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鏡湖
」 文化大學 張鏡湖 張冠群 董事會 張家基文化大學人事大異動 「管中閔任董事」教育部:正在審核中
文化大學傳出高層人事大異動,原校長徐興慶不續任,由副校長王淑音出任代理校長;董事方面則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成大校長蘇慧貞與前教育部長吳清基等人擔任。校方對此低調不願說明,但有關人士證實相關訊息皆屬實。教育部回應,董事資格正在審核當中。文化大學老董事長張鏡湖身故後,董事長懸缺已久,董事會與高層人事動態深受各界矚目,最後在今年8月士林地方法院裁定,由台大前副校長、大氣系教授陳泰然擔任該校第18屆臨時董事長,不過校友會仍無法接受,9月底召開記者會大力抨擊,家族與校友兩派仍僵持不下。由於董事會混局連帶影響到校內人事,文大校長徐興慶5月已表明不續任,確定由副校長王淑音二度出任代理校長,董事方面則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成大校長蘇慧貞與前教育部長吳清基擔任。對此,管中閔態度十分低調,僅表達建議詢問法院指派的董事長陳泰然;蘇慧貞未接聽電話;吳清基則說,確定有洽談過此事,但目前尚未接到通知,強調只要是正派經營辦學,都會認真協助把學校辦好。對於校內高層人士異動,校方態度十分低調,不願對外回應,但有關人士證實相關訊息皆屬實,並且新董事名單正待教育部核定,不過董事一職並無給薪,因此沒有違法兼職問題,學校已將名單送至教育部審核中。教育部回應,文大董事會因任期屆滿,於110年11月10日召開會議改選第19屆董事。教育部已在11月17日收到學校會報送改選資料,刻正依《私校法》等相關規定審核其程序及董事資格。至於兼任董事是否涉及法律爭議,教育部說明,國立大學校長為《公務員服務法》適用對象,如擬兼任私立學校董事,應依相關規定報經本部許可。言下之意即為沒有違法。
士院法官遭控擺爛不結案 積案一年當沒事、司法院不管?
今年3月23日是士林地方法院舉辦「國民法官」模擬法庭的日子,總統蔡英文為表示對「國民法官」新制的重視,在司法院長許宗力、士林地院院長蘇素娥等人陪同下,親臨士院旁聽,現場司法高官雲集、好不熱鬧,不過在士院風光辦活動的背後,卻有一件爭議已久、可能影響2萬多名大學生受教權案子,還躺在士院法官陳菊珍的檔案櫃裡,那就是至今延宕一年,仍不結案的文化大學董事會爭議案。提到陳菊珍,不少資深法官和律師都對她持保留態度,她曾在審理前憲兵中將陳筑藩共諜案時,竟讓陳走法官通道、躲避媒體採訪,讓輿論為之譁然,而她不管在民庭還是刑庭擔任法官期間,結案品質和速度都有爭議,讓法界印象深刻。文大法學院前院長許惠峰律師指出,陳菊珍擔任「教育部聲請選任文大臨時董事代行董事長職權抗告案」受命法官,從去年7月20日收案後,至今快滿一年了,在案件利害關係人和律師多次遞狀催促下,遲遲不結案,甚至一度不讓律師閱卷。此外,所有案件相關人士前後共遞了10份書狀,陳菊珍仍置若罔聞,就是不結案,直到最近向士院院長蘇素娥檢舉後,她才「動一下」,要求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不少法界人士認為,本案性質上是「非訟事件」,法官拖一年不裁定,在總統蔡英文和法院許宗力強調的司法改革口號下,備感諷刺。陳菊珍的消極不作為,急壞了不少文大董事會成員,因為文大董事任期到今年4月6日屆滿,依法須在4個月內選出新董事,但文大原有11位董事,前董事長張鏡湖過世後,剩下10人,表決校務事項時,經常出現5比5僵局,如不趕快委任臨時董事,8月6日前還是開不了會,校務又要繼續停擺,恐將影響文大2萬多名學生的受教權。許惠峰指出,司法獨立不代表可以司法怠惰,文大董事任期爭議已嚴重影響校務,教育部也知道,所以提出臨時董事名單,但陳菊珍視而不見,案子拖了一年不處理,「難道司法就讓一個怠惰的法官決定一所大學的命運?」
文大校友總會理事長黃有良遭罷免 董事長懸缺兩派角力再起
文化大學董事長難產,問題還未解決,最近兩派董事又因「董座」大位互相角力,昨(19)日文大校友總會召開會議,進行現任理事長黃有良罷免案,最後以18票比1票通過。由於黃有良身兼文大董事,加上不久前他才發出信件,點名前董事長張鏡湖之女張海燕謀奪董事長之爭胡作非為。此次他遭罷免,似乎讓文大董事會兩派角力煙硝味濃。根據了解,8月12日當天,時任文大校友總會理事長的文大董事黃有良以他署名,寫了一封「忠奸之辯」的信件給全體華岡人,信中直指張鏡湖之女張海燕是真正亂源,為奪董事長之位,「以權謀私、胡作非為」,更製造掏空校產等謠言說。呼籲在私校大學「自治」精神和創辦人遺願下,讓董事長合法產生。針對黃有良的指控,張海燕今日也發出1份6頁聲明稿澄清,指父親張鏡湖過世後,自己不斷遭到抹黑,也重申2年多前發現部分董事未將校產回歸學校,已請求司法進行協助調查,並附上相關文件來佐證。聲明稿最後,張海燕也態度強硬,「姑息就是魔鬼的幫兇!我將捍衛師生權益,絕不妥協!」
文大董事會流會 上百教職員恐領嘸薪水
文化大學上午召開董事會,審議文大及附設幼兒園109年度收支預算及補選董事長事宜,不過只有張海燕等5名董事到場,因此流會,由於董事長之位懸缺,從8月份開始全校百名教職員薪水發放成問題。以張海燕為首的董事發出聲明稿,期盼另外5位董事,能共同在8月13號開會,讓校務正常營運。根據了解,上午10時許文化董事會上,只有張海燕、彭誠浩、白省三、蔡政文及王寶輝等5人出席,另外5位未到場,因而流會。由於此次議題審議文大及附設幼兒園109年度收支預算,將影響到從8月份後到明年,一整年度的百名教職員薪水發放;為此,張海燕等董事發出聲明稿,希望8月13號再次召開董事會,呼籲董事出席,讓校務營運能夠正常。其實,文大前董事長張鏡湖去年過世後,董事會2派角力不斷,爭搶董事長之位,教育部原本打算介入,以官派方式解決爭議,但日前遭法院駁回。教育部提出抗告,此舉是為了維持文大校務正常運作。
派系角力爭產權恐斷炊?文大:不會讓學生沒飯吃
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去年11月25日過世後,董事會兩派對立嚴重,造成新任董事長難產,而派系恩怨延燒,本刊接獲消息指出,文大不僅收不到大忠館美食廣場每年近千萬租金,究竟誰來管理美食廣場也是一個謎團,未來可能隨時關門,將造成文化2萬5千多名學生吃飯都成問題。文大校方今回應,大忠館美食廣場將「照常營運、絕不斷炊」。請學生及家長放心。本刊調查,大忠館產權是屬於「華岡興業基金會」,美食廣場簽約以及租金由子公司「長泰」簽立收取收取,但去年3月長泰因違法設立,遭教育局來函要求撤銷,後續校方想介入取得簽約細節卻都未果,大忠館美食廣場隨時可能關門。再加上老董事長張鏡湖去年11月過世後,2派董事會角力不斷;學校鬥爭恐牽涉產權問題,學生憂心大人的鬥爭將危及到全校師生吃飯權益。對此,文大表示,大忠館美食廣場共有3個營運樓層。除3樓的便利超商及生活、文具、藥妝店外,1、2樓共有10餘家知名餐飲進駐、提供多種特色美食,1樓的自助餐廳更是讓學生「白飯吃到飽」。學生於此除可享受美食,還可一覽台北市美景。文大強調,之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時,為照顧學生生活所需,大忠館美食廣場仍照常營運,並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採取定時消毒、座位減半、拉大間隔等措施。因此,只要學生有需要,美食廣場就會持續營運,絕不會讓學生沒飯吃。
CTWANT 調查實錄》文大派系恩怨延燒 萬名學子恐斷糧
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去年11月25日過世後,董事會派系對立嚴重,造成新任董事長難產,而派系恩怨,使得文化收不到大忠館美食廣場每年的千萬租金,而美食廣場無人管理,隨時可能關門,文化2萬5千多名學生將來吃飯成恐成問題。
陽明山大亂鬥1/董事會派系爭權殺紅眼 文化大學萬名師生恐「哭夭」
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去年11月25日過世後,董事會兩派對立嚴重,造成新任董事長難產,而派系恩怨,使得文大收不到大忠館美食廣場每年近千萬租金,而是校內另一個「華岡興業基金會」子公司「長泰」所收取,但長泰因違法設立遭撤銷,等於美食廣場無人管理,隨時可能關門,文化2萬5千多名學生將來吃飯成恐成問題。「下個學期開始,文化的學生可能會沒飯吃。」就讀新聞系的Tom表示,最近聽到消息,因學校鬥爭牽涉產權問題,大忠館美食廣場隨時可能關門。他想起大忠館過去曾拉布條寫著「華岡興業之產權禁止進入」,擔心大人的鬥爭將危及到全校師生吃飯權益。多名學生因為擔心下學期可能會「斷糧」,憤而向本刊投訴文化大學董事會之間的爭紛,竟波及無辜的學生。(圖/張文玠攝)政治系大三學生Jack說,文化位處陽明山上,地狹人稠,每次吃飯總是萬人爭食,「比7月半大拜拜還可怕」。他說美食廣場共3樓層、有20多家廠商業者,提供各式餐點,不用外出就能解決民生問題。「希望學校紛爭不要連累無辜學生!」Jack直言。本刊調查,大忠館產權不屬於文化大學,而是隸屬「華岡興業基金會」。特殊的是,「華岡興業」設立用意是輔助文大辦學,籌措資金;「華岡興業」名下因此擁有學校「大忠館」及「大慈館」。根據內部人士指出,目前「華岡興業基金會」由執行董事張冠群把持,他同時也是文大董事會中的「反張派」,打算以大忠館美食廣場合約醞釀另一波風暴。面對外界指控,本刊記者多次聯繫張冠群,都未聯絡上他本人。記者嘗試聯絡其子張家基,並透過FB、IG等方式留言,同時致電「悠達天下」公司,接電話的一位女子表示,張總經理已經下班,無法聯繫上本人。中國文化大學,創建於1962年,創辦人張其昀博士曾任教育部長,多年辛苦辦學,成為私校著名品牌。(圖/報系資料照)
陽明山大亂鬥2/「地下老董」設立黑公司 美食街年租金近千萬收口袋
文化大學董事、「華崗興業基金會」執行董事張冠群,有「地下老董」之稱,他2012年進入「華崗興業」後陸續設立多家子公司,被前員工爆料用文大資金成立「黑公司」,收益都進自己口袋;其中「長泰」負責收取大忠館美食廣場年租金近千萬元,但遭教育局函文撤銷公司後,美食廣場可能關門,萬名學生面臨斷炊。本刊調查,大忠館美食廣場廠商由「華岡興業」旗下子公司「長泰」簽約,內部人士透露,美食廣場每年租金約為上千萬,但由於「長泰」未具備公司設立要件,遭人檢舉違法,去年3月14日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函文,要求撤銷。文化大學大忠館美食廣場裡頭有小吃、餐廳和超商,但因所屬單位「長泰」公司違法遭撤銷後,上萬名學生未來恐怕沒飯可吃。(圖/黃威彬攝)但「長泰公司」遭撤銷後,美食廣場與廠商所簽訂契約和租金收益,後續到底該由誰負責卻是一個問題?文化校方本想介入解決,但幾經波折都無法得知租約內容細節,懷疑「華岡興業」執行董事張冠群暗中搞鬼,甚至藉此脅持校方。本刊調查,張冠群目前是文化大學董事,他不但是文化元老,更深得前老董張鏡湖信任,由於兩人都姓張,甚至有傳聞兩人是父子關係,還有「地下老董」稱號。面對外界指控,本刊記者多次聯繫張冠群,都未聯絡上他本人。記者嘗試聯絡其子張家基,並透過FB、IG等方式留言,同時致電「悠達天下」公司,接電話的一位女子表示,張總經理已經下班,無法聯繫上本人。張冠群2012年進入「華岡興業」擔任執行董事後,以「華岡興業」的資源設立多家子公司,其中「長泰」因違法設立遭撤銷。(圖/讀者提供)
陽明山大亂鬥4/營運長臨陣倒戈 戳破「悠達天下」掏空文化真面目
曾隸屬文大推廣部下的單位「悠達天下」,為全國第2大線上學習機構,不過,由於此「黑單位」由文大付員工薪水,卻沒有任何收益和財報被學校盯上,30多名員工遭資遣後,「悠達」前營運長出來爆料,怒控公司負責人張冠群搞鬼,揭穿掏空校產真面目。本刊調查,文化推廣部下的「MOOCs」每月支薪上百萬,卻是付給「悠達天下」員工們的薪水,校方審財報時發現此「黑單位」,也沒有收益和財報提供,覺得奇怪,詢問該公司負責人張冠群,卻得到「公司在起步階段,沒賺錢」的答案。接著去年2月,校方意識到「悠達」暗帳太多,硬起來清算開鍘,資遣員工,當時鬧上新聞版面。豈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張冠群找人頭設公司,密謀轉賣「悠達天下」,還在白板上兵圖推演,包括分配新公司股份,並載明轉賣步驟,設立新公司,買下悠達公司後再將人員移轉。張冠群老謀深算,卻沒料到劉家齊陣前窩裡反,認為此舉違法不願配合,去年10月到台北地檢署告發張冠群涉嫌掏空文大資產,全案才曝光。「悠達天下根本是張冠群的家族事業,兒子當總經理,媳婦管財務,拿文大的錢開公司,實在很離譜。」劉家齊說。張冠群遭爆以文大資金設立「悠達天下」,成為全國第2大線上學習機構。(圖/翻攝畫面)文大資產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董事長張鏡湖去世後,校內氣氛詭譎,董事會派系角力持續拉鋸戰,今年2月24日選舉董事長未果,這也讓主管機關教育部介入私校,甚至不排除請法院指派董事長,解決僵局。面對劉家齊與外界指控,本刊記者多次聯繫張冠群,都未聯絡上他本人。記者嘗試聯絡其子張家基,並透過FB、IG等方式留言,同時致電「悠達天下」公司,接電話的一位女子表示,張總經理已經下班,無法聯繫上本人。
《鏡週刊》烏龍爆料連登12篇 文大董座:狗仔頭裴偉惡意抹黑告到底
私立文化大學(文大)校長遴選爭議持續延燒,文大董事長張鏡湖指控,號稱「狗仔頭」的《鏡週刊》社長裴偉,與「反張(張鏡湖)派」董事合作多次,1月至今,連登12篇不實報導惡意抹黑,連張鏡湖已過世33年的父親都遭受波及,無法好好闔眼長眠。張鏡湖目前已正式狀告裴偉及撰稿記者,誓言拖著91歲的老命訴訟到底!文大校長遴選爭議延燒近半年,「反張(張鏡湖)派」與「挺張派」持續纏鬥,導致校長當選人、台科大資管系特聘教授盧希鵬遲遲無法上任,部分文大教職員日前更發起「THE BETTER US」活動,呼籲教育部儘快解散董事會,儼然就是一場「文大之亂」。為利益 疑結合有心人據悉,「反張派」原本計畫在4月23日的董事會,繼續執行部分文大教職員口中的「攔湖行動」(拔掉張鏡湖的董事長一職),未料2位「反張派」董事李傳洪、林國賢當日卻未出席,並辭去董事職務,董事會因此通過「挺張派」的前校長李天任回任案,直接槓上「反張派」的盧希鵬,造成文大校長「鬧雙胞」,且連4月25日計畫主攻「攔湖行動」的董事會也胎死腹中。目前文大校長由教務長王淑音暫時代理。就在「文大之亂」剪不斷、理還亂之際,《鏡週刊》4月27日又以大篇幅報導,直指張鏡湖與文大董事間的交惡導火線,是因為張鏡湖去年7月以「強化教學研究空間」為由,挪用校務基金,購置文大創辦人張其昀(張鏡湖父親)墓地的產權。張鏡湖得知後相當憤怒,認為《鏡週刊》的惡意抹黑也是造成「文大之亂」的主因之一。張鏡湖指出,自1月15日起,《鏡週刊》連續在紙本及網路上,以「文大我家的」等標題,刊登12篇不實報導,影射他將文大視為家族產業,並據為己有,「我從沒有計畫要扶植自己的女兒(張海燕)接掌文化大學,我向來主張,只要學經歷夠資格,有足夠能力治校的人,未來都可能成為學校的領導人。」「這次文大校長遴選,我從未對盧希鵬講過一句批評或不好聽的話,純粹只是針對遴選過程中,董事刻意操作的不公平過程提出質疑。但《鏡週刊》竟然利用報導,一次又一次將我塑造成是自私自利,利用董事長職權力保家產的錯誤印象,很明顯就是刻意的。」月前張鏡湖已根據這12篇報導,狀告《鏡週刊》社長裴偉及撰稿記者涉嫌加重毀謗、妨害名譽,他痛斥,裴偉為了個人利益,竟結合特定人士,刻意執行令大眾誤解的不實報導,且宛如連續劇一樣,不停的進行抹黑,「我一定要透過法律制裁這些惡意人士。」扯亡父 指鹿為馬瞎掰針對遭《鏡週刊》指控涉嫌挪用公款,購置父親墓地產權一事,張鏡湖澄清,他父親過世已經快33年,完全是無中生有,「文大教學與校務向來分得很清楚,我從來未聽聞此事,更別說去操弄主導,他們(《鏡週刊》)也從未問過我回應,完全是斷章取義的烏龍。」「在(文大校長)遴選過程中抹黑我還不夠,竟然連我父親也要牽扯進來,實在讓人忍無可忍。」本刊調查,張鏡湖父親的墓地由文大總務長施登山負責。面對本刊詢問,施登山指出,「那塊山坡地大約2,500坪,《鏡週刊》竟只寫150坪,一開始就錯了,內容更毫無真實性。」他強調,張鏡湖幾十年來,不曾詢問過父親的墓地,更別說主導,《鏡週刊》完全沒有實據,簡直是指鹿為馬,錯誤百出!施登山解釋,文大40多年前(1975年)要擴建校園時,就買下該塊土地,當時張鏡湖父親還在世,後來他過世後,文大在該塊土地規劃近百坪,蓋成他的墓園,「文大是向一名張姓地主購買,2,500坪共分成4個地號,包括文教、道路及2處農地(山坡地保護區)。」據了解,由於文大向張姓地主購得土地後,礙於當時法令規定財團法人不能買賣農地,所以遲遲無法辦理土地登記,卻也間接衍生出日後的爭議,包括張鏡湖父親的墓園,「張姓地主過世後,由2位兒子繼承這塊土地,雖然後來法令鬆綁,文大可以辦理土地登記,然而,2位兒子卻不願承認父親與文大的交易,因此卡了好幾年。」施登山指出。鏡週刊 誤解相關法令施登山接著表示,張姓地主的小兒子過世後,因涉及遺產稅等問題,大兒子與文大鬧上法院,最後法院判決文大共同持份,擁有一半產權。「去年大兒子辭世,土地由孩子繼承,文大為了因應未來的校園擴建計畫,於是和對方展開談判。教育部是以整體校地來檢討學校容積率,所以校地愈大,容積率愈高,這就是我們要購回另一半土地的理由,根本不是單看一塊地。」根據公告現值,張家後代持有的1,250坪土地,市值約新台幣5億元,不過,其中只有500坪是文教用地。因此,雙方幾經協商後,同意以「購買加捐贈」的方式完成交易,文大最後以新台幣6,000萬元買到1,250坪土地,「我們認為以6,000萬元買到市價5億元的土地,非常划算,才提給董事會確認,沒想到一件好事,結果竟被周刊(《鏡週刊》)抹黑。」施登山說。施登山強調,「周刊(《鏡週刊》)說這塊地過於狹長而無法興建校舍,突顯他們對教育部法令根本不了解。另外,張鏡湖父親的墓園30多年前就存在,而且占地不到百坪,卻被抹黑成為花6,000萬元去買150坪墓地,根本就是顛倒是非,文大是用6,000萬元買到1,250坪的土地。」對於父親的墓地遭《鏡週刊》抹黑,張鏡湖無奈表示,自從校長遴選以來,每次召開董事會後,就有人立刻將會議資料提供給《鏡週刊》,報導內容卻每每斷章取義,從未查證,只是不停抹黑他,明顯是《鏡週刊》社長裴偉在特定人士授意下,把媒體當成打手,「根本就是共謀龐大的校產而來,請問裴偉和這些人是什麼關係?」搞烏龍 小S首波受害其實,被媒體界稱為「狗仔頭」的裴偉,擔任《壹週刊》總編輯、社長期間,就爭議不斷,甚至創作假新聞,前後共扛了200多件官司,他在離開《壹週刊》、創辦《鏡週刊》前,還連續刊登多篇道歉啟事,對象包括前副總統吳敦義等人。《壹週刊》初創時期,就以「露天搖頭性愛派對」為題,誣指藝人小S等人參加染毒的別墅泳池趴,等同利用煽情的假新聞打知名度、衝銷量,遭最高法院判刑定讞。此外,裴偉離開《壹週刊》前,《壹週刊》更因報導復興航空(復航)的「澎湖空難」與「南港空難」,鬧得滿城風雨,資深媒體人黃越宏公開痛批,裴偉的「沉淪」與「墮落」,造就一起令人不齒的媒體醜聞案,原來新聞並非「造假」而是「買賣」,更虧裴偉從《壹週刊》離職到《鏡週刊》擔任社長,根本就是「被創業」(被迫創業),而裴偉在新聞下標偏愛「關說」一詞,「莫非本身有此偏好?」當時,《壹週刊》指稱復航的失事客機原本就有瑕疵,恐造成失速墜毀。不過,檢方指出,《壹週刊》在報導前,裴偉與復航董事長林明昇已私下談好空難報導方向,復航並2度掏錢讓《壹週刊》記者到泰國參加模擬機測試,因此懷疑該篇報導是為了替復興航空卸責。為了挽回聲譽,《壹週刊》公開反擊檢方,表示採訪過程中的食宿、模擬機費用都是《壹週刊》支付,且報導是記者主動要做,更咬定檢方的說法只是要撇清沒有洩密,並向法務部嚴正抗議,但此動作被其他媒體解讀為「第四權施壓」。離開待了16年的《壹週刊》後,裴偉創辦《鏡週刊》,只是1年多來,又鬧出許多烏龍報導(詳見「裴偉《鏡週刊》烏龍一堆」表格),這次在文大校長遴選爭議中,《鏡週刊》又遭控伸出黑手搞烏龍,裴偉心中的「第四權」,似乎已成了快速豪取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