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度增強
」 颱風 氣象署今年氣候反常…歷史首次「11月4颱共舞」 睽違16年3颱登陸
氣候愈來愈反常!今年11月4颱共舞,是紀錄以來首次,而10、11月有2個颱風登陸台灣,是歷史上首次發生。而今年登陸的台灣總共有3個,也是睽違16年以來最多的一年,上次發生是在2008年。今年截至目前西太平洋已有25個颱風生成,更是首次在11月出現「4颱共舞」。氣象署海象氣候組氣候預報科長羅資婷指出,今年至11月,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生成總數與氣候平均值差異不大,但多集中在8月後生成,特別是秋季颱風生成數明顯偏多。據了解,今年10至11月有2個颱風登陸台灣,成為歷史首次發生,而今年登陸的台灣總數達3年,成為自2008年以來最多的一年。羅資婷說明,從過去的統計資料來看,全年3至4個颱風登陸台灣的情況並不罕見,不過近10多年來登陸台灣的颱風每年均不超過2個,甚至2020至2022年間出現連續3年無颱風登陸的紀錄,與長期平均相比,颱風登陸數量的確有所減少。太平洋上有4個颱風。(圖/中央氣象署)為何8月過後颱風生成數量明顯增加?羅資婷分析,可能是反聖嬰正在發展,赤道西太平洋海溫會較暖,而今年秋天的熱帶波動活動較往常顯著活躍,赤道西太平洋的暖海溫範圍更大,造就颱風容易生成的環境,同時颱風生成區域東移、距台灣更遠,使颱風在移行過程中強度增強,形成更具破壞力的颱風。此外,今年秋天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且向西擴展,導致颱風多沿副熱帶高壓的導引氣流向西或向西北移行,增加對台灣及周邊地區的潛在威脅。
東北季風增強「下周氣溫恐降至16度」 年底還有颱風「侵台機率曝」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明(2日、2日)兩天東北季風增強,桃園以北及東北部天氣稍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對此,氣象專家吳聖宇提醒,週二到週四(5日至7日)東北季風強度增強,北台灣白天高溫可能只剩下22至24度,夜晚清晨低溫也會降到20度以下,空曠地區甚至有可能降到16至18度間。此外,11月甚至到12月,還是有可能出現熱帶擾動比較活躍發展的情況。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今早發文指出,「週末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局部有雨,夜晚清晨溫度較涼」強颱康芮襲台後,這個週末假期(2日至3日)恢復到典型的東北季風天氣型態,由於東北季風夾帶的水氣並不多,因此預估帶來的降雨有限,預報資料來看只有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東北角、宜蘭、花東沿岸局部區域會有些短暫陣雨機會,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是多雲或晴的天氣,雖然天氣良好適合出遊,但是因為颱風過後許多區域仍有潛在的危險性,海邊的風浪也還是很大,建議還是暫時先不要前往會比較安全。溫度方面,吳聖宇說明,東北季風帶來較涼的空氣,週末期間在北部、東北部以及花蓮一帶的溫度較為偏涼,白天高溫24至27度,中部、南部以及台東地區還是較為偏暖,白天高溫仍有機會超過30度或以上,南北之間有溫度上的差距,南來北往的朋友可能要留意一下。夜晚清晨則是在中北部、東北部、花東縱谷內空曠地區溫度會比較偏低,吳聖宇提醒,可能有20度上下的低溫出現機會,雖然感受上還不到冷,但是這個溫度已經算是有涼意了。南部空曠地區的低溫也有機會降到20至22度左右,預期在中南部、台東一帶的日夜溫差變化會比較大,早出晚歸的朋友要多加注意穿著,以免著涼感冒。吳聖宇續稱,展望到下週,目前來看東北季風仍將持續影響台灣,可能要持續影響下週一整個禮拜的天氣,其中週二到週四(5日至7日)這幾天東北季風的強度會比較強一些,預期迎風面的大台北、基隆北海岸、東北角、宜蘭到花東一帶下週將持續會有短暫陣雨,其中季風較強的時候局部單點的降雨會比較多,不過整體來看水氣並沒有很明顯,因此降雨量應該都不至於會太大,迎風面以外其他地方的天氣就比較穩定,大致以多雲或晴為主。溫度方面,吳聖宇特別提醒,下週北台灣的溫度將會持續偏涼,尤其週二到週四季風較強的時候,溫度會更低一點,白天高溫可能只剩下22至24度,夜晚清晨低溫也會降到20度以下,空曠地區甚至有可能降到16至18度間,感受上應該會頗有涼意。中南部的溫度也會較為下降,不過大致仍是日夜溫差較大的型態,白天高溫大約28至30度,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也有可能降到20度或以下,早出晚歸的朋友務必要多加留意。至於南邊的熱帶擾動部分,吳聖宇分析,下週在菲律賓以東的低緯度洋面預期仍可能有擾動發展,並且靠近菲律賓一帶的機會,不過預報比較分歧,因此實際情況還要觀察,是否影響台灣也都還言之過早。今年因為逐漸轉為反聖嬰現象海溫的關係,南海、菲律賓一帶的洋面海溫偏暖,因此吳聖宇預期,11月甚至到12月都還是有可能出現熱帶擾動比較活躍發展的情況。其實西北太平洋到南海這個區域一年四季都會有擾動或颱風發生,只是如果海溫偏高,擾動發展比較活躍,尤其是活躍區域可能比較接近台灣南邊海域的話,就要留意是不是對台灣天氣會有影響,即使擾動本身沒有很靠近台灣,也要留意會不會跟東北季風產生交互作用的異常降雨現象。針對颱風,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也分析,氣候平均而言,11、12月西北太平洋還有3個颱風生成,若模式未來有颱風生成的模擬也「不用意外」。不過,此時東亞陸塊已經變冷,所以颱風靠近時就會快速減弱,不然就是在洋面上早早迴轉,或偏南通過菲律賓,因此侵台的機率統計上僅為0.1%。吳德榮也補充,這時生成的颱風侵台機率雖然很低,但對天氣有間接影響的機率還是高的,這也是為何仍需密切關注熱帶擾動的活動。
「今年最胖」強颱康芮來了!12縣市警戒 預計北部下午列陸警
強颱康芮持續增強,成為今年最胖的大型侵台颱風,12縣市列陸警範圍,氣象署預計下午列入北部,到時候全台都在範圍內。而氣象署也發布對8縣市發大雨特報。氣象署預報員朱美霖說,康芮過去3小時強度增強,中心最大風速每秒53公尺,暴風半徑320公里,預計31日中午中心靠台灣東方近海,30日晚間到1日清晨影響最大,北、東半部也會有明顯降雨,晚間雨就會變大。朱美霖表示,估暴風圈31日凌晨觸陸,碰到台東和恆春半島,中午前到傍晚,花蓮附近也會有強風,當颱風中心移到中央山脈以西,中南部雨也會變強。氣象署指出,根據最新資料顯示,第21號颱風過去三小時強度略為增強、暴風圈亦略為擴大,目前中心在鵝鑾鼻東南方海面,向西北移動,其暴風圈正逐漸進入巴士海峽,將對臺中以南及東半部地區構成威脅。氣象署提醒,臺灣各沿海及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易有長浪發生,各海面及巴士海峽風浪亦將逐漸增大,易有3至5米以上浪高,尤其東部、東南部沿海及蘭嶼浪高可達6米以上,請避免前往海邊活動。氣象署表示,颱風外圍環流影響,30日至31日宜蘭縣山區及花蓮縣山區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地區及臺北市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桃園以北地區、恆春半島、蘭嶼、綠島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瞬間大雨,山區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大豪雨地區:宜蘭縣、花蓮縣。
潭美颱風讓東北季風增強 專家:北部、東半部雨勢明顯
輕颱「潭美」於22日2時生成,預計將向呂宋島及南海移動。天氣風險公司的資深顧問吳聖宇指出,這次潭美颱風的預報調整速度相當迅速,目前已逐漸接近菲律賓東方海面。然而,隨著23日東北季風強度增強,受到影響的台灣地區包括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蘭和花蓮北部,降雨會相當明顯。24日,基隆北海岸、東北角及宜蘭地區可能會出現豪大雨的情況。吳聖宇在臉書「天氣職人-吳聖宇」表示,近期的衛星雲圖顯示,潭美颱風的雲層正朝菲律賓方向擴展,颱風環流呈現東西向的狹長形狀,颱風中心持續以偏西到西南西的方向移動,逐漸接近菲律賓東方海面。目前的大氣環境中,西風槽將會通過長江下游並持續向東移動,由於槽線比前幾天預報來的要淺,對潭美颱風的影響就相對減弱,預估僅會讓潭美速度略微放慢,但颱風行徑方向依然是往西穿越呂宋島,接著繼續受高壓脊引導,往南海、越南沿海方向移動。吳聖宇預估,22日晚間,北方的大陸高壓前緣將往南延伸至台灣附近,並隨著東北季風增強,迎風面地區的降雨也會逐漸增加。23日,大陸高壓將持續帶來東北季風,同時潭美颱風也正往呂宋島靠近,兩者之間會形成較明顯的氣壓差,造成東北季風的強度更強。迎風面包括北海岸、東北角、大台北東側山區、宜蘭和花蓮北部的地形,將開始出現較大的降雨量。吳聖宇指出,24日颱風將通過呂宋島進入南海,這時颱風北側偏東至東南風將湧入台灣東部海域,與北方的大陸高壓所帶來的東北季風交會。雖然這種共伴效應並不明顯,但桃園以北、大台北、宜花甚至台東一帶仍將有顯著降雨,特別是在基隆北海岸、東北角至宜蘭地區,可能會出現豪大雨。接著,25日北方的大陸高壓將持續推動東北季風向東移動,降雨較大的區域將轉向東半部,而大台北和宜蘭的降雨會逐漸減少,但花東地區和恆春半島的雨勢仍然會較強。到了26日和27日,迎風面地區仍可能出現局部短暫陣雨。吳聖宇還說,菲律賓以東到關島一帶將發展另一個擾動系統,後續變化還有待觀察,大致以北上的趨勢為主。
民調顯示4成7贊同賴總統施政 4成4反對提名姚立明
台灣民意基金會17日公布最新民調結果,對於賴政府近來發布的人事案,四成四大致上支持賴政府任命賈永婕擔任台北101董事長、陳世凱出任交通部長不受社會多數歡迎、多數民意反對賴總統提名姚立明出任司法院副院長及大法官;對於賴清德總統處理人事安排及政策的方式,四成七大致贊同、三成九不贊同。民調詢問:「賴清德總統上任已三個多月。一般說來,您贊不贊同他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包括重要人事安排與政策?」結果發現:15.1%非常贊同,31.5%還算贊同,26%不太贊同,12.5%一點也不贊同,11.3%沒意見,3.7%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四成七大致贊同賴清德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三成九不贊同,一成五沒意見、不知道。贊同者比不贊同者多8.1 個百分點。基金會董事游盈隆分析,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方式的人比不贊同的人只多出8.1個百分點,與上個月比減少了7.2 個百分點,可以說是一個嚴重的警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個月,非常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方式的人回升5 個百分點,還算贊同者減少5.1 個百分點。顯示過去一個月,他的民意支持規模不變,但強度增強,已恢復到七月的水平。對賴政府任命藝人賈永婕擔任台北101董事長,結果發現:11%非常支持,33.1%還算支持,16.5%不太支持,8.3%一點也不支持,22.7%沒意見,8.3%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四成四大致上支持賴政府任命賈永婕擔任台北101 董事長,二成五不支持,三成一沒意見、不知道、拒答。支持比不支持多19 個百分點。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這項發現透露了一個訊息,那就是,這是一個還算受社會歡迎的人事安排。卓內閣前交通部長李孟諺因婚外情請辭,由原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接任,引發議論,民調詢問,「覺得陳世凱出任交通部長是否適當?」結果發現:2.8%非常適當,22.3%還算適當,23.5%不太適當,13.1%一點也不適當,24.1%沒意見,14.2%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對原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出任交通部長,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二成五大致上覺得適當,三成七覺得不適當,三成八沒意見、不知道、拒答。游盈隆指出,陳世凱出任交通部長不受社會多數歡迎。箇中原因為何?值得深思。民調詢問:「賴清德總統最近提名前新黨立委姚立明出任司法院副院長和大法官,在野黨強烈反對。一般說來,您是否贊成這項人事安排?」結果發現:10.5%非常贊成,23.9%還算贊成,24.1%不太贊成,19.9%一點也不贊成,14.4%沒意見,7.2%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三成四大體上贊成,四成四不贊成,二成二沒意見、不知道、拒答。不贊成比贊成多10 個百分點,多數民意反對賴總統提名姚立明出任司法院副院長及大法官。訪問期間是2024 年9 月9-11 日,共三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採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dual-frame random sampling),市話70%,手機30%。有效樣本1016 人,市話710人,手機306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3.07 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財團法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簡稱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
貝碧佳颱風最新路徑曝光!「這兩日」對台灣影響最大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第13號輕度颱風「貝碧佳」(Bebinca)於昨(10)日晚間生成,預測向西北朝琉球前進,依路徑顯示,15日有可能來到台灣北部、東海附近,侵台機率低。週末,台灣東側有水氣移入,會帶來不穩定的天氣,午後容易出現局部短暫陣雨。中央氣象署昨日晚間宣布,位在關島附近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TD14,昨晚8點已發展為今年第13號颱風「貝碧佳」,預測未來往西北轉西北西朝琉球南方海域移動。今日凌晨2點氣象署更新貝碧佳資訊,中心位置在北緯 13.2 度,東經 144.0 度,以每小時27公里速度,向西北進行。氣象署指出,未來一周台灣仍處於低壓帶內,雲量較多且易降雨,各地高溫普遍在32度左右。14至17日受低壓帶影響,水氣多,天氣不穩定;周末吹東北風,迎風面的北東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午後亦有短暫雷陣雨。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目前,在西北太平洋海域上,共有1個熱帶性低氣壓TD14及1個颱風貝碧佳。TD14,今日仍有增強為颱風的機會,不過,就算是強度增強為颱風,也是個短命颱,很快就會再減弱。因為,中心就快登陸中國大陸華中的浙江一帶;對我臺灣已無影響。」林得恩指出,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含蘭嶼、綠島)、恆春半島及馬祖先會有長浪發生的機會;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間歇性強陣風及局部性短暫陣雨,其它地區則維持為多雲,午後局部地區仍有短暫雷陣雨機會。台灣風、浪最顯著的時間點為15、16日。林得恩評估貝碧佳15、16日最靠近台灣。(圖/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小犬颱風「一不小心變瘋狗」…估會持續增強 全台明顯降雨時間曝
今(2日)東北季風影響,基隆北海岸、台灣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桃園以北地區為短暫陣雨後多雲,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午後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氣象署預報,今(2日)東北季風影響,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整天有零星短暫陣雨的機會,桃園以北地區上半天有局部短暫陣雨,但下半天轉多雲偶透光的天氣,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留意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溫度方面,清晨夜晚低溫約25到27度,白天高溫桃園以北及東半部地區約在30、31度上下,感受上較為舒適,其他地區仍有32到34度左右的高溫,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外出請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至於第14號中度颱風「小犬」,凌晨2時距離鵝鑾鼻東南東方約860公里,向西北轉西進行,強度有增強的趨勢,正密切注意中。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小犬已經增強為中度颱風,前方發展環境還不錯,預估會持續增強,巔峰強度可達中颱前段班,小犬體型滿大的,隨著強度增強,紮實的環流還會再擴大,「一不小心變瘋狗,一種形容而已不要罵我。」氣象專家林得恩則在粉專《林老師氣象站》提到,小犬很不乖,中心準備登陸,根據今晨歐洲ECMWF系集數值預報產品顯示,迄今不到48小時,小犬颱風路徑預報已經向北修正調整300公里以上,並有機會繼海葵颱風後,成為今年第2個颱風中心登陸的颱風。小犬颱風預測路徑。(圖/翻攝自臉書/林老師氣象站)林得恩分析,依此颱風運動路徑,對台灣影響將會加劇並擴大,花蓮以南及南投、雲林以南的暴風圈侵襲機率都提昇在60%以上,台東、高雄、屏東、綠島及蘭嶼更在70%以上,由於降雨型態持續,所帶來的累積降雨量相當驚人,北部、東部、東北部、東南部及南部都是小犬颱風所可能肇致的降雨熱區,降雨可能都在豪雨等級以上。林得恩指出,小犬颱風不只海上颱風警報及陸上颱風警報會發布,颱風中心還會登陸,如果,颱風移動路徑、移動速度及強度大小不改變的話,評估明(3日)清晨階段,就會針對小犬颱風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隨後,當日中午至下午階段,緊接發布陸上颱風警報,評估4日至6日,將會是颱風風雨最大階段。
海葵颱風最快明發海警!氣象局估明轉中颱 若走這路徑「強度相當可觀」
輕颱海葵持續逼近本島中,氣象局預估會於1日白天發布海上警報,且1日傍晚到入夜有望增強為中颱,預計將於1日晚上到2日離台灣最近。臉書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指出,若依照美國模式預測的路徑走,海洋熱含量屬中等至偏高,海葵的強度將相當可觀。氣象局預估,輕颱海葵未來的強度是輕颱上限至中颱下限,將於1日晚上到2日離台灣最近,若暴風圈夠近,不排除會發布海上警報,時間點可能在1日白天,但因為海葵環流不大,路徑若稍微偏北,可能就不會發布警報。1日至2日受到海葵環流影響,北部地區及馬祖降雨較明顯,且各地都有短暫陣雨,基隆北海岸、東半部、綠島、蘭嶼會有長浪發生。「觀氣象看天氣」則表示,海葵颱風在之前受較強風切的干擾,因此強度增強的幅度受到限制,最新的觀測資料顯示風切已降低,發展出來的深對流更接近中心位置,型態更良好。此外,若依歐洲模式預測的路徑走,海洋熱含量屬於中等,整體看來強度仍會持續增強,但是如果依照美國模式預測的路徑走,海洋熱含量屬於中等至偏高,尤其台灣東方海面海洋熱含量非常高,海葵的強度將相當可觀。臉書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指出,若依照美國模式預測的路徑走,海葵的強度將相當可觀。(圖/「觀氣象看天氣」)
首次發現!西邊界流會隨暖化而增強 台大團隊研究登國際頂尖期刊
台大地質系博士生陳玟卉與地質系副教授任昊佳率領的國際團隊,利用珊瑚同位素紀錄,首次發現西邊界流隨全球暖化加強,證實其對太平洋以及全球氣候的重要影響,此發現在6月26日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Geoscience》。熱帶西太平洋是全球最大的暖池,具有強烈的大氣對流過程,也是颱風的主要生成源地、聖嬰現象發生的重要場所,對全球熱帶和台灣氣候具有重要的影響。其中位於南太平洋的索羅門海提供副熱帶海洋與赤道海洋連結的重要環節,西邊界流將上層海水從南太平洋通過索羅門海傳輸進入赤道,成為赤道潛流的主要海水來源,進一步調控赤道海表溫度以及聖嬰、反聖嬰活動。但限於衛星和儀器等觀測資料的短期性,索羅門海的西邊界流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究竟是增強還是減弱,目前學界還不清楚。任昊佳表示,團隊發現索羅門海珊瑚骨骼中所保存的氮同位素(15N/14N比值)對於副熱帶與赤道水團的交換非常敏感,因此可以用來記錄西邊界流的強度變化。利用來自所羅門海的珊瑚記錄,這個研究首次說明南太平洋西邊界流自20世紀以來隨全球地表溫度上升而明顯增強,造成赤道潛流的強度增強。任昊佳說,珊瑚記錄同時顯示出強烈的10年震盪周期性,表明西邊界流的增強時期對應於東赤道太平洋海表溫度上升的時期,這個觀測結果直接證實大氣海洋模式中所預測的西邊界流控制赤道海洋熱量平衡的重要作用。
南瑪都持續膨脹中 強度增強對台灣影響曝光
颱風「南瑪都」膨脹中,根據氣象局表示,週六以後受到南瑪都環流間接影響,北台灣水氣增加、降雨機率提高,偶爾有局部陣雨,其他地區有午後雷雨。受到南瑪都環流影響,北台灣降雨機率提高,偶爾有局部陣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有午後局部雷雨。(圖/氣象局)中央氣象局表示,明後天的天氣與今日類似,各地山區、東半部有午後雷雨,西半部清晨有陣雨。週六到下週一受到南瑪都環流影響,北台灣降雨機率提高,偶爾有局部陣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有午後局部雷雨,週日及下週一的清晨環境水氣偏多,中南部有零星陣雨,白天降雨就會緩和。南瑪都持續膨脹中,未來強度會更強,不過對台灣影響不大。(圖/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另外,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貼出南瑪都的水氣雲圖,可見南瑪都整坨都是潮濕的橘紅色水氣,內容指出,「西南季風延伸到西北太平洋,讓南瑪都獨享大量水氣能量,目前穩健增強中,未來範圍還會再擴大」。目前西北太平洋上剩下兩個颱風,包括梅花和南瑪都,而今年第13號颱風莫柏已減弱為低壓,不過在南瑪都所在位置,下週可能會再有其他熱帶系統發展,未來移動路徑還無法確定,須持續觀察。
「軒嵐諾」襲台!入夜強風豪雨 南靖部落40戶80人「預防性撤離」
中颱「軒嵐諾」逼近台灣,中央氣象局今日持續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由於強度增強且暴風圈略為擴大,預測今晚入夜之後至明天上半天是暴風圈離台灣最近的時候。憂心原民安全問題,三峽警方會同區公所、新北消防局、軍方等共14人,今天上午前往「南靖部落」進行勸導撤離,約下午1時許,總共40戶80人陸續撤離完畢。警方表示,中颱「軒嵐諾」逼近台灣帶來間歇性強風大雨,入夜後恐怕影響低漥地區住民安全,特地調派警力配合新北市府原民局、鶯歌區公所、新北市消防局、陸軍汽機廠等單位共14人,上午前往三鶯大橋下方之「南靖部落」向40戶80位居民進行勸導撤離。據了解,勸離工作於下午1時10分完成,過程順利,其中5人安置於玉山旅行社,另外75人則自行投靠親友,警方已在現場拉起封鎖線,以防深夜災情傳出民眾誤入。
強颱軒嵐諾未來路徑出爐 專家揭「直撲台灣」關鍵時間點:別大意
強颱「軒嵐諾」逐漸合併南方的熱帶低壓,未來12小時可能是最強的時候,不排除9月2日上半天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周四到周六可能是最靠近台灣的時間,許多國家都預測路徑都是「V轉往北,不侵襲」,不過也有國家預測「V轉往西,直撲台灣」。對此,氣象專家也指出「明天晚上是關鍵」。中央氣象局表示,軒嵐諾颱風下午2點位於台北東方780公里的海面上,向西南朝琉球南方海面前進,今天晚上移動到琉球南方海面後,由於導引氣流較弱,移動速度將逐漸放慢,預計在此海域緩慢行進一段時間之後再北上,未來極有可能影響到台灣北部及東半部海面,發布海上警報的機率大;此外位於琉球東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以偏北的方向移動,預計未來將併入「軒嵐諾」颱風的環流之內。軒嵐諾颱風未來路徑。(圖/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賈新興提到,依目前路徑來看,軒嵐諾颱風可能是今年第一個對台灣有威脅的颱風,各國預報路徑往西修正,跟右側的太平洋高壓有關,高壓如果東退比較快,威脅就減低;但高壓如果不退反增強西伸,颱風威脅就加大。多數國家預測,是貼近各國及氣象局的官方預報路徑,另一種是朝台灣東部近海或本島移動的趨勢,關鍵時間點大約是明天晚上左右,不論颱風最後的影響如何,事先做好萬全的準備,才是面對颱風的最佳利器。各國預測模式。(圖/翻攝自賈新興臉書)臉書「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 」也提醒,軒嵐諾颱風逐漸南墜,今晚起幅度更大,周五南墜最低點後,緩步北上,北轉位置、角度很關鍵,強度增強、暴風圈擴大。周六、日暴風圈掠過東部近海,非常貼近北宜陸地,尚未正式北上前,對台灣陸地威脅、直撲的機率一直都有,千萬別大意。
今防午後雷陣雨!周五水氣增 周六起梅雨鋒徘徊伴隨「劇烈天氣」
今(2日)鋒面逐漸北移,台灣西半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東半部地區午後亦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午後各地並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第3號颱風「彩雲」對台無威脅,不過,周五(4日)其殘餘水氣接近台灣,不穩定度提高、午後對流因此增強。氣象局指出,今(2日)鋒面北移離開台灣,天氣逐漸回穩,各地轉為多雲可見陽光,西半部少部分地區,仍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各地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的天氣,北台灣午後降雨比較明顯,留意午後雷陣雨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各地高溫回升,西半部高溫約33至35度,東半部30至32度,感受上稍微悶熱些,請多多補充水分。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2日2時)中央氣象局「路徑潛勢預測圖」及最新(1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系集模擬顯示,第3號颱風「彩雲」,大致在呂宋島北轉,受菲律賓地形破壞,進入巴士海峽時已減弱為熱帶低壓;再轉向東北,結構持續受垂直風切破壞,對台無威脅。不過,周五(4日)其殘餘水氣接近台灣,不穩定度提高、午後對流因此增強。最新(2日2時)中央氣象局「路徑潛勢預測圖」(左)及最新(1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系集模擬(右)顯示,第3號颱風「彩雲」,大致在呂宋島北轉,受菲律賓地形破壞,進入巴士海峽時已減弱為熱帶低壓;再轉向東北,結構持續受垂直風切破壞。(圖/翻攝自「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吳德榮分析,最新(1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2日)「梅雨鋒」減弱北移,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降雨範圍略較昨日縮小、午後局部地區仍有較大雨勢,應注意;明(3日)「梅雨鋒」已在北部海面,天氣相對空檔,白天炎熱,注意防曬、防中暑;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周五(4日)「彩雲」殘餘水氣接近,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對流強度增強,有較大雨勢;未下雨前、天氣悶熱。最新模式模擬顯示,周六(5日)清晨起至下周一(7日)「梅雨鋒」再度南下並在台灣附近徘徊,伴隨「劇烈天氣」(雷擊、強風、瞬間強降雨…)及大量降雨,應注意天氣變化及氣象局的特報。下周二(8日)「梅雨鋒」逐漸移向北部海面,天氣不穩定,午後有「強對流」發生的機率,仍應注意。雖然一直以來,「紓解旱象」是眾望所歸,但切莫忽視「劇烈天氣」,可能帶來的災害。
原因曝光!超強寒潮襲陸 「極地渦旋」在作怪
整個大陸這一波寒潮大地像冷凍庫,冷成這樣,究竟是為什麼?大陸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第一就是北極海冰減少,極地渦旋減弱,冷空氣隨之南下。而這是強寒潮發生的背景。第二個原因是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反聖嬰現象(大陸稱拉尼娜事件),對大陸冬季氣候有明顯影響。宋連春指出,北極可以說是冷空氣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冬季冰上大拉網捕魚是新疆烏倫古湖的傳統捕魚方式,出水的魚很快被冷凍。(圖/新華社)反聖嬰現象 全球低溫影響大陸的冷空氣最初源地來自北極,盤踞在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會將冷空氣「鎖」在極地。同時,北極地區又是全球氣候變化回應最敏感的區域,其地表氣溫的增暖速度是全球的2倍到3倍,這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2020年9月北極海冰達到歷史第二少,極地渦旋減弱、分裂,偏向歐亞地區,難以「固定」冷空氣而由其南下。近期北美地區偏暖和歐亞地區偏冷都與此相關。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是強寒潮發生的背景。圖為大陸北極科考隊觀測冰雪厚度。(圖/新華社)宋連春說,一般而言,受聖嬰現象(大陸稱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暖冬概率較高;受反聖嬰現象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反聖嬰現象會有利於冷空氣從高緯度地區南下,同時,影響大陸的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也會發生變化,難以阻擋冷空氣南下。幾十年來 陸冬季趨暖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宋連春表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畢竟冬季還沒有過完,暫不能下定論。從過去幾十年全大陸冬季平均氣溫的歷史序列來看,宋連春指出,整體呈增暖趨勢,並且1980年代以來,多數冬季氣溫都較常年同期偏高。在近十年以及2010年、2011年、2012年冬季都比常年同期明顯偏冷,其中最冷的是2011年冬季;2017年和2018年冬季全大陸平均氣溫基本接近常年同期,這兩年大陸北方和南方地區都出現了較大範圍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的特徵。今冬確實像大家感受到的那麼冷嗎?宋連春說,根據大陸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全大陸平均氣溫為-4.4℃,較常年同期氣溫(-3.8℃)偏低0.6℃,為2000年以來第6冷。具體來說,今年冬季以來,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雲南、黑龍江西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1981年至2010年平均)偏高外,全大陸其餘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尤其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偏低2℃以上。全球暖化 極端冷頻發根據大陸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後期大陸還會有冷空氣活動,可能達不到過去這幾次籠罩全大陸型寒潮的強度,但冷空氣活動還是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宋連春說,極端冷事件頻發,正是對全球變暖的典型回應。從長期變化趨勢來看,氣候變暖已經導致了極端事件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