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醫師
」 流感 張弘 耳鼻喉科 發燒天寒地凍生病人數變多 專業醫提醒做好3件事免受病毒侵擾
近期台灣由於冷氣團襲擊的關係,氣溫可以說是直線下降,非常寒冷。而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發文提醒,建議民眾做好三件事情,這自己可以避免各式病毒的侵擾,畢竟從12月起「好多人生病,候診清單深不見底」。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FB發文表示,自己在診所中觀察到,自12月以來,患者數量急劇增加,候診清單長達深不見底。其中腸病毒自12月初大規模爆發,雖目前稍有緩解,但仍不容忽視。同時,新冠肺炎的確診數量由於快篩數量減少而難以準確估算,而流感病毒則在近期病例中有所上升,單一夜診期間便出現4例陽性個案。根據疾管署提供的數據,除了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病原體也持續有陽性檢出,顯示目前正處於病毒齊發的高峰期。面對多種病毒同時流行,張弘醫師特別提醒,病毒傳染力極強,尤其在家庭環境中,一人染病後往往迅速傳染給其他成員,造成全家感染的情況。張弘醫師強調,在這樣的季節裡,保暖是基本的預防措施,而外出時更應佩戴口罩並養成勤洗手的良好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天氣濕冷病患人數暴增 疾管署提醒「有7徵兆」要馬上就醫
目前時序已進入12月中,不僅氣溫降低、寒流來襲,由於陰雨的關係,天氣變得又濕又冷,這也讓醫院的病患人數持續增加。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就在FB發文表示,近期上呼吸道疫情和腸病毒十分流行。而疾管署也表示,如果有7大重症前兆的話,應立即就醫。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在FB發文表示,12月上旬開始,上呼吸道感染和腸病毒交替流行,容易引起兒童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家長應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保持警覺,尤其在公共場所要減少接觸,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張弘醫師也提到,近日頻繁接診病童,許多學校因疫情導致小朋友停課,家長們也因此倍感辛勞。而他也提醒家長,腸病毒主要透過腸胃道與呼吸道傳播。腸胃道感染通常是經由糞口途徑,食物或水源受到污染時也可能引發感染;呼吸道則是透過飛沫傳播。因此,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乾洗手對腸病毒的效果有限,醫師建議應使用肥皂徹底洗手,以有效防止病毒傳播。而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1日至7日門急診就診有2萬1911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9.3%,但疫情仍處相對高點;另上週就診人次以0至4歲幼兒為主(46.0%),但是10至14歲(10.9%)近期呈增加趨勢。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落實正確洗手,避免腸病毒危害嬰幼兒健康。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之場所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之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如家中有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應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疾管署也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流感疫情疑升溫? 專業醫「一個夜診」揪出「3快篩陽」
目前流感與新冠肺炎正在國內肆虐,疾管署甚至在10月份開始力推新冠、流感疫苗的施打計畫。而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發文表示,自己在一個3個小時的夜診內,直接驗出3名流感陽性的患者,其中2人是A型流感,1人是B型流感。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他在14日的夜診3小時內,驗出了3名流感陽性患者,其中2名為A型流感,1名為B型流感。這些患者的症狀包括高燒、全身酸痛、倦怠以及咳嗽,比一般感冒的症狀更加嚴重,張弘醫師也在第一時間給予克流感藥物進行治療。張弘醫師解釋,上週的流感病例數量相對較少,平均一天只驗出一到兩位流感陽性,但14日的夜診就驗出了3位,顯示疫情可能擴大,需要進一步密切觀察。張弘醫師也提醒民眾,在出入公共場所時務必戴好口罩並勤洗手,若出現高燒、酸痛等流感症狀,應立即戴口罩就醫,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據了解,疾管署在10月份大力推行新冠、流感的疫苗接種,新冠JN.1疫苗和流感疫苗從1日起分階段開打。疾管署為3,843家合約院所提供不同顏色的旗幟,以便民眾識別:藍色旗幟代表同時提供兩種疫苗,紫色僅提供流感疫苗,綠色則僅提供新冠疫苗。為方便民眾接種,11月起全聯和大潤發等賣場也將設立接種站。
醫憶「1天狂拉30次」疑食物中毒 臥床、吊點滴2週才挺過
台北市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日前爆發疑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18例,共造成2死、5命危。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發文分享,自己先前曾有「疑似食物中毒」經驗,當時某次外食後,半夜突然狂拉肚子,即便服用3、4種止瀉藥,1天仍腹瀉超過30次,因此臥床快2週,最後是靠吊點滴及抗生素才慢慢撐過去。「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事件愈演愈烈,張弘醫師近日在粉專發文表示,自己也曾有「疑似食物中毒」的經驗,當時嚴重到要暫停隔日門診,如今仍心有餘悸。張弘醫師進一步提醒,一般腸胃炎以諾羅病毒最常見,也就是「病毒性腸胃炎」,其傳染力強,症狀以嘔吐、腹瀉為主,通常病程約2至3天;若是細菌感染或毒素,症狀會更加嚴重,引起肝腎等多重器官衰竭。此外,北市衛生局也呼籲,為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不論外食或自行烹煮,都需特別注意餐飲場所的衛生狀況,食材需充分煮熟,盡量避免生食、迅速食用完畢,並確實遵守「清潔」、「迅速」、「加熱或冷藏」、「避免疏忽」4大原則,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如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於第一時間通報,並集中至醫院就醫,以利醫師判別是否為疑似食品中毒案件通報衛生單位調查,並協助採樣。
深不見底候診畫面曝光 醫示警「3大病毒」齊發:半數發燒
近期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不管門診、急診或住院都人滿為患。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指出,求診患者將近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有發燒,普遍相當不適,希望可以趕快趨緩。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臉書表示,早上送女兒上學前,女兒對他說「昨天晚上沒有看到爸爸欸,你好辛苦喔」,聽到這個已融化,感謝上天給我他貼心的女兒,瞬間忘記加班看診的辛苦。張弘提到,最近新冠、流感、腺病毒都很多,求診患者將近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有發燒,普遍相當不適,不時還有腸病毒、腸胃炎攪局,希望可以趕快趨緩。深不見底的候診畫面。(圖/翻攝自臉書/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話鋒一轉,張弘開始說起爸爸經,「好奇女兒這些話去哪學,實在太強,兩句就把爸爸給融化了,翻翻舊照片,發現小孩偷長大,每個月都在變化,要更珍惜彼此相處的時光。」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還是女兒貼心」、「張醫師再怎麼辛苦,女兒已撒嬌心都融化了,女兒好可愛喔」、「帥醫生辛苦了」。有網友笑說,「小棉襖只有這時候才會溫暖,等她長大就會漏風了。」對此,張弘回,「拜託不要。」
流感就診人次10年同期第3高!病人確診驚「我打疫苗了」 醫生揭真相
近期適逢入冬最強寒流肆虐,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不管門診、急診或住院都人滿為患。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日流感、新冠患者持續增加,許多有類流感症狀患者反映發燒、全身酸痛,然而在他進行快篩前,不少人都會問「可是我打疫苗了欸!」結果還是驗出A型或B型流感陽性。張弘29日在臉書粉專「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發文,近日流感、新冠患者持續增加,不少有類流感症狀患者反映發燒、全身酸痛,然而在他進行快篩前,許多人都會問「可是我打疫苗了欸!」結果還是驗出A型或B型流感陽性,因為即便接種了流感疫苗,並不代表能完全免疫。雖然打了疫苗還是可能感染流感,但接種疫苗還是有很多好處。醫師說明,研究顯示流感疫苗平均可降低40至60%的感染率,同時可降低感染流感後的重症率、住院率,「打了流感疫苗,不代表就免疫喔!(新冠疫苗也是)所以出入人多公共場所,還是建議戴口罩、勤洗手,特別是高風險患者!」疾管署表示,今年第4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14,75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惟仍高於過去3年同期,且為10年同期第3高。目前處高原期,須持續觀察寒流後疫情變化趨勢;多項監測系統顯示近期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活動,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疾管署指出,截至29日止,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46萬餘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含機構對象)共222.3萬人已接種,接種率53.1%,尚未達目標值(55.0%)。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剩餘11萬餘劑,請符合條件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新冠確診越來越多!天選之人也中標 疾管署:下周預計達最高峰
寒流陸續報到,若沒確實做好保暖,許多毛病都會找上門。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期除了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增加外,驗出新冠確診者也越來越多,其中還不乏天選之人中標!對此,疾管署則表示,受寒流影響下周預計疫情將達最高峰。張弘於近日在臉書專頁「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發文指出,最近天氣好冷,走出門就像走進冰箱,也笑說大概只有手術、看診時不冷,因為會一直動來動去。另外,近日也看到新聞,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增加,因此張弘也呼籲民眾出門記得做好保暖!至於門診方面,張弘表示疫情依舊,且驗出新冠確診者還越來越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天選之人於這波中標,但能撐到現在不容易了,目前觀察以輕症居多,吃藥追蹤都康復了,但要注意的是高風險患者還是要提高警覺避免感染。疾管署於27日表示,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仍呈上升且處流行期,病毒傳播風險持續,且受寒流影響下周預計疫情將達最高峰,為保護個人健康並減輕醫療負荷,請民眾踴躍接種新冠XBB疫苗。
男童1個月「得了2次流感」⋯全身痠痛、狂發燒 醫曝原因
近期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指出,一名10歲幼童在一個月得了2次流感,所幸經過治療後已漸漸康復。他提醒,出入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勤洗手。張弘在粉專《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表示,一名10歲幼童有高燒、全身痠痛症狀,幼童媽媽提到,孩子2周前在其他診所快篩,結果為A型流感陽性,服用克流感藥物後症狀緩解、康復,怎料到又突然高燒、痠痛。張弘透露,幫幼童進行檢查,發現其A型流感快篩呈現陽性,因此再開一次克流感及症狀治療用藥,經過治療,幼童漸漸康復。至於怎麼會一個月內得兩次A型流感?張弘推測,A型流感目前主要有兩個流行的亞型H1N1、H3N2,幼童運氣不好,各得了一次,還好都在第一時間給予克流感藥物。張弘提到,據觀察,近期流感、新冠患者仍持續增加,普遍症狀相當不適,包含高燒、痠痛、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鼻塞等,甚至引發氣喘發作、呼吸困難,因此出入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勤洗手,高風險患者更需要留意。
求診病患爆量 醫示警「這病毒」明顯增加:發燒恐長達一周
近來天氣變化大,是感冒、流感的好發時期。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指出,流感、新冠患者仍多,腺病毒明顯增加,而腺病毒的症狀包括發高燒且反覆時間長、眼結膜泛紅以及腸胃不適等,發燒可能長達一周。張弘在粉專《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表示,隨著天氣轉冷,求診患者有增無減,常超過診所負荷量,即使提早止掛,還要加班1-2小時才看得完病人。而他觀察到,流感、新冠患者仍多,RSV(呼吸道融合病毒)不見蹤跡,腺病毒則明顯增加。張弘表示,腺病毒的症狀包括發高燒且反覆時間長、眼結膜泛紅以及腸胃不適,理學檢察可能發現,扁桃腺發炎且分泌物多;腺病毒無特效藥,以症狀治療為主,發燒可能長達一周。張弘也提到,門診驗出一名病患A型、B型流感快篩皆陽性,這有2種可能,第一是快篩試劑有問題,第二確實同時感染A型、B型流感;回顧2016年的醫學研究,在流感患者中,約有1.6%是同時感染A、B流,不過屬於少見的情況,值得關注的是,此情況並不會增加重症風險。
38歲男左耳悶確診鼻咽癌 醫曝4危險因子
一名38歲男性自述因左耳耳悶一周,遲遲未改善前往就醫,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弘檢查後發現對方「中耳積水」,且近期並沒有游泳或潛水情況,由於在此年紀發生單側中耳積水並不尋常,安排對方做鼻咽內視鏡檢查,後續竟診斷出鼻咽癌第2期,須接受化療。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在臉書粉絲團上分享病例,指出一位38歲男性主訴左耳耳悶一周,曾求診治療未改善,經他檢查發現是中耳積水,進一步詢問,發現病人並無游泳或潛水,也無抽菸或鼻咽癌家族病史,由於這個年紀發生單側中耳積水「不尋常」,後續安排鼻咽內視鏡檢查切片化驗後,沒想到驚見鼻咽部左側有明顯腫瘤,甚至已經大到阻塞耳咽管開口,確診鼻咽癌,須接受化學放射線治療。根據台灣癌登資料庫,每年約有超過1500位新診斷的鼻咽癌患者,鼻咽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發現時已經偏末期。張弘進一步提醒,鼻咽癌好發於亞洲人,和基因遺傳、鼻咽病毒感染、飲食(尤其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如香腸臘肉)及抽菸有關。張弘表示,鼻咽癌最常見症狀包括,頸部腫塊、流鼻血、鼻塞、鼻涕倒流、鼻音增加。另外,耳部症狀部分,據研究統計,約有30%新診斷的鼻咽癌患者合併中耳積水,因此成年人有中耳積水時,須考慮鼻咽癌可能性;腦神經學症狀部分,約有8%至12%的病人因為鼻咽癌侵犯腦神經(最常見為第6對腦神經受侵犯,導致複視),而出現腦神經學症狀。醫師提醒,成年人出現單側耳悶持續未改善時,建議盡快找專科醫師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弘於個人臉書分享自身觸碰案例。(圖/擷取自臉書耳鼻喉科張弘醫師)
老翁吃肉串誤吞竹籤「整根貫穿」 醫曝大出血風險:窒息喪命
吃東西一定要專心,並且細嚼慢嚥,以免食物卡住。日前有一名60歲男子吃肉串太快,不小心把竹籤吞下去,整根插進喉嚨,一整個貫穿後咽壁及下咽部,如果再深一點,恐怕會造成大出血,嚴重還可能致命,情況十分危急。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臉書專頁發文透露,從業多年處理過各種喉部異物,遇過半夜誤吞假牙,各種魚刺、骨頭、蝦頭等,近期有一名60歲老翁就診,因為吃肉串吃太快,不小心把竹籤吞下去,結果竹籤貫穿後咽壁及下咽部,讓他大吃驚。張弘醫師提醒,後咽壁兩側為頸動、靜脈,若刺進去太深,會有大出血的風險,移除過程也要很小心,因此一旦大出血,可能會阻塞呼吸道而導致窒息。好在,後續安排老翁至手術室,在全身麻醉下使用特殊器具移除,避免大出血及阻塞呼吸道的風險。張弘醫師說明,研究統計喉部異物,預後不好的危險因子有3個,分別是異物大小超過3公分、異物卡太久以及骨頭形式的異物,若卡在食道,建議24小時內移除,以避免潰瘍,甚至穿孔而有生命危險。假如誤吞異物,覺得呼吸困難的話,可以用力咳嗽以排除異物;若覺得喉部異物感、疼痛,千萬別嘗試民俗療法,包括吞飯、喝醋等,以免異物卡在食道或傷口擴大、感染,最好的辦法是前往配備鼻咽喉內視鏡的耳鼻喉科診所或醫院檢查、處理。
以為只是小感冒鼻塞一週 內視鏡一看竟發現「倒生性乳突瘤」
一名40歲男子日前因鼻塞一週而求診,原以為只是感冒,鼻腔也無明顯腫脹化膿症狀,但經鼻咽內視鏡檢查後,才發現是長出了腫瘤。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提醒,如果是持續性的鼻塞、流鼻血、頭痛、臉部脹痛或嗅覺異常,可能不只是簡單的過敏症狀,仍建議儘早就醫檢查狀況。張弘醫師於臉書粉專分享了一個案例,表示該男子的腫瘤是從鼻腔的下鼻甲長出,也由於是早期發現,後續便接受了鼻內視鏡手術切除,化驗結果為「倒生性乳突瘤」(inverted papilloma)。張弘醫師透過鼻咽內視鏡發現了患者下鼻甲的腫瘤。(圖/翻攝自張弘個人網站)他介紹道,「倒生性乳突瘤」經研究指出約有40%和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相關,而這個名詞於1854年被提出,好發於鼻腔及鼻竇,發生率為每年10萬分之1,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其臨床症狀可能為鼻塞、流鼻水、嗅覺異常、流鼻血、頭痛、臉部脹痛等等,約有4至23%的患者是為無症狀,並於偶然間發現。張弘醫師提到,倒生性乳突瘤雖為良性腫瘤,但會侵蝕骨頭,更有約7%會合併惡性腫瘤鱗狀上皮癌,因此還是建議及早手術將其完整切除並化驗。另外,由於倒生性乳突瘤的復發機率有0至50%,手術後仍應持續門診進行內視鏡追蹤。
不是新冠肺炎!「一人中獎全家高燒」2症狀曝光 醫示警:傳染力極強
國內近期除了新冠疫情回溫外,社區也開始流行起A型流感。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這兩天驗到好幾位A型流感,初估數量已追上新冠肺炎,傳染力極強,一人中獎,全家都高燒,症狀多為『高燒、全身痠痛』,跟新冠很像,但民眾無法自行取得快篩試劑」,建議有類似症狀的民眾應盡速就醫。張弘醫師日前在臉書發文,「近日新聞報導小兒急診爆滿,流感患者有上升趨勢!診所也明顯感受。這兩天驗到好幾位A型流感,初估數量已追上新冠肺炎,傳染力極強,一人中獎,全家都高燒,症狀多為『高燒、全身痠痛』,跟新冠很像,但民眾無法自行取得快篩試劑。建議有類似症狀的民眾,若新冠快篩陰性,儘快找醫師檢查,服用克流感藥物,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起至今年7月17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402例,包含239例A型H1N1、151例A型H3N2、5例A型未分型、7例B型,年齡層則以65歲以上長者佔5成為多,其中死亡85例,79%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93%具慢性病史。疾管署也提醒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除可先用COVID-19家用快篩檢測外,如有危險徵兆(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儘速就醫,並由醫師依主訴與臨床判斷,評估是否符合公費藥劑用藥條件,經評估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疾管署也強調,不要忽視流感嚴重性,要等痊癒後再上班上學,以免病毒傳播。(圖/翻攝自耳鼻喉科 張弘醫師臉書)
疫情解封…初夏「3大病毒」齊發威 醫師嘆看診無盡頭:每天被病人淹沒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解封,加上天氣漸熱,許多民眾開始脫下口罩,但在另一頭的各級診所、醫院,卻悄悄湧入大批就診的人潮。位於臨床醫療第一線的耳鼻喉科張弘醫師觀察,近期天氣轉熱,每天診間電腦上的看診名單,長到看不見盡頭。來看診的患者中,約莫70%的人都有高燒症狀,一篩檢病毒馬上發現,近期以新冠病毒居多,其次依序是流感與腸病毒,呼籲國人不要輕忽。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昨天(7日)在臉書上有感而發提到,最近天氣轉熱,因呼吸道疾病來看診的患者,這周竟然又變更多了,讓他診間的電腦,每天掛滿一長串的候診名單。張弘醫師指出,最近看診的人,除了因為季節因素,腸胃炎的患者變多;他還發現,發燒的患者也是一個接一個,臨床觀察大概來看診的患者中,高達70%的病人都合併有高燒症狀。而對於這些發燒患者,一篩檢就揪出,以新冠病毒為最大宗,其次分別是流感與腸病毒,還有一部分的腺病毒。因為每天看診都被病人的人潮淹沒,張弘指出,為維護醫療品質,醫院晚間不到9點就停止掛號,但人潮還是多到,一路看到晚上10時半才下班。他提醒現在雖然新冠疫情已經解封,但民眾還是要勤洗手、戴口罩,畢竟新冠確診的症狀都很不舒服,而且還會有咳嗽、嗅味覺喪失等後遺症,民眾還是要積極防疫,避免染病上身。
中年男喉嚨痛3天以為感冒「竟是急性疾病」 醫驚吐:恐窒息死亡
一般人若喉嚨痛,下意識都會認為是感冒,但並不是絕對。曾有一名中年男子,喉嚨感覺疼痛,而且吞嚥很卡,持續了3天時間,看病和吃藥都沒有起色,沒想到仔細檢查,發現是常見疾病,死亡率有7%,不可過於大意,以免釀成悲劇。耳鼻喉科張弘醫師在臉書粉專提到,門診有一名50多歲男子,覺得喉嚨長東西、吞嚥很卡,而且也有疼痛感,連續3天都是這樣的症狀,因為看病吃藥都沒效,於是前來求診。張弘醫師聽完,立刻為男子進行鼻咽內視鏡檢查,竟是感染「急性會厭軟骨炎」,會厭軟骨紅腫化膿,可能會完全堵住氣管,導致窒息死亡,所幸抗生素治療一周後完全康復。事實上,過去也曾遇過該疾病的患者,半夜喘不過氣掛急診,還好在插管急救,送加護病房才撿回一條命。男子喉嚨不舒服3天,檢查竟是急性會厭軟骨炎。(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到底什麼是急性會厭軟骨炎?張弘醫師解釋,顧名思義就是會厭軟骨(吞嚥軟骨)發炎,好發於小孩3至12歲,最常見致病菌為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常見症狀有吞嚥疼痛(100%)、無法吞口水(83%)、喉嚨痛(67%)、呼吸喘(58%)、聲音沙啞(50%),診斷需靠鼻咽喉內視鏡。要特別留意,腫脹的會厭軟骨容易阻塞氣管入口,導致窒息缺氧,死亡率高達7%,緊急時需要插管或氣管切開手術,因此不可輕忽,假如有突然吞嚥疼痛、吞嚥困難的問題,一定要找專業醫師檢查,排除急性會厭軟骨炎,並及早檢查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間歇性咳嗽逾3個月「咳到失眠」 耳鼻喉科醫師:鼻竇炎惹的禍
咳嗽尷尬又擾人,特別在公共場所、疫情期間,輕咳一聲都會嚇跑一票人。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醫師指出,咳嗽除了上呼吸道感染,若時間超過3週,可能就會是慢性咳嗽。例如:日前一名患者間歇性咳嗽超過3個月,甚至還咳到失眠,做內視鏡後才發現,是慢性鼻竇炎惹禍,經過治療後,除了咳嗽緩解,連頭痛也跟著消失了。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臉書指出,上呼吸道感染驟增,咳嗽是最常見的不適之一。日前有一名50歲男性就間歇性咳嗽超過3個月,睡覺時更嚴重,甚至會咳到失眠,「此病患肺部聽診無氣喘或肺炎,由於已達『慢性』咳嗽標準,初步評估後,我決定幫他做鼻咽喉內視鏡檢查。」張弘發現患者「右側後鼻孔膿樣鼻涕倒流」,由此可解釋「晚上躺下時倒流變多」,因此咳嗽也跟著變嚴重。「原來是慢性鼻竇炎」張弘表示,像這樣的鼻竇炎,不容易發現,但在放大倍率的鼻咽內視鏡下就很明顯。好在經過兩週抗生素治療後,病人的膿鼻涕消失,咳嗽完全緩解,間歇性頭痛也不見了。張弘補充,咳嗽的類型按照時間長短可分成3種類型:「3週以內」是急性、「3至8週」則是亞急性、「8週以上」則為慢性。醫師指出,咳嗽在美國是最常見求醫主訴之一,一年有3千萬次以上求診。咳嗽為人體先天反射之一(innate primitive reflex),為免疫系統的一環,用來保護異物入侵。此外,急性咳嗽的原因眾多,最常見因素為「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及「急性支氣管炎」,其他因素還包括:鼻竇炎、百日咳、肺炎、過敏性鼻炎、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肺栓塞等。慢性咳嗽原因則包括:胃食道逆流、慢性支氣管炎、感染後咳嗽或高血壓藥物引起、肺癌、間質性肺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鼻竇炎、心理因素咳嗽等。張弘提醒,咳嗽是常見症狀,大多數為良性的原因,但也可能是惡性腫瘤、神經損傷或嚴重的感染,除了症狀治療外,最重要是了解引起咳嗽因素,必要時須轉介耳鼻喉科或胸腔專科醫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