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頌
」醫院惡火遇風災! 醫師揭「複合性災害」容易造成更大死傷
颱風「山陀兒」來襲,屏東東港安泰醫院今(3)日上午傳出火警,截至下午2點,含員工在內共有9人不幸罹難,並撤出超過300名病患。由於現場情況危急,一度傳出有患者甚至被先安置在隔壁巷的夾娃娃機店內。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表示,極端氣候又遇上意外災難成為「複合性災害」,這種災害屬於台灣目前高度欠缺的救難能力,且災害發生後,民眾疏散時容易出現「盲從性」,往往會造成更大量的死傷。據了解,這起火災發生於3日上午約7時許,疑似因2樓機房內的空壓機起火,安泰醫院D棟大樓5至11樓迅速被濃煙覆蓋,警消接獲報案後火速抵達現場,展開緊急搜救行動,截至下午2點,D棟324名病患已尋獲323人,分別轉送至其他醫院進行安置,不幸的是仍有8名病患、1名機電房員工在現場失去生命跡象,經搶救無效不治。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張國頌表示,這類醫院、護理之家或安養院所發生的火警事件,最大的挑戰便是「疏散民眾」。由於醫院內大多數是行動不便的病重患者,災害發生時,若沒有有效的依序疏導,以及協調周邊醫院協助承接患者,疏運時便容易造成民眾堵住,無法疏散。張國頌進一步說明指出,以這次安泰醫院火警為例,起火時正適逢山陀兒颱風來襲,外頭風強雨驟,患者救出醫院後無處安置,接運有困難,導致讓災害擴大。加上疏運過程中,人們會因為恐慌出現「盲從性」,人群會盲目跟隨周遭走向同一方向,容易引發更大的災害,「第一時間疏導的人力就必須要立刻排出來,才能降低風險。」
國中生校內遭割頸!醫揭出血速度像「消防栓噴水」 搶命關鍵曝
新北市一所高中的附設國中部今(25日)中午發生流血事件,一名國三男學生和另名男同學起衝突,一氣之下竟拿美工刀揮砍,造成對方頸部重創,當場血流不止,目前已送醫裝上葉克膜搶救。醫師表示,頸動脈會將血流灌流至大腦,若不慎受傷相當致命,出血速度就像「消防栓噴水」,如果未及時止血,3至5分鐘內就會死亡。《ETtoday新聞雲》報導,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表示,一般人在檢查是否有心跳或脈搏時,都會用手指觸摸脖頸處,感受到跳動的位置就是頸動脈,萬一受傷就像「消防栓噴水」,出血速度非常快,必須在1分鐘內加以止血,否則傷者就會進入休克,一旦失血超過2000c.c.,就很可能喪命。張國頌提到,除了咽喉,人體的四肢、脾臟、肝臟等部位都是致命出血點,而喉嚨還牽涉到氣管,出血同時也會影響呼吸,是非常危急的狀況。至於該名國中生的狀況,張國頌坦言,自己不清楚詳細情形,無法妄加判斷,但傷者目前必須裝上葉克膜搶命,代表其傷勢有相當程度的嚴重性。另外,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指出,頸部出血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傷口深淺,若傷到大動脈,3至5分鐘內就會流失500至1000c.c.的血液,如果沒有迅速找到出血點並加壓止血,傷者就會快速死亡。醫師說明,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總血量約有4615c.c.,若流失4分之1的血量,就會陷入休克。李建璋補充,通常遇到四肢出血的情況,還能用止血帶綁住,然而頸部無法採用同樣做法,否則會影響呼吸,所以目擊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找到出血點,並用最大力量壓到底,如果手邊剛好有膠布,也可朝四周固定,但不能環繞頸部,只能單側加壓,同時立即撥打119求助,邊加壓邊等救護人員到場。
梨泰院踩踏意外撼動全球 專家呼籲:大型活動要注意「動態需求」
韓國首爾梨泰院29日發生大規模踩踏事件,釀成至少150人死亡。隨著新冠疫情趨緩,又逢年底各項活動高峰期,國內專家呼籲應重視大型活動法規,務必考量事故發生時人群緊急疏散和救護等「動態需求」,尤其單一出入口的場所特別危險,並提醒民眾如前往人潮密集場所,務必先考量逃生動線,否則出了事情沒辦法喊救命又出不去,等於是死路一條!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指出,國內對於大型活動設計規劃、流程動線、場地管理、緊急救護均有相關規定,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只考量空間容流量等「靜態需求」,卻忽略了「動態需求」。張國頌進一步說明,由於大量傷患是無法預期的情況,「動態需求」是指要將大型活動場所視為緊急救護危險區域,因為人潮聚集時,手機雖然訊號滿格卻打不出去,即使成功撥出電話也難以自我定位,消防中心很難在人群中找到有救護需求的民眾。他強調,大量人潮匯集的地方,容易造成數據通訊無法通話與定位,主辦單位應在活動前加強無線通訊配置系統;區域救護系統需配備具有AED的緊急救護技術員來回巡邏,並隨時向現場指揮中心傳回最新資訊,也是能夠即時掌握現場脈動的重要關鍵。張國頌指出,大型活動如果沒有妥善規劃緊急救護動線,病人送到醫院可能得花上1小時,其中40、50分鐘都擠在人群中,主辦單位務必考量救護車動線,前後線需要妥善搭配,如果動線很長,中途需設立救護站,分區塊保持救護通道暢通;目前大型活動雖設有滯留區域,但經常被民眾佔滿,也是一大隱憂。張國頌提醒,參與大型活動的民眾最好最好能先了解現場環境,包括演唱會、跨年或各項賽事,活動結束的人潮分流是最嚴峻的考驗,也是最常發生推擠或意外的時候,其中斜坡、下樓梯處、狹窄通道最容易發生推擠,而女性、身材矮小者首當其衝,承受壓力更大,易導致缺氧呼吸困難,甚至發生壓迫性窒息(創傷性窒息)。除了人群推擠可能發生意外,張國頌也提醒,若活動在室內舉行,主辦單位需考量空調問題,以免通風不良導致缺氧情形,可能導致頭痛、全身無力、癱軟甚至昏迷。張國頌提醒,尤其單一出入口的場所特別危險,民眾務必考慮提前離開動線,且最近越靠窗越好,比較容易吸到新鮮空氣。張國頌表示,舉辦大型活動是推廣與行銷都市最佳的機會,也是考驗緊急救護系統的指標,建議國內主管機關可參考相關規範較完備的日本、美國,唯有安全才能讓民眾的幸福感加倍!
「壓迫性窒息」釀梨泰院154死 專家:流體效應導致失控!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晚間的萬聖節派對活動發生大規模推擠意外,導致至少154人喪生。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官員31日表示其中包括26名外國人,包括伊朗5人、中國和俄羅斯各4人、美國和日本各2人,而法國、澳洲、挪威、奧地利、越南、泰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和斯里蘭卡則各有1名死者。美聯社也分析報導指出,2021年美國休士頓音樂節、1989年蘇格蘭希爾斯堡足球場、2015年沙烏地阿拉伯朝覲期間、2003年美國芝加哥夜總會以及其他無數大型集會活動都曾發生過踩踏事件。美聯社整理這些踩踏事故的共同特徵指出,在意外事故的影片中,可以發現群眾拚命試圖逃離,雖然「踩踏」也造成死亡,但實際上多數群眾都死於「窒息」。2021年11月休士頓推擠踩踏事件發生後,英國索夫克大學(University of Suffolk)客座教授史迪爾(G. Keith Still)受訪時表示,「當人們掙扎著想站起來時,手臂和腿會扭曲在一起…只要30秒就會失去意識,大約再過6分鐘,就會陷入壓縮性或限制性窒息。這通常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不是壓死,而是窒息」。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理事長、馬偕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也表示,包括演唱會、跨年或各項賽事,活動結束的人潮分流是最常發生推擠或意外的時候,其中斜坡、下樓梯處、狹窄通道最容易發生推擠,而女性、身材矮小者首當其衝,承受壓力更大,易導致缺氧呼吸困難,甚至發生壓迫性窒息(創傷性窒息)。壓迫性窒息是指胸部受到漸進式重壓,胸部沒有足夠空間擴張換氣,造成缺氧,通常會以頸部、頭部點狀出血發紫為表現。在結構面的考量,張國頌表示,當每平方米若超過4人,就要小心產生「流體效應」,個人無法自由活動,會隨著人潮推擠向前,因此會造成前方壓迫,因此這也說明此次梨泰院為何在斜坡時發生踩踏現象。若活動在室內舉行,如音樂會、大型舞台表演,尤其要考量人潮群聚造成通風不良,產生一氧化碳中毒,此時紅血球失去攜氧能力,以致全身無力癱軟甚至昏迷。若活動在戶外舉行,則要小心臨時搭建的高台承載量,也要避免同時間過多人跳動,產生瞬間重力衝擊導致舞台坍塌,此外,在散場時也要考慮人潮疏散動線與分流措施,才能確保安全。張國頌強調,大量人潮匯集的地方,易造成數據通訊無法通話與定位,主辦單位應在活動前加強無線通訊配置系統。區域救護系統需配備具有AED的緊急救護技術員來回巡邏,並隨時向現場指揮中心傳回最新資訊,也是能夠即時掌握現場脈動的重要關鍵。
太魯閣出軌爆嚴重死傷!醫授「保命3關鍵」 NG鞋款曝光
清明連假第一天,台鐵408次太魯閣號上午9點28分行經清水隧道時,撞上停在邊坡滑落的工程車,導致列車出軌事故,造成多人死傷。醫師便傳授3個自救撇步,以因應突發狀況發生時,都有機會成為保命關鍵。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民眾出遊應有憂患意識,尤其碰到這類出軌事件,在逃難的過程中可能有滿地碎石、碎玻璃,鞋子的選擇就扮演關鍵角色。他表示,許多人外出旅遊喜歡穿涼鞋或夾腳拖,但一旦發生緊急事故時,不僅腳容易受傷,也會增加逃難的難度,建議穿著包覆性強、好走的鞋子。醫師建議穿包覆性強的鞋子。(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馬偕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則表示,民眾無論搭火車、客運等交通工具,上車時都應先了解逃生方向,除了要注意避免穿拖鞋、布希鞋外,他建議搭車前可以先和同行親友合照,若發生事故、失蹤等情況,可以讓搜救人員更快掌握情形。張國頌建議,可以在出發前先用一張紙寫下此行目的地,以及同型親友的姓名、手機號碼、緊急連絡人訊息,確保每個人都能隨時保持聯絡。此外,外出旅遊也能準備急救包,以備不時之需。張國頌指出,民眾外出大多會準備飲水充電設備、手機和食物,另外也建議準備少量內服藥和外用藥,內服藥包括頭痛藥、胃藥、腹瀉藥、感冒藥及過敏藥,外用藥包括OK繃、透氣膠帶、殺菌藥膏、止痛藥膏、防蚊液、消毒藥水等,不僅相當實用,也能在意外發生時自助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