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圓
」 月全食 日環食 日偏食「月偏食」10/29凌晨登場 錯過再等2年
本周日(29日)凌晨至清晨將發生月偏食,中央氣象署表示,若天候許可,台灣各地於當天日出前的西方天空,將可見滿月的月面逐漸轉換為有缺角的月沒帶食現象。氣象署指出,本次月食於台灣時間10月29日2時00分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皎潔的月面自東側逐漸略微黯淡,但目視不易察覺,偏食開始於3時35分「初虧」,此時可見月面的東南側開始有缺角,之後缺角逐漸擴大,4時14分「食甚」,為本次月食缺角最大的時候,缺角約佔月面的13%,食分不大,僅缺一小角,之後缺角逐漸縮小,於4時54分月面「復圓」,而後至6時28分「半影食終」恢復原本的明亮月面。全部過程歷經4小時又28分鐘,其中本影食的階段歷時1時19分鐘,由於我國各地月亮陸續西沒的時間為6時03~20分間(蘭嶼至金門),因此無法見到月食現象結束的「半影食終」階段,此亦稱為月沒帶食。氣象署說明,月食是月球在軌道上公轉運行時,正好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內,原照射月面的太陽光被地球遮掩,使得月面無法反射陽光而有缺角或隱沒的天文現象,本世紀(2001~2100年)全球各地預計發生228次月食,其中月全食85次、月偏食57次及半影月食86次,台灣計可見63次月全食、38次月偏食及60次半影月食,下次月食將發生於2025年9月7至8日,在天氣條件許可下,全國各地皆有機會全程見到月全食。本次月食發生時,月亮位於西方天空,建議民眾選擇西方視野範圍內較無遭遮掩的地點觀賞,而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目視即可,但用望遠鏡放大觀測效果會更佳。
「月全食掩天王星」明晚登場…錯過再等2322年 最佳觀測時機曝光
11月8日(週二),臺灣、日本、韓國、澳洲東部與北美洲西部等地將可全程目睹「月全食」奇景,這也是今年最受矚目的天象之一,而在全食階段恰好又發生「月掩天王星」,這樣的機會更是千載難逢,只有臺灣與韓國等地可見。據悉,臺灣在3年後即可再見月全食,但下次月全食掩天王星則要等到4344年。台北天文館表示,這次月食開始於傍晚,就在月球17時02分升起的數分鐘後,因此建議選擇東方視野無遮蔽處觀賞。月球於17時08分開始進入地球本影,由「初虧」拉開月食序幕。之後缺角逐漸擴大,至18時16分「食既」,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全食階段開始,整個月面轉為暗紅色。18時59分「食甚」,月球最接近本影中心,月面此時最暗也最紅。至19時42分「生光」,月球開始離開本影,邊緣滲出光芒,全食階段結束,月亮也開始逐漸由虧轉盈。20時49分「復圓」,月球完全離開本影,本影食結束,月亮恢復滿月形狀。「月全食掩天王星」明晚登場。(圖/翻攝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台北天文館提到,若民眾細心觀察,可看出月球亮度仍比平常稍暗,要等到21時57分「半影食終」,月球完全離開地球半影後,才會恢復原本亮度。在全食階段間,有「血月」之稱的紅月亮將在夜空高懸長達1小時26分鐘,以肉眼即可觀賞。台北天文館透露,在月全食期間的19時05分,八大行星之一的天王星將被全食的紅月亮掩蔽而發生「月掩天王星」。一般情況下即使出現「月掩天王星」,由於月亮和天王星亮度差異太大也難以觀察,但這次發生時剛好月亮處於食甚的最暗階段,而天王星又在次日達到最亮的「衝」,一暗一明間,為這個罕見天象創造了極佳觀察條件,以雙筒、小型望遠鏡或配合攝影,便不難看見此奇景。另外,氣量局指出,明日月全食期間,迎風面宜蘭、北海岸、大臺北地區仍是雲量多、容易有短暫雨的天氣,越往西半部、賞月條件越佳。不過,傍晚月亮初升時,有些山區的午後對流雲還沒消散,可能會暫時遮蔽東方視線,待時間越晚,賞月條件有機會越佳。
下次再見是4344年! 11月8日月全食將掩天王星
天文館指出,這次的全食階段剛好又發生「月掩天王星」,只有台灣跟韓國等地可見,下次再見到月全食掩天王星,要等到4344年。(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游念育台北傳真)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11月8日將可看到「月全食」奇景,這次的全食階段剛好又發生「月掩天王星」,只有台灣跟韓國等地可見,下次再見到月全食掩天王星,要等到4344年,因此這次的機會可說是千載難逢。天文館指出,這次月食開始於傍晚,就在月球下午5時2分升起的數分鐘後,因此建議選擇東方視野無遮蔽處觀賞,月球在下午5時8分開始進入地球本影,由「初虧」拉開月食序幕。之後缺角逐漸擴大,至18時16分「食既」,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全食階段開始,整個月面轉為暗紅色。天文館說明,在下午6時59分發生「食甚」,月球最接近本影中心,月面此時最暗也最紅,至晚間7時42分「生光」,月球開始離開本影,邊緣滲出光芒,全食階段結束,月亮也開始逐漸由虧轉盈;晚間8時49分「復圓」,月球完全離開本影,本影食結束,月亮恢復滿月形狀。天文館表示,細心觀察可看出月球亮度仍比平常稍暗,要等到晚間9時57分「半影食終」,月球完全離開地球半影後才會恢復原本亮度。在全食階段間,有「血月」之稱的紅月亮將在夜空高懸長達1小時26分鐘,以肉眼即可觀賞。天文館指出,在月全食期間,八大行星之一的天王星將被全食的紅月亮掩蔽而發生「月掩天王星」。一般情況下即使出現「月掩天王星」,由於月亮和天王星亮度差異太大也難以觀察,但這次發生時剛好月亮處於食甚的最暗階段,而天王星又在次日達到最亮的「衝」,一暗一明間,為這個罕見天象創造了極佳觀察條件,以雙筒、小型望遠鏡或配合攝影,便不難看見此奇景。天文館表示,台灣各地出現月食及月掩天王星的時間會略有不同,實際觀測也會因月球地形或其他因素而與預報時間有少許差異;各地之預報時刻與詳細天象資料請參閱天文館網站「2022月全食掩天王星專區」。
壓軸天文大景「月偏食」11/19登場 全程歷時6小時「選這區」觀賞最佳
今年壓軸的天文大景「月偏食」將於本月19日(農曆十五)登場,氣象局表示,當天傍晚將發生月偏食,在能見度許可下,台灣各地於日沒後的東北東方天空,將可見到月面有缺角的月出帶食現象,全程共歷時6小時又6分鐘。中央氣象局指出,月偏食將於台灣時間11月19日14時0分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15時18分「初虧」、17時03分「食甚」、18時47分「復圓」,最後於20時06分「半影食終」結束,全程共歷時6小時又6分鐘,全國各地於月出後,可看到月偏食現象。2021年11月19日月偏食地影橫截面圖。(圖/氣象局提供)由於本次月食發生時,月球位於東方低空,建議民眾選擇東方地平較無遮掩物的地點觀賞。氣象局表示,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目視即可,但用望遠鏡放大觀測效果會更佳,想拍攝月食連續過程加地景的民眾,請留意月出的方位,選擇東方視野可見海面的地區尤佳。當日台灣各地的月出時刻約在17時02分至17分間,因此「半影食始」及「初虧」階段尚未月出無法見到。本次月偏食「食甚」,月面直徑約有97.9%進入地影,很接近全食的狀態,僅能見到右下角很小的彎月面;隨著月球仰角漸升,月面上的缺角逐漸縮減,亮面也漸漸擴大,18時47分月面復圓本影食結束,進入後半場的半影食階段,20時06分月球完全脫離地影結束本次月食現象。2021年11月19日月偏食地平示意圖。(圖/氣象局提供)氣象局進一步說明,月食是月球在軌道上公轉運行時,正好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內,原照射月面的太陽光被地球遮掩,使得月面無法反射陽光而有缺角或隱沒的天文現象。本世紀(2001~2100年)全球各地總計將發生228次月食,其中月全食86次、月偏食57次及半影月食85次,台灣計可見63次月全食、38次月偏食及60次半影月食。氣象局預告,明年有2次月全食現象,將分別發生於5月16日及11月8日,其中台灣可見11月8日的月全食,預期又將成為天文界一大盛事。
最大滿月逢「月全食」!5月26日登場 抬頭就可見紅色滿月
中央氣象局天文預報顯示,今年5月26日將發生月全食,也適逢年度最大滿月,台灣各地於當日傍晚18時30分左右月亮東升後,可見到月出帶食的月食過程,過程中19時09分至19時28分的月面全食階段,將可見到暗紅色的大滿月月面,由於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建議民眾選擇東方地平較無地物遮掩的地點觀賞。氣象局表示,本次月全食的全部過程,自台灣時間5月26日16時46分起,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17時45分「初虧」、19時09分「食既」、19時19分「食甚」、19時28分「生光」、20時53分「復圓」,最後在21時51分「半影食終」結束,共歷時5小時又5分鐘,其間於19時09分至19時28分是最精華的全食階段,計19分鐘。本次月全食的全部過程,自台灣時間5月26日16時46分起,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17時45分「初虧」、19時09分「食既」、19時19分「食甚」、19時28分「生光」、20時53分「復圓」,最後在21時51分「半影食終」結束。(圖/氣象局提供)氣象局指出,月食是月球在軌道上公轉運行時,正好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內,原照射月面的太陽光被地球遮掩,使得月面無法反射陽光而有缺角或隱沒的天文現象;全食階段時,月面完全隱沒在地影內,但此時月面並不會完全看不見,而是呈現暗淡的紅銅色,這是因為陽光在穿過地球週邊的大氣層時,部分的紅色光被大氣折射至月面所致。此外,本次月食剛好發生在月球過近地點後9個小時24分鐘,因此月面看起來會覺得比較大,是今年12次滿月中的最大滿月,滿月時月球距離地球約35萬7460.951公里,月面視直徑約為33.4角分,比今年12月19日將出現的年度最小滿月之視直徑大了約13.6%,而下次月食是今年11月19日的月偏食,台灣也可見到月出帶食的現象。氣象局建議,建議民眾當天選擇東方地平較無地物遮掩的地點觀賞,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但用望遠鏡放大觀測效果會更佳。
「上帝金戒指」今登場!錯過再等195年 14:49初虧揭序幕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21日)下午4時許,台灣的天空將出現繼2012年5月21日之後再次發生的日環食現象,包含金門、澎湖北側、台灣中南部等10個縣市局部地區,均可見到太陽如戒指環狀的日食現象,其他地區則可見到日偏食現象。以環食帶經過的嘉義氣象站為例:下午2時49分17秒,由「初虧」開啟日食序幕,太陽的下右側逐漸被月面遮掩而出現缺角。下午4時13分40秒,出現「環食始」,月面全部移入日面中,因此時所見月面直徑比日面小約 2.1%,形成了日面周邊無法被遮掩的環食現象。下午4時14分8秒出現「食甚」, 此時若是在環食帶的中心線附近,則可見太陽呈現出戒指環狀的景象。下午4時14分38秒出現「環食終」,此時月面開始從日面移出,環食現象結束。下午5時25分50秒日面「復圓」,全部歷程2小時36分33秒。氣象局進一步表示,本次日環食將會出現在金門縣、澎湖縣北側、雲林縣南部、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北側、高雄市北側、南投縣南側、花蓮縣南側及台東縣北側共10個縣市,依日環食帶所經之處由邊緣至中心線的遠近,分別可見約1至60秒的日環食現象。環食帶中心線將橫過雲林縣的口湖鄉、水林鄉及北港鎮;嘉義縣的六腳鄉、新港鄉、太保市、番路鄉、中埔鄉及阿里山鄉;嘉義市西區及東區;高雄市的那瑪夏區及桃源區;花蓮縣的富里鄉;台東縣的海瑞鄉及成功鎮等。(圖/中央氣象局)氣象局補充說明,本次在地球上可見的日環食過程,自台灣時間21日11時46分開始至17時34分結束,歷經5小時又48分鐘,環食帶通過非洲、阿拉伯 半島、印度北部、中國南部以及我國。依資料統計,全球平均每年約會發生2.38 次日食,本世紀全球總計發生224次日食,我國可見41次,其中可見的環食有3次,分別出現在2012年5月21日、2020年6月21日及2074年1月27日。前兩次台灣本島的部分地區可見環食,3次只有馬祖地區可見環食現象;台灣本島下次能見環食為2215年6月28日的南台灣地區。 氣象局特別提醒,今(21日)適逢夏至節氣,天氣非常炎熱,外出觀看日環食時,請務必做好遮陽防暑的相關措施,並特別留意補充水份。日環食發生時,太陽在西方仰角約自50多度漸落至15度處,因此請挑選西向視野良 好的地方觀看。由於日環食發生時太陽亮度仍然很強,必須透過適當的遮減光器材觀看,而且持續觀看的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傷害眼睛。
天文奇景「日環食」6/21再現 全台各地觀測時間一覽
周末最令天文迷著迷的大事,就是天文奇觀「日環食」將於台灣再現!根據沙羅週期推算,這次是繼2012年在台灣本島可看見的第二次機會,同一地區每次日食現象發生的間隔時間都不相同,若是錯過今年的6月21日,就要等到2215年,才能再次見到猶如-上帝金戒指的「日環食」奇景。根據天文資料,本周日(6月21日)下午14:44分之後,由金門「初虧」開啟日食序幕,最後結束於17:26分於台東的日面「復圓」,全台各地將陸續出現日食,但只有金門、澎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花蓮與台東部分地區可看見壯觀罕見的日環食,其他地區則可見食分甚大的日偏食。最佳觀日點是由北緯23.5度上下50公里。(圖/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必定能看到日環食的嘉義,就有4大最佳觀測點,包含:嘉義市北香湖公園、嘉酒文創園區、嘉義市河濱運動公園及港坪運動公園;而台東池上鄉、東河鄉隆昌村以北至長濱鄉竹湖村以南的區域,其中又以成功鎮更是最合適的觀賞地點。另外全台可最早看到日環食的金門,也票選出十大觀賞景點,由烈嶼鄉貓公石休憩區奪冠。各縣市行政區與外島日食時間表。(圖/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天狗食日今午登場! 各地「初虧」墾丁40%太陽消失
俗稱「天狗食日」的日環食現象,今(26)午後2時30分登場,中央氣象局表示,台灣雖沒在環食帶上,但在天氣許可下,有機會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台北市立天文館特別開放觀測室,不過各地因地理位置不同,發生時間也略有差異。以台北市來說,日食開始於12:44(初虧),14:14太陽被遮蔽最多(食甚),15:32日食結束(復圓),全程歷時約3小時。天狗食日今午後各地開始「初虧」 。(圖/台北市立天文館)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本次日食,東西橫跨經度約60-90度,幾乎整個亞洲都在可見食的範圍,加上台灣位在偏食帶上。全台最大食分均在0.4以上,也就是太陽直徑超過40%被月球遮蔽,墾丁最南端也可以看到遮蔽達40%的太陽。不過天文館也提醒,日食期間,陽光依然強烈,觀賞日偏食的民眾必須透過適當遮減光器具才能觀看,以免眼睛受到傷害。
抬頭看!「日偏食」26日登場 各地天氣、觀賞時程全攻略
根據氣象局指出,全台各地26日將有機會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現象,臉書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特製一張圖整理台灣各區的天氣狀況,並附上日食詳細時程供民眾參考,不過日食期間陽光非常強烈,須透過遮光器具才能觀賞,以免眼睛受傷。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及「苗栗、高雄」部分地區,天氣狀況較佳,可以看到日偏食的機率高;而台南市、新竹市及「新竹縣、高雄市」部分地區則是多雲時晴,觀賞日偏食須碰碰運氣;其他地區的雲量偏多,可見機會較低。臉書專頁也解釋,各地發生日偏食的時間有幾分鐘的差距,大致上來說,初虧(即太陽開始被吃的時刻)約是在中午12點40分前後;食甚(即太陽被吃最多的時刻)則落在14點10左右;最後的復圓(即太陽回復原狀的時刻)大概是在15點30分前後。
過完聖誕別忘了看日食 錯過要再等半年
12 月 26 日也就是聖誕節的隔天,將發生日環食現象,不過很不幸臺灣並不在環食帶上,也就是無法看到日環蝕的珍貴畫面,不過各地天氣狀況不錯的話,將看見不同程度的日偏食現象,這次錯過的話,可要等到明年6月才有機會再看到。中央氣象局指出,本次日環食全部經過時間為 10 時 30 分至 16 時 6 分(臺灣時間),時長 5 小時 36 分鐘。其中能看見日環食的地方為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南部、馬來半島南部以及婆羅洲等地。台灣只能看見日偏食現象,以台北為例26 日午後 12 時 44 分 38 秒開始「初虧」,而在14 時 14 分 53 秒「食甚」,是見到本次日偏食缺角最大的時候,最後會在15 時 32 分 18 秒結束「復圓」。這次 雖然有些小遺憾未能在臺灣看見環食,但明(109)年 6 月 21 日再發生日環食時, 金門、澎湖、雲林、嘉義、臺東等局部地區因環食帶經過,將有機會見到近 1 分 鐘的環食珍貴景象。