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馨
」 昏迷 張聰淵35歲男腦幹衰竭昏迷 家屬捐出多器官助7人重獲新生
為感念器官捐贈者及家屬的無私奉獻,衛福部訂定6月19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台灣北區第六家器官勸募網絡(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 OPO)北醫大體系之雙和醫院積極響應器捐政策,並於院內舉辦「One Life Live Twice傳承生命接力賽」宣導活動,與器捐移植代言吉祥物小麥貝兒一同呼籲民眾加入支持行列,延續大愛精神,幫助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及家庭重獲新生。器官捐贈同意 註記於健保卡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醫師表示,為傳承「生命有終,大愛無限」精神,開始在院內外進行器捐推廣,舉辦超過上百場宣導活動,共號召逾6,000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回憶起早先推廣時,社工師張文馨表示,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但隨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逐漸萌芽。多重器官捐贈 助多位家庭重生一位35歲的彭先生,某天與朋友聚會,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在院方器捐小組及社工與家屬溝通器捐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親同意後,便緊急啟動器捐流程,隨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經由多重器官捐贈共幫助七受贈者及家庭得以重生。劉燦宏副院長認為,器官捐贈除醫病關係的建立外,也需要跨專業、跨醫院及跨縣市醫療的合作,過程中器官摘取與移植就像是和死神拔河般相當不容易;此外,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器捐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非常重要。近年政府針對器捐陸續推出優化政策,讓器捐觀念昇華,成為不只是協助別人,更可庇蔭家人的良好美意。
35歲男聚會突爆腦出血 遺愛「助7家庭重生」
35歲的彭先生與朋友聚會時,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在院方器捐小組及社工與家屬溝通器捐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親同意後,便緊急啟動器捐流程,隨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本次器官捐贈手術共動員一般外科、神經外科、手術室、麻醉科及加護病房等數十名醫護人員,在雙和醫院、長庚醫院、亞東醫院及高雄榮總等多家醫院的合作下,經由多重器官捐贈共幫助7個受贈者及家庭得以重生。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醫師表示,為傳承「生命有終,大愛無限」精神,雙和醫院自2008成立以來,便開始在院內外進行器捐推廣,舉辦超過上百場宣導活動,共號召逾6,000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回憶起早先推廣時,雙和醫院社工師張文馨表示,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但隨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逐漸萌芽。劉燦宏副院長認為,器官捐贈除醫病關係的建立外,也需要跨專業、跨醫院及跨縣市醫療的合作,過程中器官摘取與移植就像是和死神拔河般相當不容易;此外,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器捐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非常重要。近年政府針對器捐陸續推出優化政策,由雙和醫院顧問醫師李伯璋教授在2014年推動的「捨得-三親等優先移植」計畫,更是台灣領先全球實施之措施。根據器捐移植登錄中心統計,雙和醫院在2022年共登記440筆簽署書,而目前全國等候器官移植之病人仍有10,869位,民眾如對器官捐贈有意願,欲了解更多相關訊息,歡迎與雙和醫院社工室連繫。
35歲男與朋友聚會突倒地!送醫搶救仍陷重度昏迷 父母忍痛器捐助7家庭重生
6月19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雙和醫院積極響應器捐政策,日前在院內大廳舉辦「One Life Live Twice傳承生命接力賽」宣導活動,與器捐移植代言吉祥物小麥貝兒一同呼籲民眾加入支持行列,延續大愛精神,助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及家庭重獲新生。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表示,為傳承「生命有終,大愛無限」精神,雙和醫院自2008成立以來,便開始在院內外進行器捐推廣,舉辦超過上百場宣導活動,共號召逾6000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迄今雙和醫院實際完成器官捐贈也近百例,影響不計其數。雙和醫院社工師張文馨說,早期的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隨著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同時萌芽。日前一位35歲的彭先生,某天夜間與朋友聚會,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後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院方器捐小組與家屬溝通器捐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親同意,得以緊急啟動器捐流程,隨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此次捐贈手術,在多家醫院的合作下,經由多重器官捐贈共幫助7個受贈者及家庭得以重生。劉燦宏認為,器官捐贈除醫病關係的建立外,也需要跨專業、跨醫院及跨縣市醫療的合作,過程中器官摘取與移植就像是和死神拔河般並不容易。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外,器捐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相當重要,近年政府針對器捐陸續推出優化政策,由雙和醫院顧問醫師、前健保署長李伯璋在2014年推動的「捨得:三親等優先移植」計畫,更是台灣領先全球實施之措施,讓器捐觀念昇華,成為不只是協助別人,更可以庇蔭家人的良好美意。
富豪新列傳/鞋王張聰淵3700億身價爆紅 首富當不到1年遭下架
全球第二大製鞋代工廠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去年擊敗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登上《富比士》「2021台灣富豪排行榜」台灣新首富,一時間所有人都在問「張聰淵是何方神聖?」今年初CTWANT記者再度查詢,張聰淵已從《富比士》富豪榜上「神秘消失」。張聰淵低調製鞋大半輩子,直至2021年4月,宏福以「華利集團」在中國深圳掛牌上市,同年5月,「張聰淵一家」身價才曝光,以138億美元(約3862億元台幣)登上台灣首富。華利股價以33元人民幣上市,去年一度飆破100元人民幣,截至1月24日收盤價83元人民幣,以張家持股87%推算,資產逾3,700億元新台幣。不過,《富比士》官網上的即時富豪排行榜已不見「張聰淵一家」。據了解,《富比士》每年雇用50多位各國記者追蹤調查「有資格上榜人士」,透過訪談了解商業交易與有價值資產,最後以公開市場持股的市價,並以資產減去已知債務粗估身價,並依股價波動,另列即時富豪榜單。有傳聞指出,張聰淵近年把名下資產大量轉給華利副董事長、兒子張志邦,提早處理遺產分配,也避免資產過度集中。對此一名製鞋業者表示,「台灣製鞋業都是低調再低調,尤其這幾年大陸棒打富豪,高調死得特別快,還可能被稅務單位找去喝咖啡。應該是張家自己想辦法請《富比士》下架。」即便宏福創辦人張聰淵因代工Nike、PUMA等運動鞋品牌而登上台灣首富,宏福實業旗下台灣行政採購單位「頂倢行」卻是一個老舊廠辦,且位處偏遠的雲林縣斗六。(圖/翻攝自宏福集團臉書、黃威彬攝)由於台灣製鞋業外移30多年,國人熟知的是在台灣上市的製鞋龍頭寶成集團為主,鞋業二、三名幾乎乏人問津,更沒人想過製鞋還能擠下科技與金融成為首富,張聰淵這位2021年黑馬首富,因而成了「神秘鞋王」。今年75歲的張聰淵,曾任台灣景新鞋業總經理,創辦的宏福實業發跡於雲林莿桐鄉,90年代移到大陸,在廣東省中山市設立集團總部,2005年進行全球化產能佈局,轉進越南,並拓展至緬甸及多明尼加,旗下子公司共42家。其中,大陸中山為宏福管理及開發設計中心,香港、中山為貿易中心,台灣則為行政、採購單位,製鞋產線則設在越南、中國、緬甸、多明尼加等地,共21間工廠,員工數逾10萬人,年產量逾1.8億雙。宏福主要客戶包括Nike、Puma、VF、Deckers、Columbia,光是這5大客戶就占華利營業收入超過8成。據財報顯示,2020年營收將近140億元人民幣(約600億元新台幣),稅後純益達18.8億元人民幣(約80億元新台幣)。宏福於2005年開始進行全球化產能佈局,轉進越南,產線還拓展至緬甸及多明尼加,至今旗下子公司共42家,共有21間工廠,員工數超過10萬人,年產量超過1.8億雙。圖為越南清化廠。(圖/翻攝自宏福集團臉書)張聰淵去年4月出席深圳掛牌典禮時曾表示,「華利是專業從事運動鞋履的開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的公司,家族5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鞋履的開發與製造,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公司構建成熟的業務體系,長期為全球知名運動休閒品牌提供專業的開發設計與製造服務。」細查華利IPO的招股書,張聰淵夫婦與3名子女掌握近100%股權。華利上市前,張聰淵持股38.89%,太太周美月9.72%,擔任副董的長子張志邦19.45%,長女張文馨及次子張育維皆擔任副總一職,分別持股14.58%,整個家族持股高達97.23%,上市後因增資才降至約87%。《富比士》介紹中提到,「他與家人分享財富。」在台灣鮮少出席公開場合的張聰淵,在台人脈不容小覷,華利董事名單有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郭明鑑、瑞銀及士開的前總經理於貽勳,曾在美國擔任律師的小S小姑、許雅鈞的妹妹許馨雲等。儘管「張聰淵一家」從富豪排行中不明消失,但無庸置疑,張聰淵及宏福、華利在兩岸間已一炮而紅,2022年能否連莊台灣首富,令人期待。
國際舉重總會宣布量級變動 郭婞淳仍保巴黎奧運奪金希望
國際舉重總會昨天召開會員大會有了重大變革,2024年巴黎奧運將從原本現有男女各7量級減少為各5量級,郭婞淳的59公斤量級順利保留住,但將面臨被取消的55公斤與64公斤量級的好手挑戰,教練林敬能表示,這次改革將更具公平性,舉重也有機會繼續留在奧運殿堂,至於郭婞淳則是必須更加訓練尋求突破,方能在巴黎奧運成功衛冕。由於舉重過去經常爆發出禁藥醜聞事件,國際奧會(IOC)日前在會員大會上中直接將舉重項目拿出來檢討,甚至揚言2028洛杉磯奧運可能會取消掉舉重、拳擊與現代五項,改由滑板、衝浪、運動攀登等運動項目入替,因此逼得國際舉總必須進行改革。國際舉總利用這次在烏茲別克塔什干舉辦世錦賽,透過線上召開會員大會,當中做出了重大改革,中華舉重協會理事長特助張文馨參加了這次會議,同時也證實原本男子量級為61、67、73、81、96、109和109公斤以上級,女子49、55、59、64、76、87和87公斤以上級。變動後男子量級為61、73、89、102與102公斤以上級,女子為49、59、71、81和81公斤以上級。男子少了67、81、96、109和109公斤以上級,新增102和102公斤以上級;女子少了55、64、76、87、87公斤以上級,多了71、81和81公斤以上級。這次改革受創最深的就是大陸選手,尤其是東京奧運男子67公斤級諶利軍、男子81公斤量級呂小軍都被取消。郭婞淳所屬的59公斤量級成功保留,但將面臨原本54公斤量級和64公斤量級的跨級別挑戰,林敬能教練表示,雖然屆時競爭壓力會更大,但也考驗著選手的實力提升和突破,未來也將考驗著各國的運動科學和運動醫療,同時明年亞運和世錦賽也可能會採取新的量級賽制。
台灣新首富雲林起家廠區曝光!神祕鞋王張聰淵平時吃「員工餐廳」 買兩戶帝寶才曝光
美國媒體《富比士》公布「2021台灣十大首富排行榜」,台灣首富由全球第二大製鞋代工廠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奪下,然而張聰淵作風低調,發跡工廠隱身在雲林稻田間,身家背景鮮為人知。宏福集團的發跡工廠隱身在雲林稻田間。(圖/黃威彬攝)1948年出生的張聰淵,與妻子周美月育有2子1女,分別是長子張志邦、次子張育維、長女張文馨,張聰淵從事鞋業逾50年,所創辦的宏福實業發跡於雲林縣莿桐鄉饒平村,但現今工廠外觀斑駁、老舊,當地許多民眾都不相信田野間的老舊鐵皮屋竟孕育出台灣首富;據《ETtoday新聞雲》和《上報》報導,實際走訪該公司,發現廠區廣達一公頃。據了解,張聰淵一開始在雲林斗六市溝垻里一家代工鞋廠工作,後來至莿桐鄉設廠,位於斗六市的頂倢行與良興得協鞋業公司,均為採購單位,張聰淵90年代就將生產重心移往大陸,於廣東中山市設立集團總部,並將業務拓至越南、緬甸及多明尼加等,在多明尼加砸下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獲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估計在全球擁有超過10萬名員工。2013年宏福董事長張聰淵因投資多明尼加3500萬美元,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圖/翻攝自網路) 據報導,宏福實業在台灣排名第2,僅次於寶成工業,但宏福在製造加硫鞋(帆布鞋)的部分是第1大鞋廠,公司已成為Nike、Converse、Vans、Puma、UGG、Columbia和Under Armour等全球知名運動品牌的開發與製造服務供應商,年產值逾1500億,年產量超過1.6億雙鞋。向來生活低調的張聰淵,2014年時曾因購入2戶帝寶引發關注;當年他以「宏福國際」名義,從同業廣豐實業董事長賀鳴玉手中陸續買下「仁愛帝寶」8、12樓共2戶,總價破10億元;讓張聰淵成為台灣新首富的關鍵,就是旗下華利集團今年4月26日在深圳創業板掛牌,張聰淵身價暴漲,以資本淨值138億美元榮登「台灣首富」。張聰淵2014年時曾因購入2戶帝寶引發關注。(圖/報系資料照)儘管張聰淵財力雄厚,但員工指出,張聰淵生活儉樸,工廠上班時也會跟同仁一起吃員工餐廳,與基層員工並無隔閡。據30多年前曾在鞋廠工作的前員工高小姐表示,張聰淵是公司總經理時,就與員工非常親近,除了時常與員工們招呼問候外,沒有任何架子,印象中張聰淵算是很常與員工一起參與活動;另一名58歲的廖先生則表示,張聰淵對員工非常照顧,但因已離職多年,只記得後來工廠也有做手套等塑膠相關產品,不知後來工廠經營情況。張聰淵在社會責任的部分也不馬虎,每年都會捐款給工廠的所在地,協助改善當地生活;宏福實業2016年曾贊助越南女童阮氏巒250萬元的醫藥費,並來台接受3階段治療先天性下肢淋巴血管瘤,2018年也助越南5歲男童劉小弟(Luu)來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