等名義角逐立委者眾,推薦的政黨也紛紛以身分為介紹,希望族群融合與政黨多元搏得民眾認同。執政的民進黨便於第10屆2020年首度提名馬來西亞新住民出身的羅美玲擔任不分區立委並連任至今,羅美玲更數度擔任主管國籍法規的內政委員會召委;國民黨也曾於2016年派出出身內蒙古的桃園新住民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牛春茹為候任不分區,然當屆並未遞補當選。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認為,中華民國根本不承認對岸政權,若要求放棄對岸國籍才能合法就任公職,形同明文入法支持兩國論。(圖/黃耀徵攝)至於新興的民眾黨,本屆則有出身越南的立委麥玉珍正任職中,而民眾黨原有意在不分區名單放入來自上海的徐春鶯,後因備受批評與對岸當局往來密切,臨陣改派來自湖南的李貞秀候任立委,原可望受惠民眾黨「兩年條款」,於2026年遞補就任立委,近日內政部卻發文「解職」陸配出身的史雪燕,外界憂心此例一開,相似背景的李貞秀就任立委「恐怕將落空」。李貞秀則於9日向本刊強調,來台第30年,年年合法納稅,還生了5個台灣之子,也老早就繳回對岸身分證與護照,事業與家庭都在台灣,跟對岸政治當局也無任何往來,民進黨拿她來祭旗,不甩《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領中華民國薪水的執政黨官員,反過來帶頭霸凌陸配新住民,剝奪人民的正當合法權益。 李貞秀強調,兩岸積累的歷史因素,中華民國的法律根本沒將「大陸地區人民」視為外國人,退萬步言自己一生都是本國人只是「晚點拿身分證」,她會窮盡一切救濟途徑,捍衛就任立委的合法權益,絕不會被摸頭忽悠。內政部強調,依《國籍法》規定,史雪燕本應於2022年8月前向南投縣議會提出完成喪失他國國籍證明文件,南投縣議會未依法確認史雪燕的辦理情形,內政部只好兩度去函縣議會,確認沒有資料,才在2024年12月2日依《國籍法》規定解除史雪燕議員公職,公文往返與經辦也需要時間,並無瀆職問題;至於李貞秀就職則尚未發生,內政部無從回應。
欺下害上2/法院認證據未保全有損人民權益 學者斥:應依法追究
針對新冠疫苗受害者家屬向總統「告御狀」,衛福部卻仍堅稱相關審議錄影錄音未保存,立委廖偉翔痛批衛福部被判決敗訴,就是連行政法院也看不慣疫苗救濟審議過程流於形式、空洞,甚至疑似淪橡皮圖章,他不排除提案修法提升疫苗審議辦法的法律位階。學者更直斥,審議資料本應保存以利日後釐清爭議,公務機關卻輕率銷毀、犧牲人民權益,違背正當程序應依法追究。廖偉翔說,衛福部進行中的健保總額談判會議、藥害救濟審查會議記錄都能保留、上網公開,不解新冠疫苗救濟審議會議錄音為何「有錄音、不保存」,難怪外界懷疑政府公信,他要求衛福部立即按照法院判決「公布會議錄音」,否則他將提案修法,將疫苗救濟審議辦法位階提高到法律,回應民意。疫情期間,時任衛政官員陳時中、吳秀梅等人都曾因疫苗採購、研發等爭議被控圖利、瀆職,然當時北檢以「查無實據」全數簽結。如今檢方著手偵辦「超思雞蛋案」,當時同被列為重點弊端的疫苗相關案情是否會出現轉折,國人正密切觀察。綠營人士指出,前後任衛福部長陳時中、邱泰源雖同屬「英系」,蔡總統任內原有意安排邱泰源接替參選台北市長的陳時中,但當時陳力薦次長薛瑞元接班,且兩人對「再生醫療法」、「健保總額分配」主張相左,互生心結,但兩人都否認,如今邱被提拔為衛福部長,能否展現衛政新格局也令人矚目。一位沒有慢性病史的42歲婦人,在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後,引發急性腦水腫猝死,三總醫師除了在死亡證明書上開列死因與接種疫苗有關,更將搶救過程寫成論文刊登國際期刊。圖為三軍總醫院醫學大樓(圖/翻攝自三總臉書)高等行政法院日前曾針對一起新冠疫苗受害者救濟案做出判決。據「111年度訴字第1511號判決書」內容顯示,法官質疑主審該救濟案的疫苗救濟審議第179次會議,「缺乏事證顯示多數委員出席」,因此會議採「共識決」,違背「衛福部疫苗受害救濟辦法」中、設置審議小組,引進多元化專家委員審查的宗旨,違反正當法律程序。法官在判決書中語重心長寫下,審議小組應依法進行審查及決定,否則就易流於「由投票部隊」(審議委員皆由衛福部指派)完成名實不符判斷。惟因衛福部審議辦法未規定「最低出席人數」、「表決方式」、「決議結論的最低同意比例門檻」,若衛福部在開會前,未能清楚調查與會委員人數,卻堅持採共識決,事後製作會議記錄內容,也只有記載「結論」,將無法證明審查委員確實在會中「實質討論」,已違背正當法律程序。判決書還說,衛福部只提供參與線上討論的委員簽到名單,「無詳實會議紀錄」、「無開會錄音檔案可查」,會議是否確實進行實質審查,無從考證,對於家屬指控衛福部違反正當法律程序審查,未必全然無據,因而判決衛福部敗訴。新冠疫苗採購、研發案與與「進口雞蛋案」當初都引發極大的民怨,迄今在野黨也揚言務必查弊到底,釐清真相。(圖/記者黃耀徵攝)「接種疫苗可能有不良反應,能否獲救濟,攸關人民權益,有錄音卻不保存,不僅奇怪,還有違法之虞」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說,法律對公部門檔案保存有明確規定,包括《檔案法》、《政府資訊公開法》皆然,公部門說有錄音、卻沒保存,依法應追究。《政府資訊公開法》揭示政府資料「原則公開」,若純粹只是內部會議資料「得不公開」,但仍須保存,北市府京華城案保存大量開會記錄就是例子。他並表示,即使只是內部紀錄,仍可對特定利害關係人(例如疫苗受害者)公開,新冠疫苗救濟審議,攸關申請救濟民眾權益,申請救濟者自有權得知准駁過程、理由,一旦發生訴訟,才可釐清爭議。行政部門常以「會議紀錄若曝光,沒專家願受聘審查」,廖元豪直言,《公司法》對民間企業規範詳盡,至於公部門反而不需比照辦理,他以NCC諮詢委員為例說明,NCC委員權力大到可以關掉電視台,名為「諮詢」實為「決策」,當然也要面對外界檢驗,利害關係人才可援引《行政程序法》救濟,請求法院協助調閱審查過程文件;若擔心曝光就別接委員」,如此參與審查的專家才會愛惜羽毛,不會輕言放棄「實質審查」,淪為行政部門的橡皮圖章。
廢死釋憲案周五宣判 審議式民調八成反廢死
由37名死囚共同聲請的「廢死釋憲案」判決結果將於20日出爐。中華人權協會與台灣審議民主協會18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審議民主公民會議成果,調查發現,參與公民會議的公民仍有8成以上反對廢除死刑,主張廢死者從17%大幅降為9.2%,未表態者由1.4%提升至10.6%。此次成果發表會由高思博主持,前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引言,台灣審議民主協會理事長朱雲鵬、政治大學教授廖元豪、中研院教授楊文山進行結果分析,計畫於5月20日啟動,6月20日完成第一階段大樣本民調,共有3003位樣本;7月13日進行第二階段審議式公民會議,有141位公民參加並進行後測。經調查發現,參與公民會議後,主張廢死者從17%降為9.2%,反對廢死者由81.6%下降80.2%,未表態者由1.4%提升至10.6%,顯示反對「廢除死刑」者超過8成。高思博表示,經過審議會議後,反對廢死者的比例維持在80%左右,反而是支持廢死者明顯減少,轉為不表態,可見廢死與否,對民眾而言,仍屬於過度理想化的概念,需要停一停,並期盼大法官以司法公信力為念,切莫執著於政治或個人價值而與社會價值觀對立。高思博指出,這屆大法官的任期將屆,他呼籲大法官應該以司法公信力作為最核心的考量,並對大法官被提名人喊話,司法積極主義不能濫用,否則將傷害司法公信力;尤其如果要依憑特定的政治力量貫徹個人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對立,是自毀司法公信力之舉。高思博呼籲立法院,此次民調跟審議民主的結論都顯示,民眾絕大多數支持死刑,但也認同死刑制度有改善空間,將來不論憲法法庭如何判決,立委都可以思考如何改善,讓司法制度更加完善。
性平教育新規「禁止師生戀」 專家憂:恐成分手復仇寶典
行政院昨日宣布《性別平等教育法》新增規範禁止師生戀,此前大學校園也傳出師生發展私人感情的爭議案件,當中包含台大社會系前助理教授李明璁,被女學生指控涉嫌誘導發生情感。學者認為,師生戀本就存在權力不對等的問題,一旦感情發生矛盾或衝突,必然出現更多紛爭,現在政府又將這起現象入法,未來恐怕屢爆分手不睦、想透過法律毀掉對方的情況。跟隨「Me too」效應,一名女學生6月中旬在網路自爆,10多年前以加簽選課的方式認識李明璁,兩人交換MSN、常半夜聊天,接著李明璁以感情受挫且難以承受為由,頻繁提出邀約,兩人交往很久以後,女學生意外得知李明璁同時也和其他女學生交往,這才意識到「李明璁利用師生不對等位置,『誘導』女學生發展私人感情,且學生源源不絕」。消息經網路擴散後,台大社會系很快回應強調案件已由台大性平會處理。但女學生不滿系方態度消極,批評系方「作為一個有一定社會聲量的教育單位,難道沒辦法倡議機制改革?沒有其他能夠主動介入的方式?」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說,大學師生都是成年人,理應有認知保持師生關係,但如果兩人發生戀情,系所方還有學校在處理上,態度都會比較猶豫。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詹昭能提到,人與人日久生情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過師生戀本就存在權力不對等的問題,再加上戀愛本不保證成功,一旦感情發生矛盾,必然出現更多紛爭,現在政府又將這起現象入法,未來恐怕發生分手不睦,欲以法律毀掉對方的情況。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平權招生違憲 亞裔、白人學生受惠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6月29日裁定,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將種族作為招生考量因素的做法違憲。這一裁決顛覆了美國數十年來實踐的「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將對美國大學招生政策產生重大影響,預料對亞裔和白人學生有利,原先受惠的非裔和拉丁裔學生則會受衝擊。此外,美國最高法院6月30日繼之裁決,美國總統拜登的學貸減免計畫無效。這使拜登的競選承諾跳票,讓原本可從中受益的4000萬名美國人希望落空。最高法院表決以6比3駁回此案,在最高法院占多數的保守派大法官認為,美國聯邦法律沒有授權該計畫免除這項近5000億美元(約台幣15兆元)的債務。種族列招生考量 哈佛和北卡大違憲「平權措施」指大學在招生時考量學生種族等因素,以便給予少數族裔優待而實現各種族享有平等權利。但有些學校硬性規定招收某族裔學生比例,引發「逆向歧視」爭議。針對哈佛的訴訟由一群亞裔學生提起,他們聲稱哈佛的招生政策歧視亞裔,低估了他們的學術成就和高分。美國最高法院以6比2和6比3的表決結果,分別通過針對哈佛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裁決。這些裁定遵循了意識形態路線,包括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在內的6名保守派大法官都投贊成票,其中3人是前總統川普任內提名。另3名自由派大法官則在意見書中譴責裁決。大法官言詞交鋒 憲法不以膚色考量大法官羅伯茲指出,大學收生須依據學生的經歷來考量,而不是根據種族,但大學卻長期得出錯誤結論。非裔保守派大法官湯瑪斯也堅稱,憲法不能以膚色為考量。隸屬自由派的美國史上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傑克森則指,該裁決「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是一個悲劇」,她主張法律理應用來減少根深蒂固的不平等,還與同為非裔的湯瑪斯展開言詞交鋒。2003年,美國最高法院在「格魯特訴波林格爾案」(Grutter v. Bollinger)中裁定,密西根大學優惠少數族裔的招生方式不違憲。此次最新裁決並未直接說推翻上述判例,但專家認為,美國高等院校幾乎不可能再考慮種族因素。而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哈佛等常春藤盟校,去年常春藤盟校錄取率已創歷史新低,想要擠進名校窄門越來越難。自由派再次挫敗 拜登表示極度失望此次裁定引發自由派陣營的抨擊。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極度失望」,他說,「美國仍舊存在歧視…我認為,種族多元的大學更強大」。前總統川普則稱這是「美好的一天…有利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競爭」。去年6月,保守派占多數的美國最高法院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裁定,結束長達半世紀聯邦對墮胎權的保護,交由各州制定自己的墮胎法令。如今裁定依據種族因素招生違憲,是自由派的又一次重大挫敗。白人及亞裔學子 以法律手段爭權益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表示,在大學入學種族議案方面,從1970年代起,美國從校園到社會便有所爭論。廖元豪認為,當時包含哈佛大學等菁英型大學,都會特別想辦法讓黑人等少數族裔優先保障入學,尤其哈佛大學的原告學生,除了白人,還有不少亞裔學子,均認為過去入學優惠措施都沒有囊括亞裔,而哈佛大學的亞裔學生又超過2成,因此決定透過法律手段爭取權益,最後說服了美國最高法院,即種族不可以成為大學申請入學的計分標準。
連任就全拿1/總統當8年提名15位大法官 學者、司法高層籲修憲破解
馬英九前總統任內最後提名的黃虹霞等4位大法官即將在今年9月任期屆滿,總統蔡英文日前成立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展開提名作業,遭藍營指責蔡英文在8年的總統任期內,提名全部15位大法官,形同全體大法官們將與蔡英文政府「黨政同步」,綠營則反咬大法官任期紊亂是馬英九當總統時造成的,雙方吵得不可開交,不過學者和資深司法界人士認為,憲法增修條文才是造成蔡英文可提名全體大法官的原因,呼籲修憲或修法,才能避免爭議。專研憲法的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指出,早期《司法院組織法》規定大法官任期為9年,而且可連任。不過2000年通過的《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規定「大法官任期8年,不分屆次,個別計算,並不得連任」。因此,一位總統若能連任,8年任期內都有機會提名全體15位大法官。「這是一個數學問題」,廖元豪解釋。陳水扁前總統在2007年9月間提名4位大法官遭泛藍陣營封殺。(圖/報系資料照)「除非總統提名的大法官被立法院否決才無法填滿!」廖元豪指出,上述例外發生在2007年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期間,當時政治環境是朝小野大,在立法院占多數的在野黨否決了陳水扁提名的4位大法官,否則如果依照繼任的馬英九總統或現任的蔡英文總統,馬、蔡兩人都獲得連任,且所屬政黨在立法院都占絕對多數,當然都有機會和權力提名並任命全體大法官。對於綠營指責這是當初馬英九執政時期,面對大法官任期中辭職的前司法院長賴英照等人,要求繼任大法官做滿8年任期,才會導致現在的結果,廖元豪一樣認為這是憲法增修條文設計所致,他指出,《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明文規定「大法官任期8年,不分屆次,個別計算,並不得連任」。因此「這是憲法與數學的正常結果,不怪蔡也不怪馬!」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呼籲,應以延長任期或提高立院同意權門檻等方式,避免總統提名全部大法官。(圖/黃耀徵攝)廖元豪建議,如要改變現況,可以透過修憲方式,把大法官任期延長為10年、甚至12年,這樣可以避免總統拿下全部的大法官,不過這樣做有兩大缺點,首先是修憲很困難、門檻比較高,另一是不容易找到適合的學者願意被提名為大法官,因為如果任期延長,在目前大法官年輕化的趨勢下,大學法律系教授幾乎都不願意在犧牲終身俸的前提下,65歲前就辭去教職當大法官,這樣大法官就無法吸引學界優秀人才。除非修憲像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一樣,讓大法官變成終身職,「這也是一種選項」。既然修憲不容易,因此廖元豪建議,可以透過修法,將立法院對於大法官的同意權提高為2/3的立委通過,使得大法官的任命至少有較高的「社會共識」,減少大法官人選的顏色色彩,也避免人們產生大法官有黨派傾向的誤解。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司法界人士則建議,只要修憲把大法官任期延長為9年,而且規定日出條款,將施行日期往後訂,例如2030年、或2050年施行,這樣不但連任的總統無法提名全體大法官,還可以避開目前藍綠惡鬥、各有盤算的僵局,因為把施行時間大幅延後,在瞬息萬變的政治情勢來說,誰也沒有把握能在多年後占有執政優勢,可能是藍綠都能接受的模式。
連任就全拿2/司法獨立但大法官例外? 蔡系大法官難判民進黨輸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日前辭去大法官審薦小組召集人職務後,總統蔡英文改任命高齡91歲前司法院長翁岳生代理審薦小組召集人,法界普遍認為,提名4位大法官的權力又完全回到蔡英文身上。憲法學者廖元豪觀察,蔡英文總統提名任命的大法官,7年來推翻以往大法官不少重要的憲法解釋,讓外界覺得「蔡政府在大法官的戰場上,沒有敗過」,社會觀感實在不好。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指出,以《黨產條例》違憲案為例,監察院2017年3月認為該條例「採用違法手段追求正義」,經全體監委同意後,以機關名義聲請釋憲,不料遭大法官會議在2018年10月駁回,大法官認為《黨產條例》未在監察院彈劾、糾正時受到阻礙,因此決議不受理。廖元豪質疑,監院過去曾多次針對法律問題聲請釋憲,大法官會議也都受理,不應改變這樣的憲政慣例。副總統賴清德身兼民進黨主席和總統參選人多重身分,在外界質疑下辭去大法官審薦小組召集人職務。(圖/總統府提供)廖元豪再舉前瞻案為例,立法院2017年7月間通過前瞻案,在野黨認為前瞻案的特別預算案程序有重大瑕疵,聲請釋憲並請求大法官急速處分,結果大法官會議在2018年5月間決議不受理,理由是聲請釋憲的38位立委中的高金素梅並未參與表決、沒有行使職權,所以不符聲請釋憲要件。廖元豪認為大法官這樣的解釋失之過苛。另外,農田水利會等案,透過蔡系大法官的釋憲,民進黨一樣也沒輸。至於蔡系大法官釋憲的連續性及立場,廖元豪也認為有問題,因為推翻太多以往大法官的解釋,未能維持釋憲機關立場上的一致。廖元豪舉通姦罪和強迫道歉兩大釋憲案為例,大法官都宣告違憲,與大法官以往立場南轅北轍,身為大法官應該以謹慎、小心的態度去面對前例才對。「像美國共和黨一心想推翻墮胎權的判決,(聯邦最高法院)撐了50年才改變!」大法官不受理前瞻案釋憲,遭在野黨和憲法學者砲轟。(圖/報系資料照)對於陳水扁當總統時第一次提名的大法官,廖元豪認為堪稱典範、「讓大家都服氣」,而且在野黨幾乎無人敢擋,因為即使這些大法官被提名人與民進黨相對親近,但黨派色彩沒那麼明顯,且多為溫和派諍友。後來這些大法官做了627號解釋,樹立大法官的中立形象,認為國務機要費案中的總統豁免權不及於第一夫人,讓大家看到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也不一定站在總統那邊。廖元豪表示,蔡總統提名任命的大法官,雖然不一定都會屈從總統,但外界看起來就像是總統的人馬,如果做出來的解釋又和蔡總統的政策一樣、對當局有利,民眾就會認為司法是總統的禁臠,在台灣人普遍不相信司法的現況下,人民對於憲法法庭的裁判,恐怕會直覺地說「不意外」。這種「用政治立場預測最準確」以及「蔡總統任命的大法官從來不判民進黨輸」的「觀感」,就是砍死司法、憲法的爛柴刀。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曾任命3名大法官,但他在輸掉大選後提出選舉無效之訴時,他任命的大法官都未支持。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曾說:「法官並非藉著政治承諾交換選票的政客」,廖元豪認為這應是對我國大法官的當頭棒喝。他呼籲現任大法官和未來的大法官被提名人,應該要有「我不是總統人馬」的氣節,行使釋憲權力也要節制,司法威信除了靠體制要完備,剩下就要靠大法官以小心謹慎的態度,去面對釋憲前例做出公正的解釋。
誰謀殺了言論自由系列4/違背憲法保障的正常法律程序 硬罰中天
NCC於2020年底對中天新聞台做出不予換照的決議,引發外界對將中天「關台」以打壓新聞自由的質疑。中天近日製作「誰謀殺了言論自由」系列報導,系列四為《違背憲法保障的正常法律程序 硬罰中天》。報導指出,中天從被關台的前一年起,2019至2020年就被裁罰了1000多萬元,多是政治類新聞;反觀其他頻道無論犯多大錯誤都被輕輕帶過,明顯「雙標」的舉動除讓大批街訪民眾看不下去,直呼「不公平」,也讓法律學者直搖頭。報導指出,中天從被關台前一年起,2019至2020年就被開罰了1000多萬元,多是政治類新聞,更曾創下「2天就罰3次共200萬元」的紀錄;NCC的理由是「違反事實查證」,例如2019年3月27日「NCC開罰中天百萬民眾怒公器私用」,這則就罰了80萬元。報導指出,NCC於2019年3月27日決議以中天新聞台「播送韓國瑜占比太大」等理由,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合計開罰100萬元。時任中天新聞副總監代理總監彭愛佳曾在NCC會議中質疑,如果有某個電視台,每天播了60%的比例,都在誇獎蔡政府好棒、民進黨好棒,也有民眾去檢舉申訴,這個電視台會不會被罰?時任NCC副主委翁博宗卻無法精確答覆此問題,NCC更對中天新聞台單一頻道做出7種處分。不僅如此,中天新聞台報導「三市長合體 民俗觀點出現鳳凰雲展翅」,NCC依「違反事實查證和公序良俗」開罰40萬元;反觀其他頻道,在賴清德北上接行政院長這天,《民視》出現「龍頭昂首、神龍擺尾、天有異象,出現在中元普渡當天,時間點碰巧正好是宣布賴清德接任閣揆那天」;《華視》也出現了「地方開始傳說,這是象徵救世主降臨的優曇婆羅花」。同樣都有訪問氣象局或專家進行科學解釋,該有的平衡報導也沒少,卻只有中天被罰,最後更一審改判中天勝訴,雙標案例卻遠遠不僅這一樁。面對NCC的雙標,不僅街訪民眾直呼「有夠瞎」、「不公平」,就連政大法律系教授廖元豪也以美國為例,表示若美國電視台都要拿政府的執照,且每幾年就換照一次、每換照一次就公審一次,那些電視台還敢批評、忤逆美國前總統川普嗎?何況以川普之狂,也沒有關閉任何一家媒體,可見媒體好不好,應該是讓閱聽大眾來決定的;公民批判可以對媒體批判,但最不適合對媒體指指點點、告訴媒體該做什麼內容的,就是政府。
誰謀殺了言論自由系列3/誰操弄國家機器殺人?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NCC於2020年底對中天新聞台做出不予換照的決議,使中天新聞台被關台,不過實際上在2020年5月就傳出總統府密件遭外流「要關中天」,密件內容提到,三位NCC新任委員中,一位是現任主秘,另兩位是媒改學者王維菁和林麗雲,「兩人偏綠,可以配合處理中天」。該傳聞雖立即遭總統府駁斥,但前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當時在臉書透露,有人告知中天關定了,行政院長蘇貞昌跟NCC很可能已經在秘密布局。NCC雖稱一切依法進行,行政院表示尊重獨立機關行使職權,總統府嚴正駁斥假訊息,「但一切證明照著劇本走」。中天近日製作「誰謀殺了言論自由」系列報導,系列三為《誰操弄國家機器殺人?下一個可能就是你|誰謀殺了言論自由》。報導指出,中天為了保全52台,向高等行政法院提出假處分,遺憾的是,2020年12月7號遭駁回,12月11號中天電視從52頻道消失。NCC撤照中天理由有三點,包括一、多次違規遭民眾申訴,未能落實新聞專業;二、 內控與自律機制失靈,新聞製播受不當干預;三、大股東直接介入新聞製播。台中市前立委顏寬恒參加中二選區補選後,政論節目頻以顏寬恒當主角,包括《新台灣加油》、《鄭知道了》等名嘴,輪番批評顏寬恒及其全家。該報導提及,當時台北市議員王鴻薇質疑,用狂轟方式對特定候選人,甚至做不實的指控,「為什麼NCC可以放任這樣的情況發生?」立委傅崐萁也質疑,為什麼這麼多新聞台集所有的力量,通通在打一家人,小小一區立委補選,可以在電視上吵兩個月。當時NCC主委陳耀祥表示有觀察到這些現象,也收到檢舉,基本上會要求這些業者啟動自律,但被傅崐萁質疑NCC是要掩護到選後。該報導統計,光是媒體人周玉蔻的政論新聞就被檢舉百件,NCC只開罰一件40萬,等於抓一放九,並對其他電視視而不見,遲了十個月,直到2022年9月28號才開罰。然而,前NCC主委蘇永欽曾表示,蘇貞昌是不是有干預獨立機關,NCC的委員當然要對這點很確定,「這天知地知的事情」。該報導也提及鏡電視案,2022年1月19號取得電視台執照,帶隊取照的陳建平董事長隨即被董事會解任,是股東的裴偉已經請辭董事長,依法不能插手鏡電視新聞營運,卻處處是他操作痕跡,更有內部會議音檔流出,裴偉說執照過關是總統旨意。此事爆發後,裴偉澄清他是在亂講,但在野黨則認為,他是在替總統蔡英文扛黑鍋。該專題質疑,檢調查出什麼,黨政軍不是該退出媒體嗎?「綠能其他人就是不能」。該報導指出,中天新聞台關台隔天,就傳出NCC要管制網媒,NCC召開閉門座談會,要為數位通訊傳播法闖關做準備,但傳出與會的網媒、平台業者無法接受NCC訂製的法條內容,認為網路言論有沒有違法,應交由司法機關判定,而不是行政機關。沒想到事隔一年多,在今年九合一大選前,NCC提出「數位中介法」,草案達40多頁,擴權納管所有平台、載具、APP和使用者,其中爭議為18條,主管機關認為平台上,資訊為謠言或不實,可以向法院申請資訊限制令,法官在48小時內做出裁定,在法院裁定前,主管機關可以要求業者加註警告標誌。對此,巴哈姆特副執行長陳建仁表示,平台業者沒有能力去判斷特定的資訊是不是違法,平台業者為了免責,只有刪文這條路。PTT法務顧問許哲仁也認為,一旦指定PTT為指定平台,就等同於跟命令PTT關站是相距不遠。除此之外,還包括變相扶正洗白網軍,第40條編列25億為專責機構創立基金,除業務必要使用國有財產,還能由中央政府無償提供此機構使用。然而,這些荒唐的法條,引發民怒反彈,NCC才表示沒有強推,蘇貞昌說暫停第四場公聽會,但這會不會是緩兵之計,也引發關注。是誰在謀殺言論自由?該報導提及,政大法律系教授廖元豪曾表示,這是解嚴以來,寒蟬效應最嚴重的時候,言論自由可能是最被打壓的時候。他說言論自由要保障的是反主流的、批判政府政策,還有批判主流風潮的這種才叫言論自由。2016年1月15日,蔡英文曾表示,她身後的總統府,離廣場上人民只有幾百公尺的距離,不過總統府裡的人就是聽不到人民的聲音,痛批政府無能、政府無心、政府無感、政府對人民的統苦麻木不仁。該專題以蔡英文這段話反諷,誰謀殺新聞自由,讓台灣新聞頻掉幾乎成一言堂,遭迫害的只有中天嗎?「下一個又是誰,什麼時候輪到你?」
6成3民眾不同意《中介法》 學者:條文讓人看了毛骨悚然
NCC推出《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發箝制言論自由而宣布暫緩。啟思民本基金會昨公布最新民調,有高達6成3民眾表示不同意該草案,而有6成民眾不滿意蔡政府保障言論自由表現;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直言,過去民進黨主張支持言論自由,但決策卻一再侵害言論自由,民調才會透露這樣的反感。民調顯示,對於「NCC研擬《數位中介法》草案,計畫將臉書等網路社交平台納入,強化政府監管。」非常同意者12.8%、還算同意20.2%、不太同意15.2%、非常不同意48.3%、不知道或沒意見3.5%。針對「數位中介法賦予行政機關可認定網路不實言論並加註警語,恐規避輿論監督。」同意者54%,42.5%不同意;至於「數位中介法讓政府有25億預算設立財團法人管理網路假訊息。」50.6%同意這是花公帑養網軍,44.6%不同意;對於NCC落實言論自由保障,不滿意者高達65.%;針對蔡政府保障言論自由的表現,僅35.2%滿意,有60.7%不滿意。江啟臣表示,即使是民進黨支持者都有59.1%同意政府會對利用數位中介法,透過加註警語來規避輿論監督;且有4成民進黨支持者,認為花25億設立財團法人是政府公開養網軍。而NCC作為獨立機關的滿意度,竟比蔡政府還低,絕對值得深刻檢討NCC的聲譽和獨立性。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說,數位中介法的立法立意不當,沒有保護消費者,只想限制使用,條文讓人看了毛骨悚然,世界沒有任何民主國家敢用這樣的法律來管制網路。媒體人蔡詩萍也說,數位中介法是對民進黨美麗島、創黨精神最大的嘲諷。
數位中介服務法 人權協會:比「文字獄」還要恐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提出《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發各界強烈反彈,行政院長蘇貞昌緊急踩剎車,NCC昨天發聲明表示絕對沒有「強推」法案,仍無法遏止民怨。該草案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逾3.6萬人表示反對,民意一面倒。中華人權協會昨發表聲明批評,該法有關內容比「文字獄」還要恐怖,NCC關閉電視台,現在更食髓知味,準備箝制全民言論自由,簡直是無法無天。NCC於今年6月底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公告中介法草案、徵詢意見,並預計在8月舉行4場公聽會。至昨晚截稿前,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上,僅145人支持該草案,高達3萬6032人反對,連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都發文捍衛言論自由,怒嗆要過此案,除非「over my dead body!」民進黨被疑是「假暫緩 真強推」中介法引發政府侵犯言論自由的疑慮,接連辦3場公聽會後,民間反對聲音愈來愈大,連許多本來不談政治的網紅臉書、頻道,甚至原本支持民進黨的粉專也就此草案表示反對,蔡英文總統的臉書已連續多天被反對意見洗板,蘇貞昌眼見反彈力道太強,已在19日出手,暫緩第4場公聽會,他要求相關部會積極溝通,待大家有共識,再持續進行。NCC昨日打破沉默,發出近800字聲明,表示中介法草案僅為初版,絕無「強推」,且未經NCC委員會議最後審議確定,也未提送行政院、立法院,因此沒有「需要撤回」問題。NCC強勢甩鍋卸責,亟欲撇清政治責任。NCC的聲明並未平息眾怒。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高思博昨在臉書表示,蘇貞昌暫緩公聽會,只是避風頭,民進黨又不是沒有風頭過後,就強推修法的黑紀錄,「沒有高層指示,NCC會挑《數位中介服務法》來處理?」他奉勸民進黨不要再玩「假暫緩,真強推」的把戲。中華人權協會痛批,NCC之前不僅無視全民抗議關閉電視台,現在更食髓知味、膽子愈來愈大,準備透過制定《數位中介服務法》來箝制象徵台灣價值的「全民言論自由」,除了可憎更令人不恥,譴責蔡政府戕害人權。中華人權協會批評,根據該草案,若有數位言論被認定為「不當言論」,政府就可對數位平台加以控管,若平台方為捍衛言論自由而堅不刪除言論,政府就可以處百萬至千萬元的罰鍰,同時還可以透過電信手段阻斷業者的使用服務,簡直是無法無天。廖元豪斥拿「打假」 雞毛當令箭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昨透過臉書強調,「不實」言論依然受憲法保障,這個政府追打「假消息」執念非常強,幾乎已經變成「所有批評政府的都是假消息」的程度。有時是挑一點小錯就說假新聞,有時是把還有爭議的事說成假消息,甚至還把不同「意見」都說成是謠言。如今還要搞《數位中介服務法》去管網路言論,真是可悲,拿著「打假」的雞毛當令箭。連向來挺民進黨的作家苦苓都發文怒嗆民進黨,如果膽敢用多數暴力強制通過《數位中介服務法》,「我發誓這輩子就只和你們對著幹,直到把你們趕下台為止,沒有言論自由,抗中保台還有屁用?」苦苓:敢強制通過 就和你們對幹作家蔡詩萍昨也在臉書指出,民進黨最近屢犯眾怒,簡單來說就是得意忘形、忘了初衷,更直白地說,就是變傲慢了。「鄭南榕當年豪情萬丈,『爭取百分百的言論自由』而不惜自焚。」蔡詩萍語重心長地說,民進黨人若還有一絲絲念及鄭南榕的犧牲代價,就該為任何可能侵犯言論自由的國家暴力,感到可恥而謙卑。
王鴻薇砲轟藍營推薦公廣董監向綠靠攏 陳學聖指將嚴格審查
延宕多時的公廣董監事今天下午舉行審查委員會,但董監事候選人名單卻爆出爭議,除「卡管(台大校長管中閔)要角」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適任與否遭質疑外,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鴻薇也痛批藍營推薦名單向綠靠攏、親痛仇快,點名其中的《鏡週刊》副總編李志德,及前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兩人,嗆聲黨中央與其提名二人,不如將名額直接讓給民進黨算了。對此,國民黨公廣董監事審查委員、前立委陳學聖指出,他並不清楚國民黨該份名單「是誰決定的」,黨中央也未詳細說明推薦者被推薦的詳細理由,但黨中央也未要求包括他在內的四位審查委員「全力護航」,因此四位藍營審查委員,一定會嚴審,也包括國民黨黨中央提出的推薦名單。藍北市議員點名國民黨推薦的公廣董監事人選名單中的部分人士曾「損及國民黨形象」,痛批黨中央向綠靠攏「繳械討好」,國民黨公廣董監事審議委員陳學聖則說,他也不知是誰決定的名單,但是「一定會嚴格審查」(圖/報系資料照片)陳學聖表示,由於公廣董監事審查委員會門檻很高,只要國民黨四位審查委員不同意,各黨派獲得推薦者就無法過關。但被問及「如果國民黨黨中央推薦的公廣董監事,被國民黨公廣董監事審查委員自行否決,豈不是打臉黨中央,很怪?」,陳學聖的回應是「應該不會」。強調,每位藍營審查委員心中都有一把尺,尤其這次公廣董監事人選審查,因受到華視接連出包,社會期待「不能再繼續爛下去了」,藍營審查委員一定嚴格審查,給外界交代。國民黨公廣董事審議委員原本有五人,除陳學聖外,還包括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淡江大學蘭陽校園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前緯來電視網總經理胡競英(前藝人胡冠珍),以及文大廣告系系主任鈕澤勳,但因他已經辭去審議委員,因此國民黨的審議委員僅剩4人。台北市議員王鴻薇點名,國民黨此次推薦的公廣董監事名單中,《鏡週刊》副總編李志德,過去言論傷害國民黨形象,另一位是前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則是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她指出,昔日國民黨執政,為了討好綠營媒體人,長期讓綠營人士進駐或壯大在媒體勢力,國民黨在媒體上盡失話語權,已令人親痛仇快。現在國民黨淪為在野黨,民進黨赤裸裸安插親信酬庸,媒體早就一片綠油油,國民黨都被打到地上了,黨中央卻還選擇繼續「向綠靠攏」,繼續親痛仇快。王鴻薇向媒體說明,李志德是她的老同事,他的言論立場她尊重,但是無法苟同國民黨推薦李志德,因為李志德過去撰文指韓國瑜當選之後成立兩岸小組是圖窮匕現,是繞過中央「讓中共用經濟餵養國民黨」的政治勢力。此外,針對蔡政府關中天電視台,當時擔任記協常委的李志德說,不認為有傷害到言論自由。王鴻薇質問黨中央及負責推薦的國民黨立院黨團,國民黨推薦李志德,是因為認同李志德的立場嗎?究竟是誰拍板,是黨中央還是國民黨立院黨團,一定要交帶清楚。王鴻薇還說,國民黨文傳會曾在兩年前召開記者會,質疑《新頭殼》同時把持公廣集團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當時,黃兆徽除了擔任央廣董事,還在2019到2021年長達2年、擔任華視新聞部經理。現在黃突然變成國民黨精挑係選公廣董事人選,這不是太神奇了?難道國民黨都沒有其他可用的人才?明明能好好推薦適才適所的公廣董監事,國民黨卻繼續「向綠靠攏」,繳械討好,令人不解。令人玩味的是,針對王鴻薇的砲轟,國民黨中央選擇「冷處理」,未說明究竟是國民黨立院黨團還是黨中央提出該份建議名單,推薦的理由又為何,也讓部分黨內人士直言很奇怪,質疑國民黨無人替李、黃二人澄清,難道是默認王的砲轟是事實?倒是陳學聖說,他一個上午已經收到各方面對被點名的幾人「或貶或褒」的不少意見,因他也不知道國民黨誰決定的名單「所以,一定會好好審查」。
陸作家在台出書…出版社出包 鬧「哥倫布發現新中國」笑話
麥田出版社1月出版的新書《激辣中國》,探討辣椒在中國的傳播和吃辣文化演變,近期有讀者發現,出版社把「大陸」一律機械式替換成「中國」,以致出現「哥倫布發現新中國」的荒謬語句。現任廣東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作者曹雨18日晚間在臉書痛批,本以為在台灣能以理想面貌問世,但遺憾兩岸「各有各的崩壞」,都是徒為「政治正確」而貽笑後世。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表示,出版社的做法確實粗糙,但也是因為執政黨帶起「自我審查」的氛圍,搞得大家都精神分裂。大陸作家曹雨在台灣出版《激辣中國》,書中的「大陸」字句全被置換成「中國」,出現「哥倫布發現新中國」等錯誤,麥田出版社道歉並將下架回收重製(見圖)。(圖/翻攝自曹雨臉書)麥田緊急道歉 新書下架回收重製對於作者的發文批評,麥田出版社19日發出緊急通告,稱「書中內文在編輯校對過程中犯了嚴重疏失,將通知書店通路將產品全面下架並回收重製」對於已經購書的讀者,也會後續公布處理方式並向作者和讀者致歉。曹雨也在麥田致歉後再發文表示:「心裡還是挺寬慰的,這件事情能夠得到關注和處理,我就已經挺滿足了」,他也把18日晚間的發文刪除。陸版部分篇章被刪除 曹雨嘆比爛1984年生於廣州的曹雨指出,自己書中並沒有用「大陸」指代「中國」的用法,書中所有的「大陸」都是「continent」的意思,但台灣出版的《激辣中國》卻出現「哥倫布發現新中國」、「南亞次中國」、「歐亞中國」等離譜的錯誤;此書在中國出版的書名《中國食辣史》中,講辣椒與共產黨紅色文化的瓜葛與文革時期飲食文化破碎的篇章被完全刪除。曹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如果是將一些用詞轉換為台灣讀者比較熟悉的,可以由台灣編輯自行掌握,不需要特別知會作者。但若因政治正確的原因調整用詞,比如「大陸」或「中國」或「黑人」與「非裔美國人」等用詞,「這種可能會影響表達的,就會牽涉到言論自由的問題。」他表示,自己本意是要解決問題,並不是要引戰,但此事編輯瀆職無可推卸,仍感慨:「這是個比爛的世界」。資深編輯人陳穎青也提出:「台灣出版社能不能改大陸作者的用語?」認為政治用語如「大陸」、「中國」那反映了作者的意識形態,最好是不要改。「出版社修改政治語彙等於是用政治觀點審查了作者的意識形態。」不少讀者也感慨這不只是低級的錯誤,背後更是政治意識的荒謬與扭曲,對於如此有分量的出版社出現如此錯誤,訝異之外,更是悲傷。廖元豪說,民間要怎麼稱呼對岸都無所謂,可是根據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岸就是「大陸」,所以兩岸都是「中國」。他表示,像是陸委會等政府機關都還算是守本分,基本上都是稱對岸為「大陸」,可是執政黨的一些官員與民意代表卻老是把「中國」二字掛在嘴上,甚至還鼓吹民眾也要跟著這樣講。否定大陸地區 政治人物鼓吹煽動他批評說,這些政治人物明明知道稱呼對岸為「大陸」才合乎我國法律,然而卻一直煽動民眾否定大陸地區,搞得大家精神分裂,也慢慢形成了一種自我審查的氛圍。出版社的做法確實粗糙,但是錯並不能完全算在出版社頭上,真正讓出版社認為必須得用「中國」二字的原因,就是執政黨帶起來的氛圍。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林家興質疑,蔡政府高舉「抗中保台」,使得出版社、學術界人人心中彷彿有「小警總」,對文稿進行自我審查。過去民進黨所批判的那些舊時代行為,似乎在自己當政之後用得也是得心應手,如此作為,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創黨精神與台灣人民的期待?
將邁入網軍紅衛兵時代?學者示警中天關台風波凸顯新聞自由遭打壓
通傳會(NCC)今天將就中天電視申請綜合台與新聞台換照進行實質審查。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表示,媒體的好壞應交由閱聽大眾決定,最不適合對媒體指點的就是政府,他痛批,現今社會氛圍充斥新的台灣麥卡錫與網軍紅衛兵,造成嚴重的寒蟬效應;政府利用資源分配鎮壓不同言論,使得電視台恐懼拿不到執照。集結勞團、環團等民團的秋鬥,將於周日上街,遊行包含3個大隊,第一隊食安、勞工,第二隊環保、教育,第三隊土地爭議及言論自由。民團上午舉行記者會,針對民進黨主政以來,對言論自由的緊縮提出抨擊,並為新聞自由受到政治力的介入審查感到哀悼。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表示,這一、兩年來的氛圍,應該是台灣解嚴以來,寒蟬效應最嚴重,年輕朋友認為在社群媒體表達意見就是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要保障的是反主流、批判政府政策的聲音,「拍政府馬屁的貼文,即使在北韓也可以貼,這不是言論自由」。他強調,台灣向來以民主為榮,而中國大陸與民主國家最大差異是民眾不敢罵政府,但台灣現在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大家不敢批評政府政策、不敢談和主流不同的聲音,「若人民不發聲,政府就會繼續鎮壓」。他指出,過去鄭南榕主張台獨的言論自由,然而現在卻沒有講統派的言論自由,講出來都可能受到威脅,甚至沒有講九二共識的言論自由。廖也舉例,近幾年來學界不敢在臉書貼文批評教育政策,因怕這麼做遭到學校封殺、升等被刁難、無法拿到科技部計畫。「現今是新的台灣麥卡錫時代,結合紅衛兵手段的社會」,廖元豪說,民眾現在只要不跟政府齊步走、不說政府好棒棒,就是舔共、歡迎中共統治,政府先抹紅後,再製造對中共的恐懼,進而延伸出寒蟬效應,政府同時利用資源分配鎮壓不同言論,現在連衛星電視台都怕拿不到執照。廖元豪持平地說,他不是說中天做得多好,其實很多媒體都很有問題,但媒體的好壞應交由閱聽大眾決定,最不適合對媒體指點的就是政府。他接著說,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到處批鬥就是不打毛澤東,統治者操弄無數年輕人破壞一切,讓所有人感到恐懼,反觀台灣的網軍與覺青,出征WHO、紐約時報等全球性出征,他們可以講話但不給其他人表意的自由。
NCC審中天寒蟬效應 廖元豪:狂如川普也不會關媒體
中天新聞台換照案引發熱議,NCC遭疑限制新聞自由,多名法律傳播學者今(9)日就「中天換照事件」所引發的憲政法治爭議進行探討;學者們認為,執照審查應小心,NCC做最後裁量時應回到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且狂如美國總統川普也不會去關掉不友善的媒體。世新大學廣電系副教授、前NCC委員何吉森表示,從以前在新聞局待過,再到NCC擔任委員,看過台灣解嚴到民主自由的發展。他舉例,其實1996年開放民視與老三台競爭時,民視股權結構並不完備,但為追求民主發展,政府選了來自南部聲音的民視,參與廣播電視台的申設籌備,這是正向的。前NCC委員何吉森提醒,證照制度是干涉的行政手段,不小心會影響工作權和言論自由,須謹慎為之。(圖/記者馬景平攝)何吉森提醒,證照制度是干涉的行政手段,不小心會影響工作權和言論自由,中天3年前的評鑑是沒問題的。他也強調,NCC面對新聞頻道的審查必須小心,要做最後的裁量時,應回歸組織法第一條,落實憲法之言論自由,第一任務就是防止資訊壟斷,心裡要有把尺,回到過去政府開放民視的心態,應更重視社會保有多元言論。政治大學法律大學副教授廖元豪表示,新聞台執照是政府發的,一不小心會有寒蟬效應,NCC不應該於換照審查過程中一直針對內容,這是干預內容非常不應該,中天新聞的報導,社會可以批評,大家都可以罵,可以轉台,但政府就不應該指點,拿有執照權的政府,只能管明顯違法的案例,不然很容易重回像戒嚴時期的《出版法》惡法,每一次換照都要面臨內容審查,這就會有寒蟬效應。廖元豪說,美國總統川普這幾年罵了多少媒體,但狂如川普和支持者也不可能去關掉他所不喜的媒體,中天這個案子大家心知肚明,NCC一直認為新聞有偏頗,但這是個問題嗎?節目時間有限,要如何把所有言論播報一遍,而且政府說偏頗就偏頗嗎?換照不能流於對內容的批判和檢驗,內容的評價是留給消費者、廣告商、一般學者,而非政府。廖元豪強調,NCC聽證程序要透明,但日前的過程就像公審,聽證過程若展現主管機關的不公平,這是會換「玷汙」處分,也讓公眾喪失信心。他感嘆,獨立機關要維持「獨立」不容易,在於政治人物要克制,今天不給預算、不給資源,獨立機關就沒那麼獨立了,行政院長可以公開斥責獨立機關,要維持獨立性就更困難。廖元豪說,過去有「拔管」事件,那關乎政府能不能干預大學自治的問題,學校要選哪個校長都應該尊重該組織;同樣的,媒體要自主,難道內部沒有組織自主權嗎?有誰能管臉書內部的組織?媒體傳播業的發展,大家都在摸索,管制到什麼程度?大家都在摸索,但當執照審查變成一種壓制多元言論的手段時,政府會變成很恐怖。
【名家開講】廖元豪:《反滲透法》=分裂台灣法
民進黨大張旗鼓,不惜違反正常立法程序,由總統下令立法院在去年年底通過《反滲透法》,到底是為什麼?這個法真的是為了防止中共對台灣的侵害、破壞嗎?說來弔詭,蔡英文、柯建銘,與其他倡議立法的人,口口聲聲說這部法律是為了保護台灣,防止中共透過「代理人」來滲透破壞台灣。然而,《反滲透法》能否對抗中共的《反分裂法》,實所難言;但非常確定的是它已經先把一大批台灣人(基本上是民進黨自認不會投票給他的人)當成「敵人」、「滲透來源」、「中共代理人」,然後限制他們的公民權利。不勞中共滲透或武力侵犯,台灣自己已經被搞成「滲透嫌疑人」與「反滲透獵巫者」的分裂對立。先別說《反滲透法》要「處罰」誰,只要先看《反滲透法》怎樣定義「滲透來源」就嚇死人。依《反滲透法》第二條規定,全中國大陸的公家單位(包括政府、學校)、黨務單位,甚至較有規模的民間單位、台商、外商,以及台生組織,都由於可能被中共政府「實質控制」,而一股腦兒被打成「滲透來源」。在這樣廣泛的定義下,台生天天都在滲透來源求學,到對岸學術交流的學者是在和滲透來源打交道,而受到嚴密監控或有其他控制的台商企業也都成了「滲透來源」。請問,在「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氛圍下,他們在台灣還有發言權嗎?還有尊嚴嗎?就算法律不直接處罰「滲透來源」。然而一旦被打成滲透來源,這些「台灣人」就不許捐贈政治獻金,不准遊說,甚至不能在競選或罷免時參加活動。而那些在「滲透來源」下求學或討生活的台灣人,恐怕也是被懷疑的對象。他們還敢在競選期間,發表任何「親中」(或不反中)之政治意見嗎?在林靜儀吃了誠實豆沙包,說「主張統一是叛國」之後,蔡總統緩頰說「從未把不同政治主張視為叛國」。然而,在《反滲透法》施行之後,在大陸工作求學投資的這些台灣人,他們的政治主張、政治權利就會大幅被壓縮。就算不是叛國,也是「滲透嫌疑者」,隨時等著被另一群人獵巫。蔡總統想要用這個法來團結台灣,卻造成分裂的台灣。
《反滲透法》決戰日 韓競辦:你被約談了沒?
立法院民進黨團今天(31日)擬強行通過《反滲透法》,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競選辦公室同步舉行「反滲透法決戰日:檢視蔡總統的兩岸政策!」記者會,總發言人王淺秋痛批,今年政府依據《社維法》「散布謠言罪」查辦123件,就像警總時代遭約談,言論自由開倒車,「你被約談了沒」已取代「吃飽沒」問候語,未來將評估籌組律師團,協助受害者打官司。王淺秋表示,以前蔡總統說「台灣無法逃避一個中國的問題,從文化地理來看,未來的一個中國是台灣唯一的選擇」,結果選舉到了卻大賣「芒果乾」;她痛批,台大政治系教授蘇宏達因批評故宮政策遭政府查水表,還有何姓網友因評論私菸案竟被移送法辦,現在只要在網路上張貼對政府不利言論,就像警總時代遭約談那樣,民主退步黨在箝制言論自由,回到綠色恐怖時代,所以未來將評估籌組律師團,讓遭受公權力迫害的人可以尋求協助。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說,民進黨稱《反滲透法》沒有想像中可怕,但此法專抓台灣人,未來台商、台幹及在大陸設立的團體都叫滲透來源,若是回台從事競選造勢,通通都算是犯罪行為,直指郭台銘也是滲透來源,在選舉中資助任何選舉活動,受他指示的人也是犯罪。韓辦發言人葉元之強調,民進黨推動的《反滲透法》顯而易見地就是瞄準選舉,通過後讓民進黨得利,這是一部違法程序正義、內容模糊不清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