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內耀
」 元大台灣50 張內耀 0050 帳戶分流壽險小子1/帳戶分流6年變身包租公
35歲的保險業務員張內耀,從讀大學時就開始理財,但他買礦業基金賠掉一半,投資個股又讓他吃不下、睡不好,後來他靠著「帳戶分流」存錢買房,定期定額專注投入ETF「元大台灣50」(0050),並以投資型保單連結美國ETF「S&P500」,如今在新北、桃園坐擁3房樂當包租公,還成為6間餐廳的股東。熱愛工作的張內耀,多數的時間都留給客戶及經營組織管理。(圖/翻攝自張內耀臉書)張內耀所說的帳戶分流,是將入帳的薪資,依用途分別轉到其他三個戶頭,因此他共有四個帳戶:一、薪資帳戶:作為其他三個帳戶的上游,最多只留三萬元。二、證券帳戶:目前用來買ETF「元大台灣五十」。三、保險帳戶:用以繳付美元保險金。四、信用卡費帳戶:記錄每筆刷卡金額,每月在該帳戶存入超過刷卡總額的錢,確保信用優良。張內耀成長於小康家庭,但並未從父母身上學到理財觀念,直到十八歲讀大學時,在數學補習班打工,月薪二萬多元,一位任職壽險業的同學告訴他:「從你有收入開始,就要理財,每月存下收入的十分之一,做為人生的第一桶金。」於是他每月拿二千多元買儲蓄險,踏出理財的第一步。張內耀讀大學時在補習班打工,以薪水購買儲蓄險及共同基金,開啟理財路。(圖/張內耀提供)後來,張內耀眼見同學一窩蜂投資金磚四國(大陸、巴西、俄羅斯、印度)礦業基金,也用單筆五萬元跟進,起初嘗到甜頭,獲利逾三成,沒想到二○○八年大學畢業時,遇上金融海嘯,讓他的資產瞬間砍半。二年後,張內耀辭去補習班的工作,轉進壽險業,年薪逾五十萬元。由於先前投資基金慘賠,他決定將帳戶裡所有的錢都拿來買股票。他參加股友社、付錢給投顧老師聽明牌,有時一天就賺入社會新鮮人一個月的薪水,有時一天就賠掉三萬元。張內耀透過帳戶分流管理收入,如今坐擁3處房產,還入股朋友開設的6家餐廳,圖為其中一家餐酒館。(圖/黃威彬攝)
壽險小子2/逃離炒短線 長抱ETF標的
「那時我每天看三次盤,早上看台股開盤、下午看收盤、半夜看美股,心情隨之起伏,連帶影響工作。」過了四年,張內耀的資產從六十萬元增加到八十萬元,他反思,這種炒短線的投資沒有帶來大豐收,反而付出很大的時間成本,還影響了生活。「我不想再盲目跟風操作,而是想投資能讓我吃得好、睡得著、能安心生活的標的。」張內耀終於採取行動,毅然出場,不再投資個股及主動式基金(由基金經理人主動使用投資策略決定投資標的與進出場時機的基金)。兩年多前,他轉而將投資標的鎖定在穩健型ETF,以「元大台灣五十」為主。 張內耀重視休閒生活,放假時會帶著老婆到處遊山玩水。(圖/張內耀提供)「買進一檔『元大台灣五十』,等於同時投資台灣市值前五十大的公司,免去單押個股的風險。」張內耀用「證券帳戶」裡的錢,每月以定期定額攤低成本的方式,持續加碼「元大台灣五十」,目前平均投資成本約一○五元,獲利近三成。此外,張內耀將額外的獎金收入,用來購買投資型保單連結美國ETF「S&P 500」,「這檔ETF追蹤的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是美國股市古老且具代表性的指數之一,也是最多投資人參考的指數。」他以萬元為單位不定期加碼,平均成本三百二十美元(約新台幣九千元),今年一月市價已來到三百七十五美元(約新台幣一萬零五百元)。
壽險小子3/擁三間房 拿租金來繳房貸
隨著薪水成長,二○一五年起,喜歡美食的張內耀陸續入股朋友開設的餐廳。「我已投資六家餐廳,每家持股約一○%,金額從四十萬元到一百萬元不等。生意好的時候,一季的紅利可分到共五十萬元,收穫堪稱亮眼。」他從中學到經營餐廳與分析財務報表,還擁有了和親友安心用餐的好去處。與此同時,張內耀觀察到房產有增值空間,決定開始買房。「我買房的自備款,每間都壓在二百萬元以下,且月付貸款不超過二萬元,交屋後再出租,用租金收入付貸款。」張內耀的第三間房鄰近捷運桃園機場線大園站,交通便捷,具增值空間。(圖/張內耀提供)張內耀鎖定「近捷運、兩房以上、屬於大樓」的物件,陸續買下分別位於新北市淡水與紅樹林、捷運桃園機場線旁的三間房子,目前每間都已小幅增值。「想晉升有殼蝸牛,要善用銀行貸款低利條件,若現金不夠,建議可跟家人商量,看能否用二胎房貸(二順位房貸,在房產已貸款的情況下,向另一家銀行再次申請房貸,通常利率較高,核貸金額較少)增貸。」
壽險小子4/北市租屋 比房貸划算
有趣的是,儘管名下有三間房,張內耀五年前結婚後,卻跟老婆選擇在通勤方便的台北捷運後山埤站附近租屋。「原因很簡單,這裡每月租金二萬元,一年二十四萬元;要是我用買的,房價約二千萬元,貸款利息一年就要四十萬元,付利息不如付租金。」他也鼓勵妻子定期定額投資「S&P 500」及美元儲蓄險。去年疫情衝擊景氣,張內耀調整了投資策略。「因政府打房,我暫時不再投資房產。以現今時局,我也不太會再加碼餐廳的投資。」但他認為「元大台灣五十」與「S&P 500」為價值型投資,因此無論行情漲跌,都會持續布局。2年多前,張內耀開始投資元大台灣五十,目前持有5張,獲利逾3成。(圖/王永泰攝、翻攝自奇摩股市)張內耀設定的財務目標,是在四十歲時存到千萬元。「屆時,我會把這些錢投入殖利率三至五%的股票,每年自然帶進穩定的現金流。」他盤算,若四十歲時保險本業仍有收入,就不用急著將投資變現,「等到真正退休、需要用錢時,再把錢轉進ETF『元大高股息』(0056)或配息型的基金。」樂於分享的張內耀,計劃40歲後當培訓講師,幫助他人提升財富智商。圖為其於任職公司講授課程。(圖/翻攝自張內耀臉書)對於想要學理財的人,張內耀建議:「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本業,用薪水創造存量,才能靠投資滾出複利。退休時,再好好管理現金流量,讓自己生活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