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資源化
」彰化地檢保育國土成效讚 4年查扣犯罪所得20億
彰化地檢署偵辦國土保育案件,榮獲考試院「112年公務人員員傑出貢獻團體獎」,檢察長張曉雯2024年2月21日帶領辦案團隊到法務部,向全國檢察官分享經驗。張曉雯指出,嚴辦國土犯罪、展現打擊國土犯罪決心,傳遞環保知識與經驗,讓大地回復原狀,維護國人環境糧食生活安全,是檢察官的責任。彰檢近4年來查扣犯罪不法所得達20億元以上,命廠商補繳漏稅金額12億元以上。彰檢襄閱主任檢察官吳宇軒指出,彰檢團隊帶領「檢警調環稅」跨域機關,主動偵辦多起社會矚目破壞國土、河川、農地案件,如食品大廠棄置加工污泥案、廢棄物再利用機構非法處理事業廢棄物、上市公司非法棄置無機污泥案、營建廢棄物非法棄置農地等,懲治環保犯罪集團、阻絕污染擴大,也堅持由行為人自負全額費用,回復環境原狀。彰檢強力去除犯罪集團再犯能力及動機,近4年來查扣及聲請沒收犯罪工具達100部以上,成功阻絕臺中、苗栗、彰化、南投、雲林等縣市1萬多公頃農田灌溉及農地污染,節省10億元以上回復費用,協助行政機關即時移除污染,還地於民。彰檢團隊還橫向整合政府機關,建置「彰化檢警調環稅偵查團隊」,經由具體案件,解析犯罪原因,促成環境部順勢推動廢棄物源頭減量、規劃廢棄物處理機構許可文件審查機制、監督廢棄物資源化產品去向、資源循環促進費等措施,從檢察機關視角,提供解決問題方案,成為政府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因應氣候變遷、促進循環經濟等政策之助攻者。法務部長蔡清祥期勉彰檢發揮影響力,著重經驗傳承,解決國土保育問題,以回復原狀為目標,貫徹守護國土的使命感,讓各檢察機關起而效尤。彰檢國土犯罪查緝組在112年度全國各機關遴薦的46組團體中脫穎而出,並於2023年12月13日接受蔡英文總統頒獎公開表揚。
欣達環工推「轉廢為能」 斥資72億台南垃圾焚化爐今動土
欣陸投控(3703)旗下欣達環工公司19日就「台南市城西垃圾焚化廠更新爐新建營運移轉案」舉行開工動土典禮,該案投資金額共72.15億元,預定2026年即可投入營運。欣達環工執行長周黎明表示,未來除每年垃圾處理量可達29萬噸外,能有效紓緩台南垃圾處理壓力、增加供給民生用電。周黎明表示,隨著社會大眾環保意識加強,如何將廢棄物資源化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欣達環工從水務專業首度跨足再生能源領域,新建的更新爐將引進最新的日本焚化爐技術,大幅提升轉化效能,同時訂定最嚴格之排放標準,降低污染排放,兼顧環境永續及節能減碳,實現「轉廢為能」的永續循環目標。台南市城西垃圾焚化廠未來完工示意,未來每年垃圾處理量達29萬噸,還能增加供給民生用電。(圖/欣陸投控提供)欣達環工成立於2006年,原為大陸工程100% 持有之子公司;為提高競爭力並增進財務及管理之綜效,2017年7月由大陸工程分割其欣達環工股權,透過後續整併,改由欣陸投控直接持股。欣達環工有效利用大陸工程的豐富工程經驗與專案統籌管理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內新興的環境工程市場。透過陸續承攬各地方政府的污水下水道系統BOT計畫,及放流水回收再利用之BTO計畫。除水務處理工程外,欣達環工並已此延伸至固體廢棄物處理等其他環工領域。目前旗下轉投資公司包含:富達營造公司、埔頂環保公司、北岸環保公司、藍鯨水科技公司、臨海水務公司、泉鼎水務公司、橋頭水務公司與城西能源公司等。此案為焚化爐BOT促參案,投資金額共72.15億元,特許期25年,包括興建期3年及營運期22年,預定2026年即可投入營運。正式營運後,除每年垃圾處理量可達29萬噸外,更將成為一座發電效率25%以上的再生能源發電廠,有效紓緩台南垃圾處理壓力,並可增加供給民生用電。
國喬拚減碳10年斥資2.8億 將攜手綠能大廠朝綠電自給邁進
外界對石化產業一向有高污染、高碳排的刻板印象,不過國喬(1312)石化公司長期致力改善廢水、空氣、噪音、固體廢棄物及土壤地下水等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回收水量比率超過65%,溫室氣體減排比率逾5.57%,平均節電率1.5%,且年回收3千噸水資源,實現低碳循環經濟目標。國喬石化表示, 早在25年前投入環境永續工作,高雄廠1997年便取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驗證;2007年更推動ISO系統三合一整合,至今,國喬已取得SONY GP(索尼綠色夥伴)及華碩綠色環境管理系統等的管理認證。2011年,國喬石化設置運轉的汽電共生廠,已採用最佳可行技術(BACT)與設備,以減輕生產及輸儲過程中所造成的污染;自2017年起,國喬推出62項專案,五年內總節電量達1千3百萬度,平均節電率1.5%,同時建立智慧電網,以數位化方式提升能源管理成效,未來也將攜手海內外綠能大廠,計劃設置屋頂型太陽能板,提升廠區自發綠電能力。國喬也重視空氣及水資源二大面向的環境治理。在空氣治理方面,2012年起陸續移除兩座燃油加熱爐,將全廠熱煤鍋爐燃料由燃油改為天然氣;另投入1億元增設RTO鍋爐,去除效率超過98%。十年內減排專案累積達29件,共計投入近2億元。至於水資源管理,國喬以厭氧生物廢水處理系統二段式落實水資源管理;將處理後的回收水使用於廠內汙泥脫水機濾布清洗,相當於每次減少1百噸的自來水消耗。2021年回收水量1,620,600噸/年(回收率65.3%);2022年度預計回收水量1,635,200噸/年(回收率65.8%)。此外,國喬也把握循環經濟趨勢,聚焦廢棄物資源化,將製程產生的副產品,如氫氣、污泥菌、汽電廠飛灰等高值化應用。以重要副產品「氫氣」為例,可經由純化過程直接供應電子廠高純度氫氣,直接參與半導體業S廊帶之供應鏈,也可供應氫燃料電池業者作為原料,另汽電共生廠產生之蒸汽可就近供應區內其他廠商,實現熱整合降低多燃燒汙染源所產生之各項汙染物。2012年至今已投入72項減碳專案,包含:RTO設置、VOC降減及燃料由燃油改天然氣案等,總投資額達2.8億元。
一年省60億垃圾處理費?金屬中心:工業廢材變身綠材復育珊瑚
每年數百萬噸的工業廢材存放問題現在有解!金屬中心研發「再生多樣態轉化材Poly-T Materials」,將環境廢棄物轉化成創新綠色材料,由於成份與珊瑚骨骼相仿,因此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成人造珊瑚,取代現行復育用的人造塑料基座,不僅無毒、更耐海水衝擊,同時可望為產業解決每年近60億元廢棄物的處理費用。金屬中心為研究型法人單位,執行長林秋豐表示,台灣工業每年約有百萬噸的廢鑄砂、石材切割邊料必須委外處理,而業者多半只能囤積棄置甚為可惜,未來應用再生多樣態轉化材的技術原理,透過創新科技研發將廢棄物循環加值,可望為產業解決每年近60億元廢棄物的處理費用,真正做到全循環、零廢棄。「再生多樣態轉化材」主成份與珊瑚骨骼相仿,經由3D列印技術,可將環境廢棄物如廢棄石材與廢蚵殼等,轉化成創新綠色材料,應用在珊瑚復育與古蹟修復上。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指出,「再生多樣態轉化材」人造珊瑚經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發現,能成功吸引海洋微生物附著,加速海底共生藻附著,使珊瑚復育狀態良好,取代現行復育用的人造塑料基座,不僅無毒、更耐海水衝擊。下一步計畫鏈結業者、設計團隊朝向製作大型人工魚礁努力,以科技創新為永續海洋生態貢獻心力。林秋豐說,過去的商業模式總在「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脈絡下「用完就丟」,不但造成地球資源耗竭,同時產生出各式廢棄物。然地球資源不會永遠源源不絕,廢棄物也不會憑空消失,如何將廢棄物資源化妥善運用,以替代自然資源開採,達成物質全循環、零廢棄的願景,更是重中之重,因此金屬中心持續深化研發創新量能,支持台灣產業永續發展外,更鏈結中心核心技術,帶動傳產升級轉型,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再生多樣態轉化材」今年獲得素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的「2022愛迪生獎-銀獎」殊榮。愛迪生獎每年表彰全球具突破影響的創新產品與企業領袖,來紀念發明家愛迪生追求創意與卓越的精神,堪稱科技界的榮譽殿堂,此次獲獎也為台灣的科技研發實力大放異彩!
激進減碳2/老牌永豐餘衝減碳最前線 何壽川把廢棄物當再生能源拚碳匯獎勵
「永豐餘已經97歲了,將要跨入100年,在下一個100年,要靠甚麼企業才可以永續,競爭力與時俱進,也就是我們在12月要成立『永豐餘學院』的初衷。」今年5月上任的永豐餘投控董事長劉慧瑾說,「我加入前,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先生已經在籌劃這件事情。」「永豐餘學院以能源轉型、循環經濟與未來的醣經濟時代為主軸,不但對內也對外,還要與國際接軌,結合國內外世界級學者、學校,讓許多創新靈感研發落地商品化,使想法完整具體化,協助企業ESG永續發展。」劉慧瑾擔任ESG召集人,永豐餘學院院長則是何壽川。76歲的何壽川,為永豐餘千億事業的二代掌門人,四年前因內部吹哨人檢舉疑永豐金租任放貸逾50億元給三寶建設等,遭金管會解除永豐金董事長職務,去年11月一審遭判決有罪,何壽川除了上訴捍衛清白,還連同兒子何奕達全面退出永豐餘投控董事會,何壽川僅任永豐紙業董事長,何奕達則任永豐實董事長。永豐餘投控董事長劉慧瑾可以喊出明年煤替代50%目標,最大功臣即是工紙新屋廠的「零燃煤汽電共生系統」所使用的SRF鍋爐。(圖/馬景平攝、報系資料照)面對官司危機,何壽川退出投控及金控兩大事業體的董事會,但在碳中和、碳排放、減碳及碳匯、碳權交易等議題上,這位紙業老將毫不退讓,親自站在第一線倡議。今年十月,全國工業總會與環保署、國貿局等召開的碳中和議題線上座談會,何壽川都親自出席。「何董談了許多循環經濟,是一個有許多技術的重要關鍵。」與會的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觀察。「何先生提到,台灣沒有辦法能源自主,90%以上的能源需要靠進口,現在能源價格高漲,國際環保趨勢及疫情帶給大宗原物料價格的波動之際,台灣須要有一個更好的能源政策來幫助企業維持競爭力。」也參與該座談會的劉慧瑾轉述。「台灣既然是一個能源進口的大國,現在全球要減碳,政府可以抽很多的碳費,但也要回過頭來看,能源供應鏈的混亂現況,台灣本身是有一些資源可以來用的,例如『森林覆蓋的面積』,森林可以經營FSC(設於德國非營利組織森林管理委員會的一種認證,材料是來自於被認可的「良好管理森林」),拿來活化、運用,需要政策上的配套。」台灣森林面積近220萬公頃,永豐餘投控董座劉慧瑾延續大家長何壽川的理念,認為這是台灣減碳的極佳優勢。(圖/翻攝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站)劉慧瑾進一步說重視森林的一個態度,「台灣森林覆蓋面積大是台灣優勢,像是歐洲、西方國家的FSC,森林是可以幫助我們去固碳、降低對煤炭依賴。有了更多的FSC,政策上給予獎勵。」何壽川的第一項建議是活化森林資源「固碳」,第二項是鼓勵民間廢棄物資源化。「由於能源是產業成長的必需品,能源的成長幅度可預測GDP的成長,因此要把能源看成戰略物資,(為達成減碳目標)要降低台灣能源進口的依賴,在廢棄物資源化的部分,例如把廢棄物拿來做汽電共生,就需要有政策上的獎勵及相應配套措施。」劉慧瑾接著說,「像是(永豐餘)每年產生的木質素發電有二千萬瓦,以及擁有全台最高的沼氣發電量,秘密武器就是厭氧菌,四小時即可沼氣發電,每年售出3,200萬噸到東南亞,還有廢棄物發電、汽電共生……。」「如果說它發出來的電,不叫做綠電的話,應該是不需要繳碳稅的,因為它已經是廢棄物資源化,非用石化原料產生出來的,現在是看政府如何具體化,企業就會有更快替代煤方式,永豐餘也持續與政府溝通。」劉慧瑾說,「現在還沒有具體的廢棄物資源化,是可以抵碳稅,希望政府應該是有某程度的獎勵。目前永豐餘將產生的綠電,回售給台電,」「永豐餘的減碳優勢,有許多替代煤能源部分,可以當作抵銷徵收碳費的額度,政府政策應該有獎勵才能起引導的作用。」何壽川1969年取得威斯康辛大學機械碩士學位後,進入永豐餘,從上游到下游,擠入世界前五十大造紙企業,環保汙染爭議不時找上門,因而更重視環保減碳,莫怪看見新拐點的他要站上第一線,「希望政府全面地來看碳權交易」。
花蓮DAKA遭控空汙超標 台泥:絕非事實 刻意誤導深感遺憾
全台第一個利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花蓮生活垃圾的台泥(1101)DAKA二期計畫-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已於8月動工。針對鄰近宜蘭澳花部落居民,前往法院提告,抗議花蓮縣環保局審查垃圾處理程序有瑕疵,並指台泥和平廠空氣汙染數值超標一事,台泥表示,和平廠環評審查過程一切合乎規定。DAKA第二期加上水泥窯每日可處理200噸垃圾。(圖/台泥提供)至於被指空汙超標一事,台泥強調,排放遠低於全國環保標準及在花蓮縣政府的法規標準範圍值內,且受到24小時監控,絕無空汙事實,對於仍有民眾刻意誤導資訊,深感遺憾。和平部落會議主席江建成認為,台泥設置氣化爐處理花蓮垃圾真的是有做到與社區部落充分溝通,讓部落願意支持。和中部落會議主席胡瑞祥也表示,經過這段期間與台泥的更多接觸與討論,相信台泥有能力去處理花蓮縣境内的垃圾。台泥指出,台泥和平廠自2001年起配合政府政策,處理和平電廠產生的煤灰與石膏廢棄物。2019年開始為了協助花蓮處理生活垃圾,陸續參加地方座談會、說明會、專家小組會議、環評大會,許多居民從抗議、不解到逐漸形成共識,願與台泥一起努力讓和平村成為全台指標性環保聚落。2020年實際處理量達36.5萬噸,不用掩埋直接成為水泥廠的原料,達成水泥廠與電廠間的循環經濟運作。台泥表示,未來台泥DAKA二期加上和平廠水泥窯,每日最高可處理200噸垃圾,解決花蓮垃圾目前堆積如山的困境,也將協助其他產業處理無法自行處理的工業廢棄物,透過廢棄物資源化替代原料與燃料,更可以減少碳排,預計每年可減碳超過4萬噸,相當於333萬棵樹的年吸碳量。另,DAKA一期從去年1月開放至今,已經吸引超過350萬人次旅客。
陸實施史上最嚴「限塑令」 商家禁用5樣產品!2025揮別塑膠袋
大陸已實施史上最嚴「限塑令」,全面禁用塑膠吸管、超薄塑膠購物袋,超過50個主要城市外賣、超商等商業活動,禁止或限制使用其他的不可降解塑膠製品,違者最高處罰10萬元(人民幣,下同),大陸塑膠汙染治理進入階段性轉捩點,目標在2025年全面禁塑。大陸從2008年實施「對塑膠購物袋收費」政策,陸續推進限塑令,去年1月16日,由國家發改委、環保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膠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接著4月修訂《固廢法》、7月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膠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漸次為史上最嚴「限塑令」做準備。首先定調「自2021年1月1日起,商場、超商、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購物袋」,各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出實施方案。根據《意見》,今年1月以後,全面禁止「生產、銷售」的塑膠製品有: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的塑膠製品、一次性發泡塑膠(保麗龍)餐具、一次性塑膠棉籤、含塑膠微珠的日化用品。此外,陸續到2022、2025年全面禁止的部分禁止、限制「使用」的塑膠製品有:不可降解塑膠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膠製品、電商快遞塑膠包裝、不合格農用地膜。因此,目前以城鎮為主的商家不能用的產品有:1.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吸管。2.不可降解塑膠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畫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3.厚度小於0.025公分的超薄塑膠購物袋。4.保麗龍餐盒、餐具。5.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膠刀叉勺。此外,禁限的塑膠製品採購替代品時,商家必須注意替代產品環保效能的真偽,政策實施後市場監管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已開展執法檢查,根據《固廢法》要求,違規者可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這次「限塑令2.0版」,不只禁限,還建構了覆蓋塑膠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末端處置全生命周期的資源回收政策體系。提出推廣替代產品和模式、規範塑膠回收利用和處置。塑膠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是一大重點,提供塑膠循環經濟產業轉型方向。《意見》表明,到了2022年,要大幅提升塑膠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並要培育有利於規範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膠汙染的新業態模式。建立可循環物流配送器具回收體系,鼓勵重複使用非一次性製品和包裝,徹底跟「生產-消費-丟棄」的一次性時代塑膠告別。
北市最大社宅案開工 4年後造福上千戶
「南港機廠社會住宅案」於今(27)日由台北市長柯文哲主持開工典禮,規劃興建地上2棟27層SRC建築,提供1436戶1至3房的住宅,預計將於2024年5月完工、同年12月可入住,堪稱台北市基地最大、戶數最多的社會住宅。柯文哲表示,目前台北市第8座已開工的社宅,累計近1.1萬戶,未來將朝5萬戶的目標邁進,南港機廠社宅是「東區門戶計畫」中很重要的節點,市府4年投入26項子計畫,引進民間8年投資,另外還包括南港生技園區、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預計將於明年6月正式營運等開發。南港機廠社會住宅案」規劃興建地上2棟27層建築,提供1436戶,預計將於2024年5月完工。(圖/北市都發局提供)此案設置多元性的公共空間,包括「多功能活動中心」、「青年創業共享辦公室」、「生態棚架」、「環場活力跑道」及「都市農園設施」等,亦為示範性智慧社區,納入「綠建築」及「智慧建築」理念,在既有綠建築基礎上,導入不同層次的能源管理系統及ICT資通訊科技方案作為發展願景,並取得「綠建築銀級標章」、「智慧建築銀級標章」、「耐震標章」及「無障礙住宅標章」。「青創基地」及「循環經濟」亦是此案最大的兩個特點,將於3至4樓建置共享辦公室,作為新創業者或自由工作者共同辦公場域;另外推動「循環經濟」理念,以南港機廠社宅為示範基地,推行「可回收建材與循環建材」、「資源循環再利用」、「廢棄物資源化」、「彈性模組」、「以租代買」等策略,促進社會住宅資源得以循環再生及永續利用。目前顯示以租代買市場尚未成熟,都發局將持續與業界溝通討論,努力尋找一套新的且可行的商業模式,以利後續發展。
中國大陸推出惠台26條 同享國民待遇
中國國務院台辦、國家發改委等20個機關部門,推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惠台26條),其中包括為台灣企業和台灣人民提供與大陸國民同等待遇的措施各13條。全部條文如下:第1條: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檢測評定、示範應用體系建設,可同等參與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第2條:台資企業可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大陸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路建設。第3條: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大陸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和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等迴圈經濟項目。第4條: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投資航空客貨運輸、通用航空服務,參與符合相關規劃的民航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開展諮詢、設計、運營維護等業務。第5條:台資企業可投資主題公園,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第6條:支援符合條件的台灣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台資企業集中地區發起或參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第7條:鼓勵各地根據地方實際,為台資企業增加投資提供政策支援。第8條: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向地方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申請擔保融資等服務,可通過股權託管交易機構進行融資。允許台資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第9條: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享受貿易救濟和貿易保障措施。第10條: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等工具,保障出口收匯和降低對外投資風險。第11條:對從台灣輸入大陸的商品採取快速驗放模式,建立有利於規範和發展協力廠商檢驗鑒定機構的管理制度,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科學、穩妥、有序推進台灣輸入大陸商品協力廠商檢測結果採信。對來自台灣的符合要求的產品實施風險評估、預檢考察、企業註冊等管理,推動兩岸食品、農產品、消費品安全監管合作。第12條: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第13條:符合條件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以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第14條: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第15條:台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專案和財政專案。第16條:台灣同胞可同等使用交通運輸新業態企業提供的交通出行等產品。第17條:試點在福建對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胞使用大陸行動電話業務給予資費優惠。第18條: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第19條:台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台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第20條: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第21條:在大陸高校(台灣的大專)、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台灣同胞,符合條件的可同等參加相應系列、級別職稱評審,其在台灣地區參與的專案、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視為專業工作業績,在台灣地區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同等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第22條:台商子女高中畢業後,在大陸獲得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可以在大陸參加相關高職院校分類招考。第23條:進一步擴大招收台灣學生的院校範圍,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屬院校比例。第24條:台灣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按照有關規定向所在大陸高校同等申請享受各類資助政策。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台灣教師和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第25條: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積極為台灣運動員、教練員、專業人員來大陸考察、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條件,為台灣運動員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提供協助。第26條: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符合條件的台灣體育團隊、俱樂部亦可參與大陸相關職業聯賽。大陸單項體育運動協會可向台灣同胞授予運動技術等級證書。歡迎台灣運動員報考大陸體育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