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行李廂空間
」Swift大改款73萬元就能入手 金鈴汽車:拚1年賣2000台
Suzuki台灣總代理金鈴汽車今(10)日宣布發表全新第4代大改款Swift,採單一車型販售、售價73萬元。Suzuki表示年販目標2,000輛,本月份領牌再送價值1.5萬元的原廠無線充電裝置。Swift外觀承襲Suzuki家族DNA的蚌殼式引擎蓋,搭配懸浮式車頂、擴展式輪拱、LED頭燈(內鏡+光棒式設計),輪圈採16吋雙色切削設計,最小迴轉半徑僅4.8公尺。車內的中控儀表板和車門飾板相連,黑色中央部分採用懸浮式設計,且門板和儀表以黑色與淺灰色搭配,並具有3D紋理設計,上面塗裝採用磨砂鍍層呈現更細膩的樣貌。在空間上,雖然是一台掀背小車,不過Suzuki 後行李廂空間265L起,且配有行李箱隔板,後座傾倒後最大可達579L。至於動力部分,新Swift搭載1.2升3缸自然進氣引擎+12V輕油電動力、CVT無段變速箱,具有82匹最大馬力、平均油耗達24.5km/L。值得注意的是,Swift搭載Suzuki Safety Support主動駕駛輔助系統,包含ACC主動式車距控制巡航、LKA車道維持、TSR交通標誌識別等功能,達到Level 2自動駕駛輔助等級。另外,新Swift也升級優化後的DSBS II雙感知器煞車輔助系統,結合Heartech平台與高剛性車體,為駕駛及乘員帶來更安全的行車體驗。
Mazda旗艦七人座CX-90在台亮相 22日發表售價恐破200萬
台灣馬自達在台展出旗艦休旅CX-90 33T AWD Premium 旗艦七人座車型,且是品牌第2款採用縱置後驅平台技術,並宣布於22日正式在台發表。目前台灣馬自達並未透露價格,不過根據保發中心資料查詢重置價格參考表顯示,CX-90為208萬元,因此猜測正式售價恐跨越200萬元門檻。CX-90外觀以寬闊厚實的車頭設計結合日行燈,營造橫向視覺延伸感;車側以俐落車身線條勾勒結合短前懸的車身比例,搭配外擴輪拱設計與專屬 21 吋雙色鑽石切割式鋁合金輪圈。車室以環艙金屬飾條結合LED環艙照明,搭配Nappa真皮座椅,為整體視覺與觸覺帶來更尊榮的享受。CX-90 搭載3.3L直列六缸渦輪增壓引擎及48V輕油電技術,配置馬自達自行研發的 SKYACTIV-DRIVE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具備345ps/51kgm動力輸出,更繳出 12.2公里的平均油耗表現。同時,受惠於CX-90 3,120mm長軸距設定,除了帶來寬敞、舒適的乘車體驗,也提升後行李廂空間收納機能,結合第二排座椅電動輔助One Touch Walk-in按鍵,讓第三排座乘客輕鬆進出,展現靈活機能。首度登場的33T AWD Premium旗艦車型配置雙模式大型全景天窗,提供寬敞明亮車室空間,標配前座雙區/後座獨立恆溫空調與第三排獨立出風口,還有雙前座導流式通風功能。不僅如此,CX-90具備12.3吋全數位多功能儀表、12.3吋中央資訊顯示幕與可投影智慧型手機導航方向指引的大型前擋投影式全彩抬頭顯示器等,能完整呈現行車資訊,搭配12支揚聲器的BOSE環繞音響系統,還有全車6組USB Type-C充電功能與無線充電裝置。CX-90 車室以環艙金屬飾條結合 LED 環艙照明,搭配觸感溫潤細膩的 Nappa 真皮座椅。(圖/台灣馬自達提供)
BMW全新X2、iX2售價225萬元起上市 預接單逾1,600張電動車占8成
去年11月展開線上預售的全新BMW X2、iX2,終於在近日正式發表,導入BMW X2 sDrive20i M Sport、BMW X2 M35i xDrive與BMW iX2 xDrive30 M Sport共3種車型,售價分別為新台幣225萬、289萬及237萬元。BMW總代理台灣汎德表示,預售期間接單超過1,600張,其中,iX2訂單高達8成。汎德指出,全新世代X2首次提供全景式玻璃車頂,全車系更標配許多科技配備,包含首次登場的全新BMW Operating System 9使用者介面,加入Zero-layer概念導入全新QuickSelect快捷選單和下方橫幅上的重點功能鍵;同時,首度問世的BMW進階數位服務,新增豐富的第三方應用程式以及多元的個人化設定,加上懸浮式曲面螢幕、智慧語音助理2.0、AR擴增實境導航功能及BMW手機數位鑰匙2.0等。全車系也全面搭載變換車道輔助、自動駕駛輔助以及360度環景輔助攝影等功能。在外型上,X2具有前衛立體的車頭輪廓搭配銳利的光型變化智慧LED頭燈,明顯放大的車身比例擁有達到4,554 mm的車長,車寬與車高則分別增加至1,845 mm 與1,590 mm,搭配新世代平整化車門把手設計,加上車側優化的跑旅曲線,創造出最低0.25Cd風阻係數的表現;不僅如此,X2擁有同級最大的後行李廂空間,在未傾倒狀況下容納空間最大可達560L,透過40/20/40分離可傾倒後座椅背,容量最高能擴充至1,470L。此次,這次更加入全新BMW X2 M35i xDrive性能車型,搭載多項M Performance的專屬配備,包含M橫柵式水箱護罩、M雙肋型車外後視鏡、M擾流尾翼以及首次於M Performance車型中導入前所未有的100mm大直徑M四出排氣尾管;在熱血的外型包覆下,全新BMW X2 M35i xDrive也擁有由高級質感所鋪陳的專屬內裝設計,M多功能真皮方向盤搭配專屬縫線、M縫線安全帶、駕駛座電動腰靠與Alcantara麂皮材質座椅,更標配harmon/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在動力部分,全新世代BMW X2 sDrive20i M Sport車型擁有最高156匹馬力與24.4kgm的最大動力輸出,0到100 km/h加速為8.3秒,導入48V高效複合動力;而BMW X2 M35i xDrive車型則搭載M TwinPower Turbo渦輪增壓直列四缸汽油引擎,擁有最高300匹馬力與40.8kgm的最大動力輸出,搭配xDrive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系統,0到100 km/h加速5.4秒即可完成。至於純電休旅iX2採用全新第五代eDrive電能科技,搭配總容量達到66.5kWh的鋰電池模組,綜合前後軸同步式電動馬達與BMW xDrive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系統配置iX2 xDrive30 M Sport在搭配Sport Boost衝刺功能之下,可創造出313匹的最大馬力輸出與50.4kgm的最大扭力,0到100km/h加速僅需5.6秒,最高續航里程可達449 km,且最高可支援130kW的充電功率,透過BMW i高速充電站,iX2 xDrive30只要充電10分鐘就能補充最高120km的續航里程。汎德也預告,在新車方面,下半年將帶來i7 M70、小改款M4與5系列Touring旅行車。
Porsche首款純電休旅Macan373萬元發表 配AR導航、行李空間擴增
保時捷正式發表純電Macan,是繼Taycan後的第二款電動車,也是品牌首款純電休旅車,具有Macan 4、Macan Turbo雙車型,台灣售價分別為373萬元及541萬元起,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陸續交車給全球車主。Macan產品線副總裁 Jörg Kerner 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純電Macan成為同級距中最運動化的車款。」Macan搭載最新世代的螢幕與操作概念,最多可擁有三個螢幕。(圖/Porsche提供)Macan在問世十年後,迎來以純電動力驅動的第二代車型,最大馬力達639 PS搭配快充功率最高270 kW的高性能充電效率,只要21分鐘就能將電池從10%充至80%;同時,Macan 4的WLTP續航里程達613 km,Macan Turbo則為591 km。Style Porsche 副總裁 Michael Mauer 表示,「純電 Macan是保時捷首款以現有車款進行電動化的車款,一眼便可看出是保時捷家族成員。」不過在車身比例因應電動車需求做了調整,使整體造型更運動、更現代、更動感。同時,電動化增加Macan的行李空間,根據車型與配備的不同,後行李廂空間在貨物模式下可高達540公升,在前行李廂蓋底下還有 84 公升容量的第2個行李廂,總容量比前代車型多出136公升;若將後座椅背完全收折,後行李廂空間最多能增加至 1,348公升。觀察車內可以發現,Macan最多可擁有三個螢幕,包含單獨豎立的12.6 吋曲面數位儀錶板、10.9 吋中控螢幕及選配的10.9吋乘客資訊娛樂顯示幕。保時捷駕駛者體驗概念也首度配備具擴增實境技術(AR)的抬頭顯示器(HUD),呈現的影像相當於視覺距離10公尺,約87吋螢幕大小,使導航系統的指引箭頭這類虛擬元素得以無縫融入現實世界。至於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則採用Android Automotive OS作業系統,加上標配的保時捷通訊管理系統(PCM),當車主說出「Hey Porsche」時,語音助理於毫秒之間就能提供前往充電站等地點的建議路線。自 2014 年起,保時捷在全球共交付超過80萬部燃油版Macan,未來將由純電版本的後繼車款接棒,並在保時捷位於萊比錫的碳中和工廠生產。
福特全新Focus Active Wagon雙車型上市 舊換新最低78.9萬元起
搶年底最後一波銷售潮,福特六和今(5)日宣布「跨界休旅」Ford Focus Active Wagon上市,共有Focus Active Wagon X 以及 Focus Active Wagon Vignale 雙車型選擇,售價分別為96.9萬、104.9萬,全車系舊換新78.9萬起,還可享早鳥優惠加價購 Thule 車頂架與腳踏車架組。隨著台灣生活型態轉換及車輛用途多元,Ford Focus Active Wagon長4,693mm、寬1,844mm、高1,537mm、軸距2,700mm的車身尺碼,具備超越SUV的空間實用性和最適駕駛視野,並透過專屬調校造就163mm離地高設定,不僅稱職應對一般都市通勤之用,更從容應對駕駛情境場域轉換,還可因應市區各式機械停車位。在機能表現上,Ford Focus Active Wagon透過13.2吋懸浮式全彩 LCD 觸控螢幕,以2K高解析度畫質精細呈現多樣訊息,搭配人因介面及運算效能全面升級的新世代SYNC®4娛樂通訊整合系統,支援無線&有線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可提供駕駛最新動態行車模式畫面、原廠導航等便捷功能;其中原廠與手機之導航資訊更可於HUD智慧型抬頭顯示器與12.3吋全彩液晶數位儀錶板當中,同步顯示導航路口路線指引和轉彎方向;再加上Qi無線充電座、丹麥皇室御用B&O環艙劇院揚聲系統等配備。Ford Focus Active Wagon後行李廂空間在5人座模式下有超越中型休旅車設定的635公升表現,搭配一鍵傾倒裝置,可將後廂空間擴增至1,653公升。(圖/Ford提供)同時,為滿足「一車多用」的市場趨勢,Ford Focus Active Wagon後行李廂空間,在5人座模式下已有超越中型休旅車設定的635公升表現,搭配一鍵傾倒裝置,更可將後廂空間擴增至1,653公升,還具有平整化底板設計、底板垂直固定/高低可調、隱藏式掛勾、方便取放各式物件的離地高度及Hands-Free足踢感應式電動尾門等便利機能。Ford Focus Active Wagon採用1.5升EcoBoost®182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具備VDE汽缸間歇技術、雙噴油系統技術(PFI歧管噴射/GDI缸內直噴)和曲軸偏置技術,造就182ps最大馬力與24.5kgm最大扭力,搭配優化液壓控制系統的SelectShift™八速自排變速箱,提供最佳16.1km/L的油耗表現。至於被動安全部分,Ford Focus Active Wagon採用高達33%1,300MPa航太級硼鋼布局車體結構,搭載6具SRS安全輔助氣囊、前後座預緊式安全帶以及符合歐洲最新i-Size法規(ECE R129)兒童安全座椅的優化ISOFIX裝置;並同步搭載功能齊全的Ford Co-Pilot360™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包含IA十字路口輔助煞停、CTA倒車警示與車側來車輔助煞停系統以及BSA視覺盲點偵測與輔助系統,對應原有的iACC智慧型定速巡航系統、AEB全速域輔助煞停(附PCA前向碰撞預警系統)、ISA智慧型速限輔助系統、TSR道路標誌識別輔助系統、LCA車道導正輔助系統、ESA閃避轉向輔助系統等駕駛輔助科技。
台灣賓士新總裁金恩中24日亮相 首推全新GLC Coupé雙車型上市
台灣賓士繼去年底在台發表GLC SUV後,終於在24日正式在台推出孿生兄弟全新GLC Coupé,並導入GLC 200 4MATIC Coupé 與 GLC 300 4MATIC Coupé兩款車型,售價新台幣 289 萬及 330 萬元起,預計10月起陸續交車。GLC一直是賓士在台相當熱門的車款,去年更以4,813輛的成績坐穩進口豪華休旅亞軍,僅次於Lexus NX。這次藉由全新GLC Coupé的發表會,台灣賓士新上任的總裁金恩中先生(Mr. Eun Choong Kim)也首次公開亮相。台灣賓士也表示,全新GLC Coupé預計在10 月陸續交車。GLC Coupé車身具有絕美比例與曲線張力,美背造型輪廓將弓形弧線一路流暢延伸至後尾翼,且創造休旅車型中的極低風阻 Cd=0.27。車頭標配「霧銀星芒型水箱護罩」,還有AMG Line 外觀套件及多光束智慧型數位頭燈可以選配;車尾採用全新雙片分離式設計尾燈,結合特殊立體結構的燈組與燈光動畫,相比前一代 GLC Coupé 獲得更舒適的空間,尤其後行李廂空間放大至 545公升~1,490公升。車內根據不同車型配置ARTICO 舒適型座椅或 ARTICO/MICROCUT 跑車型座椅,搭配電動雙前座附記憶功能,以四向腰靠調整功能切合舒服人體工學乘坐角度;全新 GLC Coupé 搭載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提供 15 具高傳真喇叭與總輸出高達 710 瓦的 DSP 擴大器,還有標配11.9 吋高解析度觸控螢幕、12.3 吋的螢幕數位儀表。車內標配11.9 吋高解析度觸控螢幕、12.3 吋的螢幕數位儀表。(圖/劉芯衣攝)動力部分則搭載直列四缸 M254 渦輪引擎,搭配第二代 ISG 48V 高效輕油電系統,具有最大 258匹馬力,與最大40.8公斤米扭力。同時,車內配備「智能停車輔助套件含 360° 環景攝影」、「越野駕駛模式介面」以及「地表偵視功能」。
新車試駕/硬派越野休旅Defender 130沒對手 滿載8人和重物輕而易舉
還記得國中國文課上到沈復的《兒時記趣》,內容提到「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當時很難想像那是什麼感覺,直到這次本刊記者試駕Land Rover今年3月在台正式發表的Defender 130,那可以滿載8人的寬敞空間、難以錯認的霸氣輪廓、堅毅強悍的性能表現,讓我感受到這龐然大物的能力和魅力。Land Rover Defender在台導入90短軸版、110標準版,還有搭載V8動力的Carpathian Edition限量車型,今年3月台灣捷豹路虎更宣布再添新成員130 X P400,完整Defender家族在台灣的陣容。身為Defender家族最大的全地形越野休旅,130除了承襲向初代Defender致敬的方正輪廓、圓形車前矩陣式LED頭燈與車後重新設計的後尾燈以外,引擎蓋、車頂與車頂架加入亮澤黑對比色,以及標配的20吋輪圈、側開式尾門、後掛的備胎,就要人第一眼就感受到他的穩重、個性,卻仍保有經典的元素。Defender 130也帶有許多經典元素,包含圓形車前矩陣式LED頭燈。(圖/黃耀徵攝)車身尺碼5,358x2,008x1,970mm,軸距則與標準版相同為3,022mm,不過後廂增加340mm,因此第3排座椅空間非常寬敞,坐滿8名成人完全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上下車時會因為離地高有點辛苦,以及停車格空間不足。此外,第3排乘客還有專屬天窗、加大的兩側後窗面積;且第2排、第3排座椅均具備加熱功能、ISOFIX兒童座椅固定裝置、3組三點式安全帶,還配置車頂把手、置杯架、置物袋、閱讀燈跟Meridian 400瓦音響系統的揚聲器,讓第3排乘客有種「被好好對待」的尊榮感,不過根據本刊記者實際乘坐後會建議以2成人1小孩的方式入座,空間會更寬裕。軸距與一般版相同,不過車長增加340mm在後廂位置,因此第3排空間相當寬敞。(圖/黃耀徵攝)第3排有專屬天窗、加大兩側後窗面積,不會有被虧待的感覺。(圖/黃耀徵攝)除了第3排空間驚人以外,後行李廂在不打平的情況下有290公升可容納,加上第2排座椅可前後滑移、調整椅背角度的功能,提升整車空間機能,如果將後座椅全部打平,更可擴充容納空間到1,876公升。後行李廂空間寬敞,最多可到1,876公升。(圖/黃耀徵攝)雖然受原廠限制,在試車時無法親自體驗,不過130搭載Land Rover Terrain Response 2 第二代全地形反應系統,在面對不同地形時,不僅車內具有多種行車模式選擇,還可設定自動模式使系統自動調整車輛動態,提供車輛最佳全地形穿越能力;在涉水模式下,車輛具備高達900 mm的涉水深度,加上ClearSight 對地視野可模擬車底下地貌,結合全車多項先進底盤系統,還有全鋁合金 D7x 車體結構,車身的抗扭剛性為 25 kNm/度,是傳統車架設計的3倍,更具有高達 3,000kg 的拖曳能力,也就是說要載滿東西、拖著露營車跋山涉水完全沒問題。Land Rover Terrain Response 2 第二代全地形反應系統在涉水模式下,車輛具備高達900 mm的涉水深度。(圖/黃耀徵攝)車內中控搭載11.4吋曲面懸浮式觸控螢幕,內建最新Pivi Pro資訊娛樂系統與全中文化3D衛星導航系統,並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OTA無線軟體更新功能,可以讓車載系統保持在最新的狀態;還配有四區恆溫空調、進階負離子車艙空氣淨化系統、抬頭顯示器、手機無線充電、前座中央扶手製冷功能、方向盤電動調整、雙前座14向電動調整(含記憶與通風加熱功能)等。走進車內就可以看到11.4吋曲面懸浮式觸控螢幕,整體來說非常好用、觸控靈敏、質感很好、解析度很高。(圖/黃耀徵攝)第二排也有出風口,可以自行調整溫度。(圖/黃耀徵攝)此次國內引進的單一P400車型,搭載3.0升直六渦輪汽油引擎輔以輕油電系統,具有400匹馬力、56.1kgm最大輸出表現,加上零百加速只要6.6秒,在行駛的過程中,以本刊記者僅163公分的身型,還是完全忘記自己正駕駛一台超過5.3米的大車,雖然從外型來看是一台又重又長的越野休旅,開起來卻帶有與外型衝突的輕快、順暢,開在高速公路上也不會有油門跟不上的情形,但是在轉彎時會有稍微明顯的側傾感,而且還有解析度很高的360度環景,在停車、迴轉還有進入小巷中也能充分掌握車輛狀況,不過如果能加入Clearsight電子後視鏡,更能看清楚後方視野更清楚,也會更有安全感。國內僅引進單一P400車型,搭載3.0升直六渦輪汽油引擎輔以輕油電系統,具有400匹馬力、56.1kgm最大輸出表現。(圖/黃耀徵攝)雖然Defender全車系標配全地域四迴路ABS 煞車防鎖死系統、ACC 主動定速巡航含車流排隊輔助功能、AEB 自動煞車輔助系統、BSA 盲點偵測輔助、DSC 循跡動態穩定控制系統、EBA緊急煞車強度輔助系統、HDC 陡坡緩降控制系統與上坡起步輔助系統、LKA 車道維持輔助系統、TPMS 胎壓偵測系統、雙前座正面與側面氣囊、車側全尺寸氣囊、後座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駕駛注意力監控系統、後方車流與後部碰撞警示,卻因為沒有車道置中,所以未能達到Level 2半自動輔助駕駛標準,不過因為車子真的又大、又壯,所以在車內依然有被保護的感覺。雖然車長破5米,不過車內具有多種安全輔助系統,只是可惜沒有車道置中。(圖/黃耀徵攝)除了外型強好又霸氣、內裝質感又舒適以外,以Defender 130的動力配置、8人座寬敞空間,及不到500萬的價格,以國內車市來說並沒有同等級的對手,所以如果想要一台可以載著全家大小遊山玩水、深入大自然的車款,在家裡停車格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這台龐然大物Defender 130著實是可以收之自院的選擇。質感、空間機能兼具的車內設計,更增加霸氣Defender 130的實用性。(圖/黃耀徵攝)
傳奇喜美回歸2/Honda Civic e:HEV試駕印證 百萬價格到底香還是盤?
原本預計5月上市的第十一代Civic e:HEV,因日廠生產時程延後,終於在7月12日正式登場,這次以「日本進口加上油電動力」身分回歸的Civic e:HEV不便宜,售價139.9萬元,CTWANT記者實際試駕下賽道,從動力科技、內裝鋪陳、外觀設計,都能感受出Civic的「不平民」。十一代Civic採用全新一體式蜂巢水箱護罩,看起來更簡約、耐看,而前保桿前方大面積的進氣壩、內雙C樣式的尾燈,都還保有車系經典設計元素;車長 4,550mm、車寬 1,800mm、車高 1,415mm與軸距 2,735mm搭配fastback斜背造型,加上車頭線條低扁,可以感受到整體更流線。Civic e:HEV搭載235/40 ZR18寬胎面大尺吋低扁平比操控取向輪胎。(圖/方萬民攝)坐進車內會感覺駕駛座偏低,不過原廠也降低引擎蓋邊緣與葉子板高度,創造更寬闊的駕駛視野;車內配有10.2吋數位儀表與9吋中控螢幕,車機系統十分直覺、簡單,還有無線Apple CarPlay、無線充電座。同時,10.2吋數位儀表的中央還加入道路虛擬實境顯示功能,可辨識小型車、貨車甚至是機車等不同車型,不僅增加行駛時的安全性,還更能掌握附近車輛狀況,不過公車好像還無法辨識。車內配有10.2吋數位儀表與9吋中控螢幕,還有無線Apple CarPlay、無線充電座。(圖/方萬民攝)在配備豐富度來說,十一代Civic具有全景天窗、12支Bose音響、方向盤加熱、雙前座電動椅,加上全速域ACC主動跟車、AEB主動煞停等,不過目前因缺料關係,少了盲點輔助系統,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標配的全景天窗更增加整體的空間感。(圖/方萬民攝)只是不得不說,冷氣出風口區為呼應水箱護罩而設計的蜂巢網狀設計,會忍不住想說以後如果卡灰塵,清理上會稍微麻煩一點;不過受惠於長達2,735mm的軸距,後排腿部空間相當寬裕,至於後行李廂空間,官方宣稱可放入3個25吋登機箱,或是3個9.5吋高爾夫球袋,相當適合親朋好友出遊。為呼應水箱護罩而設計的蜂巢冷氣出風口區域。(圖/方萬民攝)不僅後排腿部空間相當寬裕,後行李廂空間也非常寬敞。(圖/方萬民攝)全新Civic e:HEV結合2.0L直列 4 汽缸 Atkinson循環DOHC i-VTEC缸內直噴引擎,搭配雙電動馬達及PCU(Power Control Unit)電力控制單元,實現143hp馬力及32.1kgm扭力輸出優勢。實際開上路以市區代步來說,輕踩油門就能感受到動力的湧現,幾乎聽不見的引擎運轉聲,也讓大家都大力稱讚關於這台十一代Civic優異的隔音效果。同時,這套e:HEV油電動力系統在車輛低速域時,是以電動馬達驅動,再加速時,引擎能直接驅動車輛,不會有任何油電過度的時期,簡單來說就是「又順暢又好開」。全新Civic e:HEV搭載2.0L直列 4 汽缸 Atkinson循環DOHC i-VTEC缸內直噴引擎,搭配雙電動馬達及PCU(Power Control Unit)電力控制單元。(圖/方萬民攝)若改為運動模式,除了動力輸出更明顯、更直接以外,還有模擬的引擎聲浪,只要輕踩油門,就能被聲浪喚起心中的飆車因子,就連在市區行駛時速40km/L時,都會有種已經快要破百的錯覺。除了在市區、國道上行駛以外,這次台灣本田更安排前往麗寶賽道,讓許多駕駛回味開著Civic成為飆仔的時光。這次的奔馳完全感受不出來是一台「油電車」,由於加速表現非常直接,在高速過彎的時候,側傾也抑制得相當完美,而且方向盤重手,更增添在賽道上的安定、安心。在麗寶賽道上奔馳,不論在加速或是高速過彎的表現都很優異。(圖/方萬民攝)在主動安全方面,全車系標配新一代Honda Sensing智慧安全主動防護系統,以100度超廣角攝影機搭配高速影像處理晶片,能同時監看三個車道、偵測對向來車、夜間行人、自行車及摩托車,並整合「CMBS碰撞緩解煞車系統」、「RDM道路偏移抑制系統」、「ACC全速域主動式車距調節定速巡航系統附LSF低速自動跟車功能」、「LKAS車道維持輔助系統」、「LCDN前車駛離提醒系統」等多項安全便利功能,另配備前後共8具超音波感知器之「PSS停車偵測雷達」、「三模式倒車攝影機」、「BSI盲點偵測系統」。數位儀表加入道路虛擬實境顯示功能,可辨識小型車、貨車甚至是機車等不同車型。(圖/方萬民攝)在被動安全部份,Civic e: HEV採用最新進化的Inner Frame工法,實現具有高剛性的新世代輕量化車體結構,搭載最高規格「11具SRS輔助氣囊」、「PUH行人安全防護引擎蓋」、「雙前座及左右後座三點式ELR自動預縮安全帶」、「全座位安全帶未繫提示」等安全配備。整體來說,從外觀的調整、內裝質感的鋪陳、科技動力的提升、安全配備的完全,加上國外進口的身份,種種原因結合成為喜美「破百」的原因,但是本刊記者認為,即使不是本田迷,在這兩天與Civic e:HEV相處的過程中,真的會被那輕易掌握、順暢直接的動力圈粉,雖然售價比起過往的定位確實高出許多,不過無價的信仰,加上全方位的配備提升,還是能夠讓「百萬喜美」在許多人心中佔有一席之地。Civic打檔方式是用按的,R檔的話則要用撥的。(圖/方萬民攝)
新車試駕/保時捷「最便宜電動車」Taycan後驅 科技感十足且樂趣依舊
保時捷(Porsche)在2019年推出雙馬達四驅車款的首款純電跑車Taycan,作為品牌正式踏入電動化的起點,2020年12月在台灣引進4S、Turbo、Turbo S 等動力後,緊接著2021年又追加本次試駕的入門後驅單馬達版本,售價402萬元起。雖然電動車在台灣尚未普及,不過2022年保時捷在台灣交車數達4,611部,熱門休旅車Cayenne在台灣蟬聯保時捷最熱門的車型,全年交車數達1,995部,而Taycan全年接單數也達1,000張,可以看出以保時捷來說,大家對電動車的接受度和喜愛度並不低。從外型來看,車頭又低又扁,雖然是一輛四門轎車,卻存在與911相仿的斜背設計,加上連貫式LED尾燈,遠遠看到就能感受強烈的保時捷家族風格,以及不言而喻的性感魅力;而車燈部分加入「淚溝」設計,雖然強化整體的辨識性,但跟車尾相比帥度就稍微減弱。車尾採用連貫式LED尾燈。(圖/方萬民攝)這次試駕車款選配價值151,500元的Neptune Blue(海王星藍)車色,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視覺焦點,不過其實原本配有的標準黑、白色就已經能呈現出Taycan的帥氣與魅力,額外加購的顏色好像並沒有那麼值得。21吋黑白塗裝鋁圈搭配白色卡鉗,以及海王星藍車色均為選配套件。(圖/方萬民攝)進到車內,雙觸控螢幕(10.9吋、中央鞍座8.4吋)和16.8吋曲面數位儀表板充分展現出整車的「科技感」,且車內實體按鍵不多,功能設定均在中控螢幕下方斜置的8.4吋螢幕上,觸控時需要稍微出力,不過會有震動回饋,不會產生「有沒有按到」的疑問,只是因為太科技,包含空調、充電孔開啟、前後行李廂都需要從螢幕尋找(甚至一度找不到)並開啟。一進車內就被雙觸控螢幕和曲面數位儀表板吸引,下方還有置物空間。(圖/方萬民攝)許多功能設定在8.4吋螢幕上,觸控時會有震動回饋。(圖/方萬民攝) 後排空間以本刊記者163公分來說頭部空間剛剛好,但若是更高大的男生,就會受限斜背設計而有壓迫感;後排座椅中間為置物空間,具有Type C充電孔;後行李廂基本空間407公升,還有84公升的前行李廂可以利用。後座空間受限斜背設計而有輕微壓迫感,不過座椅舒適度還是相當足夠。(圖/方萬民攝)後行李廂空間若不夠使用,還有84公升前行李廂可以放置物品。(圖/方萬民攝)當天試駕從市區前往外雙溪山路上,不得不說,由於Taycan座椅較低,在視野上對女生來說比較狹窄一點,不過就算跟其他車型相比,只有後軸永磁同步馬達,加上79.2kWh單層電池組,但是起步非常順暢,輕踩油門就能感覺源源不絕的動力,具有408hp/35.2kgm最大輸出表現。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行駛時非常順暢、平穩,因此會不自覺的一直踩油門到忘記注意時速,而且車輛相當安靜,完全不會有速度感,所以有好幾度都差點超速。選配要價13.75萬元的主動式氣壓懸載系統(含PASM),可調整車身高低。(圖/方萬民攝)加上試駕Taycan選配7.08萬的跑車計時套件後,在原本的Range、Normal和Sport模式中,又多了Sport Plus,啟用時還會自動開啟選配價3.18萬的電動跑車音效,在外雙溪山路上加速時,動力來得相當快且猛,卻又不會讓人感覺到害怕或不適,上坡也相當輕而易舉,就是一頭在原野上奔放卻又不放肆的猛獸。即使是後驅單馬達版本,在山路上、過彎時,動力依然猛烈。(圖/方萬民攝)保時捷一直是許多人心中夢寐以求的品牌,即使車款順應趨勢邁入電動化卻不因此妥協,不只外型依舊呈現品牌的帥氣和風格,操駕感和舒適度也令人滿意,還有那油門一踩就能感受到的充沛動力,加上入門版相較其他車款更有優勢的價格,如果未來都必須入手電動車,那Porsche Taycan會是我存錢購車的動力。兩側前葉子板各設有一個充電孔,右側為DC/AC通用的快充口、左側為AC充電口,規格為J1772 / CCS1。(圖/方萬民攝)
新車試駕/擺脫「入門休旅就陽春」的印象 全新BMW X1讓你再次愛上
最近傳唱度相當高的一首歌曲〈烏梅子醬〉,雖然不少人認為聽起來很芭樂,但也因為琅琅上口的旋律、平易近人的歌詞,獲得眾多網紅翻唱,播放量更在短時間內衝上11.3億次。這首歌也讓我想到BMW,即使有著不少人抱怨的大鼻孔外型,卻也憑藉絕佳的操控性、輕鬆自在的駕馭樂趣,蟬聯2022年全球豪華品牌銷量冠軍。除了〈烏梅子醬〉的反饋讓人聯想到BMW外,整首歌透露的甜蜜氛圍,也適切地表達出本刊記者在試駕X1 sDrive20ixLine的感受,就是像談戀愛那樣舒適、喜歡、不想分開。不只記者有這樣的感受,X1自從去年10月展開預售,到今年2月底正式上市前,接單已超過1,500張。自去年10月展開預售至今年2月底正式上市前,除了iX1獲得過半的訂單,其他消費者也多以sDrive20 xLine為主。(圖/黃耀徵攝)喜歡一個人,在深入了解以前,我們多從對方的外表開始產生好感;而BMW X1sDrive20i xLine具有4,500×1,845×1,642mm、軸距2,692mm比以往更增長的車身尺碼,不但放大了車室空間,整體更散發出不凡的豪華大器,在初見面的那一刻,就深深抓住本刊記者的目光。新一代的X1水箱護罩面積加大,頭燈採用倒L型日行燈、並配備與X7相同的Heart Beat方向燈閃爍,雖然以前看到「鼻孔不斷放大」也會覺得在外型上有些突兀,不過這次卻覺得比例剛剛好,且多了份穩重感。即使水箱護罩面積加大,但是比例來說剛剛好。且頭燈採用倒L型日行燈,增加整體辨識度。(圖/黃耀徵攝)同時還具備平整化把手、跟iX1同款的19吋V輻式雙色輪圈,並配上Pirelli PZero性能胎,不過在行駛上還是以舒適為導向,並沒有過多的激情、運動。車尾部分採用3D尾燈造型,搭配特殊圖騰和燻黑塗裝,且全車標配與X1非常契合的xLine風格套件,在保桿飾條、水箱罩、後視鏡蓋、窗框及行李架均採用緞面霧銀風格,除了減少車頭厚重感以外,也為整車的設計多了層次以及休閒氛圍。搭配與iX1同款的19吋V輻式雙色輪圈,還有使用平整化把手。(圖/黃耀徵攝)中控布局則與2 Series Active Tourer相同,同樣整合10.25吋虛擬數位儀表、10.7吋中控多媒體觸控螢幕在懸浮式曲面螢幕內,搭配最新BMW iDrive8.0使用者介面,在顯示車輛資訊、專屬駕馭模式的調整上都非常快速,也能將導航置入數位儀表中。走進車內可以看到10.25吋虛擬數位儀表、10.7吋中控觸控螢幕。中控下方具有方便拿取、有固定夾且具有散熱功能的無線充電座。(圖/黃耀徵攝)值得一提的是,中控台下設置的無線充電座,比起其他品牌必須將手機躺著,這次採用直立式充電且具有散熱效果的設計,真的很方便、貼心、深得我心;雖然置物區因此只剩中央鞍座下方的開放式空間,但也已經算寬敞、夠用了。中央鞍座下方的開放式置物空間。(圖/黃耀徵攝)這次使用的雙前座跑車座椅,具有完整的支撐性和包覆性,搭配最新Seneatec透氣皮質,坐起來相當舒服;寬敞的後座空間也可以塞滿3個人,加上能提供540公升、同級距最大的後行李廂空間,不僅讓X1擺脫入門規格,更從性能取向的BMW品牌風格中又融入了一點「家」的感覺。後座空間寬敞、還有可靈活運用最大至1,600公升的後行李廂空間。(圖/黃耀徵攝)其他的便利科技包括可利用iPhone上鎖/解鎖的BMW手機數位鑰匙2.0、還有令開著同級距對手的本刊記者羨慕的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此外,這次試駕的X1 sDrive20i xLine更標配AR擴增實境導航功能、遠端3D監控、360度環景輔助攝影含碰撞錄影功能,以及抬頭顯示器。標配AR擴增實際導航,是sDrive20i xLine才有標配的功能。(圖/黃耀徵攝)〈烏梅子醬〉歌詞中提到,「是甜甜的愛情,來得這麼確定,因為你每個害羞的反應。」就像記者對於這台車喜歡得非常確定,因為X1從外形、內裝和配備的設定。不過當然還是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就是車機上的分類太多種,想改變車輛設定的時候,沒辦法很直覺地調整,要從很多選項中摸索,才能夠找到操作邏輯;很像談戀愛時要不斷猜測對方想法一樣,沒辦法一開始就知道要的是什麼。至於動力部分,這一代的X1 sDrive20i跟X1 sDrive18i均搭載1.5升三缸汽油渦輪引擎,最大可輸出156hp、24.5kgm,並導入全新第二代48V輕油電動力系統,搭配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在48V輕油電輔助下,最大綜效輸出可來到170hp、28.5kgm,且平均油耗具有15.8km/L。X1 sDrive20i搭載1.5升三缸汽油渦輪引擎,並導入全新第二代48V輕油電動力系統。(圖/黃耀徵攝)平心而論,X1是部很好開的車,在一般模式時,動力支援平順但不猛暴;一但開啟Sport模式,充沛的動力立刻蜂擁而至,猶如一匹蓄勢以久的獵豹,瞬間向獵物撲去。當天試駕從台中前往南投的路上,不論行駛國道還是山路,都能輕鬆超車、爬坡,非常得心應手。此外,對坑洞、不平路面的吸收也快,不會讓乘客感到不適,配上優異的隔音設計,行駛表現還是有一定的水準。不論國道還是山路,依然能夠得心應手地超車和爬坡。(圖/黃耀徵攝)同時在安全配備上也大幅提升,新世代X1不僅導入最新的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提供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盲點偵測系統、後方車流警示、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系統以及自動變換車道的功能。比起上一代X1,這一代導入最新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圖/黃耀徵攝)自動變換車道要在時速60km/h以上、同時開啟自動駕駛輔助方可使用,只要撥動方向燈撥桿,在後方無來車或有一定安全距離的情況下,系統會自動操作方向盤來變換車道。必須要說,自動換車道過程非常順暢、自然,同車攝影大哥好像根本沒發現不是我換的,只是在車多的情況下還是不方便使用。由於記者本身也是駕駛BMW X1 sDrive20i xLine同級距的車款,所以除了以記者身份外,同時也用消費者的視角在試駕。必須誠實地說,X1在大改款後,不論是空間、配備、科技都值得讚許;動力表現雖然有所調整,但是對日常使用還是綽綽有餘。而且光從外型來說,我認為這次的改款已經徹底擺脫X1「入門陽春」的休旅定位,〈烏梅子醬〉歌詞最後提到,「厚厚的甜蜜感,用幸福秤桿秤一些收藏。」就像是X1具有滿滿的高質感、科技感,是一台值得入手、列入購買清單的豪華休旅車,而且直上sDrive20i準沒錯。
新車試駕/「德國閃電」睽違十年回歸 Opel Mokka Elegance百萬開價挑戰車迷
「德國閃電」Opel睽違十多年重返台灣,去(2022)年第四季以Mokka車系打進國內緊湊型SUV市場,不僅引起資深車迷的討論,也讓車壇多了歐系品牌的購車選擇,今年1月總代理歐吉汽車也宣布在農曆年前Edition車型完售,這樣的好消息無疑是為品牌打了一劑強心針,而本次試駕的車型Elegance配備更齊全、供貨更充足,能打進消費者的心嗎?跨界小休旅Mokka提供Edition、Elegance和純電版Mokka-e共3車型,以熱門休旅車型吸引消費者之餘,也跟上電動車浪潮,德國Opel汽車全球運營總監William Mott強調,「Opel是Stellantis集團下唯一德國品牌,所有全新Opel車款都在德國Rüsselsheim設計,以確保所有車款都能保有Opel品牌核心價值與駕馭感受。」2012年,Mokka車系初代車型誕生,當時Opel仍屬GM集團旗下,與Buick Encore、Chevrolet Trax同為三生車款;之後Opel納入Stellantis汽車集團,2020年問世的第二代Mokka,則與同集團Peugeot 2008一樣的CMP模組化底盤平台打造,並展現出自己的全新格局。同為Stellantis汽車集團的Peugeot 2008也採用CMP模組化底盤平台打造。(圖/Peugeot提供)從Opel Mokka 4,151 x 1,790 x 1,523mm的車身尺碼以及2,557mm的軸距來說,完全是讓新手駕駛沒煩惱、一般駕駛立刻上手的代步小車設定。本刊記者當天試駕取車時立刻被外觀吸引,以「Bold & Pure」為設計主軸,車頭採用封閉式黑色烤漆水箱護罩結合LED頭燈組,也就是原廠說的「Vizor閃電風鏡」,中間再加入閃電廠徽看起來非常前衛,具有很高的辨識度。車頭使用「閃電風鏡」設計,打造有別其他車款的獨特風格。(圖/方萬民攝)此外,Editon和Elegance車型也可以透過Two-Tone雙色車身作區分,輪圈也從16吋升級為17吋,並加入LED前霧燈、電摺後視鏡和迎賓燈等配備。比起Edition車型,Elegance升級為17吋輪圈。而車身尺碼為4,151 x 1,790 x 1,523mm、軸距2,557mm。(圖/方萬民攝)相較外型的搶眼設計,內裝就顯得平凡許多、沒有強烈科技氛圍,一坐進車內可以看到7吋數位儀表和7吋多媒體觸控螢幕均採駕駛導向設計,優點是具有繁體中文介面,因此可以輕易找到想使用的功能,不過觸控反應如果更靈敏、螢幕大小能升級會更好,海外採用的12吋數位儀表,歐吉汽車表示會向原廠爭取。車內的數位儀表和多媒體觸控螢幕均為7吋,海外採用的12吋數位儀表正在爭取中。(圖/方萬民攝)比起Edition車型,此次試駕的車款更具備Keyless免鑰匙進入/引擎啟閉鈕、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車內氣氛燈、前座中央扶手、後座雙USB插槽、前後停車雷達,且混搭雙色座椅使用皮革與不織布設計。Elegance車型比起Edition多了有線Apple Carplay及其他配備。(圖/方萬民攝)而在空間部分,雖然試駕記者僅163公分,不過坐後座時可以感受到膝部空間、頭部空間並沒有特別寬裕(約1.5個拳頭),後座也沒有中央扶手配置;至於行李廂空間,若後座未傾倒有350公升、傾倒後則擴充至1,105公升。後座空間不管是看起來還是坐起來,都沒有很大。(圖/方萬民攝)後行李廂空間在座椅傾倒的情況下約1,105公升,雖然沒有特別優異的表現,不過也能滿足日常需求。(圖/方萬民攝)後座還有2個USB孔,解決乘客的手機電量焦慮。(圖/方萬民攝)動力採用1.2升三缸渦輪汽油引擎,具有最大馬力 130 匹、最大扭力23.5 公斤米的輸出表現,搭配8速手自排變速箱,原廠公布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為9.2秒,極速200公里。動力採用1.2升三缸渦輪汽油引擎,原廠公布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為9.2秒。(圖/方萬民攝)由於記者以前也以小車做為代步車,時常能感受到油門踩到底、引擎聲已經鬧哄哄,速度卻遠低於理想的無力感,但是同樣身為小車的Mokka,雖然換檔的遲滯感有點明顯,不過受惠於低轉速就能獲得所有扭力的注入,使得起步時的毫不費力、動力的隨傳隨到、超車的輕而易舉都令人印象深刻,加上短小的車身尺碼,整體駕駛體驗不失輕快和速度。除了在市區穿梭以外,當天行駛山路時也能感受到車輛轉向的精準,即使遇到崎嶇彎路,車輛的側傾和反饋依然穩定、並不會造成乘客的不安;經過不平路面,即使路感明顯卻又能保有一定的舒適。不論是在市區穿梭、山路駕駛,都能感受到車輛的穩定和舒適。(圖/方萬民攝)同時,車內的安全配備也很完整,不僅全車系標配8具SRS氣囊,並搭載Opel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智慧安全駕駛輔助系統,包含FSRA全速域主動式車距維持定速巡航系統、FCA前方碰撞警示、AEB緊急煞停輔助、ALKA車道置中輔助、LDW車道偏移警示、LKA車道偏移輔助、SSR交通號誌辨識、ISA智能速限調整、DAS駕駛疲勞警示,可以替駕駛和乘客帶來全面的守護。車內安全配備完整,搭載Opel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智慧安全駕駛輔助系統。(圖/方萬民攝)Opel十多年後重返國內車市,端出Mokka作為首發車款,坦白說在內裝配備、乘坐空間上都沒有顯著優勢,加上百萬起跳的價格很難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雖然駕駛感受、隔音效果都超乎想像,卻又不至於成為「非買不可」的理由,因此在售後服務量能還有定價策略上,就要看總代理歐吉汽車如何調整和因應,才能讓消費者喝下這杯睽違已久的「閃電摩卡」。
全新BMW X1登台!搭載48V動力科技 純電版iX1同步引進
BMW X1至2021年已在全球銷售超過190萬輛,稱霸小型豪華SAV市場。今(2023)年,全新世代BMW X1外觀與座艙設計導入新世代設計語彙,並首次搭載第二代48V動力科技,BMW總代理汎德也在國內引進BMW X1 sDrive18i、X1 sDrive20i與純電iX1 xDrive30三種車型,售價分別為新台幣190萬、212萬及222萬元。 全新BMW X1搭載多項前衛科技配備,包含最新懸浮式曲面螢幕科技(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搭配10.7吋中控觸控螢幕),結合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同時植入BMW智慧語音助理2.0,能用更自然的語言邏輯進行溝通。還有包含手機無線充電裝置和BMW手機數位鑰匙2.0,車主只要將iPhone放在身上,車輛即可感應解鎖、上車後也能直接啟動車輛。全新BMW X1座艙內導入全新世代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圖/BMW提供)在車內空間上,全新的懸浮式排檔座及撥桿式排檔,讓車室空間更簡約俐落;中央扶手下方的儲物空間加上更寬敞的五人舒適座艙與開闊頭部空間表現,增添了開闊的空間感。且BMW X1擁有同級最大後行李廂空間,在未傾倒狀況下為540L,最高能擴充至1,600L,並搭配電動尾門啟閉系統與尾門感應式啟閉功能。此外,全新BMW X1更配備跑車多功能真皮方向盤、Sensatec透氣皮質雙前座電動調整座椅含駕駛座記憶功能與豪華型雙區恆溫空調。X1 sDrive20i xLine以及iX1 xDrive30 xLine車型更搭載雙前座跑車座椅以及Fine-wood尤加利木紋飾板。在安全部分也透過評鑑機構Euro NCAP年度測試,榮獲5星評價。BMW X1包含全新世代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不僅配備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盲點偵測系統、後方車流警示、倒車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系統等功能;X1 sDrive20i xLine以及iX1 xDrive30 xLine車型標配車況抬頭顯示器、360度環景輔助攝影、車側防撞輔助、前方車流警示、主動車道維持輔助,還有超越同級唯一標配的全新AR擴增實境導航,可於中控觸控螢幕顯示前方實際路況畫面,並透過即時的圖像標示在接下來車輛即將轉往的實景圖上。至於動力方面,BMW X1 sDrive18i與X1 sDrive20i兩種車型皆搭載BMW TwinPower Turbo直列三缸汽油引擎與Steptronic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前者擁有最高136匹馬力與23.4公斤米的最大動力輸出,0到100 km/h加速為9.2秒;BMW X1 sDrive20i則最高擁有156匹馬力與24.4公斤米最大動力輸出,0到100 km/h加速8.3秒。BMW X1 sDrive20i也首度導入全新第二代48V高效複合動力,因將啟動馬達發電機整合於變速箱之中,可於全油門急加速時作動eBoost提供額外19hp馬力輔助並降低渦輪遲滯,也創造出170匹的最大綜效馬力輸出表現,而當車輛行駛速度低於15km/h,鬆開油門便會關閉引擎轉為慣性滑行,有效降低油耗且大幅提升加速性。全新首款BMW iX1純電運動休旅正式開啟X家族純電世代,專屬BMW i專屬藍色飾條裝飾,鑲嵌於水箱護罩、進氣壩、側裙以及後保桿兩側,營造出電能的熱血風采,還採用19吋V輻式輪圈使以及標配全景式天窗;動力部分則採用全新第五代eDrive電能科技,搭配總容量66.5kWh的鋰電池模組,可創造出313匹的最大馬力輸出與50.4公斤米,0到100km/h加速僅5.6秒,最高續航里程可達440km。透過BMW i高速充電站,iX1 xDrive30只要充電10分鐘就能補充最高120km的續航里程。
福特六和開春第一炮!Ford Focus舊換新80萬有找 首度導入國產旅行車型
福特六和汽車開出農曆春節過後的第一炮!在今(1)日宣布Ford Focus全新車系陣容上市,導入同級唯一的人氣指標Focus Wagon德規運動旅行車,為市場唯一「國產旅行車」;同時,五門掀背車Focus Hatchback與跨界休旅Focus Active共同升級推出Vignale時尚旗艦車型,來自Ford德國Saarlouis廠的德意志性能陣線New Focus ST X Wagon及New Focus ST X Hatchback 6MT也在台登場,限量 350 台。全車系建議售價89.9萬元起,舊換新價格為78.9萬元起。New Focus ST X Hatchback 6MT 性能調校6速手排變速箱,0-100km/h加速達到5.7秒的優異成績,且具備退檔補油(Rev-matching)功能。(圖/Ford提供)【2023年式Focus車型編成售價】旅行車WagonX:89.9萬ST-Line X:99.9萬ST-Line Vignale:105.9萬5門掀背HatchbackX:83.9萬ST-Line X:93.9萬ST-Line Vignale:97.9萬跨界休旅ActiveX:90.9萬Vignale:96.9萬性能車ST XHatchback 6MT:148.9萬Wagon 7AT:156.9萬根據Ford歐洲統計數據顯示,近五成歐洲人選購中型車會選擇Wagon旅行車,而近七成德國人選購Ford Focus時的首選即為Wagon車型。Ford Focus Wagon車長4,672mm近似多數中型房車,創造出寬敞後行李廂空間,車身高度也較SUV車型更具停車靈活性。Ford Focus透過導入Ford Vignale旗艦車型,造就出更精進的質感與高規配備。當中Focus Hatchback及Wagon EcoBoost®182 ST-Line Vignale頂規車型即配置專屬運動化外觀,擁有ST-Line專屬空力套件、全新高光亮黑蜂巢式水箱護罩和Vignale專屬下氣壩鉻鍛面造型,搭配德製ST Edition旋壓輕量性能鋁圈,展現出「優雅設計」和「運動性能」的融合,更推出全新荒島藍(Desert Island Blue)專屬車色。動力方面採用1.5升三缸EcoBoost®182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具備VDE汽缸間歇技術、雙噴油系統技術(PFI歧管噴射/GDI缸內直噴)和曲軸偏置技術,擁有同級最佳182ps最大馬力。技術團隊同步針對SelectShift™八速手自排變速箱的液壓控制系統進行優化,讓換檔反應更加細膩順暢,展現最高17.1km/L高效油耗表現。此外,Ford Focus也打造同級最強數位化座艙設計,全新13.2吋懸浮式全彩LCD觸控螢幕,透過大尺寸高解析度2K畫質精細呈現多樣訊息,並導入人因介面及運算效能全面升級的新世代SYNC®4娛樂通訊整合系統,同步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並可顯示最新動態行車模式畫面、原廠導航等便捷功能。其中原廠導航整合HUD智慧型抬頭顯示器與12.3吋全彩液晶數位儀錶板,可清晰同步顯示導航路口路線指引和轉彎方向,為駕駛帶來直覺化操作體驗與目不離路的從容駕馭姿態。因應新世代多元智慧裝置車載充電需求,New Ford Focus中控台下方收納空間具備雙充電孔(Type A+Type C),ST-Line X以上之指定車型再配置Qi無線充電座,並配置丹麥皇室御用B&O重低音環艙音響系統。至於New Focus ST X Wagon和ST X Hatchback 6MT則搭載專屬調校2.3L EcoBoost®280雙渦流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創造280ps最大馬力與42.3 kg-m最大扭力。而New Focus ST X Wagon搭配Ford Performance團隊持續精進與優化,性能調校7速手自排變速箱大幅升級,造就同級最速0-100km/h 5.8秒的亮眼佳績,相較前一世代更進步0.3秒,正式進入五秒台;New Focus ST X Hatchback 6MT 性能調校6速手排變速箱,0-100km/h加速達到5.7秒的優異成績,且具備退檔補油(Rev-matching)功能,透過系統讓駕駛者輕易掌握宛如跟趾的進階駕駛技巧。在熱血操駕之餘,駕馭New Focus ST X Wagon和ST X Hatchback 6MT更能輕鬆享有安全保護,車系全面搭載功能更進化之Ford Co-Pilot360™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將原德國市場選配項目列為台灣市場全面標配,如CTA倒車警示與車側來車輔助煞停系統和BSA 視覺盲點偵測與輔助系統,搭配透過iACC智慧型定速巡航系統、AEB全速域輔助煞停(附PCA前向碰撞預警系統)、ISA智慧型速限輔助系統、TSR道路標誌識別輔助系統、LCA車道導正輔助系統(ST X Wagon限定)、ESA閃避轉向輔助系統等多項傲視同級的駕駛輔助科技。第四代Ford Focus自問世以來屢創銷售佳績,至今在台銷售已突破5萬輛;五門車型為同級中型掀背車銷售第一,Focus Active更持續引領跨界休旅級距熱潮,屢獲獎項肯定。New Ford Focus挾好評新登場,全新導入Focus Wagon,將以多元化的豐富車型陣線、傲視同級的質感再進化,結合原裝進口德意志性能陣線New Focus ST X,共同架構出中型車市場上車系最完整、最強悍的多元產品陣線。
飆上路/美型電動車模範生 AUDI e-tron Sportback 55
AUDI首款電動車於2018年推出,正式踏入純電動車市場,隔年隨即追加外型更銷魂的Coupe車型Sportback,跑格外型吸收了不少新車主。目前台灣奧迪在六都以及新竹設置共8個180kW的極速充電站,採用CCS1充電規格,讓各廠牌電動車也能即時補充電力。AUDI e-tron以及e-tronSportback的設計邏輯與Q5、Q5 Sportback相同,全車僅B柱以後的線條略有改變,其餘外型、駕駛艙設計如出一轍,而本刊此次試駕車型為AUDI e-tron Sportback 55 quattro S line。目前台灣AUDI在六都以及新竹裝設8處極速充電站,即使非AUDI車主也能透過Noodoe APP進行快充,每度電12元。(圖/王永泰攝)充電孔就設在駕駛座側的前葉子板,配置普通AC充電以及快充孔,充電10分鐘就能行駛115公里。(圖/王永泰攝)車頭設計亮點在八角盾型水箱罩,採用Matrix 矩陣式 LED頭燈組,保險桿兩側設計了黑色進風口以降低風阻,並在保險桿最下方配置了銀色霧面飾板,整體設計與AUDI傳統燃油車相似,並未因純電動動力而改變車格。車側最顯眼的地方是虛擬後照鏡,大幅減少傳統後照鏡體積,與電動車的科技感相輔相成,不過一旦選配了,後續就無法換回傳統樣式;畫面則呈現在駕駛、副駕車門上,記者實際測試,即使在後車使用遠光燈的情況下,畫面表現仍有相當水準。虛擬後照鏡是e-tron Sportback的亮點之一,可以大幅降低行駛間的風阻,畫面就在內車門側顯示;排檔桿則採用手指撥桿,初次使用或許還不習慣,但在視覺以及操控上更加簡潔、省力(圖/王永泰攝)充電孔設置在駕駛座側的前葉子板上,如果住家充電環境限制,可以選擇在副駕駛座側設置第二充電孔。畢竟是Sportback車型,因此標配21吋鑄造鋁圈,並搭配了相當撞色的橘色煞車卡鉗,大幅提升運動氣息。尾燈組採用貫穿式設計,加上行李箱蓋上的小鴨尾,使車尾在視覺上更富層次感。(圖/王永泰攝)車尾以貫穿式尾燈串起科技氣息,即使在夜晚也能清楚辨識車型,並以行李箱蓋上的小鴨尾進行點綴,後保桿最下方採用與車頭相同的銀色霧面飾板,形成頭尾呼應的水平和諧。進入駕駛艙後,可以感覺到AUDI為了讓車主無痛轉換,有別於競廠利用大面積螢幕呈現行車資訊,維持傳統座艙配置;採用12.3吋全數位儀表板,可顯示導航、當前車況以及剩餘電量等資訊。e-tron Sportback有別於競廠大膽採用大面積數位螢幕,依舊維持傳統燃油車的座艙設計,讓車主在習慣上能夠無縫接軌。(圖/王永泰攝)中控車機採用10.1吋觸控螢幕支援AppleCarPlay無線連接、Android Auto有線連接,也能即時查看電量以及可駕駛距離;在車機下方還有個8.6吋螢幕,此處為空調操控區,無論溫度、風向、風量都可以在此處調整。鞍座上的配置已經看不到排檔桿,改以手指撥桿配置,初次使用時會感覺相當彆扭,但駕駛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體會到手指撥桿的設計相當省力,且段落分明,不至於錯位。前面提到的虛擬後照鏡螢幕就配置在內側車門上,採用的是7吋OLED螢幕,若要調整鏡頭方向只需長觸螢幕,以手指調整即可;不過受硬體限制,螢幕位置較低,需花點時間才能適應。受惠於長達2,928mm的軸距,因此後座即使坐進176公分高的男性,腿部空間仍相當充裕,同時也有雙區空調,可以透過鞍座後方的觸控螢幕進行調整,下方則是12V點煙器孔以及雙TYPE C充電孔。由於底盤配置大面積電池模組,因此軸距長達2,928mm,但也讓後座空間大幅提升,乘坐上更舒適。(圖/王永泰攝)後座乘客同樣可以自己調整雙區恆溫空調,並配置12V點菸器孔以及雙TYPE C充電埠。(圖/王永泰攝)雖然是Sportback車型,但後行李廂空間仍有615公升,在後座倒平後,容量更提升為1,665公升;引擎室裡還有60公升的置物空間,以收納家用充電組。行李箱空間比起SUV版本少了15公升,但仍有615公升的容量,後座倒平時更有1,665公升的空間。(圖/王永泰攝)由於已經沒有配置引擎,因此引擎室裡還有60公升的空間,可放置家用充電組。(圖/王永泰攝)e-tron Sportback配置了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可以調整為舒適、運動、普通等模式,在靜止時可以細微的感受到車身的升降,實際駕駛上路後,可以體會到AUDI的造車技術在純電動車上仍相當優秀。輕踩油門就能感受到相當線性的加速,但又不至於太過暴力,受惠於電池模組設置在底盤,因此過彎時會有種搭載水平對臥引擎的低重心路感,如果還在燃油車與純電動車間考慮的話,不妨到展間試試這台能讓你無痛轉換的電動跑旅。AUDI e-tron Sportback 55 quattro S line不僅外形亮眼,零百加速僅5.7秒,加上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更是動靜皆宜。(圖/王永泰攝)
飆上路/美型電動車模範生 AUDI e-tron Sportback 55
AUDI首款電動車於2018年推出,正式踏入純電動車市場,隔年隨即追加外型更銷魂的Coupe車型Sportback,跑格外型吸收了不少新車主。目前台灣奧迪在六都以及新竹設置共8個180kW的極速充電站,採用CCS1充電規格,讓各廠牌電動車也能即時補充電力。AUDI e-tron以及e-tronSportback的設計邏輯與Q5、Q5 Sportback相同,全車僅B柱以後的線條略有改變,其餘外型、駕駛艙設計如出一轍,而本刊此次試駕車型為AUDI e-tron Sportback 55 quattro S line。目前台灣AUDI在六都以及新竹裝設8處極速充電站,即使非AUDI車主也能透過Noodoe APP進行快充,每度電12元。(圖/王永泰攝)充電孔就設在駕駛座側的前葉子板,配置普通AC充電以及快充孔,充電10分鐘就能行駛115公里。(圖/王永泰攝)車頭設計亮點在八角盾型水箱罩,採用Matrix 矩陣式 LED頭燈組,保險桿兩側設計了黑色進風口以降低風阻,並在保險桿最下方配置了銀色霧面飾板,整體設計與AUDI傳統燃油車相似,並未因純電動動力而改變車格。車側最顯眼的地方是虛擬後照鏡,大幅減少傳統後照鏡體積,與電動車的科技感相輔相成,不過一旦選配了,後續就無法換回傳統樣式;畫面則呈現在駕駛、副駕車門上,記者實際測試,即使在後車使用遠光燈的情況下,畫面表現仍有相當水準。虛擬後照鏡是e-tron Sportback的亮點之一,可以大幅降低行駛間的風阻,畫面就在內車門側顯示;排檔桿則採用手指撥桿,初次使用或許還不習慣,但在視覺以及操控上更加簡潔、省力(圖/王永泰攝)充電孔設置在駕駛座側的前葉子板上,如果住家充電環境限制,可以選擇在副駕駛座側設置第二充電孔。畢竟是Sportback車型,因此標配21吋鑄造鋁圈,並搭配了相當撞色的橘色煞車卡鉗,大幅提升運動氣息。尾燈組採用貫穿式設計,加上行李箱蓋上的小鴨尾,使車尾在視覺上更富層次感。(圖/王永泰攝)車尾以貫穿式尾燈串起科技氣息,即使在夜晚也能清楚辨識車型,並以行李箱蓋上的小鴨尾進行點綴,後保桿最下方採用與車頭相同的銀色霧面飾板,形成頭尾呼應的水平和諧。進入駕駛艙後,可以感覺到AUDI為了讓車主無痛轉換,有別於競廠利用大面積螢幕呈現行車資訊,維持傳統座艙配置;採用12.3吋全數位儀表板,可顯示導航、當前車況以及剩餘電量等資訊。e-tron Sportback有別於競廠大膽採用大面積數位螢幕,依舊維持傳統燃油車的座艙設計,讓車主在習慣上能夠無縫接軌。(圖/王永泰攝)中控車機採用10.1吋觸控螢幕支援AppleCarPlay無線連接、Android Auto有線連接,也能即時查看電量以及可駕駛距離;在車機下方還有個8.6吋螢幕,此處為空調操控區,無論溫度、風向、風量都可以在此處調整。鞍座上的配置已經看不到排檔桿,改以手指撥桿配置,初次使用時會感覺相當彆扭,但駕駛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體會到手指撥桿的設計相當省力,且段落分明,不至於錯位。前面提到的虛擬後照鏡螢幕就配置在內側車門上,採用的是7吋OLED螢幕,若要調整鏡頭方向只需長觸螢幕,以手指調整即可;不過受硬體限制,螢幕位置較低,需花點時間才能適應。受惠於長達2,928mm的軸距,因此後座即使坐進176公分高的男性,腿部空間仍相當充裕,同時也有雙區空調,可以透過鞍座後方的觸控螢幕進行調整,下方則是12V點煙器孔以及雙TYPE C充電孔。由於底盤配置大面積電池模組,因此軸距長達2,928mm,但也讓後座空間大幅提升,乘坐上更舒適。(圖/王永泰攝)後座乘客同樣可以自己調整雙區恆溫空調,並配置12V點菸器孔以及雙TYPE C充電埠。(圖/王永泰攝)雖然是Sportback車型,但後行李廂空間仍有615公升,在後座倒平後,容量更提升為1,665公升;引擎室裡還有60公升的置物空間,以收納家用充電組。行李箱空間比起SUV版本少了15公升,但仍有615公升的容量,後座倒平時更有1,665公升的空間。(圖/王永泰攝)由於已經沒有配置引擎,因此引擎室裡還有60公升的空間,可放置家用充電組。(圖/王永泰攝)e-tron Sportback配置了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可以調整為舒適、運動、普通等模式,在靜止時可以細微的感受到車身的升降,實際駕駛上路後,可以體會到AUDI的造車技術在純電動車上仍相當優秀。輕踩油門就能感受到相當線性的加速,但又不至於太過暴力,受惠於電池模組設置在底盤,因此過彎時會有種搭載水平對臥引擎的低重心路感,如果還在燃油車與純電動車間考慮的話,不妨到展間試試這台能讓你無痛轉換的電動跑旅。AUDI e-tron Sportback 55 quattro S line不僅外形亮眼,零百加速僅5.7秒,加上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更是動靜皆宜。(圖/王永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