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榮
」 危老![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91799/sm-b3fcdd9cda56debd3f40e9967ac6412b.jpg)
小基地悲歌2/小基地營建成本高1.5倍 建商嘆「用一流錢蓋三流品質」
新北市三重六張街建案,因開挖地下室施工不慎,造成兩旁鄰房傾斜、倒塌,該建案基地僅97坪,引發小基地施工品質、風險與開發效益的檢討。CTWANT記者調查,缺工讓營建成本居高不下,去年漲最兇的是機電工程逾4成,其次是泥作工。「小基地營建成本比一般工地高出1.5倍」,北市都更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直言,現在危老小案是「一流的成本,蓋三流的品質!」「雙北小基地營造成本,可能每坪就40、50萬元造價,比一般正常建案高1.5倍到2倍都有可能,很誇張啊!」蔡漢霖解釋,建案雖小,但也是五臟俱全,一樣要設計、監工,工人做半天工,要算一天工資,發電機、消防各項設備也都是一套,少不了,所以每坪造價相對較高。根據內政部統計,都市更新條例於1998年11月上路以來,截至2024年12月底,26年間全國各縣市總核定件數為1199件,完工數只有626件,已核定卻未動工的達321件;另,危老條例2017年5月上路至今8年,全國已核准共4069案,動工案件共2252件,也就是說,包括未拿建照及拿到建照卻未動工的就有1817件。另根據台北市建管處資料,核准的982件危老案中,有137件已備註失效,其中更有35件為已獲得滿額40%之容積獎勵。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表示,在取得政府危老核准後,起造人應於180日內申請建照,至多可再申請延展一次,超過期限則予以失效,他認為「缺乏興建資金」是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建商應該都是申請都更或危老核准後,才發現發包不出去,因為成本太高了,所以遲遲不請照、不開工。」蔡漢霖就說,4、5年前,大小基地造價還沒有差那麼多,可是現在真的缺工太嚴重,為了搶人、搶工班,小基地只能付出更高的成本。立穩營造董事長陳舜智就說,現在國內工程去化量很大,民間在建工程以及預售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案子,還有政府2024年釋出公共工程7800億元的工程量,讓營造市場非常缺工,去年缺工最嚴峻的機電工程,一年來成本漲幅約4成,次之的是泥作工程,漲幅近1.5成。陳舜智表示,住宅大樓去年1月機電工程報價每坪約2.2萬元,一年內漲價到每坪3.6~4萬元,現在台北每坪機電要4~5萬元。(圖/讀者提供)陳舜智解釋,鋼筋綁紮、模板工能用引進外勞緩解缺工,但機電工程難以引進整合人才,隨智慧建築興起,一棟大樓的機電內容物比以前多3~4成;以前機電工程占整體營造成本約1成多,現在飆升到2成多,非常誇張。不只機電,幾乎每個工種都在「搶人大作戰」,CTWANT記者採訪建商、營造商、承包商,大家最苦惱的就是「工作已滿載,招嘸人」,除非提供更高工資誘因;而就算高價請到工人,素質也是參差不齊。一位不具名建築師就抱怨,「現在引進的外勞沒辦法溝通,做錯只能不斷敲掉重做;本國勞工也沒有比較好,要他做到應有的品質,好像是他給你的一個恩惠,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怎麼監造、要求施工品質?」另一不具名建商董座也有同感,「你根本沒有辦法要求工人,看他隨便做,你還要好聲好氣跟他拜託,『大哥,不要這樣』,稍微嚴厲一點,他就說『不然你找別人』」他嘆,「現在是甲方最卑微的時刻。」根據CTWANT記者了解,鋼筋綁紮工程的台籍勞工一天做400、500公斤,工資3000~3200元;外籍勞工一天可做1頓,工資2800~3000元。一名承包商坦言,台籍勞工確實工率低,老師傅也有「脾氣」,「工率、品質跟營造廠發包的預算有關,可以要求每場(工地)的品質在哪,但相對要求品質也會做比較慢,工資也較高。」陳舜智說,政府2024年釋出公共工程7800億元的工程量,創近17年新高,讓營造市場非常缺工,整體營造成本一直在往上。(圖/黃威彬攝、黃耀徵攝)蔡漢霖就說,現在營建業很明顯勞力供需失衡,就容易有炒作、哄抬的情況,像他們具規模的建設公司、手邊推案基地也不是太小,有時都還追不上營建成本的漲幅,更何況小型建商、小基地開發,用不起好東西,也請不到好工班,請到的工班也是天價,導致成本估算錯誤,不是開不了工,就是施工到一半的急踩煞車成爛尾樓,「小基地根本是用一流的錢、一流的工資,請三流的工人、三流的包商,真的很不符合經濟成本!」小基地旁的鄰房該如何自保?建築師陳逸軒建議,應盡力配合開工前鄰房鑑定,若有發現建物安全性隱患,能提早於施工前補強;工程中,注意開挖時房屋是否有明顯的裂縫或傾斜,若發現裂縫及劇烈變化產生,應立即向工地及主管機關反應,並立刻遠離建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290233/sm-27c2830825360b34c9101a687d7692fb.jpg)
全台50年老屋超過百萬戶 今年激增10.9%
台灣將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人中就有1位年齡超過65歲的長者,不僅人口快速老化,台灣住宅老宅數量也迅速攀升,根據官方統計,50年以上老屋從去年第3季突破百萬大關後,今年第2季已達111.9萬間,較去年同期大增逾12萬間,年增10.9%,平均住宅屋齡33年,全台有483萬間的房子超過30年。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表示,全國平均建物屋齡在十年前僅約26年,如今平均屋齡已達到33年,屋齡老化愈趨嚴峻。全台房屋 半數逾30年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全台房屋稅籍住宅類共912.1萬間,逾483萬間屋齡在30年以上,比例達到53%,這意味不到2間就有1間屋齡30年以上。六都中平均屋齡,包括台北、新北、台南、高雄都逾30年,桃園以平均28.8年平均屋齡最年輕。值得注意的是,「年逾半百」的50年老屋數量快速攀升,全台有111.9萬間屋齡在50年以上,六都中以台北14.6萬間最多,占住宅總量也是最高,來到16.2%,就增長速度來看,以新北的年增18.5%最快。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北市的屋齡老舊,加上缺乏大型重劃區供給,新房子供給量相對較少,加上房價水準也是六都之冠,一般受薪階層難以購屋自用,即使是有間老公寓的住戶,換到周邊的新大樓也面臨房價問題,同樣的室內面積加上公設,坪數放大,加上單價又比公寓更高,打拚一輩子的屋主也可能不想再背負過多房貸,因此常見的就是沿著捷運往外找新房子,不然就是住在本來的老宅內,等看看是否有更新的機會。惟台北市即使老房子多,只要地段精華,銀行仍願意給予較好的貸款條件,若是雙北以外的老房子,銀行放款就會謹慎很多。專業協助 降低重建風險早年興建的住宅逐漸老化,可能抗震、防災等條件較差,政府積極推動都更與危老改建,不過改建還是在高房價區相對較容易推動,或者雙北以外的大地坪產品,比較有改建機會。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核發拆照數量達3554戶,相較於2017年數量成長1倍,數量創下24年以來的同期新高,其中光台北市就有1315戶,數量比其他5都的總量還要高,顯示危老等改建等政策推動,的確有其改建的效益產生。另據台北市建管處統計,北市的中山北路周邊危老改建興盛,光是中山北路與巷內就有44處危老核准,土地面積高達1萬坪。曾敬德表示,危老給予的高額容積獎勵,讓不少產權較為完整且位於精華區的老舊不動產得以順利改建,也成為台北市預售推案的主力,如中山北路上最著名的國賓飯店改建案,透過危老進行資產活化開發,目前實價上已經揭露13戶,總銷售金額超過30億元,成交單價則落在每坪180~218萬元。張峰榮指出,「整合只是老屋重建其中一個環節」,民間在執行危老重建過程中,會遇到林林總總的繁雜問題,包括建材設備、選配房屋、啟動訴訟排除占用事宜、鄰地界線鑑界、協調施工順序、施工出入口公車站牌移除、電線桿地下化,甚或是近年最常見的缺工料影響工程發包等狀況,這時選擇相關專業團隊協助,將有助降低重建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135559/sm-2f816030c4d7ac26f2e52f7514bc1227.jpg)
營建成本驚驚漲 剛性買盤回籠 建商融資將飆破2.7兆元
國內本土疫情於5月大爆發,對房地產市場造成干擾,但建經公司卻表示,近期代辦建築融資服務的詢問度增加3~4成,由於營造成本升高,下半年房市復甦在即,中、小型建商在資金需求壓力下仍得積極布局推案,尤其是危老、自建對於土建融(土地建築融資放款)依賴度高,資金需求明顯增加。業者預估,年底前土建融餘額可望攀升至2.7兆元,再創歷史新高。至於房價方面,業者認為,營建成本漲幅已有3成,未來不會跌回3成,頂多修正1/3。由於5月本土疫情爆發與7月兩項不動產新制上路影響,使得建商推案較為保守,土建融餘額增幅較年初來得小。不過,隨疫情趨緩,房市漸回歸原有交易秩序,剛性自住需求及遞延性買盤回籠,帶動建商推案信心,再加上近年危老小基地開發、自建型地主增加,對融資有很高的需求。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表示,自7月以來,安信「代辦建築融資」服務詢問熱烈增加3~4成,多數建商的推案動機來自於「剛性與置產需求穩定」、「遞延性推案」、「寬鬆貨幣及低利率之資金行情」,以及「經濟成長帶動房市」等因素。中華建經豐華開發總經理陳宗靈表示,台灣經濟環境未來2、3年都能看到外銷暢旺、持續成長的明顯趨勢,未來幾年資金寬鬆和低利環境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國內新屋市場需求強勁,「以老屋數量最多的雙北來看,想換房買房的實際比例可能更高!」張峰榮認為,「經濟、資金、通膨」成為鼓動下半年房市持續復甦的動力,民眾購屋信心上揚,建商推案信心告別疫情陰霾,全台推案量穩步走揚。「截至今年6月底止,國銀土建融餘額已來到2.6兆元,接下來若建商積極推案,年底前可望飆破2.7兆元大關,締造歷史新紀錄。」展望下半年,張峰榮認為利多面有「經濟成長率坐五望六」、「低利、貨幣寬鬆」、「海外匯回資金逼近3千億元」、「外銷出口暢旺」、「景氣燈號續亮紅燈」,以及「民間購屋信心轉強」等因素拉抬,市場榮景可以期待。在房價方面,陳宗靈說,這3、4個月焦點都在疫情,感覺房市冷卻,但事實上一直持續有成交和漲價。缺工、原物料價格上漲,是對這波房價不易下跌的因素,「近年營建成本漲幅已有3成,依以往慣例,未來即便缺工缺料危機解除,也不會跌回3成,頂多回來1/3。」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58076/sm-69a8feefca9eec207689812a13a1caf4.png)
危老獎勵老屋變黃金 吳興街透天改大樓地主獲利2億
台北市吳興街開發較早,屬成熟商圈,區內不少屋齡超過20年老屋。有業者估算,吳興街一處4棟屋齡超過30年的2層透天,土地面積合計130坪,申請危老重建最高有機會爭取到40%容積獎勵,從原本的2層透天可重建成10層樓的新大樓,扣除成本地主可獲利約2億。內政部為鼓勵民眾申請危險老舊建築重建計畫,在今年5月6日公布條例修正案,獎勵再延5年,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表示:「危老重建新制上路後,雖然危老時程獎勵逐年以8%、6%、4%、2%、1%方式遞減,但在110年5月12日前,危老重建基地只要超過60.5坪以上者不會有影響,仍可領取到10%容積獎勵(新增規模容積獎勵2%,加上時程容積獎勵8%),還是鼓勵屋齡30年以上,並領有合法建物使用執照的住戶繼續申請重建。」張峰榮以個案舉例,像是北市吳興街220巷附近,有4棟屋齡超過30年的2層透天,土地面積合計130坪,由4位地主共同持有,安信建經的危老推動師顧問團隊分析此案,最高有機會爭取到40%容積獎勵,從原本的2層透天可重建成10層樓的新大樓,平均每位屋主可換到約163.8坪。從實價登錄資訊來看,此案附近成交每坪約85萬元,若套用在此案,總銷將近6億,扣除興建成本、全案管理顧問費後,再加上原有土地價值約計4億,最終地主獲利約2億。不過,此案目前因住戶間的共識尚未成熟,安信建經仍在諮詢服務階段。以吳興街這樣的案例來看,代表住戶們其實都還有機會利用危老重建新制,來創造房屋的新價值。為此,安信建經管理顧問團隊於今年5月份進駐信義房屋六張犁店設立危老重建工作站,免費提供當地住戶諮詢。信義房屋六張犁店店長黃俊翔指出,六張犁店服務的商圈範圍涵蓋大安區及信義區,附近有8成左右為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建物,但住戶大多對危老重建相關知識不足,或缺乏能信任的人協助解決現有的居住環境,因此安排全案管理的危老推動師顧問團隊駐點,憑藉其具有危老重建申辦的實務經驗,為住戶免費提供專業諮詢,不僅提升危老重建工作站的專業度,更解決當地住戶對危老建物居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