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
」 張大千 白嘉莉 文華齋 溥心畬甜城內江3/歷史名城處處皆古蹟 古鎮、老街、牌坊逛不完
四川內江早在殷商時期便有蜀族部落活動,之後在各朝歷代均與「蜀」字脫不開關係,尤其是東漢末年魏、蜀、吳形成三國鼎立。這些過往的歷史風雲或文人雅客,都在如今的內江留下無法抹滅的痕跡。在熱鬧的內江東興區,有條清代流傳下來的東興老街,因位於沱江邊東岸碼頭旁,過去這裡是內江特產中藥材「天冬」的集散中心,街上有不少醫館、藥鋪,是當地人主要的活動地區。如今所見的東興老街,是2014年重新規劃整修後的面貌,既保留清代的建築風格,又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等功能於一體。若要尋古,老街裡清代舉人朱襄虞、朱壽朋、秀才王運俞的兩座宅院,保存較為完好,仍可從高聳的牆瓦看出當年的風光。隔著沱江,東興老街的對岸,有座規模龐大、歷史悠久的古剎「聖水寺」,是內江保存最好的古蹟之一。聖水寺依山而建,面向沱江,雖始建於唐代,但目前的格局多屬於明清風格的院落布局。寺院總佔地約2萬平方公尺,主建築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圓覺樓、古大悲殿、說法堂等,共有大小廟房170餘間,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在四川佛教界享有極高的地位。歷史悠久聖水寺依山而建,佔地遼闊,共有大小廟房170餘間,在四川佛教界享有極高地位。(圖╱王若攝)聖水寺最具價值的除了建築本體外,還有寺內保存大量的古石刻、碑文,這些石刻群歷史橫跨唐、宋、元、明、清各代,最古老的可溯自唐朝乾寧三年(西元896年)。其中還有著名的千手觀音石刻,高寬各約8公尺的石刻,觀音的臉頰豐滿,體態健美,是很經典的唐代石刻藝術風格。此外,位在內江市中區的翔龍山上,保存著規模較大的唐宋石刻造像區,其中也有座南宋時期的千手觀音造像。與聖水寺的千手觀音比較後,可看出唐、宋兩代石刻風格的差異,是很有趣的體驗。整個翔龍山摩崖石刻共有131處,還包括了張大千先生早年重新書寫的明代趙貞吉詩碑。內江市區南方的隆昌,又有「中國石牌坊之鄉」的稱號,保存著不少古牌坊,其中以南關石牌坊古鎮最具代表性。隆昌處於交通要道,是古代驛道必經之地,南關石牌坊古鎮所在的金鵝街,就是巴蜀古驛道遺址,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唐朝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運送荔枝到長安給楊貴妃的車隊,走的就是這條驛道。在320公尺長的古驛道上,一字排開共有6座古牌坊,其中以「愛新覺羅•國歡德政坊」造型最具特色。牌坊頂端雕刻了一隻站立撒尿的公猴,雙手還捧著官印,又被稱為「猴子牌坊」。這座牌坊建於清朝同治年間,主人翁愛新覺羅•國歡是隆昌縣史上唯一的皇族縣令。隆昌南關古驛道上共有6座古牌坊,圖中第一座為「愛新覺羅•國歡德政坊」,牌坊頂端有隻站立的公猴,雙手捧著官印,又稱「猴子牌坊」。(圖╱王若攝)內江市區往北的資中縣郊(古稱資州),也有座1700多年歷史的羅泉古鎮值得探訪。羅泉鎮因羅泉井得名,源自三國時諸葛亮曾紮營於此,在珠溪河畔挖井取水,井底湧清澈透明的泉水,諸葛亮見井像籮筐大小,即命名籮泉井。後來清朝時一位羅姓府衙,不滿資州一位姓竹的州官比他官大,「壓在他的頭上」,便將籮上的竹字頭去掉。現存的羅泉古鎮多是明末、清代和民初的建築,但當地發展的歷史卻極其久遠。《鹽法志》中記載:「資州羅泉井,古廠也,創于秦」,可見古鎮的歷史與興起,與羅泉採鹽業密不可分,所以古鎮中有座鹽神廟,也就不足為奇。羅泉的井鹽開發甚早,可追溯到秦代,比四川南部的自貢井鹽還早500年。清朝時羅泉鹽業達到頂峰,光緒年間約有鹽井1500口,所産的井鹽還曾在1925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獲得金獎。鹽神廟的正殿、戲台和兩側廂房,分別具有道、佛、儒家的建築風格。(圖╱王若攝)鹽神廟建於清雍正七年,是中國唯一朝拜鹽神的廟宇,正殿依照道家風格建造,但建於同治年間的戲台,則是依佛教造型,廂房又按儒家規範,等於集三種建築風格於一體。整座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廟堂木樓花窗、鬼斧神工,廟中的每塊樓牌、門匾或窗花、吊瓜,都是藝術珍品。拜優良的水質所賜,羅泉製作的豆腐堪稱古鎮一絕,有饕家評說:「刀切而不碎,雖硬而不老,色澤光亮,軟柔鮮滑,晶白細嫩,餘香留長,回味悠久。」當晚的豆腐宴,從常見的麻婆豆腐、三鮮豆腐到招牌的丸子豆腐、鱔魚豆腐,道道皆經典,令人齒頰留香,難以忘懷。羅泉古鎮的豆腐宴是必吃經典。(圖╱王若攝)
甜城內江2/台糖首任總經理 曾在內江建糖廠
位處成渝經濟區中心的四川省內江市,面積5,385平方公里,大約是高雄加上屏東的大小。內江因為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很典型的農業城市,盛產許多農副產品,尤其以甘蔗產量多,製糖歷史悠久,曾是全大陸糖產量最大的城市,而有「甜城」之稱。回溯內江的糖業史,必然得提到曾達一。康熙48年(1709年),年僅16歲的曾達一從家鄉福建請來兩個製糖師傅,挑著甘蔗來到內江,從此開啟內江的甘蔗種植及製糖產業,曾家也因此致富,成為內江的糖業龍頭。清末民初時是內江糖業的鼎盛時期,沱江兩岸糖坊、漏棚星羅棋佈,最巔峰時曾達有3000多家,所以有「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的形容。如今內江的糖業已不如過往興旺,逐漸轉型為結合文創、旅遊的精緻農業。當地政府並在以曾達一故居為中心的龍門鎮,啟動一項「甘蔗鄉農文旅產業科技示範計畫」,開闢了500畝現代化甘蔗種植園區,並規劃古法的紅糖工坊、內江糖業故事館等設施,讓「甜味」可以持續在內江有新的詮釋。 甘蔗品種博覽園裡,每個區域種著不同品種的甘蔗,是很有研究價值的甘蔗基因庫。(圖╱王若攝)記者隨著解說員走進位於龍門鎮龍門村的甘蔗品種博覽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闊的蔗田,60多歲的老蔗農表示,每個區域的蔗田都種著不同品種的甘蔗,功能、採收時間各不同,是很富有研究價值的甘蔗基因庫。並砍下幾支甘蔗,讓記者現場品嘗不同品種的甜味。再往示範區的另一頭走去,則可看見曾達一紀念館、內江糖史館、甘蔗紅糖科普館、農耕文化館等展館。目的是讓遊客可透過參觀展館、體驗手工紅糖製作過程,了解內江糖業300年來的發展進程與文化。記者也在展館中喝了幾杯現榨甘蔗汁,雖不如台灣的甘蔗原汁甜,卻有一股濃郁的蔗香在口中駐留許久。在甘蔗紅糖科普館中,遊客可親自體驗手工製作紅糖。(圖╱王若攝)隨行的解說員也表示,台灣的糖業也與內江有段淵源,但詳細情形並不清楚。本刊記者回台後幾經查訪,終於證實了此種說法。台灣在日據時代的42個製糖所在戰火摧殘下,光復後僅剩8個可用,經濟部「資源委員會」便指派曾於1942年在內江創設中國煉糖廠的沈鎮南,到台灣擔任台灣區特派員辦公處的糖業組組長。抗戰勝利後,日籍製糖技師都已遣返回日本,台灣嚴重缺乏製糖技師,沈鎮南上任後便從內江的糖廠找來一批老同事支援,這些技師有許多後來因為戰亂無法回到內江,成了第一代的台糖員工,沈鎮南也成為第一任台糖總經理。嘗過了內江的甜,自然也要品嘗四川的麻辣,離開龍門鎮,正是飢腸轆轆的用餐時間,一行人遂往市區美食林立的民族路上,尋找赫赫有名的「內江牛肉麵」。內江牛肉麵是四川著名特色小吃,據說也是張大千喜愛的麵食小吃之一,講究燒餡、用料、調味,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譽。內江牛肉麵使用鹼性濕麵、大骨湯底,牛肉則是切成丁狀的臊子。(圖╱王若攝)走進「25年老字號」的智強牛肉麵館,迎面撲來陣陣麵香,老闆譚智強說:「內江牛肉麵是使用內江的鹼性濕麵,湯底是大骨湯,以紅燒牛肉為臊子(肉丁),再添加熟油海椒、韭黃等配料。」記者初次嘗試,沒看見台灣牛肉麵最講究的大塊牛肉,心中有點失落。但麵一入口,麵條的口感細滑,湯頭既有牛肉香,又有濃郁的麻辣鮮香,確實令人驚豔,難怪這小小的店面,每天可賣出三、四百碗。譚智強表示,內江民間已成立「內江牛肉麵協會」,明文規定了內江牛肉麵使用的原輔料要求、製作工藝等。不過畢竟只是民間團體,並非所有麵館都會參照執行,各家店還是會自行研發各自的特色。
甜城內江1/沱江畔訪張大千故里 品嘗家傳名菜「乾燒魚」
因為歷史因素,台北市的街道有許多以大陸的城市命名,西門町有條內江街也是如此,內江位在四川省中部,東邊緊鄰著重慶市,因為種植甘蔗和製糖歷史悠久,又有「甜城」的別稱。很多人沒聽過內江,但提起出生於內江的名人張大千,大概就無人不曉了。張大千在藝術方面的成就已無需贅述,他被徐悲鴻讚為中國「五百年來第一人」,被西方藝壇譽為「東方之筆」,有「東張西畢(卡索)」之譽。兩岸對於他的事蹟文物保存,除了台北市外雙溪的「摩耶精舍(張大千先生紀念館)」外,千里之外的內江市,也有座頗具規模的「張大千紀念館」,建在沱江畔的小山丘上,景色相當悠美。張大千紀念館占地約4000平方公尺,入口上方牌匾「張大千紀念館」幾個字,是張學良91歲時所題。幾座主體建築採三合院、四合院組合的院落式布局,院落間有長廊連接,配以粉牆青瓦、山頭屋頂,再加上亭、榭、水池、花園、假山等庭園造景,是很典型的川南民宅風格。張大千紀念館主體建築採三合院、四合院組合的院落式布局,院落間以長廊連接,是很典型的川南民宅風格。(圖╱王若攝)整個紀念館有五個展覽廳,共展示數百件照片、實物、詩箋、書信、畫稿、畫集、書籍及書畫作品,以介紹張大千的生平事蹟、各時期的藝術作品、藝術特成就,以及在世界藝壇的影響和地位。館內園林佈置精巧、環境幽靜,除了古樸的建築,還有生氣盎然的芭蕉林、百梅園、荷花池,走在其中,隨意一眼便是一幅山水,甚是美麗。走入中廳「大風堂」,映入眼簾的一幅面容慈祥、栩栩如生的張大千銅像。據說此銅像是由某位旅美收藏家所捐贈,價值不菲。張大千的塑像面容慈祥、栩栩如生。(圖╱王若攝)細觀張大千的展示作品、文物,令記者最感興趣的,不是氣勢磅礡的巨幅山水〈長江萬里圖〉(現藏於台北歷史博物館),而是幾幅張大千的宴客菜單。張大千不僅是國畫大師,還是美食家,也善於烹飪,燒得一手好菜外,還會視客觀條件改良或自創菜色,其中以「大千」命名的「大千雞」、「大千乾燒魚」等,都是現今川菜館裡必備的菜色。本刊記者也來到內江以「大千料理」聞名的川菜餐廳,主廚表示,乾燒魚是張大千的家傳名菜,需選用1公斤左右的野生公鯉魚,加入五花肉丁、薑蒜末、豆瓣醬、泡椒、宰海椒、醪糟等燒製而成,嚐起來口感麻辣、味道鮮美。而大千雞則據說是張大千旅居加拿大時,改良自宮保雞丁的菜餚,視覺上最大的差別是大千雞沒有放花生,入口則有明顯的花椒、辣椒、豆瓣醬的麻辣口感,是很道地的四川味道。張大千宴請表弟喻鐘烈夫婦的菜單。(圖╱王若攝)以「大千」為名的菜餚,左為大千雞,又為大千乾燒魚。(圖╱王若攝)在內江,還有一段張大千有關的藝術忘年之誼,傳為兩岸藝壇佳話。今年4月辭世、享年90歲的「嶺南畫派大師」歐豪年,曾經在1982年與張大千共同創作〈水仙梅竹〉,兩人早是忘年之交。2019年張大千120歲冥誕時,歐豪年正好造訪內江,提出捐贈畫作成立歐豪年藝術館的想法。2021年12月,同樣位在沱江畔,鄰近大千紀念館的歐豪年藝術館開幕,裡面展出160幅歐豪年捐增的畫作,其中包括3幅張大千的作品,以及黄君璧、謝稚柳等名家畫作。當時已是87歲高齡的歐豪年激動地說:「了卻了與大千先生再續前緣的心願。」
博物館醫美2/疑「去中」作祟 立委憂故宮恐步史博館後塵
台北市南海路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承載著許多民眾年輕時的記憶,歷經多年整修、重新開館,卻遭建築師及學者批評「自我矮化」,展場宛如縣市文化中心空間。立院教育委員會立委林倩綺因此辦理會勘,邀請學者專家與史博館長、整修工程建築師團隊對話,林倩綺也憂心國父紀念館、故宮和中正紀念堂未來修繕恐步上史博館後塵。 立委林倩綺強調,館方有權決定展出內容,但享譽國際的大博物館常結合「在地民意與記憶」,整修期間資訊也儘量透明化,讓外界瞭解整修進度與內容,畢竟多元、專業監督,才能避免「閉門造車」之憾。此外,國家博物館也甚少為修繕長期全面封館,而會兼採部份整修、部分開館,不致損及國際信任度與教育意義;反觀史博館從107年7月全館封館整修,完工時間長達6年,如今連國父紀念館也全館封閉整修,林倩綺質疑此舉違反國際博物館常軌,更難杜外界「避民意監督」的悠悠眾口,擔憂故宮或中正紀念堂會不會重蹈覆轍。 國民黨智庫教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說,文化部下轄老字號文化館所近期陸續整修,都有奇怪脈絡,先是全館封閉、長期整修,外界很難從旁監督,完工後才赫然發現館藏及內外空間大變,遭疑放棄「典藏品中心主義」,在「去中」陰影揮之不去,國家博物館展出常大同小異,減損國家博物館競爭力。 他舉例,史博館典藏主力原是漢代綠釉陶、唐三彩陶俑等河南出土古文物以及近現代書畫大家作品,整修後常設主展空間卻被新近崛起現代藝術家作品取代,藝術品是空高粱酒瓶、舊泰山八寶粥鐵罐、老式攝影機、以及「大同寶寶」、舊羽毛球等,認同者叫好史博館「朝氣重現」,異議者則直批「時空錯置」,建議上述藝術品應改由台南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並引爆「去中化」激烈論戰,恐降低不想捲入意識型態之爭民眾的觀展意願。 高中時代就讀建中的陳學聖說,爭議焦點的史博館陽台本身其實不特殊,但站在陽台遠眺北市大片荷花及扶疏綠意,就是許多老台北人記憶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閒」寫照。如今三、四樓陽台「無敵美景」已被禁錮,因「新」史博館以舊史博館咖啡廳「是違建」、「開門」不利文物防潮為由,用整面不透光毛玻璃門隔絕展場與陽台,謝絕民眾參觀。陳學聖當面向館長王長華建議,不妨展出防潮疑慮較低的藝術品,兼採防墜新建築工法,但史博館態度極為保留。修繕後的史博館,將三、四樓陽台封閉,許多老台北人盼能開放,重溫昔日站在陽台上鳥瞰植物園的無敵美景。(圖/趙世勳攝)林倩綺認為,史博館剛重新開館,包括軟硬體外界難免意見多,包括現代書畫大家張大千、溥心畬、常玉等大家作品掛在牆上,歷代珍品擠在史博館一隅狹窄空間,「放在C位」的是當代藝術作品;史博館則堅持這些安排是要凸顯當代藝術作品,是為回顧歷史、多元共融、展望未來,但說服力恐怕不足。 此外,史博館聲稱拆掉五樓原庫房改當展場,可以增加館內展示空間,卻將四樓原展場改對外餐廳營業,新庫房也仍無著落,徒增數萬件珍貴典藏品移動頻率及風險,而五樓的「史博館歷史」,只有文字、照片與影像,「充實度、必要性」皆惹議,盼史博館能從善如流參考修正,並藉此次經驗降低國家級文化館所未來類似修繕時的爭議。 史博館表示,史博館完成內部空間整建及外部庭園景觀更新之際,將秉持博物館專業,持續向前走,歡迎各界先進持續給予指教,並尋求社會多元聲音的最大共識。新史博館的空間變得比修繕前寬廣,但是館內展出空間仍引發議論,尤其張大千等藝術巨擘的畫作直接掛牆上,部份藝文界人士也抱怨燈光不符博物館級專業水平。(圖/趙世勳攝)
白嘉莉「住君悅飯店4年」獨居45坪套房 回憶0403地震險被砸傷
「最美主持人」白嘉莉過去旅居印尼41年,2020年因為疫情關係,再度搬回台灣生活,已住在君悅飯店4年。白嘉莉熱愛藝術創作,學畫、習畫已經44年,日前甫獲第65屆文藝獎「美術類」殊榮,她5日出席頒獎典禮,坦言能獲得如此多人的支持,感動心情不言而喻。白嘉莉說,在主持70年代歌唱節目《銀河璇宮》時,訪問過張大千、朱銘等藝術家,當時她尚未踏入藝術領域,但張大千就曾對她說:「嘉莉很有繪畫天分,有機會要畫畫陶冶性情。」回首這段回憶,白嘉莉驚喜地說:「大千先生真的很會看相,後來我離開演藝圈,才有時間可以拿起畫筆揮灑。」 白嘉莉(中)從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手中接獲獎項。(圖/記者鄧博仁攝)白嘉莉的繪畫靈感常來自時事,先前台灣的缺蛋議題熱門,她就畫了一幅母雞下金雞蛋的畫,也曾畫過在馬上綁銅錢、加花朵的意象,代表「馬上有錢花」,相當萌趣。白嘉莉熱愛到世界各地旅遊,跟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交流,激發她的想像力與好奇心;而她的粉絲眾多,有人曾經捧著上百萬的金錢跟她買畫,成交後,她就把錢拿來做公益,推動善的循環。白嘉莉目前獨居在君悅酒店45坪的房間,她稱讚房務人員親切,每天都會送上驚喜早餐,或是準備漂亮的花給她欣賞。在0403地震中,白嘉莉浴室的磁磚整片掉落,心有餘悸說:「好幸運,我剛離開浴室就掉下來,飯店人員半小時內就趕緊來幫我處理。」頻頻誇讚台灣人很有人情味。 陳凱倫擔任典禮主持人。(圖/記者鄧博仁攝)
整修5年多…史博館開幕竟還有「錯字、卷軸落塵」 館長回應了
國立歷史博物館閉館整修5年多,2月21日正式打開大門開放民眾參觀,但許多人看展後大驚,整修這麼多年,開館特展《筆墨豐碑》單元卻見品名卡出現多處錯字塗改、品名未列出時代,甚至卷軸還可見落塵,擔心是否匆促開館而未顧及展覽品質,甚至可能造成藏品損傷。館長王長華回應,同仁或有心急和疏忽,但一切都是她督導不周,目前外界提出的問題均已改正完畢。史博館剛開幕即有大批觀眾興沖沖前往,但隨即反應有品名卡出現修正帶蓋過錯字,並以手寫字塗改錯誤處,且大多數作品都未列出時代,或以手寫補上年代,認為品名卡是藏品與大眾間的知識媒介,不僅要內容正確,也要兼顧門面,手寫塗改失之草率。王長華表示,重新開放後便陸續收到各界意見,品名卡塗改係在布展時以典藏品上資料直接輸出,「應是沒有校對而出現錯誤,廠商重新輸出期間,因心急求好而手寫塗改。」《筆墨豐碑》展品多為一時之選,包括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林玉山、傅狷夫等名家之作,然而觀眾也發現卷軸的「地棍」出現粉塵堆積,恐有損害畫作疑慮,更擔心是附近捷運工程對史博館建築本體造成影響,藏品安危堪慮。王長華說明,法國羅浮宮才發生有人對《蒙娜麗莎》潑湯汁,為保護水墨書畫在近日加裝壓克力框,上端螺絲鎖牆面後出現粉塵,也立即在事後完成清理。
佛光山嘉義會館「悟佛:夏荊山大師展」
當代佛教藝術巨擘夏荊山(1923-2019),1949年隨部隊來到臺灣,以軍醫身分駐軍嘉義。嘉義,是夏荊山來到臺灣定居的第一座城市,定居近十年的歲月,也是他人生展開另一個階段的重要之地,從嘉義到臺北,培養無數佛畫弟子。本次展覽「悟佛:夏荊山大師展」由佛光山圓福寺、佛光山嘉義會館與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自今年2023年12月15日至明年2024年2月25日展出,12月16日早上10:30舉行開幕式。開幕式中,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將帶領團隊展開夏大師巨幅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十分殊勝,現場參與儀式賓客無不驚嘆於夏大師巨幅畫作之莊嚴。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趙忠傑博士除了介紹夏大師的生平,也提到夏大師與星雲大師之間的良好交流、奠定基金會與佛光山的多次合作基礎,也促進多次在佛光山各地道場的展覽合作。本次特別於展覽現場展開的巨型畫作《千手千眼觀音》原先為北京故宮所收藏,但趙董事長希望夏大師珍貴的真跡可以留在台灣、讓更多的台灣觀眾可以親眼體會畫作的攝受力。並歡迎在開幕式後,現場觀眾可以把握機會一賭夏大師巨型畫作的精緻度與氣勢。趙博士贈與夏大師作品《寶瓶佛菩薩》予嘉義圓福寺,希望讓嘉義鄉親能更親近夏大師的作品。(圖/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佛光山圓福寺住持提到星雲大師創辦佛光山的理念,便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夏老師的作品每一幅畫都是對佛教思想的表達。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及地藏王菩薩的慈悲、智慧等特質都在畫中得以展現。且夏大師的畫作均有題款,讓人不禁思考,何為悟呢?悟的概念,不是瞬間即成佛,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體悟、修行。透過大師的著作,人們能夠感受佛法的美妙,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慈悲,也呼應了大師提倡的人間淨土,在當下,修心、修口、持善念便是以實際行動弘揚佛法。最後法師呼籲觀眾多帶親朋好友欣賞這場藝術饗宴,年節時間也能一起來參觀。嘉義市長黃敏惠則回憶道:嘉義能成為幸福城市集結了很多姻緣,現今有機會與基金會合作,在嘉義會館展出夏大師的作品,實為為嘉義的文化提升帶來無窮希望。黃市長也現場引用星雲大師寫的一段詞──「幸福是什麼」,其實幸福的關鍵是念轉,從觀念轉變開始,幸福之鑰,就在學習愛,這就是緣。透過畫作的流傳,理解人縱有再多的順境、逆境,但觀念轉變,人就會很不一樣。這裡的大家都是菩薩,每位菩薩一起成就,有用心的信仰才能在這裡支持滿滿的活力。人生當中一定會有更精彩、更好的前路,夏大師學習佛法的心得都寫在畫作裡,祝願大家都能成為更幸福的人。趙忠傑博士贈與夏大師文創藝術品—回首麒麟予黃敏惠市長,感謝市長推廣藝術。(圖/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趙忠傑博士也將展覽現場的《寶瓶佛觀音》贈予佛光山圓福寺,希望將夏大師莊嚴的觀音佛像能讓大眾有更多機會觀賞。為感謝黃敏惠市長在嘉義對藝術文化發展的支持,特將夏大師精緻文創藝術品-回首麒麟琉璃贈予市長。佛法三藏十二部之精髓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亦是本次展覽核心。本展梳理夏荊山大師畢生精華之佛畫藝術瑰寶共43件,分為二大子題:「入世紅塵」、「超凡境界」,呈現轉凡成聖的創作歷程,傳達夏大師「自學、自修、自悟、自覺、自成佛」的理念。夏大師一生誠心修習佛法,常於畫作落款題跋自身的學佛心得,傳遞警世和勸善寓意,寄託對世人的關懷及抒發個人內省感悟。夏大師認為,萬事萬物之善惡好壞都是心的顯現,佛法在世間,積德行善處處幫助人,培福才是學佛之資糧。夏荊山大師筆下的佛畫如法如律、形神兼備,展現佛像莊嚴與飽滿豐美神韻。觀音聞聲救苦,法相巧妙變化;菩薩色彩斑斕,怡然自得;鍾馗、達摩、高仕人物等道釋畫,表達夏大師對紅塵萬象的關注與態度。夏大師以繪畫的形式吐露佛性禪心,根據深入稽考與探源,開創新局,重塑神佛本體形象,超越宗教信仰的圖像規範,邁入未來佛像藝術的無限想像空間。諸佛雲集,演繹超凡入聖意境,讓觀者親眼感受震撼的攝受力。夏荊山大師的藝術為近代專家所讚譽,認為其繪畫既能上承傳統,又自出新意。如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認為「夏荊山先生佛畫藝術是中國的『未來文物』」。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指其能「博采眾長,承繼宋元道釋人物工整細緻風格,融入自我創新,形塑自己的藝術語言,達到清麗脫俗的思想境界」。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更撰文表示張大千、溥心畬、夏荊山為近代中國佛教藝術界中唯三,足能等量齊觀、睥睨全球的大師。 期待藉由夏荊山大師的展覽,帶領大眾領略佛教藝術之美,透由畫作中平易近人的心得題款與佛教經典智慧,一同在生活中體悟佛法,而能更加隨心自在。
「眾神回嘉:夏荊山大師鍾馗特展」熱鬧登場
當代佛教藝術巨擘夏荊山(1923-2019),1949年隨部隊來臺,以軍醫身分駐軍嘉義。嘉義,是夏荊山來到臺灣定居的第一座城市,定居近十年的歲月,也是他人生展開另一個階段的重要之地。展覽將為期一個月,在今日(11/9)舉行開幕儀式,開幕式後,基金會特別邀請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博士以〈佛教變相圖與夏荊山說法圖----以〈佛國〉為例〉為題,帶領大眾領略夏荊山佛畫藝術的內涵。本次展覽開幕式匯集各界嘉賓,嘉義市長黃敏惠、嘉義縣長翁章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盧怡君、嘉義市立美術館賴依欣館長、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博士、佛光山圓福寺覺禹法師等皆出席開幕儀式。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提到,嘉義市夏荊山大師來到台灣後的發跡之地。這一次的展覽名稱「眾神回嘉」,「嘉」除了代表夏大師在此地的發跡與深耕,也代表嘉義縣與嘉義市,回到嘉義展覽對夏大師與基金會而言深具意義。(圖/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嘉義市市長黃敏惠表示感謝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帶領團隊規劃本次的鍾馗展,對社教、對嘉義整體來說,透過精彩又溫暖的畫作展出,帶給大家更祥和的未來。黃敏惠市長表示,雖然未能有機會親自邀請到夏荊山大師親臨嘉義展出,但透過基金會的發揚光大,讓社會了解藝術的價值,更甚而明白,只有藝術能帶給我們更好的未來。嘉義縣縣長翁章梁非常喜歡夏荊山大師的鍾馗,認為像鍾馗這樣粗曠的形象,卻有溫和的修行感想提寫在畫作旁,相當少見。今天的開幕式展開大型畫作〈佛國〉,是夏老師八、九十歲時的作品,如此巨型畫作,駕馭不易,但夏老師依然將自身所學以細膩的方式揮灑在畫作之上,展現不同形象的佛菩薩及鍾馗,希望透過夏老師的畫作展出,大家能在心靈上得到最大的啟發。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博士回想首次參與夏荊山大師的展覽也是在嘉義,對當時展出的巨型畫作感到震撼。潘襎館長認為夏荊山大師是少有能將文人畫的情操融入世俗生活,不僅從藏傳佛教至於顯宗佛教,也可將道教水墨畫的精神廣納進來。做為佛教信徒,夏荊山先生用很開闊的心來創作他的藝術,也正是因為他心靈的開闊,沒有宗派的侷限,可以將傳統藝術以當代方式呈現,肯定了夏荊山大師為近代佛教的集大成者。(圖/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開幕式中,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帶領團隊,在台灣首次展開夏荊山大師的巨幅畫作〈佛國〉。此作全長近9尺,為夏荊山75歲時所作,描繪華嚴三聖主尊釋迦牟尼佛、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佛像飽滿,設色豐富,背景大片沉穩的藍,襯托出主尊釋迦牟尼的莊嚴與雍容,畫中細節,精心描繪,氣勢十足。本次展覽「眾神回嘉:夏荊山大師鍾馗特展」以夏荊山大師的鍾馗作為主題,夏荊山在耄耋之齡開始繪製鍾馗,一生所繪鍾馗數量豐富。有別於傳統鍾馗降妖除魔的印象,畫題出現不少出自胸臆且創新的鍾馗形象,如賞花、望潮、觀瀑、戲鶴、飲酒、品茗等新穎具文人逸士的圖像語彙。落款題跋源自夏大師以白話文書寫的學佛心得,傳遞警世和勸善寓意,寄託對世人的關懷及抒發個人內省感悟。夏大師以通俗的鍾馗形象承載佛學哲理,使之顯得獨樹一幟,充滿當代感。在鍾馗之外,展覽設置「嘉藏荊山」專區,展出共五件藏於嘉義地區的畫作,包含〈心經觀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孔雀明王〉,皆是夏荊山的經典之作,極致精品。明年將入龍年,現場也展出鍾馗與龍有關的畫作,準備迎接龍年。(圖/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夏荊山大師的藝術為近代專家所讚譽,如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認為「夏荊山先生佛畫藝術是中國的『未來文物』」。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指其能「博采眾長,承繼宋元道釋人物工整細緻風格,融入自我創新,形塑自己的藝術語言,達到清麗脫俗的思想境界」。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表示當代佛教藝術界中,張大千、溥心畬、夏荊山為世之最,足能等量齊觀、睥睨全球。夏大師從嘉義走進臺灣,由臺灣走向世界。透由本次展覽,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期望將夏荊山大師世界級的佛像繪畫帶回「嘉」。
劉家昌隔空槓上前妻甄珍 友人白嘉莉低調4字回應
「最美麗的主持人」白嘉莉今(2日)出席「白嘉莉的藝術世界」藝術展,受訪時被問甄珍與劉家昌兩人雖然離婚,最近又因錢財與兒子章立衡等問題鬧上媒體版面一事,和甄珍熟識的白嘉莉則表示:「因為我想是他們的家務事,不好做批評。」面對記者追為是否有看過甄珍、章立衡母子互動?她僅回應:「愛與和平。」「白嘉莉的美麗世界」即日起至11月12日在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宴會展演館展出。(圖/趙文彬攝)白嘉莉1977年嫁給印尼富商黃雙安,隨後便淡出演藝圈,在當地生活40多年,2018年丈夫病逝,她2020年受邀回台中參加台灣燈會,沒想到碰上新冠肺炎,讓她決定搬回台灣久居。之前她曾透露在台的買房意願,但已在五星飯店住習慣後,現在則說:「住在飯店很棒,房間也有很漂亮的花。」她也表示這次展出的多幅畫作都是在飯店內畫的,「有時候一大早6點起床,就開始作畫了」,而提到自己作畫的起源,白嘉莉說剛嫁到印尼人生地不熟,所以媽媽鼓勵她畫畫,「我想到我以前的節目《銀河璇宮》,那時有邀請很多大師,所以我就開始臨摹張大千的畫」。至於會不會想有第二春?75歲白嘉莉坦言一切都要看緣份,自己不會特別強求,也大方開出對象條件「心地要善良、要有愛心」,但也自嘲沒人敢追求她,目前有在交朋友,但沒有特別的去深交,表示如果年齡比她小也是沒關係的。「白嘉莉的美麗世界」即日起至11月12日在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宴會展演館展出,共規劃四大展區「藝術創作區、絹印陶瓷區、文藝品販售區、1:1人型懷舊合影區」,共展出和紙重彩、油畫、水彩水墨、懷舊水墨、懷舊水彩、版畫、陶瓷彩釉、犀貝瓷等 112件豐富作品 ,也歡迎想要收藏畫作的有緣人購買,「我的畫都充滿了愛,也帶給大家希望」。
小孩排蚊香傑作…父:太久沒被打 萬人大讚:太有天分
近日一位家長表示,家中兒子把蚊香翻出來,一個個折斷後放地上,排出一片傑作。不過,許多網友看了驚呼,「一個可能在某方面有天分的孩子,可能因為家長的認知而無法發光發熱。」原PO近日在臉書社團《爆廢1公社》發文說,「當你很有藝術天分,又太久沒有被媽咪打時,此時的蚊香表示:我是無辜的。」從照片中可見,兒子把整罐蚊香倒出,排成不同的人跟動物,表情也五花八門,讓人驚艷。此文曝光後,超過1.1萬名網友按讚,網友紛紛大讚「我會捨不得掃掉,蚊香終於發揮了它最大的價值,讓孩子安靜」、「如果是能溝通的做法,先誇獎他做得很用心,每個人物都很像,再告訴他用錯材質,如果可以換成別的更好」、「太厲害了,但記得提醒他要去洗手」、「幫他拍一拍拿上Line上做貼圖」、「很厲害欸!蚊香才多少錢再買就有了」、「其實很有創意啊!不會打啦,但會討論或教育可以用其他好收拾,或成本更低的替代品創作」。也有網友說「以國外父母的角度:Amazing!稱讚一番,少數狹隘的家長:打罵一頓,然後又花錢送去補才藝,一個可能在某方面有天分的孩子,可能因為家長的認知而無法發光發」、「這千萬不能打,這是未來的張大千吧,藝術創作不能斷,應該可以帶去上一些藝術課」、「排得真好,不可以抹殺小孩子的天分,讓他自由發揮,有機會甚至要好好栽培,千萬打不得啊」。
未來文物·世界瑰寶:夏荊山大師展 基隆極樂寺隆重開展
由佛光山基隆極樂寺、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及基隆市立法委員蔡適應辦公室主辦,林生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未來文物·世界瑰寶:夏荊山大師展」於7月16日在佛光山基隆極樂寺大雄寶殿舉行開幕儀式,現場嘉賓雲集,並展示了夏大師的巨幅畫作〈聖神日月〉,開展儀式近200人與會,順利圓滿落幕。本次展覽由住持妙璋法師、董事長趙忠傑博士,共同展開夏荊山大師10公尺鉅著「聖神日月」為台灣祈福(圖/極樂寺提供)。開幕當天齊聚眾多基隆鄉親與喜愛佛畫藝術的各方藝友:除了主辦方佛光山基隆極樂寺住持妙璋法師、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與基隆市立法委員蔡適應,中華黃頁副總孟義超、基隆醫院院長林三齊、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副理事長謝立功,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寺周雪鴻也帶領基隆區佛光人出席共襄盛舉;而夏荊山大師的嫡傳弟子劉昭睦老師,更是帶佛畫班弟子們一同出席本次開幕盛宴。佛光山極樂寺住持妙璋法師致詞表示:在夏大師的作品裡可以透過文化藝術得到歡喜心及淨化心靈,夏大師的作品不只富含藝術價值,更將十法界眾生相都繪畫地非常精緻莊嚴,每個特色都表現的淋漓盡致。聽聞夏大師在做巨幅畫作時的定力不可思議,這樣的藝術價值不只在作品上呈現,更展現出夏大師在繪畫佛畫的苦心及個人修行。希望透過這樣的作品展覽讓大家體會佛法在我們心中,啟發我們的心靈智慧,法喜充滿。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提及與佛光山的緣分:夏大師的作品已在佛光山展出六次,不論是本次在基隆極樂寺的合作,也有在法國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展出,是非常熟悉的夥伴。並說明了本次展覽主題:「未來文物」是在北京故宮展出時,時任館長鄭欣淼讚譽夏大師的畫作,即便是百年之後都很具代表性。而世界瑰寶則是於法國巴黎展出時碧西市市長對夏大師作品的肯定,同樣地也是對佛教藝術的肯定。立法委員蔡適應認為,宗教是無形的,但夏老師能透過畫作將宗教具象化,卻沒有違和感,反而讓畫中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尤其本次的展覽手冊,充分展現夏大師畫作主題:佛菩薩、觀音、鍾馗、道釋人物等等。也希望透過巨幅畫作的展示,以及本次展覽的作品,讓大家都可以得到心靈上的滿足。中華黃頁副總孟義超代表內政部長林右昌出席致意,提及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趙博士每每分享夏大師畫作,自己都會驚嘆於夏大師工筆的細膩,結合佛畫的莊嚴宏偉,可以從畫作中感受到寧靜,在紛擾的城市裡更有能量。也希望今天大家在現場觀賞展覽後,可以洗滌思想,讓社會更好。基隆醫院院長林三齊感念佛光山庇佑大眾,並說到:「基隆醫院跟極樂寺都有一百多年歷史,許多院內同仁、民眾日日都到極樂寺參拜,大家常提身心靈的重要性,而基隆醫院管理民眾身體健康,極樂寺就管理民眾的心靈健康。」祝願本次佛光山與夏荊山基金會的合作展覽能圓圓滿滿。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副理事長謝立功也提出反思:夏大師的作品為什麼叫未來文物呢?他認為,文化藝術跟宗教都是重要的一環,夏大師的作品在現在是文物,在未來依然是。學習繪畫與觀賞畫作都是心靈沉澱的過程,佛光山透過佛畫展覽的合作,讓大家能以觀賞佛畫了解佛教,學習佛教經典帶給我們的感受,進而淨化身靈,做更多好的事情。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與蔡適應委員引導貴賓們至展場進行藝術巡禮與導覽(圖/極樂寺提供)。為慶賀本次合作展覽,趙忠傑博士致贈夏荊山大師畫作〈觀音靜思佛〉予佛光山基隆極樂寺。〈觀音靜思佛〉為夏荊山82歲時繪就,畫作中觀音自在地斜倚在磐石上,神情悠然、氣定神閒。夏荊山以柔和淡雅的鵝黃,表現觀音對普世大慈大悲的溫暖光芒。住持妙璋法師則回禮星雲大師的一筆字卷軸予趙忠傑博士作為彼此交流的紀念。本次開幕儀式之亮點為趙忠傑博士展開夏荊山大師巨幅名作〈聖神日月〉,在室內弦樂團「壞聲音弦樂四重奏」優雅的樂聲中,進行開大畫的儀式,讓現場與會大眾為之驚嘆。隨著巨幅畫作的展開,趙博士也提到夏大師在繪製巨幅畫作時的堅定意志力,即便高齡,仍堅持打坐一週、沉澱構圖,一旦下筆便可作畫數小時不停歇。夏荊山更被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博士譽為能與張大千、溥心畬二位大家,足能等量齊觀、睥睨全球的大師。現場觀摩巨幅畫作,讓人感受到一股溫暖感動又堅毅的力量。本次展覽梳理夏荊山大師畢生精華之佛畫藝術瑰寶共31件,分為二大子題:「入世紅塵」、「超凡境界」,呈現轉凡成聖的創作歷程,傳達夏大師「自學、自修、自悟、自覺、自成佛」的理念。夏大師認為萬事萬物之善惡好壞都是心的顯現:佛法在世間,積德行善處處幫助人,培福才是學佛之資糧。展覽自7月1日展至10月31日,為期四個月。如欲知悉詳情,請洽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或佛光山基隆極樂寺,也可至林生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facebook 了解展覽資訊。
夏荊山佛畫藝術經典齊聚—高雄慈濟靜思堂巡迴展盛大開幕
「萬法心生: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經典展」由高雄市政府為指導單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慈濟基金會)與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夏荊山基金會)聯合舉辦、林生文化承辦,以國際級美術館規格,邀請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亞洲當代藝術總監暨國際知名策展人Katie Hill、美國大都會美術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教育研究員、Art Explorations創辦人Nadja Hansen與慈濟文史處共同策展。3月17日(五)舉辦盛大開展儀式,透過夏荊山清淨祥和的佛像繪畫,廣結善緣,淨化人心。開幕式現場重量貴賓齊聚,高雄市長陳其邁、臺南市長黃偉哲、嘉義縣長翁章梁、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董事蔡堆、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出席致意。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感謝賴副總統特別致電祝福,感謝高雄市政府與慈濟團隊的協助、帶領,讓這個展覽圓融、圓滿,也感恩 證嚴上人與慈濟團隊提供場地,才能有今日如此盛大、莊嚴的展出。趙忠傑博士表示夏荊山大師也被讚譽與張大千、溥心畬同為當代佛教藝術中唯三的大師之一,更被推為今年6月巴黎亞洲週代表藝術家,感到與有榮焉。高雄市長陳其邁在百忙之中出席展覽開幕式,體會到夏大師佛畫中萬法心生之理念。(圖/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高雄市長陳其邁在致詞中表示,感謝夏荊山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及所有同仁、慈濟的師兄師姐促成藝術展能在高雄展出,讓所有市民朋友感受到在展覽中所欲呈現的萬法心生之理念。感謝慈濟在公益活動、疫苗施打等項目給予市府最大的幫忙。相信夏荊山大師的作品,不只是佛畫、不只是藝術,他能夠藉由藝術讓人們更了解佛,更重要的是藉由藝術的創作,不分彼此、不分國家,能夠讓彼此合作。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夏老師在當今世上,相信很少人能出其右。非常感謝慈濟基金會能夠讓全台灣的民眾都有機會來到高雄靜思堂一睹大師巨作。相信在藝術人文、在宗教、在心靈上,很多看了這個作品的朋友們,都能得到佛法向的殊勝,心靈上的平靜。黃市長也特別推薦大家一定要把握機會,不看會終身後悔,期待大家一起共襄盛舉,體會夏大師的巨作。嘉義縣長翁章梁提到,自己參加過好幾次夏荊山老師的畫展,也因為趙忠傑博士的關係,自己與夏老師的畫結緣很深。翁章梁縣長認為夏老師把佛法裡的「自在」表現得很好,將其對佛法的體驗體現在他的畫作上。當心情不好的時候,靜靜的看著夏老師的畫,會讓心情沈澱下來,轉換另一個心境。希望大家看著他的畫,都可以得到自在,看到所追求跟美好的心靈世界。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董事蔡堆提到,證嚴上人講《法華經》,其中有一段講到,即使是一個小孩子,拿著樹枝或者是手指頭去畫佛像,大家來結緣的話,這功德都是無量累積,他都會成為菩薩、都會成佛。夏大師創作這麼多佛像與大家結緣,絕對是菩薩,更重要的大家都從中法喜,可以得到隨喜厚德。開幕式尾聲,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特以夏荊山大師巨幅名作〈大智慧文殊眾神護〉作為開展儀式。文殊師利菩薩象徵大智慧,夏荊山大師以具張力的裝飾技法,靈活勾勒菩薩持物、蓮華座、衣紋、坐騎等鮮活質感,嚴謹細膩,生動自得。夏大師以恢宏的宗教願力,在晚年勤勉於巨幅佛畫的繪製,題材涵蓋諸佛眾神,完成超過百件巨幅神作,每幅最高全長達十公尺多,僅花數月恭繪而成。本次所展出十件巨幅名畫均為經典代表作。文化大學史學所系教授陳清香老師在展覽現場逐一精闢介紹夏大師各系列畫作與佛像的圖像源流,聚集大批觀眾聆聽,現場觀眾無不聽得津津有味。(圖/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開幕式結束後,基金會邀請文化大學史學所系教授陳清香老師到場為慈濟巡迴展進行第三場藝術導覽,現場聚集大批觀眾聆聽,陳清香老師逐一精闢介紹夏大師各系列畫作與佛像的圖像源流,讓現場觀眾無不聽得津津有味。展覽以「萬法心生」為名,表達慈濟志業為佛教、眾生的使命,以及夏荊山強調「修心」的核心理念,認為凡事透過自學自悟自證,方能自成就。結合慈濟「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初心,夏荊山藉佛法修持融匯而出的佛理睿智與筆墨精華,期待大眾透過修身養心,而能萬事自在隨緣,終得善果,藉由夏大師各系列畫作,涵括佛、觀音、菩薩、鍾馗、道釋人物與書法等主題共168件,具體呈現「慈、悲、喜、捨」的概念。「萬法心生: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經典展」將在3月17日至4月19於慈濟高雄靜思堂隆重登場。更多展覽詳情請洽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官方臉書。
夏荊山被譽為與張大千、溥心畬為當代三大佛教藝術大師: 在巴黎佛光緣美術館盛大展出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展」由佛光山法華禪寺、佛光緣美術館總部與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佛光緣美術館巴黎館、林生文化承辦,2月26日在法國巴黎碧西市(Bussy-Saint-Georges)法華禪寺舉辦盛大開展儀式,開展儀式圓滿落幕。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接續也將參與今年6月的巴黎亞洲週(Printemps AsiatiqueParis),巴黎亞洲週結合巴黎知名亞洲藝術博物館、藝廊與大專院校,是年度亞洲藝術愛好者嚮往的盛事。讓夏荊山大師的佛畫藝術,不只是宗教繪畫,也能透過當代的藝術盛事傳遞給更多人體會共賞。「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展」開幕當天,現場嘉賓雲集,有碧西市市長Yann Dubosc、碧西宗教協會會長Bernard Jacques、科特迪瓦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Ramata BAKAYOKO-LY、吉爾吉斯坦駐法國大使Sadyk-Sher Niyaz、國際人權委員會(IHRC)暨聯合國世界中小型企業聯盟(WUSME)大使Cheick KEITA、駐法國台北代表處吳志中代表、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蔡國泰、巴黎軍事總督公民預備役辦公室榮譽司令官Philippe de LESTRANGE、世界夫人法國賽區執行主席Caroline GAO、法國歐華歷史學會會長暨歐洲龍吟詩社主編葉星球、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蔡有娣、國際佛光會巴黎協會會長溫肖丹、國際佛光會巴黎協會督導長吳慧玉及許多熱愛藝術的民眾共百餘人與會。圖說:碧西市長Yann Dubosc以碧西大家長的身分歡迎大家的到來。(照片由人間社記者Philippe Merlin 攝影提供)開幕式中,法華禪寺監院以主辦方代表致詞,指出星雲大師創辦佛光緣美術館,便是以「人」為中心,對於佛光緣美術館而言,收藏世界珍貴文物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透過展覽,舉辦教育推廣,促進社會人際關係的和諧,達到以藝術弘揚佛法,以教育淨化心靈。這是2006年大師就提出的觀念,而在去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的年會上,確認了「博物館的新定義」:「要以符合倫理而專業的方式運作和溝通,並在社區參與下,提供教育、娛樂、反思和知識共享等多重體驗。」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也以主辦方代表致詞,提到自己與星雲大師的因緣,看到夏荊山大師和星雲大師的書信往來,才知原來是舊識,非常感謝星雲大師的因緣,而能有這次的展覽。夏荊山一生對藝術及教育相當注重,被讚譽與張大千、溥心畬為佛教藝術界中的重要三者。趙忠傑表示,自己很有福報,得以收藏超過萬幅夏荊山的作品。YannDubosc以碧西大家長的身分歡迎大家的到來,並說道:「藝術是滋養心靈的土地,碧西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因為這裡有信仰和文化,尤其在這個恐慌的社會,信仰和文化特別重要,每次來到法華禪寺的美術館都令人流連忘返。今天很高興有那麼多貴賓蒞臨,特別是有許多國家的大使到訪,希望未來有一天也會有莫內、畢卡索畫作到碧西展出。」國際人權委員會(IHRC)暨聯合國世界中小型企業聯盟(WUSME)大使Cheick KEIT在致詞中表示感謝,透過夏荊山大師的佛畫藝術為大家開啟一段旅程,治癒人心。(照片由人間社記者Philippe Merlin 攝影提供)吳志中介紹夏荊山當年以軍醫身分到台灣,追隨南懷瑾學習佛學,學成後到了美國。在文化的滋養中,也因此成就了多元精采的佛像畫作與成就。CheickKEITA表示,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過去、歷史和信仰,也都有不同的經歷。透過夏荊山的佛畫藝術,為大家開啟了一段旅程,發現美與純潔的非凡治癒人心。因展期將逢佛誕日,趙忠傑博士致贈夏荊山畫作〈佛彩千秋〉予法華禪寺,妙訓法師以〈與大師面對面–星雲大師書法和張大千書畫合集〉做為回禮,指出此次展覽是為傳承大師們的慈心悲願,為世間注入更多真善美的因緣,意義非凡。趙忠傑博士特地從台灣帶來夏荊山巨幅名作〈佛國〉,全長近9尺,為夏荊山75歲時所作,描繪華嚴三聖主尊釋迦牟尼佛、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佛像飽滿,設色豐富,背景大片沉穩的藍,襯托出主尊釋迦牟尼的莊嚴與雍容,畫中細節,精心描繪。在優雅的室內弦樂團le Quatuor Hiver的演奏聲中,進行開大畫的儀式,讓現場與會大眾為之驚嘆。之後大家移駕至佛光緣美術館展場,趙忠傑博士為貴賓們導覽,傳達展覽策畫之理念與夏荊山佛畫的特色之處。當代佛畫藝術巨擘夏荊山(1923-2019),被譽為「跨世紀佛畫藝術第一人」,出身於山東濰坊,自幼便隨知名畫家郭味蕖學習丹青。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期間,於南亭法師門下皈依佛教,更結識恩師南懷瑾,奠定自身佛法基礎,潛心鑽研佛像繪畫藝術。1988年後因自身感悟,發願以畫弘揚佛法,將自身修持體悟與定力投射於畫中,傳達更高的佛法深蘊與精神表徵,進而永續傳承中國佛像藝術文化。圖說:趙忠傑博士帶領團隊為各位貴賓開啟夏荊山大師的巨幅名作—〈佛國〉。(照片由人間社記者Philippe Merlin 攝影提供)2010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時任院長鄭欣淼將夏荊山的佛像譽為「未來文物」,並典藏其〈自在觀音菩薩像〉,填補北京故宮博物院當代佛教藝術的收藏。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博士指出,「近代中國佛像藝術饒富特色者,首推三人,一為張大千、二為溥心畬,三則為夏荊山。夏荊山晚出,更能博彩眾長,匠心獨造。」讚譽夏荊山與張大千、溥心畬,同為當代佛教藝術界中唯三,足能等量齊觀、睥睨全球。夏荊山與佛光緣美術館創辦人星雲大師,對於社會都高度的關懷,其遺留在人間的善美精神,賦予此次展覽更深遠的意涵,可謂宗教家星雲大師與藝術家夏荊山大師慈悲與願力的交會。該展即日起至6月4日於佛光緣美術館巴黎館盛大展出,詳情請洽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臉書、佛光山法華禪寺臉書及碧西宗教協會官網。
博彩眾長,匠心獨造的夏荊山佛畫藝術 慈濟靜思堂巡迴展盛大展開
「萬法心生: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經典展」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慈濟基金會)與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夏荊山基金會)聯合舉辦、林生文化承辦,於2月4日舉辦盛大開展儀式,透過夏荊山清淨祥和的佛像繪畫,廣結善緣,淨化人心。今日與會貴賓,有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執行長、佛教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政務副委員長阮昭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同時,也有眾多基金會好友齊聚一堂。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代表致辭。(圖/夏荊山基金會提供)趙忠傑執行長表示本次展覽的初衷,藉由贈與 證嚴上人的〈荷花觀音〉,〈荷花觀音〉簡約、清淨、純粹,展現 證嚴上人在弘法或是濟世渡人的純粹之心,也代表夏大師在繪畫過程當中一心一意最純粹的初衷。趙忠傑博士感受到新店靜思堂場域磁場和諧,也歡迎各位民眾在元宵時前來感受這份能沈澱心靈的殊勝磁場,觀賞夏大師備受海內外單位關注的佛像藝術。主辦單位佛教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代表致辭。(圖/夏荊山基金會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回憶,去年八月夏老師的佛畫第一次在慈濟場域展出,反應熱烈。對慈濟來說,不是把夏老師的佛像看成佛畫,而是把它看成佛教的展現。夏老師不是只有畫畫得非常好,字也非常優美,從內容也可以看出夏老師相當有佛學造詣。感謝基金會執行長贈給予 證嚴上人的〈荷花觀音〉,顏執行長認為是夏老師畫中最簡單卻最有內容的一幅,尤其是非常簡逸的筆觸,對照 證嚴上人非常簡樸、清淨的佛學與生活態度、深入人群的體驗,彼此是可以相互輝映的,也期待未來更多的展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看見夏荊山文化藝基金會為文化藝術的推展上做了很多努力,結合藝術與宗教,對社會是一個正向的力量。王必勝次長也謝謝慈濟基金會,疫情間在醫療服務上給了很大的幫忙。也希望在疫情趨向結束後,能帶來百業復甦,更期望結合宗教與藝術的展覽能夠多加舉辦,讓社會與人心恢復正常。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政務副委員長阮昭雄提及,身為佛教徒,覺得非常殊勝、心情平靜。過去以來,夏荊山基金會推廣了非常多活動,2月26日即將到巴黎展出,能夠在國外展出,對整個華人世界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事情,大使館、僑界皆引頸期盼。感謝慈濟所有團隊過去以來,在海外的一些的幫忙。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分享看過很多夏荊山老師的畫,不只是展覽核心〈荷花觀音〉筆觸簡單,夏老師的工筆也非常好,印象深刻特別是夏老師畫中對毛髮的描繪非常精細。柯文哲主席認為,藝術是天份,沒有天份也可以欣賞。而畫展辦在新店慈濟靜思堂特別有意義,因慈濟醫院本就是一個弘揚佛教中慈悲、博愛精神的地方,將夏荊山大師的佛畫展出於慈濟靜思堂充滿意義,期待在展出期間可以帶來更多正面力量。在展覽最後,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特別展開〈伽藍尊者〉,自古以來關公的道德人物形象備受敬重,是佛教的重要護法神。夏荊山筆下的關羽赤面著青袍的武官樣貌,右手握青龍偃月刀,刀鋒高過於頭光,左手持令牌,身旁侍衛周倉高舉旗幡,以及關公義子關平文官樣貌隨行在側,表現其赤心忠義、肝膽相照之意境。三尊神像以關公為首,色彩斑斕與華美裝飾性豐富的衣飾,呈現出神像氣宇非凡,場面震撼莊嚴,騰雲駕霧,盡顯神威。著名佛教藝術研究權威陳清香教授擔任開幕式名家藝術導覽。(圖/夏荊山基金會提供)本次展出特別邀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系教授陳清香老師,帶領觀眾觀賞夏荊山大師的佛畫藝術,清楚講解夏荊山大師佛畫中的獨特之處、佛像的經典源流,現場觀眾無不聚精會神地聆聽,對夏大師的佛畫表現與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展覽以「萬法心生」為名,表達慈濟志業為佛教、眾生的使命,以及夏荊山強調「修心」的核心理念,認為凡事透過自學自悟自證,方能自成就。結合慈濟「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初心,夏荊山藉佛法修持融匯而出的佛理睿智與筆墨精華,期待大眾透過修身養心,而能萬事自在隨緣,終得善果,分為三大主題:「巨幅佛像」、「入世紅塵」、「超凡境界」,藉由夏大師各系列畫作,涵括佛、觀音、菩薩、鍾馗、道釋人物與書法等主題,具體呈現「慈、悲、喜、捨」的概念,共展出66件全系列經典作品,展示夏荊山畢生佛法修持與藝術瑰寶。當代佛畫藝術巨擘夏荊山(1923-2019),被譽為「跨世紀佛畫藝術第一人」,出身於山東濰坊,自幼便隨著知名畫家郭味蕖學習丹青,在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期間,於南亭法師門下皈依佛教,更結識恩師南懷瑾後,奠定自身佛法基礎,並潛心鑽研佛像繪畫藝術,1988年後因自身感悟,發願以畫傳佛法,將自身修持體悟與定力投射於畫中,傳達更高的佛法深蘊與精神表徵,進而永續傳承中國佛像藝術文化。夏荊山的佛畫超越宗教信仰圖像規範,開創清麗脫俗的跨時代美學新境界。其作品已先後受「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作為東方藝術的代表,以及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大英圖書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佛學研究中心、里斯本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南京大學夏荊山研究中心、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等機構典藏。其中,2010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時任院長鄭欣淼將夏荊山大師的佛像譽為「未來文物」,並典藏夏荊山大師〈自在觀音菩薩像〉,填補北京故宮博物院當代佛教藝術的收藏。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博士指出「近代中國佛像藝術饒富特色者,首推三人,一為張大千,二為溥心畬,三則為夏荊山,夏荊山晚出,更能博彩眾長,匠心獨造。」讚譽夏荊山為與張大千、溥心畬,同為當代佛教藝術界中唯三,足能等量齊觀、睥睨全球的大師。另外,本次策展以國際級美術館規格策劃,策展人邀請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亞洲當代藝術總監暨國際知名策展人 Katie Hill、美國大都會美術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教育研究員、Art Explorations創辦人 Nadja Hansen、慈濟文史處共同策展。「萬法心生:夏荊山大師佛畫藝術經典展」的主辦單位為慈濟基金會、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由林生文化承辦,將分別於2月4日至2月28日於新店靜思堂、3月14日至4月16於高雄靜思堂盛大展出。更多展覽詳情請洽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臉書。
落跑富豪2/擦鞋工變15億人民幣大亨 愛上台灣躲高檔飯店仍被捕
曾從中國東北吸金偷渡來台的文創大亨張子毅,1976年10月出生於大陸吉林省集安市,年輕時曾入伍當過解放軍,退伍後跑遍大江南北打工,他曾自述創業的艱辛,說自己從一家洗浴中心擦鞋工做起,努力把皮鞋擦得又光又亮,成為最受歡迎的擦鞋工,後來到了雲南,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一位老闆帶他入門服裝領域,提携他做到公司高管,在累積足够商業經驗後返回家鄉吉林,創立吉林文投等公司,終成人人稱羨的大亨。張子毅相當自豪自己沒有上過大學,卻能找很多大學生、碩士生甚至博士生幫他做事。張子毅還出書《中國活法》,2018年3月間到美國洛杉磯開記者會替自己打書,當時他強調運用「財散人聚」的理念,不管運用在哪一行都可以成功,不過這時資產規模15億人民幣的吉林文投已風雨飄搖,距離破產和逃亡台灣躲債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了。相較於其他陸商富豪破產大多到美加或歐洲等地躲債,張子毅卻選擇偷渡台灣,讓辦案人員十分好奇,深入調查後發現他竟然十分「愛台灣」!曾在2015年5月間主辦台灣知名歌手蔡琴在吉林長春的「新不了情」中秋演唱會,張子毅親自出席記者會,另外,歌手梁靜茹的「你的名字是愛情—吉林文投之夜」等大型演唱會也是張子毅的公司主辦。此外,兩岸關係熱絡時期正是張子毅最風光的時候,他多次來台灣旅遊,大多由鍾姓台籍導遊帶著到處遊玩,張子毅非常喜歡台灣,因此一出事就想著要來台灣,後來付給鍾姓導遊折合台幣1917萬元的港幣、人民幣,替他安排偷渡,而鍾男也成為他得以藏匿台灣的關鍵人物。2019年2月底,張子毅見吉林文投資金缺口愈來愈大,無力填補的他,帶著懷孕5個半月的女友,從福建寧德市搭船,先偷渡到馬祖,再拿假證件改搭渡輪到基隆港上岸,鍾男找自己的兒子協助張和女友在同年3月1日入住文華東方酒店,成為來台的第一站,之後每隔一、兩天就換住不同飯店,還住過日租套房,就這樣躲藏了10幾天。張子毅還有一批珍貴文物,包括張大千等人名畫存放在美國,鍾男還找來兒子的同學搭飛機到美國,在機場向不知名的女子拿到裝有中國歷代名家畫作、珠寶、沉香等高價物品的箱子後,馬上再搭機返台,負責取貨的人還因托運行李超重,在機場付了上萬元罰款。不過這些珍品張子毅似乎並未收到。警方調閱數十支監視器畫面,終於發現張子毅行蹤,順利在台北W飯店逮捕他和小三。(圖/翻攝google街景)2019年間兩岸關係尚未弄僵,我方接到陸方通知,請求協助緝拿張子毅,由刑事局第四大隊第二隊負責追捕,刑事局幹員研判他躲在信義區,但不確定他的藏身地點,一度接獲情資得知他住文華東方,不料趕到時他已搬離,後來調閱數十支路口監視器,逐一比對畫面,終於在3月19日鎖定W飯店,在不驚擾其他房客情形下,迅雷不及掩耳破門而入,順利逮捕他歸案。張子毅見大批幹員衝入他的客房時,一臉驚訝,無法接受他已處處提高警覺、經常更換飯店,卻還是被我方逮捕。警方當場查扣港幣、歐元現鈔,合計約新台幣5000萬元,另外還有多幅清朝皇帝聖旨,以及大批黃金條及齊白石的水墨畫,估計全部財物價值上億元新台幣。張子毅還供出協助他偷渡來台的人蛇集團,讓刑事局得以循線在2019年6月間破獲專門安排越南人偷渡來台的人蛇集團。檢警查出協助張子毅偷渡的是台灣導遊鍾男,當時人在大陸鍾男遭公安拘捕關押2年多後,2022年返台再被捕,但否認犯行,台北地檢署2022年5月11日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起訴他。至於同樣協助張子毅偷渡的鍾男前妻、女友、兒子等3人,因認罪和繳回犯罪所得,北檢已於2020年間依洗錢等罪,給予緩起訴處分,
張大千、溥心畬字畫認為是贗品 「文華齋」老闆挨告不起訴
台北市60年老字號的裱褙行「文華齋」2018年11月失火,字畫收藏家彭騰睿委託裱褙的2幅張大千、溥心畬字畫被燒毀,彭騰睿認為文華齋負責人陳俊行藉機侵占,提告侵占並求償2千萬元,2019年底陳男不起訴;陳男向媒體喊冤,稱彭的字畫是仿品,被彭控告妨害名譽;台北地檢署考量彭已超過6個月提告時效,今將陳男不起訴。此案起源於2018年11月17日傍晚6時28分,位於北市南昌路二段的「文華齋」因電線走火引發火勢,由於店內全是紙類等易燃物,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導致放在店內的許多幅名家字畫被燒毀,其中包括彭騰睿委託裱褙的14幅字畫也受祝融波及,其中有12幅字畫可修復,但有2幅最值錢的張大千、溥心畬字畫下落不明。這2幅分別是張大千的七言聯句「清時有警唐天寶,亂世多才漢建安」、溥心畬書寫詩聖杜甫的詩作墨寶;彭男指稱,該幅張大千的字畫,市價至少360萬元台幣,溥心畬的墨寶市價也約有200萬元,總計14幅字畫只求償2000萬元並不過分。彭男還請出曾任歷史博物館館長的畫家學者黃光男出庭作證,證明彭男曾在字畫遭逢祝融之前,曾拿字畫給黃光男鑑定過,不過字畫已燒成殘骸,黃在偵查庭上也無法鑑定。陳男則在偵查庭上反駁,指曾拿彭男提供的字畫相片給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斐等多名書法大家看過,但他們不認為照片中的字畫是真跡。後來陳男於2019年接受電視新聞媒體採訪時,聲稱彭男送來的字畫為贗品,因此被彭男控告妨害名譽,不過檢方認為,彭男於2019年即發現陳男曾接受媒體採訪,卻於去年才提告,已逾告訴乃論之罪的6個月提告時效,因此將陳男不起訴。
台籍導遊助陸富豪攜5000萬現金偷渡 私運上億珍貴字畫來台
大陸富豪張子毅在大陸吸金上億人民幣,帶著女友和5000萬現金潛逃來台,過著豪奢生活,他被逮獲遞解出境後,檢警查出他是透過熟識的鍾姓台籍導遊協助,找到人蛇偷渡來台,鍾更協助張將收藏的上億元珍貴字畫運來台灣。鍾在大陸被關押2年多後返台,台北地檢署11日再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起訴他。張男當年被查到港幣、歐元現鈔,合約新台幣5000萬元,及運來台的清朝皇帝聖旨及張大千、齊白石等上億元珍貴字畫,目前均扣押中。張2012年創辦「吉林文投集團」,設置「吉林省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以投資藝術品買賣、販售理財商品等名義吸金上億人民幣,公安偵辦時他已行蹤不明被通緝。我刑事局懷疑張偷渡來台,追查發現張因多次來台旅遊,認識鍾姓導遊,透過鍾協助,找上人蛇集團,2019年2月帶著女友,從福建搭船偷渡到基隆港,在鍾男兒子等人協助下,入住北市五星級酒店過著豪奢生活。警方3月19日在飯店找到張,查扣鉅額外幣現鈔、黃金與珍貴的歷史文物、名家字畫。張供稱都是從拍賣市場購得,都有收據及證明書,願捐給台灣故宮。因張在台沒前科,檢方查扣物證後職權不起訴,將2人遞解出境,交陸方處理。我警方並循線查獲人蛇集團,至於鍾當時人在大陸,被公安拘捕。北檢查出,鍾曾指示兒子的同學搭機赴洛杉磯,將張的畫作、珠寶運至台灣,還因超重遭罰上萬元,並找人去基隆港接應張。北檢2020年先依洗錢等罪予鍾的前妻、女友、兒子3人緩起訴,並通緝鍾。鍾在大陸關押2年多,去年獲釋返台,入境時遭逮。鍾否認協助張偷渡等犯行,但檢方不採信,昨仍起訴他。
【在家看展-1】中研院開放民眾數位策展 再推18個線上展隨點隨看
因為疫情緣故,許多展館場所皆暫停開放,但我們仍可藉由線上展達到觀展需求,甚至嘗試自己策展。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就宣告打開原本專屬於博物館的策展界限,首度發布「開放博物館.參與」平台,不僅開放國內外民眾上傳自己的收藏品,還可結合「開放博物館」的所有開放典藏,運用敘事模組、時間軸與故事地圖等,進行數位策展,讓民眾打造自己的數位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策劃「種子美術館」線上展,以微觀角度觀看各色蔬果種子。 其實「開放博物館」自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在2018年底上線後,便不斷因應合作單位多元拓展、強化數位展示與策展功能,今年除了鼓勵民眾的數位參與,延續2020年大獲好評的「博物館開放中」活動,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也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再度攜手,號召更多國內典藏機構共襄盛舉,包括中研院各館所在內的22家博物館、美術館及研究機構等,運用「開放博物館」平台,打造18個線上展覽,新增逾1萬7,400件珍貴藏品,開放民眾隨點隨看。這次還特別設置「挖寶挑戰」活動,讓民眾透過尋找展件的遊戲,順便認識特色展品,增加看展樂趣。「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展出逾50位名家的荷花作品 此次推出的線上展覽面向多元,橫跨生態、藝術、歷史,甚至熱門社會議題,styletc記者就發現國人關心的疫情也成為展覽主題,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策劃的「研究.疫文化」線上展,便從台灣的新日常到異國的疫文化,從衛生紙之亂到口罩新時尚,從末日感和陰謀論到信仰的力量,以不同單元探索我們目前所處的「疫世界」。另外因應疫情暫緩展出的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的「宜蘭勁鄉團—蘭博家族特展」、嘉義市立博物館的「建築上搬戲—來聽廟尪仔講古」、國父紀念館的「麗水風華—張克齊七十工筆花鳥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共同推出的「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等實體展,現在也都能在家線上觀賞精彩內容。
太魯閣口「東西橫貫公路」出處曝光!沿線碑刻來頭不小
中橫公路5月9日開通滿61週年,東端入口處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已成太魯閣國家公園重要地標,題匾上「東西橫貫公路」6字究竟出自何處?太管處委外調查終於解密,是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家王壯為手書,為遊客解惑;中橫公路沿線還有數十處碑刻,許多無人落款,太管試圖讓經歲月淘洗、藏身在公路沿線的名人碑刻重新被看見,極具歷史意義。「魯閣長春」是擅於行、隸書的趙恆惕書寫。(圖/太管處提供)中橫公路於1960年5月9日開通,太管處去年委託書法大師杜忠誥教授、蕭世瓊教授等師生組成團隊,執行中橫公路天祥以下的東段碑刻調查研究計畫,共調查沿線有碑23處、刻在石壁上的摩崖18處、題匾27處、題寫在柱子上的楹聯7處;字體以楷書34處最多,也有隸、篆、行、草書。太管處表示,東段沿線碑刻因歷史背景關係,當年撰文者或書寫者都是黨國大老、政府要員,也有許多書畫名家,像是有「草聖」之稱的開國元老于右任、「隸聖」之稱的丁念先、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的彭醇士、書畫名家高逸鴻、梁寒操、丁念先、丁翼,擅於晚明倪體的臺靜農等人。「蘭亭」是中橫沿線唯一女性書法家張默君手書題字。(圖/太管處提供)至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地標、台8線中橫公路東端入口處牌樓「東西橫貫公路」6個字,是出自台灣當代重要書家之一的王壯為手書,當時他是陳誠副總統機要秘書及代筆工作。中橫沿線留下最多的是時任總統府資政、擅長隸書的趙恆惕,計有9處,如「魯閣長春」摩崖及慈母亭、岳王亭、孟母亭三處碑記,而「蘭亭」則是由曾任國大代表的張默君女士手書,她是現代女權運動先驅者,是中橫公路沿線碑刻唯一由女性書家題字。橫貫公路頌碑是素有草聖之稱的開國元老于右任所書。(圖/太管處提供)歷經60年的歲月風霜,太管處研究圖隊盤點當年中橫公路沿線的碑刻,查知已有3處因自然災害或消失或損毀,如靳珩橋附近的「靳橋流芳」已消失匿跡,其次是相傳一代畫壇宗師—張大千所留下的「鑑臺」,以及殘存於立霧溪畔的「溪畔水壩建壩誌文殘碑」。太魯閣國家公園除了天成美景,更有不同時代、不同族群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下,留下的名人碑刻,太管處透過學術團體研究調查,試圖挖掘題字背後的歷史,堪稱是當代重要的人文資產,值得大家珍惜與愛護,太管處計畫出書解密。
台鐵害命3/台鐵豪撒250億買車廂 僅3億保命系統至今「仍是夢」
台鐵408車次太魯閣號事故造成史上最嚴重傷亡,肇事司機李義祥將工程車違停邊坡,車輛滑落導致悲劇,駕駛員袁淳修「用生命剎車」仍來不及,而此事故該有機會阻止,台鐵編列約3億預算設置邊坡全自動監視預警系統,原定去年底完工,如今卻仍是「一場夢」,民眾因而將矛頭指向台鐵,要求給個交代。可惡的是,台鐵公司在案發後不思如何救災,沒有痛定思痛想要改革,竟試圖想要帶風向,其高層群組的對話截圖也流出,勞安室主管提議向施工承包商和監造求償,「建議責任導向監造,降低本局負評」,此消息引發大眾譁然,更點燃民眾怒火。位於車頭的第8節車廂被削去大半,車廂內還有遺體遭擠壓而殘缺不全,現場慘不忍睹。(圖/民眾提供)難道全案只是李義祥一人的錯嗎?根據事故前的影像,列車駕駛看到軌道上的工程車時,距離僅250公尺,反應時間只6點9秒,在之前都未接獲任何警告,離譜疏失也讓前立委張大千怒問「說好的邊坡全自動監視預警系統現在在哪裡?」孫大千指出,台鐵在2018年普悠瑪號翻覆後,行政院曾召集跨部會檢討,列出144改善事項,包括推動邊坡全自動監視系統,該系統可監視易災或脆弱路段邊坡狀況,當異物入侵軌道時,監視系統影像辨識就能判釋,並即時發出預警警示。邊坡智慧化監控預算為2億7500萬,原定在去年底完成建置,如今卻不知所蹤,對人民承諾的保命系統成為空談,普悠瑪的慘痛更沒有讓台鐵得到教訓,孫大千直指政府督導不周,認為此次事故是「百分之百的人禍」,請求還給無辜犧牲的生命一個公道。諷刺的是,意外前一天,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交通部長林佳龍才喜孜孜地到基隆參加台鐵「最美區間車」EMU900型電聯車首航,大讚台鐵花了253億買的520輛通勤電聯車,對經費不到3億卻能保障乘客安全的邊坡安全系統有沒有建置無動於衷,殘忍選擇讓民眾無比寒心。台鐵在太魯閣號事故的前1天,才宣告斥資253億元買新車,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和交通部長林佳龍都前往參加,如今看來格外諷刺。(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