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醫
」日喝2000cc開水「竟取出六顆膽結石」 醫曝原因是這個!
一名58歲的王姓病患,在工作中突然上腹疼痛直冒冷汗,痛在地上打滾,緊急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就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在有六顆膽結石,一般外科醫師李博彰立刻進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經過約半小時,取出六顆膽結石,最大顆大約1.5公分,病患隔天即出院。李博彰醫師表示,該名病患膽道異常,左右肝管外露於肝臟門脈區,膽囊管連接到右側肝管,而一般正常是連接到總膽管處,讓手術的風險增加不少,因為手術最怕膽道損傷,所以選擇執行3D立體腹腔鏡微創手術,在視野清楚情況下,安全將膽囊管及右肝管分開並切除膽囊,並未造成後續的併發症。李博彰指出,病患之前完全沒症狀,也無疼痛狀況,每天力行喝2000cc的開水,但是因為病患膽道系統異常,膽汁排泄不好,造成膽汁很容易滯留,長期以來,容易造成膽結石,塞在膽囊管出口,造成急性疼痛。李博彰醫師表示,病患屬於先天膽道異常,造成後天膽結石產生,只能透過高階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掃描膽道,才能檢查出來,總膽管和膽囊管是否有異常。李博彰強調,該名病患膽發炎嚴重已經切除,成為無膽之人,但對營養吸收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由於消化脂肪,必須靠膽汁來協助消化,現在膽汁直接排到十二指腸,如果吃了大量脂肪或太油膩,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刺激腸胃道,造成腸胃蠕動過快,容易拉肚子,因此,飲食建議吃清淡一點。另外,雖然是微創手術,傷口大約一公分,但是傷口癒合及縫線吸收需要60到90天左右,如果腹部用力造成腹壓增加,在傷口還沒完全癒合,容易造成傷口撕裂,長久會產生切口性疝氣,可能又要再一次手術處理疝氣,因此,術後建議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千萬不要提重物或重訓。
52歲女無症狀竟罹胃癌二期 達文西手術1周出院
一名52歲女性經健檢發現胃潰瘍和息肉,透過切片病理檢查,發現是胃癌第二期,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李博彰醫師,電腦斷層顯示,病患在幽門前端處,腫瘤約3公分,經醫病溝通,執行達文西手術切除,約一個禮拜之後出院,目前持續回門診追蹤。李博彰醫師表示,腹腔鏡手術呈現3D影像,達文西手術是放大3D影像,對醫師來說,視野更清楚,血管淋巴也看得更清晰,尤其,達文西器械進到腹腔之後,多角度旋轉方式,讓醫師更容易操作,對病患來說,達文西機器手臂不會拉扯到病患的肌肉或皮膚,傷口小,流血少,疼痛指數少很多,住院天數大概五天到七天,視病人胃蠕動狀況出院。目前該項達文西手術已納入健保,降低病人負擔,也讓病患多一種選擇,也多了安全。李博彰醫師提醒,胃癌手術後,要特別注意飲食,醫師會和營養師搭配,讓病患循序漸進,從水、輕流質、流質,或是軟的食物慢慢進食,當胃蠕動較為正常後,大概1-2個月可以恢復比較正常飲食。李博彰醫師強調,胃癌一般表現出如同胃潰瘍或胃炎的症狀,因此,建議定期健檢或有上腹痛時儘早就醫揪出病症,等到有明顯阻塞或出血症狀出現時,可能都中晚期了。初期胃癌也可能會有疼痛,或是消化道出血問題,發現病症儘快就醫,進一步檢查治療,預後和治療效果也會比較好。李博彰醫師提醒要預防胃癌,首先,飲食儘量低鹽低油,少吃醃漬和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果,避免菸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運動習慣。另外,有胃癌家族史,建議定期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因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高達90%的胃癌歸咎於幽門桿菌感染,根除幽門桿菌,可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最後,定期健檢很重要,這名病患就是透過健檢揪出胃癌,因此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50歲男罹大腸癌擔憂「肛門不保」 達文西手術精準治療解套
50歲的王先生是一位上班族,於一年半前因大便習慣改變,總感覺解便不乾淨有異物感,直到出現血便,王先生健檢時被診斷為超低位直腸癌第三期,腫瘤有7公分大,經放射線治療縮小至4公分,醫師仍建議需開刀切除腫瘤但無法保留肛門。由於術後需使用人工肛門,王先生驚愕之餘對手術相當擔憂,轉介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尋求陳奕彰醫師門診,陳醫師建議進行化學治療6次,再決定後續治療方針。由於化療後腫瘤縮小有限,陳奕彰醫師亦建議手術摘除腫瘤,核磁共振顯示,王先生的直腸腫瘤非常接近肛門但並無侵犯括約肌,經陳奕彰醫師評估建議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腫瘤,能保留完整肛門。王先生於去(112)年10月接受達文西手術開刀,手術傷口五處,每處僅1公分,術後完整保留肛門,術後第8天出院,追蹤半年恢復情況良好,目前並無復發跡象。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高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平均每年新增約1萬6千多人。陳奕彰醫師說明,超低位直腸癌是腫瘤距離肛門口六公分以內,貼近直腸肛門吻合線,一般手術可能會直接進行直腸肛門切除以及永久性人工肛門。對於超低位直腸癌病人如王先生,其核磁共振影像顯示腫瘤已侵犯腸壁漿膜層以上或局部淋巴結有轉移情況,因此建議先安排術前放射治療並配合化學治療,以降低術後腫瘤局部復發機會,也可以縮小腫瘤體積而進一步達到肛門保留手術。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代主任張伸吉醫師指出,相比一般微創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可提供高解析3D立體視野可放大至10倍,可填補因平面2D而無法區分手術位置深淺的缺點;機械手臂可達到真人手腕靈活和準確且可模仿雙手做旋轉、抓取、捏夾動作,消除不必要的顫抖,更重要的,相較於一般微創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可以在狹小骨盆腔進行複雜手術,例如低位直腸癌和攝護腺手術等,避免傷害到排便、排尿和性功能神經。陳奕彰醫師的論文研究也發現達文西機械手臂和一般微創手術相比能清除更多轉移淋巴結和較少的手術併發症,此論文也於今年美國內視鏡醫學會雜誌接受刊登,陳醫師並將於6月獲邀至美國醫學年會演講。健保署已於去年3月將達文西手術納入直腸癌部分健保給付後,成功案例約70台,陳奕彰醫師也呼籲,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晚期大腸癌發生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九成大腸直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之病人,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許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已經是第3、4期。許多病人因懼怕人工肛門而拒絕手術、延遲病情,達文西機械手臂可達到精準切割,保留完整肛門和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這些微小神經,加速術後恢復。
嘴破不只火氣大! 醫曝「9種可能成因」:一般10天內會痊癒
嘴巴破洞時,常常會使人在吃東西、說話時感到相當不適,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而義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昱彰就指出,一般我們熟知的「嘴破就是火氣大」屬於中醫說法,若以西醫的角度來看,反覆性嘴破其實有「9種成因」,通常10天內就會慢慢痊癒,超過天數或有多處潰瘍,就應該前往就診諮詢。陳昱彰醫師於臉書粉專分享,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嘴破的經驗,雖然只有小小的洞,痛起來卻會影響食慾。對此,他就點出了「9種嘴破的成因種類」:1.物理化學損傷:如撞到、咬到;燙到、戴牙套或矯正器刮到2.基因3️.特定維生素、礦物質缺乏:例如各種B群、鋅、鐵不足等4️.感染潰瘍:病毒、細菌、黴菌5️.免疫系統異常:熬夜壓力大、營養吸收不良、荷爾蒙轉變(如懷孕、更年期等)6️.本身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嘴破即為口腔癌早期病灶之一)7️.心理因素:如焦慮、情緒緊張等8️.食物:如巧克力、核桃、小麥、乳製品、調味料、防腐劑、酒精、含糖飲料等,或是鳳梨香蕉之類的會咬人的水果,或是其他較酸的水果9️.藥物及其他對於「嘴破多嚴重才需要看醫生」的問題,陳昱彰醫師回應,一般嘴破10天內會漸漸自行痊癒,超過天數或更多處潰瘍,就應該到家醫科、牙科、耳鼻喉科諮詢,而兒童的部分,則需要注意腸病毒的可能性。另外,若想要改善免疫系統,降低嘴破的風險,陳昱彰醫師也提醒,可以多攝取新鮮蔬果、均衡飲食,少辣、鹹、酸、燙也能減少口腔刺激,而充足睡眠、多喝水,則可以讓身體放鬆復原。
人夫只是上個大號…竟「記憶消失3小時」 狂跳針問老婆:我在哪?
只是進去上個廁所,怎麼連記憶都「被消失了」?彰化縣一名52歲的劉姓男子,近日中午在家,只是進去廁所上個大號,起身後居然突然失憶,兩眼無神、一直跳針式的問家人同樣問題。家人看到劉男不對勁,一度擔心是中風,趕快帶去掛急診。但劉男在急診觀察近3小時,做了神經內科相關檢查都沒問題,腦部也沒有受到外力撞擊,後來才在回神後,一臉不解問家人「我為什麼在醫院?」對剛剛自己的行為全部失憶,醫生研判,男子可能罹患了少見的「暫時全盤性失憶症」。綜合媒體報導,家住彰化員林的劉男,日前某天中午在家上完大號後,雙眼無神地跳針問老婆「今天是幾號?」、「我吃飯了嗎?」就算家人已經解答了,如劉男仍重複提問。家人擔心他可能因大便太用力,引發中風問題,趕緊將人送往彰化醫院掛急診,而人到醫院的劉男,仍不停問「我在哪裡?」當時醫院急診室對劉男進行電腦斷層及抽血等檢查,但檢查的結果顯示都很正常。後來在急診留觀察近3小時後,劉男的思緒才慢慢恢復,但對自己剛剛發生什麼事,為什麼來醫院卻完全不記得,還反問在場家人「我為什麼在這裡?」對此,收治病例的彰醫神經內科主任連宮瑩認為,患者在清醒狀態下卻無法記憶,還會一直重複問同樣的問題,事後卻不記得前一段時間所發生的事,且排除中風、癲癇、頭部外傷、腦出血,他研判應是罕見的「暫時全盤性失憶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在臨床上並不多見,通常也不會有大的後遺症。連宮瑩表示,發生暫時全盤性失憶症的原因並不明確,可能起因於腦部短暫缺血或缺氧,當血流及氧氣供給穩定後就會恢復。至於這起個案,他推測有可能是患者上廁所時膀胱用力,迷走神經反射,使其血壓下降,才引起腦部短暫缺血。
疾管署估「春節後再掀新冠高峰」 防疫認知調查揭關鍵原因
新冠肺炎已威脅全球達三年,近期隨著新冠肺炎防疫政策陸續解封,不少民眾已迫不及待迎向疫後新未來。如何維持防疫好表現及降低新冠肺炎的威脅,為下一步重要關鍵。2022年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瞭解國人防疫認知水平,進行千人防疫認知調查,其中發現仍有3成民眾防疫認知不足,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為了解國人是否做好充足準備以迎向疫後新未來,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於今年11月進行千人防疫認知問卷調查。結果如下:1.7成民眾對於未來疫情走向樂觀,期待各項防疫政策可正式解封。2.3成民眾對於新冠肺炎基礎防疫認知不及格,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其中,對於疫情樂觀者,在認知答題表現最差,恐成未來開放後的一大威脅。4.進一步觀察民眾答題狀況,民眾對新冠肺炎症狀、確診後應對流程認知程度高,然而提及預防或治療等資訊,認知水平仍低,為下一步應努力的目標。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新冠肺炎認知程度仍有待加強,若在此情況鬆懈,恐成為下一個防疫漏洞,使新冠疫情再次反撲。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防疫政策陸續解封後,近期觀察到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持續回升,增幅超過20%,指揮中心也曾表示確診數恐進入快速增加期,預估接下來可能會有下一波疫情高峰。同時,新冠肺炎病毒仍不斷變異且具一定死亡率,提醒民眾目前仍不可鬆懈。根據統計顯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有高達9成患者為慢性疾病患者、7成為65歲以上長者,顯示高齡及慢性病族群仍應小心。王鶴健醫師進一步提醒,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相較一般人更容易轉重症或引發嚴重併發症,而近期政府也新增氣喘為新一類族群,若是感染後病毒以侵犯肺部為主,患者容易覺得喘或持續咳嗽,對肺部有一定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則指出,依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相較一般人重症風險約高5-10倍,然而近年已有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若能把握時機好好使用,相信可降低新冠肺炎對糖尿病患者的威脅。王治元醫師補充提醒,已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無法正常控制血糖,甚至一般民眾若因新冠肺炎重症住院,一年內也可能會有血糖異常現象,恐影響免疫功能。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楊志新理事長也特別提醒癌症患者,癌友本身免疫力較差,比起一般人更容易受病毒感染,即使身旁親友防疫逐漸鬆懈,自己還是要持續維持警覺。除了新冠肺炎病毒仍持續潛伏,長新冠可能也將成為下一步需重視的威脅。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信彰理事長指出,在大量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後,診間長新冠患者比例約增加1至2成,其中以失眠、長期咳嗽等症狀最為常見,也較容易影響日常生活。而造成長新冠的原因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病毒侵犯器官所引起、免疫發炎性的反應以及疾病轉中重症的後遺症。同時,相較於一般民眾,長新冠又更常見於高風險族群,黃信彰醫師說明,若能在感染新冠肺炎時就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僅能夠降低重症住院率,更能幫助快速降低體內病毒量,預防長新冠症狀的出現。王復德醫師也進一步說明,目前研究顯示,若民眾可於感染新冠肺炎後5日內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將有助於降低重症、住院風險。此外,提醒民眾,因應新冠肺炎病毒變化快速,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後,仍應遵照醫師指示完整服用5日,避免病毒產生抗藥性,未來恐無藥可用。疾管署周志浩署長提醒,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會一夕消失,而是會持續存在,疾管署也預測一月底二月初可能為下一波疫情高峰,雖然影響不大,但要維持台灣防疫表現,仍有賴民眾共同肩負防疫責任,落實四大防疫守則,才能共同迎向疫後新未來。此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了幫助民眾更加了解新冠肺炎衛教資訊,今年也首度打造了新冠肺炎衛教網站,將最新防疫資訊、衛教資訊進行整理,幫助民眾快速瞭解各項資訊。衛教網站:https://reurl.cc/lZAMoq
50歲老闆拒絕洗腎 1年治療腎臟功能進步:不用再洗了
50歲擔任中小企業老闆的林先生有高血壓病史,近年腎功能逐漸惡化,1年前被告知腎功能已經變差到要開始準備洗腎,經朋友推薦改至長安醫院就醫,醫師根據血壓、腎臟功能、蛋白尿等檢查數據進行藥物調整、減藥,林先生遵照醫囑,經過1年的治療,腎臟功能持續進步,由7降到5以下(正常值為1.2),不必洗腎了!長安醫院腎臟科醫師阮國彰表示,該病患中壯年正值事業顛峰,卻因6年前證實罹患高血壓和這3年多腎功能逐漸惡化,一年前甚至腎功能指數飆到瀕臨洗腎(指數7以上),因朋友在長安醫院治療,病情大為進步,他因而轉到長安醫院治療。阮國彰說,隨著陸續有新的藥物進展,對於治療慢性腎臟病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口服奈米科技活性炭藥物,可在腸胃道吸附一定量的尿毒素,根據文獻報告可延緩病人進入洗腎時間;補充紅血球生成素,將貧血對身體與腎臟的影響降到最低;某些特定種類的血壓藥,或是最近發現的一種口服降血糖藥,都能夠有效的改善尿蛋白與保護腎臟功能。阮國彰說,藉由醫病共決,使病患能夠遵照醫師的囑咐,在即將進入尿毒症前,透過調整藥物減少腎臟負擔、改善腎臟功能;及讓病人保有生活品質且延緩透析時間,這名50歲的病患也因此獲得很大的改善,每次回診檢查數值也不斷修正,讓他充滿信心。慢性腎臟病是沉默的殺手,不易被察覺,阮國彰醫師也提醒可藉由口訣-「泡水高貧倦」來自我檢測,也就是有小便有不易消散之細小「泡」沫、「水」腫、「高」血壓、「貧」血以及容易疲「倦」,就要當心可能是腎臟出了問題,建議盡早就醫,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走到洗腎的命運。
英國警示「50年來最嚴重流感」 死亡人數恐上看6萬人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中,不過隨著天氣即將邁入秋冬之際,還得留意流感的發生,美國、英國均呼籲人民盡速去接種流感疫苗,而英國官員也指出,國內接下來恐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冬季流感疫情,死亡人數最高可達6萬人。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措施之下,去年得到流感的人數相較以往沒那麼多,同時也降低群體免疫力,不過現在隨著防疫限制逐步放寬,可預期的是,今年秋冬的流感會比以往嚴重,《獨立報》(TheIndependent)就指出,英國醫學科學院模型顯示,今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數,可能會是過往的2倍以上,預計會有1.5至6萬人死於流感。英國政府警示,接下來恐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流感,近日國民保健署(NHS)也啟動有史以來最大的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包含將青少年免費接種疫苗的年齡從2到12歲上調至2到16歲,50歲以上民眾、孕婦、與高風險人士同住者、第一線醫療和社會工作人員也都可以免費施打。事實上,台灣流感疫苗已在本月初開放第一階段對象接種,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黃信彰提醒,流感疫苗主要為預防流感病毒大流行外造成的重症、死亡與相關家庭社會負擔外,國外研究證實,施打流感疫苗不僅可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率,也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和住院率。民眾應視自我狀況選擇高保護力疫苗並及早預約施打,提升自我保護。衛福部建議,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施打要間隔七天,黃信彰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在10月初快點預約施打流感疫苗,一周後剛好銜接上第二劑新冠疫苗,補足疫苗空窗期。
民眾接種新冠忽視流感疫苗 醫師籲:不管自費公費都快打
流感疫苗今(1日)開打,根據國內首次針對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認知調查發現,民眾明顯輕流感重新冠。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黃信彰提醒,流感疫苗主要為預防流感病毒大流行外造成的重症、死亡與相關家庭社會負擔外,國外研究證實,施打流感疫苗不僅可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率,也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和住院率。民眾應視自我狀況選擇高保護力疫苗並及早預約施打,提升自我保護。今年公費疫苗共632萬8250劑,採2階段式接種施打;10月1日起第1階段對象: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今年公費疫苗廠牌去年開始,政府公費流感疫苗就有分兩種,除了傳統的雞蛋培養方式外,同時有最新科技的哺乳類細胞培養方式,也是因為新技術相對成本也較高,故今年公費疫苗哺乳類細胞培養疫苗比例較少只有89萬劑、雞蛋培養疫苗543萬劑。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因應新冠疫情,做了一項關於民眾對疫苗認知的調查。根據問卷調查顯示,保護力是民眾選擇疫苗的第一考量(87.1%),其次是安全性(76.6%),病毒變異性(32.3%),而疫苗培養方式的考量人數卻不到2成(16.1%)。而疫苗製程培養方式的不同是影響疫苗保護力與效力的關鍵因素。但考量疫苗製作方式的人數卻不到2成(16.1%)。根據問卷結果顯示,僅有46%的民眾知道流感疫苗製程培養方式有分雞蛋培養和哺乳類細胞培養。調查結果發現,無論是新冠或流感疫苗,保護力是民眾選擇疫苗的第一考量,有超過九成的人知道新冠疫苗會因為製作方式不同,影響其保護力和效力;但僅有七成的人知道流感疫苗其實也因製作方式不同,影響其保護力。黃信彰醫師擔心流感疫苗認知不足對於秋冬疫情輕忽可能會產生感染破口,為避免雙重威脅增加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呼籲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缺一不可!全球不斷出現新冠病毒持續變異,理想中的群體免疫顯然還要花更多的時間方可達成,現在全球專家首要的目標為增加新冠疫苗完成2-3劑施打覆蓋率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台灣目前新冠疫苗第二劑覆蓋率偏低的狀況下,流感疫苗的施打更為防疫關鍵。根據問卷調查,去年流感疫苗施打率僅2成,年齡在35-45歲之間不屬於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且家中有子女在12歲以下的家長自費施打流感疫苗的比例也只有20.3%,黃信彰醫師建議,流感疫苗公費自費都應該施打,以提高自我防護力,減少家庭群聚感染和長者感染重症的風險。衛福部建議,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施打要間隔七天,黃信彰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在10月初快點預約施打流感疫苗,一周後剛好銜接上第二劑新冠疫苗,補足疫苗空窗期。黃信彰醫師說明,流感疫苗問世已有超過50年的歷史,隨著科技進步,已經非常安全,政府在去年公費流感疫苗加入了國外最新科技細胞培養流感疫苗,不僅保護力提升10%,病毒變異性較傳統雞蛋培養流感疫苗減少,優化疫苗保護力與效力低。今年秋冬將會台灣疫情的新考驗,建議民眾要施打新冠疫苗外,也要同時記得先預約施打流感疫苗,雙倍保護!
弟年初癌逝「父母妹3人相繼染疫亡」!一家5口「僅剩他1人」
彰化縣6日新增的1例新冠肺炎死亡案例,背後有個讓人悲傷的故事,這一家5口人,弟弟於今年年初癌症病逝,父母及妹妹因染疫相繼病逝,現在僅剩下大兒子一個人,令人無比感傷。彰化縣長王惠美指出,6日新增的死亡個案是來自南彰大醫院群聚傳染鏈,為一名患有心血管、高血壓及肝癌等疾病80歲的男子,他的80歲妻子和50歲女兒因為在南彰大醫院住院治療期間染疫,相繼在6月11日和6月26日離世,而男子近一個月,仍於5日過世,是南彰醫院群聚事件中第5名死亡案例。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這一家庭本有5口人,小兒子今年年初因癌症病逝,而80歲妻子已洗腎長達15年,50歲女兒因陪伴母親在南彰化大醫院6B病房住院治療,沒想到雙雙染疫死亡,如今連罹患肝癌的爸爸也確診過世,全家僅剩下未同住的大兒子1人,令外界不勝唏噓,目前縣府社會處也表示已啟關懷機制。
彰化國1小客車打滑自撞⋯⋯「人掉出來」遭輾斃 1死1重傷
12日深夜國道1號彰化北斗段221公里處,發生一起嚴重的死亡車禍,一輛白色自小客車疑似失控打滑,撞上旁邊護欄後,車上乘客掉落車外,遭後方閃避不及的車輛輾壓當場死亡,後一共波及4車1大貨車,一共造成1死2重傷,詳細的造勢原因仍有待調查釐清。警方表示,初步調查應是白色自小客車失控自撞擦撞護欄,停靠在路肩,後方車輛閃避不及輾壓噴出車外的男子,後面又波及其他車輛,而受傷的乘客與掉出車外的男子身份仍待調查。(圖/民眾提供)國道警方表示,12日深夜11點左右接獲通報,國道1號彰化北斗段221公里處有嚴重車禍,抵達現場時發現一名男性橫躺在內側車道,沒有生命跡象,另名受傷的女性則是卡在車內,經警消救出後,隨即將其緊急送往部彰醫院搶救。警方表示,初步調查應是白色自小客車失控自撞擦撞護欄,停靠在路肩,後方車輛閃避不及輾壓噴出車外的男子,後面又波及其他車輛,而受傷的乘客與掉出車外的男子身份仍待調查。
感同身受!彰醫挺桃醫 接力合唱為醫護加油打氣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日前桃醫醫護發布影片,同唱手牽手的畫面,令人動人,因之前彰化走過白牌司機案,讓衛福部彰化醫院醫護感同身受,也接力合唱,影片中也喊出「部桃加油;大家加油」,院長曾孔彥指出,疫情沒有誰是局外人,希望大家起為部桃醫護加油。去年2月彰化出現全台第一個新冠肺炎死亡案例,還造成白牌司機家族還4人感染,當時彰化的處境,與桃園雷同,因此彰化醫護更能體認桃園處境,部彰醫護表示,同樣身為醫護他們感同身受,也瞭解因疫情爆發成為焦點時候辛酸,因此他們選擇站出來,想為部桃醫護打氣加油。部彰醫護表示,同樣身為醫護他們感同身受,也瞭解因疫情爆發成為焦點時候辛酸,因此他們選擇站出來,想為部桃醫護打氣加油。(圖/彰化醫院提供)他們相信病毒從未戰勝希望,終究會被相互扶持,團結一心的人們給擊退。(圖/彰化醫院提供)部彰急診室護理長邱惠梅說,疫情肆虐1年多,他們守在第一線為民眾把關,也感受到民眾的疼惜與愛護,不斷有鄉親捧著水果或物資,湧入急診室,支持的力量不斷,讓他們可以撐下去,他們相信病毒從未戰勝希望,終究會被相互扶持,團結一心的人們給擊退。院長曾孔彥表示,因疫情關係醫院同仁都戴上N95口罩,每當下班脫下口罩時,臉上都是一道道壓痕,而醫護在接觸或治療病人後,反覆洗著消毒液,造成皮膚龜裂的手,傷痕是不斷加深上去真的令人相當不捨,但對他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這也是他們努力的印記,希望大家少點責備,多點鼓勵,相信能一起挺過疫情。
比媽媽生的還好 !小A辣私密處「被開箱」 李進良專業評測後這麼說
網紅「小A辣」日前從最強偽娘成為真正的女人,先前女藝人斯亞27歲生日,小A辣出席她的慶生趴,兩人的同框照,甚至被粉絲留言,「真像姐妹,都好漂亮」!她還經常誇讚自己的「精品鮑」完美,不過被網友認為「無憑無據」,如今她找來整型名醫李進良「驗貨」,更被讚私密處「比媽媽生的還好」!小A辣(右)參加斯亞慶生趴,兩人同框猶如雙胞胎。(圖/翻攝自小A辣臉書)小A辣在影片中透露做完變性手術至今2個月,也不時分享手術原理、過程以及術後感受,不過網友對她仍是有著滿滿的好奇,因此她這次特地找來好友宛宛兒和超直白,一起赴整形外科診所「驗明正身。小A辣日前赴泰國進行性別置換手術。(圖/翻攝自小A辣臉書)小A辣找整形名醫李進良專業評量變性後的私密處。(圖/翻攝自小A辣Youtube)小A辣找整形名醫李進良專業評量變性後的私密處。(圖/翻攝自小A辣Youtube)原來,小A辣找了藝人小禎前夫、知名整形醫師李進良和張格彰醫師,李進良在影片中還自誇,「我應該是全台看過最多女性私密處的人」。過程中,兩位醫師不但用眼觀察,還戴上手套觸診。對於被「開箱驗貨」,小A辣也顯得有點緊張,不過李進良盛讚,小A辣赴泰國接受的手術精良,李進良甚至認為,小A辣比修整過的女性還美觀精緻,幾乎和母胎誕生的女性私密處一模一樣,還誇讚小A辣的「比媽媽生的還好」。李進良盛讚術後私密處狀態「比媽媽生的還好」。(圖/翻攝自小A辣Youtube)李進良盛讚術後私密處狀態「比媽媽生的還好」。(圖/翻攝自小A辣Youtube)隨後,宛宛兒和超直白也深入觀察,過程可是驚呼連連,宛宛兒坦言,小A辣手術過的私密處,「男生沒辦法辨識」,包括雞排妹先前也分享看過小A辣的私密處心得,「錄完節目後,我揪她到更衣室,坐在椅子上張開腿面對鏡子,各個細節真的一模一樣。她說醫生是一刀一刀切雕加上精密縫合,真的是精緻到,沒有人能看出不是天生的」,連雞排妹都肯定小A辣會讓不熟悉她的男性,以為她生來就是百分百的女性。
2歲男童發展遲緩「不會說話」 經一年早療…現況曝光
家有遲緩兒,總是讓父母感到心有歉疚;1名2歲男童因發展遲緩,遲遲不能開口說話,去年至衛福部彰化醫院進行早期療育課程治療,1年來男童情緒變得平穩,身心發展有顯著進步,也能開口說話表達,讓自責不已的媽媽終於放下心中大石,綻放久為笑容。彰醫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主任梁孫源表示,2歲的小方(化名)去年由媽媽帶來評估,當時他在語言、認知及動作發展均落後,經過1整年的早期療育、追蹤評估,各方面發展都有顯著進步。媽媽指出,得知孩子發展遲緩時,心中難過又自責,懷疑自己是否照顧上有什麼疏忽,才導致如此;在早療團隊支持下停止自責,並與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心理治療師合作,看見孩子持續進步,她也愈來愈享受陪孩子遊戲、共讀,慢慢也會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情境中,隨時教導他。彰醫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主任梁孫源強調多數發展遲緩兒童並不是父母造成,如有發現幼兒發展不如預期,建議應及早接受諮詢評估,把握3歲前的黃金早療時機。(圖/中國時報謝瓊雲攝)梁孫源表示,小孩發展遲緩,大部分並非父母的過錯,應及時把握3歲前的黃金早療期,幼兒1歲半應能開口叫「爸」、「媽」等簡單單字,2歲可以清楚表達「喝水水」、「媽媽開」、「爸爸抱」等簡單詞句,如果發現家中孩子沒有達到預期標準,就建議家長尋求評估、諮詢,及早發現是否發展遲緩並接受早期療育。梁孫源表示,學齡前兒童約有8%發展遲緩,僅極少數是父母忽略所致,多數並非父母造成;因此家長無須自責、鬱鬱寡歡,孩子感受到壓力、隨時處於不安的環境中反而會使發展遲緩情形雪上加霜。俗語說「大隻雞慢啼」,其實也有少數孩子因太內向不願說話,長大了就會好;但大部分仍是遲緩問題,最好在3歲前、最慢6歲前治療都還有不錯的效果。
大人呢?彰化二林火警 2女童受困家中命喪火窟
彰化縣二林鎮合和巷一幢3樓透天厝,今天(22日)中午發生大火,警消獲報後抵達現場,大約半小時就將火勢控制撲滅,現場燃燒地板面積約15平方公尺,但不幸的是,受困在火場內分別12歲、以及2歲的女童,被消防員救出時已經無呼吸心跳。這場火警發生在今天中午,民眾12點01分報案,彰化二林合和巷一幢民宅發生大火,消防隊拍淺各式消防車11輛、救護車3輛,警消23人,12點32分控制火勢,12點42分就將火撲滅,但屋內受困的2名女童,被救出時就已無呼吸心跳,分別送往二林基督教醫院及衛部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