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芳
」 離岸風電 風力發電9000億「打水漂」…離岸風電國產化跳票 產發署回應了
112年底離岸風電國產化情形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台電多花9000億元購買離岸風電,原期待建立本土產業鏈,創造1.2兆元產值,但是依據審計部決算資料,離岸第二階段遴選的西部海域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允能二期達標,9座進度皆落後,其中海峽一期風場本土化目標僅達2成。審計部批評,經濟部產發署態度過於消極。能源專家則說,歷經多年推動,卻看不到海外市場在哪裡,那麼多錢是白花了。歐盟狀告WTO 經部朝開放研議歐盟7月底狀告世貿組織(WTO),指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違反WTO規定,要求台灣須在60天內提解決方案。經濟部官員低調表示,會持續與歐盟及WTO溝通。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說,會朝開放方向研議,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面臨轉折。經濟部對離岸風電依產業發展項目,分為風力機製造與水下基礎等20項,在推動與導入時程,從2021至2022年是前置期、2023年是第一階段、2024至2025年是第二階段。在離岸風電的第一、二階段,台電每度平均花5.7元收購電力,20年合計花2兆元,扣除平均購電成本後,多花9000億元。台電配合購電 已花2兆元當時政府信誓旦旦可創造1.2兆產值、2萬個工作機會,但根據審計部決算報告,在第二階段遴選的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有允能二期的塔架、水下基礎及陸上變壓器等達到20項零組件100%國產化,其餘9座都未達標。沃旭大彰化東南與西南等2座風場,國產化達成率8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彰芳一、二期,與西島、中鋼的中能則是3成跳票。海峽一期竟有16項目、高達8成未完成國產化承諾。即使達標率較高的開發商,其實也是政府「開後門」,以成立產業基金,做替代方案繞彎達到,並非如得標承諾的採購國產貨。例如沃旭大彰化風場水下基礎與基樁,因國內廠商沒有足夠能量承接訂單,無法做到100%國產化,最後只得由經濟部前部長沈榮津同意提出國內無產製證明後,開發商成立產業基金輔導次級供應商、電銲人才,與設立機艙組裝廠等替代方案,勉強過關。審計部更指出,監察院2022年糾舉經濟部產發署,對部分風場開發商提出因有短期交貨需求,以利取得「無產製證明」,就可自國外進口,產發署做為主管機關,對「無產製證明」卻無規範,過了1年,還是提不出相關規範。海外市場打不開 只打造世紀鋼能源專家陳立誠批評,花大錢買離岸風電,結果只培養了一家做水下基礎鋼構的世紀鋼,但拿的仍是台電付給外商的電費,根本沒賺到外匯。陳立誠直言,台灣想到國外賺離岸風電錢是不可能,歐商風電很強,不需要台灣,亞洲市場太小,光大陸就把你打死,對岸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太強了,亞洲第一艘工作船就是大陸建的,越南在發展離岸風電 也有自己的供應鏈,為何買台灣產品。產發署解釋,9座風電場未達標,是因相關零組件國內無產製能量,或受新冠疫情影響。該署指出,海峽一期風場已提報予能源署,考量是否裁罰。海峽風場則說,因接手較晚,現在達不到國產化,未必不能符合,會持續努力。經濟部官員表示,二階強制要求國產化,但在第三階前2期降至60%、開發商自選組合,明年第3期,會再朝更鬆綁方向走。
中信金控持續參與國際倡議並提出解方 擔任PCAF亞太區主席 永續年會分享再生能源專案融資經驗
迎世界地球日,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今(21)日參與「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行動年會」,與產、官、學界專業人士交流永續發展議題,分享參與國際倡議組織之經驗,並於永續創新論壇中說明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成功推動再生能源專案融資發展的關鍵因素,展現對永續發展的支持。 「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行動年會」由5%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臺主辦,中國信託金控幕僚長暨發言人高麗雪出席開幕儀式、中國信託銀行企業融資處副總經理李靜婷擔任永續金融創新論壇講者。高麗雪幕僚長表示,中信金控持續發揮金融影響力,支持多項國際倡議,現任碳核算金融聯盟(Partnerships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 PCAF)亞太區主席,提供風險管理實務經驗,參與倡議機構框架及方法學制定小組供全球金融業遵循及參考。「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行動年會」今日登場,中信金控幕僚長暨發言人高麗雪出席開幕儀式、中信銀行企業融資處副總經理李靜婷擔任永續金融創新論壇講者。/中信金控提供中信金控意識到財務碳排盤點的重要性,率先臺灣同業加入PCAF,持續擔任亞太區主席。PCAF上(3)月召開第一季線上會議,包含臺灣、日本、韓國、澳洲、馬來西亞等地超過80家金融成員機構成員共同參與,討論甫於上月發布的《不動產營運溫室氣體盤查和報告技術指南》,補充規範不動產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相關之方法學,提供金融機構透明一致的測量核算指引;中信金控更是PCAF全球核心小組唯一亞洲成員,與全球21家標竿金融業共同制定第二版「金融業全球溫室氣體盤查和報告準則TheStandard」指引,預期將協助全球總資產逾89兆美元、參與PCAF之382家金融機構進行財務碳排盤點及減量,共同努力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中信銀行企業融資處副總經理李靜婷擔任「地球解方2023永續設計行動年會」永續金融創新論壇講者,分享再生能源專案融資經驗。/中信金控提供李靜婷副總經理則進一步分享,隨著永續意識興起,中信銀行藉由投融資實踐影響力紅利(ImpactAlpha)的願景,不遺餘力地參與赤道原則謹慎評估高汙染產業,協助客戶因應供應鏈購買綠電。中信銀行亦善用金融專業,擔任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東南風場、中能離岸風電計畫三案之財務顧問及統籌主辦行,聯貸總金額逾新臺幣2,000億元,創新專案融資模式引領金融業與客戶攜手達成SDGs指標,更創造社會就業與和諧共榮;中信銀行亦主辦廢棄物再生能源(Wasteto Energy)融資聯貸案,為環境及社會帶來正面效益,兼顧獲利及長期競爭力。中信金控亦為臺灣首家加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小組」(Taskforce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之企業,持續參與TNFD的框架制定討論,2022年亦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ited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 UNEP FI)規劃的TNFD試行計畫,與全球42家金融機構為本月出版的TNFD試行計畫報告書提供研究案例,以強韌的風險管理能力參與聯合國永續行動 。
東北季風風力助攻 風力發電穩定達100萬瓩
陸域風電與離岸風電並進,讓風力瞬時發電量突破歷史新高!台電表示,風力發電瞬時發電量曾在11月23日首次突破100萬瓩(1GW),並於11月30日更來到117.3萬瓩新高,相較去(2021)年的瞬時最大發電量76.79萬瓩,增加逾五成,且近日均穩定發電,持續挹注豐沛綠電。陸域風電持續出力,加上離岸風電新血陸續加入,讓風力發電占比逐步提高,為台灣實現風電綠能新願景注入強心針。台電表示,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已見成果,其中風力發電成長顯著,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風力發電裝置容量達到141萬瓩,相較2016年的68.2萬瓩成長超過一倍。台電指出,離岸風電部分,台電自有離岸一期計畫共21部風機已於去年完成併聯,二期計畫亦已於本月初動工,預計2025年併聯發電後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民間企業包含大彰化風場、彰芳一期風場等案場正如火如荼地施工當中,加上台電自有案場40.37萬瓩的開發容量目標,預估全台灣2025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可達560萬瓩(5.6GW)。台電進一步指出,陸域風電部分,台電自2001年起積極發展陸域風力,迄今已完成168部風機,架設地點北從新北石門,南至屏東恆春,遍布台灣西部沿海及澎湖、金門離島,總裝置容量共計29.704萬瓩,目前也積極推動雲林台西、中港2期及彰工4期等陸域風力場址,預計2025年可達37萬瓩的開發容量目標。台電說明,台灣具備良好的風場條件,除了政府及業者共同規劃潛力案場之外,為了協力完備綠能發展基礎設施,台電也積極盤點饋線與加強基礎建設,建立友善併網環境,與民間企業共同實踐能源轉型,攜手打造風電新願景。(台電廣告)
台灣綠色金融標竿風場 中能離岸風電計畫452億專案融資獲獎
中能發電公司近日宣布,中能離岸風電計畫(以下簡稱:中能風場)452億元專案融資計畫得到國際指標性金融媒體《The Asset》(財資)雜誌之肯定,在其所主辦的「The Asset Triple A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Deals of the Year 2022」中,中能風場榮獲台灣離岸風電年度最佳專案融資計畫(Renewable Energy Deal of the Year - Offshore Wind)之殊榮。中能專案團隊與國內外20間銀行團代表於去年11月24日融資簽約後合影(首排由左至右分別是第一銀行董事長邱月琴、合作金庫董事長雷仲達、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中鋼公司董事長翁朝棟、中能發電公司董事長王錫欽、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中能專案執行長Joris Hol、兆豐商銀董事長張兆順、中國信託董事長利明献、土地銀行董事長謝娟娟)(圖/中能發電提供)。財資雜誌指出,中能風場是台灣在地集團企業中鋼公司與全球知名能源基礎建設基金CIP合資開發,憑藉著堅實的股東結構及專案規劃,成功克服融資天期長與複雜契約架構的挑戰,在沒有出口信貸機構參與下,2021年贏得多達20間國內外銀行團信賴支持,成為國內公股銀行首度統籌主辦的台灣離岸風電專案融資計畫,融資金額共新台幣452億元。此外,財資雜誌亦提及,中能風場不僅是台灣現今本土化比例最高的專案,也是台灣首座獲得綠色融資(Green Loan)殊榮的離岸風場計畫,相當難能可貴。中能發電公司董事長王錫欽表示,中能風場專案融資計畫參與的國內外銀行共計20間,包括臺灣銀行、兆豐銀行、合作金庫、中國信託、第一銀行及土地銀行等6家銀行擔任統籌主辦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及台新銀行等3家銀行則擔任共同主辦行,另有台北富邦銀行、玉山銀行、臺灣企銀、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凱基銀行、高雄銀行及中國輸出入銀行等台灣7家主要公、民營行庫,以及瑞穗、三井住友、東方匯理與三菱日聯銀行等4家國際著名銀行一同參貸。王董事長指出,中能風場能獲得台灣離岸風電年度最佳專案融資計畫的榮譽,不僅證明了再生能源已成為未來產業趨勢與企業轉型的契機,更在台灣良好綠色金融政策的框架下,做出資金有效導引與運作的成功示範。未來中能風場將持續結合中鋼公司的在地經驗與CIP的離岸風電開發專業,打造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本土化的標竿風場。中能離岸風電計畫執行長Joris Hol表示,作為台灣綠色金融指標風場,中能風場榮獲台灣離岸風電年度最佳專案融資計畫,不僅是對中能風場在專案管理與風場開發經營上的高度肯定,更彰顯本土金融機構的參與對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重要性。此外,日前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未來20年營運中心的運維基地已正式竣工落成,中能離岸風場將於2024年完成建設後,並展開為期20年以上的風場運維作業,有信心在風場正式營運後帶起包括陸海空運輸、資通訊軟體、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土木工程、風場教育訓練與當地服務業商機等七大產業需求,打造與彰化共榮共好的生活圈。
彰芳暨西島風場與中能風場攜手推進運維本土化 亞太首座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宣布竣工座落台灣彰化
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與中能風場宣布,作為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未來20年營運中心的運維基地今(18)日正式竣工落成。此風場運維基地不僅是亞太地區首座,更是率先由開發商主導興建的離岸風電運維中心,寫下台灣離岸風電運維本土化與彰化化的建設指標。亞太首座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彰芳暨西島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竣工落成(圖/彰芳暨西島風場、中能風場)。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在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催生下,於2020年7月啟動建設,由瑞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統包工程,並由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專業營建管理工作。為落實『彰化化』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運維基地在建造過程中,無論施工與監造專業人才、施工設備及材料等大量委託給彰化在地團隊,在地參與比重達80%,不僅提升施工效率,也間接降低營建過程中產生的排碳量,作為台灣離岸風電運維本土化的指標建設。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興建並坐落於彰濱工業區內,總佔地面積約2200坪,內部主要設施包含海事協調調度中心、風場資產管理及運轉控制中心、風場所需各項備品之溫溼度可控倉儲空間與環境教育場域等空間。在人員配置上,包含負責24小時監控風場回授資訊及風機運轉狀態之技術人員、資產管理團隊及出海執行水上、水下等運維作業的維修技術人員,兩風場將超過百人。彰芳西島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的落成,扣合縣府開發彰化離岸風電運維港的步伐及精神,有信心在風場正式營運後帶起包括陸海空運輸、資通訊軟體、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土木工程、風場教育訓練與當地服務業商機等七大產業需求。彰芳暨西島風場與中能風場攜手推進運維本土化,亞太首座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宣布竣工座落台灣彰化(圖/彰芳暨西島風場、中能風場)。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執行長DennisSanou表示,彰芳暨西島風場運維基地在總工期380天的施工過程中,計畫團隊、瑞助營造及台灣世曦不僅建立良好溝通和施工管理政策,如期如質且『零職災』完工,本土供應商也吸收CIP海外風場運維經驗並學習離岸風電產業專案管理能力,朝具國際規格運維供應鏈的角色成長。在彰芳暨西島風場運維基地系統、設備等資源悉數到位的情況下,未來將以此基地為中心移轉技術和知識,落實運維本土化。惟目前港口防波堤工程與清淤作業仍未完成導致無法開港,中央各單位包含農委會、漁業署,與彰化縣政府正通力合作,確保港口工程盡快完工。彰芳西島計畫亦傾全力提供所有相關資源,期待於各方鼎力促成之下,能成功於2022年底前完成開港。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彰芳暨西島風場與中能風場運維基地的竣工,不僅代表台灣離岸風電運維本土化的落實,更是彰化漁電共榮的起頭,未來若結合建設完備的彰化運維港,形成彰化港北面漁港,南面離岸風電運維碼頭,更能展現產業多元綜效,達到漁電雙向產業與人才群聚的正向循環。中能離岸風電計畫執行長Joris Hol表示,中能離岸風場將於2024年完成建設,並展開為期20年以上的風場運維作業。中能期待屆時進駐運維基地後,結合風電運維產業鏈和港區的運作,打造與彰化共榮共好的生活圈。
拚台灣第2座護國神山 能源週SEMI催生「綠盾」護衛「矽盾」
隨著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落幕後,淨零碳排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發展一致的共識,台灣在2025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標下,關係國家發展的能源議題成為關鍵,帶動今年「2021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參展廠商數量與攤位數都增加,成為歷屆規模最盛大的一次。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認為淨零轉型對台灣的重要性,特別是台灣經濟高度仰賴對外貿易,不論是從供應鏈角度,或是永續責任,還是產品競爭力等,淨零轉型是台灣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議題。SEMI繼台灣成為全球「矽盾」之後,目前也全力協助,要促進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增加綠電供需串接,為台灣打造第二層「綠盾」,助攻台灣淨零轉型。曹世綸分析,再生能源與半導體有高度的關聯性,因為這個產業就是對再生能源需求最大的。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SEMI從推動能源產業自太陽能光電開始已經有10多年時間,在產業環境、趨勢發展、能源議題等因素下,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發展。(攝影/馬景平)其次,如果我國的再生能源能成為新的巨大產業鏈,不僅能成為半導體產業最堅強的後盾,護衛半導體產業,成為「矽盾」,這樣也能為台灣打造另一個護國神山;台灣再生能源的產業也能由自用的內需,從亞洲開始逐步推展至世界各地,建立新的產業鏈,這些創始的本土業者也就從本土晉級國際。本屆展覽,包括風電、太陽能、儲能、氫能等綠能相關的廠商,共188家參展,使用攤位數為700個,相較上一屆126家、539個攤位數相較,在家數及攤位數上是雙成長。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指出,台灣淨零轉型的關鍵除了再生能源的創能外,進一步結合儲能系統發展及智慧電網的投資,將能確保及穩定台灣能源及產業的發展。哥本哈根風能開發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計畫執行長 Dennis Sanou認為,台灣作為亞太離岸風電發展的先驅,逐步建立起的產業鏈深具未來出口亞太市場的潛力。富崴能源董事長胡惠森表示,隨著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也將帶動綠電交易的需求,推動綠電交易進入自由市場,對台灣能源結構轉型將深具里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