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容綺
」營養師「一個步驟」避開塑膠容器環境荷爾蒙
近年因疫情的關係,民眾飲食模式改變,時常叫外送食物或買便利商店食物。不過,營養師廖容綺提醒,不管是塑膠杯、塑膠袋、紙盒、紙袋等等,油脂加上高溫就會溶出有毒的化學物質,因此她一定會「另外裝在玻璃碗或瓷碗中微波加熱。」,加上促進代謝、多攝取蔬菜,即可避開危險的環境荷爾蒙。每當被問到「營養師,妳會吃超商的微波餐盒嗎?」廖容綺表示,環境賀爾蒙無所不在,「我一定會拿回家,另外裝在玻璃碗或瓷碗中微波加熱。」以下三個狀況,哪一種會溶出較多的環境賀爾蒙?1.塑膠袋裝冰冷的食物2.塑膠袋裝冰冷,但是酸的食物3.塑膠袋裝熱且油多的食物答案:又油又熱的食物!例如塑膠袋裝羊肉湯、塑膠袋裝牛肉麵等。【無所不在的環境賀爾蒙】「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這些人造的化學物質,存在環境中,透過食物、空氣或皮膚接觸進去到人體,因為『類似』人體內荷爾蒙的結構,所以會造成干擾,干擾是一連串的,是長久的。現在很多疾病其實都跟環境賀爾蒙有關係,包括1.胎兒:生長遲滯、早產出生體重不足。2.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發育成長遲滯、不正常性發育、性早熟。3.成年人: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症、前列腺癌、睪丸癌,甲狀腺癌、肺癌。不孕,多囊性卵巢症,早發性停經,腦下垂體及甲狀腺功能異常。【怎麼預防環境賀爾蒙】一、避免接觸1.吸入:空氣中的PM2.5,來自工廠的廢棄物、汽機車的排放氣體、不明物體的焚燒物質、拜拜燒香、二手菸、品質低劣的香氛或香水、空氣清新劑、殺蟲劑。2.接觸:兒童玩具、化妝品、保養品、清潔用品、家俱、印刷品油墨、塑膠類用品例如:雨衣,地墊,溶劑。3.食入:裝食物的容器、塑膠袋、鍋具、保鮮膜、免洗餐具上的材料、人工合成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療法、農藥。二、促進代謝1.排尿:多喝水促進排尿,建議量每日2500-3000cc或體重的30倍。2.排汗:桑拿、遠紅外線儀促進排汗。3.肝臟解毒:幫助環境賀爾蒙代謝食物4.排便: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肝臟解毒後的毒素到了腸道需要纖維素的幫忙吸附排除。三、多吃蔬菜1.十字花科蔬菜:綠色花椰菜,苞子甘藍,芥蘭菜,芥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羽衣甘藍富含葡萄糖硫苷及吲哚,加強肝臟解毒功能。2.大蒜:大蒜素跟硒,有助於肝臟排毒毒素。3.薑黃:薑黃素是很強的抗發炎,抗氧化物,加強排毒功能。4.綠茶:綠茶多酚跟兒茶素,幫助肝臟運作。5.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促進肝臟解毒。6.甜菜:富含植化素可以加強肝臟中解毒酵素及抗氧化酵素的活性。7.酪梨:富含穀胱甘肽(glutathone),幫助肝臟把脂溶性毒素轉變成水溶性。原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mavisliaoDT/posts/556208276509497/
滿街全是飲料誘惑! 營養師授6招輕鬆幫助孩子減糖
台灣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小學生,每天喝含糖飲料!營養師廖容綺在臉書發文分享:「與其一直禁止,不如教育他」,讓孩子習慣喝無糖或減糖飲品,並且控制糖分攝取量、學習如何看營養標示,久而久之,孩子反而不愛全糖飲料,甚至覺得「很膩」。廖容綺表示,曾經有媽媽詢問關於孩子吃甜食跟甜飲料的問題,「身為營養師的我當然知道糖對成長中孩子的影響。小時候在媽媽的掌控中,可以決定要給孩子吃什麼?但不給吃,長輩會給,親朋好友會給,上了學更是有很多機會接觸到。記得當時哥哥開始上學,每週都有同學過生日還有各種節日慶祝活動永遠有收不完的餅乾、糖果、巧克力。」要讓小孩不吃甜食、不喝甜飲是很難的一件事,但仍有方式可讓孩子吃得健康。廖容綺說明:「與其一直禁止,不如教育他~這點很重要!但習慣是要從很小的時候訓練養成,食育越小越早開始越好,父母都需要費心的,我認為~『把心力花在教育(食育),當孩子離開我們控制範圍時,才會自律,他會選擇食物』」她特別提供方法給家長們參考:1.嚐試: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給副食品的時候,就要多方面的讓孩子嚐試各種味道。味覺有「酸、甜、苦、辣、鹹」,食物亦是有各種味道,拿「真食物,天然食物」讓孩子嚐試,讓他們知道各種味道,不是只有「甜」跟「不甜」。2.習慣:習慣需要從很小的時候建立的,養成喝無糖的飲料,即便要喝有糖,也是減糖的。3.學習:當孩子開始懂字時,就學習怎麼閱讀營養標示、認識零食、飲料所含的糖量,並實地的帶到賣場教他會如何挑選。同理:如果他想喝蘋果牛奶時,請孩子找看看包裝上的成分是否有蘋果,或只是添加香料而已。4.平衡:當吃甜食的時候,例如蛋糕就不要搭配甜的飲料,控制一下當餐進食的糖量。5.分享:分享、定量不過量。買的量不要大包裝,或著回家分裝。給的時候要定量或切小塊,大家一起分享。6感受:如果長期在全糖的浸潤下長大,孩子只會覺得永遠都不夠甜。廖容綺分享,自己的孩子是喝無糖或低糖飲料長大的,當他們喝到全糖飲料時,可以讓他們感受差異性,他們通常會說全糖「很膩」、「根本不解渴」、「會喝不完」,自然就不會再喝全糖的飲料。也可以拿真食物的的草莓,跟香料的草莓糖比較,教育孩子什麼才是食物的原味?廖容綺最後呼籲,除了以上的技巧外,」環境」是很重要的,減糖是需要家長們一起執行的,一起「刻意的練習」養成習慣。 原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562851542511837&set=a.455670506563275
吃一口飯要咬20下?營養師揭「4大關鍵」 充分咀嚼可預防過敏
營養師廖容綺透露,自己先前做了牙齒矯正,主要原因是咬合不正,「牙齒長期隱隱作痛,自認為是牙周病,想了很久鼓起勇氣看牙醫」,後來才發現咬合對身體健康影響巨大,「咬合影響咀嚼,咀嚼影響消化,沒有充分消化,就很難吸收營養」,因此她特地整理出4大關鍵,提醒網友吃飯時多咀嚼。1.有意識的咀嚼才能好好品嚐食物的味道透過咀嚼,食物停在口腔時間久,才能讓舌頭上的味蕾好好品嚐食物的味道。2.透過咀嚼才有真正的飽足感咀嚼可以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飽食中樞發出訊號,讓人感到滿足感,能避免吃過量食物。建議一口20下並拉長用餐時間到20分鐘以上。3.充分的咀嚼幫助消化消化就是將食物變成人體可吸收營養的過程,消化道從口腔,食道,胃,胰臟,肝膽,小腸,大腸,消化道是需要團結合作的,首先第一棒就是口腔。透過充分的咀嚼,切割食物,可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透過咀嚼可以刺激唾液中澱粉酶的分泌,將食物做初步的消化。即便是液體或軟爛食物,也建議停留在口腔一段時間,如果呼嚕呼嚕地就喝下肚,很容易消化不良引起脹氣問題。4.充分咀嚼可以預防過敏很多人過敏找不到原因,可以檢視一下是不是吃東西的速度過快?可以從改變吃的速度,試著慢慢吃,充分咀嚼也許過敏的問題就解決了。當我們吃東西快,沒有好好的把食物咀嚼分解成小分子時,人體的腸道粘膜要吸收營養時,會把這些沒有充分消化的大分子以為是外來物質,視同為過敏原,不但沒有辦法吸收,還會引發慢性發炎 以及過敏問題。營養師特地整理出4大關鍵,提醒網友吃飯時多咀嚼。(圖/翻攝自廖容綺營養師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